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苏教版2019必修一同步练习1.2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一、单选题
1.(2022高一下·嫩江月考)玉米和水稻中含有丰富的多糖,这些多糖是( )
A.糖原和纤维素 B.淀粉和纤维素
C.蔗糖和麦芽糖 D.淀粉和麦芽糖
【答案】B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解析】【解答】A、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多糖,A错误;
B、淀粉和纤维素都是植物细胞的多糖,B正确;
C、蔗糖和麦芽糖是二糖,不是多糖,C错误;
D、麦芽糖是二糖,不是多糖,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糖类的种类和功能
种类 描述 举例 功能
单糖 不能水解的糖类 葡萄糖 细胞生活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
果糖 主要是植物细胞中,提供能量
半乳糖 动物细胞中,提供能量
核糖 RNA的组成成分
脱氧核糖 DNA的组成成分
二糖 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 蔗糖 植物(葡萄糖+果糖)
麦芽糖 植物(葡萄糖+葡萄糖)
乳糖 动物(葡萄糖+半乳糖)
多糖 有多个单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 淀粉 植物中的储能物质
肝糖原 储存能量,调节血糖
肌糖原 储存能量
纤维素 植物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支持保护细胞
2.(2022高二下·新郑期末)下列有关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糖类分子一般由C、H、O三种元素构成,许多糖能为细胞提供能量
B.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都是单糖,都可以构成其他糖
C.蔗糖、麦芽糖和乳糖都是二糖,但组成它们的单糖不完全相同
D.纤维素,淀粉和糖原都是多糖,都是由葡萄糖构成,但构成方式不同
【答案】B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解析】【解答】A、糖类一般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许多糖能为细胞提供能量,A正确;
B、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都是单糖,核糖和脱氧核糖是组成RNA和DNA的成分,不能构成其他糖,B错误;
C、蔗糖、麦芽糖和乳糖都是二糖,1分子蔗糖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组成,1分子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组成的,乳糖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组成,所以组成它们的单糖不完全相同,C正确;
D、纤维素,淀粉和糖原都是多糖,都是由葡萄糖构成,但构成方式不同,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细胞中的糖类(主要能源物、被称为碳水化合物)
种类 分布 功能
单糖
C6H12O6 五碳糖 核糖 细胞中都有 组成RNA的成分
脱氧核糖 细胞中都有 组成DNA的成分
六碳糖 葡萄糖 细胞中都有 主要能源物质
果糖 植物细胞中有 提供能量
半乳糖 动物细胞中有 提供能量
二糖C12H22O11 麦芽糖 发芽的小麦谷粒中 提供能量
蔗糖 甘蔗和甜菜含量丰富
乳糖 人和动物乳汁中
多糖
(C6H10O5)n 淀粉 作物种子和变态根茎 储能
纤维素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支持和保护细胞
糖原 肝糖原 动物的肝脏 储能,调节血糖
肌糖原 动物的肌肉 储能
3.(2022高二下·新郑期末)下列有关脂质的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某些脂质是良好的储能物质
B.所有生物膜都含有脂质
C.某些脂质能够调节动物生命活动
D.脂质易溶于脂溶性有机溶剂和水
【答案】D
【知识点】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A、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A正确;
B、磷脂是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所有生物膜都含有磷脂,B正确;
C、某些脂质能够调节动物生命活动,如性激素(属于固醇),C正确;
D、脂质易溶于脂溶性有机溶剂,不易溶于水,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胞中的脂质种类、分布和作用:
脂质 组成元素 溶解性 分布 作用
脂肪 C、H、O 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丙酮、氯仿、乙醚 动物的皮下和内脏器官,植物种子 储能物质、保温、缓冲和减压
磷脂 C、H、O、N、P 人和动物的脑、卵细胞、肝脏及大豆 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固醇 胆固醇 C、H、O 动物细胞膜、血液、性腺、肠道等 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人体内参与脂质运输
性激素 促进动物生殖器官发育以及生殖细胞形成
维生素D 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4.(2022高二下·郑州期末)下列关于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生物体内的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
B.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不能水解
C.脂质与糖类相比其氧含量低、氢含量高
D.脂质和糖类一样只含C、H、O三种元素,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答案】D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A、生物体内的糖类大多以多糖的形式存在,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A正确;
B、单糖不能水解,可直接被细胞吸收,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B正确;
C、脂质中氧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多,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C正确;
D、脂质包含脂肪、磷脂、固醇,其中脂肪和糖类一样只含C、H、O三种元素,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糖类:
2、脂质的种类及功能:
(1)脂肪:储能、保温、缓冲和减压。
(2)磷脂:生物膜的组成成分。
(3)胆固醇:参与血液中的脂质的运输、动物细胞膜的成分。
(4)维生素D:促进钙磷的吸收。
(5)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5.(2022高二下·南阳期中)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与糖类相比,脂质中氢的含量高、氧的含量低
B.细胞内的结合水因与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结合,失去了流动性和溶解性
C.无机盐既参与维持细胞内的酸碱平衡,又可参与合成有机物
D.自由水和结合水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春季时自由水的比例会降低
【答案】D
【知识点】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A、同等质量的脂质中碳、氢比糖类多,氧比糖类少,能比糖类释放更多的能量,A正确;
B、结合水是吸附和结合在有机固体物质上的水,失去了流动性和溶解性,B正确;
C、无机盐既参与维持细胞内的酸碱平衡(如HCO3-维持血浆的pH),又可参与合成有机物(如钙是牙齿的重要组成成分),C正确;
D、自由水越多,代谢越旺盛,春季时自由水的比例会比冬季增多,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储能物质。
2、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主要是自由水。(1)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以自由水形式存在的,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其主要功能:①细胞内的良好溶剂。②细胞内的生化反应需要水的参与。③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部分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④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2)结合水:细胞内的一部分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它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3)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所占比例增加。若细胞中结合水所占比例增大,有利于抵抗不良环境(高温、干旱、寒冷等)。生物代谢旺盛,结合水可转化为自由水,使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例降低,当生物代谢缓慢,自由水可转换为结合水,使结合水与自由水比例上升。即自由水越多,代谢越旺盛,结合水越多抗逆性越强。
