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防灾减灾 同步检测
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2019年8月10日,台风“利奇马”登陆浙江省温岭市,长时间降雨导致临海市城市严重内涝,损失严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临海市发生城市内涝时,该市居民在积水中行走应穿( )
A.长筒雨靴 B.凉鞋
C.运动鞋 D.拖鞋
2.下列关于台风防御的措施正确的是( )
①海上船只减速慢行 ②加固房屋、门窗、广告牌等
③密切关注气象预警信息 ④低洼地区居民向安全地区转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洪水、滑坡和泥石流都是破坏性很强的自然灾害,在遇到这些灾害时,我们要掌握正确的自救和互救方法,才能在灾害中获得生的希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洪水中的救助,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抛救生圈把落水者救上岸 B.划船将落水者救上岸,并且带到安全地带
C.户外突遇洪水向高处躲避 D.不会游泳,但急于救人,使两人落入洪水中
4.关于滑坡和泥石流中的自救方法,不正确的是( )
A.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 B.山区扎营,应选择在避风的谷底
C.要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跑 D.不要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洪水中的救助,主要在洪水发生过程中进行,并以自救为主
B.做人工呼吸时,应拉直喉管
C.洪水一般与其他地质灾害有关联性
D.大雾和沙尘暴会使大气能见度下降,但不影响人们的健康
读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6.在各种气象灾害中我国分布最广泛的是( )
A.旱灾 B.洪涝 C.台风 D.冰雹
7.我国华南地区纬度位置较低,但有时也会受到低温冻害的影响,主要的自然原因有( )
①春季多阴雨②冷空气势力强大③农事活动较早④梅雨提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8.为减轻图中各种自然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下列措施中不可取的是( )
A.修筑水库和分洪工程 B.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
C.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 D.建立健全保险救灾体系
南方某山区经历暴雨,下图为该地暴雨前后一周地形对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该地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是( )
A.山洪爆发 B.地震 C.滑坡 D.泥石流
10.该地质灾害发生后,最需要紧急撤离的居民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减少洪涝灾害的损失,熟悉一些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常识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做到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关于洪水中互救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向落水者抛救生圈 B.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
C.划船、游泳去救人 D.等洪水过后再去救人
12.被巨大洪水围困时,正确的做法是( )
A.抱紧电杆 B.在巨石边躲避洪水
C.通过游泳上岸 D.利用大树逃生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3.如果所在地没有应急避难场所,你认为合适的应急避难场地是( )
A.附近的休闲广场 B.附近的大型商场内
C.居民楼顶的天台 D.市中心的大型公园
14.应急避难场所针对的自然灾害主要是( )
A.台风灾害 B.寒潮灾害
C.地震灾害 D.洪涝灾害
15.在防灾减灾中,了解学校或家附近的应急避难场所属于( )
A.灾前准备内容 B.灾害监测内容
C.灾后恢复内容 D.灾害救援内容
16.读“洪涝灾害自救与互救灾前准备示意图”,回答问题。
(1)简述听汛期天气预报可以自救与互救的主要原因。
(2)基于自救的角度,说明“训练爬高能力、快跑能力”的必要性。
(3)简述“预备木质家具”在洪涝灾害自救时的主要作用。
(4)从自救与互救的角度,说明“学会游泳、划船”的意义。
