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 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 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7-28 09:58: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
1.同样重的 50℃的热水和 10℃的冷水比较,( )。
A.热水体积大 B.冷水体积大
C.体积一样大 D.无法确定体积
2.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一些现象,下列变化中没有出现颜色变化这一现象的是(  )。
A.铁钉生锈 B.在淀粉上滴碘酒
C.火柴燃烧 D.食盐溶解在水中
3.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至少需要几根斜杆:(  )。
A.4 B.6 C.9 D.12
4.坐在炉子或取暖器旁边,脸上立刻感到热,说明热主要是以( ) 的方式传播的。
A.热传导 B.对流 C.辐射
5.下列食物中含有淀粉最多的是(  )。
A.苹果
B.马铃薯
C.萝卜
二.填空题(共5题,共18分)
1.热总是从( )的一端传向( )的一端。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 )。
2.为了防止烫手,锅铲的手柄应该用( )类的材料制作。
3.上海东方明珠塔的塔身结构符合( )、( )的原理,因此它很牢固,不容易倒。
4.三角形支架最稳固、结实,所用材料也( )。
5.我们加热白糖,白糖熔化属于( )变化,白糖炭化属于( )变化。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
1.上面小,下面大;上面轻,下面重的物体不容易倒。(  )
2.四边形的框架比三角形的框架要多一根材料,所以四边形框架的稳定性更好。(  )
3.铁生锈只是物质形态发生了变化,变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 )
4.霜是水蒸气先变成小水滴,再变成小冰晶的。(  )
5.一次性物品使用方便,造价低廉,应该推广使用。(  )
四.连线题(共1题,共10分)
1.
五.简答题(共1题,共4分)
1.臭氧层被破坏对地球生物和人类会造成哪些不利的影响?
六.综合题(共3题,共38分)
1.完成加热白糖实验的相关内容。
①所需实验材料:长柄金属汤匙、白糖、蜡烛、火柴、盘子。
②实验过程:用长柄金属汤匙取一小勺( ),小心地移到( )火焰上方,慢慢加热。当加热结束后,把汤匙放到桌子中间的盘子里冷却。(千万不要用手去拿)
③由实验可知,白糖在加热前是( )体,呈( )色;加热后,先变成( )体,颜色( ),同时产生( )味;冷却后,白糖变成( )色。
2.《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热播,好多人被“章丘铁锅”圈粉,原来章丘手工铁锅制造要过十八遍火候,在一千度的高温下,生铁中的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由此降低铁中的含碳量,使铁锅更加坚韧。在制作过程中,除了高温,还要经受无数次敲打,不断改变它的形状,直到锅如明镜。
(1)本文中“章丘铁锅”的制作过程,发生物理变化的过程是:( );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是:( )。
(2)相同体积的二氧化碳要比空气( )(填“重"或“轻”),而且二氧化碳( )(填“支持”或“不支持”)燃烧。
(3)铁质的厨具容易生锈,下列(  )的铁锅最易生锈。
A.涂上油漆 B.放在通风处 C.用盐水擦洗
3.铁为什么生锈?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我们来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研究的问题:
实验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
通过对铁钉生锈的探究,请写出三种常见的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A( )B( )C(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A
4.B
5.B
二.填空题
1.较热;较冷;热传导
2.热的不良导体
3.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4.最少
5.物理;化学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连线题
1.
五.简答题
1.氧层的破坏会导致紫外线对人和生物的辐射加强,使人患各种疾病,打破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许多生物物种的灭绝,导致农作物减产,导致全球气温升高等一系列的问题。
六.综合题
1.白糖;蜡烛;固;白;液;逐渐加深(逐渐变深);焦;黑
2.(1)还要经受无数次敲打,不断改变它的形状;在一千度的高温下,生铁中的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重;不支持
(3)C
3.铁钉生锈与水有关吗?1、用同样大小的三个盘子,其中两个分别装上水、食用油。2、把一枚铁钉一半放在水中,另一枚铁钉放在空盘子中与空气接触,还有一枚完全浸没在食用油中。3、每天观察记录一次。4、根据观察记录结果得出实验结论。一半放在水中的铁钉生锈明显、量大,放在空盘子中的铁钉有点生锈,浸没在食用油中的铁钉无明显变化。铁钉生锈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电镀;涂油;喷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