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4节 牛顿第一定律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4节 牛顿第一定律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3.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4-21 09:08:21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4节 牛顿第一定律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如果你用绳子拴住一个小球使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当绳子突然断裂后,小球将(  )
A.保持原来的圆周运动
B.保持断绳时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C.小球运动速度减小,但保持直线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2.如图所示是跳水运动员在空中翻腾的瞬间,若她从3m板起跳后下降过程中的某时刻,所受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那么她将(  )
A.匀速直线下降 B.保持静止
C.匀速直线上升 D.可以向各个方向运动
3.在某一时刻风筝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它受到的所有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它将(  )
A.上升 B.下落
C.保持静止 D.可以向各个方向运动
4.看足球比赛的某同学突发奇想,如果在空中飞行的足球所受一切外力突然消失,关于足球的运动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停在空中静止不动 B.做匀速直线运动
C.飞行路径不受影响 D.竖直下落
5.如图所示,车厢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在车厢内固定的光滑桌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和N的两个物体,M>N.不计其他阻力,当车突然停止时,两个物体在离开桌面前(  )
A.一定相碰 B.一定不相碰
C.不一定相碰 D.先撞上,后又分开
6.正在运动着的物体,若受到的一切力都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
A.立即停止 B.改变运动方向
C.先慢下来,然后停止 D.做匀速直线运动
7.2013年12月,“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上软着陆成功,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月球车在月球上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车在运动中所受的一切外力都消失,车会立即停止运动
B.静止时车受到的重力与月球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以地球为参照物,停在月球表面的月球车是静止的
D.车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发生变化,质量也发生变化
8.下列物理学家中,首先揭示了“一切物体在没有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这一规律的是(  )
A.安培 B.伽利略 C.牛顿 D.瓦特
9.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同学们得到如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A.控制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让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等
B.由于惯性,小车到达水平面后继续向前运动
C.实验中主要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和理想实验法
D.实验表明,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10.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应的知识,还要注意运用科学方法.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伽利略设想了一个思想实验,如图所示.以下为他的设想步骤: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直线运动.
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正确的顺序排列是(  )
A.②③①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①②③④
11.如图小冬做过山车,正通过轨道的顶端,如果轨道与小冬受到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小冬将(  )
A.立即停止运动 B.做匀速直线运动
C.继续做圆周运动 D.速度越来越慢直到停止运动
12.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斜面小车实验探究直接得出
B.通过日常生活经验总结出来
C.可以用实验得到验证
D.在实验基础上,经分析、推理得出的规律
13.正在曲线运动的小车,如果它受到的一切外力都同时消失,则小车将(  )
A.立即停下来 B.做匀速直线运动
C.仍做曲线运动 D.速度越来越慢
14.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放有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小球,随车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当车突然停止运动,则两小球(设车无限长,其他阻力不计)(  )
A.一定相碰 B.若m1<m2,则肯定相碰
C.一定不相碰 D.无法确定是否相碰
15.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所受的各力突然消失(  )
A.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B.继续向前运动,且速度越来越快
C.慢慢停下来
D.立即停下来
二、填空题
16. 图甲是商场里常用的垂直电梯和自动扶梯,图乙记录了小强乘坐电梯的s﹣t图象.则他搭乘垂直电梯受到的支持力    搭乘自动扶梯受到的支持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当随自动扶梯到达扶梯口时,若不小心,则会由于    向前倾倒.
17.如图(a)所示,盛有水的烧杯和小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当烧杯中的水出现如图(b)所示的状态时,说明小车在做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在此过程中,小车的惯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如图所示,用力打击一摞棋子中最下面的一个时,上面的棋子不会随下面的棋子飞出.上面的棋子不飞出去,是因为棋子具有    ;下面的棋子飞出去,是力改变了棋子的    .
19.交通法规定,乘坐汽车时,乘客必须系好安全带.这是为了汽车突然减速,乘客由于    ,身体向前倾倒而造成伤害.假如正在行驶的汽车所受的力全部消失,汽车将会处于   状态.(选填“静止”、“匀速运动”、“加速运动”或“减速运动”)
20.锤头松了,将锤柄在石墩上撞击几下,松动的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这是利用了   的惯性. (选填“锤头”或“锤柄”)
三、综合题
21.汽车在行驶途中,为了安全,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驾驶员从发现某一异常情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反应时间”里(设同一人,不同速度下的“反应时间”是相同的),汽车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思考距离);而从采取制动力作到汽车完全停止,汽车又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制动距离).表中给出了某辆汽车在同一段路面上行驶过程中,在不同速度下的思考距离和制运距离等部分数据.
(1)根据表中已给的数据,分析计算并填写尚缺的三个数据,完成表格.
(2)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或通过计算说明超速和酒后驾车的危害.
22.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问题:塞子冲出试管后为什么继续向前运动?回答:    :
(2)问题:塞子被推出的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回答:    :
(3)提出一个与物态变化有关的问题并回答.
问题:   
回答:    .
