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大战中的插曲》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2《大战中的插曲》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7 22:26: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大战中的插曲
——聂荣臻
作者简介
聂荣臻(1899年12月29日—1992年5月14日),汉族,字福骈,曾用名聂云臻,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四川省江津县(今重庆市江津区)吴滩乡石院子人。1923 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 年到苏联学习。建国后,历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国防科委主任,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发明协会名誉会长。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主要作品有《聂荣臻回忆录》。
开国元勋——聂荣臻
写作背景
1940年8月,我军打响了有名的“百团大战”,聂荣臻领导的晋察冀军区是参加部队之一。8月20日晚上10点,聂荣臻一声号令,中央纵队三团,在工人的配合下,扑向井陉火车站,到21日黎明,就把矿区的日军全部消灭。日军为了阻止我们的部队继续前进,不顾他们的侨民还没有撤退,就打了好多带着燃烧弹的迫击炮弹,整个矿区成了一片火海。
我们的八路军战士在一片废墟中听见了呼救声和婴儿的啼哭声。然后就奋不顾身进去,救出两个孩子。就是本课中的两个日本小姑娘。聂将军关心照料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将她们送往日军驻地。
火海之中救孤女
题目解说
“大战”指的是抗战时期的“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八路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八路军的晋察冀军区、第129、第120师在总部统一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战役发起第3天,八路军参战部队已达105个团,故中方称此为“百团大战”。从一九四零年八月二十日开始,出动兵力从二十余团发展到一百零五个团,在群众的配合下,向华北敌后主要的交通线和沿线据点发动攻击,取得重大胜利。在八路军抗战史中,百团大战有极特殊的历史地位。
百团大战
层次结构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综述,引出故事。
第二部分(第2-5段):聂荣臻在战火中照料日本孤女。
第三部分(第6-10段):聂荣臻派人送回日本孤女。
第四部分(第11-14段):孤女谢恩。
第五部分(第15段):“插曲”成佳话。
文本分析
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有顺叙、倒叙、插叙。从整个文章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回忆录,用的是倒叙的手法,中间叙述救起日本小姑娘的事情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是顺叙;在第9自然段,插叙了在晋察冀军区俘虏的叫中西的日本兵的故事,他不但自己留在晋察冀根据地,而且影响到其他被俘虏的日本兵留下来,组织成“反战同盟”。
1.本文在记叙的顺序上的特点是什么?
文本分析
背景:(在原文的前两个自然段)
(1)日本侵华战,1940年10月20日,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向侵华日军发动了规模庞大的百团大战,晋察冀军区3团1营奉命进攻井陉煤矿。激烈的战事不知何时结束,边区的环境不仅艰苦,而且敌人“扫荡”频繁,部队经常转移,照顾两个小孩子,将有不少困难。
2.“大战中的插曲”背景是怎样的?为什么要在叙述事件前交代背景?
文本分析
背景:(在原文的前两个自然段)
(2)小姑娘的状况:两个日本小女孩,大的五六岁,小的还在强褓之中。她们的父亲——井陉火车站的日本副站长,受了重伤,经抢救无效殒命,她们的母亲也在炮火中死亡。部队从战火里救起她们的时候,那个不满周岁的女孩伤势很重,经过我们的医务人员及时抢救和治疗,她脱离了危险。
2.“大战中的插曲”背景是怎样的?为什么要在叙述事件前交代背景?
文本分析
原因:日本小姑娘的遭遇是日本侵华战争的结果,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同时也使得日本人民深受其害。正是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使得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而这种灾难都是日本侵略中国造成的,这是对日本人侵华罪行的控诉,而中国人民理智地救起日本战争遗孤表现出伟大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2.“大战中的插曲”背景是怎样的?为什么要在叙述事件前交代背景?
文本分析
这个“小小的插曲”,虽不像激烈的战斗那样惊心动魄,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战火中抢救日本人的孩子,这一举动以小见大,折射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宽广的胸怀,反映出中国军民在残酷战争中依然坚守人道主义精神,意义深远,影响深刻。它既见证了中日友谊,也见证了军国主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巨大灾难。回忆这件特殊的战争往事,是呼吁和号召中日两国人民爱好和平、珍视和平。因此,作者着重讲述了这个“小小的插曲”。
3.百团大战作为历史上的著名战役,值得人们记录的内容有很多,作者为什么着重讲述这个战争中的“小小的插曲”呢?
