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声音
一、选择题
1.二胡演奏前,琴师都要通过松紧弦来调音,松紧弦是为了改变( )。
A.声音的高低 B.声音的大小 C.二者都改变
2.以下做法中,无法改变琴弦的声音高低的方法是( )。
A.选择不同粗细的弦 B.调整弦的松紧 C.不同的力度弹拨弦
3.在下面的三种物体中,( )传播声音的能力最佳。
A.空气 B.游泳池 C.桌面
4.在矿井事故中,埋在井下的最有效的自救方式是( )。
A.挖通道 B.拨打120 C.敲击金属管道 D.大声呼救
5.图中这五根金属管,( )发出的声音最低。
A.1号 B.5号 C.3号
6.( )是让我们感到舒服的声音。
A.安静的音乐 B.人们的喧闹 C.疾驰而过的车辆
7.敲击小鼓的鼓面时,纸屏上吊着的泡沫塑料小球会被弹起。在这个实验中,( )模拟的是鼓膜的作用。
A.小鼓的鼓面 B.纸屏 C.泡沫塑料小球
8.人说话的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
A.嘴唇 B.喉咙 C.声带
9.地震后,一男孩被困在倒塌的楼房里,他用砖头敲击自来水管,救援队及时找到了他。小明巧用了( )。
A.砖头坚硬的特性 B.钢管坚硬的特性 C.钢管传声能力强的特性
10.声音传播要借助它周围的物质,( )中不能传声。
A.水 B.空气 C.真空
11.外耳的( )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
A.耳郭 B.耳蜗 C.听小骨
12.敲击同样锣鼓时,轻轻地敲和重重地敲,改变的是声音的( )。
A.高低 B.强弱 C.传播方式
13.老师平常都要求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这里的大声朗读指的是声音的( )。
A.音高 B.音量 C.音色
14.同一个物体,振动幅度越( ),发出的声音越强。
A.大 B.均匀 C.不均匀 D.小
15.手机的铃声是由( )振动产生的。
A.空气 B.喇叭 C.声带
二、填空题
16.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外界声音一耳郭一( )一鼓膜一( )一耳蜗一( )-大脑
17.在二胡琴弦粗细相同的情况下,琴弦越长,发出的声音越( );琴弦越短,发出的声音越( )。
18.吹奏口琴时,观察口琴的簧片可以发现:簧片越长,发出的声音越( ),簧片越短,发出的声音越( )。
19.在一个杯子口上覆盖一块绷紧的薄橡胶膜或气球皮,并用皮筋绑紧,这个薄橡胶膜或气球皮就相当于我们耳朵结构中的________。
20.蚊子的叫声是______(弱/强)的声音,雷声是______(弱/强)的声音。
21.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弹拨,橡皮筋拉得越紧,声音越__________;拉得越松,声音越__________。
三、判断题
22.声音在塑料棒和钢条中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 )
23.影响尺子声音强弱的因素在于拨动尺子的速度。( )
24.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是因为手阻止了空气的振动。 ( )
25.物体受力不一定能产生声音。( )
26.“轻声细语”是指说话的声音声调很低。( )
四、连线题
27.将下列声音与产生的原因连线。
说话交流 空气柱振动
管乐器奏乐 弦振动
弦乐器奏乐 翅膀振动
音响放音乐 声带振动
蚊子的叫声 扬声器振动
五、排序题
28.下面四个相同的玻璃杯中分别装有不同量的水。用小棒敲击杯口都会发出声音。
请你按它们发出的声音由高到低排序:( )。
六、简答题
29.为什么宇航员在月球上即使离的很近也听不见其他队员讲话?
30.有人说:“控制说话的音量是一种礼仪。”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我们应该如何去控制自己说话的声音?
