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3】2022年中考真题汇编 九上第五单元走向近代A卷(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3】2022年中考真题汇编 九上第五单元走向近代A卷(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7-28 15:18:3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九上第五单元走向近代A卷
中考真题凝聚全国各地历史精英智慧,准确把握大纲要求,紧跟时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专辑按照单元精选2022年全国各地中考真题,助力同步教学,欢迎下载。
一.选择题
1.(2022东营中考20)下面是某同学在预习《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课的设计的部分知识结构图,其中①处应是()
A.手工业行会 B.租地农场 C.手工业者 D.工厂制度
2.(2021阜新市8.)14世纪中叶以后,欧洲一些人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建立者是( )
A. 手工业者 B. 庄园主 C. 奴隶主 D. 富裕农民
3.(2021攀枝花4.)14世纪前后,西欧社会萌发新的生机,其在经济上的表现是( )
A.庄园经济自给自足 B.自由放任理论产生
C.城市自治司法独立 D.雇工分工合作兴起
4.(2022雅安中考14 .)他的剧作展示了16世纪至17世纪初英国广阔的社会景观,表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世态,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理想。他是()
A. 但丁 B. 薄伽丘 C. 彼特拉克 D. 莎士比亚
5.(2022沈阳中考11.)佛罗伦萨诗人彼特拉克在他撰写的抒情诗集《歌集》中,直言不讳地抨击教会“是黑暗的监狱,是充满欺骗的场所”。另一位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说:“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果卑劣地过这短的一生,就太长了,”上述观点体现出的思潮是( )
A.人文主义 B.君权神授 C.殖民主义 D.霸权主义
6.(2022成都中考16.) 图是文艺复兴“美术三杰”之一拉斐尔的作品《椅中的圣母》。画中圣母的原型出自一位罗马少妇。拉斐尔在一次宴会上看到她正温柔地注视着心爱的小宝贝,便立即拾起一块木炭,将这个动人的情景速写下来,随后就创作了这一“神来之作”。该作品( )
A. 宣扬了神权神性,弥漫着宗教神秘色彩 B. 体现了女性之美,饱含着人文主义精神
C. 充满了生活气息,洋溢着享乐主义情绪 D. 塑造了母亲形象,彰显着女权主义思想
7.(2022云南省中考17.) 但丁在其诗作《神曲》中把许多主教、僧侣甚至教皇都打入地狱,而正人君子和贤明君主在天堂幸福地生活着。这反映出文艺复兴( )
A. 推动了中世纪大学的兴起 B. 积极宣传中世纪城市自治运动
C. 全力维护西欧庄园领主特权 D. 反对教会“神权至上”,提倡人文主义
8.(2022昆明中考20.)英国诗人和剧作家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表、他一一生创作了30多部戏剧和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以下作品中,属于莎士比亚代表作的是( )
A. 《哈姆雷特》 B. 《神曲》 C. 《蒙娜丽莎》 D. 《天方夜谭》
9.(2022重庆中考B卷4.)下边两幅作品分别出自重庆大足宝顶山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其相同之处是( )
A. 体现妇女地位提高 B. 展示精湛雕刻技艺
C. 源于本土宗教题材 D. 反映人们现实生活
10.(2022自贡中考15.)14世纪的佛罗伦萨诗人彼特拉克在他的抒情诗《歌集》中抨击教会“是黑暗的监狱,是充满欺骗的场所”,讴歌爱情,描写人的喜怒哀乐。这体现了当时的(  )
A.自由主义思想 B.禁欲主义思想
C.人文主义思想 D.蒙昧主义思想
11.(2022凉山中考8.)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文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下列属于文艺复兴“美术三杰”的是( )
A. 彼特拉克 B. 迪亚士 C. 拉斐尔 D. 莎士比亚
12.(2022东营中考21)“英国”“文艺复兴”“文学艺术家”及名言“放弃时间的人,时间页放弃他”,这些信息指向的人文主义者是()
A.但丁 B.达·芬奇 C.彼得拉克 D.莎士比亚
13.(2022包头中考8.)达·芬奇的肖像画《蒙娜丽莎》以现实人物为主题,画中人物神态自若,嘴角含着一丝微笑,富有生命的活力。该作品( )
A. 呈现了封建贵族的生活 B. 展现了古代艺术的成就
C. 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D. 显现了理性时代的特征
14.(2022盘锦中考17.)“13-15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是欧洲主要的工商业和金融中心之一,市民生活丰富多彩,世俗活动和个人发展受到重视,为新文化、新思想的滋生和繁荣提供了沃土。”材料中的“新思想”指( )
A. 专制主义 B. 人文主义 C. 理性主义 D. 马克思主义
15.(2022聊城中考20.)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等传入欧、亚、非等大洲;与此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如小麦、水稻等。促使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 亚历山大东征 B. 郑和下西洋 C. 新航路开辟 D. 阿拉伯帝国扩张
16.(2022河池中考12.)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美洲物种的外传主要得益于( )
A. 文艺复兴运动 B. 新航路的开辟 C. 工业革命兴起 D. 经济的全球化
17.(2022成都中考17.)1492年,一位探险家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新大陆;1519—1522年,另一位探险家的船队从欧洲出发,在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后,又回到了欧洲,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环球航行。这两位探险家分别是( )
A. 哥伦布和迪亚士 B. 达·伽马和麦哲伦 C. 哥伦布和麦哲伦 D. 迪亚士和达·伽马
18.(2022宿迁中考14.)地理知识不再囿于一个地区或一个大陆,整个地球的外形弄清楚了,接近真实的世界地图也制成了。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
