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
一、基础练习
1.对下列诗歌分析正确的是( )
A.《观沧海》——背景:北征乌桓失败。诗歌特征:悲凉。
B.《次北固山下》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表现出诗人感觉旅途的顺利。
C.《钱塘湖春行》的作者白居易是宋代诗人。
D.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这首词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乡愁。
【答案】B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观沧海
【解析】【分析】A.《观沧海》——背景: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的途中。诗歌特征:慷慨悲壮。C《钱塘湖春行》的作者白居易是唐代诗人。D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这首曲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乡愁,不是词。
【点评】对于古代诗词曲,要了解作者、作者朝代、作品的主要风格、感情基调、作品表达的主要内容、作品的体裁特点等。
2.《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博大胸怀的句子是: , , ; 。
【答案】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观沧海
【解析】【分析】“若出其中”“若出其里”两句不能颠倒顺序。
【点评】默写一定要遵照原文,不能添字、漏字、错字,不能颠倒语序。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对名篇名句的积累。
3.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垂柳全乱了线条,当pāo( )举在空中的时候,却出奇地显出清楚,chà( )那间僵直了,随既就扑撒( )下来,乱得像麻团一般。杨叶千万次地变着模( )样:叶背翻过来,是一片灰白;又扭转过来,绿深得黑清。
(1)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扑撒 模 样
(2)根据拼音写汉字。
pāo 举 chà 那
(3)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 ; 改为 。
【答案】sǎ ;mú;抛;刹;既;即;清;青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方言误读;同音字字形辨析;多音字字形辨析;形声字字形辨析;风雨
【解析】【分析】平时注意练习字音字形。
4.选词填空。
(1)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 (A.攀附 B.依附 C.附着)不住了,才松了一下蜷曲的手脚,一下子像一条死蛇,哗哗啦啦脱落下来,软成一堆。
(2)池塘里绒被一样厚厚的浮萍,凸起来了,再凸起来,猛地 (A.举起 B.掀起 C.撩起)一角,唰地揭开了一片。
【答案】A ;C
【知识点】近义词;词语的使用(搭配);风雨
【解析】【分析】根据句意填空即可。
5.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huái shù 上的葡萄wàn 再也pān fù 不住了,才松了一下quán qū 的手脚。
(2)池塘里绒被一样厚厚的浮萍,凸起来了,再凸起来,猛地liāo 起一角,唰地揭开了一片。
(3)落叶冲起一个ruò dà 的蘑菇长在了空中。
(4)当抛举在空中的时候,却出奇地显出清楚,chà nà 间僵直了。
【答案】(1)槐树;蔓;攀附;蜷曲
(2)撩
(3)偌大
(4)刹那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风雨
【解析】【分析】根据语境用普通话读准拼音。书写词语注意形声字、同音字、形近字的特点判断汉字的写法,不要写错字,如:(1)“蜷”易错写成“倦”。(2)“撩”易错写成“缭”。(3)“偌”易错写成“诺”。(4)“刹”易错写成“霎”。书写时应注意。
【点评】先用普通话读准拼音,然后根据语境写词语,注意理解词义,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形声字、同音字、形近字。
6.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答案】深秋晚景图。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天净沙秋思
【解析】【分析】“枯藤”点明季节在深秋,“夕阳”点明了时间。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注意品味诗中流露出的情感并把握关键词语的含义,深秋晚景图。
二、诗歌鉴赏
7.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后面的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标题和第二句中的“龙标”都是指作者被贬官的地名。
B.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C.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D.诗歌想像奇特,气概超逸,笔势灵动,体现了李白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
(2)请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答案】(1)B
(2)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解析】【分析】(1)B项完全正确,ACD三项均有错误。A项从题目看,“龙标”指王昌龄“左迁”之地,并不是作者李白贬谪之地。C项从“落尽”“啼”以及“左迁”的大背景可知,此诗的感情基调是哀伤的。D项李白主要诗风属浪漫主义风格。从末两句即可看出。
(2)一注意赏析的两个角度:修辞和情感,二注意王昌龄“左迁”的事实,三注意作者和王昌龄的朋友之情,抓住关键词“愁心”。
【点评】(1)本题较难。此类题一是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二是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问题,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因此,我们要全面提高鉴赏能力,不能有偏废。具体有四大方面:⑴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就是分析评价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分析评价要实事求是、要中肯,既不贬低也不拔高。评价是鉴赏的最后一步:由对诗的“感受”上升到理性的概括。常用方法:①知人论世;②批文入情。⑵鉴赏技巧:①注意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②注意表达方式,主要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四种,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几大诗人如李白、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除此之外还有写景诗,主要运用描写的方式。③注意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⑶诗歌风格。大而言之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各诗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例如:陶渊明—朴素自然、李白—豪迈飘逸、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通俗易懂、杜牧—清健俊爽、王维—诗画一体、王昌龄—雄健高昂、李商隐—朦胧隐晦、苏轼—旷达豪放、柳永—柔美婉丽、陆游—悲壮爱国。⑷鉴赏诗歌常用的语言:①熟记常用术语,如:准确、生动、形象、传神、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隽永、新奇、优美、绚丽、工丽、含蓄、质朴、自然、奔放等。②注意“诗眼”(“炼字”)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③注意“炼句”:由于诗歌篇幅、韵脚的约束或修辞的需要,诗人往往会对诗句进行特殊的处理,所以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古诗词的语法知识,才能读懂诗歌,进而鉴赏诗歌。
(2)本题最难。答题一注意赏析的角度:词语运用、写作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诗歌风格和思想内容、主观情感等,二注意知人论世,联系背景,三注意批文入情,从字面意思理解深层蕴含,四注意用语专业。
8.古诗文阅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
【答案】(1)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2)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解析】【分析】
(1)根据“杨花落尽子规啼”的词句分析可以得出杨花、子规为名词即为所写景物。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渲染出凄凉感伤的氛围。
(2)根据写景之后的抒情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可以体会出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及内心的孤独伤感之情。