23.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汽车安全带
汽车安全带是用于保护驾乘人员安全的装置.
如图甲所示,安全带结构一般由软带、卷带装置等部分组成.汽车正常行驶时,卷带装置中的卷收器借助如图乙所示的弹簧,使软带随身体的移动而自由伸缩且不会松弛.当紧急制动、碰撞或车辆行驶状态急剧变化时,安全带能在人尚未移动时拉紧软带,将乘员紧紧地绑在座椅上,待冲击力峰值过去时,适当放松安全带,避免因拉力过大造成二次伤害,同时卷收器内的敏感元件将驱动锁止机构锁住卷轴,使软带固定在某一个位置上,有效保护乘员的安全.
(1)当紧急制动、碰撞或车辆行驶状态急剧变化时,系上安全带可以有效防止驾乘人员由于惯性而造成伤害.这时人和车具有的    能也急剧变化.
(2)将安全带拉伸,卷收器弹簧的弹性势能将   (选真“变大、变小、不变”).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突然拐弯时,安全带能自由伸缩
B.汽车突然启动时,安全带能对人起到保护作用
C.为了安全,安全带要尽可能系得松一些
D.用手快速拉安全带,安全带不能被拉动
(4)发生碰撞时,安全带对人的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大概是图丙中的(  )
A. B.
C. D.
(5)试在图丁方框中画出卷收器收软带时的杠杆模型工作原理简图.
24.小汽车的设计与使用涉及到很多物理知识.
(1)小汽车座位上都要装配安全带,这是为了避免因车辆突然   (选填“加速”或“减速”)而造成对驾乘人员的伤害.
(2)由于汽油容易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所以坐在车厢内,总能闻到汽油的味道,这一现象叫   现象.
(3)小汽车的发动机是汽油机,如图甲所示的工作过程为汽油机的    冲程.
(4)有些汽车尾部会装配如图乙所示的压风板来提高抓地能力,安装时A面应朝    (选填“上”或“下”).
25.如图所示,拨动簧片,把小球与支座之间的金属片弹出时,小球并没有随金属片飞出.
(1)小球不动,是因为    ,利用相同的原理,请你举一个生活中的实例:    .
(2)请从运动和力的角度提出一个问题并回答.问题:    ,回答: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解答】解:用绳子拴住一个小球使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只受拉力作用;当绳子突然断裂,拉力消失,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因此小球将保持断绳时的快慢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B.
【分析】依据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下,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答案】A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解答】解: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运动员在下降过程中的某时刻,所受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运动员将沿外力消失的一瞬间的方向和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匀速直线下降.
故选A.
【分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当物体不受任何外力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在力消失的一瞬间,原来运动的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静止下去.
3.【答案】C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解答】解:在某一时刻风筝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它受到的所有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则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风筝的运动状态将不做任何改变,即仍保持静止状态.
故选C.
【分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当物体不受任何外力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在力消失的一瞬间,原来运动的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静止下去.
4.【答案】B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解答】解: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当物体不受任何外力的情况下,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空中飞行的足球是运动的,所以当突然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足球将保持这一瞬间的速度和方向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只有选项B的说法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当物体不受任何外力的情况下,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据此判断足球的运动情况.
5.【答案】B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解答】解:车厢做匀速直线运动,桌面上的物体M和N也会做匀速直线运动,即方向和速度一致.当车突然停止时,由于惯性,物体M和N仍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因此,在不计其他阻力的情况下,两个物体在离开桌面前一定不会相碰.
故选B.
【分析】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就是惯性.当车突然停止时,惯性会使物体M和N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但能否相碰就要看它们原来的运动状态是怎样的了.
6.【答案】D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解答】解:此题研究的情况是一种理想的情况.根据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可知,若受到的一切力都同时消失的时候,正在运动着的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D.
【分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进行分析,即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7.【答案】B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解答】解:A、若车在运动中所受的一切外力都消失,车会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静止时车受到的重力和月球对它的支持力符合二力平衡条件,是一对平衡力,故B正确.
C、以地球为参照物,停在月球表面的月球车相对地球是运动的,故C错误;
D、车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发生变化,质量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若物体所受的一切外力都消失,物体将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平衡力必须满足同物、等大、反向、共线,四个条件都满足才成立.
(3)以地球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4)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物质无关.
