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7-28 10:50: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的是西汉的建立到逐渐兴盛的历史,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迅速灭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恢复和社会稳定。到景帝时,形成了“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为后来汉武帝“大一统”的局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此后2000余年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知道西汉的建立及汉初的基本社会状况;了解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措施及作用;
2. 过程与方法:
(1)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和相关史料,从中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归纳能力,打好学习历史的基本功。
(2)通过情境体验,形象、生动、直观地让学生了解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措施,以及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实行轻徭薄赋、宽刑的休养生息政策,促使社会逐渐走向安定和经济繁荣进步,为后来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通过学习汉初统治者的统治措施,对比“秦亡汉兴”,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学会关心国家时政,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休养生息政策基本史实
(三)教学难点:理解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二、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秦始皇兵马俑”与“汉景帝陵园人物陶俑”【引导】:与秦始皇兵马俑冷酷的脸部表情相比,汉阳陵的陶俑个个面带微笑,这让我们感受到汉初人民生活幸福感比较强。是什么原因让刚刚经历了秦末残暴统治和连年战争的人民能露出这样温和的微笑?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这段西汉历史的奥秘!(课件显示标题:)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通过直观的图片对比,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求知的欲望。
【讲授新课】第一篇章:预习成果展示——厘清史实要求:依据学案预习检测,掌握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结构,通过齐读预习案,解决预习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强化基础知识的识记。西汉的建立1.时间: 。2.人物: 。[3.都城: 。 二、休养生息政策1.背景:由于秦朝的 和 ,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2.目的:为了 ,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 的政策。3.具体措施有:(1)下令“ ”,让士兵还乡务农;(2)将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 ;(3)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采取 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和兵役。4.评价: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 政策,注重农业生产,使 。三、文景之治1.人物:西汉王朝到了 和 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2.措施:(1)他们注重 ,提倡 ,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2)重视“ ”,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3)他们还提倡 ,反对奢侈浮华。3.结果:文景时期,政治 ,经济 ,人民生活 ,国力 ,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 ”。在小组展示的同时,请其他小组拿起红笔,批改自己的课前预习任务。(教师根据展示效果给小组加分)第二篇章:体验历史活动一:合作探究材料一:(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汉书 食货志》材料二: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 食货志》阅读材料,思考:(1)西汉建立之初国家处于什么样的境况?答:残破荒凉,经济萧条,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的土地荒芜。(2)造成这种境况的原因是什么?答: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过渡:汉高祖会如何应对这样的境况呢?活动二:历史剧场《汉高祖的烦恼》汉高祖:今天下已定,然而连我出巡想找四匹一样颜色的马都找不到,更严重的问题是民失作业,人相食,长此以往,国家要灭亡了!唉……烦!烦!烦!真想找人打一架!诸位有何建议?陆賈:皇上难道忘了秦亡的教训吗?臣认为天下既定,就应该与民休息,无为而治汉高祖:那难道什么都不做吗?贾谊:臣认为战争让人民流离失所,没有人从事农业生产,所以粮食不够,现在驱使百姓,让他们回到农田里,都从事农业这种本分生活,方能解决问题。汉高祖:这主意不错!晁错:皇上圣明,让人民从事农业生产,减轻他们的赋税,大量贮备粮食,以便充实仓库,防备水旱灾荒,因此也就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汉高祖:说得对,就按你们说的去办。问题1:根据历史剧场,分析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答: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吸取因暴政而亡的教训,听取了大臣的建议)问题2:汉高祖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答:1、凡退役归农的军吏卒,按军功大小分配田宅活免除徭役——解甲归田2、因战乱逃亡山泽的民众, 归还故里;领取原有田宅——劝民还乡3、因饥饿而卖身为奴婢的 释放为平民——释奴为民4、减轻田租,定税率为 十五税一(产量的十五分之一为田税)——轻徭薄赋过渡: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文帝、景帝措施: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②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十五税一)③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④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过渡: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有没有取得效果,解决当初汉高祖的烦恼呢?活动三:再现历史材料一: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材料二:(汉武帝初期)“京师之钱累巨万,贯(穿钱的绳子)朽而不可校;太仓(京师的大仓库)之粟,陈陈相因(新谷子压着陈谷子),充溢露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史记·平准书》这说明经过汉初几代统治者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西汉出现经济发展、物资丰盛的盛世局面,为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从汉高祖到汉文帝、汉景帝,这祖孙几代的“无为之治”实际上是行政上不妄为,少有急切的举措,避免苛烦扰民,使社会生活在自然的状况下得以安定。特别是经历秦朝暴政后,这种政治风格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进步。第三篇章:总结升华小结:引导学生认识到,所有政策的实施,都离不开良好的经济基础,正是有了汉初的修养生息政策,使汉朝的经济得到充分的发展,才有了后来汉武帝大一统的实施!设问:(1)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放在今天仍然适合吗?(2)今年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如果你是代表之一,在学习了本课内容后,你会在会议上提出什么合理建议? 通过课前预习,使学生对本课的基础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以及从史料中寻找有效历史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更形象、生动、直观地让学生了解“文景之治”期间实行的措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做标记、找关键词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进一步了解“论从史出”的原则回归本课中心思想。并且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拓展思维,关心国家时政,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课堂小结 学习反馈1、西汉初年,连皇帝的马车都配不齐毛色一样的四匹马,将相出行只能乘牛车。这说明当时( )A.战乱频繁 B.经济萧条C.农民赋税繁重 D.君臣都提倡节俭2、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   )A.吸取秦亡的教训 B.减轻人们的负担C.发展生产 D.巩固统治3、西汉建立之初,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及其继承者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下列措施中属于汉高祖时期的有( )①让士兵还乡务农 ②将部分奴婢释放为平民 ③轻徭薄赋 ④废除一些严刑苛法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板书设计 一、西汉的建立1.西汉的建立2.汉初社会状况二、休养生息政策1.内容2.作用三、“文景之治”1.措施2.表现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古文对于初一学生来说还是比较生涩难懂,如活动三中的第一段材料,学生反映基本看不明白,也归纳不出文景时期“人口增加”这一现象。在今后的教学里要加强古文阅读方面的学法指导,养成找“关键词”的习惯,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同时注意教学环节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避免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畏惧。
秦兵马俑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