3、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功能:(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血液钙含量低会抽搐。(3)维持细胞的形态、酸碱度、渗透压。
6.(2022高二下·南阳期中)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雌性激素属于脂质,可以促进生殖细胞的形成
B.脂肪的组成元素与磷脂的不完全相同
C.动植物细胞都含有磷脂,且磷脂主要位于生物膜上
D.胆固醇是构成所有生物细胞膜的成分之一
【答案】D
【知识点】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A、雌性激素可以促进卵细胞的成熟,属于固醇类脂质,A正确;
B、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磷脂的元素组成的C、H、O、N、P,B正确;
C、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动植物细胞都有生物膜,C正确;
D、只有动物细胞膜中含有胆固醇,植物细胞没有,原核生物细胞也没有,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
(1)脂肪是最常见的脂质,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是一种良好的绝热体,起保温作用,分布在内脏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2)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3)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言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7.(2022高一下·浙江期中)某些糖尿病直接或间接与长期超标摄入糖类有关。因此糖尿病人的饮食受到严格的限制,米饭、馒头、甜味食品都需适当限量。同时有研究表明,来自猪肉、牛肉的油脂摄入会导致糖尿病恶化。猪肉、牛肉中同时含有胆固醇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米饭等食物中的糖类主要是葡萄糖
B.油脂中氢原子较糖类少,氧原子较糖类多
C.胆固醇对细胞膜中磷脂分子活动有双重调节作用
D.胆固醇是各种生物体细胞生物膜系统的重要组成
【答案】C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A、米饭等食物中的糖类主要是淀粉,A错误;
B、油脂中氢原子较糖类多、氧原子较糖类少,因而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油脂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更多,B错误;
C、胆固醇对细胞膜中磷脂分子的活动具有双重调节作用:一方面,胆固醇通过与磷脂脂肪链的相互作用,具有限制其运动、增加其有序性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将磷脂分子分隔开以增强其运动性,C正确;
D、胆固醇可参与构成动物细胞膜,但植物细胞膜中无胆固醇,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糖类:
2、脂质的种类及功能:
(1)脂肪:储能、保温、缓冲和减压。
(2)磷脂:生物膜的组成成分。
(3)胆固醇:参与血液中的脂质的运输、动物细胞膜的成分。
(4)维生素D:促进钙磷的吸收。
(5)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8.(2022高二下·浙江期中)地沟油泛指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如回收的食用油、反复使用的炸油等。长期食用可能会引发癌症,对人体的危害极大。下列有关地沟油主要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成元素一定含有C、H、O
B.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
C.对人体来说,它是一种生物致癌因子
D.遇苏丹Ⅲ染液可能呈现红黄色
【答案】A
【知识点】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检测脂肪的实验
【解析】【解答】A、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油脂的组成元素为C、H、O,因此其组成元素一定含有C、H、O,A正确;
B、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油脂是主要的储能物质,主要的能源物质为糖类,B错误;
C、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油脂不是生物致癌因子,C错误;
D、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油脂遇苏丹Ⅲ染液可能呈现橘红色,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脂质的种类及功能:
(1)脂肪:储能、保温、缓冲和减压。
(2)磷脂:生物膜的组成成分。
(3)胆固醇:参与血液中的脂质的运输、动物细胞膜的成分。
(4)维生素D:促进钙磷的吸收。
(5)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2、脂肪的检测:遇苏丹Ⅲ染液呈现橘红色,遇苏丹Ⅳ染液呈现红色。
9.(2022·杭州模拟)油脂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储能物质,也是抗低温的保温层。在骆驼体内,大量油脂聚集于背部形成驼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油脂彻底氧化分解可为骆驼提供水分
B.油脂大量聚集不利于维持骆驼体温稳定
C.油脂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具有不亲水性
D.携带相同能量的油脂和糖,油脂可减轻骆驼的负重
【答案】B
【知识点】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A、油脂彻底氧化分解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可为骆驼提供水分,A正确;
B、脂肪具有保温的作用,B错误;
C、油脂水解产生甘油和脂肪酸,具有不亲水性,C正确;
D、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携带相同能量的油脂和糖,油脂可减轻骆驼的负重,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储能物质。固醇中的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也参与脂质在血液中的运输。磷脂构成生物膜的骨架。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佝偻病。与糖类相比,相同质量的脂肪中的氧含量远远低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高。
10.(2022高二下·濮阳期末)苏轼诗“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中,“饴”是麦芽糖,“酥”是酥油。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质量相同的麦芽糖和酥油相比较,麦芽糖被彻底氧化分解耗氧更多
B.淀粉和麦芽糖均是制作小饼的谷物中含量丰富的多糖
C.“饴”属于还原糖,将其溶解后滴加斐林试剂并用水浴加热处理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D.糖类和脂质是细胞的能源物质,多食“小饼”等富含糖与脂质的食品不会影响健康
【答案】C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检测还原糖的实验;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A、酥油属于脂质,麦芽糖属于糖类,从元素组成角度来说,酥油与麦芽糖相比,氢的含量更多,氧的含量较低,因此相同质量的麦芽糖和酥油相比较,酥油被彻底氧化分解耗氧更多,释放能量更多,A错误;
B、麦芽糖属于二糖,B错误;
C、“饴”是麦芽糖,麦芽糖属于还原糖,滴加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处理后,有砖红色沉淀生成,C正确;
D、糖类和脂质中的脂肪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但人过多食用高糖高脂食品会引发高血压、高血糖等疾病,从而影响健康,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糖类:
2、还原糖中的醛基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能将氢氧化铜中的Cu2+还原成Cu+,从而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
11.(2022高一下·丽水月考)1分子麦芽糖可水解为2分子葡萄糖。麦芽糖属于( )
A.六碳糖 B.单糖 C.二糖 D.多糖
【答案】C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解析】【解答】A、六碳糖属于单糖,A错误;
B、单糖是不可以再水解的糖,麦芽糖可以水解,不是单糖,B错误;
C、麦芽糖可以水解成两分子葡萄糖,是二糖,C正确;
D、多糖是大分子物质,1分子多糖可以水解不止2个单糖,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 糖类分为(据水解情况):单糖 、二糖和多糖
单糖特点:不能水解,能被细胞直接吸收,比如: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半乳糖、果糖;
二糖特点:水解后能生成2分子单糖,必须水解成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比如:麦芽糖、蔗糖、乳糖;
