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 电荷与电流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电路连接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基本电路与电路图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电路组成和连接问题,知道电路连接的注意事项、分析清楚电路图,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根据电路图逐个判断电路的基本组成,并判断各部分如开关、灯泡及电源是否正确。
【解答】A、有电源没有用电器,故A错误;
B、电源负极没有连入电路,故B错误;
C、开关闭合后,为灯泡的基本电路,故C正确;
D、灯泡一直发光,开关没有接入电路,故D错误。
故选C
2.(2017八上·余杭期末)将塑料包装带撕成细丝后,上端打结,然后用干燥的丝绸或皮毛等顺着细丝向下捋几下下图是各种实验结果的情形,其中实验结果不可能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摩擦起电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用到摩擦起电和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知识.此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解答】解:
分别用干燥的丝绸或毛皮等顺着细丝向下捋几下会使塑料包装袋撕成细丝带上不同的电荷;
A.用干燥的丝绸或毛皮的其中一种与细丝带摩擦,使整个塑料细丝带上同一种电荷,而出现相互排斥的现象,故A能完成;
B.摩擦起电后,若两束塑料细丝带异种电荷,它们应相互吸引,图B并没有表现出相互吸引的现象;若两束塑料细丝带同种电荷,它们应相互排斥,图B也没有表现出相互排斥的现象.故B不能完成,符合题意;
C.用干燥的丝绸或毛皮的其中一种来摩擦两束塑料细丝,使它们带上同一种电荷,而出现相互排斥的现象,故C能完成;
D.用干燥的丝绸和毛皮分别摩擦两束塑料细丝,使它们带上异种电荷,而出现相互吸引的现象,故D能完成;
故选B
3.甲、乙两种干燥的绝缘物体,甲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弱.将它们相互摩擦后分开.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乙得到了电子带负电 B.甲失去了电子带正电
C.甲、乙靠近会相互吸引 D.摩擦产生了电荷,使甲乙带电
【答案】D
【知识点】摩擦起电
【解析】【分析】①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本领强的夺得电子,因多余电子带负电,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本领弱的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带正电.所以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而是电荷发生转移.
②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答】解:甲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弱,乙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
A、B、将它们相互摩擦乙夺得电子,因多余电子带负电,甲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带正电.故A、B均正确;
C、分开后再让甲乙相互接触,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甲乙会相互吸引.故C正确;
D、摩擦起电是电荷的转移,不是产生了电荷.故D错误.
故选D.
4.与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上了正电,这是因为( )
A.丝绸上电子转移到了玻璃棒
B.丝绸上正电荷转移到了玻璃棒
C.玻璃棒上电子转移到了丝绸上
D.玻璃棒上正电荷转移到了丝绸上
【答案】C
【知识点】摩擦起电
【解析】【分析】(1)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来不同,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本领强的得到电子,物体因多余电子带负电,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本领弱的失去电子,物体因缺少电子带正电.(2)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解答】解: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玻璃棒上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弱,使一部分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
故选:C.
5.实验课上四位同学连接的电路如图所示,他们中连接错误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实物的电路连接
【解析】【分析】一个完整的电路必须有电源、开关、导线和用电器组成,电路连接过程中不能出现短路和断路的情况.
【解答】解:A图电路由电源、灯泡、开关、导线组成,连接符合要求;
B图两个灯泡并联,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符合要求;
C图开关闭合后,导线直接把电源的正负极连接起来,电路发生了短路;不符合题意;
D图,两灯泡串联,电路连接符合要求.
故选C.
6.在电学实验中,必须做到的是( )
①在接线的过程中,开关是断开的;
②接线时应从电源正极开始,开关靠近电源正极的一端;
③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应放在阻值最大处;
④若把电流表、电压表连在电路中,应选用最大的量程;
⑤不准用导线将电源的两极直接连接起来.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⑤
【答案】D
【知识点】实物的电路连接
【解析】【分析】根据电学实验中开关、电表、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以及电路的三种状态的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解答】解:①在接线的过程中,为防止连接错误造成电源短路,开关应断开,故①正确;②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是控制电路电流的特点,与开关是否靠近电源正极一端无关,故②不正确;③闭合开关前,保护电路的滑动变阻器应处于阻值最大处,故③正确;④为了测量数据的准确,电压表和电压表应选择合适的量程,故④不正确;
⑤用导线将电源的两极直接连接起来会造成电源短路,烧坏电源,故这种情况是不允许的,故⑤正确.
