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3节 有机物和有机合成材料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B.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C.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D.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答案】A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简单的有机物
【解析】【解答】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故正确;
B、带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例如原子核带电,故错误;
C、有机物都含碳元素,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故错误;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中含有一种元素,但不是单质;故错误.
答案:A.
【分析】A、根据酚酞试液在碱性溶液中变红解答;
B、根据带电荷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解答;
C、根据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进行分析判断;
D、依据单质的概念分析解答.
2.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
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②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③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④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A.①②③④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②③④ D.只有①
【答案】A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类推错误;
②碱溶液显碱性,但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但属于盐,故选项说类推错误;
③单质只含一种元素,但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属于混合物,故选项类推错误;
④有机物都含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有机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故选项类推错误;故①②③④类推均错误.
故选:A.
【分析】①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判断中和反应时一要看反应物是否是酸和碱,二是看生成物是否是盐和水,二者缺一不可;
②根据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也有可能是盐溶液;
③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
④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无机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
3.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
B.收集比空气轻的气体可用向下排气法,能用向下排气法收集的气体一定比空气轻
C.有机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D.活泼金属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答案】B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简单的有机物
【解析】【解答】A、酸与碱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盐和水,而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如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非金属氧化物与碱反应等,故A错误;
B、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果用排气法收集,只能用向下排空法,同时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密度一定比空气小,故B正确;
C、根据把含碳元素的一类化合物称之为有机物,而含碳化合物不都是有机物,如CO、CO2、碳酸钙等化合物属于无机物,故C错误;
D、稀硫酸与碳酸盐反应也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物质类别中的有关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概念来解答,利用适当的事实实例来说明推理的正确性.
4.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所以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一定是酸
C.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D.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答案】D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酸碱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说法错误;
B.酸溶液中一定含有氢离子,但是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如水中含有氢元素,但不属于酸,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把含碳元素的一类化合物称之为有机物,而含碳化合物不都是有机物,如CO、CO2、碳酸钙等化合物属于无机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化合物都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分析】A.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B.根据酸的概念来分析;
C.根据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的概念解答.
5.下列有关生活常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废旧电脑应回收后集中处理
B.该纯净水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C.“绿色食品”是指颜色一定为绿色的食品
D.“白色污染”是指白色粉尘造成的污染
【答案】A
【知识点】金属的污染和回收利用;白色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A、废旧电脑所含的少量的重金属对人体有害,应该集中回收处理,所以正确;
B、纯净水指的是不含杂质的H2O,而水本身就是化学物质,所以错误;
C、“绿色食品”是指在无污染的生态环境中种植及全过程标准化生产或加工的农产品,严格控制其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使之符合国家健康安全食品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食品,与颜色无关,所以错误;
D、白色污染是指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不是指白色物质造成的污染,所以错误;
故选A.
【分析】A、根据废旧电脑所含的少量的重金属对人体有害,应该集中回收处理判断;
B、根据纯净水的成分判断,纯净水是指化学纯度极高的水;
C、根据“绿色食品”的含义判断;
D、根据白色污染的含义判断.
6.2013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下列有关环境和能源说法错误的是( )
A.回收处理废旧电池既可节约金属资源又可减少环境污染
B.为提高粮食产量,多施用化肥、农药
C.煤、石油、天然气等都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D.大力推广新型低污染材料,减少白色污染
【答案】B
【知识点】金属的污染和回收利用;白色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A、废旧电池中含有锌、铜,废弃电池中的汞、铅、镉等重金属溶出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回收处理废旧电池既可节约金属资源又可减少环境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
B、过量施用化肥、农药,会造成水体、土壤污染等,不能过量施用化肥、农药,故选项说法错误;
C、煤、石油、天然气等都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D、大力推广新型低污染材料,减少白色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分析】A、根据废旧电池中含有锌、铜及有毒、有害的汞、铅、镉等重金属,进行分析判断;
B、过量施用化肥、农药,会造成水体、土壤污染等,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减少白色污染的措施进行分析判断.
7.下列整理归纳得出的规律合理的是( )
A.溶液中有溶剂,所以溶液中一定有水
B.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C.金属都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
D.酸、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答案】D
【知识点】酸、碱的概念;金属的化学性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A、溶液中溶剂不一定都是水,如:碘酒中溶剂是酒精,故A不正确;
B、有些含碳化合物在组成和性质上与无机物相似,化学上常把这些物质看作是无机物,如CaCO3 CO2等;故B不正确;
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如Fe、Zn、Mg等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银、铜不能与酸反应,故B不正确;
D、酸有氢离子,碱有氢氧根离子,都有H元素,故D正确;
答案:D.
【分析】A、根据碘酒中溶剂是酒精解答;
B、有些含碳化合物在组成和性质上与无机物相似,化学上常把这些物质看作是无机物;
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与酸反应;
D、酸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碱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
8.下列溶液中溶质属于有机物的是( )
A.生理盐水 B.石灰水 C.酒精溶液 D.稀硫酸
【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A.生理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溶质是氯化钠,属于无机物;
B.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溶质是氢氧化钙,属于无机物;
C.酒精溶液中的溶质是酒精,酒精为乙醇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2H5OH,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D.稀硫酸是硫酸的水溶液,溶质是硫酸,属于无机物.
