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中考命题作文指导
习作.技法指导
命题就是命制作文的题目,命题作文是根据所出示题目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方式。命题作文是我国传统的作文方式,至今仍有特殊的价值。
一、命题作文审题精准三原则
1.在限制中求准。
如:“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限制项在“爱”“不容易”,是写“爱”,但显然“不容易”是叙写的重点。
2.在灵活中求新。
无论命题限制多么严,总有未加限制的方面。如:“我的一位老师”未限制哪位老师,只要在某方面值得学习,就都是“老师”,都可以写。比如,青蛙是我游泳的“老师”……这样就会有更多更新颖的题材。
3.在隐含中求实。
任何作文命题都有明言和隐含两个部分,如:对“铺路石”、“桥”之类的题目,更要善于挖掘隐含于其中的比喻或象征意义。
二、命题作文独到的立意
1.抓“中心词”和“题眼”。
如命题作文:“和你同行”。
明确作文标题中的“你”的所指非常重要。一般来说,既可以把“你”理解为具体的人、事、物、景等,也可以理解为抽象的理论、情感等。这样,便可以选择了解最为清楚,理解最为深刻,感受最为强烈的“你”,来作为写作的对象。
“题眼”是“同行”,所有的材料,都应围绕“同行”来组织,要写清“同行”的表现和结果,特别要写清“同行”时的感受,从而抒发真情实感。
2.依据题目定中心。
如命题作文:“你辛苦了”。
关键词是“你”和“辛苦”。
“你”的选择可以是一个人,比如爸爸、妈妈、老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你”的选择也可以是一个具体的物,比如行道树、蜜蜂等,所选的物一般都应该符合“辛苦”的要求,最好具有一定的象征或比喻义。
对于“辛苦”的理解,应该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指身体的劳累,比如劳动的辛苦、工作的辛苦、生活的辛苦等;一是指心理的劳累,比如情感的付出,对家庭、孩子、学生、他人的关爱与操心等。
又如:“我爱唱的一支歌”中心词是“歌”,只能是“一支”,而重点落在“爱唱”上。为什么爱唱?这就是文章要表达的中心。
三、独到的创新设计
写作中,可以少用传统的“三段体”形式,而给作文换一套新颖的“包装”, 让自己的文章以创新的形式照亮阅卷老师的眼睛。
1.小标题串联式。
将围绕主题的文章材料多方位地或随意地抓拍几个镜头,使整个事件由孤立到联系,从片面到全面,形成一个整体。如安徽中考佳作《不会变的是你眼眸中的柔情》,作者就拟写了三个小标题“悲·温暖”“欢·了然”“离·牵挂”,行文中立足于悲观、成功、离别三个不同的情境分别表现妈妈眼眸中的温暖、了然笑意、牵挂的温柔,角度多样但主旨凝练:妈妈对“我”的关爱恒久不变。
2.寓言童话式。
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童话故事这一表现形式,采用换位思考,站在第一人称的写作角度,可带给人独特感受。如《我和彩蝶一起飞舞》一文,用拟人化的写法,写一只蛾子由破茧而出到与彩蝶一起飞舞的故事,寓含了“用平凡去谱写生命的绝唱”的道理,构思巧妙且吸引人。
3.一线串珠式。
巧拟线索可使文章条理清楚,文脉贯通。如安徽芜湖中考佳作《心中有话对你说》,作者在行文中先后四次对妈妈吐露心声:
妈妈,女儿心中有话对你说:妈妈的味道,真好!……
妈妈,女儿心中有话对你说:我多想再嗅到妈妈的味道啊!……
妈妈,女儿心中有话对你说:妈妈的味道,幸福的味道!……
妈妈,女儿心中有话对你说:你的味道,依然很甜,也很美。
不难发现,作者是以“妈妈的味道”为行文线索,以分层递进式“妈妈,女儿心中有话对你说”为结构标志,写出了随着自己的长大对妈妈的情感变化的过程,情节起伏中又显得紧凑。
4.此外,还有书信、日记、故事新编、微型小说、病历报告、辩论会、实验报告、戏剧剧本等多种形式。
四、生动形象的语言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即文章要讲究文采,没有文采的文章,难以传播。在考场作文中,如果写景状物,绘形绘色;写人叙事,生动传神;议事言理,生动风趣;在语言上广采博学,遣词造句力求神韵,广用修辞,文笔飞扬多姿,那么通篇就会文采洋溢,处处精彩。
1.提炼词语,生动形象。