8.【答案】C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解答】解:A、安培发现了安培定则,电流间的相互作用及分子电流假说,A错误;
B、伽利略是第一个实验引进力学的科学家,为牛顿第一定律奠定了基础,B错误;
C、对于运动和力的关系,牛顿在总结实验现象和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得到了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是理想状态下物体运动和力的关系,在实际条件下,物体受到外力的作用,这些力的作用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
D、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状态,这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9.【答案】D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解答】解:A、三次实验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使其具有相同的初速度,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故A正确;
B、由于惯性,小车到达水平面后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会继续向前运动,故B正确;
C、实验中控制初速度相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根据实验现象推理得出在不受力时物体的运动情况,用到了理想实验法,故C正确;
D、实验表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判断为什么要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
(2)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3)理解控制变量法和理想实验法的运用;
(4)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0.【答案】A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解答】解:第一空是依据思维程序排序的问题,伽利略的观点是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经过推理概括得出结论,第一步是实验事实,即②;
小球滚到右侧斜面的高度与小球自由放手的位置接近,摩擦越小越接近,得出推理,如果无摩擦,小球上升的高度与自由放手位置相同,即第二步是③;
继续推理,在无摩擦的情况下如果改变右侧斜面的倾斜程度,减小倾角,仍能使小球上升的高度与自由放手的位置相同,即第三步是①;
继续大胆推理,在无摩擦的情况下,右侧斜面继续减小倾角为0,即水平,则小球永远运动,即第四步是④.按照这样的思维程序排列顺序.
故顺序为:②③①④;
故选A
【分析】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历史上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等人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观点是正确的,这一观点无法经过实验直接证实,而是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经过推理概括得出的.
11.【答案】B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解答】解: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一切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的作用,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原来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后,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B.
【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是描述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由于具有惯性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运动规律.
12.【答案】D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解答】解: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是一个理想实验,其原因是生活中不受外力的物体是没有的;但该实验是在一定的事实基础上,经分析、合理的科学推理得出的规律.
故选D.
【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是以一定的事实为基础,经过合理的科学推理得出的结论,因生活中不受力的情况是不存在的,故该实验是无法实现的.
13.【答案】B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解答】解: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正在运动的物体,突然外力撤销后,物体将以恒定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此题是正在曲线运动的小车,如果它受到的一切外力都同时消失,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者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由此得出答案.
14.【答案】C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解答】解:车停止前,两个小球和小车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并且两个小球和小车具有共同的速度,当小车突然停止时,由于小球在光滑接触面上,在水平方向不受阻力,因此两个小球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大小不变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两个小球间的距离不变,一定不会相碰.
故选C.
【分析】先分析车突然停止前,两个小球和小车的运动状态,当小车突然停止时,根据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来分析两个小球的运动状态.
15.【答案】A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解答】解:
由牛顿第一定律可得,当外力全部消失时,物体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因物体原来是运动的,则外力消失时,物体将保持原来的速度沿直线运动下去,因此仍做匀速直线运动,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分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进行分析,即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6.【答案】等于;惯性
【知识点】惯性;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
(1)由图象可知小明在垂直电梯和自动扶梯上都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所以小明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即电梯对小明的支持力等于重力;
(2)在运动的扶梯上,当运动到楼面时脚被绊住,脚的速度变慢,上身由于惯性,保持原先速度,所以向前倾倒.
故答案为:等于;惯性.
【分析】(1)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受的力即为平衡力;
(2)在运动的扶梯上,当运动到楼面时脚被绊住,脚的速度变慢,上身由于惯性,保持原先速度,所以向前倒.
17.【答案】减速;不变
【知识点】惯性
【解析】【解答】解:如图,原来水在烧杯里很平稳,保持相对静止,因此水、水杯和车一起向右匀速直线运动,
现在水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水面向右倾,说明车在减速,惯性只与质量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因此在此过程中,小车的惯性不变.
故答案为:减速;不变.
【分析】当车进行加速直线运动时,烧杯和车之间存在摩擦随车一起加速,水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水面向车行方向相反的方向倾.
当车进行减速直线运动时,烧杯和车之间存在摩擦随车一起减速,水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水面向车行方向倾.
惯性只与质量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18.【答案】惯性;运动状态
【知识点】惯性
【解析】【解答】解:(1)快速击打最下面的棋子,上面的祺子由于惯性仍然留在原处;
(2)最下面的棋子被击后飞出去,是在力的作用下改变了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惯性;运动状态.
【分析】(1)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9.【答案】惯性;匀速运动
【知识点】惯性
【解析】【解答】解:乘客原来和车一起向前运动,汽车突然减速时,车由运动突然变成静止,而乘客由于具有惯性,继续向前运动,容易身体向前倾倒而造成伤害.
汽车原来的运动状态是正在运动着,因此,在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后,汽车将沿外力消失的一瞬间的方向和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惯性;匀速运动.
【分析】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汽车突然减速或刹车时,如果没有安全带的保护,驾驶员会因为自身惯性向前运动而发生事故.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当物体不受任何外力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在力消失的一瞬间,原来运动的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静止下去.
20.【答案】锤头
【知识点】惯性
【解析】【解答】解:将锤柄在石墩上撞击几下,松动的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在这个过程中,完全是利用了锤头的惯性.
故答案为:锤头.
【分析】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当锤柄停止运动时,锤头由于惯性仍然运动.
21.【答案】(1)解:由表格中第一行的数据可知:停车距离=思考距离+制动距离,所以第二行的停车距离为15m+38m=53m,
因为思考距离=行驶速度×反应时间,
已知:v1=45Km/h=12.5m/s,s1=9m,所以,反应时间t=
=
=0.72s,
同一人,不同速度下的“反应时间”是相同的,即反应时间t相等,v3=90km/h=25m/s,所以,S3=v3t3=25m/s×0.72s=18m,
第三行的制动距离=停车距离﹣思考距离=74m﹣18m=56m.
