专题30 三次科技革命(第02期)【2022年全国各地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30 三次科技革命(第02期)【2022年全国各地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7-28 11:11:5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第02期)
30 三次科技革命
考点122 第一次工业革命
1.(2022年广西桂林)观察图,分析1750-1865年英国资本总额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开展 B.君主专制的建立 C.文艺复兴的兴起 D.宗教改革的推动
【答案】A
【解析】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使英国获得了大量的财富。图中数据是英国资本总额,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可知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资本的增加,A项正确;1689年的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排除B项 ;文艺复兴的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排除C项; 16世纪到17世纪的宗教改革与英国资本总额变化关联不大,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2年辽宁营口)为了纪念瓦特对人类社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被定义为“瓦特”。他的主要成就是
A.发电机的问世 B.蒸汽机的改进
C.飞梭的发明 D.珍妮机的发明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瓦特制成改良型蒸汽机,解决了工业革命的问动力问题,推动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B项正确;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后来,人们根据这一现象发明了早期的电动机和发电机,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排除A项;凯伊发明飞梭,排除C项;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2年湖北江汉、潜江)下面是英国某时期交通发展简表,导致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类别 大事记
内河航运 1761年,开凿第一条内陆运河
18世纪90年代,开凿42条新运河,耗资650万英镑
铁路 至1835年,议会批准了54条铁路修筑计划
1845~1847年,又有576家铁路公司被批准成立,筑路8731英里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三角贸易日益繁荣 D.第二次工业革命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英国某时期交通发展简表”可知,出现简表中变化的原因是,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汽船、蒸汽机车的出现而导致的,B项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1649年到1688年,排除A项;三角贸易是以贩卖黑奴为中心的贸易,与题干表述无关,排除C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排除D项。故选B项。
4.(2022年辽宁营口)中国建设,闻名世界。中国铁路在进入21世纪以后经历了六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铁路的运输能力。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铁路时代”的发明是
A.火车 B.汽车 C.飞机 D.轮船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825年英国的史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火车)拖着车厢载着450名乘客正式试车,标志“铁路时代”的到来,A项正确;汽车在公路上跑,飞机在天空飞翔,轮船在水中航行,与“铁路时代”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5.(2022年湖北恩施)如果不是可以得到改良蒸汽机的相对无限的动力,工业革命完全有可能会在仅仅增加纺织品生产速度后便逐渐消失。以下发明能论证这个观点的是
A.哈格里夫斯的珍妮机 B.斯蒂芬森的火车
C.卡尔 本茨的汽车 D.莱特兄弟的飞机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最初的珍妮机一次能纺出8根纱线,经过改进后,能同时纺出80根纱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但它的动力还是人力,工业革命并没有向深层发展,A项正确;斯蒂芬森的火车使用蒸汽机作动力,卡尔 本茨的汽车、 莱特兄弟的飞机均是内燃机做动力,这两种动力是相对无限的,它们推动了工业革命向深层发展,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6.(2022年吉林)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的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后政局稳定,在18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A项正确;其余三个国家不对,排除BCD项。故选A项。
7.(2022年黑龙江牡丹江、鸡西)小丽同学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相关的资料,据此判断,她研究的主题是
资料一:珍妮机的故事 资料二:蒸汽机的图片 资料三:爱迪生的生平介绍
A.思想解放 B.工业革命 C.启蒙运动 D.殖民扩张
【答案】B
【解析】据材料“珍妮机的故事、蒸汽机的图片、爱迪生的生平介绍”并结合所学可知,前两个资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具体内容;资料三爱迪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家,三者均反映的是工业革命的内容,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介绍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人和事,未涉及思想流域,排除A项;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而材料的内容是18世纪中期---20世纪初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对外扩张,而是介绍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和人物,排除D项。故选B项。
8.(2022年四川凉山)“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其中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人了
A.电气时代 B.蒸汽时代 C.信息时代 D.经济全球化时代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其中,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 蒸汽时代,B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电气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进入 信息时代,现在处于经济全球化时代,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9.(2022年海南)蒸汽动力首先实现了热能和机械能的转换,人类开始摆脱对人力等直接动力的依赖,而电的利用则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为工业提供了动力,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则材料从整体上反映了
A.蒸汽动力的作用 B.电力的作用 C.科学技术的力量 D.传统的力量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蒸汽动力首先实现了热能和机械能的转换,人类开始摆脱对人力等直接动力的依赖,而电的利用则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为工业提供了动力,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可得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些是科学技术的力量,C项正确;蒸汽动力的作用主要在第一个工业革命时期,排除A项;电力的作用主要在第二个工业革命时期,排除B项;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是革新的,传统的力量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0.(2022年黑龙江大庆)西方“步入近代”的过程:首先是精种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是器物(技术)方面的变革,以下符合这一变革顺序的是
A.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 B.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文艺复兴
C.文艺复兴→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 D.工业革命→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
【答案】A
【解析】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属于精神层面的变革;资产阶级革命属于制度层面变革,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属于器物层面变革。A项正确;排除B、C和D项。故选A项。
11.(2022年浙江台州)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材料评述的是工业革命的
A.原因 B.背景 C.过程 D.影响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评述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D项正确;题干描述的不是工业革命的原因、背景和过程,排除AB和C项。故选D项。
12.(2022年辽宁抚顺、本溪铁岭、葫芦岛)下列发明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的是
①珍妮机 ②电子计算机 ③蒸汽机车 ④飞机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新的生产工具出现了,例如,珍妮机、蒸汽机,这使生产力大大提高,A项正确;电子计算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飞机,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考点123 第二次工业革命
1.(2022年江苏泰州)1908年,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开始生产T型汽车。T型汽车因使用T型发动机而得名。这种发动机是
A.蒸汽机 B.电动机 C.发电机 D.内燃机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的时间和福特汽车公司,再结合所学,内燃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领域的重大成就,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次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913年,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据此可知,这里福特公司的汽车是内燃机驱动,D项正确;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更新,排除A项;电动机和 发电机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汽车的发动机,排除BC项。故选D项。
2.(2022年浙江杭州)“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以上情景全部出现,最早可见于
A.文艺复兴时期 B.启蒙运动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答案】C
【解析】根据“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结合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以石油为主的化学工业产生与发展,以电报为代表的通讯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C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是思想方面的运动,排除A项;启蒙运动时期是思想方面的运动,排除B项;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主要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技术革命,排除D项。故选C项。
3.(2022年辽宁营口)进入20世纪以来,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下降,石油比重上升,这种变化源于哪一科技成果的应用
A.蒸汽机 B.内燃机 C.电动机 D.计算机
【答案】B
【解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了内燃机,其使用的燃料是石油,故石油比重上升,B项正确;蒸汽机以煤炭作燃料,排除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的电动机需要电能,排除C项;计算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需要电能,排除D项。故选B项。
4.(2022年辽宁营口)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口罩人们出行的必备品,其核心材料熔喷布主要以石油提炼的聚丙烯(塑料)为原料。标志现代塑料工业诞生的发明是
A.人造纤维 B.人造染料 C.纳米材料 D.赛璐珞技术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标志现代塑料工业的诞生,D项正确;ABC项的发明不是现代塑料工业诞生的标志,排除ABC项。故选D项。
5.(2022年广西梧州)“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与此相关的时代是
A.电气时代 B.信息时代 C.原子能时代 D.蒸汽时代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爱迪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学家,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在1879年研制成功电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其正式注册的发明就有1300种,被誉为“发明大王”,此他点燃世界的因素是电,A项正确;信息时代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排除B项;二十世纪,被人们称为“原子时代”,与核武器相关,排除B项;蒸汽时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排除D项。故选A项。
6.(2022年黑龙江大庆)汽车、飞机是现在常见的交通工具。汽车、飞机在最早研制成功时使用的发动机是
A.蒸汽机 B.内燃机 C.电动机 D.发电机
