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同步检测
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2.关于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有三级天体系统 B.图中①为金星
C.小行星带位于②行星右侧 D.小行星带位于①行星左侧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中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200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进入月球轨道的嫦娥五号探测器不属于(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河外星系 D.总星系
4.月球几乎没有大气,与其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
A.太阳光照稳定 B.地表温度较低
C.公转周期适中 D.体积质量较小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天体M可能是( )
①水星②火星③天王星④金星⑤木星⑥土星⑦海王星
A.②⑥ B.④⑤ C.③⑦ D.①④
6.图中箭头显示了行星运动的( )
A.共面性 B.同向性 C.近圆性 D.同质性
7.与地球相比,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②没有坚硬的地表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④体积和质量很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好奇号”火星探测器于2011年11月发射,2012年8月成功登陆火星表面。2019年4月,“好奇号”火星车拍摄了火星的卫星“火卫一”从太阳前方通过形成日食的场面。读“好奇号”着陆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示过程中,“好奇号”属于天体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9.火星大气的密度不到地球大气的百分之一,科学家认为火星数亿年前有厚厚的大气,但大多数都散逸到太空中。这说明( )
A.火星的质量较地球小 B.火星的卫星较地球多
C.火星的公转周期较地球短 D.日火距离较日地距离大
2015年9月,美科学家称,由提供的地表特征数据表明,目前火星表面存在流动的液态水。下表示意火星和地球相关数据,完成下列各题。
自转轨道面与黄道面夹角 质量(地球为1) 体积(地球为1) (平均密度g/cm2) 大气密度(地球为1) 表面均温(°C) 自转周期 公转周期
地球 23°59' 1.00 1.00 3.96 1.00 22 23时56分 1年
火星 23°26' 0.11 0.15 5.52 0.01 -23 24时37分 1.9年
10.与地球相比,火星的( )
A.公转周期较短 B.表面均温较高 C.体积质量较大 D.平均密度较大
11.与地球“液态水存在”密切相关的是( )
①昼夜更替适中②质量体积适中③宇宙环境安全④日地距离适中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北京时间2018年6月1日,一个“火球”突然划过云南夜空。8月25日,上海天文馆宣布完整回收此次“火球”散落在大地上的陨石及其陨石坑。下图示意“火球”降落的过程和收集到的陨石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该“火球”属于( )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流星
13.形成该“火球”流星体在正常轨道上所在的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可能是( )
A.银河系 B.太阳系 C.河外星系 D.仙女星系
我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二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绕地球飞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天宫二号”所绕转的天体属于( )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星云
15.“天宫二号”目标飞行器与图中字母所示的某天体构成一个天体系统,该天体及其所在的天体系统分别是( )
A.c、地月系 B.d、太阳 C.b、河外星系 D.c、银河系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为了航海时辨别方位与观测天象的需要,将散布在天上的星星运用想象力把它们连结起来。最终全天划分为88个星座。仙女座是全天88个星座之一。仙女座中有一个主星系,即M31(仙女星系),直径22万光年,距离地球有254万光年,是距银河系最近的大星系。下图为仙女星系示意图。
材料二 彗星主要由冰、各种气体和尘埃凝结而成,在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被太阳风吹拂,在彗核后形成长长的彗尾。彗星分裂后碎解为颗粒尘埃,继续在原轨道上运行。1846年11月27日,比拉彗星遵守预测准时造访地球,在比拉彗星接近地球时,仙女座方向当夜爆发了流星雨。1859年11月27日,地球观测者并未在预测轨道观测到比拉彗星,但当夜仙女座方向爆发了大规模流星雨。其后在1872年11月27日、1885年11月27日仙女座方向都爆发了大规模流星雨,从黄昏到黎明,天空中流星连续不断地如火焰般盛放,估计总数达16万颗。而此后仙女座流星雨再也没有大规模爆发,但每当地球通过比拉彗星轨道的时候,仍有一些流星从天而降,但是一次比一次微弱。
(1)仙女座是天体系统吗?为什么?
(2)M31是天体系统吗?为什么?
