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地球的运动》
一、选择题
1.用手电筒代替太阳照射地球时,被光照到的地方模拟的是( )。
A.白天 B.黑夜 C.日出 D.都有可能
2.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就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 )。
A.年 B.月 C.天 D.时
3.地球与太阳的近距点出现的时间是每年( )初,地球与太阳的远距点出现的时间是每年( )初。
A.一月 七月 B.七月 一月 C.一月 六月
4.下列四个节日中,正午影子最长的是( )。
A.春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重阳节
5.在不同的季节,同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 )。
A.地球公转轨道不断发生变化
B.地球自转的轴不断发生变化
C.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
6.下面两幅照片都是小明家上午11点的情形,第______幅是夏天拍的。
A.① B.②
7.在划分住宅楼群时,为了使底层住户全年正午能见到阳光,楼间距应该根据( )时楼影的长度进行计算。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8.我们知道地球是围绕地轴转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地球公转到不同位置时,地轴的倾斜角度也不同
B.地球绕地轴转动,地轴始终是竖直的
C.由于地轴是倾斜的,所以地球上才有四季
9.下列节日中,杭州市黑夜最长的是( )。
A.元宵节 B.儿童节 C.教师节
10.地球的结构分为( )部分。
A.两 B.三 C.四
11.关于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球在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
B.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角度不变
C.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D.地球自转一周和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样的
12.我国最早迎来黎明的地方是( )。
A.帕米尔高原——最西端 B.漠河——最北端
C.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最东端
13.生活在北京,住哪个房间夏天相对会比较凉爽一些?( )
A.东边房间 B.西边房间 C.北边房间 D.都一样
14.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都认为( )。
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B.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C.地球是球形的
15.我国科学家会选择在( )季到南极考察。
A.夏 B.冬 C.春
二、填空题
16.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
17.圭表用于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在指导古代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8.白昼与黑夜对生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强,黑夜____________。
19.在南极大陆,会出现长达半年的黑夜,这种现象叫_______,出现这种现象主要与_______有关。
20.地球昼夜交替时,地球对着太阳的部分是_____________,地球背着太阳的部分是_____________。
21.圭表是中国古代测量正午时刻的_____________的天文仪器。
三、判断题
22.“地球是球形的"是托勒密和哥白尼关于地球运动学说的共同观点。( )
23.动植物的行为不受昼夜变化影响。( )
24.白昼与黑夜对生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温度。( )
25.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
26.在“日心说”示意图中,地球自转并处于宇宙的中心。( )
四、连线题
27.太阳静止不动 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
地球静止不动 地心说 地球在运动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所有天体都围绕地球运动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日心说 所有天体都围绕太阳运动
哥白尼提出的理论 托勒密提出的理论
五、简答题
28.有人说,四季的形成与地球距离太阳的远近有关。请举出一个事实进行反驳。
29.通过对“地球的运动”单元的学习,请你简要说说地球在怎样运动,并描述如何能证明你说的地球运动。
30.现在,我们知道地球的公转有哪些特点?
六、实验题
31.在《地球的运动》单元学习中,我们发现了地球运动的很多秘密。
(1)地球绕着________转动称为自转,转动一圈需要的时间是________。
(2)看下图,我们知道太阳光________(填“能”或“不能”)照亮整个地球,请用阴影表示不能被照亮的部分。________。此时,南极属于________(填“极昼”或“极夜”)现象。
(3)在图中,A,B代表纽约和北京,北京这时是中午12点的时候,纽约是晚上23点,那你知道A是________,B是________。
摆的研究。小明设计了“摆的快慢与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并展开了研究,实验记录如下表。
15秒钟摆动的次数记录
摆 摆绳长度 摆动幅度 摆锤重量 三次实验数据(单位: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1号摆 10厘米 40° 30克 20 20 21
2号摆 30厘米 40° 30克 13 20 14
3号摆 30厘米 40° 60克 14 13 13
4号摆 30厘米 60° 60克 13 13 13
32.3号摆和4号摆研究的是摆动快慢与______的关系,在这个实验中,应该保持不变的是_____和_____。
33.2号摆和3号摆研究表明摆的快慢与______无关。由于记录员粗心,上表中2号摆填错了一个数据,你认为第______次的数据是错误的,请你填一个可能的数据:______。
34.______号摆和______号摆研究的是摆动快慢与摆绳长度的关系。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综合题
35.(1)昼夜交替现象有许多不同的假说,请用简单示意图的形式把它们画出来(用带箭头的线表示太阳、地球运动的方式和方向,用0表示太阳和地球)。(要求画出三种)
(2)经过一单元的学习,你知道了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了吗?请你解释一下(可以用简单示意图画出来)。
36.写出下图中北京、上海、重庆、拉萨、乌鲁木齐哪个城市先迎来黎明,请按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1)_____(2)_____(3)_____(4)_____(5)_____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且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形成的。用手电筒代替太阳照射地球时,被光照到的地方模拟的是白天,没被光照到的地方模拟的是黑夜。
2.C
【解析】
【详解】
远古时间文明落后,人们根据太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作一息为一天。这种昼夜交替的自然现象就形成了人们用来衡量时间,因此便出现了天的时间单位,而且是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
3.A
【解析】
【详解】
地球公转时,由于地轴倾斜且角度不变,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不同位置获得的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昼夜长短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出现季节的变化,所以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地球与太阳的近距点出现的时间是每年一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远距点出现的时间是每年七月初。
4.A
【解析】
【详解】
一年中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是由于太阳公转导致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夏季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影子短,而在冬季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影子长。春节距离冬至日最近,所以正午影子最长的是。