17.下图是洪水应急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上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突发洪水时,应______获得逃生机会。
(2)洪水一般与连降暴雨有关,因此具有______性。
(3)同地震的救助相比,洪水中的救助主要是在______进行,其中更为重要的是______。6.3 防灾减灾 同步检测
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2019年8月10日,台风“利奇马”登陆浙江省温岭市,长时间降雨导致临海市城市严重内涝,损失严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临海市发生城市内涝时,该市居民在积水中行走应穿( )
A.长筒雨靴 B.凉鞋
C.运动鞋 D.拖鞋
2.下列关于台风防御的措施正确的是( )
①海上船只减速慢行 ②加固房屋、门窗、广告牌等
③密切关注气象预警信息 ④低洼地区居民向安全地区转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C
2.D
【解析】1.穿运动鞋,能防止脚部被碰伤、刺伤,不阻碍自己的行动,也不会往鞋里灌很多水。C正确。长筒雨靴会往鞋里灌很多水,A错误;凉鞋、拖鞋会刺伤脚,行动不便。BD错误。故选C。
2.台风来临前,应立即到避风场所避风。万一躲避不及或遇上台风时,应迅速果断地采取离开台风的措施,如停(滞航)、绕(绕航)、穿(迅速穿过),①错误。加固房屋、门窗、广告牌等,密切关注气象预警信息,低洼地区居民向安全地区转移均是正确的防御台风的措施,②③④正确。故选D。
【点睛】台风的防灾和减灾:1、台风来临之前应密切关注媒体有关台风的报道;2、台风来临前,对强风有可能吹倒建筑物、高空设施等要及时采取安全加固措施;3、台风来临前,要及时搬移屋顶、窗口、阳台处的花盆、悬吊物等,以免大风来时被吹下去砸到人;4、台风来临前,应准备好手电筒、收音机、食物、饮用水、常用药品等,手机充满电,以备急用;5、台风来临前,要及时清理排水管道,保持排水畅通;6、台风期间,尽量不要出门,留在屋内;7、台风期间,倘若不得不外出时,应弯腰将身体紧缩成一团,一定要穿上紧身合体的衣裤,行走时,应一步一步地慢慢走,防止被风刮走,要尽可能抓住墙角、栅栏、柱子或其他稳固的固定物行走,千万不要在临时建筑、广告牌、铁塔等附近行走,以免被落下物砸伤;8、遇到危险时,请拨打当地政府的防灾电话求救。
洪水、滑坡和泥石流都是破坏性很强的自然灾害,在遇到这些灾害时,我们要掌握正确的自救和互救方法,才能在灾害中获得生的希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洪水中的救助,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抛救生圈把落水者救上岸 B.划船将落水者救上岸,并且带到安全地带
C.户外突遇洪水向高处躲避 D.不会游泳,但急于救人,使两人落入洪水中
4.关于滑坡和泥石流中的自救方法,不正确的是( )
A.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 B.山区扎营,应选择在避风的谷底
C.要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跑 D.不要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洪水中的救助,主要在洪水发生过程中进行,并以自救为主
B.做人工呼吸时,应拉直喉管
C.洪水一般与其他地质灾害有关联性
D.大雾和沙尘暴会使大气能见度下降,但不影响人们的健康
【答案】3.D
4.B
5.B
【解析】3.洪水中的救助要注意正确的救助方法和原则,如不会游泳应采取抛救生圈或救生衣、划船的方式救人,不能只考虑救人,而使两人落入洪水中,这样自己不但没有救人,反而增加了其他人员的负担,搞不好自己也有生命危险,D符合题意;ABC都是正确的做法,不符合题意。故选D。
4.在山区,切忌在谷底扎营,因为滑坡、泥石流像洪水一样,会直接冲向谷底,造成危险,应在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扎营,B符合题意;发生泥石流时,不要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要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跑,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5.洪水中的救助,互救更重要,A错误;洪水一般与水文灾害和气象灾害有关联性,与地质灾害关联性不大,C错误;大雾和沙尘暴会使大气能见度下降,且含有大量的微小尘粒,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D错误;做人工呼吸时,应拉直喉管,B正确。故选B。
【点睛】人工呼吸操作要领
1.病人仰卧,面部向上,颈后部(不是头后部)垫一软枕,使其头尽量后仰。
2.挽救者位于病人头旁,一手捏紧病人鼻子,以防止空气从鼻孔漏掉。同时用口对着病人的口吹气,在病人胸壁扩张后,即停止吹气,让病人胸壁自行回缩,呼出空气。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约12次。
3.吹气要快而有力。此时要密切注意病人的胸部,如胸部有活动后,立即停止吹气,并将病人的头偏向一侧,让其呼出空气。