多糖特点:水解后能生成许多单糖,必须水解成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自然界中含量最多,例如:淀粉、纤维素、果胶、糖原。12.(2022高一下·玉溪月考)下列关于糖类和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肝糖原和磷脂共有的元素是C、H、O
B.相同质量的脂肪和多糖彻底氧化分解,脂肪放能多
C.某些糖类和脂质能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D.脂质和糖类的最终水解产物都是CO2和H2O
【答案】D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A、肝糖原属于多糖,含有元素C、H、O,磷脂含有C、H、O、N、P等元素,二者共有的元素是C、H、O,A项正确;
B、与糖类相比较,脂肪中氢原子比例较高,所以相同质量的脂肪和多糖彻底氧化分解,脂肪放能多,B项正确;
C、某些糖类和脂质能参与细胞表面糖蛋白或糖脂的组成,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C项正确;
D、脂质和糖类的最终水解产物是其组成单位,代谢的最终水解产物是CO2和H2O等,D项错误。
【分析】1、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储能物质。固醇中的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也参与脂质在血液中的运输。磷脂构成生物膜的骨架。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佝偻病。
2、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葡萄糖是重要的单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二糖包括蔗糖、麦芽糖、乳糖,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糖原,蔗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糖类,乳糖、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糖类。
13.(2021高一上·双鸭山期末)有关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日常炒菜用的花生油中的脂肪含不饱和脂肪酸
B.细胞膜中含磷脂,细胞器膜中不含磷脂
C.维生素D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缺乏维生素D会影响骨骼发育
D.脂质能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答案】A
【知识点】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检测脂肪的实验
【解析】【解答】A、植物中的脂肪常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动物中的脂肪常含有饱和脂肪酸,A正确;
B、生物膜的成分都主要是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成分中都含有磷脂,B错误;
C、钙是构成骨骼的成分,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缺乏维生素D会影响钙的吸收,影响骨骼发育,C错误;
D、脂质中的脂肪能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不是所有的脂质,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脂质的种类及功能:
(1)脂肪:储能、保温、缓冲和减压。
(2)磷脂:生物膜的组成成分。
(3)胆固醇:参与血液中的脂质的运输、动物细胞膜的成分。
(4)维生素D:促进钙磷的吸收。
(5)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14.(2022高一下·广南月考)在小麦种子萌发的过程中,淀粉和麦芽糖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 )
A.表示麦芽糖变化的是曲线a,检测该物质可用稀碘液
B.表示麦芽糖变化的是曲线a,检测该物质可用斐林试剂
C.表示淀粉变化的是曲线b,检测该物质可用斐林试剂
D.表示淀粉变化的是曲线a,检测该物质可用稀碘液
【答案】B
【知识点】检测还原糖的实验
【解析】【解答】A、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逐渐水解为麦芽糖,因此淀粉含量下降(b),麦芽糖含量上升(a),麦芽糖的鉴定用斐林试剂,A错误;
B、表示麦芽糖变化的是曲线a,麦芽糖属于还原性糖,可以斐林试剂鉴定,加入斐林试剂后在水浴条件产生砖红色沉淀,B正确;
C、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逐渐水解为麦芽糖,因此淀粉含量下降(b),淀粉采用碘液进行检验,C错误;
D、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含量下降,对应曲线b,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淀粉遇碘液变蓝。
15.(2022高一下·云县月考)下列关于脂肪和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脂肪大多含饱和脂肪酸,在室温时呈液态,大多数动物脂肪含不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固态
B.脂肪分子中氢含量低于糖类,氧含量高于糖类
C.不同脂质的分子结构差异不大,通常都不溶于水,易溶于脂溶性有机溶剂
D.在一定条件下,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但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
【答案】D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A、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液态,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的熔点较高,容易凝固,则室温时呈固态,A错误;
B、脂肪分子中氢含量高于糖类,氧含量低于糖类,故同质量的脂肪和糖氧化分解,脂肪消耗氧多,B错误:
C、不同脂质的分子结构差异很大,通常都不溶于水,而易溶于脂溶性有机溶剂,C错误;
D、在一定条件下,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糖类和脂肪的元素组成都是C、H、O,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但是脂肪只有在糖类代谢出现障碍时才能转化糖。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储能物质。
二、实验探究题
16.(2021高一上·洮南期中)在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的实验中,教材要求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应混合均匀后使用。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大胆质疑,提出“一定要混合后再使用吗?”,并设计了以下实验:
试管 第1次加入物 第2次加入物 第3次加入物 条件 颜色变化
1号 2 mL苹果汁 0.5 mL 0.05 g/mL CuSO4溶液 0.5 mL 0.1 g/mL NaOH溶液 水浴加热
2号 2 mL苹果汁 A B 水浴加热
3号 2 mL苹果汁 C 水浴加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学习小组想要探究的具体问题是 ?
(2)2、3号试管中应加入的物质:
A ;
B ;
C 。
(3)理论预测及相关结论:
①当 ,则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与甲液、乙液的使用顺序及是否混合后使用无关。
②当 ,则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与甲液、乙液的使用顺序及是否混合后使用有关。
【答案】(1)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与甲液、乙液的使用顺序及是否混合使用有关系吗?
(2)0.5 mL 0.1 g/mL NaOH溶液;0.5 mL 0.05 g/mL CuSO4溶液;将0.5 mL 0.1 g/mL NaOH溶液和0.5 mL 0.05 g/mL CuSO4溶液混匀
(3)1、2、3号实验结果一致,均出现砖红色沉淀;1和2号不出现砖红色沉淀,3号出现砖红色沉淀
【知识点】检测还原糖的实验
【解析】【解答】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NaOH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CuSO4)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
(1)根据题中在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的实验中,教材要求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应混合均匀后使用。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大胆质疑,提出“一定要混合后再使用吗?并结合图示可知,该学习小组想要探究的具体问题是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与甲液、乙液的使用顺序及是否混合使用有关系吗?
(2)根据实验者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想按照不同的顺序先后使用甲液和乙液及混合后使用,2、3号试管中空格处应加入的物质:A:0.5mL 0.1g/mL的NaOH溶液;B:0.5mL 0.05g/mL的CuSO4溶液;C:0.5mL 0.1g/mL的NaOH溶液和0.05g/mL的CuSO4溶液的混合物;