答案见下表:
(2)解:①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行驶的速度越大,思考距离、制动距离也越长,导致停车距离也更长,当然更容易导致交通事故.
②根据思考距离=行驶速度×反应时间,酒后架车反应时间比不饮酒的反应时间要长一些,因此,思考距离也要长一些,导致停车距离也更长一些,当然也就更容易出现交通事故.
【知识点】惯性
【解析】【分析】(1)根据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停车距离=思考距离+制动距离,思考距离=行驶速度×反应时间,即可完成表格.
(2)可从行驶的速度越大,思考距离、制动距离也越长,导致停车距离也更长的角度去分析超速和酒后驾车的危害,也可以从思考距离=行驶速度×反应时间这一角度去分析超速和酒后驾车的危害.
22.【答案】(1)塞子具有惯性
(2)内能转化为动能
(3)塞子冲出试管口后,“白气”是如何形成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知识点】惯性
【解析】【解答】解:(1)问题:塞子冲出试管后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塞子具有惯性,塞子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2)问题:塞子被推出的过程中,试管内水的温度升高,气压增大,内能转化为动能.
(3)塞子冲出试管口后,“白气”是如何形成的?答: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分析】(1)塞子冲出试管后继续向前运动,塞子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2)液体吸收热量,液体汽化,液体内能增加,内能对塞子做功.
(3)观察到试管口有白气,可以提出白气是怎么形成的.
23.【答案】(1)动
(2)变大
(3)D
(4)B
(5)
【解析】【解答】解:(1)当紧急制动、碰撞或车辆行驶状态急剧变化时,系上安全带可以有效防止驾乘人员由于惯性而造成伤害.这时人和车具有的动能也急剧变化;
(2)将安全带拉伸,卷收器弹簧的弹性形变的程度变大,故弹性势能变大;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起到安全作用,汽车突然拐弯时,安全带不能自由伸缩,A错误;
B.汽车突然刹车时,安全带能对人起到保护作用,B错误;
C.为了安全,安全带要尽可能系得紧一些,C错误;
D.用手快速拉安全带,安全带会被锁住不能被拉动,D正确.
所以正确的选项为D;
(4)发生碰撞前安全带对人的拉力较小,发生碰撞时,汽车突然停止运动,由于惯性人会向前运动,安全带的拉力增大,当汽车停止运动后,安全带对人的拉力又会减小,所以符合要求的图象是B;
(5)如图所示,轴中心相当于支点,弹簧的外边缘相当于动力,即如图就是动力臂;支点到比较细的轴的边缘的距离是阻力臂,即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是一个省力杠杆;
故答案为:(1)动;(2)变大;(3)D;(4)B;(5)如上图.
【分析】(1)一切运动的物体都有动能,且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2)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
(3)汽车刹车时,如果没有安全带的保护,驾驶员会因为自身惯性向前运动而发生事故,所以要让安全带起到保护人体的作用,防止惯性带来的伤害;
(4)根据发生碰撞时,力的变化做出选择;
(5)该装置在收软带时,相当于一个省力杠杆,故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来即可.
24.【答案】(1)减速
(2)汽化;扩散
(3)做功
(4)上
【知识点】惯性
【解析】【解答】解:(1)当人和汽车以较快的速度行驶时,若车突然减速,由于惯性,人还要保持原来较快的速度行驶,所以如果不系安全带,人的上身会向前运动,使人体受伤,因此装配安全带,这是为了避免因车辆突然减速而造成对驾乘人员的伤害.
(2)汽油很容易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汽化;坐在车厢内,总能闻到汽油的味道,这说明汽油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一现象叫扩散现象;
(3)进气门、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下运动是做功冲程;
(4)压风板上平下凸,上表面空气流速慢,压强大,下表面空气流速快,压强小,导流板会受到向下的压力差,提高车轮的抓地性能,由图可知,A面平,B面凸,因此为了提高汽车的抓地能力,安装时A面应朝上.
故答案为:(1)减速;(2)汽化;扩散;(3)做功;(4)上.
【分析】(1)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不受任何外力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热机的四个冲程:吸气、压缩、做功、排气;
(4)提高车轮的抓地性能,就要使轿车高速行驶时,导流板上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下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即上方平直下方凸起,产生一个向下的压强差.
25.【答案】(1)小球有惯性;踢出去的足球继续向前运动
(2)为什么簧片会使金属片飞出 ;弹力作用或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知识点】惯性
【解析】【解答】解:(1)小球和金属片原来都是静止的,金属片受力弹出后,小球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小球没有飞出;如:踢出去的足球继续向前运动;
(2)问题:为什么簧片会使金属片飞出?回答:因为金属片受到弹力作用或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1)小球有惯性;踢出去的足球继续向前运动;
(2)为什么簧片会使金属片飞出?弹力作用或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分析】(1)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举出一个与惯性有关的事实即可;
(2)运动和力的关系: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由此提出相关问题.
