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六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六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4.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09-06 15:33:43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六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气候的两大要素是(  )
A.天气、地形 B.气温、降水 C.气温、气压 D.气压、降水
2.(气候)赤道地区终年高温多雨,而两极地区终年寒冷干燥,形成这种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分布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3.(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下列词组中,表示气候的是(  )
A.暴风骤雨 B.阴转多云 C.四季如春 D.风和日丽
4.(2016八上·嘉兴期末)下列诗句中所描述的气候现象,主要源于纬度位置的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C.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5.近海地区夏季的海陆风是风向昼夜交替变化的风,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图是白天形成的海风 B.甲图是白天形成的陆风
C.乙图是白天形成的海风 D.乙图是白天形成的陆风
6.(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现代工业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增多.二氧化碳能大量吸收地面放出的热量,使全球气温明显变暖.为了减缓这种现象适宜的方法有(  )
①立即停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②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③植树造林,保护好现有的原始森林④扩大海洋面积,调节气温.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7.如图所示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8.读“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产生热岛效应的原因是市区气温低郊区气温高
B.近地面空气从市区流向郊区
C.城市热岛效应反映了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D.在市区建设高层建筑,可以减弱热岛效应
9.约翰、汤姆、马丁夏令营时在北京相遇,谈起家乡的气候,大家有说不完的话
约翰说:“我们那儿一年到头都非常炎热,却极少下雨”。汤姆说:“我们家乡也非常炎热、
降水却很丰富”。马丁:“我们那儿全年气温很高,湿季时草木葱绿,干季时满目枯黄”。
那么马丁家乡最可能属于(  )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10.(2017八上·温岭期末)以下诗歌和谚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下列对诗歌和谚语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的特点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地反映了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述的是天气特征
D.“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反映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11.(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虽然没有达成法律性协议,但“全球变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核心.实践“低碳生活”的做法可取的是(  )
A.用电热水器代替太阳能热水器 B.节约用电,杜绝浪费
C.选用一次性物品 D.禁止使用汽车
12.(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由于大气污染严重,人们越来越关心大气环境的质量.下列有关空气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质量的高低只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B.空气质量的高低可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C.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越高
D.农民焚烧秸秆可肥田,不会污染空气
13.(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巴黎大会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2日在巴黎召开,会议通过了全球气候变化新协议.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耍原因是 (  )
A.臭氧层被破坏
B.太阳辐射增强
C.气候反常
D.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和砍伐森林
14.(2017八上·余杭期末)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光热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这就是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低纬度地区,得到的太阳光热最少,所以气温最低
B.在高纬度地区,得到的太阳光热最多,所以气温最高
C.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
D.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的唯一因素
15.图中①、②、③三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二、填空题
16.受地形的阻挡,迎风坡降水   ,背风坡降水   。
17.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   状况,一个地区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   。
18.气候的两大基本要素是   、   。
19.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   、   、   等。一般而言,纬度越低,气温越   ;距海越近,降水越   ,一日或一年中的气温变化幅度   。
20.(2017八上·温岭期末)下列叙述属于描述天气的是   .(可多选)
①阴转多云②冬暖夏凉③晴空万里④雷雨交加⑤秋高气爽⑥和风细雨⑦终年高温⑧冬雨夏干
三、解答题
21.如图所示,A地海拔200米,B、C两地海拔2200米,且A处长年刮东风。请据图回答问题:
(1)B与A的相对高度为    ,A和B相比,气温较低的是    地,理论上两地的温差为    。
(2)B和C地相比,降水较多的是    地,判断理由是: B地位于    ,C地位于    。
(3)山地两侧的气候不一样,迎风坡与背风坡相比_________(填字母)。
A.气温高,降雨多 B.降雨多,气温无差异
C.气温低,降雨少 D.气温高,降雨少
四、综合题
22.(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二)结合如图所示的地形图填空:
(1)山顶比山脚下的温度   ;(选填“高”或“低”)
(2)图中   地(选填“甲”或“乙”)位于背风坡;
(3)甲、乙两地年降水量   地更多。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根据气候的两大基本要素来回答,即气温和降水.本题考查了气候的两大要素,属于基础题型.