【答案】B
【解析】在两次工业革命中,最早研制成功的汽车、飞机的动力是内燃机。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 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内燃机使石油成为新兴燃料。以内燃机为动力,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制成的飞机试飞成功,B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C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B。
7.(2022年山东临沂)根据诺贝尔奖官网显示,诺贝尔奖每年评选和颁发一次,诺贝尔奖包括一枚金牌、一份证书以及一笔奖金。截至2019年,共授予919位个人和24个团体,其中4位个人以及1个团体两次获奖、1个团体三次获奖。为该奖项奠定基础的科技发明出现于
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D.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1867年,诺贝尔发明了现代炸药。现代炸药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成就。诺贝尔逝世后,根据他的遗嘱,他的大部分财产被用来设立奖励基金,这就是诺贝尔奖。由此可知,为诺贝尔奖奠定基础的科技发明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B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还未发明现代炸药,排除A项;为诺贝尔奖奠定基础的科技发明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CD项。故选B项。
8.(2022年四川广元)科技改变人类社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革命可以使人们乘坐轮船以更快的速度跨越海洋,乘坐火车进行长途旅行,还为生活在欧美地区成百上千万的人带去了高质量的服装、各种家居用品和娱乐活动。在此之前,这些是他们不敢想的。
——摘编自[英]安德鲁·玛尔《世界史》
材料二 1840年,正值以英国为中心的技术革命结束不久,故中国的大门可以认为是新技术这一重锤砸开的……就在中国人模仿这些技术达到高潮的时候,西方正酝酿着又一次技术革命……
——摘自杨德才主编《20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
材料三 电的发明和应用,打开了解放生产力的大门,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与第一次技术革命截然不同,第二次技术革命完全是在近代科学理论直接指导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科学通过先进的技术直接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从而为工业开辟空前广阔的领域和提供空前的发展速度。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次革命”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砸开“中国的大门”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影响?“中国人模仿这些技术”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3)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二次技术革命与第一次技术革命相比有什么显著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科技改变人类社会的看法。
【答案】(1)变化:①乘坐轮船、火车进行长途旅行(或出现了火车、轮船等新式交通工具;或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②出现了高质量的服装、家居用品,丰富的娱乐活动(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或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历史事件:洋务运动
(3)显著特点: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或完全是在近代科学理论直接指导下兴起和发展起来;或科技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亦可给分)
(4)看法: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既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诸如环境破坏、两极分化等社会问题。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信息,“这次革命可以使人们乘坐轮船以更快的速度跨越海洋,乘坐火车进行长途旅行”并结合所学知识,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轮船和火车新式交通工具,乘坐轮船、火车进行长途旅行,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还为生活在欧美地区成百上千万的人带去了高质量的服装、各种家居用品和娱乐活动”使人们生活出现了高质量的服装、家居用品,丰富的娱乐活动。
(2)根据材料二信息,“1840年,正值以英国为中心的技术革命结束不久,故中国的大门可以认为是新技术这一重锤砸开的”并结合所学知识,是鸦片战争,清政府失败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根据所学知识,地主阶级为了维护清政府统治,向西方学习技术,掀起洋务运动。
(3)根据材料三信息,“第二次技术革命完全是在近代科学理论直接指导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科学通过先进的技术直接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可知,第二次技术革命与第一次技术革命相比显著特点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既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诸如环境破坏、两极分化等社会问题。
9.(2022年内蒙古包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2世纪,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活跃,中世纪大学问世。大学创办之初,不受外来干涉而具有自我管理的权限。学生在完成文法、修辞、逻辑等七门基础课后学习法律、医学等专业课。大学的世俗教育性质为师生创造了自由探索与独立思考的空间,激发了他们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摘编自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
材料二 19世纪的欧美大学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源头,为西方工业化提供了不竭动力。众多科学家在大学实验室中刻苦研究,反复实践,在电磁学、化学和热力学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科研成果在生产实践中被不断转化为生产技术。新的技术、新的发明层出不穷,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摘编自元鹏《大学与第二次工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大学的“美好”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近代大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源头”。列举两项当时的“新技术、新发明”。
(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大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答案】(1)美好之处:拥有自治权;多样的学科设置:基础课和专业课并重;世俗教育;学术研究自由:学术氛围浓厚。
(2)解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得益于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的繁密结合:而丰硕的科研成果是源于19世纪的大学在众多科学领域方面的新发展,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说大学是工业革命的源头,并为工业革命提供了不竭动力。
列举:电的应用(电灯);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化学工业和新材料(人造纤维)。
(3)关系:大学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大学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解析】
(1)依据材料一“不受外来干涉而具有自我管理的权限。”可得出拥有自治权;依据材料“学生在完成文法、修辞、逻辑等七门基础课后学习法律、医学等专业课。”可得出多样的学科设置以及基础课和专业课并重;依据材料“。大学的世俗教育性质为师生创造了自由探索与独立思考的空间,激发了他们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可得出世俗教育、学术研究自由以及学术氛围浓厚。
(2)依据材料二“19世纪的欧美大学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源头,为西方工业化提供了不竭动力。”和所学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得益于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的繁密结合:而丰硕的科研成果是源于19世纪的大学在众多科学领域方面的新发展,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说大学是工业革命的源头,并为工业革命提供了不竭动力进行解释。依据所学从电的应用、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以及化学工业和新材料等列举。
(3)依据材料和所学可得出大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大学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及大学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考点124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1.(2022年内蒙古赤峰)近代以来,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0年至1900年间,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比以前任何时期都密切得多。19世纪最后30年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门未曾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自1870年以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20世纪科学工业的开端。新兴工业,完全是科学发现中首创的工业.
——F.H欣斯利主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Ⅱ卷
材料二 1870—1913年,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3倍多,从445亿法郎增至1924亿法郎。……20世纪初出现多极化的新格局:1913年英国占世界贸易的15%,美国占11%,德国占13%,法国占8%,俄国占4%。
——摘编自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三 1900年,欧洲和北美的大城市超过了150座,到1914年,英美等西方国家城市人口已经占到总人口的绝对多数。1911~1913年,英国25岁以上人口中,4.93%的人拥有60%以上的财富。在德国,1911年3425个富人平均每人拥有的财产价值是532万马克,另外161万人的人均财产价值只有2.3万马克,最贫困人口尚不在此列。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
(1)写出与以上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密切相关的世界历史大事。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概括这个大事产生的影响。
(3)通过以上材料和问题,我们能得出哪些认识?
【答案】(1)第二次工业革命。
(2)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增长、多极化的出现;城市化进程加快、贫富分化加剧。
(3)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解析】
(1)根据材料一“1870年至1900年间,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比以前任何时期都密切得多……”结合其中的时间和现象可知与以上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密切相关的世界历史大事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19世纪未20世纪初完成。
(2)根据材料二“1870—1913年,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3倍多,从445亿法郎增至1924亿法郎。……20世纪初出现多极化的新格局”反映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增长、多极化的出现;根据材料三“到1914年,英美等西方国家城市人口已经占到总人口的绝对多数。”反映出城市化进程加快;根据材料三“4.93%的人拥有60%以上的财富。在德国,1911年3425个富人平均每人拥有的财产价值是532万马克,另外161万人的人均财产价值只有2.3万马克,最贫困人口尚不在此列。”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贫富分化加剧。
(3)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可从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来回答获得的认识。
2.(2022年辽宁盘锦)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科技改善民生】
材料一
【科技助力壮举】
材料二
中国 世界
事件 郑和下西洋 ★
时间 1405-1433年 15世纪末-16世纪20年代
代表人物 郑和 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
【科技改变世界】
材料三 中世纪或近代早期,人们出行的主要代步工具是马车、木船;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出行时可以坐火车。中世纪或近代早期,人们主要生活在农村;19世纪末20世纪初,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城市,伦教、巴黎、纽约等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1600年,在法国和苏格兰,每6个成年人中仅有一个略微识字;到了1800年,苏格兰90%以上的成年人识字,法国有2/3的成年人识字(在诺曼底则达90%)。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科技成就梦想】
材料四 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摘自《光明日报》2021年9月28日)
(1)依据材料一,写出图一典籍的作者和图二典籍的成书朝代。
(2)将材料二中★补充完整。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哪一项为材料二中的事件提供了助力?