故选C.
【分析】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是指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这些物质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有机物的特点是:是化合物,含有碳元素.
9. 2014年7月起,乒乓球国际比赛启用一种新型塑料球.生产这种乒乓球的塑料属于( )
A.无机材料 B.合成材料 C.复合材料 D.天然材料
【答案】B
【知识点】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
【解析】【解答】解: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观察选项,故选B.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据此解答.
二、填空题
10.玻璃、有机玻璃、玻璃钢、不锈钢四种物质,其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属于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
【答案】不锈钢;玻璃;有机玻璃;玻璃钢
【知识点】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材料的利用与发展
【解析】【解答】玻璃是石灰、砂子等物质在高温生成的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而有机玻璃是化学合成的一种塑料,外观颇似玻璃,属于合成材料;
玻璃钢是玻璃纤维与合成材料复合而成的一种特殊材料,属于复合材料;
不锈钢是在在普通钢中加入金属铬而形成的耐腐蚀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故答:不锈钢,玻璃,有机玻璃,玻璃钢.
【分析】本题考查材料的分类.通常把材料分成四大类: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金属材料包括金属单质与合金;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为无机盐,如玻璃、陶瓷等;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复合材料是把多种材料复合在一起得到的一种具有特别性能的材料.区分材料时主要从材料的组成上进行分析.
11. 《奔跑吧兄弟》是一档热播的娱乐节目,其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节目最刺激的游戏是“撕名牌”,“名牌”是贴在队员衣服后面,标有自己姓名的标牌,制作材料有棉布、塑料等.塑料属于 (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鉴别棉布和涤纶布的方法是 .
(2)其中一期节目,队员用水枪将酚酞溶液喷射到对方的“名牌”上,立即变红色.事先浸泡“名牌”的溶液可能是 .
A.白酒 B.柠檬酸 C.食盐溶液 D.纯碱溶液
(3)另一期节目,蓝色的“污水”中注入“神秘水”后立即变的澄清透明.“污水”是单宁酸和硫酸亚铁溶液混合后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形成的,加入无色的“神秘水”草酸后,污水变澄清.其中的一个反应为2C76H49O46Fe+H2C2O4═2C76H50O46Fe+2X,则X的化学式为 ;草酸(H2C2O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
【答案】有机化合物;灼烧观察灰烬;D;CO2;+3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
【解析】【解答】(1)塑料属于有机化合物,棉布灼烧的灰烬无硬结,而涤纶灼烧的灰烬中含有硬结,故可以使用灼烧观察有无灰烬的方法鉴别棉布和涤纶,故填:有机化合物,灼烧观察灰烬;
(2)酚酞变红,说明溶液呈碱性,而白醋、柠檬酸呈酸性,食盐水呈中性,纯碱溶液呈碱性,故填:D;
(3)2C76H49O49Fe+H2C2O4═2C76H50O46Fe+2X,反应前含有152个C原子,100个H原子,98个O原子,2个C原子,2个Fe原子,反应后含有反应前含有152个C原子,100个H原子,92个O原子,2个Fe原子,2X,故2X中含有2个C原子和4个O原子,X中含有1个C原子和2个氧原子,是二氧化碳,草酸(H2C2O4)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有:(+1)×2+2x+(﹣2)×4=0,x=+3,故填:CO2,+3.
【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类别以及物质的成分进行分析解答,酚酞试液在碱性溶液中变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根据化合价规则确定元素的化合价,据此解答.
12. 江西不仅山清水秀、景色迷人,特色美食更是遍布各地,令各路“吃货”流连忘返.
(1)南昌“藜蒿炒腊肉”风味独特,清香扑鼻.从分子角度解释“清香扑鼻”的原因是 .
(2)赣州“斋婆柚”汁多味美,齿颊生津.柚子皮还可以吸附室内异味,写出一种具有同样性质的化学物质名称 .
(3)吉安“安福火腿”营养丰富,历史悠久.“火腿”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一种营养是 .
(4)九江“茶饼”酥香可口,茶食精点.“茶饼”中所含淀粉[(C6H10O5)n]属于 (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5)宜春“丰城冻米糖”松脆香甜,誉满江南.“冻米糖”中蔗糖的化学式为C12H22O11,其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答案】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木炭(或活性炭);蛋白质(或油脂);有机化合物;1:8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1)南昌“藜蒿炒腊肉”风味独特,清香扑鼻.“清香扑鼻”的原因是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香味的微粒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
(2)赣州“斋婆柚”汁多味美,齿颊生津.柚子皮还可以吸附室内异味,具有同样性质的化学物质还有木炭、活性炭等;
(3)吉安“安福火腿”营养丰富,历史悠久.“火腿”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是蛋白质、油脂等;
(4)茶饼”中所含淀粉[(C6H10O5)n],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
(5)蔗糖的化学式为C12H22O11,其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11)=1:8;
故答案为:(1)分子在不停地运动;(2)木炭(或活性炭);(3)蛋白质(或油脂);(4)有机化合物;(5)1:8.