(3)斐林试剂用于鉴定还原糖产生砖红色沉淀,且需水浴加热,所以当1、2、3号实验结果一致,均出现砖红色沉淀,则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与甲液、乙液的使用顺序及是否混合后使用无关;当1和2号不出现砖红色沉淀,3号出现砖红色沉淀,则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与甲液、乙液的使用顺序及是否混合后使用有关。
【分析】鉴定还原糖时将甲、乙两液等量混匀后立即使用(因为斐林试剂很不稳定,容易产生蓝色的Cu(OH)2沉淀,所以应将甲液和乙液分别保存,使用时现配现用。)
17.(2019高一上·温州期中)据药理研究,一种茅草的根内含有降血糖的因子及多种有益于健康的成分,某公司将它开发成一种保健饮料。该产品是否适用于糖尿病患者,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此作为研究课题。请你完成下面的实验鉴定报告:
(1)实验目的:鉴定一种茅草的根是否含有还原糖和油脂。
实验原理:还原糖可用
试剂、油脂可用 试剂来检测。
(2)实验器材:该种茅草的根、所需试剂、载玻片、酒精灯、试管夹、火柴、滴管、水浴锅、试管、显微镜等。
实验步骤:
I.鉴定还原糖:
①制备茅草根组织样液,取样液2mL注入试管;
② 。
③观察颜色变化。
II.鉴定油脂:
①制备茅草根组织切片,切片做好后应进行的操作步骤依次是( )
A. 制片—染色—洗浮色—观察 B. 染色—洗浮色—制片—观察
C. 制片—观察—染色—洗浮色 D. 染色—制片—洗浮色—观察
②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2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得到图1和图2;已知观察该标本时所用的镜头如图3,目镜标有5×和10×,物镜标有10×和40×。
③请从图3中找出与图1(细胞最小)和图2(细胞最大)对应的最佳的组合: , 。选择组合②④,则所观察到的物像是实际物体的 倍,这个放大倍数是指 (填“长度或宽度”或“面积”或“体积”)的放大倍数。若此时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为160个,则换为②③组合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约为 个。
(3)预期实验结果与结论
若I实验观察到红黄色沉淀,II实验观察到 色颗粒,则茅草根含有还原糖和油脂。
若两个实验都未观察到相应颜色变化,则茅草根中不含还原糖和油脂。
【答案】(1)本尼迪特;苏丹Ⅲ
(2)加入本尼迪特试剂1 mL,混匀,将试管置于50~65 ℃的水浴锅中加热2 min(试剂量不做要求,加热必须有);B;①④;②③;100;长度或宽度;10
(3)橙黄色
【知识点】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检测脂肪的实验
【解析】【解答】解:(1)据分析可知:该实验的原理为:还原糖可用本尼迪特试剂、油脂可用苏丹Ⅲ试剂来检测。
( 2 )鉴定还原糖步骤:
①制备茅草根组织样液,取样液2mL注入试管;
②加入本尼迪特试剂1 mL,混匀,将试管置于50~65 ℃的水浴锅中加热2 min③观察颜色变化。
II.鉴定油脂:
①制备茅草根组织切片,切片做好后应进行的操作步骤依次是:染色—洗浮色—制片—观察,故答案为:B。
③图1为低倍镜下的观察结果,对应的组合①④,图2为高倍镜下的图像,对应的组合为②③。选择组合②④,则所观察到的物像是实际物体的100倍,这个放大倍数是指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若此时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为160个,则换为②③组合后,此时的放大倍数为400,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约为160/(4×4)=10个。(3)预期实验结果与结论
若I实验观察到红黄色沉淀,II实验观察到橙黄色颗粒,则茅草根含有还原糖和油脂。
【分析】考查生物组织中有机物的鉴定方法。1、实验原理:还原糖可与本尼迪特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红黄色沉淀;油脂可与苏丹Ⅲ染液发生颜色反应,表现橘黄色来检测;2、鉴定还原糖的步骤:制备组织样液—加入斐林试剂,混匀后水浴加热—观察颜色变化;鉴定脂肪的步骤为:切片—染色—洗浮色—制片—观察。3、题图分析:图1为低倍镜下观察到的脂肪颗粒;图2为高倍镜下观察的脂肪颗粒;图3中①为低倍目镜5×;②为高倍目镜10×;③为高倍物镜40×;④为低倍物镜10×。
三、综合题
18.(2021高一上·永善月考)如图为生物组织中某些有机物相互关系及分布的概念图,分析细胞内各有机物的组成及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A是指 ,由2分子单糖组成;D在植物细胞内包括 、麦芽糖。
(2)B是指 ,它是由[C] 组成的。包括[F] 、[G]纤维素和[H]糖原。饥饿状态下,动物组织中的 可以分解补充血糖。
(3)脂质除了[K] 外,还包括[I] 、固醇类。[K]是由 与 发生反应而形成的。
【答案】(1)二糖;蔗糖
(2)多糖;葡萄糖;淀粉;肝糖原
(3)脂肪;磷脂;三分子脂肪酸;一分子甘油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1)A是二糖,由2分子单糖组成;植物细胞内的二糖包括蔗糖、麦芽糖。
(2)B是指多糖,它是由[C]葡萄糖组成的,包括[F]淀粉、[G]纤维素和[H]糖原。饥饿状态下,动物组织中的肝糖原可以分解补充血糖。
(3)脂质除了[K]脂肪外,还包括[I]磷脂、[J]固醇类。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和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
【分析】由题图分析知,C是单糖,是主要的供能物质,C就为葡萄糖,A为二糖,D是植物中的二糖,为蔗糖或麦芽糖,E是动物中含有的二糖,为乳糖;B为多糖,F是植物细胞贮能物质,F为淀粉,G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G为纤维素,动物细胞中的贮能的多糖为糖原;I是脂质中构成膜的成分,I为磷脂,起到保护作用的脂质J为固醇,脂质中能生物贮能的K是脂肪。
19.(2021高一上·连云港月考)回答下列有关糖类的问题。
(1)葡萄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其可以口服,也可以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人体细胞,原因是 。
(2)蔗糖、麦芽糖和乳糖均为生活中常见的 (填“单糖”、“二糖”、“多糖”),其中麦芽糖的水解产生 。
(3)淀粉、糖原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 。
(4)植物体内的糖类,按照是否能够水解主要分为 三类,列举三种还原糖 。
(5)有学者研究了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各种糖类含量的变化,为科学调控小麦种子萌发提供理论依据,测定结果如图所示,根据下图检测结果分析,小麦种子萌发12h后还原糖的含量有所增加,发生这一变化,可能与 的水解增加密切相关,种子萌发20小时后蔗糖含量下降,推测其可能水解成了 。
【答案】(1)人体细胞可以直接利用葡萄糖
(2)二糖;2分子葡萄糖
(3)葡萄糖
(4)单糖、二糖、多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5)淀粉(总糖);果糖和葡萄糖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解析】【解答】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单糖,蔗糖和麦芽糖是植物特有的二糖,乳糖是动物细胞特有的二糖,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的多糖,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多糖。
(1)葡萄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其可以口服,也可以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人体细胞,原因是葡萄糖是单糖,不能水解,可直接被细胞吸收利用。
(2)蔗糖、麦芽糖和乳糖均属于二糖,其中麦芽糖可水解为2分子葡萄糖。
(3)淀粉、糖原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
(4)植物体内的糖类,按照是否能够水解主要分为单糖、二糖、多糖三类,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均属于还原糖。
(5)根据图示检测结果分析:小麦种子萌发12小时后,还原糖的量逐渐增加;发生这一变化与淀粉(总糖)水解增加密切相关。种子萌发20小时后,蔗糖含量下降的原因是:蔗糖分解成果糖和葡萄糖(蔗糖分解生成还原糖)。
【分析】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种类 分子式 分布 生理功能
单
糖 五碳糖 核糖 C5H10O5 动植物细胞 五碳糖是构成核酸的重要物质
脱氧核糖 C5H10O4
六碳糖 葡萄糖 C6H12O6 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二
糖 蔗糖 C12H22O11 植物细胞 水解产物中都有葡萄糖
麦芽糖
乳糖 C12H22O11 动物细胞
多
糖 淀粉 (C6H10O5)n 植物细胞 淀粉是植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
纤维素 纤维素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之一
糖原 动物细胞 糖原是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有还原性。
20.(2021高一上·连云港月考)如下图为苹果成熟期各种有机物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
(1)青苹果果汁遇碘液变蓝是因为其含有 ,该物质普遍存在于 细胞中,其作用是 ;在动物细胞中与此功能相同的同类物质是 。
(2)由图可知,8月份有机酸减少的原因是 。淀粉的最终水解产物是 。
(3)生活在南极寒冷环境中的企鹅,体内有很厚的脂肪层,其意义是 。
【答案】(1)淀粉;植物;植物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糖原
(2)有机酸逐渐转变成糖;葡萄糖