1 / 1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4节 牛顿第一定律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如果你用绳子拴住一个小球使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当绳子突然断裂后,小球将(  )
A.保持原来的圆周运动
B.保持断绳时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C.小球运动速度减小,但保持直线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答案】B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解答】解:用绳子拴住一个小球使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只受拉力作用;当绳子突然断裂,拉力消失,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因此小球将保持断绳时的快慢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B.
【分析】依据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下,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如图所示是跳水运动员在空中翻腾的瞬间,若她从3m板起跳后下降过程中的某时刻,所受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那么她将(  )
A.匀速直线下降 B.保持静止
C.匀速直线上升 D.可以向各个方向运动
【答案】A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解答】解: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运动员在下降过程中的某时刻,所受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运动员将沿外力消失的一瞬间的方向和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匀速直线下降.
故选A.
【分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当物体不受任何外力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在力消失的一瞬间,原来运动的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静止下去.
3.在某一时刻风筝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它受到的所有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它将(  )
A.上升 B.下落
C.保持静止 D.可以向各个方向运动
【答案】C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解答】解:在某一时刻风筝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它受到的所有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则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风筝的运动状态将不做任何改变,即仍保持静止状态.
故选C.
【分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当物体不受任何外力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在力消失的一瞬间,原来运动的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静止下去.
4.看足球比赛的某同学突发奇想,如果在空中飞行的足球所受一切外力突然消失,关于足球的运动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停在空中静止不动 B.做匀速直线运动
C.飞行路径不受影响 D.竖直下落
【答案】B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解答】解: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当物体不受任何外力的情况下,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空中飞行的足球是运动的,所以当突然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足球将保持这一瞬间的速度和方向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只有选项B的说法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当物体不受任何外力的情况下,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据此判断足球的运动情况.
5.如图所示,车厢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在车厢内固定的光滑桌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和N的两个物体,M>N.不计其他阻力,当车突然停止时,两个物体在离开桌面前(  )
A.一定相碰 B.一定不相碰
C.不一定相碰 D.先撞上,后又分开
【答案】B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解答】解:车厢做匀速直线运动,桌面上的物体M和N也会做匀速直线运动,即方向和速度一致.当车突然停止时,由于惯性,物体M和N仍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因此,在不计其他阻力的情况下,两个物体在离开桌面前一定不会相碰.
故选B.
【分析】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就是惯性.当车突然停止时,惯性会使物体M和N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但能否相碰就要看它们原来的运动状态是怎样的了.
6.正在运动着的物体,若受到的一切力都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
A.立即停止 B.改变运动方向
C.先慢下来,然后停止 D.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D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解答】解:此题研究的情况是一种理想的情况.根据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可知,若受到的一切力都同时消失的时候,正在运动着的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D.
【分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进行分析,即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7.2013年12月,“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上软着陆成功,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月球车在月球上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车在运动中所受的一切外力都消失,车会立即停止运动
B.静止时车受到的重力与月球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以地球为参照物,停在月球表面的月球车是静止的
D.车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发生变化,质量也发生变化
【答案】B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解答】解:A、若车在运动中所受的一切外力都消失,车会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静止时车受到的重力和月球对它的支持力符合二力平衡条件,是一对平衡力,故B正确.
C、以地球为参照物,停在月球表面的月球车相对地球是运动的,故C错误;
D、车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发生变化,质量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若物体所受的一切外力都消失,物体将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平衡力必须满足同物、等大、反向、共线,四个条件都满足才成立.
(3)以地球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4)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物质无关.
8.下列物理学家中,首先揭示了“一切物体在没有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这一规律的是(  )
A.安培 B.伽利略 C.牛顿 D.瓦特
【答案】C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解答】解:A、安培发现了安培定则,电流间的相互作用及分子电流假说,A错误;
B、伽利略是第一个实验引进力学的科学家,为牛顿第一定律奠定了基础,B错误;
C、对于运动和力的关系,牛顿在总结实验现象和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得到了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是理想状态下物体运动和力的关系,在实际条件下,物体受到外力的作用,这些力的作用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
D、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状态,这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9.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同学们得到如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A.控制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让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等
B.由于惯性,小车到达水平面后继续向前运动
C.实验中主要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和理想实验法
D.实验表明,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答案】D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解答】解:A、三次实验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使其具有相同的初速度,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故A正确;
B、由于惯性,小车到达水平面后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会继续向前运动,故B正确;
C、实验中控制初速度相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根据实验现象推理得出在不受力时物体的运动情况,用到了理想实验法,故C正确;
D、实验表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判断为什么要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
(2)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3)理解控制变量法和理想实验法的运用;
(4)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0.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应的知识,还要注意运用科学方法.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伽利略设想了一个思想实验,如图所示.以下为他的设想步骤: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直线运动.