A.有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B.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
C.加剧了殖民扩张与掠夺 D.使世界观念逐步确立起来
19.(2022宁波中考3.)如表是同学们从不同视角对某个历史事件的解读。这个历史事件是指()
视角一 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视角二 欧洲大西洋沿岸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视角三 欧洲在世界范围内的殖民扩张,给其他大洲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A. 丝绸之路开通 B. 郑和下西洋
C. 马可 波罗访华 D. 新航路开辟
20.(2022舟山中考2.)明清时期,原产于美洲的甘薯、玉米等作物引进中国,并逐渐推广。该史实可用于佐证( )
A.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 明清时期,大批工商业市镇逐渐兴起
C.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物种的交流传播 D. 明清时期,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
21.(2022重庆中考A卷14.)王斯德主编的《世界通史》中写到,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后,美洲的玉米、可可和马铃薯等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而后传遍整个世界;小麦、水稻等则随欧洲移民进入美洲。材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  )
A.促进了物种交流 B.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
C.引发了殖民掠夺 D.确立了西班牙霸主地位
22.(2022建设兵团中考14.) 新航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 )
A. 背景 B. 过程 C. 特点 D. 影响
23.(2022天津中考20.) 下图是 19 世纪梵高的油画作品。见图溯源,马铃薯最早出现在欧洲是因为 ( )
A. 亚历山大东征 B. 新航路开辟
C. 第一次工业革命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24.(2022南充中考11.) 中世纪时,大多数欧洲人认为,耶路撒冷是世界中心,地是平的,还有四个角,彻底颠覆这一观点的是( )
A. 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B. 哥伦布“发现”美洲
C. 达·伽马到达印度西海岸 D. 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25.(2022云南省中考18.) 图中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 罪恶的三角贸易 B. 亚历山大东征灭亡了波斯帝国
C. 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D. 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
26.(2022自贡中考14.)据统计,新航路开辟后,仅西班牙在1500-1650年间就从美洲搜刮了1.6万吨白银和180吨黄金。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
A.有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B.促使西班牙成为“海上马车夫”
C.促进了全球物种的大交换 D.推动美洲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27.(2022盘锦中考18.) 下图所示历史事件使非洲( )
A. 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B. 获得了大量劳动力
C. 丧失近1亿的精壮人口 D. 牟取了巨额的利润
28.(2022连云港中考10.)由于殖民统治和传染病致使殖民地内的印第安人几乎灭绝,西方国家开始从非洲贩卖黑人到美洲做奴隶。在贩卖的过程中,千千万万的黑人或死于炎炎烈日之下,或死于瘟疫,或葬身鱼腹。这体现了(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B.世界各地的隔绝状态开始被打破
C.非洲黑人反抗斗争的重大意义 D.资本主义发展的野蛮性和血腥性
29.(2022衡阳中考14.)在黑奴贸易中,千千万万的黑人或在长途跋涉中死于炎炎烈日之下,或在阴暗狭窄、恶臭熏人的船舱里死于瘟疫,或因船上的粮食、淡水不足而被活活的抛入大海。据此可知( )
A. 三角贸易的血腥 B. 印第安人的悲惨处境
C. 鸦片贸易的罪恶 D.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30.2022苏州中考17.)小明同学通过课外阅读得知:1500-1800年,美洲和大洋洲有近1亿人死于瘟疫。他组织同学们进行历史课程路学科主题学习,选用了下图漫画。他们的学习主题最恰当的是( )
A. 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B. 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C. 殖民争霸开拓世界市场 D. 横渡大西洋的蒸汽轮船
31.(2022福建中考21 .)“可可树原产于中南美洲,16和17世纪时被移植到东南亚和非洲。18世纪可可在欧洲成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饮料”。据此可知,可可树被移植到其他大洲开始于( )
A.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B.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C. 新航路的开辟 D.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32.(2022郴州中考14.) 新航路开辟后的300年时间里,欧洲殖民者无视生命的珍贵,将人作为商品出卖,以获取暴利。这一历史事件是( )
A. 三角贸易 B. 印度民族大起义 C. 明治维新 D. 纳粹德国对外扩张
33.(2022龙东中考17.)下面是三角贸易路线示意图,请选择正确的一项( )
A. B. C. D. 5. 34.(2022白银中考5 .)从1519年开始,在不到一个世纪时间里,伴随着天花麻疹等从来没有到达过西半球的疾病的流行,墨西哥的人口减少了90%之多由1700万锐减到130万。其直接原因是( )
A. 新航路的开辟 B. 黑奴贸易的扩大
C. 拉美独立运动 D. 工业革命的推进
二.非选择题
1.(2022随州中考12.) 王老师以“历史时代主旋律”为主题设计了探究性学习内容。请你帮小明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探究一:看图说史
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