(3)脂肪可以防止体内热量散失,起到保温作用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1)青苹果果汁遇碘液变蓝是因为其含有淀粉,该物质普遍存在于植物细胞中,是植物细胞的多糖,是植物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在动物细胞中与此功能相同的同类物质是糖原。
(2)由图可知,8月份有机酸减少的原因是有机酸逐渐变成糖,淀粉的最终水解产物是葡萄糖。
(3)生活在南极寒冷环境中的企鹅,体内有很厚的脂肪层,其意义在于:脂肪作为很好的绝热体,可以防止体内热量的散失,起着保温作用。
【分析】1、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种类 分子式 分布 生理功能
单
糖 五碳糖 核糖 C5H10O5 动植物细胞 五碳糖是构成核酸的重要物质
脱氧核糖 C5H10O4
六碳糖 葡萄糖 C6H12O6 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二
糖 蔗糖(果糖和葡萄糖) C12H22O11 植物细胞 水解产物中都有葡萄糖
麦芽糖(两分子葡萄糖)
乳糖(半乳糖和葡萄糖) C12H22O11 动物细胞
多
糖 淀粉 (C6H10O5)n 植物细胞 淀粉是植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
纤维素 纤维素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之一
糖原 动物细胞 糖原是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
2、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
(1)脂肪是最常见的脂质,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是一种良好的绝热体,起保温作用,分布在内脏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2)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3)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1 / 1高中生物学苏教版2019必修一同步练习1.2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一、单选题
1.(2022高一下·嫩江月考)玉米和水稻中含有丰富的多糖,这些多糖是( )
A.糖原和纤维素 B.淀粉和纤维素
C.蔗糖和麦芽糖 D.淀粉和麦芽糖
2.(2022高二下·新郑期末)下列有关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糖类分子一般由C、H、O三种元素构成,许多糖能为细胞提供能量
B.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都是单糖,都可以构成其他糖
C.蔗糖、麦芽糖和乳糖都是二糖,但组成它们的单糖不完全相同
D.纤维素,淀粉和糖原都是多糖,都是由葡萄糖构成,但构成方式不同
3.(2022高二下·新郑期末)下列有关脂质的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某些脂质是良好的储能物质
B.所有生物膜都含有脂质
C.某些脂质能够调节动物生命活动
D.脂质易溶于脂溶性有机溶剂和水
4.(2022高二下·郑州期末)下列关于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生物体内的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
B.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不能水解
C.脂质与糖类相比其氧含量低、氢含量高
D.脂质和糖类一样只含C、H、O三种元素,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5.(2022高二下·南阳期中)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与糖类相比,脂质中氢的含量高、氧的含量低
B.细胞内的结合水因与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结合,失去了流动性和溶解性
C.无机盐既参与维持细胞内的酸碱平衡,又可参与合成有机物
D.自由水和结合水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春季时自由水的比例会降低
6.(2022高二下·南阳期中)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雌性激素属于脂质,可以促进生殖细胞的形成
B.脂肪的组成元素与磷脂的不完全相同
C.动植物细胞都含有磷脂,且磷脂主要位于生物膜上
D.胆固醇是构成所有生物细胞膜的成分之一
7.(2022高一下·浙江期中)某些糖尿病直接或间接与长期超标摄入糖类有关。因此糖尿病人的饮食受到严格的限制,米饭、馒头、甜味食品都需适当限量。同时有研究表明,来自猪肉、牛肉的油脂摄入会导致糖尿病恶化。猪肉、牛肉中同时含有胆固醇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米饭等食物中的糖类主要是葡萄糖
B.油脂中氢原子较糖类少,氧原子较糖类多
C.胆固醇对细胞膜中磷脂分子活动有双重调节作用
D.胆固醇是各种生物体细胞生物膜系统的重要组成
8.(2022高二下·浙江期中)地沟油泛指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如回收的食用油、反复使用的炸油等。长期食用可能会引发癌症,对人体的危害极大。下列有关地沟油主要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成元素一定含有C、H、O
B.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
C.对人体来说,它是一种生物致癌因子
D.遇苏丹Ⅲ染液可能呈现红黄色
9.(2022·杭州模拟)油脂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储能物质,也是抗低温的保温层。在骆驼体内,大量油脂聚集于背部形成驼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油脂彻底氧化分解可为骆驼提供水分
B.油脂大量聚集不利于维持骆驼体温稳定
C.油脂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具有不亲水性
D.携带相同能量的油脂和糖,油脂可减轻骆驼的负重
10.(2022高二下·濮阳期末)苏轼诗“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中,“饴”是麦芽糖,“酥”是酥油。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质量相同的麦芽糖和酥油相比较,麦芽糖被彻底氧化分解耗氧更多
B.淀粉和麦芽糖均是制作小饼的谷物中含量丰富的多糖
C.“饴”属于还原糖,将其溶解后滴加斐林试剂并用水浴加热处理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D.糖类和脂质是细胞的能源物质,多食“小饼”等富含糖与脂质的食品不会影响健康
11.(2022高一下·丽水月考)1分子麦芽糖可水解为2分子葡萄糖。麦芽糖属于( )
A.六碳糖 B.单糖 C.二糖 D.多糖
12.(2022高一下·玉溪月考)下列关于糖类和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肝糖原和磷脂共有的元素是C、H、O
B.相同质量的脂肪和多糖彻底氧化分解,脂肪放能多
C.某些糖类和脂质能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D.脂质和糖类的最终水解产物都是CO2和H2O
13.(2021高一上·双鸭山期末)有关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日常炒菜用的花生油中的脂肪含不饱和脂肪酸
B.细胞膜中含磷脂,细胞器膜中不含磷脂
C.维生素D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缺乏维生素D会影响骨骼发育
D.脂质能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14.(2022高一下·广南月考)在小麦种子萌发的过程中,淀粉和麦芽糖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 )
A.表示麦芽糖变化的是曲线a,检测该物质可用稀碘液
B.表示麦芽糖变化的是曲线a,检测该物质可用斐林试剂
C.表示淀粉变化的是曲线b,检测该物质可用斐林试剂
D.表示淀粉变化的是曲线a,检测该物质可用稀碘液
15.(2022高一下·云县月考)下列关于脂肪和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脂肪大多含饱和脂肪酸,在室温时呈液态,大多数动物脂肪含不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固态
B.脂肪分子中氢含量低于糖类,氧含量高于糖类
C.不同脂质的分子结构差异不大,通常都不溶于水,易溶于脂溶性有机溶剂
D.在一定条件下,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但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
二、实验探究题
16.(2021高一上·洮南期中)在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的实验中,教材要求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应混合均匀后使用。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大胆质疑,提出“一定要混合后再使用吗?”,并设计了以下实验:
试管 第1次加入物 第2次加入物 第3次加入物 条件 颜色变化
1号 2 mL苹果汁 0.5 mL 0.05 g/mL CuSO4溶液 0.5 mL 0.1 g/mL NaOH溶液 水浴加热
2号 2 mL苹果汁 A B 水浴加热
3号 2 mL苹果汁 C 水浴加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学习小组想要探究的具体问题是 ?