【分析】(1)根据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特征分析回答;
(2)根据具有吸附性的物质分析回答;
(3)根据常见的食品中含有的营养素分析回答;
(4)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类别;
(5)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分析计算.
13. 豆浆机由于快捷方便而进入千家万户.如图是豆浆机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豆浆机的制作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填序号);
(2)用铜质材料制作电源插头的插脚是利用铜的 性;
(3)“科学膳食”是人类健康的保障,营养学家建议每天早晨喝一杯豆浆,主要是为了摄入 (填序号).
①维生素 ②蛋白质 ③油脂.
【答案】①;导电;②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常见金属与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
【解析】【解答】(1)①聚乙烯功能键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
(2)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铜质材料制作电源插头的插脚;
(3)豆浆中富含蛋白质,营养学家建议每天早晨喝一杯豆浆,主要是为了摄入蛋白质.
故答案为:(1)①;(2)导电;(3)②.
【分析】(1)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豆浆中富含蛋白质,进行分析解答.
14. 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学习目标之一,也是初中阶段应该具备的化学素养,下列事实或现象包含了﹣些基本化学观念.请根据要求合理回答:
(1)墙内开花墙外香,从微观分析其原因是: .
(2)现有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①Mg;②CH4;③稀硫酸;④CuO;⑤KMnO4.请按单质、氧化物、盐、有机物、混合物顺序排列为 (填序号).
(3)几千万年前一条恐龙体内的某个原子可能在你的身体里.原因是: .
(4)化学物质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数便利;另一方面它也对人类生存的环境造成种种危害.请举例并说明其两面性 .
【答案】分子不断运动;①④⑤②③;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二氧化碳具有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特性,所以可用来灭火;过多的二氧化碳气体会阻止地球表面的散热,造成温室效应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解答】(1)由于分子是运动,花香的分子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所以,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
(2)五种物质:①Mg;②CH4;③稀硫酸;④CuO;⑤KMnO4中单质、氧化物、盐、有机物、混合物顺序排列是①④⑤②③;
(3)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质量、和数目都不变,故几千万年前一条恐龙体内的某个原子可能在你的身体里;
(4)二氧化碳具有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特性,所以可用来灭火;过多的二氧化碳气体会阻止地球表面的散热,造成温室效应.
故答案为:(1)分子不断运动;
(2)①④⑤②③;
(3)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
(4)二氧化碳具有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特性,所以可用来灭火;过多的二氧化碳气体会阻止地球表面的散热,造成温室效应.
【分析】(1)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解释;
(2)根据物质的分类解释;
(3)利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来解释;
(4)几种物质的利与弊,如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但它造成的温室效应.
三、探究题
15.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的主要操作流程如图:
资料:常用的絮凝剂有明矾[KAl(SO4) 12H2O],消毒剂有液氯(Cl2)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X的名称是 ,试剂A的名称是 .
(2)明矾作絮凝剂是因为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胶状物.氢氧化铝的化学式为 .
液氯与水中杂质反应生成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例如三氯甲烷(CHCl3).三氯甲烷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3)高铁酸钾(K2FeO4)能作消毒剂与絮凝剂.它杀菌时会生成氢氧化铁胶状物.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
(4)硫酸铝也能做絮凝剂,写出制取硫酸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 (填“能”或“不能”)将硬水软化成软水,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 .
【答案】(1)过滤;活性炭
(2)Al(OH)3;有机物
(3)+6
(4)2Al+3H2SO4=Al2(SO4)3+3H2↑
(5)不能;煮沸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1)在自来水厂为了将小颗粒泥尘沉降下来,常用絮凝剂,经常使用的絮凝剂是明矾,为了除去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必须用过滤的方法;在过滤后的水中仍然含有可溶性的有色、有异味的物质,通常用吸附剂来吸附,吸附能力较强的是活性炭;
(2)氢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OH)3;一般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物,三氯甲烷(CHCl3)属于有机物;
(3)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
(+1)×2+x+(﹣2)×4=0
x=+6
(4)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H2SO4=Al2(SO4)3+3H2↑;
(5)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不能将硬水软化成软水,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煮沸.
答案:
(1)过滤;活性炭;
(2)Al(OH)3;有机物;
(3)+6;
(4)2Al+3H2SO4=Al2(SO4)3+3H2↑;
(5)不能;煮沸.
【分析】(1)常见的净化水的方法按照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沉降、过滤、吸附、蒸馏等流程;根据吸附过程解答;
(2)根据物质化学式的写法解答;
(3)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解答;
(4)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解答;
(5)根据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加热煮沸可以将硬水软化成软水.
16.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经查阅资料知道:淀粉在适当温度和酸催化条件下可转变为葡萄糖.为探究淀粉在不同温度下转化为葡萄糖的程度,他们每人都进行了如下两步实验:
步骤1.用一支大试管取一定量淀粉与水混合,再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摇匀,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实验过程中,各人控制温度不同,加热持续时间相同.