探究二:史料解读
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出现。
——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探究三:历史感悟 小明课后按照王老师的要求搜集材料,感悟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领导人对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合作共赢的开放战略、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外交宗旨的承诺……根据中共十九大报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宗旨是“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摘自李东燕《人类命运共同体》
(1)王老师让小明探究:哥伦布航行的目的地是东方,为何偏偏向西航行。你能帮小明用地理知识解释一下为什么吗?依据探究一中的航行图,说说新航路的开辟导致世界开始发生怎样的变化?
(2)结合探究二中的史料和所学知识,请帮小明分析美苏两国二战中能“友好合作”的主要原因以及战后“冷战”出现的原因。小明根据探究二的材料,给20世纪40、50年代的世界拟定了一个时代主题,以下选项中最为恰当的是。
A.团结与共赢 B.合作到对抗 C.多极化趋势
(3)结合探究三中的材料,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怎样的时代主题。面对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请你帮小明就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出合理化建议。
2.(2022广东中考33 .)16—17世纪,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自然科学在欧洲兴起的一个原因在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学术成就……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地区的开辟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新的植物,新的动物、新的恒星甚至新的人们和新的人类社会相继被发现,所有这些都向传统的思想和设想提出了挑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近代自然科学代表人物及主要成就
人物 哥白尼(1473-1543) 哈维(1578-1657) 牛顿(1643-1727)
主要成就
主要影响 冲击了欧洲宗教固守的“地心说”,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彻底否定教会推崇的“生命灵气”的说法,宣告生命科学新纪元的到来。 牛顿的科学发现,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了一大步。
材料三 一种全新的自然观的先驱者们在17世纪试图用种种手段来确证其结论的有效性……17世纪的自然认识仿佛充当着一个实验室,本着一种方法上的不信任精神,查明如何检验具体的真理主张(无论是自己提出的还是他人提出的)。
——H.弗洛里斯·科恩《世界的重新创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自然科学在欧洲兴起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说明表中三人被视为近代自然科学代表人物的理由;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简述科学技术在生产领域引发的重大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近代自然科学倡导的是什么精神。
3.(2022安徽中考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指南针传入欧洲之后,海船敢于、也有条件驶入大洋深处。此外,地圆学说的日益流行,使许多人坚信从大西洋一直向西航行便能抵达东方。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欧洲通往印度和美洲的新航路。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新航路开辟的交通科技条件。
材料二 19世纪上半叶,运输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运输成本显著降低,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市场在全世界范围内被整合起来,各种商品的价格逐渐趋同。譬如,英国利物浦和印度孟买之间棉花价格的差距,在1857年是57%,1913年则缩小到了30%。
——摘编自【日】玉木俊明著《物流改变世界历史》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运输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的科技原因,并简析交通科技对世界的影响。
4.(2021安徽中考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早期,农奴制度促进了西欧主要农业组织形式——采邑的发展。采邑是大型庄园,包括土地、草场等,以及束缚在土地上的农奴。由于地区性国家建立了越来越有效的政治组织,地方上的封君和封臣管理着政治和军事事务,这一体系一般被历史学家称为封建制度。
——据(美)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4分)
材料二 13世纪的欧洲处于变革的阵痛之中,在经济上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和工业化。工商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生活的产生,新的城市生活又使中世纪社会产生了市民阶级,市民阶级公开提出政治代表权和在法律面前平等的要求。这些经济社会变革深刻地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
——据(美)詹姆斯·W·汤普逊《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
(2)根据材料二,归纳13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变革”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革产生的影响。(4分)
(3)综合上述材料,从西欧中世纪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出什么规律性的认识?(2分)
5.(2022襄阳中考.)【近代变革与社会进步】
材料一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节选自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这一思想的内涵是什么?