“语不惊人死不休”,精心选用恰当精妙、新鲜传神、具有形象性、极具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叠音词、修饰语等,不仅能增强语言的生动性,而且能将读者带入特定的意境。如:夕阳的余晖下,青葱的小草和着微风摇曳身姿,门卫的那只圆滚滚的大白兔乖巧地倚卧在草丛里,痴痴地凝望那片涂了油彩的瑰丽的天空。
2.句式灵活多样,整散结合。
如:出了家门便是山,一眼望不到头的大山;出了家门便是河,一眼望不到边的河。这就是我的故乡——养育了我十六载的故乡。
3.妙用修辞亮文采。
修辞是语言艺术的花朵。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能使文章文采飞扬:巧用比喻,生动形象;善用拟人,添彩增辉;妙用排比,气势如虹;善引名句,增厚底蕴;回环反复,音韵和美。
五、打造“凤头”和“豹尾”
古人云“凤头豹尾”,就是说开头要写得有姿有彩,像凤凰的头那样。精彩的开头有“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动人效果。如果把开头比做“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重要。
1.精雕“凤头”,先声夺人。
精彩作文开头分成以下几种情形:①设置悬念,欲擒故纵;②开门见山,直入主题;③联想回忆,巧妙叙述;④描绘环境,渲染气氛;⑤巧用修辞,展示文采;⑥设计题记,暗示题意。
2.打造“豹尾”,画龙点睛。
作文结尾易犯的毛病有:①画蛇添足;②空喊口号;③拖泥带水。结尾的常用方式有:①自然收束式;②首尾呼应式;③卒章显志式;④名言警句式;⑤抒情议论式等。
中考作文出彩的技法还有很多,如“明眸善睐亮全篇”的巧妙拟题,“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奇异想象,“粒粒珠玉落银盘”的美观书写等,只要具备其中几点,甚至抓住其中某一点将其发挥到极致,中考作文就一定会从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
佳作.品鉴赏析
没有太阳的地方,昏暗一片;没有太阳的时候,凄冷酷寒。
太阳升起,光明无限;太阳升起,生机盎然。
请以“升起心中的太阳”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升起心中的太阳
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在繁华都市中,无数的美好等待我们探索。无数的磨难等待我们经历。直面人生,笑对磨难,升起心中的太阳,让生命绽放奇葩!
升起心中的太阳,需要感悟可敬的生命。文天祥告诉我,当你跌落人生低谷时,没关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苏轼告诉我,当你内心充满阴霾时,无所谓,“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李白告诉我,当你满心惆怅时,笑一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漫漫人生路上,总有一束曙光照耀着你,如风如雨,让你升起心中的太阳,感悟自己可敬的生命。
升起心中的太阳,需要带着微笑扬帆起航。汨罗江边,屈原仰天长笑曰:“世人皆浊而我独清,举世皆醉而我独醒”后沉入江底,带走了尘世的哀怨,将自己心中的太阳留在了人间。延安脚下,毛泽东浩然长叹曰:“独立寒秋,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毛泽东心中的太阳是亿万人民。当新中国成立时,他笑了,因为自己心中的太阳升起来了。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升起自己心中的太阳,带着微笑出发,成功的曙光将会环绕在你身边。
升起心中的太阳,我们会发现每个人心中的太阳都是不同的。小至一个鼓励、一次表扬、一个握手、一个微笑,大到一次成功、一次获奖,抑或是终生的幸福。所以,找寻适合自己的那轮太阳,让充满生机的阳光播种在心间。
涓涓细流因为心存阳光,才得以汇成江海;寥寥树丛因为心存感激阳光,才得以棵棵成林;点点基石因为心存阳光,才得以座座成山。
升起心中的太阳,使前途光明无限;升起心中的太阳,使沿路生机盎然;升起心中的太阳,使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点评】读这篇文章,我们仿佛和作者一起穿越时光,幸会了许多自信刚强的智者。文中整齐的结构安排与排比句式,跌宕跳跃,技巧性很强。更为可喜的是文章散发出的浓浓的书卷气。许多诗句信手拈来,如数家珍,显现出作者深厚的语文功底,也给文章增色不少。