【点评】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的关系,一般是由景色的特点尤其是人物的心境、处境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当然与人的处世态度也有很大关系。做题时要注意抓住具有这些特征的关键语句,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综合进行分析。如果诗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那就要抓住这些语句结合全诗内容加以揣摩。
9.阅读古诗《次北固山下》,完成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颔联写船上所见景,“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 ;“风正”, 。
(2)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
【答案】(1)两岸才显得宽阔;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2)示例一:诗人想到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乡愁)。示例二:诗人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表达了浓浓的乡愁(思乡之情)。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次北固山下;登幽州台歌;天净沙秋思
【解析】【分析】(2)这首诗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颔联写船上所见景,“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诗人想到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乡愁)。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体味诗歌的遣词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0.阅读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 的感慨,抒发了 的思想感情。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答案】(1)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
(2)把个人放置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次北固山下;登幽州台歌;天净沙秋思
【解析】【分析】(1)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所采纳,屡受打击,心情郁郁悲愤。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所以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的感慨,抒发了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的思想感情。(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把个人放置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体味诗歌的意境和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11.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小题。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元曲的作者是 (人名)。
(2)下列各句中,与“断肠人在天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的一项是( )
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
【答案】(1)马致远
(2)C
(3)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氛围;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
【解析】【分析】(1)文学常识信息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这首元曲的作者是马致远。(2)“断肠人在天涯”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四海之内都有知心朋友,远在天边就好像近在眼前。形容思想感情相通,再远也能感受到亲近。故C项错误。(3)“夕阳西下”一句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氛围;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2)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3)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体味诗歌的意境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
一、基础练习
1.对下列诗歌分析正确的是( )
A.《观沧海》——背景:北征乌桓失败。诗歌特征:悲凉。
B.《次北固山下》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表现出诗人感觉旅途的顺利。
C.《钱塘湖春行》的作者白居易是宋代诗人。
D.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这首词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乡愁。
2.《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博大胸怀的句子是: , , ; 。
3.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垂柳全乱了线条,当pāo( )举在空中的时候,却出奇地显出清楚,chà( )那间僵直了,随既就扑撒( )下来,乱得像麻团一般。杨叶千万次地变着模( )样:叶背翻过来,是一片灰白;又扭转过来,绿深得黑清。
(1)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扑撒 模 样
(2)根据拼音写汉字。
pāo 举 chà 那
(3)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 ; 改为 。
4.选词填空。
(1)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 (A.攀附 B.依附 C.附着)不住了,才松了一下蜷曲的手脚,一下子像一条死蛇,哗哗啦啦脱落下来,软成一堆。
(2)池塘里绒被一样厚厚的浮萍,凸起来了,再凸起来,猛地 (A.举起 B.掀起 C.撩起)一角,唰地揭开了一片。
5.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huái shù 上的葡萄wàn 再也pān fù 不住了,才松了一下quán qū 的手脚。
(2)池塘里绒被一样厚厚的浮萍,凸起来了,再凸起来,猛地liāo 起一角,唰地揭开了一片。
(3)落叶冲起一个ruò dà 的蘑菇长在了空中。
(4)当抛举在空中的时候,却出奇地显出清楚,chà nà 间僵直了。
6.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二、诗歌鉴赏
7.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后面的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标题和第二句中的“龙标”都是指作者被贬官的地名。
B.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C.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D.诗歌想像奇特,气概超逸,笔势灵动,体现了李白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
(2)请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8.古诗文阅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
9.阅读古诗《次北固山下》,完成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颔联写船上所见景,“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 ;“风正”, 。
(2)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
10.阅读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 的感慨,抒发了 的思想感情。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11.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小题。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元曲的作者是 (人名)。
(2)下列各句中,与“断肠人在天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的一项是( )
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观沧海
【解析】【分析】A.《观沧海》——背景: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的途中。诗歌特征:慷慨悲壮。C《钱塘湖春行》的作者白居易是唐代诗人。D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这首曲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乡愁,不是词。
【点评】对于古代诗词曲,要了解作者、作者朝代、作品的主要风格、感情基调、作品表达的主要内容、作品的体裁特点等。