(3)依据材料三,概括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化。(不得照抄材料原文,2分)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实现科技强国梦的途径。
【答案】(1)贾思勰;明代。
(2)新航路的开辟/探寻新航路/地理大发现;指南针/罗盘。
(3)城市化进程加快;推动了交通的不断发展;大众文化水平提高(推广了大众教育)。
(4)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利用新的科技成果;等。
【解析】
(1)根据图一“《齐民要术》书影”结合所学知识,《齐民要术》的作者是贾思勰。根据图二“《农政全书》书影”结合所学知识,《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的编著的。
(2)根据材料二“代表人物……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等与新航路开辟有关。根据所学知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指南针的发明为郑和下西洋、新航路开辟提供了助力。
(3)根据材料三“人们出行的主要代步工具是马车、木船;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出行时可以坐火车。”可得出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化:推动了交通的不断发展;根据材料三“……主要生活在农村;19世纪末20世纪初,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城市,伦教、巴黎、纽约等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可得出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根据材料三“1600年,在法国和苏格兰,每6个成年人中仅有一个略微识字;到了1800年,苏格兰90%以上的成年人识字,法国有2/3的成年人识字”可得出变化:大众文化水平提高(推广了大众教育)。
(4)本问是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利用新的科技成果;等。
3.(2022年广西百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今天,金属和塑料补充了石头和木头,铁路、汽车和飞机取代了牛、马和驴,蒸汽机、柴油机和原子动力代替风力和人力……电已成为只需按一下开关便可做许多事的动力之源。
——摘编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54年,英国又爆发了第三次霍乱,伦敦在10天中就有500人死亡。1866年,霍乱第四次爆发。
如果说霍乱爆发是水污染的原因,那么,各种烟气、热气和毒气也直接带来了多种呼吸道疾病的流行。在英国,
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
——摘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材料三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摘自习近平《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建设科技强国》
(1)根据材料一,列举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各举两例)
(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并指出其根源。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什么战略 综合上述三则材料,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答案】(1)工业革命:蒸汽机、铁路。
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飞机、柴油机、电、塑料。
(2)问题:环境污染;疾病流行。
根源:工业革命。
(3)战略:科技强国或科教兴国战略。
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科技创新,是国家强盛的必由之路;我国应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
【解析】
(1)根据材料一“铁路取代了牛、马和驴,蒸汽机代替风力和人力”可得出工业革命是蒸汽机、铁路。根据材料一“今天,金属和塑料补充了石头和木头,汽车和飞机取代了牛、马和驴,柴油机和原子动力代替风力和人力,电已成为只需按一下开关便可做许多事的动力之源。”可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是汽车、飞机、柴油机、电、塑料。
(2)问题:根据材料二“如果说霍乱爆发是水污染的原因”可得出环境污染;根据材料二“各种烟气、热气和毒气也直接带来了多种呼吸道疾病的流行”可得出疾病流行。根源:根据材料二“ 1854年,英国又爆发了第三次霍乱”可得出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问题。
(3)战略:根据材料三“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可得出是科技强国或科教兴国战略。启示: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科技创新,是国家强盛的必由之路;我国应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
4.(2022年四川广安)根据下表,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 世界
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 1757年:关闭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1771年: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实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 清朝前期: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手工业有很大发展,商品贸易兴盛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1842年:鸦片战争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17-18世纪:荷、法、英殖民争霸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88年:英国爆发“光荣革命”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纺纱机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 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 1825年:斯蒂芬孙蒸汽机车试车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1865年:美国内战 1867年:诺贝尔发明现代炸药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69年:海厄特发明赛璐珞制造技术19世纪70年代:发电机进入生产领域1883年: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 1884年:夏尔多内发明人造纤维 1903年:莱特兄弟研制的飞机试飞成功
(1)根据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7、18世纪中国与英、法、美等国在政治和对外关系方面各自的特点。
(2)根据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朝前期中国与英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
(3)根据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哪三个领域?
(4)根据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清时期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带给中国社会的根本性影响。
【答案】(1)政治方面:
①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清朝君主专制强化。
②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对外关系方面:
①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②英、法等国:英法争夺美洲、非洲、亚洲殖民地和世界市场(或英法在亚洲、非洲和美洲进行殖民扩张、殖民掠夺和殖民争霸)。
(2)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了长足进步(或自然经济居于主导地位;或中国是农业国;或中国处于农耕时代)。
英国:工业革命完成,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成为头号工业强国)。
(3)电的应用;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4)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解析】
(1)政治方面:根据材料“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明清时期,明请时期的政治特点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清朝设置军机处,君主专制强化。英、法、美等国则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对外关系方面: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英、法等国则正在争夺美洲、非洲、亚洲殖民地和世界市场。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了长足进步,自然经济居于主导地位;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3)根据材料“1867年诺贝尔发明现代炸药、1869年海厄特发明赛璐珞、19世纪70年代发电机进入生产领域、1883年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等信息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主要集中在电的应用、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2022年四川眉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01-1911年英、法、德、美四国的人口情况表(单位:万人)
1801年 1851年 1881年 1901年 1911年
英国 889 1793 2597 3253 3607
法国 2735 3578 3740 3845 3919
德国 2400 3341 4523 5637 6493
美国 530 2319 5016 7600 9197
1800年,伦敦有近100万人,是当时欧洲最大的城市。1851年,伦敦人口达到236万。1801年,巴黎有将近55万人,1851年,巴黎人口达到100万以上。1800年,维也纳人口约为25万,柏林人口约为17万;到1850年,维也纳人口已超过44万,柏林人口达到42万。
——据统编版历史教科书九年级(下)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人口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材料二 建国以来,我国人口的部分情况简表
时间 人口数量 来源
1949年 4.75亿 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953年 6.02亿 1954年1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关于全国人口调查登记结果的公报》
1957年 6.57亿 1960年《人民手册》P272
——据谢忠梁《中国历代人口略计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后我国人口发展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口发展的认识。
【答案】(1)特点:人口迅速增长;人口朝城市集中;工业化发展程度不同引起人口增长不平衡。
影响:促进工业革命的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吸引外来移民;产生社会问题;收入发展不均衡等。
(2)原因:新中国建立,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民当家做主;党的方针政策;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国人传统生育观等。
(3)认识:适度人口增长有利于社会发展;人口增长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表现与结果;人口应实现可持续发展;人口增长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等。
【解析】
(1)特点:根据材料一“1801年,巴黎有将近55万人,1851年,巴黎人口达到100万以上”可得出人口迅速增长;根据材料一“1800年,伦敦有近100万人,是当时欧洲最大的城市”可得出人口朝城市集中;根据材料一“1801年,巴黎有将近55万人,1851年,巴黎人口达到100万以上。1800年,维也纳人口约为25万,柏林人口约为17万”可得出工业化发展程度不同引起人口增长不平衡。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人口增长促进工业革命的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吸引外来移民;产生社会问题;收入发展不均衡等。
(2)原因:根据材料二“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可得出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建立,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开始当家做主;党的方针政策;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国人传统生育观等。
(3)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如适度人口增长有利于社会发展;人口增长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表现与结果;人口应实现可持续发展;人口增长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等。
考点125 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1.(2022年辽宁抚顺、本溪铁岭、葫芦岛)“人类使用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大气中的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但化学污染破坏了臭氧层,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上述材料反映了
A.恐怖主义威胁世界和平 B.环境恶化造成严重问题
C.人口过快增长激化社会矛盾 D.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上展示的人类的一系列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B项正确;其余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CD项。故选B项。
2.(2022年湖北黄冈)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电脑键盘打字的流行,汉字书写由持笔变为大部分由电脑完成,造成了国人提笔忘字,汉字书写能力下降,汉字书写也“渐行渐远”。这反映出互联网