5.C
【解析】
【详解】
地球公转时,由于地轴倾斜且角度不变,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不同位置获得的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昼夜长短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出现季节的变化,所以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在不同的季节,同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
6.A
【解析】
【详解】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早晨和傍晚影子长,中午影子短,所以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一年中,影子的变化与太阳高度有关,夏至日太阳高度最高,所以影子最短;冬至日太阳高度最低,所以影子最长。根据题干中第①幅中影子短,所以是夏天拍的。
7.D
【解析】
【详解】
一年中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是由于太阳公转导致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夏季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影子短,而在冬季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影子长。所以要使底层住户的窗台全年都有阳光照射到,则两幢居民楼之间的距离应依据冬至日的楼影来计算,此时楼房影子最长。
8.C
【解析】
【详解】
地球公转时,由于地轴倾斜且角度不变,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不同位置获得的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昼夜长短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出现季节的变化,所以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地轴的倾斜角度是不变的,一直都是倾斜的。由于地轴是倾斜的,所以地球上才有四季。
9.A
【解析】
【详解】
地球公转时,由于地轴倾斜且角度不变,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不同位置获得的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昼夜长短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出现季节的变化。一年中黑夜最长的是冬至日,所以元宵节距离冬至日最近,所以黑夜最长。
10.B
【解析】
【详解】
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
11.C
【解析】
【详解】
我们的地球在不停地运动着。地球除了围着太阳公转,还在不停围绕地轴自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是一天,公转一周是一年。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四季变化。
12.C
【解析】
【详解】
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经度数越大,日出时间越早,西经度数越小,日出时间越早,越是东边的时区,越先迎来黎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在我国的最东端,所以最早迎来黎明。
13.C
【解析】
【详解】
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也有规律地变化,形成四季。南北半球的季节是相反的。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是夏季,这个时候南边屋子时光线会直射,是最热的,所以生活在北京,住北边房间夏天相对会比较凉爽一些。
14.C
【解析】
【详解】
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并且是不动的,周围的一切天体都绕着地球转,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太阳每天环绕地球一周: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地球是运动的,行星及周围天体都绕着太阳转,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都认为地球是球形的。
15.B
【解析】
【详解】
我国科学家到南极考察要选择选择在冬季,特别是能在冬至前后到达。因为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的冬至日是南半球的夏至日,正值气候温暖时期,宜于科学考察。
16. 公转 自转 地轴倾斜
【解析】
【详解】
极昼极夜,地球两极地区的自然现象,所谓极昼,就是太阳永不落,天空总是亮的,这种现象也叫白夜;所谓极夜,就是与极昼相反,太阳总不出来,天空总是黑的。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17. 测节气 定季节 制定历法
【解析】
【详解】
古人观察到一年中每天正午时物体影子长度不同,并据此发明了圭表。圭表用于测节气、定季节和制定历法,在指导古代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圭表和日晷一样,都是利用日影进行测量的古代天文仪器。
18. 光照 白昼 光弱
【解析】
【详解】
白昼与黑夜对生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光照,白昼光强,黑夜光弱。因此会对植物产生影响,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是不同的,有的白天开花,有的夜间开花;动物根据光照持续时间长短来安排它们的觅食、繁殖等活动。
19. 极夜 地轴倾斜
【解析】
【详解】
在南极大陆,会出现长达半年的黑夜,这种现象叫极夜现象。出现这种现象主要与地轴倾斜有关。北半球夏季时,太阳长挂在北极天空就是不会下落,北极中心的白天甚至长达半年时间;而到了冬季,就几个月见不到太阳,北极点附近有半年的时间都处在黑夜之中,人们把这样的现象叫极昼和极夜。
20. 白天 黑夜
【解析】
【详解】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自转时,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上就产生了昼夜交替,地球不停的自转,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21.日影长度
【解析】
【详解】
圭表是中国古代的天文仪器之一,包括圭和表两部分,用来度量正午的日影长度。 根据正午表投射在圭面上的影长,来判断冬至日、夏至日及其它节气。
22.√
【解析】
【详解】
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并且是不动的,周围的一切天体都绕着地球转,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太阳每天环绕地球一周: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地球是运动的,行星及周围天体都绕着太阳转,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地球是球形的"是托勒密和哥白尼关于地球运动学说的共同观点。
23.×
【解析】
【详解】
植物白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夜晚呼吸作用;植物的生长开花结果受光照温度影响,植物能感知到昼夜的差异并随之发生生理变化。 昼夜影响动物的活动,包括觅食活动,繁殖活动。有些动物白天觅食,这类动物比较多,比如狮子,老虎,狗等;有些动物喜夜间觅食,如老鼠,一些蛇,猫头鹰等。动植物的行为受昼夜变化的影响,题目说法错误。
24.×
【解析】
【详解】
昼夜的交替变化会对植物产生影响,所以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是不同的,有的白天开花,有的夜间开花。昼夜影响动物的活动,动物根据光照持续时间长短来安排它们的觅食、繁殖等活动。白昼与黑夜对生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光。
25.√
【解析】
【详解】
我们已经知道,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在地球的表面,被太阳照亮的一半就是白昼,没有照亮的一半就是黑夜。地球周期性的自转,使地球表面上的每一点,都可能迎来太阳和送走太阳。
26.×
【解析】
【详解】
“日心说”理论:地球是球体。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处于宇宙的中心。所有天体围绕太阳运动。地球在自转运动。地球24小时自转一周。
27.