【解答】解: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结合选项.
故选:B.
2.【答案】A
【知识点】气候的概念
【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因素、地形因素、海陆因素及人类的活动等.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理解解答即可.
【解答】解:赤道位于低纬度地区,两极位于高纬度地区,赤道地区终年高温多雨,而两极地区终年寒冷干燥,形成这种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
故选:A.
3.【答案】C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况,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本题考查了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解答的关键是要找出二者的区别.
【解答】解:A、B、D描述的是某个地方在短时间内的阴晴、雨雪现象,属于天气;C描述的是某地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属于气候.
故选:C.
4.【答案】C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和洋流因素等.各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是造成世界各地气温不同的主要原因
【解答】A、“人间四月芳菲尽”指的是山脚下或平原地区,由于温度较高,花开较早,而“山寺”之中由于海拔较高,温度较低,花开较晚.因此形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因素.故A错误;
B、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这就是形成一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的主要原因.故B错误
C、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我国南北方的自然环境差异,属于纬度地带性规律,以热量条件为基础,故C正确;
D、春风不度玉门关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因为距海较远,所以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即受夏季风影响小.,故D错误。
5.【答案】C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所谓的海风,就是从海上吹来的风;同理,所谓的陆风,就是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
【解答】海风的形成是因为白天陆地吸热比海洋快,温度比海洋高,陆地近地面形成低压,海洋上空形成高压,故风向从海洋吹向陆地;而陆风为夜晚时分,陆地冷却比海洋要快,气温比海水要低,所以陆地近地面形成高压,海洋上空为低压,空气从陆地吹向海洋;
甲图近地面风向是从陆地吹向海洋,是陆风,且陆地近地面为下沉气流,说明甲图为夜晚形成的陆风;乙图近地面风向从海洋吹向陆地,是海风,且陆地近地面为上升气流,说明乙图为白天形成的海风。
故选:C
6.【答案】D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防止全球气候变暖的最根本的方法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如说减少人口,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多实用新型能源;多种植绿色植物,以加快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氧气的生成.
【解答】解:一些科学家预测,由于现代的工业的发展,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空中排放二氧化碳日益增多,导致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有明显变暖的趋势.为了防止这一现象,方法有: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植树造林,保护好现有的原始森林等;立即停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是不现实的.
故选:D.
7.【答案】C
【知识点】气候的概念
【解析】【分析】 在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示意图中,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左侧表示气温,右侧表示降水量,气温年变化用平滑的曲线表示,降水年变化用长方形柱状表示.观察气温曲线图,可以知道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最低值,观察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
【解答】 从图中观察得知,该地气候特点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应为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根据题意.故选:C.
8.【答案】C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考查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要理解记忆.
【解答】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的健康.在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往往中心城区的气温比郊区高,风速比郊区小,上升气流显著,雾和低云增多,形成“城市热岛效应”.故选C
9.【答案】A
【知识点】气候的概念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热带气候的气候特点,属于基础题。
【解答】约翰家乡一年到头都非常炎热,却极少下雨,是热带沙漠气候;汤姆家乡非常炎热但降水丰富,是热带雨林气候;马丁家乡全年气温很高,湿季时草木葱绿,干季时满目枯黄,是热带草原气候,故选A。
10.【答案】A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多诗句谚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可以开阔视野,提高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和人类活动等.
【解答】“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大的特点,所以A选项错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地反映了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述的是天气特征;“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反映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故选:A.
11.【答案】B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节约能源从我做起,从小就要养成节约能源的好习惯.
【解答】解:用电热水器代替太阳能热水器,会浪费大量的电能,节约用电,杜绝浪费是我们实现低碳生活的重要做法;选用一次性物品会浪费很多资源故不可取;可以减少汽车的使用,绝对禁止是不可能的.
故选:B.
12.【答案】B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由于大气污染严重,人们越来越关心大气环境的质量.传统天气预报的内容,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了解大气环境质量的要求了.近几十年来,许多国家在发布天气预报的同时,也公布每天对大气环境监测的结果,即发布“空气质量日报”.一些国家还开始发布空气质量预报.