1.结构明晰。文中整齐的结构安排与排比句式,跌宕跳跃,技巧性很强。
2.巧妙引用。更为可喜的是文章散发出的浓浓的书卷气,许多诗句信手拈来,如数家珍,显现出作者深厚的语文功底,也给文章增色不少。
升起心中的太阳
泪水夹杂着雨水,一个滚烫,一个却凄凉。
我行走在雨中,风从我的后背穿过,解渴的不是肌肤,而是心灵。握着那份考砸的试卷,我努力地想寻找一个借口,却发现是徒劳的,该怎么向你交待,我拼命地想。
回家的路总是那么熟悉,我尽量放慢脚步,却还是走到了这里。我不敢继续走,因为我看见了你,因为我还没想好借口。巨大的水帘恍如隔世,我却还是清楚地看见了你,焦急地张望,像是大鸟等待归巢的小鸟,那样热切。
你还是看到了我,径直向我走来,我有点措手不及,胡乱地将卷子塞进书包,抬起头,正冲着你关切的目光。你为我撑着伞,把我护在左边,心跳的那一边,无情的雨水却打湿了你的右臂。
回到家,你放好雨伞,然后打算替我摘下书包。我不安地将卷子递给你,却没敢抬起头。我知道这是中考前的最后一次模拟考试,我知道你对我充满了期望,我知道我心中的太阳早已落下,我知道此刻你的眼睛里一定充满了失望。就这样安静了几秒,还是你先开了口,依然那样温柔,“没关系,妈妈不怪你,中考要加油,我相信你会考上的。”想了无数中表情来面对你,此刻却全部忘记。我只是抬起头,望着你的双眸,然后重重地点了下头。 拿起卷子回到屋里,看见你早已热好的干奶,飘渺不定的热气里我好像看到了你忙碌的背影。只是岁月将你消磨得暗淡无光,有些憔悴。
台灯下的我奋笔疾书,就像身居考场的我一样。那天的夜黑得很晚,你说我学到很晚,原因只有我知道,每次回头,客厅里一直亮着的灯已将我心中的太阳升起,光明无限,生机盎然。
落笔时,想起我们的一段话:
我说,你是我心中的太阳。
你说,我是你永远的光芒。
【点评】本文以第二人称下笔,首先就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给人以亲切之感。选择叙述体,作文先渲染了一个凄凉、伤感的氛围,为下文做好了铺垫。文中几处细节描写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母子间的默契与理解,情味很浓。文末的巧妙点题,让看似游离的叙述很好的照应了题目。
1.本文运用第二人称,首先就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给人以亲切之感。
2.注重细节,点题巧妙。在叙述过程中,作者先渲染了一个凄凉、伤感的氛围,为下文作好了铺垫。文中几处细节描写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母子间的默契与理解,亲情味很浓。文末的巧妙点题,让看似游离的叙述很好地照应了标题。
在成长的道路上,尝试是人生的必修课。比如:尝试着举手发言,尝试着参加竞赛,尝试着克服困难,尝试着宽容待人……每一次尝试不一定都成功,但一定会有所收获。在尝试中,我们的智慧得到增长,能力得到提升,人性得到升华。勇于尝试吧,让我们在尝试中成长。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和体验,以“在尝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字数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在尝试中成长
有人说,生活是调色板,每一种色彩代表一份特别的感受,而我的那次尝试,如醒目的红,时时提醒着我。有人说,生活是五味瓶,每一丝味道代表一份过去的回味,而我的那次尝试,如甜甜的糖,在心里淡淡化开,回味无穷……
夏日里盛开的月季在窗外尽情沐浴着阳光,而我,则在冰冷的空气里看着恐怖小说,不知不觉,自己也进入了故事中。“砰!”门猛地打开了,我吓得从椅子上跳起来,当我得知是妈妈在叫我吃饭时,惊魂未定的我一边捂着胸口,一边“你进来怎么不敲门?真是的”脱口而出。‘窗外的月季摇摆了起来,似乎是刮起了微风,衣架上晾晒的衣服也轻轻荡了起来,五颜六色的格外显眼。
妈妈似乎觉得自己无辜,又因为自己平白无故地被“批评”而委屈,忍不住生起气来,我也不甘示弱地边喝水,边与她“舌战”,两种尖锐的声音在火药弥漫的空气中飞扬。为一次敲门而吵架仍在继续,后来还惊动了爸爸,他赶忙过来劝架,才得以平息。饭桌上,我与妈妈干瞪眼,谁也没说一句话。
回到电脑前,窗外的月季静静地开在那儿,衣服也整整齐齐地排列着。
爸爸走了进来,亲切地说: “妈妈刚才不知道你在看小说,不是故意要吓你的,可你也想想,你平时是否也把妈妈吓到了昵?”