A.大大缩小了人类生活空间 B.一定程度上冲击传统文化
C.减少了人类获取知识途径 D.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汉字的“渐行渐远”,表明互联网一定程度上冲击传统文化,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缩小了人类生活空间,排除A项;互联网增加了人类获取知识途径,排除C项;互联网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是材料没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2年甘肃白银)2022年3月,印度气温飙升至1901年有记录以来最高的一个月,导致印度小麦作物在关键的生长期枯萎,这不仅使得该国小麦产量下降,也破坏了其出口预期。近年来,此类问题频发。这表明人类在发展中面临着
A.恐怖主义问题 B.贫富分化问题 C.毒品泛滥问题 D.环境恶化问题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印度气温飙升体现了环境的恶化,导致了小麦产量下降,引发了粮食问题,D项正确;恐怖主义是指通过暴力、破坏、恐吓等手段,制造社会恐慌、危害公共安全等危害的活动,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贫富分化问题和毒品泛滥问题,排除BC项。故选D项。
4.(2022年海南)1950年,世界人口只有约25亿。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突破50亿。2011年,世界人口达到70亿。人口过快增长带来
A.人均资源增多 B.环境压力增大 C.就业压力减小 D.性别歧视消除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人口增长过快,再结合所学可知,人口增多,人类使用的矿物燃料、生活垃圾等就会增多,会带来环境压力,B项正确;人均资源减少,排除A项;就业压力增加,排除C项;性别歧视消除与事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5.(2022年黑龙江大庆)计算机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催生了许多新兴产业给人类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网络成瘾,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等问题也随之出现,以上现象说明了
A.互联网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唯一途径
B.网络给青少年学生的精神健康带来危害,弊大于利
C.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D.互联网已经完全取代了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
【答案】C
【解析】材料中说明计算机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催生新兴产业,但也导致网络暴力等问题出现,说明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C项正确;互联网并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唯一途径,排除A项;材料没有说明网络对于青少年的弊大于利,排除B项;互联网并没有完全取代了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排除D项。故选C项。
6.(2022年广西桂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9世纪前后,欧洲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耕作技术也不断提高,突出表现在三圃制的广泛推行,导致农业剩余产品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在封建主的领地内。……成批的手艺人出走,到适合他们生产和生活的地方居住。他们把生产的手工业品卖给农村,买回粮食和原材料。社会分工逐渐加强并得以深化,城市在此基础上也进一发发展。
——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
材料二:新的农作物也传到美洲,包括小麦、燕麦和甘蔗……美洲向非洲和欧亚大陆传输出本地农作物,如玉米、马铃薯、烟草、西红柿的甘薯以及南瓜,全世界的农业社会可以获得更多样化的农作物,它们可以在最适合的区域内种植。由此带来的一个影响,就是全球农业革命,这场革命是接下来两个世纪人口增长的基础。
——[美]大卫·克里斯蒂安 辛西娅·斯托克斯·布朗 克雷格·本杰明:《大历史》
材料三:联合国粮食峰会特使卡里巴塔说:“中国很好地管理好了自己的粮食库存,不仅保障了中国人民的粮食供给,也为世界人民的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在马达加斯加,中国提供的杂交水稻技术让很多当地人“再也没有饿过肚子”……在“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中国推动农业对外投资合作,把当地的生产能力,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能力提高了很大一步。
——韩冰:《保障世界粮食安全的中国贡献》(《新华每日电讯》2021年10月17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影响农业产量的因素。
(2)指出与材料二中农作物交流相关的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归纳农作物交流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为粮食安全做出的贡献。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提高世界粮食产量出谋划策。
【答案】(1)因素:耕作技术的进步;耕地面积的扩大;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深化;城市的发展。
(2)事件:新航路的开辟:哥伦布发现美洲;殖民掠夺。
影响:推动全球农业革命;扩大农作物的种植区域:提高农作物产量;促进人口增长。
(3)贡献:保障中国人民粮食供给;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农业;传播先进农业技术;推动农业对外投资。
出谋划策:重视粮食生产;发展农业科技;注重保护耕地;加强国际合作。
【解析】
(1)根据材料一“9世纪前后,欧洲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耕作技术也不断提高,……”可得出影响农业产量的因素:耕作技术的进步;耕地面积的扩大;根据材料一“。……成批的手艺人出走,到适合他们生产和生活的地方居住。他们把生产的手工业品卖给农村,买回粮食和原材料。……”可得出影响农业产量的因素: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一“社会分工逐渐加强并得以深化,城市在此基础上也进一发发展。”可得出影响农业产量的因素:社会分工的深化;城市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新的农作物也传到美洲,……美洲向非洲和欧亚大陆传输出本地农作物,……全世界的农业社会可以获得更多样化的农作物,它们可以在最适合的区域内种植。由此带来的一个影响,就是全球农业革命,……”结合所学知识,与材料二中农作物交流相关的历史事件有:新航路的开辟:哥伦布发现美洲;殖民掠夺。根据材料二“全世界的农业社会可以获得更多样化的农作物,它们可以在最适合的区域内种植”可得出影响:扩大农作物的种植区域:提高农作物产量;根据材料二“由此带来的一个影响,就是全球农业革命,……”可得出农作物交流的影响:推动全球农业革命;扩大农作物的种植区域:根据材料二“这场革命是接下来两个世纪人口增长的基础。”可得出影响:促进人口增长。
(3)根据材料三“不仅保障了中国人民的粮食供给,也为世界人民的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可得出中国为粮食安全作出的贡献:保障中国人民粮食供给;根据材料三“…在马达加斯加,中国提供的杂交水稻技术让很多当地人‘再也没有饿过肚子’……”可得出贡献: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农业;传播先进农业技术;根据材料二“‘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中国推动农业对外投资合作……”可得出贡献:推动农业对外投资。本问是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如:重视粮食生产;发展农业科技;注重保护耕地;加强国际合作。
【综合】
1.(2022年山东临沂)时至今日,人类文明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以下历程: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原子时代、信息时代。这种划分时代的方法是
A.用最具代表性的生产工具来代表一个时代 B.把社会制度的变革当作划分各时代的标准
C.将各时代的先进思想作为划分时代的标准 D.根据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来划分各个时代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原子时代、信息时代。”的划分方法是用最具代表性的生产工具来代表一个时代,A项正确;人类文明的发展经过的历程是用最具代表性的生产工具来代表一个时代,排除B项;人类文明的发展经过的历程是用最具代表性的生产工具来代表一个时代,排除C项;人类文明的发展经过的历程是用最具代表性的生产工具来代表一个时代,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2年辽宁营口)两次工业革命后,人们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过很多新的痛苦。依据图示中的材料,请选出对两次工业革命评价最全面的一项
A.工业革命提高人口素质 B.工业革命推动社会进步
C.工业革命是一把双刃剑 D.工业革命加重战争伤亡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两次工业革命创造巨大的生产力,但是也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和贫富分化加剧,因此工业革命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避害趋利,扬长避短,C项正确;A项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项说法不全面,排除;D项在材料总不能体现,排除。故选C项。
3.(2022年湖北荆州)20世纪以来,世界工业生产一般经历了从“吨重型”产品(如造船、机械、化工)为主到“公斤型”产品(如电子计算机、家用电器)为主,再到“克重型”产品(如微电子、新材料)为主的变化过程。这一变化过程说明了
A.重工业始终作为先导型产业 B.科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C.国家逐渐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D.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世界工业生产向高精尖发展,这反映了科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B项正确;重工业始终作为先导型产业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国家逐渐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是国家发展经济的政策,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排除C项;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确立的,排除D项。故选B项。
4.(2022年贵族黔东南)吸毒,也称“药物滥用”,就是出于______目的,通过注射、口服、鼻吸或其他方式将毒品摄入人体的行为。
A.非医疗 B.治病 C.麻醉 D.交友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吸毒,是出于非治疗的目的,通过注射口服,鼻吸过其他方式将毒品慑入人体的行为。吸毒即“吸食毒品”,这种使用与医疗目的无关,毒品种类有鸦片、海洛因、可卡因、大麻等。持续吸毒能使人上瘾,严重影响人体健康,A项正确;BCD项理解错误,排除。故选A项。
5.(2022年福建)下图分别呈现了三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内容。据此可知,其共同的影响是
A.改变了社会生活的方式 B.推动采矿和冶金业发展
C.加剧资本主义国家矛盾 D.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出现,带动了以蒸汽为动力的蒸汽机车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福特汽车流水线生产使得汽车普及,拓展了人们的活动空间,也是改变了人民的生活方式,第三次科技革命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传统的线下学习的方式,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习,A项正确;推动采矿和冶金业发展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没有体现,排除B项;加剧资本主义国家矛盾与图片无关,排除C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其余两次工业革命没有最终确立,排除D项。故选A项。
6.(2022年黑龙江绥化)识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图一人物是________,他将蒸汽机变为主要的动力来源,使工业革命更快地向纵深发展。经过这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________时代”。
(2)图二人物是________,他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了“________时代”。
【答案】(1) 瓦特(全名也可) 蒸汽(蒸汽时代)
(2) 爱迪生(全名也可) 电气(电气时代)
【解析】
(1)根据题干信息“他将蒸汽机变为主要的动力来源,使工业革命更快地向纵深发展”可以判断,图一人物是瓦特,瓦特1776年制造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以后又经过一系列重大改进,使之成为“万能的原动机”,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经过工业革命,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根据题干信息“他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可以判断,图二人物是爱迪生。爱迪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利用大量生产原则和电气工程研究的实验室来进行从事发明而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人,他发明的留声机、电影摄影机和电灯对世界有极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7.(2022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国际贸易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表现,反映了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条横跨欧亚大陆的交流通道被打开,中国丝绸是这条通道的主要贸易品。这种又薄又滑的丝织品,在地中海地区的供应量不断增加,随处可见,广受人们喜爱,它能让穿着者在众人面前显得光鲜。