(2)2、3号试管中应加入的物质:
A ;
B ;
C 。
(3)理论预测及相关结论:
①当 ,则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与甲液、乙液的使用顺序及是否混合后使用无关。
②当 ,则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与甲液、乙液的使用顺序及是否混合后使用有关。
17.(2019高一上·温州期中)据药理研究,一种茅草的根内含有降血糖的因子及多种有益于健康的成分,某公司将它开发成一种保健饮料。该产品是否适用于糖尿病患者,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此作为研究课题。请你完成下面的实验鉴定报告:
(1)实验目的:鉴定一种茅草的根是否含有还原糖和油脂。
实验原理:还原糖可用
试剂、油脂可用 试剂来检测。
(2)实验器材:该种茅草的根、所需试剂、载玻片、酒精灯、试管夹、火柴、滴管、水浴锅、试管、显微镜等。
实验步骤:
I.鉴定还原糖:
①制备茅草根组织样液,取样液2mL注入试管;
② 。
③观察颜色变化。
II.鉴定油脂:
①制备茅草根组织切片,切片做好后应进行的操作步骤依次是( )
A. 制片—染色—洗浮色—观察 B. 染色—洗浮色—制片—观察
C. 制片—观察—染色—洗浮色 D. 染色—制片—洗浮色—观察
②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2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得到图1和图2;已知观察该标本时所用的镜头如图3,目镜标有5×和10×,物镜标有10×和40×。
③请从图3中找出与图1(细胞最小)和图2(细胞最大)对应的最佳的组合: , 。选择组合②④,则所观察到的物像是实际物体的 倍,这个放大倍数是指 (填“长度或宽度”或“面积”或“体积”)的放大倍数。若此时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为160个,则换为②③组合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约为 个。
(3)预期实验结果与结论
若I实验观察到红黄色沉淀,II实验观察到 色颗粒,则茅草根含有还原糖和油脂。
若两个实验都未观察到相应颜色变化,则茅草根中不含还原糖和油脂。
三、综合题
18.(2021高一上·永善月考)如图为生物组织中某些有机物相互关系及分布的概念图,分析细胞内各有机物的组成及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A是指 ,由2分子单糖组成;D在植物细胞内包括 、麦芽糖。
(2)B是指 ,它是由[C] 组成的。包括[F] 、[G]纤维素和[H]糖原。饥饿状态下,动物组织中的 可以分解补充血糖。
(3)脂质除了[K] 外,还包括[I] 、固醇类。[K]是由 与 发生反应而形成的。
19.(2021高一上·连云港月考)回答下列有关糖类的问题。
(1)葡萄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其可以口服,也可以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人体细胞,原因是 。
(2)蔗糖、麦芽糖和乳糖均为生活中常见的 (填“单糖”、“二糖”、“多糖”),其中麦芽糖的水解产生 。
(3)淀粉、糖原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 。
(4)植物体内的糖类,按照是否能够水解主要分为 三类,列举三种还原糖 。
(5)有学者研究了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各种糖类含量的变化,为科学调控小麦种子萌发提供理论依据,测定结果如图所示,根据下图检测结果分析,小麦种子萌发12h后还原糖的含量有所增加,发生这一变化,可能与 的水解增加密切相关,种子萌发20小时后蔗糖含量下降,推测其可能水解成了 。
20.(2021高一上·连云港月考)如下图为苹果成熟期各种有机物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
(1)青苹果果汁遇碘液变蓝是因为其含有 ,该物质普遍存在于 细胞中,其作用是 ;在动物细胞中与此功能相同的同类物质是 。
(2)由图可知,8月份有机酸减少的原因是 。淀粉的最终水解产物是 。
(3)生活在南极寒冷环境中的企鹅,体内有很厚的脂肪层,其意义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解析】【解答】A、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多糖,A错误;
B、淀粉和纤维素都是植物细胞的多糖,B正确;
C、蔗糖和麦芽糖是二糖,不是多糖,C错误;
D、麦芽糖是二糖,不是多糖,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糖类的种类和功能
种类 描述 举例 功能
单糖 不能水解的糖类 葡萄糖 细胞生活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
果糖 主要是植物细胞中,提供能量
半乳糖 动物细胞中,提供能量
核糖 RNA的组成成分
脱氧核糖 DNA的组成成分
二糖 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 蔗糖 植物(葡萄糖+果糖)
麦芽糖 植物(葡萄糖+葡萄糖)
乳糖 动物(葡萄糖+半乳糖)
多糖 有多个单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 淀粉 植物中的储能物质
肝糖原 储存能量,调节血糖
肌糖原 储存能量
纤维素 植物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支持保护细胞
2.【答案】B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解析】【解答】A、糖类一般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许多糖能为细胞提供能量,A正确;
B、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都是单糖,核糖和脱氧核糖是组成RNA和DNA的成分,不能构成其他糖,B错误;
C、蔗糖、麦芽糖和乳糖都是二糖,1分子蔗糖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组成,1分子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组成的,乳糖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组成,所以组成它们的单糖不完全相同,C正确;
D、纤维素,淀粉和糖原都是多糖,都是由葡萄糖构成,但构成方式不同,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细胞中的糖类(主要能源物、被称为碳水化合物)
种类 分布 功能
单糖
C6H12O6 五碳糖 核糖 细胞中都有 组成RNA的成分
脱氧核糖 细胞中都有 组成DNA的成分
六碳糖 葡萄糖 细胞中都有 主要能源物质
果糖 植物细胞中有 提供能量
半乳糖 动物细胞中有 提供能量
二糖C12H22O11 麦芽糖 发芽的小麦谷粒中 提供能量
蔗糖 甘蔗和甜菜含量丰富
乳糖 人和动物乳汁中
多糖
(C6H10O5)n 淀粉 作物种子和变态根茎 储能
纤维素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支持和保护细胞
糖原 肝糖原 动物的肝脏 储能,调节血糖
肌糖原 动物的肌肉 储能
3.【答案】D
【知识点】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A、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A正确;
B、磷脂是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所有生物膜都含有磷脂,B正确;
C、某些脂质能够调节动物生命活动,如性激素(属于固醇),C正确;
D、脂质易溶于脂溶性有机溶剂,不易溶于水,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胞中的脂质种类、分布和作用:
脂质 组成元素 溶解性 分布 作用
脂肪 C、H、O 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丙酮、氯仿、乙醚 动物的皮下和内脏器官,植物种子 储能物质、保温、缓冲和减压
磷脂 C、H、O、N、P 人和动物的脑、卵细胞、肝脏及大豆 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固醇 胆固醇 C、H、O 动物细胞膜、血液、性腺、肠道等 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人体内参与脂质运输
性激素 促进动物生殖器官发育以及生殖细胞形成
维生素D 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4.【答案】D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A、生物体内的糖类大多以多糖的形式存在,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A正确;
B、单糖不能水解,可直接被细胞吸收,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B正确;
C、脂质中氧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多,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C正确;
D、脂质包含脂肪、磷脂、固醇,其中脂肪和糖类一样只含C、H、O三种元素,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糖类:
2、脂质的种类及功能:
(1)脂肪:储能、保温、缓冲和减压。
(2)磷脂:生物膜的组成成分。
(3)胆固醇:参与血液中的脂质的运输、动物细胞膜的成分。
(4)维生素D:促进钙磷的吸收。
(5)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5.【答案】D
【知识点】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A、同等质量的脂质中碳、氢比糖类多,氧比糖类少,能比糖类释放更多的能量,A正确;
B、结合水是吸附和结合在有机固体物质上的水,失去了流动性和溶解性,B正确;
C、无机盐既参与维持细胞内的酸碱平衡(如HCO3-维持血浆的pH),又可参与合成有机物(如钙是牙齿的重要组成成分),C正确;
D、自由水越多,代谢越旺盛,春季时自由水的比例会比冬季增多,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储能物质。
2、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主要是自由水。(1)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以自由水形式存在的,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其主要功能:①细胞内的良好溶剂。②细胞内的生化反应需要水的参与。③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部分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④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2)结合水:细胞内的一部分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它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3)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所占比例增加。若细胞中结合水所占比例增大,有利于抵抗不良环境(高温、干旱、寒冷等)。生物代谢旺盛,结合水可转化为自由水,使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例降低,当生物代谢缓慢,自由水可转换为结合水,使结合水与自由水比例上升。即自由水越多,代谢越旺盛,结合水越多抗逆性越强。
3、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功能:(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血液钙含量低会抽搐。(3)维持细胞的形态、酸碱度、渗透压。
6.【答案】D
【知识点】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A、雌性激素可以促进卵细胞的成熟,属于固醇类脂质,A正确;
B、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磷脂的元素组成的C、H、O、N、P,B正确;
C、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动植物细胞都有生物膜,C正确;
D、只有动物细胞膜中含有胆固醇,植物细胞没有,原核生物细胞也没有,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