我坐在电脑桌前,面对密密麻麻的字,却看不进去,脑海里尽是闪过一张张我推门而入,妈妈、爸爸、表弟惊恐的眼神,以及他们刚要开口却止住
的话,有一次还把表弟吓哭了,过去的回忆涌上心来,一幕幕使我懊悔、内疚。
被空调吹得发冷,我反而更加清醒了,我过去也总是忘了敲门,忘了“礼貌”二字,忘了换位思考,我没有想过如果我是那门内人会怎样,是愤怒?是惊恐?还是讨厌?我觉得自己错了,我应该尝试着伸出手去叩门,去轻轻敲敲他人的心门。
第二天,我早早地起了床,窗外阳光明媚,鸟声婉转,连那一盆月季也开得正灿烂,绿叶也更加清润迷人,花朵更加芬芳。
“咚咚……”我伸出手,第一次尝试着去敲妈妈的门。“进来吧!”妈妈微笑着。我送上牛奶,还附带一句“早上好”。
原来,敲门声是那么悦耳,那么动听……轻轻地带上门,我激动极了,尝试的感觉真好,成长的感觉真好!
1.情景交融。作者开篇以月季花沐浴阳光的景物描写渲染和谐的氛围,而后妈妈因为没有敲门和“我”争吵起来,又用月季的摇摆预示家庭的风波,接着爸爸的劝架与月季的安静相衬托……景物与情节环环相扣,细腻传神。
2.选材朴实。本文以“在尝试着敲门中成长”为材料,反映了两代人之间理解与沟通的问题,生活气息浓厚。
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云“知行合一”、“知易行难”,“知者”可贵,“行者”更可贵。“行者”,用行动诠释生活的意义,用行动抒写生命的美丽。鲁迅以直面人生的呐喊唤起民众的觉醒,“我”以满腔的热情帮助迪龙实现生命的蜕变,而面临危机的美丽汉语需要我们用行动去拯救。
当我们抱怨环境脏乱时,我们为什么不俯下身去 当我们接受善意的微笑时,为什么不报以同样的微笑 当我们自怨自艾时,为什么不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行动,就在举手之间。
做一个“行者”,行动着,感悟着,收获着……
请以“做一个‘行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做一个“行者”
倘若可以,我愿做一个“行者”。
静静的夜,我愿一人独坐。我喜爱架起二胡,缓缓地拉弓。木的香气缭绕鼻间。有些锈却仍旧紧绷的二弦重合着,任我轻轻揉,重重滑过。松香落在裤上,我不介意,抛开身边的物质,悠扬的乐音中我仿佛来到另一个天堂。我深深迷恋二胡。
可突然有一天,我发现,不是每个人对着二胡都有着崇高的敬意。我站在教室中,眉飞色舞地讲着长大后愿成为二胡演奏家。大家饶有兴趣地看着手舞足蹈的我,可眼中却带着嘲弄。他们为钢琴手的豪情演出呐喊沸腾,看见街头偶尔坐着的拉着二胡的乞丐时会转头对着我,眼神中有说不清的色彩,我内心隐隐作痛。望着街头那个老乞丐,听他那断断续续的、嘶哑的二胡声,我无言以对。同学们渐渐走远,我却停在角落一直发呆。
我仍旧喜爱深深沉醉在自己的世界中,唯有二胡默默相伴。黑夜中,我是个孤独的歌唱者,唱着别人不爱听的老歌。然后,终于有一个夜晚,我决定让这悠扬响彻天际。
我开始频繁参加艺术节,班级聚会上,我也背着二胡来回穿梭。端起二胡,我便身临其境。我如“月夜”下的老者哀婉叹息,似敲着拐杖呻吟着,我不求倾听者泪下,但求他们能倾听我内心的声音,听听我对二胡的依恋,唤起他们沉睡的心。我竭尽全力将《赛马》中最后一声马鸣扯得撕心裂肺,我不求每个人都血液沸腾,但求他们能感受我内心的愤怒——凭什么对着二胡而戏笑,对着钢琴而呐喊?