步骤2.然后用两支小试管各取少量大试管内的反应混合物,在其中一支小试管(编号为A)内滴加NaOH溶液至呈强碱性,再滴入4-5滴CuSO4溶液,并加热至沸;在另一支小试管(编号为B)内滴加2-3滴碘水.观察并记录现象.
(1)由于各人控制的温度不同,出现了下列三种情况.请你根据已学知识,帮助他们完成下列实验情况汇总表.
现象 结论
第一种 情况 A试管中: B试管中: 淀粉没有转化为葡萄糖
第二种 情况 A试管中: B试管中:
第三种 情况 A试管中: B试管中: 淀粉完全转化为葡萄糖
(2)在步骤2中A试管内所加Na0H溶液的作用是 。
【答案】(1)无红色沉淀;溶液变蓝色;蓝色沉淀变成红色;溶液变蓝色;淀粉部分转化为葡萄糖;无红色沉淀;溶液不变蓝色
(2)中和稀硫酸,使混合液呈碱性,制备氢氧化铜沉淀.
【知识点】生物体中的有机物
【解析】【解答】(1)第一种情况:A试管中无红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没有葡萄糖;B试管中溶液变蓝,说明溶液中含有淀粉.结论:淀粉没有转化成葡萄糖.
第二种情况:A试管中蓝色沉淀变成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葡萄糖;B试管中溶液变蓝,说明溶液中含有淀粉.结论:淀粉部分转化成葡萄糖.
第三种情况:A试管中蓝色沉淀变成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葡萄糖;B试管中溶液不变蓝色,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淀粉.结论:淀粉全部转化成葡萄糖.(2)在步骤2中A试管内所加Na0H溶液的作用是中和稀硫酸,使混合液呈碱性,制备氢氧化铜沉淀.所以填:中和稀硫酸,使混合液呈碱性,制备氢氧化铜沉淀.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探究性实验的分析,考点明确,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
17.我们在吃苹果时常常感到有一股酸味,请你设计实验探究:
(1)苹果汁是否呈酸性?
(2)生苹果中是否含有淀粉?
(3)熟苹果中是否含有葡萄糖?
【答案】(1)取少量新榨的苹果汁,加入几滴紫色的石蕊溶液,若溶液变成红色,说明苹果汁显酸性.或者是,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新榨的苹果汁,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若苹果汁的pH值小于7,则说明苹果汁显酸性.
(2)取一片新切的苹果,在上面滴上几滴碘酒,若碘酒变成蓝色,则说明苹果中含有淀粉.
(3)取少量新榨的熟苹果汁,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加热,若有砖红色的沉淀生成,则说明熟苹果中含有葡萄糖.
【知识点】生物体中的有机物
【解析】【解答】解答本题主要要了解酸碱性的检验、淀粉的检验以及葡萄糖的检验方法。
(1)检验苹果汁是否显酸性可以用紫色石蕊溶液,也可用pH试纸,所以答案为“取少量新榨的苹果汁,加入几滴紫色的石蕊溶液,若溶液变成红色,说明苹果汁显酸性.或者是,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新榨的苹果汁,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若苹果汁的pH值小于7,则说明苹果汁显酸性.”
(2)检验苹果中是否含有淀粉,可以用碘水,因为碘水遇到淀粉会变成蓝色,一般我们可以用碘酒,所以答案为“取一片新切的苹果,在上面滴上几滴碘酒,若碘酒变成蓝色,则说明苹果中含有淀粉.”
(3)检验熟苹果中是否含有葡萄糖,可以用新制的显碱性的氢氧化铜溶液,因为葡萄糖遇到氢氧化铜溶液加热会有砖红色沉淀生成,所以答案为“取少量新榨的熟苹果汁,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加热,若有砖红色的沉淀生成,则说明熟苹果中含有葡萄糖.”
【分析】本道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将化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18.某个同学在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时,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装置:
(1)你认为这两个实验要检验的是: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受 影响.
(2)请你预测试验结果:10分钟后若分别在甲、乙两装置的试管中滴加碘液,出现蓝色的是 试管.
(3)请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案】(1)温度
(2)甲
(3)由于甲装置温度远低于37℃,唾液淀粉酶活性降低,淀粉糊中的淀粉未被分解,淀粉遇碘变蓝
【知识点】生物体中的有机物
【解析】【解答】(1)根据两个对比性实验控制的变量条件:甲是冰水中,乙是37℃的水中,可知酶的催化效果与温度有关.(2)唾液淀粉酶是生物催化剂,体温时催化效率最好.所以应该是甲试管中有淀粉存在,而乙中的淀粉已经被唾液淀粉酶水解完了。(3)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在体温时催化效果最好,由于甲装置温度远低于37℃,唾液淀粉酶活性降低,淀粉糊中的淀粉未被分解,淀粉遇碘变蓝.