31.在练习敲鼓时,想停下来重新开始,你会用什么简便办法让声音快速停止?并说说其中的科学原理。
七、实验题
32.实验探究提升能力。
实验名称 探究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大小的关系
实验准备 钢尺或塑料尺、两端固定了的皮筋、鼓和鼓槌、几粒黄豆、实验记录单。
实验过程 探索活动1:将一把钢尺(或塑料尺)的一部分伸出桌面大约20厘米,用一只手压住钢尺一端,另外一只手拨动钢尺另一端。先轻轻拨动钢尺,听一听钢尺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钢尺是怎样振动的;再用力拨动钢尺,听到钢尺发出的声音看它振动_________大小有什么变化。
探索活动2:用不同的力量的拨动橡皮筋,听到橡皮筋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看到橡皮筋振动的_________大小有变化。
探索活动3:用不同的力量敲击鼓面,当鼓发现强弱不同的声音时,看到鼓面的振动大小有变化。
实验结论 通过以上三个探索活动中我听到的和看到的发现:物体振动的幅度_________,声音_________﹔物体振动的幅度_________,声音_________。
33.通过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探究尺子发出声音高低的变化。
钢尺伸出的长度 声音高低 振动快慢
5-6cm 高 ( )
10-11cm ( ) 较快
15-16cm 较低 ( )
20-21cm ( ) 慢
(1)在表格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2)音高的变化规律:尺子伸出桌面越长,振动的越( ),音高越( ),尺子伸出桌面越短,振动的越( ),音高越( )。
八、综合题
34.在研究有关声音的知识时,小明拿来一只走的时候会发出“嘀嗒”声的防水手表进行探究。
(1)通过学习知道,手表发出“嘀嗒”声是因为里面的部件在( ),而我们通过耳朵能够听到“嘀嗒”声,说明声音能通过( )进行传播。
(2)把手表放在桌子上,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嘀嗒”声更( )(填“响”或“轻”),说明在固体中比在空气中声音传播效果更 ( )。
(3)小明将防水手表放到水中,耳朵贴到水面去听它发出的声音,与空气中听到的声音进行比较,他是在研究( )。
35.将人耳各部位名称填入相应方框中。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乐器指可以用各种方法奏出音色音律的器物,乐器分为管乐器,弦乐器、打击乐器和其他乐器四类。像二胡、吉他、古筝等乐器,是靠弦的振动发出声音的,发出声音的高低与振动弦的材料、粗细、长度、松紧程度有关。
2.C
【解析】
【详解】
改变声音的高低就是要改变物体振动的快慢。改变琴弦的粗细、长短、松紧,可以改变声音的高低。不同的力度弹拨弦,改变的是声音的强弱,不能改变声音的高低。
3.C
【解析】
【详解】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各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一样的,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空气属于气体,游泳池属于液体,桌面属于固体,所以桌面传播声音的能力最佳。
4.C
【解析】
【详解】
要学会生活中遇到危险的自救方法,矿井坍塌后,井下幸存者最有效的呼救方法是敲击金属管道,有利于保护自己、保存体力,等待救援,这是因为固体传播声音的效果比空气好。
5.B
【解析】
【详解】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金属管越粗,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最低,所以5号发出的声音最低。
6.A
【解析】
【详解】
安静的音乐是让我们感到舒服的声音。噪声是听起来让人感到不舒服的声音,是干扰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的声音。疾驰而过的车辆发出的声音也是刺耳的。
7.B
【解析】
【详解】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会发出声音。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鼓膜的作用是感受振动。纸屏能接受鼓声而产生振动,将泡沫塑料小球弹起,与鼓膜作用相似,所以B符合题意。
8.C
【解析】
【详解】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人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9.C
【解析】
【详解】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通常固体 > 液体 >气体。用砖头敲击自来水管,自来水管传声的效果比空气强,所以救援队能及时找到男孩。
10.C
【解析】
【详解】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各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一样的,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11.A
【解析】
【详解】
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引起鼓膜振动。耳中的听小骨再把振动传递给耳蜗,耳蜗把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神经再把信号传递给大脑,这样我们就感受到了声音。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耳廓的作用是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
12.B
【解析】
【详解】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敲击同样锣鼓时,轻轻地敲和重重地敲,改变的是声音的强弱。
13.B
【解析】
【详解】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大声朗读指的是声音的音量。
14.A
【解析】
【详解】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15.B
【解析】
【详解】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手机里传来的声音是由喇叭振动产生的。
16. 外耳道 听小骨 听觉神经
【解析】
【详解】
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其中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有鼓膜和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和听觉神经。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引起鼓膜振动。耳中的听小骨再把振动传递给耳蜗,耳蜗把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神经再把信号传递给大脑,这样我们就感受到了声音。
17. 低 高
【解析】
【分析】
声音的高低和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详解】
手指在一根琴弦上移动,改变弦振动部分的长度,弦振动的部分越长,弦发出的声音越低;弦振动的部分越短,弦发出的声音越高。
18. 低 高
【解析】
【详解】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簧片越长,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簧片越短,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
19.鼓膜
【解析】
【详解】
模拟实验主要应用于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通过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在一个杯子口上覆盖一块绷紧的薄橡胶膜或气球皮,并用皮筋绑紧,这个薄橡胶膜或气球皮就相当于我们耳朵结构中的鼓膜。通过气球皮的振动来模拟耳朵中鼓膜的振动。
20. 弱 强
【解析】
【详解】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蚊子发出的嗡嗡声,就是它们在飞行时因翅的振动而产生的,声音较弱,雷声、风声是自然界的声音,声音较强。
21. 高 低
【解析】
【详解】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的。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量拨动时,橡皮筋拉得越紧,声音越高,拉得越松,声音越低。
22.√
【解析】
【详解】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各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一样的,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声音在塑料棒和钢条中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要快一些。
23.×
【解析】
【详解】
音量指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强弱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影响尺子声音强弱的因素在于拨动尺子的力量大小,拨动尺子的力量越大,尺子振动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强。
24.×
【解析】
【详解】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是因为手阻止了锣面的振动。
25.√
【解析】
【详解】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物体受力不一定能产生声音,比如挤压橡皮筋,只是能让橡皮筋形状发生变化,但是没让橡皮筋振动得话,橡皮筋就无法发出声音。只有物体受力振动的时候,才会产生声音。
26.×
【解析】
【详解】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轻声细语”是指说话的声音的响度很小。
27.