曲子终了,我便会安静地站起,向他们鞠躬。我感谢他们的倾听,感谢他们的目瞪口呆,因为我知道他们已明白我想说的:二胡的背后有着中华的智慧与文化,那是两根弦就能奏出的华丽与朴实,雄壮与风情。
我们不能忘,那是我们的声音,来自中国的呐喊。
做一个“行者”,我以自己的行动传递着我的愿望,愿唤醒大家沉睡的内心。行动,虽微不足道,却为文化的传承之路开出一朵绚丽的花。我,骄傲!
倘若可以,我一定做“行者”,带着二胡,走遍世界。
1.主题积极昂扬。小作者从自己的爱好入手,以对二胡的热爱为叙事线索,将个人情与民族情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微言大义,要做一个传承民族文化的“行者”,主题积极昂扬,令人赞叹。
2.对比鲜明有力。作者将自己对二胡的一腔敬意与同学们对二胡的蔑视、自己在个人世界中独自弹奏二胡与积极在公共场合宣扬二胡文化进行了鲜明有力的对比,正因为有了这些对比,“我”作为一个“行者”的韧劲、成效也就得到了强烈的映衬。
做一个“行者”
“知易行难”,“知者”可贵,“行者”更可贵。人猿因行动进化成人,科学家用行动探索真理。那么,身为知者的我们,又何不做个“行者”,以探求生命的升华?
何不做个“行者”,用行动表现你的真情义。古人云:“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有诗人多情,在墙外思念墙内佳人却不敢接近,最后“多情总为无情恼”,徒留诗一首,佳人不知。有青年多情,却不敢在现实中接近那淑女,只在梦中鼓琴弄瑟以友之,最后“日思夜想不得见”,徒留风一首,淑女不知。此二人,岂不知者哉?有琴师因知己之死愤摔爱琴,有剑客因一诺而挂剑于冢上。此二人,岂不行者哉?做一个“行者”,追求情感的显露与精神升华,勿要遗恨!
何不做个“行者”,用行动拉近梦想和现实的距离。企业家若非从小做起,能做成梦中的驰名的大企业?网络写手若不在方格上辛苦耕耘能变成梦想中的知名作家?会说梦想的人是知者,但他们只是梦想家;会做出行动的人是“行者”,他们才是实干家,是成功的人!做一个行者,谁也不想做一个失败的人!
何不做个“行者”,用行动诠释生命的意义。有人说“我在故我思”,有人说“我思故我在”。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在生命存在的前提下进行思考之类的活动”。虽然你现在拥有生命,但你不去思考这个世界,不去用行动证明你的思考,不在行动中收获你的思考、感悟,你该如何证明你的存在?你该如何让你的生命有意义?
做一个“行者”!你的行动会让你的人生像面包一样饱满充实,让残酷的现实像梦境一样甜美,让虚渺的情感像溪水一样可触可碰可感!
做一个“行者”!
1.结构巧妙,思路清晰。本文主体部分每段段首,作者都用一句话概括本段的内容,“用行动表现你的真情义”,“用行动拉近梦想和现实的距离”,“用行动诠释生命的意义”,逐层展开,步步深入,既使文章思路清晰,又让读者一目了然。
2.表达多样,气势恢弘。本文语言多变,句式多姿,有反问句,有感叹句,有对比句,有反复句,有比喻句,有排比句。这些语句满含着作者的激情,使得文章语言气势恢弘,铿锵有力,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