所以答案为:(1)温度;(2)甲;(3)由于甲装置温度远低于z7℃,唾液淀粉酶活性降低,淀粉糊x的淀粉未被分解,淀粉遇碘变蓝.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酶的催化效果与温度的影响关系。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3节 有机物和有机合成材料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B.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C.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D.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2.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
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②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③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④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A.①②③④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②③④ D.只有①
3.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
B.收集比空气轻的气体可用向下排气法,能用向下排气法收集的气体一定比空气轻
C.有机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D.活泼金属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4.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所以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一定是酸
C.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D.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5.下列有关生活常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废旧电脑应回收后集中处理
B.该纯净水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C.“绿色食品”是指颜色一定为绿色的食品
D.“白色污染”是指白色粉尘造成的污染
6.2013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下列有关环境和能源说法错误的是( )
A.回收处理废旧电池既可节约金属资源又可减少环境污染
B.为提高粮食产量,多施用化肥、农药
C.煤、石油、天然气等都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D.大力推广新型低污染材料,减少白色污染
7.下列整理归纳得出的规律合理的是( )
A.溶液中有溶剂,所以溶液中一定有水
B.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C.金属都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
D.酸、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8.下列溶液中溶质属于有机物的是( )
A.生理盐水 B.石灰水 C.酒精溶液 D.稀硫酸
9. 2014年7月起,乒乓球国际比赛启用一种新型塑料球.生产这种乒乓球的塑料属于( )
A.无机材料 B.合成材料 C.复合材料 D.天然材料
二、填空题
10.玻璃、有机玻璃、玻璃钢、不锈钢四种物质,其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属于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
11. 《奔跑吧兄弟》是一档热播的娱乐节目,其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节目最刺激的游戏是“撕名牌”,“名牌”是贴在队员衣服后面,标有自己姓名的标牌,制作材料有棉布、塑料等.塑料属于 (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鉴别棉布和涤纶布的方法是 .
(2)其中一期节目,队员用水枪将酚酞溶液喷射到对方的“名牌”上,立即变红色.事先浸泡“名牌”的溶液可能是 .
A.白酒 B.柠檬酸 C.食盐溶液 D.纯碱溶液
(3)另一期节目,蓝色的“污水”中注入“神秘水”后立即变的澄清透明.“污水”是单宁酸和硫酸亚铁溶液混合后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形成的,加入无色的“神秘水”草酸后,污水变澄清.其中的一个反应为2C76H49O46Fe+H2C2O4═2C76H50O46Fe+2X,则X的化学式为 ;草酸(H2C2O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
12. 江西不仅山清水秀、景色迷人,特色美食更是遍布各地,令各路“吃货”流连忘返.
(1)南昌“藜蒿炒腊肉”风味独特,清香扑鼻.从分子角度解释“清香扑鼻”的原因是 .
(2)赣州“斋婆柚”汁多味美,齿颊生津.柚子皮还可以吸附室内异味,写出一种具有同样性质的化学物质名称 .
(3)吉安“安福火腿”营养丰富,历史悠久.“火腿”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一种营养是 .
(4)九江“茶饼”酥香可口,茶食精点.“茶饼”中所含淀粉[(C6H10O5)n]属于 (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5)宜春“丰城冻米糖”松脆香甜,誉满江南.“冻米糖”中蔗糖的化学式为C12H22O11,其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13. 豆浆机由于快捷方便而进入千家万户.如图是豆浆机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豆浆机的制作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填序号);
(2)用铜质材料制作电源插头的插脚是利用铜的 性;
(3)“科学膳食”是人类健康的保障,营养学家建议每天早晨喝一杯豆浆,主要是为了摄入 (填序号).
①维生素 ②蛋白质 ③油脂.
14. 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学习目标之一,也是初中阶段应该具备的化学素养,下列事实或现象包含了﹣些基本化学观念.请根据要求合理回答:
(1)墙内开花墙外香,从微观分析其原因是: .
(2)现有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①Mg;②CH4;③稀硫酸;④CuO;⑤KMnO4.请按单质、氧化物、盐、有机物、混合物顺序排列为 (填序号).
(3)几千万年前一条恐龙体内的某个原子可能在你的身体里.原因是: .
(4)化学物质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数便利;另一方面它也对人类生存的环境造成种种危害.请举例并说明其两面性 .
三、探究题
15.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的主要操作流程如图:
资料:常用的絮凝剂有明矾[KAl(SO4) 12H2O],消毒剂有液氯(Cl2)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X的名称是 ,试剂A的名称是 .
(2)明矾作絮凝剂是因为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胶状物.氢氧化铝的化学式为 .
液氯与水中杂质反应生成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例如三氯甲烷(CHCl3).三氯甲烷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3)高铁酸钾(K2FeO4)能作消毒剂与絮凝剂.它杀菌时会生成氢氧化铁胶状物.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
(4)硫酸铝也能做絮凝剂,写出制取硫酸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 (填“能”或“不能”)将硬水软化成软水,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 .
16.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经查阅资料知道:淀粉在适当温度和酸催化条件下可转变为葡萄糖.为探究淀粉在不同温度下转化为葡萄糖的程度,他们每人都进行了如下两步实验:
步骤1.用一支大试管取一定量淀粉与水混合,再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摇匀,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实验过程中,各人控制温度不同,加热持续时间相同.