——摘编自[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据垄断地位。英国贸易额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占很大的比重,1850年世界贸易总额为145亿马克,而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贸易就达52亿马克。在机器制造业方面,它的机器出口额居世界第一位。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加之在交通运输方面,英国依靠迅速发展起来的铁路和汽船,使它的商品流通比任何国家都要快。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 2005-2018年中国与部分纺织强国(地区)纺织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
中国 欧盟 印度 美国
2005年 21.60 30.20 3.30 4.20
2010年 30.80 25.80 4.10 3.70
2018年 34.00 25.00 4.20 3.20
在融入国际市场的过程中,中国在纺织行业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研发经费投入持续增加,高水平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纺织业的技术革新能力不断提高。这有利于维护纺织业竞争优势和持久的领先地位。
——摘编自胡惠婉《中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汉朝时这条“横跨欧亚大陆的交流通道”的起点。为什么中国丝绸广受地中海地区人们的喜爱?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据垄断地位”的表现及原因。
(3)根据材料三,归纳2005-2018年中国纺织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的变化趋势。指出中国为“维持纺织业竞争优势和持久的领先地位”所作的努力。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国际贸易地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1)起点:长安。原因:丝绸质地又薄又滑;能让穿着者在众人面前显得光鲜。
(2)表现:英国贸易额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占很大的比重;机器出口额居世界第一位。
原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交通运输快捷;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3)变化趋势:中国纺织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有较大幅度提升。
努力: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研发经费投入持续增加。
(4)主要因素:交通条件;生产力水平;科技水平;国家政策;物产差异;产品质量等。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一条横跨欧亚大陆的交流通道被打开,中国丝绸是这条通道的主要贸易品”可以判断汉朝时这条道路是丝绸之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根据材料可以知道,中国丝绸广受地中海地区人们喜爱的原因是丝绸质地又薄又滑;能让穿着者在众人面前显得光鲜。
(2)根据材料二“ 19世纪中叶,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据垄断地位。英国贸易额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占很大的比重”、“在机器制造业方面,它的机器出口额居世界第一位”可以知道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据垄断地位。其原因是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交通运输快捷;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3)根据材料三表格可以看出,2005年中国纺织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为21.60,2010年中国纺织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为30.80,2018年中国纺织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为34.00,所以说2005—2018年中国纺织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有较大幅度提升;中国为“维持纺织业竞争优势和持久的领先地位”所作的努力有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研发经费投入持续增加。
(4)综合以上材料,我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国际贸易地位的主要因素有交通条件、生产力水平、科技水平、国家政策、物产差异、产品质量等。
8.(2022年贵族黔东南)科学技术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科学技术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材料一:经过工业革命,纺织、冶金、煤炭、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成为英国工业的五大基本部门。到1830年,工业收入已经超过农业收入。到1850年,英国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英国从一个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工业革命还促成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英国地理面貌。
——《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依据材料一,归纳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的影响。
材料二: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也造成了新的社会矛盾。马克思主义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写出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首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材料三:1860~1900年主要国家制造业产量相对份额表(单位:%)
(3)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制造业产量占比的变化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
(4)根据材料四回答,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答案】(1)产业结构发生了改变;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促进了城市化发展,
(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十月革命。
(3)特点是增长迅速。
原因:美国内战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美国进行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4)高铁技术的进步,使出行更为便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科技的发展也带来环境污染问题,环境危机成为现代社会面临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经过工业革命,纺织、冶金、煤炭、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成为英国工业的五大基本部门”可得出工业革命使英国产业结构发生了改变,;根据材料一“英国从一个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工业革命还促成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英国地理面貌”可得出工业革命使英国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促进了城市化发展。
(2)标志: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会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奋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革命: 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了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特点:根据材料可得出美国制造业产量占比增长迅速。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政治上1865年美国内战胜利,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在经济上美国进行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率先实现了电气化,工业发展的势头超过了英国。
(4)根据材料可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分析。积极影响:高铁技术的进步,使出行更为便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消极影响:科技的发展也带来环境污染问题,环境危机成为现代社会面临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
9.(2022年江苏盐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21年,英国的工业产值超过农业,英国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19世纪40年代,英国生铁产量占世界的一半,煤炭占三分之二。1850 年英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对外贸易占世界的21%,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张跃发《近代文明史》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其显著特点的。它促进了工业的高速发展工业的高速发展又促进资本和生产的集中,从而引起了垄断组织的产生……垄断组织的产生推动资本主义列强去加强殖民扩张,因而更加剧了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三 2018年12月1日,华为公司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加拿大遭无端拘押。这是一起由美国一手策划、加拿大帮助实施的针对中国公民的政治迫害事件,目的是打压中国高技术企业、阻挠中国科技发展。在被拘押了1028 天后,2021年9月25 日晚,孟晚舟女士乘坐中国政府包机,顺利回到祖国。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年9 月 26 日第 04版)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当时发生的变化。分析这些变化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在一战后是否得到缓和 并说明理由。
(3)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政治迫害事件”的本质。分析孟晚舟得以回国的根本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技发展的认识。
【答案】(1)变化:英国的工业产值超过农业,英国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英国生铁产量占世界的一半,煤炭占三分之二。英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对外贸易占世界的21%,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2)特点:电力的广泛应用得到缓和因为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缓和因为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虽然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3)本质:打压中国高技术企业、阻挠中国科技发展或称霸世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或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4)科技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当今时代大力发展科技是谁也抵挡不住的发展潮流。
【解析】
(1)变化:根据“ 1821年,英国的工业产值超过农业,英国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可知英国的工业产值超过农业,英国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根据“19世纪40年代,英国生铁产量占世界的一半,煤炭占三分之二。1850 年英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对外贸易占世界的21%,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得出英国生铁产量占世界的一半,煤炭占三分之二。英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对外贸易占世界的21%,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2)特点根据“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其显著特点的”得出电力的广泛应用;是否得到缓和可从不同角度论述。如得到缓和。因为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又如没有得到缓和,因为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虽然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3)本质根据“目的是打压中国高技术企业、阻挠中国科技发展”可知是打压中国高技术企业、阻挠中国科技发展。孟晚舟得以回国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科技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当今时代大力发展科技是谁也抵挡不住的发展潮流。
10.(2022年湖南郴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是张骞通异域,安得佳种自西来?”踏着串串悠长的驼铃声,一支支驼队驮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桃、梨、杏去了,驮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淡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驮着皮毛、琥珀、苜蓿、蚕豆、石榴、黄瓜来了,驮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
——摘自《二十五史详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穿过大漠”的商路名称。
材料二 明朝中后期,我国从国外引进了多种农作物。其中比较重要的有甘薯、玉米、马铃薯三种粮食作物,花生和烟草两种经济作物。它们都是原产于美洲的作物,经南洋传入中国。甘薯、玉米、马铃薯等作物由于生长条件要求低、产量高,为粮食的增产开辟了新的途径,大大丰富了中国人的食物品种。
——摘自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甘薯、玉米、马铃薯等作物传入中国有何影响?