综上所述,在电学实验中,必须做到的是①③⑤.
故选D.
7.用导线连接电路元件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必须断开
B.连接电池盒两极的导线,不能直接相连
C.连接电路时,只能从电源正极开始连接
D.导线接在接线柱上时,应旋紧并保证接触良好
【答案】C
【知识点】实物的电路连接
【解析】【分析】(1)为保护电路,连接电路时,应断开开关;(2)电流不通过用电器直接接通叫做短路.发生短路时,因电流过大往往引起电源、用电器损坏或火灾;(3)实物连接时,最好是按一定的顺序进行;(4)导线的连接时,接触面积越大,电阻越小,线路损耗小,对电路的影响小,所以为了接线更牢固,应接线顺时针旋转导线.
【解答】解:
A、连接实物时,连接过程中开关必须是断开的,防止触电或烧坏电路元件.故A正确;
B、当用导线直接把电源两极相连没有通过任何用电器,会使电源短路,电路中电流过大电源短路是很危险的,容易造成电源烧毁甚至火灾.故B正确;
C、电路连接要按照顺序进行,可以从正极开始连接,也可以从负极开始连接,故C错误;
D、导线在接线柱上时;为了接线更牢固,需要顺时针旋紧导线,以避免接触不良或接线处电阻过大.故D正确;
故选C.
8.将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泡沫球,出现如图所示的情形.若改用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这个泡沫球,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相互吸引,则泡沫球不带电 B.若相互吸引,则泡沫球带正电
C.若相互排斥,则泡沫球带正电 D.若相互排斥,则泡沫球不带电
【答案】A
【知识点】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分析】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答】解: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泡沫球相互吸引,小球有可能不带电或带负电;
改用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这个泡沫球,若相互吸引,则小球不带电,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
若相互排斥,则小球带负电,选项C、D错误.
故选A.
9.下列实验不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是( )
A.验电器金属铂片张开
B.从甲到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
C.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吸引
D.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小纸屑
【答案】B
【知识点】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分析】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一是利用物体带电的性质,二是利用验电器,三是电荷之间的作用规律.
【解答】解:A、验电器金属铂片张开,说明物体带电,但不能说明带什么电,故A不符合题意;
B、从甲到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不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故B符合题意;
C、物体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吸引,说明物体带正电,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故C不符合题意;
D、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小纸屑,说明玻璃棒带电,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如图所示,下列四个电路图中与实物图相对应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
【解析】【分析】从实物图可以看出,两只灯泡并联,开关控制L1 所在支路,从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意的即可.
【解答】解:从实物图可知,两只灯泡并联,开关控制L1 所在支路;
A、两只灯泡串联,开关闭合后,一只灯泡被短路,故A不合题意;
B、两只灯泡并联,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故B不符合题意.
C、两只灯泡并联,开关控制的是灯泡L1的支路,故C符合题意;
D、两只灯泡并联,开关控制的是灯泡L2的支路,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11.用绝缘细线分别悬挂甲和乙两个泡沫塑料小球,使两个小球带电后(球上标注的是所带电荷种类).会出现的情形是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根据两塑料小球所带电荷是同种电荷还是异种电荷并结合两球表现出的作用力即可判断.