【解析】
【详解】
声音是 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说话交流产生的声音是由于我们的声带振动而产生的;
管乐器是通过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的;
弦乐器是通过琴弦的振动发出声音的;
音响是由于扬声器的振动而放出的音乐;
蚊子是由于翅膀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28.②④①③
【解析】
【详解】
敲击这四个玻璃杯敲击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因为水杯里的水量不同。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这四个杯子中2号杯的水量最少,物体振动的最快,发出的声音就最高。3号杯的水量最多,物体振动的最慢,发出的声音就最低;按它们发出的声音由高到低排序:②④①③。
29.因为月球上的环境是真空的,声音无法传播。
【解析】
【详解】
人在月球上相互说话是听不到的,这是因为人说话的声音是一种声波,声波是靠空气传播的,月球上没有空气,自然就听不到了。在月球上不只是人相互说话听不到,就是物体间相互碰撞发出的声音也听不到。要想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就必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因为电磁波的传播是不靠空气的,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30.这个说法是对的;做法:在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说话要有文明,打电话时,小声说话,从声源处减弱噪声,在教室中尤其是上课时,禁止说闲话,影响他人上课,图书馆、电影院更不能喧哗,有问题外出解决。
【解析】
【详解】
公共场所需要每个人去维护,如果声音过大,会影响他人的生活体验,我们可以从自身出发,营造良好的公共环境。在公众场所,良好的公共环境需要每个人去维护,否则会影响他人的生活,给他人带来困扰。
31.手按压鼓面;鼓面振动发出声音,手按压鼓面,鼓面停止振动,就不会发声。
【解析】
【详解】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在练习敲鼓时,想停下来重新开始,直接用手按压鼓面让声音快速停止。这是因为鼓面振动发出声音,手按压鼓面,鼓面停止振动,就不会发声。
32. 幅度 幅度 越大 越强 越小 越弱
【解析】
【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系,物体振动幅度大,声音强;物体振动幅度小,声音弱。
【详解】
探究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大小的关系,实验材料:钢尺或塑料尺、两端固定了的皮筋、鼓和鼓槌、几粒黄豆、实验记录单。实验过程:探索活动1:将一把钢尺(或塑料尺)的一部分伸出桌面大约20厘米,用一只手压住钢尺一端,另外一只手拨动钢尺另一端。先轻轻拨动钢尺,听一听钢尺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钢尺是怎样振动;再用力拨动钢尺,听一听钢尺发出的声音,看它振动幅度大小有什么变化。探索活动2:用不同的力量拨动橡皮筋,听到橡皮筋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看到橡皮筋振动幅度大小有变化。探索活动3:用不同的力量敲击鼓面,当鼓发现强弱不同的声音时,看到鼓面的振动大小有变化。实验结论: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系,物体振动幅度大,声音强;物体振动幅度小,声音弱。
33. 快 较高 较慢 低 慢 低 快 高
【解析】
【详解】
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反之越低。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短,振动的较快,发出的声音较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长,振动的较慢,发出的声音较低。
34. 振动 空气 响 好 水的传声效果
【解析】
【分析】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各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一样的,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详解】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手表发出“嘀嗒”声是因为里面的部件在振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我们通过耳朵能够听到“嘀嗒”声,说明声音能通过空气进行传播。
(2)因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并且声音在固体中传声的能力比空气中强,因此将手表放在枕头下面,能够能比在空气中更清楚地听到手表的“嘀嗒”声。
(3)小明将防水手表放到水中,耳朵贴到水面去听它发出的声音,与空气中听到的声音进行比较,控制变量只有传声介质,所以他是在研究水的传声效果。
35.
【解析】
【详解】
耳朵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外耳道的作用是将声波传到中耳;鼓膜的作用是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的作用是把鼓膜的振动传给内耳;耳蜗的作用是感受外界刺激,将声波转换为神经冲动;半规管的作用是感受头部运动的方向。如下图所示,耳朵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内耳里有耳蜗。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5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