材料三 铁路建造是带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德国工业革命的龙头产业,德国统一后进入第二个铁路时代,再次出现了兴建铁路的高潮。1870年,德国铁路有18560千米,1880年增至33856千米,这时就已超过英国28854千米,为西欧和中欧之冠……1848年时德国人只提到铁路是统一的因素,而现在,德国则把铁路当成是维护统一的因素……在国家力量推动下的铁路建设,猛烈刺激了钢铁工业、机械制造、冶铁业的高速发展,并全面推进19世纪晚期德国新生技术的采用和工业的发展。
——摘编自梅雪芹主编《世界近代史资料汇编》
(3)根据材料三,归纳铁路对德国的作用。
材料四 截至2015年底,中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12.1万公里,规模居世界第二,其中高速铁路1.9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457.73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2.35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中国民航运输机场达210个,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国际枢纽机场为中心,省会城市和重点城市区域枢纽机场为骨干,以及其他干、支线机场相互配合的格局。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多节点、全覆盖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2021年9月16日,“起飞新郴州”北湖机场首航仪式举行,标志着北湖机场正式通航,郴州正式进入“航空时代”。
——摘编自《中国交通运输发展》(2016年12月)和《郴州日报》
(4)根据材料四,从交通进步使世界“变大”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丝绸之路。
(2)为粮食的增产开辟了新的途径,大大丰富了中国人的食物品种。
(3)维护统一;刺激钢铁工业、机械制造、冶铁业的高速发展;全面推进19世纪晚期德国新生技术的采用和工业的发展。
(4)交通工具的变革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经济也得到了更快的发展,各地区的文化交流也更加频繁。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根据材料“不是张骞通异域,安得佳种自西来?”可知,张骞通西域后,汉朝与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经济交流频繁,出现了“丝绸之路”。
(2)根据材料“它们都是原产于美洲的作物,经南洋传入中国。甘薯、玉米、马铃薯等作物由于生长条件要求低、产量高,为粮食的增产开辟了新的途径,大大丰富了中国人的食物品种。”可知,甘薯、玉米、马铃薯等作物传入后为粮食的增产开辟了新的途径,大大丰富了中国人的食物品种。
(3)根据材料“而现在,德国则把铁路当成是维护统一的因素”,可知铁路维护了德国统一;根据材料“在国家力量推动下的铁路建设,猛烈刺激了钢铁工业、机械制造、冶铁业的高速发展,并全面推进19世纪晚期德国新生技术的采用和工业的发展。”表明铁路刺激钢铁工业、机械制造、冶铁业的高速发展;全面推进19世纪晚期德国新生技术的采用和工业的发展。
(4)开放性试题,可以从交通便利的影响着手,因为交通便利了,人们去的地方更多,可以了解更广大的世界。如交通工具的变革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经济也得到了更快的发展,各地区的文化交流也更加频繁。言之有理即可。
11.(2022年黑龙江齐齐哈尔节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谁能在创新上下先手棋,谁就能掌掘主动。纵横历史,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以创新为主题的探究性学习。
【古代篇一中华智慧】
(1)请运用所学,依次填写上方图示方框内的历史知识。选择图示中的任意一项成就,写出其影响。
【近代篇一西方科技】
类别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国家 A 美国、德国
重要发明 哈格里夫斯发明B 菜特兄弟制造飞机
C.改良蒸汽机 本茨制造汽车
斯蒂芬森设计蒸汽机车 D.发明耐用白炽灯泡
时代特征 蒸汽时代 E
(2)依据表格和所学知识,分别将A、B、C、D、E五处内容填写完整
【现代篇--中国力量】
(3)依据所学知识,写出知识结构图中①战争名称。②是哪一历史事件?将③对台基本方针填写完整。④具体时间是什么?
【感悟篇-展望未来】
(4)通过以上探究性学习,你有怎样的感悟?
【答案】(1)东汉,毕昇、《本草纲目》、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祖冲之把圆周本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率,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答出以上一点或符合题意即可)
(2)A.英国.B.珍妮机.C.瓦特。D.爱迪生、E电气时代
(3)①抗美援朝。②三大改造.③“和平统一,一国两制”、④1997年7月1日
(4)①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理想;②为国家的发展和富强贡献白己的力量;③刻苦钻研,不是图难,培养创新精神;④增强拼搏勇于创新。树立创新意识,增强创新实政能力;⑤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社会进步;⑦国家统一是大药所趋,民心所向,是国家发展的前提;⑧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成就解煌,对人类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解析】
(1)根据材料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成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用胶泥刻字,制成活字用来排版印刷;李时珍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被后世尊为“药圣”,写成《本草纲目》,总结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我国医药学宝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祖冲之把圆周本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率,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根据材料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兴起于英国;1765年,英国的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的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得到迅速推广,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爱迪生发明耐用白炽灯泡;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故A为英国,.B为珍妮机,C为瓦特,D为爱迪生,E为电气时代。
(3)根据知识结构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1950年6月,爆发朝鲜南北战争,美国乘机发动侵朝战争,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的率领下,入朝作战.入朝半年内,就五战五捷,把美国军赶回“三八线”附近,至1953年,美国与中国在板门店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抗美援朝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巩固了中国新生的人民政权;②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③改革开放后,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④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4)开放性设问,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如:①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理想;②为国家的发展和富强贡献白己的力量;③刻苦钻研,不是图难,培养创新精神;④增强拼搏勇于创新。树立创新意识,增强创新实政能力;⑤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社会进步;⑦国家统一是大药所趋,民心所向,是国家发展的前提;⑧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成就解煌,对人类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第02期)
30 三次科技革命
考点122 第一次工业革命
1.(2022年广西桂林)观察图,分析1750-1865年英国资本总额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开展 B.君主专制的建立 C.文艺复兴的兴起 D.宗教改革的推动
2.(2022年辽宁营口)为了纪念瓦特对人类社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被定义为“瓦特”。他的主要成就是
A.发电机的问世 B.蒸汽机的改进
C.飞梭的发明 D.珍妮机的发明
3.(2022年湖北江汉、潜江)下面是英国某时期交通发展简表,导致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类别 大事记
内河航运 1761年,开凿第一条内陆运河
18世纪90年代,开凿42条新运河,耗资650万英镑
铁路 至1835年,议会批准了54条铁路修筑计划
1845~1847年,又有576家铁路公司被批准成立,筑路8731英里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三角贸易日益繁荣 D.第二次工业革命
4.(2022年辽宁营口)中国建设,闻名世界。中国铁路在进入21世纪以后经历了六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铁路的运输能力。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铁路时代”的发明是
A.火车 B.汽车 C.飞机 D.轮船
5.(2022年湖北恩施)如果不是可以得到改良蒸汽机的相对无限的动力,工业革命完全有可能会在仅仅增加纺织品生产速度后便逐渐消失。以下发明能论证这个观点的是
A.哈格里夫斯的珍妮机 B.斯蒂芬森的火车
C.卡尔 本茨的汽车 D.莱特兄弟的飞机
6.(2022年吉林)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的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7.(2022年黑龙江牡丹江、鸡西)小丽同学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相关的资料,据此判断,她研究的主题是
资料一:珍妮机的故事 资料二:蒸汽机的图片 资料三:爱迪生的生平介绍
A.思想解放 B.工业革命 C.启蒙运动 D.殖民扩张
8.(2022年四川凉山)“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其中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人了
A.电气时代 B.蒸汽时代 C.信息时代 D.经济全球化时代
9.(2022年海南)蒸汽动力首先实现了热能和机械能的转换,人类开始摆脱对人力等直接动力的依赖,而电的利用则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为工业提供了动力,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则材料从整体上反映了
A.蒸汽动力的作用 B.电力的作用 C.科学技术的力量 D.传统的力量
10.(2022年黑龙江大庆)西方“步入近代”的过程:首先是精种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是器物(技术)方面的变革,以下符合这一变革顺序的是
A.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 B.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文艺复兴
C.文艺复兴→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 D.工业革命→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
11.(2022年浙江台州)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材料评述的是工业革命的
A.原因 B.背景 C.过程 D.影响
12.(2022年辽宁抚顺、本溪铁岭、葫芦岛)下列发明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的是
①珍妮机 ②电子计算机 ③蒸汽机车 ④飞机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考点123 第二次工业革命
1.(2022年江苏泰州)1908年,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开始生产T型汽车。T型汽车因使用T型发动机而得名。这种发动机是
A.蒸汽机 B.电动机 C.发电机 D.内燃机
2.(2022年浙江杭州)“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以上情景全部出现,最早可见于
A.文艺复兴时期 B.启蒙运动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3.(2022年辽宁营口)进入20世纪以来,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下降,石油比重上升,这种变化源于哪一科技成果的应用
A.蒸汽机 B.内燃机 C.电动机 D.计算机
4.(2022年辽宁营口)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口罩人们出行的必备品,其核心材料熔喷布主要以石油提炼的聚丙烯(塑料)为原料。标志现代塑料工业诞生的发明是
A.人造纤维 B.人造染料 C.纳米材料 D.赛璐珞技术
5.(2022年广西梧州)“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与此相关的时代是
A.电气时代 B.信息时代 C.原子能时代 D.蒸汽时代
6.(2022年黑龙江大庆)汽车、飞机是现在常见的交通工具。汽车、飞机在最早研制成功时使用的发动机是
A.蒸汽机 B.内燃机 C.电动机 D.发电机
7.(2022年山东临沂)根据诺贝尔奖官网显示,诺贝尔奖每年评选和颁发一次,诺贝尔奖包括一枚金牌、一份证书以及一笔奖金。截至2019年,共授予919位个人和24个团体,其中4位个人以及1个团体两次获奖、1个团体三次获奖。为该奖项奠定基础的科技发明出现于
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D.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8.(2022年四川广元)科技改变人类社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革命可以使人们乘坐轮船以更快的速度跨越海洋,乘坐火车进行长途旅行,还为生活在欧美地区成百上千万的人带去了高质量的服装、各种家居用品和娱乐活动。在此之前,这些是他们不敢想的。
——摘编自[英]安德鲁·玛尔《世界史》
材料二 1840年,正值以英国为中心的技术革命结束不久,故中国的大门可以认为是新技术这一重锤砸开的……就在中国人模仿这些技术达到高潮的时候,西方正酝酿着又一次技术革命……
——摘自杨德才主编《20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
材料三 电的发明和应用,打开了解放生产力的大门,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与第一次技术革命截然不同,第二次技术革命完全是在近代科学理论直接指导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科学通过先进的技术直接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从而为工业开辟空前广阔的领域和提供空前的发展速度。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次革命”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砸开“中国的大门”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影响?“中国人模仿这些技术”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3)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二次技术革命与第一次技术革命相比有什么显著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科技改变人类社会的看法。
9.(2022年内蒙古包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2世纪,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活跃,中世纪大学问世。大学创办之初,不受外来干涉而具有自我管理的权限。学生在完成文法、修辞、逻辑等七门基础课后学习法律、医学等专业课。大学的世俗教育性质为师生创造了自由探索与独立思考的空间,激发了他们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摘编自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
材料二 19世纪的欧美大学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源头,为西方工业化提供了不竭动力。众多科学家在大学实验室中刻苦研究,反复实践,在电磁学、化学和热力学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科研成果在生产实践中被不断转化为生产技术。新的技术、新的发明层出不穷,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摘编自元鹏《大学与第二次工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大学的“美好”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近代大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源头”。列举两项当时的“新技术、新发明”。
(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大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考点124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1.(2022年内蒙古赤峰)近代以来,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0年至1900年间,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比以前任何时期都密切得多。19世纪最后30年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门未曾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自1870年以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20世纪科学工业的开端。新兴工业,完全是科学发现中首创的工业.