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正确的顺序排列是(  )
A.②③①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解答】解:第一空是依据思维程序排序的问题,伽利略的观点是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经过推理概括得出结论,第一步是实验事实,即②;
小球滚到右侧斜面的高度与小球自由放手的位置接近,摩擦越小越接近,得出推理,如果无摩擦,小球上升的高度与自由放手位置相同,即第二步是③;
继续推理,在无摩擦的情况下如果改变右侧斜面的倾斜程度,减小倾角,仍能使小球上升的高度与自由放手的位置相同,即第三步是①;
继续大胆推理,在无摩擦的情况下,右侧斜面继续减小倾角为0,即水平,则小球永远运动,即第四步是④.按照这样的思维程序排列顺序.
故顺序为:②③①④;
故选A
【分析】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历史上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等人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观点是正确的,这一观点无法经过实验直接证实,而是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经过推理概括得出的.
11.如图小冬做过山车,正通过轨道的顶端,如果轨道与小冬受到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小冬将(  )
A.立即停止运动 B.做匀速直线运动
C.继续做圆周运动 D.速度越来越慢直到停止运动
【答案】B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解答】解: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一切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的作用,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原来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后,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B.
【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是描述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由于具有惯性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运动规律.
12.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斜面小车实验探究直接得出
B.通过日常生活经验总结出来
C.可以用实验得到验证
D.在实验基础上,经分析、推理得出的规律
【答案】D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解答】解: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是一个理想实验,其原因是生活中不受外力的物体是没有的;但该实验是在一定的事实基础上,经分析、合理的科学推理得出的规律.
故选D.
【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是以一定的事实为基础,经过合理的科学推理得出的结论,因生活中不受力的情况是不存在的,故该实验是无法实现的.
13.正在曲线运动的小车,如果它受到的一切外力都同时消失,则小车将(  )
A.立即停下来 B.做匀速直线运动
C.仍做曲线运动 D.速度越来越慢
【答案】B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解答】解: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正在运动的物体,突然外力撤销后,物体将以恒定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此题是正在曲线运动的小车,如果它受到的一切外力都同时消失,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者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由此得出答案.
14.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放有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小球,随车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当车突然停止运动,则两小球(设车无限长,其他阻力不计)(  )
A.一定相碰 B.若m1<m2,则肯定相碰
C.一定不相碰 D.无法确定是否相碰
【答案】C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解答】解:车停止前,两个小球和小车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并且两个小球和小车具有共同的速度,当小车突然停止时,由于小球在光滑接触面上,在水平方向不受阻力,因此两个小球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大小不变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两个小球间的距离不变,一定不会相碰.
故选C.
【分析】先分析车突然停止前,两个小球和小车的运动状态,当小车突然停止时,根据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来分析两个小球的运动状态.
15.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所受的各力突然消失(  )
A.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B.继续向前运动,且速度越来越快
C.慢慢停下来
D.立即停下来
【答案】A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解答】解:
由牛顿第一定律可得,当外力全部消失时,物体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因物体原来是运动的,则外力消失时,物体将保持原来的速度沿直线运动下去,因此仍做匀速直线运动,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分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进行分析,即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二、填空题
16. 图甲是商场里常用的垂直电梯和自动扶梯,图乙记录了小强乘坐电梯的s﹣t图象.则他搭乘垂直电梯受到的支持力    搭乘自动扶梯受到的支持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当随自动扶梯到达扶梯口时,若不小心,则会由于    向前倾倒.
【答案】等于;惯性
【知识点】惯性;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
(1)由图象可知小明在垂直电梯和自动扶梯上都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所以小明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即电梯对小明的支持力等于重力;
(2)在运动的扶梯上,当运动到楼面时脚被绊住,脚的速度变慢,上身由于惯性,保持原先速度,所以向前倾倒.
故答案为:等于;惯性.
【分析】(1)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受的力即为平衡力;
(2)在运动的扶梯上,当运动到楼面时脚被绊住,脚的速度变慢,上身由于惯性,保持原先速度,所以向前倒.
17.如图(a)所示,盛有水的烧杯和小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当烧杯中的水出现如图(b)所示的状态时,说明小车在做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在此过程中,小车的惯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减速;不变
【知识点】惯性
【解析】【解答】解:如图,原来水在烧杯里很平稳,保持相对静止,因此水、水杯和车一起向右匀速直线运动,
现在水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水面向右倾,说明车在减速,惯性只与质量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因此在此过程中,小车的惯性不变.
故答案为:减速;不变.
【分析】当车进行加速直线运动时,烧杯和车之间存在摩擦随车一起加速,水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水面向车行方向相反的方向倾.
当车进行减速直线运动时,烧杯和车之间存在摩擦随车一起减速,水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水面向车行方向倾.
惯性只与质量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18.如图所示,用力打击一摞棋子中最下面的一个时,上面的棋子不会随下面的棋子飞出.上面的棋子不飞出去,是因为棋子具有    ;下面的棋子飞出去,是力改变了棋子的    .