读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6.在各种气象灾害中我国分布最广泛的是( )
A.旱灾 B.洪涝 C.台风 D.冰雹
7.我国华南地区纬度位置较低,但有时也会受到低温冻害的影响,主要的自然原因有( )
①春季多阴雨②冷空气势力强大③农事活动较早④梅雨提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8.为减轻图中各种自然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下列措施中不可取的是( )
A.修筑水库和分洪工程 B.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
C.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 D.建立健全保险救灾体系
【答案】6.A
7.A
8.B
【解析】6.读图可知,我国西北、西南、华南、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北地区都有旱灾发生,相对冰雹、洪涝和台风而言,旱灾在我国的分布是最广泛的。故选A。
7.我国华南地区纬度位置较低,春季,雨带移到该地,多阴雨天气,会出现低温的状况。但正常年份不会造成低温冻害,若冷空气势力强大,影响到纬度较低的华南地区,再加上华南地区农事活动较早,则会造成低温冻害。所以华南地区有时会受到低温冻的原因①②③都对,但③农事活动较早属于人类活动,与题干问的自然原因不符排除③。我国的梅雨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排除④。所以选项A①②是正确的,故选A。
8.图中自然灾害在我国分布广泛,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不现实,要减轻图中各种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有效的措施是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修筑水库和分洪工程、建立健全保险救灾体系等,所以依据题干要求B选项是相符的,故选B。
【点睛】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包括灾害监测、灾害防御、灾害救援与救助、灾后恢复等多个方面。
南方某山区经历暴雨,下图为该地暴雨前后一周地形对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该地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是( )
A.山洪爆发 B.地震 C.滑坡 D.泥石流
10.该地质灾害发生后,最需要紧急撤离的居民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9.C
10.C
【解析】9.山洪爆发不属于地质灾害,排除A;材料信息表明,该地发生的地质灾害出现在经历暴雨之后,因此该质灾害是地震的可能性较小,排除B;图中显示,该地质灾害在峡谷陡坡地区出现了堰塞体,此处又处于陡坡地带,因此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是滑坡,C符合题意;图中地质灾害引起的堰塞体两侧为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出现泥石流的可能性小,排除D。故选C。
10.根据前题分析可知,该地质灾害可能是滑坡,滑坡导致在峡谷处形成堰塞体,堰塞体之上形成了堰塞湖,由于堰塞体的阻挡,堰塞湖的水位会不断上升,由于堰塞体不稳定,在水压力作用下有可能会发生溃决现象,因此堰塞体下游的丙居民点处于危险之中,居民最需要紧急撤离,C符合题意;比较两幅可知,堰塞体左侧等高线疏密明显变化,因此滑坡应发生在此地,因此甲、乙、丁均不处于滑坡的威胁之下,甲、乙两地较高,也不处于溃决洪水威胁之下,图中显示,丁处海拔略高于堰塞体,因此受到堰塞湖上涨水位淹没的可能性不大,因此甲、乙、丁三处居民点不需要紧急撤离,排除ABD。故选C。
【点睛】泥石流、滑坡的形成原因:地壳活跃,岩石破碎,多断裂构造,地形起伏大,多松散物质,降水集中,多暴雨或冰雪融水量大,破坏植被,不当的开挖、堆积等。
减少洪涝灾害的损失,熟悉一些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常识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做到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关于洪水中互救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向落水者抛救生圈 B.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
C.划船、游泳去救人 D.等洪水过后再去救人
12.被巨大洪水围困时,正确的做法是( )
A.抱紧电杆 B.在巨石边躲避洪水
C.通过游泳上岸 D.利用大树逃生
【答案】11.D
12.D
【解析】11.发生洪水后,应及时抢救被洪水围困的人员,保证生命安全,D错误;向落水者抛救生圈、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划船、游泳去救人都是把生命放在第一位,ABC正确;题目设问不正确的,故选D。
