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直线射线线段(1)》教学设计
教 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设计理念 以自学辅导为主,辅之于引导发现法、练习法,将问题贯穿于教学始末,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诱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通过观察猜想、画图尝试、符号表达等方式使学生感知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明确三者之间得了联系,掌握它们的画法及符号表示,进而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利用多媒体手段引领学生经历直线的形成过程,丰富教学资源和学生视野,实现多元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对直线、射线、线段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没有要求规范表示,在本章4.1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中初步感知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是由点线面构成,知道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知识分析 《直线、射线、线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第四章第2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简单几何体、直观感知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展开的,,共3课时,本节是第1课时,重点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会按照要求画出具体图形,并能进行符号表示;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探究并掌握直线性质,能够运用其解释有关现实问题。《直线、射线、线段》是图形认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从知识上讲,直线、射线、线段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图形,是研究复杂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等的基础.从本节开始出现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法、几何语言等,也是今后系统学习几何所必需的知识。本节课的学习起着奠基的作用,重点训练学生动手操作及学会用规范的几何语言边实践边叙述的能力,逐步适应几何的学习及研究方法,从思想方法上讲,直线的得出经历了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同时线段、射线的表示法是由直线类比得到,渗透了类比的数学思想.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现实情境了解直线、射线、线段概念,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会按照要求画出具体图形,并能进行符号表示;探究并掌握直线性质,能够运用直线性质解释有关现实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操作过程中感知直线、射线、线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通过绘图、自学等活动,积累一定的“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总结”等活动经验,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抽象及用语言表达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画图探究中得出直线公理的结论,获取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热情,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 由探究得出直线的性质,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法。
教学难点 适应几何的研究方法,初步学会使用规范几何语言,能够准确地进行文字、图形、符号之间的相互转换(对所画图形进行归纳、提炼,用几何语言加以表述)。
教学方法 自学辅导法,引导发现法、练习法
学法指导 发现法、练习法、合作学习。
教学资源 借助PPT软件展示引例及变式训练题组,增大课堂容量,吸引学生眼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流程设计
活动流程 活动目的
活动1 创设情境,目标领航(3-5分钟) 以实际问题引人课题,激发学生兴趣。
活动2 问题诱导,自学展示(15-18分钟) 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探索,自我展示。
活动3 合作探究,反馈交流(10-12分钟) 小组合作,交流反馈。
活动4 当堂训练,迁移应用(6-8分钟) 强化对概念的掌握及应用。
活动5 小结提高,布置作业(3-5分钟) 将知识归类细化,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分类推荐、分层要求,将探究兴趣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教 学 程 序
问题与情境 师生互动 媒体使用与设计意图
活动一创设情境,目标领航问题1:建筑工人在砌墙时经常会在墙的两头分别固定两根木桩,然后在木桩之间拉一条细绳 ,沿着细绳砌砖,这是为什么?这其中蕴涵着怎样的数学奥秘? 【教师活动】(1)提出问题3,以此设立悬念引入新课,揭示并板书课题。【学生活动】(1)观察图形,回答问题。 【媒体使用】(1)出示图片,激发兴趣。【设计意图】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性质,做好铺垫;以学生熟悉的墙上固定木条为背景设立悬念,导入新课。