2.【答案】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观沧海
【解析】【分析】“若出其中”“若出其里”两句不能颠倒顺序。
【点评】默写一定要遵照原文,不能添字、漏字、错字,不能颠倒语序。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对名篇名句的积累。
3.【答案】sǎ ;mú;抛;刹;既;即;清;青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方言误读;同音字字形辨析;多音字字形辨析;形声字字形辨析;风雨
【解析】【分析】平时注意练习字音字形。
4.【答案】A ;C
【知识点】近义词;词语的使用(搭配);风雨
【解析】【分析】根据句意填空即可。
5.【答案】(1)槐树;蔓;攀附;蜷曲
(2)撩
(3)偌大
(4)刹那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风雨
【解析】【分析】根据语境用普通话读准拼音。书写词语注意形声字、同音字、形近字的特点判断汉字的写法,不要写错字,如:(1)“蜷”易错写成“倦”。(2)“撩”易错写成“缭”。(3)“偌”易错写成“诺”。(4)“刹”易错写成“霎”。书写时应注意。
【点评】先用普通话读准拼音,然后根据语境写词语,注意理解词义,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形声字、同音字、形近字。
6.【答案】深秋晚景图。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天净沙秋思
【解析】【分析】“枯藤”点明季节在深秋,“夕阳”点明了时间。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注意品味诗中流露出的情感并把握关键词语的含义,深秋晚景图。
7.【答案】(1)B
(2)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解析】【分析】(1)B项完全正确,ACD三项均有错误。A项从题目看,“龙标”指王昌龄“左迁”之地,并不是作者李白贬谪之地。C项从“落尽”“啼”以及“左迁”的大背景可知,此诗的感情基调是哀伤的。D项李白主要诗风属浪漫主义风格。从末两句即可看出。
(2)一注意赏析的两个角度:修辞和情感,二注意王昌龄“左迁”的事实,三注意作者和王昌龄的朋友之情,抓住关键词“愁心”。
【点评】(1)本题较难。此类题一是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二是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问题,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因此,我们要全面提高鉴赏能力,不能有偏废。具体有四大方面:⑴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就是分析评价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分析评价要实事求是、要中肯,既不贬低也不拔高。评价是鉴赏的最后一步:由对诗的“感受”上升到理性的概括。常用方法:①知人论世;②批文入情。⑵鉴赏技巧:①注意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②注意表达方式,主要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四种,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几大诗人如李白、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除此之外还有写景诗,主要运用描写的方式。③注意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⑶诗歌风格。大而言之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各诗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例如:陶渊明—朴素自然、李白—豪迈飘逸、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通俗易懂、杜牧—清健俊爽、王维—诗画一体、王昌龄—雄健高昂、李商隐—朦胧隐晦、苏轼—旷达豪放、柳永—柔美婉丽、陆游—悲壮爱国。⑷鉴赏诗歌常用的语言:①熟记常用术语,如:准确、生动、形象、传神、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隽永、新奇、优美、绚丽、工丽、含蓄、质朴、自然、奔放等。②注意“诗眼”(“炼字”)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③注意“炼句”:由于诗歌篇幅、韵脚的约束或修辞的需要,诗人往往会对诗句进行特殊的处理,所以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古诗词的语法知识,才能读懂诗歌,进而鉴赏诗歌。
(2)本题最难。答题一注意赏析的角度:词语运用、写作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诗歌风格和思想内容、主观情感等,二注意知人论世,联系背景,三注意批文入情,从字面意思理解深层蕴含,四注意用语专业。
8.【答案】(1)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2)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解析】【分析】
(1)根据“杨花落尽子规啼”的词句分析可以得出杨花、子规为名词即为所写景物。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渲染出凄凉感伤的氛围。
(2)根据写景之后的抒情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可以体会出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及内心的孤独伤感之情。
【点评】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的关系,一般是由景色的特点尤其是人物的心境、处境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当然与人的处世态度也有很大关系。做题时要注意抓住具有这些特征的关键语句,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综合进行分析。如果诗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那就要抓住这些语句结合全诗内容加以揣摩。
9.【答案】(1)两岸才显得宽阔;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2)示例一:诗人想到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乡愁)。示例二:诗人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表达了浓浓的乡愁(思乡之情)。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次北固山下;登幽州台歌;天净沙秋思
【解析】【分析】(2)这首诗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颔联写船上所见景,“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诗人想到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乡愁)。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体味诗歌的遣词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0.【答案】(1)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
(2)把个人放置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次北固山下;登幽州台歌;天净沙秋思
【解析】【分析】(1)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所采纳,屡受打击,心情郁郁悲愤。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所以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的感慨,抒发了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的思想感情。(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把个人放置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体味诗歌的意境和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11.【答案】(1)马致远
(2)C
(3)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氛围;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
【解析】【分析】(1)文学常识信息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这首元曲的作者是马致远。(2)“断肠人在天涯”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四海之内都有知心朋友,远在天边就好像近在眼前。形容思想感情相通,再远也能感受到亲近。故C项错误。(3)“夕阳西下”一句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氛围;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2)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3)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体味诗歌的意境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