步骤2.然后用两支小试管各取少量大试管内的反应混合物,在其中一支小试管(编号为A)内滴加NaOH溶液至呈强碱性,再滴入4-5滴CuSO4溶液,并加热至沸;在另一支小试管(编号为B)内滴加2-3滴碘水.观察并记录现象.
(1)由于各人控制的温度不同,出现了下列三种情况.请你根据已学知识,帮助他们完成下列实验情况汇总表.
现象 结论
第一种 情况 A试管中: B试管中: 淀粉没有转化为葡萄糖
第二种 情况 A试管中: B试管中:
第三种 情况 A试管中: B试管中: 淀粉完全转化为葡萄糖
(2)在步骤2中A试管内所加Na0H溶液的作用是 。
17.我们在吃苹果时常常感到有一股酸味,请你设计实验探究:
(1)苹果汁是否呈酸性?
(2)生苹果中是否含有淀粉?
(3)熟苹果中是否含有葡萄糖?
18.某个同学在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时,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装置:
(1)你认为这两个实验要检验的是: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受 影响.
(2)请你预测试验结果:10分钟后若分别在甲、乙两装置的试管中滴加碘液,出现蓝色的是 试管.
(3)请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简单的有机物
【解析】【解答】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故正确;
B、带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例如原子核带电,故错误;
C、有机物都含碳元素,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故错误;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中含有一种元素,但不是单质;故错误.
答案:A.
【分析】A、根据酚酞试液在碱性溶液中变红解答;
B、根据带电荷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解答;
C、根据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进行分析判断;
D、依据单质的概念分析解答.
2.【答案】A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类推错误;
②碱溶液显碱性,但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但属于盐,故选项说类推错误;
③单质只含一种元素,但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属于混合物,故选项类推错误;
④有机物都含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有机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故选项类推错误;故①②③④类推均错误.
故选:A.
【分析】①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判断中和反应时一要看反应物是否是酸和碱,二是看生成物是否是盐和水,二者缺一不可;
②根据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也有可能是盐溶液;
③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
④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无机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
3.【答案】B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简单的有机物
【解析】【解答】A、酸与碱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盐和水,而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如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非金属氧化物与碱反应等,故A错误;
B、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果用排气法收集,只能用向下排空法,同时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密度一定比空气小,故B正确;
C、根据把含碳元素的一类化合物称之为有机物,而含碳化合物不都是有机物,如CO、CO2、碳酸钙等化合物属于无机物,故C错误;
D、稀硫酸与碳酸盐反应也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物质类别中的有关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概念来解答,利用适当的事实实例来说明推理的正确性.
4.【答案】D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酸碱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说法错误;
B.酸溶液中一定含有氢离子,但是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如水中含有氢元素,但不属于酸,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把含碳元素的一类化合物称之为有机物,而含碳化合物不都是有机物,如CO、CO2、碳酸钙等化合物属于无机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化合物都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分析】A.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B.根据酸的概念来分析;
C.根据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的概念解答.
5.【答案】A
【知识点】金属的污染和回收利用;白色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A、废旧电脑所含的少量的重金属对人体有害,应该集中回收处理,所以正确;
B、纯净水指的是不含杂质的H2O,而水本身就是化学物质,所以错误;
C、“绿色食品”是指在无污染的生态环境中种植及全过程标准化生产或加工的农产品,严格控制其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使之符合国家健康安全食品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食品,与颜色无关,所以错误;
D、白色污染是指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不是指白色物质造成的污染,所以错误;
故选A.
【分析】A、根据废旧电脑所含的少量的重金属对人体有害,应该集中回收处理判断;
B、根据纯净水的成分判断,纯净水是指化学纯度极高的水;
C、根据“绿色食品”的含义判断;
D、根据白色污染的含义判断.
6.【答案】B
【知识点】金属的污染和回收利用;白色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A、废旧电池中含有锌、铜,废弃电池中的汞、铅、镉等重金属溶出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回收处理废旧电池既可节约金属资源又可减少环境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
B、过量施用化肥、农药,会造成水体、土壤污染等,不能过量施用化肥、农药,故选项说法错误;
C、煤、石油、天然气等都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D、大力推广新型低污染材料,减少白色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分析】A、根据废旧电池中含有锌、铜及有毒、有害的汞、铅、镉等重金属,进行分析判断;
B、过量施用化肥、农药,会造成水体、土壤污染等,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减少白色污染的措施进行分析判断.
7.【答案】D
【知识点】酸、碱的概念;金属的化学性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A、溶液中溶剂不一定都是水,如:碘酒中溶剂是酒精,故A不正确;
B、有些含碳化合物在组成和性质上与无机物相似,化学上常把这些物质看作是无机物,如CaCO3 CO2等;故B不正确;
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如Fe、Zn、Mg等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银、铜不能与酸反应,故B不正确;
D、酸有氢离子,碱有氢氧根离子,都有H元素,故D正确;
答案:D.