活动二问题诱导,自学展示(一)探究直线公理(先画图,总结,电脑动画演示)1、画一画问题1:按照要求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在练习本上任意取一点A,过点A画直线,能画多少条?(2)在练习本上任取两点A、B,过A、B画直线,能画多少条?2、说一说问题2:结合以上探究,你有什么发现?能用语言概括你的发现吗?问题3:你能用你自己的发现解释在墙上固定一根木条至少需要几颗钉子吗?你能结合生活实际再举出运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例子吗?(二)自学教材125页后三段及126页内容问题4:怎样表示直线呢?与直线有关的概念还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请打开课本自学125-126页练习以上内容,尝试解答下列问题(时间5-8分钟):(1)直线的表示方法有____种。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你会画图描述吗?(3)画图说明什么是射线、线段?你能举出生活中射线、线段的实例吗?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分别是什么?(4)当两条不同的直线_____________时,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_____;图3可以记作:_________________;两条直线相交,有____个交点。 【教师活动】(1)出示问题1-3,引导学生在画图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归纳,结合学生探究,相机板书直线性质1(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或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发动学生举例说明“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例子,适时评价学生表现。(3)出示问题4,组织学生自学,巡回指导,重点关注学困生表现。(4)提问检查自学情况,在发动学生评价修正的基础上,相机出示相关问题的答案。(5)出示即兴演练,集体评价。【学生活动】(1)在练习本上完成“画一画”,口答“说一说”,关注通报表现。(2)自学教科书内容,解决相关问题,参与集体评价。(3)先独立思考,后合作讨论完成填表(4)先自主探究完成“即兴演练”,交互评价修正完善后参与集体评价。 【媒体使用】出示教学问题及相关问题答案,一是省时增效,二是展示知识的形成和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实现多元化教学目标。【设计意图】依次出示问题把学生推到思维的前沿,让学生自探数学知识,自获数学结论,自由发表见解,自觉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发展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活动三合作探究,反馈交流(1)怎样由线段AB得到射线AB直线AB,通过以上问题解决,你觉得直线、射线、线段有什么关系?你能将一条线段转化为射线、直线吗? 图形表示方法端点个数延伸方向线段 射线 直线 【教师活动】提出答题要求,根据学生回答,适时评价学生的表现,用PPT展示确认。【学生活动】思考并完成图表三,参与同伴表现情况的的评价。
活动四当堂训练,迁移应用1、植树时,怎么样才能使所种的树在同一条直线上?2、判断(5)一条直线长12cm. ( ) (6)直线比射线长。 ( )(7)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 ) (8)两个端点之间可连成一条直线。( )3、用适当的语言表述图中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教材练习24、按下列语句画出图形:教材练习3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小结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小结,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表现,包括知识掌握情况、情绪状况等。【学生活动】按要求,进行自主小结,注意倾听同伴意见,反思梳整存在问题。 【媒体使用】(1)出示问题。(2)多媒体的使用 有利于节时增效,吸引学生眼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设计意图】通过梯次递进的变式训练,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思中练”,规范文字、图形与符号语言的相互贯通,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画图能力。其中题组一、二为基础训练,在固化学生对直线、射线、线段概念认识的同时,训练初步的画图探究能力;题组三旨在强化作图、识图和规范表达能力。课外探究旨在将学生的探究兴趣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
活动五 小结提高,布置作业1、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提问、总结、归纳出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和思想方法:(1)直线的性质。(2)直线、射线、线段的画法、表示方法2、教师概括:本节学习四个概念——直线、射线、线段及两条直线相交的概念;三种方法——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法;三种关系——点与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及直线射线线段之间的关系;两个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注意:(1)点只能用大写字母表示,线可以用两个大写字母(其中直线可以用其上任意两点的大写字母表示,而线段只能用表示端点的大写字母表示)或一个小写字母表示;(2)表示射线一般要用两个大写字母,且表示端点的字母必需写在前面。必做题 1、习题4.2 2、4题 2、预习126---128教材内容选作题:习题4.2 4、11题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作业题【学生活动】按照要求自主完成作业 【媒体使用】(略)【设计意图】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让学生在交流中共享,在反思中提升【媒体使用】【设计意图】随时搜集掌握评定学生尝试学习效果,及时回授评定的结果,以便有针对性地组织质疑和讲解,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障碍,补救知识或方法方面的漏洞。为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有效发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作业分层推荐、分类要求。
板书设计 4.2直线射线线段一、基本事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二、符号表示三、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四、相交五、区别与联系 【设计意图】展示教学思路,引导学生思维方向,突出重点。
教学反思
图3
a
b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