【解答】解:A、图中两个塑料小球带异种电荷,异种电荷应该相互吸引,而图中两球相互排斥,故A错误;
B、图中两个塑料小球均带正电荷,同种电荷应该相互排斥,而图中两球相互吸引,故B错误;
CD、图中两个塑料小球均带负电荷,同种电荷应该相互排斥,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2.(2017八上·临海期末)晓东今年暑假去上海科技馆游玩,看到有一个女生在摸馆内的静电金属球,该女生长发上扬(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保证该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是( )
A.金属球壳必须带电
B.身体必须直接接触金属球壳
C.身体与大地之间必须用绝缘材料隔离
D.身体必须与金属球壳不断摩擦
【答案】D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相互摩擦的两个不同物体电荷发生转移,获得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答】解:A、静电现象产生的必要条件:物体必须带电,所以金属球壳必须带电是必要条件;
B、静电现象产生的必要条件:电荷发生转移;只有身体必须直接接触金属球壳才能发生转移,所以身体必须直接接触金属球壳是必要条件;
C、大地是导体,若身体与大地之间没有用绝缘材料隔离 ,人身上的电荷转移到大地,所以身体与大地之间必须用绝缘材料隔离是必要条件;
D、身体必须与金属球壳只要接触就可以了,所以身体必须与金属球壳不断摩擦是不必要的。
故选D。
13.(2017八上·临海期末)如图所示是一个便携式充电器正在给手机电池充电,在充电过程中,该手机电池相当于电路中的( )
A.电源 B.开关 C.导线 D.用电器
【答案】D
【知识点】基本电路与电路图
【解析】【分析】电路的组成: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电源:提供电能的设备;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设备;开关:控制电路通、断的设备;导线:将电源、用电器、开关连接起来组成电流的路径。
【解答】解:便携式充电器正在给手机电池充电,在充电过程中,该手机电池消耗充电器中的电能,相当于电路中的用电器。
A、A是电源,所以A错;
B、B是开关,所以B错;
C、C是导线,所以C错;
D、D是用电器,所以D正确。
故选D。
14.将一个轻小草球靠近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发现草球被吸引,则( )
A.小草球一定带负电 B.小草球一定不带电
C.小草球可能带负电或不带电 D.无法确定小草球的带电情况
【答案】C
【知识点】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分析】吸引有两种情况: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根据上面的情况进行判断。本题考查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排斥的一定带有同种电荷,吸引的可能带异种电荷,可能带电体吸引不带电体。
【解答】解: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玻璃棒吸引轻小草球,轻小草球可能带负电,可能不带电。
故答案为:C
1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组成完整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基本电路与电路图
【解析】【分析】一个完整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四部分组成.电源是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为电路提供电压,使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用电器是将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导线是连接各元件,输送电能;开关的作用是控制电路通断,控制输送电能的.本题考查了电路的组成,比较简单,只要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各部分的作用即可解答.
【解答】解:A、电路中缺少电源,灯泡不能工作,故A错误;
B、电路中缺少开关,无法对用电器进行控制,故B错误;
C、电路中包括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四部分,能正常工作,故C正确;
D、电路中没有用电器,闭合开关时电源短路,故D错误.
故选C.
16.如图所示的电路元器件,属于用电器的是( )
A.电铃 B.电压表
C.干电池 D.开关
【答案】A
【知识点】基本电路与电路图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电路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分析:用电器是用电来工作的设备,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本题考查了电路的组成.用电器是用电来工作的装备,电铃是用电器,而电压表不是用电器,是测量仪表.
【解答】解:A、电铃,是用电器,故A符合题意;
B、电压表,用来测电压,不是用电器,故B不符合题意;
C、中电池是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不是用电器,故C不符合题意;
D、来接通或断开电路,起控制电路的作用,不是用电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填空题
17.有A、B、C三个带电小球,如果小球A带正电,小球C吸引小球B,小球B排斥小球A,那么小球C带 电;导体中要形成电流,此导体所在电路一定同时满足 两个条件。
【答案】负;导体两端有电压、电路是通路
【知识点】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该题考查了电路有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一道基础题,电流是由于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根据产生持续电流的条件填写。
【解答】(1)因为A、B、C三个小球都带电,A带正电,B排斥A,则A与B带同种电荷,即B带正电;C吸引B,则C与B带异种电荷,即C带负电;
(2)据课本知识可知,要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导体两端必须有电压和电路是通路。
故答案为:负;导体两端有电压、电路是通路。
18.如图所示,酸甜多汁的水果点亮了一排发光二极管,在这个简单的电路中水果相当于 ,如果想控制这个电路的通断,还应在电路中安装 。
【答案】电源;开关
【知识点】基本电路与电路图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电路的了解,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一个完整的电路有电源、导线、用电器和开关组成。
【解答】酸甜多汁的水果点亮了一排发光二极管,在这个简单的电路中水果相当于电源;如果想控制这个电路的通断,还应在电路中安装开关。
故答案为:电源;开关。
19.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玻璃棒在摩擦的过程中 电子.若把它与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会发现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如图所示,原因是 .