【分析】A、根据碘酒中溶剂是酒精解答;
B、有些含碳化合物在组成和性质上与无机物相似,化学上常把这些物质看作是无机物;
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与酸反应;
D、酸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碱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
8.【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A.生理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溶质是氯化钠,属于无机物;
B.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溶质是氢氧化钙,属于无机物;
C.酒精溶液中的溶质是酒精,酒精为乙醇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2H5OH,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D.稀硫酸是硫酸的水溶液,溶质是硫酸,属于无机物.
故选C.
【分析】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是指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这些物质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有机物的特点是:是化合物,含有碳元素.
9.【答案】B
【知识点】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
【解析】【解答】解: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观察选项,故选B.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据此解答.
10.【答案】不锈钢;玻璃;有机玻璃;玻璃钢
【知识点】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材料的利用与发展
【解析】【解答】玻璃是石灰、砂子等物质在高温生成的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而有机玻璃是化学合成的一种塑料,外观颇似玻璃,属于合成材料;
玻璃钢是玻璃纤维与合成材料复合而成的一种特殊材料,属于复合材料;
不锈钢是在在普通钢中加入金属铬而形成的耐腐蚀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故答:不锈钢,玻璃,有机玻璃,玻璃钢.
【分析】本题考查材料的分类.通常把材料分成四大类: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金属材料包括金属单质与合金;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为无机盐,如玻璃、陶瓷等;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复合材料是把多种材料复合在一起得到的一种具有特别性能的材料.区分材料时主要从材料的组成上进行分析.
11.【答案】有机化合物;灼烧观察灰烬;D;CO2;+3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
【解析】【解答】(1)塑料属于有机化合物,棉布灼烧的灰烬无硬结,而涤纶灼烧的灰烬中含有硬结,故可以使用灼烧观察有无灰烬的方法鉴别棉布和涤纶,故填:有机化合物,灼烧观察灰烬;
(2)酚酞变红,说明溶液呈碱性,而白醋、柠檬酸呈酸性,食盐水呈中性,纯碱溶液呈碱性,故填:D;
(3)2C76H49O49Fe+H2C2O4═2C76H50O46Fe+2X,反应前含有152个C原子,100个H原子,98个O原子,2个C原子,2个Fe原子,反应后含有反应前含有152个C原子,100个H原子,92个O原子,2个Fe原子,2X,故2X中含有2个C原子和4个O原子,X中含有1个C原子和2个氧原子,是二氧化碳,草酸(H2C2O4)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有:(+1)×2+2x+(﹣2)×4=0,x=+3,故填:CO2,+3.
【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类别以及物质的成分进行分析解答,酚酞试液在碱性溶液中变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根据化合价规则确定元素的化合价,据此解答.
12.【答案】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木炭(或活性炭);蛋白质(或油脂);有机化合物;1:8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1)南昌“藜蒿炒腊肉”风味独特,清香扑鼻.“清香扑鼻”的原因是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香味的微粒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
(2)赣州“斋婆柚”汁多味美,齿颊生津.柚子皮还可以吸附室内异味,具有同样性质的化学物质还有木炭、活性炭等;
(3)吉安“安福火腿”营养丰富,历史悠久.“火腿”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是蛋白质、油脂等;
(4)茶饼”中所含淀粉[(C6H10O5)n],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
(5)蔗糖的化学式为C12H22O11,其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11)=1:8;
故答案为:(1)分子在不停地运动;(2)木炭(或活性炭);(3)蛋白质(或油脂);(4)有机化合物;(5)1:8.
【分析】(1)根据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特征分析回答;
(2)根据具有吸附性的物质分析回答;
(3)根据常见的食品中含有的营养素分析回答;
(4)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类别;
(5)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分析计算.
13.【答案】①;导电;②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常见金属与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
【解析】【解答】(1)①聚乙烯功能键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
(2)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铜质材料制作电源插头的插脚;
(3)豆浆中富含蛋白质,营养学家建议每天早晨喝一杯豆浆,主要是为了摄入蛋白质.
故答案为:(1)①;(2)导电;(3)②.
【分析】(1)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豆浆中富含蛋白质,进行分析解答.
14.【答案】分子不断运动;①④⑤②③;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二氧化碳具有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特性,所以可用来灭火;过多的二氧化碳气体会阻止地球表面的散热,造成温室效应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解答】(1)由于分子是运动,花香的分子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所以,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
(2)五种物质:①Mg;②CH4;③稀硫酸;④CuO;⑤KMnO4中单质、氧化物、盐、有机物、混合物顺序排列是①④⑤②③;
(3)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质量、和数目都不变,故几千万年前一条恐龙体内的某个原子可能在你的身体里;
(4)二氧化碳具有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特性,所以可用来灭火;过多的二氧化碳气体会阻止地球表面的散热,造成温室效应.
故答案为:(1)分子不断运动;
(2)①④⑤②③;
(3)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
(4)二氧化碳具有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特性,所以可用来灭火;过多的二氧化碳气体会阻止地球表面的散热,造成温室效应.
【分析】(1)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解释;
(2)根据物质的分类解释;
(3)利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来解释;
(4)几种物质的利与弊,如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但它造成的温室效应.