【解答】解:人类活动是影响空气质量高低的因素之一.故A不符合题意;空气质量的高低可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越低.故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农民焚烧秸秆可肥田,会污染空气,降低空气质量.
故选:B.
13.【答案】D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可以使当地气温的变化趋于缓和.如果任意砍伐森林,则可能使当地气候恶化.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的健康.
【解答】解: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再加上任意砍伐森林,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
故选:D.
14.【答案】C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在低纬度地区,得到的太阳光热最多,所以气温最高;在高纬度地区,得到的太阳光热最少,所以气温最低;影响气候的因素有:1.纬度位置,2.海路位置,3.地形因素.
【解答】A、在低纬度地区,得到的太阳光热最多,所以气温最高,故A错误;
B、在高纬度地区,得到的太阳光热最少,所以气温最低,故B错误;
C、影响气候的因素有:1.纬度位置,2.海路位置,3.地形因素,故C正确;
D、纬度位置不是唯一影响气候的因素,还有海陆位置,地形因素,故D错误;
15.【答案】A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解答】 因为地球是个球体,造成了纬度低的地方接受到太阳光照多,气温高,而纬度高的地方,得到的太阳光照少,气温低。故选A
【分析】考查地球形状和气候的关系
16.【答案】多;少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解答】暖湿气流遇到山脉的阻挡被迫爬升时,随着地势增高,气温降低,迎风坡容易形成降水,背风坡不易形成降水。
【分析】注意区别迎风坡和背风坡。
17.【答案】平均;不大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解答】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整体比较简单,要求学生对书上的知识多多了解。
18.【答案】气温;降水
【知识点】气候的概念
【解析】【分析】主要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点及影响气候的因素。这是本节的重点,要求学生能够重点掌握,并能学以致用。
【解答】气候的基本要素是气温、降水。
19.【答案】地形;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高;多;小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主要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点及影响气候的因素。这是本节的重点,要求学生能够重点掌握,并能学以致用。
【解答】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地形、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
20.【答案】①③④⑥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天气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具体状态.对天气状况我们可以这样描述:晴,雨,气温高,气温低,风力大,风力小.天气现象的突出特点是多变.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例如,在中国,东部地区7月较为闷热;北方地区1月和2月多严寒天气;西北地区气候干燥,昼夜气温变化剧烈等.晴空万里具有时间短、多变的特点,而冬暖夏凉、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如春是指的气候。
【解答】冬暖夏凉、秋高气爽、终年高温、冬雨夏干都是说的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故不符合题意; 阴转多云、晴空万里、雷雨交加、和风细雨指的是天气,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故答案为①③④⑥。
21.【答案】(1)2000米;B;12℃
(2)B;迎风坡;背风坡
(3)B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了地形对气温和降水也有较大的影响。还考察了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
1.地势高低不同,气温就有明显的差 异。山顶的气温明显低于山麓。在对流层,地面高度每上升 1000米,气温 会下降约 6℃。
2.山地的迎风坡往往形成比较多的地形雨。我国降水最多的台湾火烧寮 就有丰富的地形雨。
【解答】1.A地海拔200米,B两地海拔2200米,所以相对高度为2200-200=2000米。山越高温度越低,地面高度每上升 1000米,气温 会下降约 6℃。所以下降了12摄氏度。
2.B和C地相比,降水较多的是B地,因为根据风向B为迎风坡,C为背风坡。
3.迎风坡多雨,故选B。
故答案为:1.2000米;B;12℃。 2.B;迎风坡;背风坡。 3.B。
22.【答案】(1)低
(2)甲
(3)乙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1)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和人类活动等,通常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6℃(2)能够受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山坡即为山地迎风坡,反之则为背风坡(3)地形雨是湿润气流受到山地的阻挡,被迫“爬升”,在迎风坡形成的降水,地形雨多发生在山地迎风坡
【解答】解:(1)在同一山区,通常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6℃(2)能够受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山坡即为山地迎风坡,反之则为背风坡(3)地形雨是湿润气流受到山地的阻挡,被迫“爬升”,在迎风坡形成的降水,地形雨多发生在山地迎风坡
故答案为:(1)低(2)甲(3)乙
1 / 1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六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气候的两大要素是(  )
A.天气、地形 B.气温、降水 C.气温、气压 D.气压、降水
【答案】B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根据气候的两大基本要素来回答,即气温和降水.本题考查了气候的两大要素,属于基础题型.