【答案】失去;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知识点】摩擦起电
【解析】【分析】(1)摩擦起电是电子的转移,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人们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2)电荷规律: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
【解答】解: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玻璃棒在摩擦的过程中失去电子.
当把带正电荷的玻璃棒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后,电荷会通过金属球、金属杆传到金属箔上,金属箔带上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金属箔张开.
故答案为:失去;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0. 如图所示,用餐巾纸摩擦吸管可以使其带电,这是 现象;现用另一带电的物体靠近吸管带电的一端,发现它们互相排斥,说明:它们带的是 (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
【答案】摩擦起电;同种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解:如图所示,用餐巾纸摩擦吸管可以使其带电,这是摩擦起电现象;
现用另一带电的物体靠近吸管带电的一端,发现它们互相排斥,说明:它们带的是同种电荷.
故答案为:摩擦起电;同种.
【分析】(1)用摩擦的方法使得物体带电,该现象称为摩擦起电现象;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1. 如图是一种声光报警器的电路图,当开关 时,灯亮、铃不响;当开关 时,灯亮同时铃响.
【答案】S1、S2闭合;S1闭合,S2断开
【知识点】基本电路与电路图
【解析】【解答】解:由图知,
要使灯泡发光,必须有电流通过灯泡,因此开关S1必须闭合;但此时灯泡发光,电铃发声;要使灯泡发光,电铃不发声,必须再闭合S2,使电铃短路;
所以要使灯泡发光并且电铃发声,需要闭合S1、断开S2.
故答案为:S1、S2闭合;S1闭合,S2断开.
【分析】电路的三种状态分别是:通路、断路、短路;当用电器的两端被导线相连时,用电器将发生短路现象;断路是电流不再通过该用电器,用电器不工作.
三、实验探究题
22.学习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之后,小乐同学大胆的猜想,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否与两电荷所带的电荷量和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关呢?于是他如图(1)所示,做起了实验.Q是一个带正电的物体,把系在丝线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挂在A、B、C三处,比较小球在不同位置所受带电体的作用力的大小.则:
(1)这个力的大小可以通过 显示出来.
(2)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悬挂在丝线上的小球应选用
A 小钢球 B 塑料泡沫小球
(3)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 .
(4)做完以上实验后,用另一个小球靠近带正电的Q时,情景如图(2)所示,则另一个小球的带电情况是 .
A 带负电 B 不带电 C 二者都有可能.
【答案】(1)丝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大小
(2)B
(3)在电荷量一定的情况下,电荷间的距离越小,电荷间的作用力越大
(4)C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1)在小球质量一定的情况下,丝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越大,小球受到的电荷间作用力越大.(2)小球质量越小,在相同力作用下,丝线与竖直方向夹角越大,实验现象越明显.(3)分析图示实验情景,然后得出实验结论.(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相互排斥的一定是同种电荷;相互吸引的可能是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
【解答】解:(1)这个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丝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大小显示出来.(2)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悬挂在丝线上的小球应选用质量较小塑料泡沫小球.(3)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在电荷量一定的情况下,电荷间的距离越小,电荷间的作用力越大.(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相互排斥的一定是同种电荷;但相互吸引的可能是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
故答案为:(1)丝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大小;(2)B;(3)在电荷量一定的情况下,电荷间的距离越小,电荷间的作用力越大;(4)C.
四、综合题
23.如图所示,吸管放在支架上,能在水平面内自有转动,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
(1)把某物体放在带电吸管的一端附近,发现吸管这一端立即向物体靠近,则 (选填“能”或“不能”)判断该物体一定带电.
(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吸管的一端,发现二者相互排斥,由此说明吸管带 电.
【答案】(1)不能
(2)负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可以吸引不带电的物体;(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解答】解:(1)带电体除了吸引带有异种电荷的物体外,还可以吸引不带电的物体,所以不能判定物体是否带电;(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带电吸管与它相互排斥,所以吸管带的应该是与橡胶棒相同的电荷,故带电吸管带负电.