(1)脂肪是最常见的脂质,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是一种良好的绝热体,起保温作用,分布在内脏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2)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3)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言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7.【答案】C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A、米饭等食物中的糖类主要是淀粉,A错误;
B、油脂中氢原子较糖类多、氧原子较糖类少,因而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油脂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更多,B错误;
C、胆固醇对细胞膜中磷脂分子的活动具有双重调节作用:一方面,胆固醇通过与磷脂脂肪链的相互作用,具有限制其运动、增加其有序性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将磷脂分子分隔开以增强其运动性,C正确;
D、胆固醇可参与构成动物细胞膜,但植物细胞膜中无胆固醇,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糖类:
2、脂质的种类及功能:
(1)脂肪:储能、保温、缓冲和减压。
(2)磷脂:生物膜的组成成分。
(3)胆固醇:参与血液中的脂质的运输、动物细胞膜的成分。
(4)维生素D:促进钙磷的吸收。
(5)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8.【答案】A
【知识点】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检测脂肪的实验
【解析】【解答】A、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油脂的组成元素为C、H、O,因此其组成元素一定含有C、H、O,A正确;
B、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油脂是主要的储能物质,主要的能源物质为糖类,B错误;
C、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油脂不是生物致癌因子,C错误;
D、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油脂遇苏丹Ⅲ染液可能呈现橘红色,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脂质的种类及功能:
(1)脂肪:储能、保温、缓冲和减压。
(2)磷脂:生物膜的组成成分。
(3)胆固醇:参与血液中的脂质的运输、动物细胞膜的成分。
(4)维生素D:促进钙磷的吸收。
(5)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2、脂肪的检测:遇苏丹Ⅲ染液呈现橘红色,遇苏丹Ⅳ染液呈现红色。
9.【答案】B
【知识点】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A、油脂彻底氧化分解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可为骆驼提供水分,A正确;
B、脂肪具有保温的作用,B错误;
C、油脂水解产生甘油和脂肪酸,具有不亲水性,C正确;
D、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携带相同能量的油脂和糖,油脂可减轻骆驼的负重,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储能物质。固醇中的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也参与脂质在血液中的运输。磷脂构成生物膜的骨架。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佝偻病。与糖类相比,相同质量的脂肪中的氧含量远远低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高。
10.【答案】C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检测还原糖的实验;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A、酥油属于脂质,麦芽糖属于糖类,从元素组成角度来说,酥油与麦芽糖相比,氢的含量更多,氧的含量较低,因此相同质量的麦芽糖和酥油相比较,酥油被彻底氧化分解耗氧更多,释放能量更多,A错误;
B、麦芽糖属于二糖,B错误;
C、“饴”是麦芽糖,麦芽糖属于还原糖,滴加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处理后,有砖红色沉淀生成,C正确;
D、糖类和脂质中的脂肪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但人过多食用高糖高脂食品会引发高血压、高血糖等疾病,从而影响健康,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糖类:
2、还原糖中的醛基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能将氢氧化铜中的Cu2+还原成Cu+,从而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
11.【答案】C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解析】【解答】A、六碳糖属于单糖,A错误;
B、单糖是不可以再水解的糖,麦芽糖可以水解,不是单糖,B错误;
C、麦芽糖可以水解成两分子葡萄糖,是二糖,C正确;
D、多糖是大分子物质,1分子多糖可以水解不止2个单糖,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 糖类分为(据水解情况):单糖 、二糖和多糖
单糖特点:不能水解,能被细胞直接吸收,比如: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半乳糖、果糖;
二糖特点:水解后能生成2分子单糖,必须水解成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比如:麦芽糖、蔗糖、乳糖;
多糖特点:水解后能生成许多单糖,必须水解成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自然界中含量最多,例如:淀粉、纤维素、果胶、糖原。12.【答案】D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A、肝糖原属于多糖,含有元素C、H、O,磷脂含有C、H、O、N、P等元素,二者共有的元素是C、H、O,A项正确;
B、与糖类相比较,脂肪中氢原子比例较高,所以相同质量的脂肪和多糖彻底氧化分解,脂肪放能多,B项正确;
C、某些糖类和脂质能参与细胞表面糖蛋白或糖脂的组成,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C项正确;
D、脂质和糖类的最终水解产物是其组成单位,代谢的最终水解产物是CO2和H2O等,D项错误。
【分析】1、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储能物质。固醇中的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也参与脂质在血液中的运输。磷脂构成生物膜的骨架。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佝偻病。
2、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葡萄糖是重要的单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二糖包括蔗糖、麦芽糖、乳糖,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糖原,蔗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糖类,乳糖、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糖类。
13.【答案】A
【知识点】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检测脂肪的实验
【解析】【解答】A、植物中的脂肪常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动物中的脂肪常含有饱和脂肪酸,A正确;
B、生物膜的成分都主要是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成分中都含有磷脂,B错误;
C、钙是构成骨骼的成分,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缺乏维生素D会影响钙的吸收,影响骨骼发育,C错误;
D、脂质中的脂肪能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不是所有的脂质,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脂质的种类及功能:
(1)脂肪:储能、保温、缓冲和减压。
(2)磷脂:生物膜的组成成分。
(3)胆固醇:参与血液中的脂质的运输、动物细胞膜的成分。
(4)维生素D:促进钙磷的吸收。
(5)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14.【答案】B
【知识点】检测还原糖的实验
【解析】【解答】A、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逐渐水解为麦芽糖,因此淀粉含量下降(b),麦芽糖含量上升(a),麦芽糖的鉴定用斐林试剂,A错误;
B、表示麦芽糖变化的是曲线a,麦芽糖属于还原性糖,可以斐林试剂鉴定,加入斐林试剂后在水浴条件产生砖红色沉淀,B正确;
C、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逐渐水解为麦芽糖,因此淀粉含量下降(b),淀粉采用碘液进行检验,C错误;
D、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含量下降,对应曲线b,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淀粉遇碘液变蓝。
15.【答案】D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A、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液态,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的熔点较高,容易凝固,则室温时呈固态,A错误;
B、脂肪分子中氢含量高于糖类,氧含量低于糖类,故同质量的脂肪和糖氧化分解,脂肪消耗氧多,B错误:
C、不同脂质的分子结构差异很大,通常都不溶于水,而易溶于脂溶性有机溶剂,C错误;
D、在一定条件下,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糖类和脂肪的元素组成都是C、H、O,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但是脂肪只有在糖类代谢出现障碍时才能转化糖。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储能物质。
16.【答案】(1)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与甲液、乙液的使用顺序及是否混合使用有关系吗?
(2)0.5 mL 0.1 g/mL NaOH溶液;0.5 mL 0.05 g/mL CuSO4溶液;将0.5 mL 0.1 g/mL NaOH溶液和0.5 mL 0.05 g/mL CuSO4溶液混匀
(3)1、2、3号实验结果一致,均出现砖红色沉淀;1和2号不出现砖红色沉淀,3号出现砖红色沉淀
【知识点】检测还原糖的实验
【解析】【解答】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NaOH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CuSO4)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
(1)根据题中在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的实验中,教材要求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应混合均匀后使用。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大胆质疑,提出“一定要混合后再使用吗?并结合图示可知,该学习小组想要探究的具体问题是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与甲液、乙液的使用顺序及是否混合使用有关系吗?