文本分析
文章第一段介绍故事背景,点题并引出“插曲”。再用倒叙的方式,叙述大战中聂荣臻拯救两个日本女孩并将她们送回日方的故事,体现了中国军人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文章以小见大,通过叙述大战中的一个小小的“插曲”,写出中国军人在处理战争中各种问题的方式和态度,体现出中国军人的人道主义精神,这个故事也成为中日友谊的象征。文章用质朴、自然、亲切的语言回忆过去,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流露出作者理性又真诚的感情。
4.本文的标题为“大战中的插曲”,作者是如何叙述这一“插曲”的?
文本分析
做法:(1)将女孩抱回指挥所包扎伤口;
(2)找哺乳期的妇女给孩子喂奶;
(3)洗梨子给孩子吃;
(4)用勺子给孩子喂食稀饭;
(5)询问孩子姓名;
(6)大一点的孩子拽聂帅马裤腿。
情感:体现出聂帅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借以表现出八路军的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5.聂荣臻元帅为了照顾日本小姑娘,做了哪些事情?体现出怎样的情感?
文本分析
战争是无情的,给中日两国人民都带来了深重灾难,小女孩是无辜的,从革命的人道主义出发,救治幼小的生命理所当然。后来把小女孩送到日军部队中,并送去一封信阐明中国人民的立场、信念,表达了必胜的信心,在和平统战工作中产生了深远影响,若干年后,美穗子来华寻亲,也表明了中日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
6.作为八路军的高级指战员,救治日本小女孩的小插曲有什么重要意义?
文本分析
井陉之战中,聂荣臻拯救了两个日本女孩,认为“孩子是无罪的”,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和革命人道主义精神;通过照料孤女的细节,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细心慈爱、和善亲切;从给日本官兵的信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深明大义、胸怀宽广、富有正义;在送回孤女之后,“每逢想起这件事,还常常为她们担心”,体现出他的善良仁慈。聂荣臻具有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和至仁至义的品质,具有政治家、军事家的远见卓识,是一位慈善仁义、和蔼可亲、宽厚细心的将军。
7.读完这篇文章,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聂荣臻?
文本分析
如“我嘱咐……看看附近村里有没有正在哺乳期的妇女,赶快给孩子喂喂奶”“用水把梨冲洗了”“把那个稍大些的孩子拉在怀里,用小勺喂她”“担心孩子在路上哭,在筐里堆了许多梨子”等,这些细节具体展现了聂荣臻对年幼的日本小姑娘无微不至的关心,如此救助敌方子女,更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宽广的胸怀及“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人道主义精神,令人动容。
8.在事件的叙述中,典型的细节描写往往最能体现人物的精神风貌,也最能打动人心。作为纪实性传记文学,本文也不乏典型的细节描写,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文本分析
再如“这个大一点儿的孩子一直跟着我,常常用小手拽着我的马裤腿”“我走到哪里,她跟到哪里”等,由这些细节可以看出被救助的日本小姑娘对聂荣臻的亲近与信任,从侧面展现出了聂荣臻对日本小姑娘真切的关爱。
8.在事件的叙述中,典型的细节描写往往最能体现人物的精神风貌,也最能打动人心。作为纪实性传记文学,本文也不乏典型的细节描写,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文本分析
聂荣臻写这封信是为了交代事件的原委并表明自己的立场。聂荣臻送回两个日本女孩是为了让她们回到自己的祖国,回到她们的亲人身边,这么做是出于对孩子的照顾,为孩子的安全和将来考虑。
信件不加封是为了让更多的日本下层人员看到,以此了解我军的思想和精神,聂荣臻的信义正词严、不卑不亢,展现了其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远见卓识,体现了其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和至仁至义的品质,体现了我们的军队是一支不畏强敌的仁义之师、正义之师。
战火中的信件体现了我们八路军对战争的认识和态度,日本士兵和日本人民都是战争的受害者,我们应给予同情;对于侵略我们的日本法西斯,为了民族的生存和人类的和平,我们要抗战到底。
9.聂荣臻在送回日本女孩的时候,为什么要写一封没有加封的信给日本军官?
文本分析
聂荣臻写这封信是为了交代事件的原委并表明自己的立场。聂荣臻送回两个日本女孩是为了让她们回到自己的祖国,回到她们的亲人身边,这么做是出于对孩子的照顾,为孩子的安全和将来考虑。
信件不加封是为了让更多的日本下层人员看到,以此了解我军的思想和精神,聂荣臻的信义正词严、不卑不亢,展现了其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远见卓识,体现了其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和至仁至义的品质,体现了我们的军队是一支不畏强敌的仁义之师、正义之师。
战火中的信件体现了我们八路军对战争的认识和态度,日本士兵和日本人民都是战争的受害者,我们应给予同情;对于侵略我们的日本法西斯,为了民族的生存和人类的和平,我们要抗战到底。
9.聂荣臻在送回日本女孩的时候,为什么要写一封没有加封的信给日本军官?