故答案为:(1)不能;(2)负.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 电荷与电流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电路连接正确的是( )
A. B.
C. D.
2.(2017八上·余杭期末)将塑料包装带撕成细丝后,上端打结,然后用干燥的丝绸或皮毛等顺着细丝向下捋几下下图是各种实验结果的情形,其中实验结果不可能的是( )
A. B.
C. D.
3.甲、乙两种干燥的绝缘物体,甲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弱.将它们相互摩擦后分开.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乙得到了电子带负电 B.甲失去了电子带正电
C.甲、乙靠近会相互吸引 D.摩擦产生了电荷,使甲乙带电
4.与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上了正电,这是因为( )
A.丝绸上电子转移到了玻璃棒
B.丝绸上正电荷转移到了玻璃棒
C.玻璃棒上电子转移到了丝绸上
D.玻璃棒上正电荷转移到了丝绸上
5.实验课上四位同学连接的电路如图所示,他们中连接错误的是( )
A. B.
C. D.
6.在电学实验中,必须做到的是( )
①在接线的过程中,开关是断开的;
②接线时应从电源正极开始,开关靠近电源正极的一端;
③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应放在阻值最大处;
④若把电流表、电压表连在电路中,应选用最大的量程;
⑤不准用导线将电源的两极直接连接起来.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⑤
7.用导线连接电路元件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必须断开
B.连接电池盒两极的导线,不能直接相连
C.连接电路时,只能从电源正极开始连接
D.导线接在接线柱上时,应旋紧并保证接触良好
8.将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泡沫球,出现如图所示的情形.若改用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这个泡沫球,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相互吸引,则泡沫球不带电 B.若相互吸引,则泡沫球带正电
C.若相互排斥,则泡沫球带正电 D.若相互排斥,则泡沫球不带电
9.下列实验不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是( )
A.验电器金属铂片张开
B.从甲到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
C.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吸引
D.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小纸屑
10.如图所示,下列四个电路图中与实物图相对应的是( )
A. B.
C. D.
11.用绝缘细线分别悬挂甲和乙两个泡沫塑料小球,使两个小球带电后(球上标注的是所带电荷种类).会出现的情形是图中的( )
A. B.
C. D.
12.(2017八上·临海期末)晓东今年暑假去上海科技馆游玩,看到有一个女生在摸馆内的静电金属球,该女生长发上扬(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保证该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是( )
A.金属球壳必须带电
B.身体必须直接接触金属球壳
C.身体与大地之间必须用绝缘材料隔离
D.身体必须与金属球壳不断摩擦
13.(2017八上·临海期末)如图所示是一个便携式充电器正在给手机电池充电,在充电过程中,该手机电池相当于电路中的( )
A.电源 B.开关 C.导线 D.用电器
14.将一个轻小草球靠近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发现草球被吸引,则( )
A.小草球一定带负电 B.小草球一定不带电
C.小草球可能带负电或不带电 D.无法确定小草球的带电情况
1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组成完整的是( )
A. B.
C. D.
16.如图所示的电路元器件,属于用电器的是( )
A.电铃 B.电压表
C.干电池 D.开关
二、填空题
17.有A、B、C三个带电小球,如果小球A带正电,小球C吸引小球B,小球B排斥小球A,那么小球C带 电;导体中要形成电流,此导体所在电路一定同时满足 两个条件。
18.如图所示,酸甜多汁的水果点亮了一排发光二极管,在这个简单的电路中水果相当于 ,如果想控制这个电路的通断,还应在电路中安装 。
19.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玻璃棒在摩擦的过程中 电子.若把它与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会发现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如图所示,原因是 .
20. 如图所示,用餐巾纸摩擦吸管可以使其带电,这是 现象;现用另一带电的物体靠近吸管带电的一端,发现它们互相排斥,说明:它们带的是 (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
21. 如图是一种声光报警器的电路图,当开关 时,灯亮、铃不响;当开关 时,灯亮同时铃响.
三、实验探究题
22.学习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之后,小乐同学大胆的猜想,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否与两电荷所带的电荷量和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关呢?于是他如图(1)所示,做起了实验.Q是一个带正电的物体,把系在丝线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挂在A、B、C三处,比较小球在不同位置所受带电体的作用力的大小.则:
(1)这个力的大小可以通过 显示出来.
(2)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悬挂在丝线上的小球应选用
A 小钢球 B 塑料泡沫小球
(3)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 .
(4)做完以上实验后,用另一个小球靠近带正电的Q时,情景如图(2)所示,则另一个小球的带电情况是 .