材料二 美国民主政治之路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摘自《世界历史》九上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立法权属合众国的国会,行政权力赋予总统,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
美国1787年宪法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允许奴隶制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上
1865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在合众国境内受合众国管辖的任何地方,奴隶制和强制劳役都不得存在。
1870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合众国公民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2)根据材料二,简述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
材料三
图1 早期的火车 图2 早期的汽车
(3)根据图1、图2,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6.(2022泰州中考27.)东西方的思想智慧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来自各诸侯国活跃了一百余年的儒家王者师、道家传人、法家骨干、朗阳家领袖,他们互相对立、互相争鸣、互相吸收、互相促进,共同培养了特殊的理想人格民采、留下了示范后世的良言淑行。
——摘编自王立(百家争鸣与大一统》
(1)根据材料说明各思想流派之间的关系。写出儒家代表示范后世的一句良言。
材料二 (它)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程格下解放出来……这个时期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及政治、哲学著作都鲜明地表现出断的时代精神。
——摘编自关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2)材料中“新的时代精神”指什么?根据材料指出这一运动的实质。以上两场运动有什么共同作用?
材料三 马克思主又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3)阅读上面示意图,回答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及在俄国的革命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哪些特点使其富有强大的生命力?
7.(2022山西中考.)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优秀精神品质历久弥新,引导我们正确的价值追求。根据下面的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人文精神】名人名言启迪思想智慧。下面名言分别反映出怎样的思想内涵?(2分)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莎士比亚
(2)【革命精神】遗迹遗址承载历史价值。从历史地位和精神价值两方面,分别解读下面遗址反映的史事。(4分)
图一 浙江嘉兴南湖红船 图二 圣彼得堡涅瓦河畔“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3)【开拓精神】历史图表见证治国举措。下表中的数据变化分别得益于两国哪些具体举措?(4分)
8.(2022荆州中考15.)【小题2】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续多年超过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开始,阿姆斯特丹、伦敦、汉堡等大西洋沿岸港口城市成为欧洲发展最快的城市。1500-1600年,欧洲人口增长至少翻番的城市有18座,其中6座是港口城市。1600-1750年,欧洲人口翻番以上的城市有34座,其中11座是港口城市。
材料二 16世纪开始,殖民者就贩卖非洲黑人到美洲作奴隶。到1860年,美国南方共有黑奴400万,其中60%的黑奴在种植园劳动。1815-1914年,欧洲约有3500万人移民美国,85%是14岁至44岁的精壮劳动力,其中有一部分熟练工人,他们集中在美国的大城市,从事工厂劳动。美国因为移民而形成的附加资本积累相当于其国民生产总值的10%-20%。
——均摘自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进程》等
(1) 根据材料一回答:16-18世纪,欧洲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表现是什么?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回答2点)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外来人口大规模流向美国的历史影响。(回答2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九上第五单元走向近代A卷
中考真题凝聚全国各地历史精英智慧,准确把握大纲要求,紧跟时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专辑按照单元精选2022年全国各地中考真题,助力同步教学,欢迎下载。
一.选择题
1.(2022东营中考20)下面是某同学在预习《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课的设计的部分知识结构图,其中①处应是(B)
A.手工业行会 B.租地农场 C.手工业者 D.工厂制度
2.(2021阜新市8.)14世纪中叶以后,欧洲一些人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建立者是( D )
A. 手工业者 B. 庄园主 C. 奴隶主 D. 富裕农民
3.(2021攀枝花4.)14世纪前后,西欧社会萌发新的生机,其在经济上的表现是( D )
A.庄园经济自给自足 B.自由放任理论产生
C.城市自治司法独立 D.雇工分工合作兴起
4.(2022雅安中考14 .)他的剧作展示了16世纪至17世纪初英国广阔的社会景观,表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世态,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理想。他是(D)
A. 但丁 B. 薄伽丘 C. 彼特拉克 D. 莎士比亚