【解析】
【详解】
地心说最初由米利都学派形成初步理念,后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然后经亚里士多德、托勒密进一步发展而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到了16世纪,哥白尼在持日心地动观的古希腊先辈和同时代学者的基础上,终于创立了“日心说”。从此,地心说便逐渐被淘汰了。科学证明地心说和日心说都是不科学的。“地心说”理论和“日心说”理论的相同之处是都认为地球是球体。不同点:地心说是托勒密提出的理论,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并且是不动的,周围的一切天体都绕着地球转;日心说是哥白尼提出的理论,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太阳静止不动,地球是运动的,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行星及周围天体都绕着太阳转。
28.北半球的冬季,气温低,气候寒冷,但是此时日地距离接近最短;夏季,北半球气温高,气候炎热,日地距离该季节最远。
【解析】
【详解】
地球上的四季变化与地球公转运动有关,与日地之间的距离无关,例如,北半球的冬季,气温低,气候寒冷,但是此时日地距离接近最短;夏季,北半球气温高,气候炎热,日地距离该季节最远。
29.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且地轴始终倾斜。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出现四季变化,太阳东升西落。
【解析】
【详解】
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且地轴始终倾斜。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出现四季变化,是公转引起的。太阳东升西落是自转引起的。
30.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解析】
【详解】
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叫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这样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
31. 地轴 24小时 不能 极夜 纽约
北京
【解析】
【分析】
地球的自转周期为24小时,地球的自转带来了昼夜更替;纽约位于西6区,北京位于东8区,所以两个城市的时差是13个小时,北京比纽约早13个小时。
【详解】
(1)地球自转,昼夜交替产生;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还会使人们视觉上出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地球的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运动。地球自转一周约需24小时。
(2)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所以太阳光不能照亮整个地球,地球挡住太阳光的背面就是太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此时,南极属于极夜现象;
(3)北京位于东八区,纽约位于西五区,北京是中午12点时太阳直射,纽约是晚上23点处于黑夜,所以A处是纽约,B处是北京。
32. 摆动幅度 摆绳长度 摆锤重量
33. 摆锤重量 二 13
34. 1 2 摆绳长度越短,摆速越快
【解析】
【分析】
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
32.
对比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3号摆和4号摆唯一的变量是摆动幅度,所以其他条件比如摆绳长度、摆锤重量都要保持不变;
33.
对比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2号摆和3号摆唯一的变量是摆锤重量,所以其他条件比如摆绳长度、摆动幅度都要保持不变;摆锤重量不影响摆速,所以第二次实验数据错误,可能是13或者14次;
34.
对比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摆动快慢与摆绳长度的关系,所以唯一的变量就是摆绳长度,应该选择1号摆和2号摆。根据实验数据可知,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35.(1)
(2)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解析】
【详解】
(1)由于地球是不透明、不会发光的球体,太阳光只能照射地球一半的面积,面向太阳的一侧是白天,背向太阳的一侧是黑夜,地球上有昼夜交替现象。昼夜交替的假说有: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地球自转。
(2)昼夜交替的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转造成的,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这就是一个昼夜的时间。地球的自转指的是地球围绕地轴转动的现象,周期为24小时,方向为自西向东。
36. 上海 北京 重庆 拉萨 乌鲁木齐
【解析】
【详解】
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也就意味着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地图上从东起依次为:北京、上海、重庆、拉萨、乌鲁木齐。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4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