(2)根据实验者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想按照不同的顺序先后使用甲液和乙液及混合后使用,2、3号试管中空格处应加入的物质:A:0.5mL 0.1g/mL的NaOH溶液;B:0.5mL 0.05g/mL的CuSO4溶液;C:0.5mL 0.1g/mL的NaOH溶液和0.05g/mL的CuSO4溶液的混合物;
(3)斐林试剂用于鉴定还原糖产生砖红色沉淀,且需水浴加热,所以当1、2、3号实验结果一致,均出现砖红色沉淀,则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与甲液、乙液的使用顺序及是否混合后使用无关;当1和2号不出现砖红色沉淀,3号出现砖红色沉淀,则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与甲液、乙液的使用顺序及是否混合后使用有关。
【分析】鉴定还原糖时将甲、乙两液等量混匀后立即使用(因为斐林试剂很不稳定,容易产生蓝色的Cu(OH)2沉淀,所以应将甲液和乙液分别保存,使用时现配现用。)
17.【答案】(1)本尼迪特;苏丹Ⅲ
(2)加入本尼迪特试剂1 mL,混匀,将试管置于50~65 ℃的水浴锅中加热2 min(试剂量不做要求,加热必须有);B;①④;②③;100;长度或宽度;10
(3)橙黄色
【知识点】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检测脂肪的实验
【解析】【解答】解:(1)据分析可知:该实验的原理为:还原糖可用本尼迪特试剂、油脂可用苏丹Ⅲ试剂来检测。
( 2 )鉴定还原糖步骤:
①制备茅草根组织样液,取样液2mL注入试管;
②加入本尼迪特试剂1 mL,混匀,将试管置于50~65 ℃的水浴锅中加热2 min③观察颜色变化。
II.鉴定油脂:
①制备茅草根组织切片,切片做好后应进行的操作步骤依次是:染色—洗浮色—制片—观察,故答案为:B。
③图1为低倍镜下的观察结果,对应的组合①④,图2为高倍镜下的图像,对应的组合为②③。选择组合②④,则所观察到的物像是实际物体的100倍,这个放大倍数是指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若此时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为160个,则换为②③组合后,此时的放大倍数为400,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约为160/(4×4)=10个。(3)预期实验结果与结论
若I实验观察到红黄色沉淀,II实验观察到橙黄色颗粒,则茅草根含有还原糖和油脂。
【分析】考查生物组织中有机物的鉴定方法。1、实验原理:还原糖可与本尼迪特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红黄色沉淀;油脂可与苏丹Ⅲ染液发生颜色反应,表现橘黄色来检测;2、鉴定还原糖的步骤:制备组织样液—加入斐林试剂,混匀后水浴加热—观察颜色变化;鉴定脂肪的步骤为:切片—染色—洗浮色—制片—观察。3、题图分析:图1为低倍镜下观察到的脂肪颗粒;图2为高倍镜下观察的脂肪颗粒;图3中①为低倍目镜5×;②为高倍目镜10×;③为高倍物镜40×;④为低倍物镜10×。
18.【答案】(1)二糖;蔗糖
(2)多糖;葡萄糖;淀粉;肝糖原
(3)脂肪;磷脂;三分子脂肪酸;一分子甘油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1)A是二糖,由2分子单糖组成;植物细胞内的二糖包括蔗糖、麦芽糖。
(2)B是指多糖,它是由[C]葡萄糖组成的,包括[F]淀粉、[G]纤维素和[H]糖原。饥饿状态下,动物组织中的肝糖原可以分解补充血糖。
(3)脂质除了[K]脂肪外,还包括[I]磷脂、[J]固醇类。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和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
【分析】由题图分析知,C是单糖,是主要的供能物质,C就为葡萄糖,A为二糖,D是植物中的二糖,为蔗糖或麦芽糖,E是动物中含有的二糖,为乳糖;B为多糖,F是植物细胞贮能物质,F为淀粉,G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G为纤维素,动物细胞中的贮能的多糖为糖原;I是脂质中构成膜的成分,I为磷脂,起到保护作用的脂质J为固醇,脂质中能生物贮能的K是脂肪。
19.【答案】(1)人体细胞可以直接利用葡萄糖
(2)二糖;2分子葡萄糖
(3)葡萄糖
(4)单糖、二糖、多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5)淀粉(总糖);果糖和葡萄糖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解析】【解答】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单糖,蔗糖和麦芽糖是植物特有的二糖,乳糖是动物细胞特有的二糖,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的多糖,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多糖。
(1)葡萄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其可以口服,也可以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人体细胞,原因是葡萄糖是单糖,不能水解,可直接被细胞吸收利用。
(2)蔗糖、麦芽糖和乳糖均属于二糖,其中麦芽糖可水解为2分子葡萄糖。
(3)淀粉、糖原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
(4)植物体内的糖类,按照是否能够水解主要分为单糖、二糖、多糖三类,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均属于还原糖。
(5)根据图示检测结果分析:小麦种子萌发12小时后,还原糖的量逐渐增加;发生这一变化与淀粉(总糖)水解增加密切相关。种子萌发20小时后,蔗糖含量下降的原因是:蔗糖分解成果糖和葡萄糖(蔗糖分解生成还原糖)。
【分析】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种类 分子式 分布 生理功能
单
糖 五碳糖 核糖 C5H10O5 动植物细胞 五碳糖是构成核酸的重要物质
脱氧核糖 C5H10O4
六碳糖 葡萄糖 C6H12O6 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二
糖 蔗糖 C12H22O11 植物细胞 水解产物中都有葡萄糖
麦芽糖
乳糖 C12H22O11 动物细胞
多
糖 淀粉 (C6H10O5)n 植物细胞 淀粉是植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
纤维素 纤维素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之一
糖原 动物细胞 糖原是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有还原性。
20.【答案】(1)淀粉;植物;植物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糖原
(2)有机酸逐渐转变成糖;葡萄糖
(3)脂肪可以防止体内热量散失,起到保温作用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1)青苹果果汁遇碘液变蓝是因为其含有淀粉,该物质普遍存在于植物细胞中,是植物细胞的多糖,是植物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在动物细胞中与此功能相同的同类物质是糖原。
(2)由图可知,8月份有机酸减少的原因是有机酸逐渐变成糖,淀粉的最终水解产物是葡萄糖。
(3)生活在南极寒冷环境中的企鹅,体内有很厚的脂肪层,其意义在于:脂肪作为很好的绝热体,可以防止体内热量的散失,起着保温作用。
【分析】1、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种类 分子式 分布 生理功能
单
糖 五碳糖 核糖 C5H10O5 动植物细胞 五碳糖是构成核酸的重要物质
脱氧核糖 C5H10O4
六碳糖 葡萄糖 C6H12O6 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二
糖 蔗糖(果糖和葡萄糖) C12H22O11 植物细胞 水解产物中都有葡萄糖
麦芽糖(两分子葡萄糖)
乳糖(半乳糖和葡萄糖) C12H22O11 动物细胞
多
糖 淀粉 (C6H10O5)n 植物细胞 淀粉是植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
纤维素 纤维素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之一
糖原 动物细胞 糖原是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
2、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
(1)脂肪是最常见的脂质,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是一种良好的绝热体,起保温作用,分布在内脏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2)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3)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