15.【答案】(1)过滤;活性炭
(2)Al(OH)3;有机物
(3)+6
(4)2Al+3H2SO4=Al2(SO4)3+3H2↑
(5)不能;煮沸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1)在自来水厂为了将小颗粒泥尘沉降下来,常用絮凝剂,经常使用的絮凝剂是明矾,为了除去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必须用过滤的方法;在过滤后的水中仍然含有可溶性的有色、有异味的物质,通常用吸附剂来吸附,吸附能力较强的是活性炭;
(2)氢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OH)3;一般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物,三氯甲烷(CHCl3)属于有机物;
(3)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
(+1)×2+x+(﹣2)×4=0
x=+6
(4)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H2SO4=Al2(SO4)3+3H2↑;
(5)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不能将硬水软化成软水,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煮沸.
答案:
(1)过滤;活性炭;
(2)Al(OH)3;有机物;
(3)+6;
(4)2Al+3H2SO4=Al2(SO4)3+3H2↑;
(5)不能;煮沸.
【分析】(1)常见的净化水的方法按照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沉降、过滤、吸附、蒸馏等流程;根据吸附过程解答;
(2)根据物质化学式的写法解答;
(3)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解答;
(4)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解答;
(5)根据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加热煮沸可以将硬水软化成软水.
16.【答案】(1)无红色沉淀;溶液变蓝色;蓝色沉淀变成红色;溶液变蓝色;淀粉部分转化为葡萄糖;无红色沉淀;溶液不变蓝色
(2)中和稀硫酸,使混合液呈碱性,制备氢氧化铜沉淀.
【知识点】生物体中的有机物
【解析】【解答】(1)第一种情况:A试管中无红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没有葡萄糖;B试管中溶液变蓝,说明溶液中含有淀粉.结论:淀粉没有转化成葡萄糖.
第二种情况:A试管中蓝色沉淀变成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葡萄糖;B试管中溶液变蓝,说明溶液中含有淀粉.结论:淀粉部分转化成葡萄糖.
第三种情况:A试管中蓝色沉淀变成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葡萄糖;B试管中溶液不变蓝色,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淀粉.结论:淀粉全部转化成葡萄糖.(2)在步骤2中A试管内所加Na0H溶液的作用是中和稀硫酸,使混合液呈碱性,制备氢氧化铜沉淀.所以填:中和稀硫酸,使混合液呈碱性,制备氢氧化铜沉淀.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探究性实验的分析,考点明确,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
17.【答案】(1)取少量新榨的苹果汁,加入几滴紫色的石蕊溶液,若溶液变成红色,说明苹果汁显酸性.或者是,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新榨的苹果汁,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若苹果汁的pH值小于7,则说明苹果汁显酸性.
(2)取一片新切的苹果,在上面滴上几滴碘酒,若碘酒变成蓝色,则说明苹果中含有淀粉.
(3)取少量新榨的熟苹果汁,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加热,若有砖红色的沉淀生成,则说明熟苹果中含有葡萄糖.
【知识点】生物体中的有机物
【解析】【解答】解答本题主要要了解酸碱性的检验、淀粉的检验以及葡萄糖的检验方法。
(1)检验苹果汁是否显酸性可以用紫色石蕊溶液,也可用pH试纸,所以答案为“取少量新榨的苹果汁,加入几滴紫色的石蕊溶液,若溶液变成红色,说明苹果汁显酸性.或者是,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新榨的苹果汁,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若苹果汁的pH值小于7,则说明苹果汁显酸性.”
(2)检验苹果中是否含有淀粉,可以用碘水,因为碘水遇到淀粉会变成蓝色,一般我们可以用碘酒,所以答案为“取一片新切的苹果,在上面滴上几滴碘酒,若碘酒变成蓝色,则说明苹果中含有淀粉.”
(3)检验熟苹果中是否含有葡萄糖,可以用新制的显碱性的氢氧化铜溶液,因为葡萄糖遇到氢氧化铜溶液加热会有砖红色沉淀生成,所以答案为“取少量新榨的熟苹果汁,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加热,若有砖红色的沉淀生成,则说明熟苹果中含有葡萄糖.”
【分析】本道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将化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18.【答案】(1)温度
(2)甲
(3)由于甲装置温度远低于37℃,唾液淀粉酶活性降低,淀粉糊中的淀粉未被分解,淀粉遇碘变蓝
【知识点】生物体中的有机物
【解析】【解答】(1)根据两个对比性实验控制的变量条件:甲是冰水中,乙是37℃的水中,可知酶的催化效果与温度有关.(2)唾液淀粉酶是生物催化剂,体温时催化效率最好.所以应该是甲试管中有淀粉存在,而乙中的淀粉已经被唾液淀粉酶水解完了。(3)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在体温时催化效果最好,由于甲装置温度远低于37℃,唾液淀粉酶活性降低,淀粉糊中的淀粉未被分解,淀粉遇碘变蓝.
所以答案为:(1)温度;(2)甲;(3)由于甲装置温度远低于z7℃,唾液淀粉酶活性降低,淀粉糊x的淀粉未被分解,淀粉遇碘变蓝.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酶的催化效果与温度的影响关系。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