【答案】惯性;运动状态
【知识点】惯性
【解析】【解答】解:(1)快速击打最下面的棋子,上面的祺子由于惯性仍然留在原处;
(2)最下面的棋子被击后飞出去,是在力的作用下改变了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惯性;运动状态.
【分析】(1)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9.交通法规定,乘坐汽车时,乘客必须系好安全带.这是为了汽车突然减速,乘客由于    ,身体向前倾倒而造成伤害.假如正在行驶的汽车所受的力全部消失,汽车将会处于   状态.(选填“静止”、“匀速运动”、“加速运动”或“减速运动”)
【答案】惯性;匀速运动
【知识点】惯性
【解析】【解答】解:乘客原来和车一起向前运动,汽车突然减速时,车由运动突然变成静止,而乘客由于具有惯性,继续向前运动,容易身体向前倾倒而造成伤害.
汽车原来的运动状态是正在运动着,因此,在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后,汽车将沿外力消失的一瞬间的方向和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惯性;匀速运动.
【分析】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汽车突然减速或刹车时,如果没有安全带的保护,驾驶员会因为自身惯性向前运动而发生事故.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当物体不受任何外力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在力消失的一瞬间,原来运动的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静止下去.
20.锤头松了,将锤柄在石墩上撞击几下,松动的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这是利用了   的惯性. (选填“锤头”或“锤柄”)
【答案】锤头
【知识点】惯性
【解析】【解答】解:将锤柄在石墩上撞击几下,松动的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在这个过程中,完全是利用了锤头的惯性.
故答案为:锤头.
【分析】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当锤柄停止运动时,锤头由于惯性仍然运动.
三、综合题
21.汽车在行驶途中,为了安全,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驾驶员从发现某一异常情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反应时间”里(设同一人,不同速度下的“反应时间”是相同的),汽车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思考距离);而从采取制动力作到汽车完全停止,汽车又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制动距离).表中给出了某辆汽车在同一段路面上行驶过程中,在不同速度下的思考距离和制运距离等部分数据.
(1)根据表中已给的数据,分析计算并填写尚缺的三个数据,完成表格.
(2)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或通过计算说明超速和酒后驾车的危害.
【答案】(1)解:由表格中第一行的数据可知:停车距离=思考距离+制动距离,所以第二行的停车距离为15m+38m=53m,
因为思考距离=行驶速度×反应时间,
已知:v1=45Km/h=12.5m/s,s1=9m,所以,反应时间t=
=
=0.72s,
同一人,不同速度下的“反应时间”是相同的,即反应时间t相等,v3=90km/h=25m/s,所以,S3=v3t3=25m/s×0.72s=18m,
第三行的制动距离=停车距离﹣思考距离=74m﹣18m=56m.
答案见下表:
(2)解:①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行驶的速度越大,思考距离、制动距离也越长,导致停车距离也更长,当然更容易导致交通事故.
②根据思考距离=行驶速度×反应时间,酒后架车反应时间比不饮酒的反应时间要长一些,因此,思考距离也要长一些,导致停车距离也更长一些,当然也就更容易出现交通事故.
【知识点】惯性
【解析】【分析】(1)根据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停车距离=思考距离+制动距离,思考距离=行驶速度×反应时间,即可完成表格.
(2)可从行驶的速度越大,思考距离、制动距离也越长,导致停车距离也更长的角度去分析超速和酒后驾车的危害,也可以从思考距离=行驶速度×反应时间这一角度去分析超速和酒后驾车的危害.
22.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问题:塞子冲出试管后为什么继续向前运动?回答:    :
(2)问题:塞子被推出的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回答:    :
(3)提出一个与物态变化有关的问题并回答.
问题:   
回答:    .
【答案】(1)塞子具有惯性
(2)内能转化为动能
(3)塞子冲出试管口后,“白气”是如何形成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知识点】惯性
【解析】【解答】解:(1)问题:塞子冲出试管后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塞子具有惯性,塞子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2)问题:塞子被推出的过程中,试管内水的温度升高,气压增大,内能转化为动能.
(3)塞子冲出试管口后,“白气”是如何形成的?答: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分析】(1)塞子冲出试管后继续向前运动,塞子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2)液体吸收热量,液体汽化,液体内能增加,内能对塞子做功.
(3)观察到试管口有白气,可以提出白气是怎么形成的.
23.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汽车安全带
汽车安全带是用于保护驾乘人员安全的装置.
如图甲所示,安全带结构一般由软带、卷带装置等部分组成.汽车正常行驶时,卷带装置中的卷收器借助如图乙所示的弹簧,使软带随身体的移动而自由伸缩且不会松弛.当紧急制动、碰撞或车辆行驶状态急剧变化时,安全带能在人尚未移动时拉紧软带,将乘员紧紧地绑在座椅上,待冲击力峰值过去时,适当放松安全带,避免因拉力过大造成二次伤害,同时卷收器内的敏感元件将驱动锁止机构锁住卷轴,使软带固定在某一个位置上,有效保护乘员的安全.