5.(2022沈阳中考11.)佛罗伦萨诗人彼特拉克在他撰写的抒情诗集《歌集》中,直言不讳地抨击教会“是黑暗的监狱,是充满欺骗的场所”。另一位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说:“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果卑劣地过这短的一生,就太长了,”上述观点体现出的思潮是( A )
A.人文主义 B.君权神授 C.殖民主义 D.霸权主义
6.(2022成都中考16.) 图是文艺复兴“美术三杰”之一拉斐尔的作品《椅中的圣母》。画中圣母的原型出自一位罗马少妇。拉斐尔在一次宴会上看到她正温柔地注视着心爱的小宝贝,便立即拾起一块木炭,将这个动人的情景速写下来,随后就创作了这一“神来之作”。该作品( B )
A. 宣扬了神权神性,弥漫着宗教神秘色彩 B. 体现了女性之美,饱含着人文主义精神
C. 充满了生活气息,洋溢着享乐主义情绪 D. 塑造了母亲形象,彰显着女权主义思想
7.(2022云南省中考17.) 但丁在其诗作《神曲》中把许多主教、僧侣甚至教皇都打入地狱,而正人君子和贤明君主在天堂幸福地生活着。这反映出文艺复兴( D )
A. 推动了中世纪大学的兴起 B. 积极宣传中世纪城市自治运动
C. 全力维护西欧庄园领主特权 D. 反对教会“神权至上”,提倡人文主义
8.(2022昆明中考20.)英国诗人和剧作家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表、他一一生创作了30多部戏剧和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以下作品中,属于莎士比亚代表作的是(A )
A. 《哈姆雷特》 B. 《神曲》 C. 《蒙娜丽莎》 D. 《天方夜谭》
9.(2022重庆中考B卷4.)下边两幅作品分别出自重庆大足宝顶山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其相同之处是( D )
A. 体现妇女地位提高 B. 展示精湛雕刻技艺
C. 源于本土宗教题材 D. 反映人们现实生活
10.(2022自贡中考15.)14世纪的佛罗伦萨诗人彼特拉克在他的抒情诗《歌集》中抨击教会“是黑暗的监狱,是充满欺骗的场所”,讴歌爱情,描写人的喜怒哀乐。这体现了当时的( C )
A.自由主义思想 B.禁欲主义思想
C.人文主义思想 D.蒙昧主义思想
11.(2022凉山中考8.)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文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下列属于文艺复兴“美术三杰”的是( C )
A. 彼特拉克 B. 迪亚士 C. 拉斐尔 D. 莎士比亚
12.(2022东营中考21)“英国”“文艺复兴”“文学艺术家”及名言“放弃时间的人,时间页放弃他”,这些信息指向的人文主义者是(D)
A.但丁 B.达·芬奇 C.彼得拉克 D.莎士比亚
13.(2022包头中考8.)达·芬奇的肖像画《蒙娜丽莎》以现实人物为主题,画中人物神态自若,嘴角含着一丝微笑,富有生命的活力。该作品( C )
A. 呈现了封建贵族的生活 B. 展现了古代艺术的成就
C. 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D. 显现了理性时代的特征
14.(2022盘锦中考17.)“13-15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是欧洲主要的工商业和金融中心之一,市民生活丰富多彩,世俗活动和个人发展受到重视,为新文化、新思想的滋生和繁荣提供了沃土。”材料中的“新思想”指( B )
A. 专制主义 B. 人文主义 C. 理性主义 D. 马克思主义
15.(2022聊城中考20.)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等传入欧、亚、非等大洲;与此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如小麦、水稻等。促使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C )
A. 亚历山大东征 B. 郑和下西洋 C. 新航路开辟 D. 阿拉伯帝国扩张
16.(2022河池中考12.)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美洲物种的外传主要得益于( B )
A. 文艺复兴运动 B. 新航路的开辟 C. 工业革命兴起 D. 经济的全球化
17.(2022成都中考17.)1492年,一位探险家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新大陆;1519—1522年,另一位探险家的船队从欧洲出发,在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后,又回到了欧洲,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环球航行。这两位探险家分别是( C )
A. 哥伦布和迪亚士 B. 达·伽马和麦哲伦 C. 哥伦布和麦哲伦 D. 迪亚士和达·伽马
18.(2022宿迁中考14.)地理知识不再囿于一个地区或一个大陆,整个地球的外形弄清楚了,接近真实的世界地图也制成了。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D )
A.有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B.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
C.加剧了殖民扩张与掠夺 D.使世界观念逐步确立起来
19.(2022宁波中考3.)如表是同学们从不同视角对某个历史事件的解读。这个历史事件是指( D )
视角一 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视角二 欧洲大西洋沿岸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视角三 欧洲在世界范围内的殖民扩张,给其他大洲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A. 丝绸之路开通 B. 郑和下西洋
C. 马可 波罗访华 D. 新航路开辟
20.(2022舟山中考2.)明清时期,原产于美洲的甘薯、玉米等作物引进中国,并逐渐推广。该史实可用于佐证( C )
A.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 明清时期,大批工商业市镇逐渐兴起
C.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物种的交流传播 D. 明清时期,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
21.(2022重庆中考A卷14.)王斯德主编的《世界通史》中写到,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后,美洲的玉米、可可和马铃薯等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而后传遍整个世界;小麦、水稻等则随欧洲移民进入美洲。材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 A )