A 带负电 B 不带电 C 二者都有可能.
四、综合题
23.如图所示,吸管放在支架上,能在水平面内自有转动,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
(1)把某物体放在带电吸管的一端附近,发现吸管这一端立即向物体靠近,则 (选填“能”或“不能”)判断该物体一定带电.
(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吸管的一端,发现二者相互排斥,由此说明吸管带 电.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基本电路与电路图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电路组成和连接问题,知道电路连接的注意事项、分析清楚电路图,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根据电路图逐个判断电路的基本组成,并判断各部分如开关、灯泡及电源是否正确。
【解答】A、有电源没有用电器,故A错误;
B、电源负极没有连入电路,故B错误;
C、开关闭合后,为灯泡的基本电路,故C正确;
D、灯泡一直发光,开关没有接入电路,故D错误。
故选C
2.【答案】B
【知识点】摩擦起电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用到摩擦起电和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知识.此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解答】解:
分别用干燥的丝绸或毛皮等顺着细丝向下捋几下会使塑料包装袋撕成细丝带上不同的电荷;
A.用干燥的丝绸或毛皮的其中一种与细丝带摩擦,使整个塑料细丝带上同一种电荷,而出现相互排斥的现象,故A能完成;
B.摩擦起电后,若两束塑料细丝带异种电荷,它们应相互吸引,图B并没有表现出相互吸引的现象;若两束塑料细丝带同种电荷,它们应相互排斥,图B也没有表现出相互排斥的现象.故B不能完成,符合题意;
C.用干燥的丝绸或毛皮的其中一种来摩擦两束塑料细丝,使它们带上同一种电荷,而出现相互排斥的现象,故C能完成;
D.用干燥的丝绸和毛皮分别摩擦两束塑料细丝,使它们带上异种电荷,而出现相互吸引的现象,故D能完成;
故选B
3.【答案】D
【知识点】摩擦起电
【解析】【分析】①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本领强的夺得电子,因多余电子带负电,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本领弱的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带正电.所以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而是电荷发生转移.
②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答】解:甲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弱,乙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
A、B、将它们相互摩擦乙夺得电子,因多余电子带负电,甲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带正电.故A、B均正确;
C、分开后再让甲乙相互接触,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甲乙会相互吸引.故C正确;
D、摩擦起电是电荷的转移,不是产生了电荷.故D错误.
故选D.
4.【答案】C
【知识点】摩擦起电
【解析】【分析】(1)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来不同,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本领强的得到电子,物体因多余电子带负电,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本领弱的失去电子,物体因缺少电子带正电.(2)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解答】解: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玻璃棒上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弱,使一部分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
故选:C.
5.【答案】C
【知识点】实物的电路连接
【解析】【分析】一个完整的电路必须有电源、开关、导线和用电器组成,电路连接过程中不能出现短路和断路的情况.
【解答】解:A图电路由电源、灯泡、开关、导线组成,连接符合要求;
B图两个灯泡并联,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符合要求;
C图开关闭合后,导线直接把电源的正负极连接起来,电路发生了短路;不符合题意;
D图,两灯泡串联,电路连接符合要求.
故选C.
6.【答案】D
【知识点】实物的电路连接
【解析】【分析】根据电学实验中开关、电表、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以及电路的三种状态的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解答】解:①在接线的过程中,为防止连接错误造成电源短路,开关应断开,故①正确;②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是控制电路电流的特点,与开关是否靠近电源正极一端无关,故②不正确;③闭合开关前,保护电路的滑动变阻器应处于阻值最大处,故③正确;④为了测量数据的准确,电压表和电压表应选择合适的量程,故④不正确;
⑤用导线将电源的两极直接连接起来会造成电源短路,烧坏电源,故这种情况是不允许的,故⑤正确.
综上所述,在电学实验中,必须做到的是①③⑤.
故选D.
7.【答案】C
【知识点】实物的电路连接
【解析】【分析】(1)为保护电路,连接电路时,应断开开关;(2)电流不通过用电器直接接通叫做短路.发生短路时,因电流过大往往引起电源、用电器损坏或火灾;(3)实物连接时,最好是按一定的顺序进行;(4)导线的连接时,接触面积越大,电阻越小,线路损耗小,对电路的影响小,所以为了接线更牢固,应接线顺时针旋转导线.