文本分析
(1)看起来是一个小小的“插曲”,但其中却蕴含了我党我军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而这成为中日人民友好的良好基础。
(2)正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插曲”,触动了不少日本旧军人的灵魂,促使他们反思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伤痛;同时,美穗子这件事,使日本人民很受感动,对中日友好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3)反对战争、热爱和平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而这个小小的“插曲”恰恰是这一愿望的见证者、承载者,很好地充当了友好、和平的信使,自然就成为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
10.“没有想到,百团大战中这个小小的‘插曲’,四十年后,竟成了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试分析这句话的丰富内涵。
思考探究
在旧中国,人民在帝国主义的侵略和黑暗势力的压迫下,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及抗日战争时期领导的红军和八路军肩负使命,浴血奋战,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请探究《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这两篇纪实性的文章带给了新时代的我们怎样的启发和思考
思考探究
①对党的领导、中国革命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谁使长征胜利的呢 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 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谁都不能怀疑我们领导革命战争的能力。
思考探究
②在旧中国,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的正义和良知从未缺失。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人民同入侵的帝国主义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斗争残酷,但人性的美好和正义的良知从未缺席,中国人民在残酷战争中坚守革命人道主义,展现了善与恶的对抗,人性美与丑的对抗,体现了中国人民抗战坚持到底的决心和抗战必胜的信心。
思考探究
③革命的意义在于打碎这旧制度,解放被剥削、被压迫的中国人民,让人民翻身得解放。革命的意义在于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抵御帝国主义侵略,为赢得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而斗争。
④继承革命传统,珍惜现在美好生活。
⑤铭记历史,永不遗忘,绝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
写作特点
1.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本文的标题是“大战中的插曲”,首段说据数日本小姑娘的故事是“激烈的战火中一个很有意义的‘插曲’”呼应标题,中间部分详细叙述了这个插曲。结尾段写“百国大战中这个小小的‘插曲’”四十年后,竟成了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再次提到“插曲”,与开头照应并深化了主题。
写作特点
2.语言朴实,感情深沉。
本文是一篇饱含深情的回忆录全文没有用亮丽的辞藻,而是用质朴的语言讲述故事深沉的感情蕴含其中。如:首段“这些事情留给人的印象是很深刻的,时间虽然过去了几十年,但一想起来,好像并不遥远”,几十年前的事情仍“印象深刻”“并不遥远”貌似平淡的叙述,却蕴含着作者对这件事的难忘之情。又如:“日本法西斯推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不知杀害了我们多少无辜的群众,孩子、婴儿也不能幸免,惨无人道到了极点”这平实的叙述虽没有描写渲染,但作者对敌人的痛恨之情、对人民惨遭荼毒的痛惜之情蕴含在字里行间。
写作特点
3.以小见大,主题深刻。
作者没有写轰轰烈烈的战斗场面,而是选取了百团大战中拯救日本遗孤这样件小事来写,充分反映了中国军人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爱好和平的强烈愿望。聂将军对美穗子讲“这件事,不只是我一个人会这样做,我们的军队,不论谁,遇到这样的事情,同样都会这样做的。这是我们的政策,是我们军队的无产阶级性质所决定的”体现出我国军人拯教日本普通士兵和无辜百姓的事情并不少见美穗子被救只是其中的一件。
写作实践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如《长征胜利万岁》在开会时这样写:“这时太阳在天空露出了笑脸,阳光灿烂,也许是由于刚才骑马狂奔出了阵汗,衣服湿了,现在骤然一热,我身不由己地打了一个寒噤, 但还继续听着毛主席的讲话,只觉得周身的热血直往上涌。”这一细节生动地写出了红军指战员的心理变化。《大战中的插曲》中聂将军对小姑娘细致照顾的细节描写也精练传神。请你写一段上课的场面,运用细节描写,150字左右。
写作实践
参考示例:今天是我们毕业前的最后一课。上课了,同学们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生怕漏掉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次最平常不过的停顿,没有一个人关注窗外的鸟,没有一个人去关心不小心碰落在地上的笔和橡皮,每一个人都用心聆听着老师的话语。坐在最前面靠近窗子的李娜,偷偷地打开了从家里带来的录像机忙碌起来,想把这一切都变成永恒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