A.促进了物种交流 B.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
C.引发了殖民掠夺 D.确立了西班牙霸主地位
22.(2022建设兵团中考14.) 新航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 D )
A. 背景 B. 过程 C. 特点 D. 影响
23.(2022天津中考20.) 下图是 19 世纪梵高的油画作品。见图溯源,马铃薯最早出现在欧洲是因为 ( B )
A. 亚历山大东征 B. 新航路开辟
C. 第一次工业革命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24.(2022南充中考11.) 中世纪时,大多数欧洲人认为,耶路撒冷是世界中心,地是平的,还有四个角,彻底颠覆这一观点的是( A )
A. 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B. 哥伦布“发现”美洲
C. 达·伽马到达印度西海岸 D. 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25.(2022云南省中考18.) 图中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
A. 罪恶的三角贸易 B. 亚历山大东征灭亡了波斯帝国
C. 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D. 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
26.(2022自贡中考14.)据统计,新航路开辟后,仅西班牙在1500-1650年间就从美洲搜刮了1.6万吨白银和180吨黄金。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A )
A.有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B.促使西班牙成为“海上马车夫”
C.促进了全球物种的大交换 D.推动美洲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27.(2022盘锦中考18.) 下图所示历史事件使非洲( C )
A. 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B. 获得了大量劳动力
C. 丧失近1亿的精壮人口 D. 牟取了巨额的利润
28.(2022连云港中考10.)由于殖民统治和传染病致使殖民地内的印第安人几乎灭绝,西方国家开始从非洲贩卖黑人到美洲做奴隶。在贩卖的过程中,千千万万的黑人或死于炎炎烈日之下,或死于瘟疫,或葬身鱼腹。这体现了( D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B.世界各地的隔绝状态开始被打破
C.非洲黑人反抗斗争的重大意义 D.资本主义发展的野蛮性和血腥性
29.(2022衡阳中考14.)在黑奴贸易中,千千万万的黑人或在长途跋涉中死于炎炎烈日之下,或在阴暗狭窄、恶臭熏人的船舱里死于瘟疫,或因船上的粮食、淡水不足而被活活的抛入大海。据此可知( A )
A. 三角贸易的血腥 B. 印第安人的悲惨处境
C. 鸦片贸易的罪恶 D.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30.2022苏州中考17.)小明同学通过课外阅读得知:1500-1800年,美洲和大洋洲有近1亿人死于瘟疫。他组织同学们进行历史课程路学科主题学习,选用了下图漫画。他们的学习主题最恰当的是(C )
A. 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B. 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C. 殖民争霸开拓世界市场 D. 横渡大西洋的蒸汽轮船
31.(2022福建中考21 .)“可可树原产于中南美洲,16和17世纪时被移植到东南亚和非洲。18世纪可可在欧洲成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饮料”。据此可知,可可树被移植到其他大洲开始于( C )
A.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B.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C. 新航路的开辟 D.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32.(2022郴州中考14.) 新航路开辟后的300年时间里,欧洲殖民者无视生命的珍贵,将人作为商品出卖,以获取暴利。这一历史事件是( A )
A. 三角贸易 B. 印度民族大起义 C. 明治维新 D. 纳粹德国对外扩张
33.(2022龙东中考17.)下面是三角贸易路线示意图,请选择正确的一项( A )
A. B. C. D. 5. 34.(2022白银中考5 .)从1519年开始,在不到一个世纪时间里,伴随着天花麻疹等从来没有到达过西半球的疾病的流行,墨西哥的人口减少了90%之多由1700万锐减到130万。其直接原因是(A )
A. 新航路的开辟 B. 黑奴贸易的扩大
C. 拉美独立运动 D. 工业革命的推进
二.非选择题
1.(2022随州中考12.) 王老师以“历史时代主旋律”为主题设计了探究性学习内容。请你帮小明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探究一:看图说史
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
探究二:史料解读
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出现。
——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探究三:历史感悟 小明课后按照王老师的要求搜集材料,感悟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领导人对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合作共赢的开放战略、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外交宗旨的承诺……根据中共十九大报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宗旨是“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摘自李东燕《人类命运共同体》
(1)王老师让小明探究:哥伦布航行的目的地是东方,为何偏偏向西航行。你能帮小明用地理知识解释一下为什么吗?依据探究一中的航行图,说说新航路的开辟导致世界开始发生怎样的变化?