(3)推测材料中流星雨的成因。
(4)分析1885年之后仙女座流星雨渐趋微弱的原因。
(5)流星体、陨星、流星现象中属于天体的有哪些?为什么?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同步检测
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2.关于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有三级天体系统 B.图中①为金星
C.小行星带位于②行星右侧 D.小行星带位于①行星左侧
【答案】1.A
2.D
【解析】1.结合太阳系八大行星相对位置关系可知,①为火星,②为金星。相比于火星和金星而言,地球的大气层厚度和大气成分适宜,有利于生命的繁衍,A正确。金星距离太阳更近,获得的太阳辐射更多,且强烈的太阳辐射、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等不利于生命的繁衍,BD错。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并不是地球具备生命的基本条件,C错。故选A。
2.图中表示行星绕太阳公转,因此只有太阳系,A错。①为火星,②为金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公转轨道与木星公转轨道之间,即位于①行星的左侧,D正确,BC错。故选D。
【点睛】太阳系八大行星距离太远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中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200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进入月球轨道的嫦娥五号探测器不属于(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河外星系 D.总星系
4.月球几乎没有大气,与其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
A.太阳光照稳定 B.地表温度较低
C.公转周期适中 D.体积质量较小
【答案】3.C
4.D
【解析】3.嫦娥五号探测器进入的是月球轨道,说明它仍然在地月系,而地月系属于太阳系、总星系,但不属于河外星系,C符合题意。故选C。
4.月球几乎没有大气主要是月球体积质量较小,其万有引力不够使气体集聚在月球周围,形成大气层,D正确。天体大气层的存在主要和天体的质量、体积等有关,与光照、纬度和公转周期关系不大,ABC错误。故选D。
【点睛】河外星系与银河系同级,河外星系不包括银河系。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天体M可能是( )
①水星②火星③天王星④金星⑤木星⑥土星⑦海王星
A.②⑥ B.④⑤ C.③⑦ D.①④
6.图中箭头显示了行星运动的( )
A.共面性 B.同向性 C.近圆性 D.同质性
7.与地球相比,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②没有坚硬的地表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④体积和质量很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5.D
6.B
7.C
【解析】5.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轨道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据图可看出,M天体位于地球公转轨道之内,可知M天体可能为水星和金星,①④正确,②③⑤⑥⑦错误,所以D项的①④正确,ABC错误。故选D。
6.据图可看出,图中箭头表示的是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图中两个箭头的方向相同,所以图中箭头显示了行星运动的同向性,B正确,图中箭头并未体现出共面性和近圆性,AC错;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并没有同质性这个特征,D错误。故选B。
7.与太阳系其他行星相比,地球上存在生命的主要原因是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有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的存在,所以与地球相比,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①正确;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③正确;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与坚硬的地表无关,②错误;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被称为类地行星,体积和质量与地球相差不大,④错误。C项的①③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太阳系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征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轨道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好奇号”火星探测器于2011年11月发射,2012年8月成功登陆火星表面。2019年4月,“好奇号”火星车拍摄了火星的卫星“火卫一”从太阳前方通过形成日食的场面。读“好奇号”着陆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示过程中,“好奇号”属于天体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9.火星大气的密度不到地球大气的百分之一,科学家认为火星数亿年前有厚厚的大气,但大多数都散逸到太空中。这说明( )
A.火星的质量较地球小 B.火星的卫星较地球多
C.火星的公转周期较地球短 D.日火距离较日地距离大
【答案】8.D
9.A
【解析】8.由图可知,丁位置“好奇号”还没进入火星大气层,位于宇宙空间,为天体,D正确;丙、乙、甲已进入火星大气层,逐步着陆,不再属于天体,ABC错误。故选D。
9.若行星的质量较小,则无法吸引厚厚的大气层,火星大气密度小于地球,说明现在的火星质量小于地球,A正确;卫星多少、公转周期、日火距离均对火星的大气厚度无明显影响,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①内部条件:适宜的大气成分和大气厚度,液态水和适宜的温度;②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宇宙环境。原因:适宜的日地距离(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适宜的自转周期(温度变化较小);适中的体积和质量(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2015年9月,美科学家称,由提供的地表特征数据表明,目前火星表面存在流动的液态水。下表示意火星和地球相关数据,完成下列各题。
自转轨道面与黄道面夹角 质量(地球为1) 体积(地球为1) (平均密度g/cm2) 大气密度(地球为1) 表面均温(°C) 自转周期 公转周期
地球 23°59' 1.00 1.00 3.96 1.00 22 23时56分 1年
火星 23°26' 0.11 0.15 5.52 0.01 -23 24时37分 1.9年
10.与地球相比,火星的( )
A.公转周期较短 B.表面均温较高 C.体积质量较大 D.平均密度较大
11.与地球“液态水存在”密切相关的是( )
①昼夜更替适中②质量体积适中③宇宙环境安全④日地距离适中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0.D
11.D
【解析】10.据表格信息可知,火星公转周期比地球长,表面温度比地球低,体积质量比地球小,ABC错误;平均密度比地球大,D正确。故选D。
