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 说课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 说课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8 17:48: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我们的传统节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目录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活动目标
四、说活动重难点
五、说活动方法
六、说活动过程
七、说活动反思
一、说教材
《我们的传统节日》是北京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实践活动课。2017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一、说教材
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围绕生活中的传统节日展开,这个活动课不仅是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课又和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单元主题紧紧相随,足以说明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三年级的孩子自我意识已经开始觉醒,存在很大的自主性,我们需要让他们在活动中找到自己,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只知道过洋节,却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情却不高。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组织《我们的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过好中国节,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说学情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以及人们在过传统节日时都有哪些风俗习惯,并了解其丰富的内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收集资料,展示成果,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三、说活动目标
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四、说活动重难点
搜集资料法、实地采访法、成果汇编法等。
五、说活动方法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
清明节
4月5日前后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除夕
农历腊月底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七夕节
农历七月初七
六、说活动过程
六、说活动过程
八个研究小组:
春节组、 元宵节组、
清明节组、端午节组、
七夕节组、中秋节组、
重阳节组、 除夕组。
( )小组
研究内容
小组成员
调查方法
组员分工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传说由来
第二阶段:风俗习惯
第三阶段:诗词文化
第四阶段:动手操作
(一)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五月节。战国时期楚国大臣屈原因主张举贤任能、联齐抗秦,却遭到贵族排挤,被楚王流放。公元前278年,秦兵南下攻破楚国,国破家亡,屈原宁死不投降,投入汨罗江。沿岸百姓被屈原的爱国精神深深感动,纷纷引舟抢救,并向江水中抛撒食物防止鱼虾伤了屈原。
为了纪念屈原此后每年的这一天,当地群众都要举行相关活动,表达对屈原的怀念。包粽子、赛龙舟便成为端午节的传统习俗。2006年,端午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
(一)端午节的由来
(二)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包粽子
(二)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赛龙舟
(三)端午节的诗词
端午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渔家傲
宋 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第一步:把粽叶窝成漏斗状,加入糯米及其他馅料。
第二步:将粽叶裹紧
第三步:用绳子将粽子捆绑。
(四)包粽子的过程
(四)包粽子的过程
学生汇报成果
布置作业
其他七个小组要按照这样的活动流程分工合作、搜集资料、进行阶段性汇报。
六、板书设计
我们的传统节日
八大传统节日
端午节
(一)由来 (二)习俗
(三)诗词 (四)操作
七、说活动反思
通过端午节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屈原,更是一种民族精神、爱国精神的渗透,是学生从小进行爱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在端午节综合实践活动中,孩子们已经被屈原这种爱国精神所感染,在这种精神的影响下,包粽子的实践活动表现特别认真,这种浓浓的民族精神已经渗透到的的学生的心中。
七、说活动反思
总之,我的预设是通过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与习俗,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扬中华民族精神。让学生牢记自己是中国人,过好中国节,做好中国人。
过好中国节
做好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