(2)结合探究二中的史料和所学知识,请帮小明分析美苏两国二战中能“友好合作”的主要原因以及战后“冷战”出现的原因。小明根据探究二的材料,给20世纪40、50年代的世界拟定了一个时代主题,以下选项中最为恰当的是。
A.团结与共赢 B.合作到对抗 C.多极化趋势
(3)结合探究三中的材料,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怎样的时代主题。面对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请你帮小明就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解释:认为地球是圆的或“地圆说”。 变化: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2)原因:共同抗击法西斯
原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差异,国家战略(国家利益)冲突。
选项:B (3)主题:和平与发展。
建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通过协商方式解决国际问题等等。
2.(2022广东中考33 .)16—17世纪,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自然科学在欧洲兴起的一个原因在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学术成就……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地区的开辟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新的植物,新的动物、新的恒星甚至新的人们和新的人类社会相继被发现,所有这些都向传统的思想和设想提出了挑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近代自然科学代表人物及主要成就
人物 哥白尼(1473-1543) 哈维(1578-1657) 牛顿(1643-1727)
主要成就
主要影响 冲击了欧洲宗教固守的“地心说”,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彻底否定教会推崇的“生命灵气”的说法,宣告生命科学新纪元的到来。 牛顿的科学发现,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了一大步。
材料三 一种全新的自然观的先驱者们在17世纪试图用种种手段来确证其结论的有效性……17世纪的自然认识仿佛充当着一个实验室,本着一种方法上的不信任精神,查明如何检验具体的真理主张(无论是自己提出的还是他人提出的)。
——H.弗洛里斯·科恩《世界的重新创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自然科学在欧洲兴起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说明表中三人被视为近代自然科学代表人物的理由;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简述科学技术在生产领域引发的重大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近代自然科学倡导的是什么精神。
【答案】(1)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为科技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地理大发现也称为新航路的开辟,大大打开了西方人的眼见,连通了世界,同时也给一些种族带来了巨大灾难,但是这次大发现最重要的就是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为后世的科学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和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为科技发展提供了政治条件。
(2)理由: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开启了科学观念的变革,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的规律,奠定了近代生理科学发展的基础;牛顿提出了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将科学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重大变化: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工业革命的的主要动力蒸汽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是内燃机,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生产生活,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创新精神,求知精神等。
3.(2022安徽中考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指南针传入欧洲之后,海船敢于、也有条件驶入大洋深处。此外,地圆学说的日益流行,使许多人坚信从大西洋一直向西航行便能抵达东方。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欧洲通往印度和美洲的新航路。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新航路开辟的交通科技条件。
材料二 19世纪上半叶,运输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运输成本显著降低,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市场在全世界范围内被整合起来,各种商品的价格逐渐趋同。譬如,英国利物浦和印度孟买之间棉花价格的差距,在1857年是57%,1913年则缩小到了30%。
——摘编自【日】玉木俊明著《物流改变世界历史》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运输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的科技原因,并简析交通科技对世界的影响。
【答案】(1)指南针的传入;先进的造船技术;地圆学说日益流行;
(2)原因:工业革命带来交通运输业的变革,汽船和火车的出现。汽船和火车的出现,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准点守时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
4.(2021安徽中考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早期,农奴制度促进了西欧主要农业组织形式——采邑的发展。采邑是大型庄园,包括土地、草场等,以及束缚在土地上的农奴。由于地区性国家建立了越来越有效的政治组织,地方上的封君和封臣管理着政治和军事事务,这一体系一般被历史学家称为封建制度。
——据(美)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4分)
材料二 13世纪的欧洲处于变革的阵痛之中,在经济上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和工业化。工商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生活的产生,新的城市生活又使中世纪社会产生了市民阶级,市民阶级公开提出政治代表权和在法律面前平等的要求。这些经济社会变革深刻地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
——据(美)詹姆斯·W·汤普逊《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
(2)根据材料二,归纳13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变革”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革产生的影响。(4分)
(3)综合上述材料,从西欧中世纪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出什么规律性的认识?(2分)
(2021安徽中考18.)【答案】(1)庄园制度或农奴制度;封君封臣制度。
(2)表现:工商业兴起;城市生活产生;市民阶级形成并提出政治要求。影响: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冲击了封建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兴起;推动欧洲由中世纪向近代转型;等等。
(3)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变革;历史在传承中发展;等等。
5.(2022襄阳中考.)【近代变革与社会进步】
材料一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节选自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这一思想的内涵是什么?