——F.H欣斯利主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Ⅱ卷
材料二 1870—1913年,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3倍多,从445亿法郎增至1924亿法郎。……20世纪初出现多极化的新格局:1913年英国占世界贸易的15%,美国占11%,德国占13%,法国占8%,俄国占4%。
——摘编自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三 1900年,欧洲和北美的大城市超过了150座,到1914年,英美等西方国家城市人口已经占到总人口的绝对多数。1911~1913年,英国25岁以上人口中,4.93%的人拥有60%以上的财富。在德国,1911年3425个富人平均每人拥有的财产价值是532万马克,另外161万人的人均财产价值只有2.3万马克,最贫困人口尚不在此列。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
(1)写出与以上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密切相关的世界历史大事。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概括这个大事产生的影响。
(3)通过以上材料和问题,我们能得出哪些认识?
2.(2022年辽宁盘锦)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科技改善民生】
材料一
【科技助力壮举】
材料二
中国 世界
事件 郑和下西洋 ★
时间 1405-1433年 15世纪末-16世纪20年代
代表人物 郑和 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
【科技改变世界】
材料三 中世纪或近代早期,人们出行的主要代步工具是马车、木船;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出行时可以坐火车。中世纪或近代早期,人们主要生活在农村;19世纪末20世纪初,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城市,伦教、巴黎、纽约等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1600年,在法国和苏格兰,每6个成年人中仅有一个略微识字;到了1800年,苏格兰90%以上的成年人识字,法国有2/3的成年人识字(在诺曼底则达90%)。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科技成就梦想】
材料四 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摘自《光明日报》2021年9月28日)
(1)依据材料一,写出图一典籍的作者和图二典籍的成书朝代。
(2)将材料二中★补充完整。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哪一项为材料二中的事件提供了助力?
(3)依据材料三,概括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化。(不得照抄材料原文,2分)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实现科技强国梦的途径。
3.(2022年广西百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今天,金属和塑料补充了石头和木头,铁路、汽车和飞机取代了牛、马和驴,蒸汽机、柴油机和原子动力代替风力和人力……电已成为只需按一下开关便可做许多事的动力之源。
——摘编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54年,英国又爆发了第三次霍乱,伦敦在10天中就有500人死亡。1866年,霍乱第四次爆发。
如果说霍乱爆发是水污染的原因,那么,各种烟气、热气和毒气也直接带来了多种呼吸道疾病的流行。在英国,
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
——摘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材料三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摘自习近平《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建设科技强国》
(1)根据材料一,列举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各举两例)
(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并指出其根源。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什么战略 综合上述三则材料,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4.(2022年四川广安)根据下表,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 世界
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 1757年:关闭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1771年: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实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 清朝前期: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手工业有很大发展,商品贸易兴盛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1842年:鸦片战争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17-18世纪:荷、法、英殖民争霸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88年:英国爆发“光荣革命”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纺纱机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 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 1825年:斯蒂芬孙蒸汽机车试车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1865年:美国内战 1867年:诺贝尔发明现代炸药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69年:海厄特发明赛璐珞制造技术19世纪70年代:发电机进入生产领域1883年: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 1884年:夏尔多内发明人造纤维 1903年:莱特兄弟研制的飞机试飞成功
(1)根据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7、18世纪中国与英、法、美等国在政治和对外关系方面各自的特点。
(2)根据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朝前期中国与英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
(3)根据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哪三个领域?
(4)根据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清时期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带给中国社会的根本性影响。
5.(2022年四川眉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01-1911年英、法、德、美四国的人口情况表(单位:万人)
1801年 1851年 1881年 1901年 1911年
英国 889 1793 2597 3253 3607
法国 2735 3578 3740 3845 3919
德国 2400 3341 4523 5637 6493
美国 530 2319 5016 7600 9197
1800年,伦敦有近100万人,是当时欧洲最大的城市。1851年,伦敦人口达到236万。1801年,巴黎有将近55万人,1851年,巴黎人口达到100万以上。1800年,维也纳人口约为25万,柏林人口约为17万;到1850年,维也纳人口已超过44万,柏林人口达到42万。
——据统编版历史教科书九年级(下)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人口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材料二 建国以来,我国人口的部分情况简表
时间 人口数量 来源
1949年 4.75亿 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953年 6.02亿 1954年1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关于全国人口调查登记结果的公报》
1957年 6.57亿 1960年《人民手册》P272
——据谢忠梁《中国历代人口略计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后我国人口发展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口发展的认识。
考点125 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1.(2022年辽宁抚顺、本溪铁岭、葫芦岛)“人类使用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大气中的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但化学污染破坏了臭氧层,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上述材料反映了
A.恐怖主义威胁世界和平 B.环境恶化造成严重问题
C.人口过快增长激化社会矛盾 D.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2.(2022年湖北黄冈)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电脑键盘打字的流行,汉字书写由持笔变为大部分由电脑完成,造成了国人提笔忘字,汉字书写能力下降,汉字书写也“渐行渐远”。这反映出互联网
A.大大缩小了人类生活空间 B.一定程度上冲击传统文化
C.减少了人类获取知识途径 D.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3.(2022年甘肃白银)2022年3月,印度气温飙升至1901年有记录以来最高的一个月,导致印度小麦作物在关键的生长期枯萎,这不仅使得该国小麦产量下降,也破坏了其出口预期。近年来,此类问题频发。这表明人类在发展中面临着
A.恐怖主义问题 B.贫富分化问题 C.毒品泛滥问题 D.环境恶化问题
4.(2022年海南)1950年,世界人口只有约25亿。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突破50亿。2011年,世界人口达到70亿。人口过快增长带来
A.人均资源增多 B.环境压力增大 C.就业压力减小 D.性别歧视消除
5.(2022年黑龙江大庆)计算机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催生了许多新兴产业给人类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网络成瘾,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等问题也随之出现,以上现象说明了
A.互联网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唯一途径
B.网络给青少年学生的精神健康带来危害,弊大于利
C.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D.互联网已经完全取代了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
6.(2022年广西桂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9世纪前后,欧洲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耕作技术也不断提高,突出表现在三圃制的广泛推行,导致农业剩余产品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在封建主的领地内。……成批的手艺人出走,到适合他们生产和生活的地方居住。他们把生产的手工业品卖给农村,买回粮食和原材料。社会分工逐渐加强并得以深化,城市在此基础上也进一发发展。
——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
材料二:新的农作物也传到美洲,包括小麦、燕麦和甘蔗……美洲向非洲和欧亚大陆传输出本地农作物,如玉米、马铃薯、烟草、西红柿的甘薯以及南瓜,全世界的农业社会可以获得更多样化的农作物,它们可以在最适合的区域内种植。由此带来的一个影响,就是全球农业革命,这场革命是接下来两个世纪人口增长的基础。
——[美]大卫·克里斯蒂安 辛西娅·斯托克斯·布朗 克雷格·本杰明:《大历史》
材料三:联合国粮食峰会特使卡里巴塔说:“中国很好地管理好了自己的粮食库存,不仅保障了中国人民的粮食供给,也为世界人民的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在马达加斯加,中国提供的杂交水稻技术让很多当地人“再也没有饿过肚子”……在“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中国推动农业对外投资合作,把当地的生产能力,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能力提高了很大一步。
——韩冰:《保障世界粮食安全的中国贡献》(《新华每日电讯》2021年10月17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影响农业产量的因素。