12.抱紧电杆易触电,A错误;可在巨石上躲避洪水,在巨石边无法躲避洪水,B错误;巨大洪水,难以游泳上岸,C错误;可利用大树躲避洪水,洪水退后可以逃生,D正确。故选D。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3.如果所在地没有应急避难场所,你认为合适的应急避难场地是( )
A.附近的休闲广场 B.附近的大型商场内
C.居民楼顶的天台 D.市中心的大型公园
14.应急避难场所针对的自然灾害主要是( )
A.台风灾害 B.寒潮灾害
C.地震灾害 D.洪涝灾害
15.在防灾减灾中,了解学校或家附近的应急避难场所属于( )
A.灾前准备内容 B.灾害监测内容
C.灾后恢复内容 D.灾害救援内容
【答案】13.A
14.C
15.A
【解析】13.应急避难场所的选择应依据距离较近,属于较空旷的地区,远离高大密集的建筑物,A正确。附近的大型商场内、居民楼顶的天台、市中心的大型公园均有高大,密集的建筑,不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14.应急避难场所多为开阔地,应对的自然灾害主要是地震,C正确。开阔的室外无法抵御台风,排除A。开阔的室外无法抵御寒潮,排除B。开阔的室外无法抵御洪涝,排除D。故选C。
15.了解学校或家附近的应急避难场所属于灾前准备内容,A正确。灾害监测、灾后恢复、灾害救援一般有政府专业人员负责,排除B、C、D。故选A。
【点睛】防灾减灾手段包括:灾害监测、灾害防御、灾害救援与救助、灾后恢复。
16.读“洪涝灾害自救与互救灾前准备示意图”,回答问题。
(1)简述听汛期天气预报可以自救与互救的主要原因。
(2)基于自救的角度,说明“训练爬高能力、快跑能力”的必要性。
(3)简述“预备木质家具”在洪涝灾害自救时的主要作用。
(4)从自救与互救的角度,说明“学会游泳、划船”的意义。
【答案】(1)目前,人们可以通过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如气象台)、遥感技术等,对洪涝灾害的孕育、形成、发展进行全过程的动态监测,并在天气预报中提前发出相应的洪灾预警;汛期时收听天气预报,可以提前获得洪涝灾害的预警信息,提前知道洪涝的发生,做好相应的预防,能减轻洪涝灾害的影响。
(2)遭遇突然发生的洪水时,自救的基本方法是尽量往高处跑,如坚固的屋顶、高大结实的大树、山丘和高坡等,这时爬高能力和快跑能力可以助力自救。
(3)木质家具可以漂浮在水中;如果洪水到达时没有逃脱,可以借助木质家具,不让自己身体往下沉,等待救援。
(4)从自救的角度,学会游泳与划船,可以在发生洪灾时减少被洪水淹没的概率;从互救的角度,会游泳与划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救助他人。
【解析】(1)设问汛期时收听天气预报可以自救与互救的主要原因。洪涝灾害有其孕育、发生和发展过程,不属于突发性自然灾害;人们可以通过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和遥感技术等,对洪涝进行动态监测(可预测性),并将该预测在天气预报中播出(与地震灾害不同);人们收听天气预报,即可提前知道洪涝灾害将要发生的信息,赢得预防洪灾的时间,做好相应的灾前准备,减少损失。
(2)基于图上的“训练爬高能力、快跑能力”信息,设问其在自救中的必要性,渗透体育教育。首先,防洪时最基本的自救方法是向高处逃生,且需要一定的速度;而爬高能力强、速度快可以获得逃生的机会;爬高能力与快跑能力都需要平时的训练。
(3)根据图中“预备木质家具”信息,设问其在自救时的主要作用,强化常识性知识的应用。木质家具在洪水到来时,可以漂浮在水中;如果落水可以抱住木制家具,以防下沉或被洪水冲走,达到自救的目的。
(4)基于图片中“学会游泳、划船”,思考其在自救与互救中的意义。学会游泳在自救中的意义是减少被洪水淹没的概率,达到自救的目的;游泳、划船可以在互救时多一种互救的手段和方法,提升互救的概率等,合理即可。
17.下图是洪水应急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上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突发洪水时,应______获得逃生机会。
(2)洪水一般与连降暴雨有关,因此具有______性。
(3)同地震的救助相比,洪水中的救助主要是在______进行,其中更为重要的是______。
【答案】(1)尽量逃向高处,如不能逃脱,则要借助漂浮物脱身
(2)可预报
(3) 洪水发生过程中 互救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突出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1)根据图上信息可推知,当发现洪水来临时,要逃向房顶、树上、山丘和高坡等高处地带,如不能逃脱,则要依靠水中漂浮的木制家具或树木脱身。
(2)洪水水位上涨与降雨量多有关,气象灾害具有可预报性。因此洪水也具有可预报性。
(3)洪水灾害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可以在灾害发生过程中救助,以互救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