11.地球上液态水的存在与地球的温度有关,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产生了适宜的温度,昼夜更替适中,使得地球昼夜温差小,因此有液态水的存在,①④正确;质量和体积适中与地球上存在大气层密切相关,②错误;宇宙环境安全与地球存在液态水无密切关系,③错误。因此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
外部条件:相对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
1.太阳的稳定——提供光和热
2.安全的行星际空间——轨道共面同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
自身条件:
1.温度——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度
2.生命必需条件: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
3.生物的作用对大气成份的改造:水——结晶水汽形成原始的大洋
北京时间2018年6月1日,一个“火球”突然划过云南夜空。8月25日,上海天文馆宣布完整回收此次“火球”散落在大地上的陨石及其陨石坑。下图示意“火球”降落的过程和收集到的陨石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该“火球”属于( )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流星
13.形成该“火球”流星体在正常轨道上所在的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可能是( )
A.银河系 B.太阳系 C.河外星系 D.仙女星系
【答案】12.D
13.B
【解析】12.由图示可知,“火球”是流星体进入大气层后与大气摩擦而燃烧发光的现象,因此“火球”属于流星,D正确;恒星能自己发光发热,行星围绕恒星运动,卫星围绕行星运动,ABC错误。故选D。
13.太阳系包括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形成该“火球”流星体在正常轨道上应环绕太阳公轨,所在的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可能是太阳系,B符合题意;银河系包括太阳系,因此该流星体也位于银河系,但比太阳系高一级,A不符合题意;该流星体没有位于河外星系、仙女星系等天体系统,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天体系统:地球与月球组成地月系,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构成太阳系;太阳和千千万万颗恒星组成庞大的恒星集团一银河系。银河系的直径为10万光年,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大约为3万光年;在银河系以外,还有上千亿个同银河系相类似的天体系统,天文学家称它们为河外星系。银河系和现阶段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统称为总星系。它是目前人类所知道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也是目前我们能够观测到的宇宙部分。
我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二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绕地球飞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天宫二号”所绕转的天体属于( )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星云
15.“天宫二号”目标飞行器与图中字母所示的某天体构成一个天体系统,该天体及其所在的天体系统分别是( )
A.c、地月系 B.d、太阳 C.b、河外星系 D.c、银河系
【答案】14.B
15.A
【解析】14.“天宫二号”所绕转的天体是地球,地球本身不发光,且绕着太阳运行,属于行星。故选B。
15.根据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关系,图中从a到h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天宫二号”绕着地球飞行,地球与月球组成了地月系。故选A。
【点睛】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地球与月球构成了一个天体系统,称为地月系。在地月系中,地球是中心天体,因此一般把地月系的运动描述为月球对于地球的绕转运动。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为了航海时辨别方位与观测天象的需要,将散布在天上的星星运用想象力把它们连结起来。最终全天划分为88个星座。仙女座是全天88个星座之一。仙女座中有一个主星系,即M31(仙女星系),直径22万光年,距离地球有254万光年,是距银河系最近的大星系。下图为仙女星系示意图。
材料二 彗星主要由冰、各种气体和尘埃凝结而成,在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被太阳风吹拂,在彗核后形成长长的彗尾。彗星分裂后碎解为颗粒尘埃,继续在原轨道上运行。1846年11月27日,比拉彗星遵守预测准时造访地球,在比拉彗星接近地球时,仙女座方向当夜爆发了流星雨。1859年11月27日,地球观测者并未在预测轨道观测到比拉彗星,但当夜仙女座方向爆发了大规模流星雨。其后在1872年11月27日、1885年11月27日仙女座方向都爆发了大规模流星雨,从黄昏到黎明,天空中流星连续不断地如火焰般盛放,估计总数达16万颗。而此后仙女座流星雨再也没有大规模爆发,但每当地球通过比拉彗星轨道的时候,仍有一些流星从天而降,但是一次比一次微弱。
(1)仙女座是天体系统吗?为什么?
(2)M31是天体系统吗?为什么?
(3)推测材料中流星雨的成因。
(4)分析1885年之后仙女座流星雨渐趋微弱的原因。
(5)流星体、陨星、流星现象中属于天体的有哪些?为什么?
【答案】(1)不是。星座是人为划分的,星座内的大部分天体没有相互绕转关系,不能构成天体系统。
(2)是。据图文材料可知,M31比银河系规模大,其众多天体能够相互吸收、相互绕转,组成仙女星系。
(3)当地球穿过彗星运行轨道附近时,彗星遗留或碎解的碎屑尘埃大批量、高速度地冲入地球大气层,与空气摩擦、燃烧而发光,形成流星雨。
(4)比拉彗星由冰、各种气体和尘埃组成,每次接近太阳,其中的物质就会升华而脱离彗星,导致彗星质量、体积变小,所以流星雨逐渐微弱。
(5)流星体是天体,流星体处于大气层之外的宇宙空间;流星现象是流星体进入大气层与其摩擦生热发光的现象;陨星则是坠落到地球表面的未燃烧尽的流星体,所以只有流星体是天体,而陨星是地球天体的一部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和判读,结合二者的定义可作出判断,难度较低。
(1)根据星座的含义和绕转关系判断。天体系统是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的,而星座是人们为了辨别方位和观测天象划分的,无绕转关系,因此仙女座不是天体系统。
(2)据图文材料可知,M31是仙女座的一个主星系,与银河系相当,是距银河系最近的大星系,而星系是指数量巨大的恒星系及星际尘埃组成的运行系统,符合天体系统的概念。因此M31属于天体系统。
(3)据材料可知,流星雨是当地球通过比拉彗星轨道的时候产生的,而彗星会分裂碎解为颗粒尘埃,当这些颗粒尘埃冲入地球大气层,摩擦、燃烧就形成了流星雨。
(4)仙女座流星雨是由比拉彗星碎解的碎屑尘埃形成的。彗星主要由冰、各种气体和尘埃凝结而成,当彗星靠近太阳时,彗核中的冰物质升华,导致彗星越来越小,所以流星雨逐渐微弱。
(5)流星体处于大气层之外的物质,属于天体;流星现象发生时,流星体已经进入大气层,只是一种发光发热的现象,不属于天体;陨星则是未燃烧尽的流星体坠落到地球表面,也不属于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