材料二 美国民主政治之路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摘自《世界历史》九上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立法权属合众国的国会,行政权力赋予总统,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
美国1787年宪法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允许奴隶制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上
1865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在合众国境内受合众国管辖的任何地方,奴隶制和强制劳役都不得存在。
1870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合众国公民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2)根据材料二,简述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
材料三
图1 早期的火车 图2 早期的汽车
(3)根据图1、图2,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答案】(1)核心思想:人文主义。内涵:肯定人的价值(或歌颂人,赞扬人,以人为中心等)。
(2)①《独立宜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或美国诞生)为美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创造了条件: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或启蒙思想)的传播为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奠定思想基础。②美国1787年宪法实行三权分立,确立了民主共和制,但也存在许多不足地方。③通过1865年和1870年宪法修正案,废除了奴隶制、不同种族的人拥有了公民选举权,美国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与完善。
(3)①便利交通;②丰富和改善了人们生活;③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④冲击了等级观念。(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6.(2022泰州中考27.)东西方的思想智慧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来自各诸侯国活跃了一百余年的儒家王者师、道家传人、法家骨干、朗阳家领袖,他们互相对立、互相争鸣、互相吸收、互相促进,共同培养了特殊的理想人格民采、留下了示范后世的良言淑行。
——摘编自王立(百家争鸣与大一统》
(1)根据材料说明各思想流派之间的关系。写出儒家代表示范后世的一句良言。
材料二 (它)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程格下解放出来……这个时期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及政治、哲学著作都鲜明地表现出断的时代精神。
——摘编自关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2)材料中“新的时代精神”指什么?根据材料指出这一运动的实质。以上两场运动有什么共同作用?
材料三 马克思主又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3)阅读上面示意图,回答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及在俄国的革命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哪些特点使其富有强大的生命力?
【答案】(1)互相对立、互相争鸣、互相吸收、互相促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人文主义;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促进思人们思想的解放,有利于社会进步。
(3)《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实践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先进性、辩证性、实践性。
7.(2022山西中考.)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优秀精神品质历久弥新,引导我们正确的价值追求。根据下面的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人文精神】名人名言启迪思想智慧。下面名言分别反映出怎样的思想内涵?(2分)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莎士比亚
(2)【革命精神】遗迹遗址承载历史价值。从历史地位和精神价值两方面,分别解读下面遗址反映的史事。(4分)
图一 浙江嘉兴南湖红船 图二 圣彼得堡涅瓦河畔“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3)【开拓精神】历史图表见证治国举措。下表中的数据变化分别得益于两国哪些具体举措?(4分)
【答案】(1)答:孟子:强调做人要有原则,不卑不亢,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坚定的立场、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等。(1分)莎士比亚:提倡以人为中心,发扬人的个性,启迪人们对人性的思考,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等。(1分)
(2)答:图一:历史地位: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等。精神价值: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奉献精神等。(分别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图二:历史地位:发出俄国十月革命的炮声;揭开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序幕等。精神价值:敢于反抗,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树立了榜样等。(分别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3)答:表一:中国改革开放时期,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表二:美国罗斯福新政期间,推行“以工代赈”;兴建公共工程;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社会保障法》等。评分说明:分别答出符合上述意思的任意两,点各得2分,共4分。
8.(2022荆州中考15.)【小题2】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续多年超过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开始,阿姆斯特丹、伦敦、汉堡等大西洋沿岸港口城市成为欧洲发展最快的城市。1500-1600年,欧洲人口增长至少翻番的城市有18座,其中6座是港口城市。1600-1750年,欧洲人口翻番以上的城市有34座,其中11座是港口城市。
材料二 16世纪开始,殖民者就贩卖非洲黑人到美洲作奴隶。到1860年,美国南方共有黑奴400万,其中60%的黑奴在种植园劳动。1815-1914年,欧洲约有3500万人移民美国,85%是14岁至44岁的精壮劳动力,其中有一部分熟练工人,他们集中在美国的大城市,从事工厂劳动。美国因为移民而形成的附加资本积累相当于其国民生产总值的10%-20%。
——均摘自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进程》等
(1) 根据材料一回答:16-18世纪,欧洲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表现是什么?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回答2点)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外来人口大规模流向美国的历史影响。(回答2点)
【答案】【小题1】大西洋沿岸港口城市发展最快和城市人口快速增长。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经济和商业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殖民剥削和殖民掠夺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小题2】解决了美国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