(1)当紧急制动、碰撞或车辆行驶状态急剧变化时,系上安全带可以有效防止驾乘人员由于惯性而造成伤害.这时人和车具有的    能也急剧变化.
(2)将安全带拉伸,卷收器弹簧的弹性势能将   (选真“变大、变小、不变”).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突然拐弯时,安全带能自由伸缩
B.汽车突然启动时,安全带能对人起到保护作用
C.为了安全,安全带要尽可能系得松一些
D.用手快速拉安全带,安全带不能被拉动
(4)发生碰撞时,安全带对人的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大概是图丙中的(  )
A. B.
C. D.
(5)试在图丁方框中画出卷收器收软带时的杠杆模型工作原理简图.
【答案】(1)动
(2)变大
(3)D
(4)B
(5)
【解析】【解答】解:(1)当紧急制动、碰撞或车辆行驶状态急剧变化时,系上安全带可以有效防止驾乘人员由于惯性而造成伤害.这时人和车具有的动能也急剧变化;
(2)将安全带拉伸,卷收器弹簧的弹性形变的程度变大,故弹性势能变大;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起到安全作用,汽车突然拐弯时,安全带不能自由伸缩,A错误;
B.汽车突然刹车时,安全带能对人起到保护作用,B错误;
C.为了安全,安全带要尽可能系得紧一些,C错误;
D.用手快速拉安全带,安全带会被锁住不能被拉动,D正确.
所以正确的选项为D;
(4)发生碰撞前安全带对人的拉力较小,发生碰撞时,汽车突然停止运动,由于惯性人会向前运动,安全带的拉力增大,当汽车停止运动后,安全带对人的拉力又会减小,所以符合要求的图象是B;
(5)如图所示,轴中心相当于支点,弹簧的外边缘相当于动力,即如图就是动力臂;支点到比较细的轴的边缘的距离是阻力臂,即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是一个省力杠杆;
故答案为:(1)动;(2)变大;(3)D;(4)B;(5)如上图.
【分析】(1)一切运动的物体都有动能,且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2)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
(3)汽车刹车时,如果没有安全带的保护,驾驶员会因为自身惯性向前运动而发生事故,所以要让安全带起到保护人体的作用,防止惯性带来的伤害;
(4)根据发生碰撞时,力的变化做出选择;
(5)该装置在收软带时,相当于一个省力杠杆,故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来即可.
24.小汽车的设计与使用涉及到很多物理知识.
(1)小汽车座位上都要装配安全带,这是为了避免因车辆突然   (选填“加速”或“减速”)而造成对驾乘人员的伤害.
(2)由于汽油容易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所以坐在车厢内,总能闻到汽油的味道,这一现象叫   现象.
(3)小汽车的发动机是汽油机,如图甲所示的工作过程为汽油机的    冲程.
(4)有些汽车尾部会装配如图乙所示的压风板来提高抓地能力,安装时A面应朝    (选填“上”或“下”).
【答案】(1)减速
(2)汽化;扩散
(3)做功
(4)上
【知识点】惯性
【解析】【解答】解:(1)当人和汽车以较快的速度行驶时,若车突然减速,由于惯性,人还要保持原来较快的速度行驶,所以如果不系安全带,人的上身会向前运动,使人体受伤,因此装配安全带,这是为了避免因车辆突然减速而造成对驾乘人员的伤害.
(2)汽油很容易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汽化;坐在车厢内,总能闻到汽油的味道,这说明汽油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一现象叫扩散现象;
(3)进气门、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下运动是做功冲程;
(4)压风板上平下凸,上表面空气流速慢,压强大,下表面空气流速快,压强小,导流板会受到向下的压力差,提高车轮的抓地性能,由图可知,A面平,B面凸,因此为了提高汽车的抓地能力,安装时A面应朝上.
故答案为:(1)减速;(2)汽化;扩散;(3)做功;(4)上.
【分析】(1)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不受任何外力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热机的四个冲程:吸气、压缩、做功、排气;
(4)提高车轮的抓地性能,就要使轿车高速行驶时,导流板上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下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即上方平直下方凸起,产生一个向下的压强差.
25.如图所示,拨动簧片,把小球与支座之间的金属片弹出时,小球并没有随金属片飞出.
(1)小球不动,是因为    ,利用相同的原理,请你举一个生活中的实例:    .
(2)请从运动和力的角度提出一个问题并回答.问题:    ,回答:    .
【答案】(1)小球有惯性;踢出去的足球继续向前运动
(2)为什么簧片会使金属片飞出 ;弹力作用或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知识点】惯性
【解析】【解答】解:(1)小球和金属片原来都是静止的,金属片受力弹出后,小球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小球没有飞出;如:踢出去的足球继续向前运动;
(2)问题:为什么簧片会使金属片飞出?回答:因为金属片受到弹力作用或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1)小球有惯性;踢出去的足球继续向前运动;
(2)为什么簧片会使金属片飞出?弹力作用或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分析】(1)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举出一个与惯性有关的事实即可;
(2)运动和力的关系: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由此提出相关问题.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