(2)指出与材料二中农作物交流相关的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归纳农作物交流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为粮食安全做出的贡献。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提高世界粮食产量出谋划策。
【综合】
1.(2022年山东临沂)时至今日,人类文明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以下历程: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原子时代、信息时代。这种划分时代的方法是
A.用最具代表性的生产工具来代表一个时代 B.把社会制度的变革当作划分各时代的标准
C.将各时代的先进思想作为划分时代的标准 D.根据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来划分各个时代
2.(2022年辽宁营口)两次工业革命后,人们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过很多新的痛苦。依据图示中的材料,请选出对两次工业革命评价最全面的一项
A.工业革命提高人口素质 B.工业革命推动社会进步
C.工业革命是一把双刃剑 D.工业革命加重战争伤亡
3.(2022年湖北荆州)20世纪以来,世界工业生产一般经历了从“吨重型”产品(如造船、机械、化工)为主到“公斤型”产品(如电子计算机、家用电器)为主,再到“克重型”产品(如微电子、新材料)为主的变化过程。这一变化过程说明了
A.重工业始终作为先导型产业 B.科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C.国家逐渐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D.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4.(2022年贵族黔东南)吸毒,也称“药物滥用”,就是出于______目的,通过注射、口服、鼻吸或其他方式将毒品摄入人体的行为。
A.非医疗 B.治病 C.麻醉 D.交友
5.(2022年福建)下图分别呈现了三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内容。据此可知,其共同的影响是
A.改变了社会生活的方式 B.推动采矿和冶金业发展
C.加剧资本主义国家矛盾 D.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6.(2022年黑龙江绥化)识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图一人物是________,他将蒸汽机变为主要的动力来源,使工业革命更快地向纵深发展。经过这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________时代”。
(2)图二人物是________,他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了“________时代”。
7.(2022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国际贸易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表现,反映了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条横跨欧亚大陆的交流通道被打开,中国丝绸是这条通道的主要贸易品。这种又薄又滑的丝织品,在地中海地区的供应量不断增加,随处可见,广受人们喜爱,它能让穿着者在众人面前显得光鲜。
——摘编自[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据垄断地位。英国贸易额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占很大的比重,1850年世界贸易总额为145亿马克,而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贸易就达52亿马克。在机器制造业方面,它的机器出口额居世界第一位。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加之在交通运输方面,英国依靠迅速发展起来的铁路和汽船,使它的商品流通比任何国家都要快。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 2005-2018年中国与部分纺织强国(地区)纺织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
中国 欧盟 印度 美国
2005年 21.60 30.20 3.30 4.20
2010年 30.80 25.80 4.10 3.70
2018年 34.00 25.00 4.20 3.20
在融入国际市场的过程中,中国在纺织行业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研发经费投入持续增加,高水平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纺织业的技术革新能力不断提高。这有利于维护纺织业竞争优势和持久的领先地位。
——摘编自胡惠婉《中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汉朝时这条“横跨欧亚大陆的交流通道”的起点。为什么中国丝绸广受地中海地区人们的喜爱?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据垄断地位”的表现及原因。
(3)根据材料三,归纳2005-2018年中国纺织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的变化趋势。指出中国为“维持纺织业竞争优势和持久的领先地位”所作的努力。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国际贸易地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8.(2022年贵族黔东南)科学技术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科学技术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材料一:经过工业革命,纺织、冶金、煤炭、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成为英国工业的五大基本部门。到1830年,工业收入已经超过农业收入。到1850年,英国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英国从一个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工业革命还促成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英国地理面貌。
——《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依据材料一,归纳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的影响。
材料二: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也造成了新的社会矛盾。马克思主义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写出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首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材料三:1860~1900年主要国家制造业产量相对份额表(单位:%)
(3)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制造业产量占比的变化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
(4)根据材料四回答,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9.(2022年江苏盐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21年,英国的工业产值超过农业,英国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19世纪40年代,英国生铁产量占世界的一半,煤炭占三分之二。1850 年英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对外贸易占世界的21%,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张跃发《近代文明史》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其显著特点的。它促进了工业的高速发展工业的高速发展又促进资本和生产的集中,从而引起了垄断组织的产生……垄断组织的产生推动资本主义列强去加强殖民扩张,因而更加剧了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三 2018年12月1日,华为公司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加拿大遭无端拘押。这是一起由美国一手策划、加拿大帮助实施的针对中国公民的政治迫害事件,目的是打压中国高技术企业、阻挠中国科技发展。在被拘押了1028 天后,2021年9月25 日晚,孟晚舟女士乘坐中国政府包机,顺利回到祖国。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年9 月 26 日第 04版)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当时发生的变化。分析这些变化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在一战后是否得到缓和 并说明理由。
(3)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政治迫害事件”的本质。分析孟晚舟得以回国的根本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技发展的认识。
10.(2022年湖南郴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是张骞通异域,安得佳种自西来?”踏着串串悠长的驼铃声,一支支驼队驮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桃、梨、杏去了,驮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淡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驮着皮毛、琥珀、苜蓿、蚕豆、石榴、黄瓜来了,驮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
——摘自《二十五史详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穿过大漠”的商路名称。
材料二 明朝中后期,我国从国外引进了多种农作物。其中比较重要的有甘薯、玉米、马铃薯三种粮食作物,花生和烟草两种经济作物。它们都是原产于美洲的作物,经南洋传入中国。甘薯、玉米、马铃薯等作物由于生长条件要求低、产量高,为粮食的增产开辟了新的途径,大大丰富了中国人的食物品种。
——摘自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甘薯、玉米、马铃薯等作物传入中国有何影响?
材料三 铁路建造是带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德国工业革命的龙头产业,德国统一后进入第二个铁路时代,再次出现了兴建铁路的高潮。1870年,德国铁路有18560千米,1880年增至33856千米,这时就已超过英国28854千米,为西欧和中欧之冠……1848年时德国人只提到铁路是统一的因素,而现在,德国则把铁路当成是维护统一的因素……在国家力量推动下的铁路建设,猛烈刺激了钢铁工业、机械制造、冶铁业的高速发展,并全面推进19世纪晚期德国新生技术的采用和工业的发展。
——摘编自梅雪芹主编《世界近代史资料汇编》
(3)根据材料三,归纳铁路对德国的作用。
材料四 截至2015年底,中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12.1万公里,规模居世界第二,其中高速铁路1.9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457.73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2.35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中国民航运输机场达210个,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国际枢纽机场为中心,省会城市和重点城市区域枢纽机场为骨干,以及其他干、支线机场相互配合的格局。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多节点、全覆盖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2021年9月16日,“起飞新郴州”北湖机场首航仪式举行,标志着北湖机场正式通航,郴州正式进入“航空时代”。
——摘编自《中国交通运输发展》(2016年12月)和《郴州日报》
(4)根据材料四,从交通进步使世界“变大”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11.(2022年黑龙江齐齐哈尔节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谁能在创新上下先手棋,谁就能掌掘主动。纵横历史,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以创新为主题的探究性学习。
【古代篇一中华智慧】
(1)请运用所学,依次填写上方图示方框内的历史知识。选择图示中的任意一项成就,写出其影响。
【近代篇一西方科技】
类别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国家 A 美国、德国
重要发明 哈格里夫斯发明B 菜特兄弟制造飞机
C.改良蒸汽机 本茨制造汽车
斯蒂芬森设计蒸汽机车 D.发明耐用白炽灯泡
时代特征 蒸汽时代 E
(2)依据表格和所学知识,分别将A、B、C、D、E五处内容填写完整
【现代篇--中国力量】
(3)依据所学知识,写出知识结构图中①战争名称。②是哪一历史事件?将③对台基本方针填写完整。④具体时间是什么?
【感悟篇-展望未来】
(4)通过以上探究性学习,你有怎样的感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