【解答】解: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结合选项.
故选:B.
2.(气候)赤道地区终年高温多雨,而两极地区终年寒冷干燥,形成这种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分布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答案】A
【知识点】气候的概念
【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因素、地形因素、海陆因素及人类的活动等.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理解解答即可.
【解答】解:赤道位于低纬度地区,两极位于高纬度地区,赤道地区终年高温多雨,而两极地区终年寒冷干燥,形成这种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
故选:A.
3.(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下列词组中,表示气候的是(  )
A.暴风骤雨 B.阴转多云 C.四季如春 D.风和日丽
【答案】C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况,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本题考查了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解答的关键是要找出二者的区别.
【解答】解:A、B、D描述的是某个地方在短时间内的阴晴、雨雪现象,属于天气;C描述的是某地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属于气候.
故选:C.
4.(2016八上·嘉兴期末)下列诗句中所描述的气候现象,主要源于纬度位置的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C.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答案】C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和洋流因素等.各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是造成世界各地气温不同的主要原因
【解答】A、“人间四月芳菲尽”指的是山脚下或平原地区,由于温度较高,花开较早,而“山寺”之中由于海拔较高,温度较低,花开较晚.因此形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因素.故A错误;
B、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这就是形成一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的主要原因.故B错误
C、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我国南北方的自然环境差异,属于纬度地带性规律,以热量条件为基础,故C正确;
D、春风不度玉门关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因为距海较远,所以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即受夏季风影响小.,故D错误。
5.近海地区夏季的海陆风是风向昼夜交替变化的风,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图是白天形成的海风 B.甲图是白天形成的陆风
C.乙图是白天形成的海风 D.乙图是白天形成的陆风
【答案】C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所谓的海风,就是从海上吹来的风;同理,所谓的陆风,就是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
【解答】海风的形成是因为白天陆地吸热比海洋快,温度比海洋高,陆地近地面形成低压,海洋上空形成高压,故风向从海洋吹向陆地;而陆风为夜晚时分,陆地冷却比海洋要快,气温比海水要低,所以陆地近地面形成高压,海洋上空为低压,空气从陆地吹向海洋;
甲图近地面风向是从陆地吹向海洋,是陆风,且陆地近地面为下沉气流,说明甲图为夜晚形成的陆风;乙图近地面风向从海洋吹向陆地,是海风,且陆地近地面为上升气流,说明乙图为白天形成的海风。
故选:C
6.(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现代工业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增多.二氧化碳能大量吸收地面放出的热量,使全球气温明显变暖.为了减缓这种现象适宜的方法有(  )
①立即停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②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③植树造林,保护好现有的原始森林④扩大海洋面积,调节气温.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答案】D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防止全球气候变暖的最根本的方法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如说减少人口,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多实用新型能源;多种植绿色植物,以加快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氧气的生成.
【解答】解:一些科学家预测,由于现代的工业的发展,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空中排放二氧化碳日益增多,导致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有明显变暖的趋势.为了防止这一现象,方法有: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植树造林,保护好现有的原始森林等;立即停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是不现实的.
故选:D.
7.如图所示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C
【知识点】气候的概念
【解析】【分析】 在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示意图中,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左侧表示气温,右侧表示降水量,气温年变化用平滑的曲线表示,降水年变化用长方形柱状表示.观察气温曲线图,可以知道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最低值,观察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
【解答】 从图中观察得知,该地气候特点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应为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根据题意.故选:C.
8.读“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产生热岛效应的原因是市区气温低郊区气温高
B.近地面空气从市区流向郊区
C.城市热岛效应反映了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D.在市区建设高层建筑,可以减弱热岛效应
【答案】C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考查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要理解记忆.