【解答】解:
A、连接实物时,连接过程中开关必须是断开的,防止触电或烧坏电路元件.故A正确;
B、当用导线直接把电源两极相连没有通过任何用电器,会使电源短路,电路中电流过大电源短路是很危险的,容易造成电源烧毁甚至火灾.故B正确;
C、电路连接要按照顺序进行,可以从正极开始连接,也可以从负极开始连接,故C错误;
D、导线在接线柱上时;为了接线更牢固,需要顺时针旋紧导线,以避免接触不良或接线处电阻过大.故D正确;
故选C.
8.【答案】A
【知识点】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分析】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答】解: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泡沫球相互吸引,小球有可能不带电或带负电;
改用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这个泡沫球,若相互吸引,则小球不带电,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
若相互排斥,则小球带负电,选项C、D错误.
故选A.
9.【答案】B
【知识点】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分析】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一是利用物体带电的性质,二是利用验电器,三是电荷之间的作用规律.
【解答】解:A、验电器金属铂片张开,说明物体带电,但不能说明带什么电,故A不符合题意;
B、从甲到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不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故B符合题意;
C、物体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吸引,说明物体带正电,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故C不符合题意;
D、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小纸屑,说明玻璃棒带电,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答案】C
【知识点】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
【解析】【分析】从实物图可以看出,两只灯泡并联,开关控制L1 所在支路,从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意的即可.
【解答】解:从实物图可知,两只灯泡并联,开关控制L1 所在支路;
A、两只灯泡串联,开关闭合后,一只灯泡被短路,故A不合题意;
B、两只灯泡并联,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故B不符合题意.
C、两只灯泡并联,开关控制的是灯泡L1的支路,故C符合题意;
D、两只灯泡并联,开关控制的是灯泡L2的支路,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11.【答案】C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根据两塑料小球所带电荷是同种电荷还是异种电荷并结合两球表现出的作用力即可判断.
【解答】解:A、图中两个塑料小球带异种电荷,异种电荷应该相互吸引,而图中两球相互排斥,故A错误;
B、图中两个塑料小球均带正电荷,同种电荷应该相互排斥,而图中两球相互吸引,故B错误;
CD、图中两个塑料小球均带负电荷,同种电荷应该相互排斥,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2.【答案】D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相互摩擦的两个不同物体电荷发生转移,获得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答】解:A、静电现象产生的必要条件:物体必须带电,所以金属球壳必须带电是必要条件;
B、静电现象产生的必要条件:电荷发生转移;只有身体必须直接接触金属球壳才能发生转移,所以身体必须直接接触金属球壳是必要条件;
C、大地是导体,若身体与大地之间没有用绝缘材料隔离 ,人身上的电荷转移到大地,所以身体与大地之间必须用绝缘材料隔离是必要条件;
D、身体必须与金属球壳只要接触就可以了,所以身体必须与金属球壳不断摩擦是不必要的。
故选D。
13.【答案】D
【知识点】基本电路与电路图
【解析】【分析】电路的组成: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电源:提供电能的设备;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设备;开关:控制电路通、断的设备;导线:将电源、用电器、开关连接起来组成电流的路径。
【解答】解:便携式充电器正在给手机电池充电,在充电过程中,该手机电池消耗充电器中的电能,相当于电路中的用电器。
A、A是电源,所以A错;
B、B是开关,所以B错;
C、C是导线,所以C错;
D、D是用电器,所以D正确。
故选D。
14.【答案】C
【知识点】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分析】吸引有两种情况: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根据上面的情况进行判断。本题考查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排斥的一定带有同种电荷,吸引的可能带异种电荷,可能带电体吸引不带电体。
【解答】解: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玻璃棒吸引轻小草球,轻小草球可能带负电,可能不带电。
故答案为:C
15.【答案】C
【知识点】基本电路与电路图
【解析】【分析】一个完整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四部分组成.电源是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为电路提供电压,使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用电器是将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导线是连接各元件,输送电能;开关的作用是控制电路通断,控制输送电能的.本题考查了电路的组成,比较简单,只要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各部分的作用即可解答.