【解答】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的健康.在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往往中心城区的气温比郊区高,风速比郊区小,上升气流显著,雾和低云增多,形成“城市热岛效应”.故选C
9.约翰、汤姆、马丁夏令营时在北京相遇,谈起家乡的气候,大家有说不完的话
约翰说:“我们那儿一年到头都非常炎热,却极少下雨”。汤姆说:“我们家乡也非常炎热、
降水却很丰富”。马丁:“我们那儿全年气温很高,湿季时草木葱绿,干季时满目枯黄”。
那么马丁家乡最可能属于(  )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答案】A
【知识点】气候的概念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热带气候的气候特点,属于基础题。
【解答】约翰家乡一年到头都非常炎热,却极少下雨,是热带沙漠气候;汤姆家乡非常炎热但降水丰富,是热带雨林气候;马丁家乡全年气温很高,湿季时草木葱绿,干季时满目枯黄,是热带草原气候,故选A。
10.(2017八上·温岭期末)以下诗歌和谚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下列对诗歌和谚语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的特点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地反映了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述的是天气特征
D.“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反映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答案】A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多诗句谚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可以开阔视野,提高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和人类活动等.
【解答】“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大的特点,所以A选项错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地反映了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述的是天气特征;“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反映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故选:A.
11.(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虽然没有达成法律性协议,但“全球变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核心.实践“低碳生活”的做法可取的是(  )
A.用电热水器代替太阳能热水器 B.节约用电,杜绝浪费
C.选用一次性物品 D.禁止使用汽车
【答案】B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节约能源从我做起,从小就要养成节约能源的好习惯.
【解答】解:用电热水器代替太阳能热水器,会浪费大量的电能,节约用电,杜绝浪费是我们实现低碳生活的重要做法;选用一次性物品会浪费很多资源故不可取;可以减少汽车的使用,绝对禁止是不可能的.
故选:B.
12.(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由于大气污染严重,人们越来越关心大气环境的质量.下列有关空气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质量的高低只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B.空气质量的高低可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C.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越高
D.农民焚烧秸秆可肥田,不会污染空气
【答案】B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由于大气污染严重,人们越来越关心大气环境的质量.传统天气预报的内容,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了解大气环境质量的要求了.近几十年来,许多国家在发布天气预报的同时,也公布每天对大气环境监测的结果,即发布“空气质量日报”.一些国家还开始发布空气质量预报.
【解答】解:人类活动是影响空气质量高低的因素之一.故A不符合题意;空气质量的高低可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越低.故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农民焚烧秸秆可肥田,会污染空气,降低空气质量.
故选:B.
13.(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巴黎大会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2日在巴黎召开,会议通过了全球气候变化新协议.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耍原因是 (  )
A.臭氧层被破坏
B.太阳辐射增强
C.气候反常
D.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和砍伐森林
【答案】D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可以使当地气温的变化趋于缓和.如果任意砍伐森林,则可能使当地气候恶化.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的健康.
【解答】解: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再加上任意砍伐森林,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
故选:D.
14.(2017八上·余杭期末)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光热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这就是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低纬度地区,得到的太阳光热最少,所以气温最低
B.在高纬度地区,得到的太阳光热最多,所以气温最高
C.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
D.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的唯一因素
【答案】C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在低纬度地区,得到的太阳光热最多,所以气温最高;在高纬度地区,得到的太阳光热最少,所以气温最低;影响气候的因素有:1.纬度位置,2.海路位置,3.地形因素.