【解答】解:A、电路中缺少电源,灯泡不能工作,故A错误;
B、电路中缺少开关,无法对用电器进行控制,故B错误;
C、电路中包括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四部分,能正常工作,故C正确;
D、电路中没有用电器,闭合开关时电源短路,故D错误.
故选C.
16.【答案】A
【知识点】基本电路与电路图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电路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分析:用电器是用电来工作的设备,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本题考查了电路的组成.用电器是用电来工作的装备,电铃是用电器,而电压表不是用电器,是测量仪表.
【解答】解:A、电铃,是用电器,故A符合题意;
B、电压表,用来测电压,不是用电器,故B不符合题意;
C、中电池是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不是用电器,故C不符合题意;
D、来接通或断开电路,起控制电路的作用,不是用电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答案】负;导体两端有电压、电路是通路
【知识点】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该题考查了电路有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一道基础题,电流是由于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根据产生持续电流的条件填写。
【解答】(1)因为A、B、C三个小球都带电,A带正电,B排斥A,则A与B带同种电荷,即B带正电;C吸引B,则C与B带异种电荷,即C带负电;
(2)据课本知识可知,要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导体两端必须有电压和电路是通路。
故答案为:负;导体两端有电压、电路是通路。
18.【答案】电源;开关
【知识点】基本电路与电路图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电路的了解,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一个完整的电路有电源、导线、用电器和开关组成。
【解答】酸甜多汁的水果点亮了一排发光二极管,在这个简单的电路中水果相当于电源;如果想控制这个电路的通断,还应在电路中安装开关。
故答案为:电源;开关。
19.【答案】失去;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知识点】摩擦起电
【解析】【分析】(1)摩擦起电是电子的转移,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人们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2)电荷规律: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
【解答】解: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玻璃棒在摩擦的过程中失去电子.
当把带正电荷的玻璃棒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后,电荷会通过金属球、金属杆传到金属箔上,金属箔带上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金属箔张开.
故答案为:失去;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0.【答案】摩擦起电;同种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解:如图所示,用餐巾纸摩擦吸管可以使其带电,这是摩擦起电现象;
现用另一带电的物体靠近吸管带电的一端,发现它们互相排斥,说明:它们带的是同种电荷.
故答案为:摩擦起电;同种.
【分析】(1)用摩擦的方法使得物体带电,该现象称为摩擦起电现象;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1.【答案】S1、S2闭合;S1闭合,S2断开
【知识点】基本电路与电路图
【解析】【解答】解:由图知,
要使灯泡发光,必须有电流通过灯泡,因此开关S1必须闭合;但此时灯泡发光,电铃发声;要使灯泡发光,电铃不发声,必须再闭合S2,使电铃短路;
所以要使灯泡发光并且电铃发声,需要闭合S1、断开S2.
故答案为:S1、S2闭合;S1闭合,S2断开.
【分析】电路的三种状态分别是:通路、断路、短路;当用电器的两端被导线相连时,用电器将发生短路现象;断路是电流不再通过该用电器,用电器不工作.
22.【答案】(1)丝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大小
(2)B
(3)在电荷量一定的情况下,电荷间的距离越小,电荷间的作用力越大
(4)C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1)在小球质量一定的情况下,丝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越大,小球受到的电荷间作用力越大.(2)小球质量越小,在相同力作用下,丝线与竖直方向夹角越大,实验现象越明显.(3)分析图示实验情景,然后得出实验结论.(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相互排斥的一定是同种电荷;相互吸引的可能是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
【解答】解:(1)这个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丝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大小显示出来.(2)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悬挂在丝线上的小球应选用质量较小塑料泡沫小球.(3)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在电荷量一定的情况下,电荷间的距离越小,电荷间的作用力越大.(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相互排斥的一定是同种电荷;但相互吸引的可能是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
故答案为:(1)丝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大小;(2)B;(3)在电荷量一定的情况下,电荷间的距离越小,电荷间的作用力越大;(4)C.
23.【答案】(1)不能
(2)负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可以吸引不带电的物体;(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解答】解:(1)带电体除了吸引带有异种电荷的物体外,还可以吸引不带电的物体,所以不能判定物体是否带电;(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带电吸管与它相互排斥,所以吸管带的应该是与橡胶棒相同的电荷,故带电吸管带负电.
故答案为:(1)不能;(2)负.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