【解答】A、在低纬度地区,得到的太阳光热最多,所以气温最高,故A错误;
B、在高纬度地区,得到的太阳光热最少,所以气温最低,故B错误;
C、影响气候的因素有:1.纬度位置,2.海路位置,3.地形因素,故C正确;
D、纬度位置不是唯一影响气候的因素,还有海陆位置,地形因素,故D错误;
15.图中①、②、③三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答案】A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解答】 因为地球是个球体,造成了纬度低的地方接受到太阳光照多,气温高,而纬度高的地方,得到的太阳光照少,气温低。故选A
【分析】考查地球形状和气候的关系
二、填空题
16.受地形的阻挡,迎风坡降水   ,背风坡降水   。
【答案】多;少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解答】暖湿气流遇到山脉的阻挡被迫爬升时,随着地势增高,气温降低,迎风坡容易形成降水,背风坡不易形成降水。
【分析】注意区别迎风坡和背风坡。
17.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   状况,一个地区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   。
【答案】平均;不大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解答】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整体比较简单,要求学生对书上的知识多多了解。
18.气候的两大基本要素是   、   。
【答案】气温;降水
【知识点】气候的概念
【解析】【分析】主要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点及影响气候的因素。这是本节的重点,要求学生能够重点掌握,并能学以致用。
【解答】气候的基本要素是气温、降水。
19.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   、   、   等。一般而言,纬度越低,气温越   ;距海越近,降水越   ,一日或一年中的气温变化幅度   。
【答案】地形;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高;多;小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主要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点及影响气候的因素。这是本节的重点,要求学生能够重点掌握,并能学以致用。
【解答】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地形、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
20.(2017八上·温岭期末)下列叙述属于描述天气的是   .(可多选)
①阴转多云②冬暖夏凉③晴空万里④雷雨交加⑤秋高气爽⑥和风细雨⑦终年高温⑧冬雨夏干
【答案】①③④⑥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天气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具体状态.对天气状况我们可以这样描述:晴,雨,气温高,气温低,风力大,风力小.天气现象的突出特点是多变.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例如,在中国,东部地区7月较为闷热;北方地区1月和2月多严寒天气;西北地区气候干燥,昼夜气温变化剧烈等.晴空万里具有时间短、多变的特点,而冬暖夏凉、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如春是指的气候。
【解答】冬暖夏凉、秋高气爽、终年高温、冬雨夏干都是说的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故不符合题意; 阴转多云、晴空万里、雷雨交加、和风细雨指的是天气,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故答案为①③④⑥。
三、解答题
21.如图所示,A地海拔200米,B、C两地海拔2200米,且A处长年刮东风。请据图回答问题:
(1)B与A的相对高度为    ,A和B相比,气温较低的是    地,理论上两地的温差为    。
(2)B和C地相比,降水较多的是    地,判断理由是: B地位于    ,C地位于    。
(3)山地两侧的气候不一样,迎风坡与背风坡相比_________(填字母)。
A.气温高,降雨多 B.降雨多,气温无差异
C.气温低,降雨少 D.气温高,降雨少
【答案】(1)2000米;B;12℃
(2)B;迎风坡;背风坡
(3)B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了地形对气温和降水也有较大的影响。还考察了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
1.地势高低不同,气温就有明显的差 异。山顶的气温明显低于山麓。在对流层,地面高度每上升 1000米,气温 会下降约 6℃。
2.山地的迎风坡往往形成比较多的地形雨。我国降水最多的台湾火烧寮 就有丰富的地形雨。
【解答】1.A地海拔200米,B两地海拔2200米,所以相对高度为2200-200=2000米。山越高温度越低,地面高度每上升 1000米,气温 会下降约 6℃。所以下降了12摄氏度。
2.B和C地相比,降水较多的是B地,因为根据风向B为迎风坡,C为背风坡。
3.迎风坡多雨,故选B。
故答案为:1.2000米;B;12℃。 2.B;迎风坡;背风坡。 3.B。
四、综合题
22.(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二)结合如图所示的地形图填空:
(1)山顶比山脚下的温度   ;(选填“高”或“低”)
(2)图中   地(选填“甲”或“乙”)位于背风坡;
(3)甲、乙两地年降水量   地更多。
【答案】(1)低
(2)甲
(3)乙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1)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和人类活动等,通常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6℃(2)能够受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山坡即为山地迎风坡,反之则为背风坡(3)地形雨是湿润气流受到山地的阻挡,被迫“爬升”,在迎风坡形成的降水,地形雨多发生在山地迎风坡
【解答】解:(1)在同一山区,通常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6℃(2)能够受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山坡即为山地迎风坡,反之则为背风坡(3)地形雨是湿润气流受到山地的阻挡,被迫“爬升”,在迎风坡形成的降水,地形雨多发生在山地迎风坡
故答案为:(1)低(2)甲(3)乙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