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水循环 同步检测
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下图为长江某次洪水时,长江流域某湖泊的入湖、出湖径流量的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湖泊补给长江的时段是( )
①甲→乙②乙→丙③丙→丁④丁之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随着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同样一次洪水过程,该湖入湖径流量( )
A.高峰值提前 B.高峰值增大 C.总量增大 D.高峰值减小
下图为水圈的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陆地淡水储量最丰富的是( )
A.冰川 B.沼泽水 C.河水 D.湖泊淡水
4.下列关于各水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水储量大于地下淡水储量 B.土壤水的分布范围比地下淡水广
C.冰川主要依靠大气降水补给 D.冰川是人类直接利用的主要水资源
我国某一河流,每年的12月至次年3月上旬,河道出现“连底冻”(从水面到河底全断面冻结成冰)现象。下图示意该流域降水量、径流量年内分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该河流最可能位于( )
A.江南丘陵 B.塔里木盆地 C.内蒙古高原 D.华北平原
6.与7月相比,4月径流量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①降水量较大 ②下渗量较小 ③融雪量较大 ④地下水补给较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下图为某游客在新疆伊犁河北侧的“天鹅湖”拍摄的照片,此“天鹅湖”终年不冻。据当地村民说,原本这里没有湖,只是陡坡下有几个泉眼。20世纪80年代,村民们发展水产养殖业,在此修建多个养鱼塘并引入天然水源,水塘逐渐积水,最后成湖。20世纪90年代开始,陆续有天鹅在此越冬。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天鹅湖”引入的天然水源主要是( )
A.雨水 B.冰雪融水 C.地下水 D.河水
8.在水温全年较高的地区,水、气温差越大,蒸发量越大。若只考虑这个条件,下列时段中,“天鹅湖”蒸发量最大的是( )
A.夏季的日出前后 B.冬季的日出前后
C.夏季的正午前后 D.冬季的正午前后
亚欧大陆36°N到46°N之间的阿尔卑斯山、大高加索山、昆仑山等众多名山,都盛产优质矿泉水,被誉为“世界黄金水源带”。昆仑山脉玉珠峰北麓海拔6000米的雪线之上,冰雪慢慢融化,渗入岩层,形成优质的雪山矿泉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世界黄金水源带”的形成原因有( )
①纬度高,全年气温低②有高大山脉分布③降水丰富,年积雪量大④森林覆盖率高,利于水体净化⑤山地冰川广布,逐渐消融
A.①② B.③④ C.②⑤ D.④⑤
10.昆仑山的雪山矿泉水( )
A.水源主要来自北冰洋 B.水源地将随全球变暖海拔降低
C.补给依靠江河、湖泊 D.由冰雪下渗经过滤和矿化形成
下图为我国某地某水库多年平均月入库水量和月均水位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该水库的位置最可能位于( )
A.青藏高原 B.太行山区
C.松花江流域 D.淮河流域
12.下列关于该水库及其所在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降水季节变化较小
B.该水库水位随着入库水量的增加而升高
C.6-8月该水库月均水位在持续升高
D.冬春季节该水库入库水量多于出库水量
13.水库出现最低水位的原因可能是该时期( )
A.流域内降水量减小 B.居民生活用水量增大
C.工业用水量增加 D.为防洪释放水库蓄水
2020年6月初,位于巴基斯坦北部罕萨区的哈萨那巴德村中的河流水位不断增高,淹没部分村庄地区。该村庄地区以草原植被为主,森林较稀疏。下图示意哈萨那巴德村庄的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哈萨那巴德村中的河流水位上涨的主要来源是( )
A.雨水 B.地下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 D.冰川融水
15.从水循环角度,该地区森林植被稀疏对地表径流削弱作用小的关键环节是( )
A.植被蒸腾 B.下渗 C.水汽输送 D.大气降水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下图
材料二:我国西北新疆地区年降水量<50毫米,劳动人民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创建了一种特殊的引水工程——坎儿井,如下图所示。坎儿井由地下的暗渠和地面上的竖井、明渠、蓄水池组成。据此完成下题。
(1)填出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H________。
(2)目前,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导致路面硬化,直接干预水循环的环节是________(填上图中字母),如果图中的森林植被增多,带来的直接变化是G________(增大或减小),H________(增大或减小)。
(3)坎儿井所在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____,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________,坎儿井开挖暗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3.1 水循环 同步检测
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下图为长江某次洪水时,长江流域某湖泊的入湖、出湖径流量的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湖泊补给长江的时段是( )
①甲→乙②乙→丙③丙→丁④丁之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随着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同样一次洪水过程,该湖入湖径流量( )
A.高峰值提前 B.高峰值增大 C.总量增大 D.高峰值减小
【答案】1.D
2.D
【解析】1.当入湖径流量大于出湖径流量时,长江补给湖泊;当出湖径流量大于入湖径流量时,湖泊补给长江。读图可知,乙到丙时段和丁之后时段均为出湖径流量大于入湖径流量,②④正确,D正确,①③错误,A、B、C错误。故选D。
2.长江中上游植被增加,地表径流速度减慢,入湖径流量高峰值推迟,A项错误。随着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的建设,植被涵养水源功能增强,汇入长江的地表径流减少,同样一次洪水过程,入湖径流量高峰值减小,B项错误、D项正确。长江中上游植被增加,地表植被涵养水源增多,流入长江的水量减少,入湖径流总量可能减小,而不是增大,C项错误。故选D。
【点睛】森林具有涵养水源,增加下渗的作用,当森林植被破坏后,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下渗量减少,降水更多的转化为坡面径流,河流水位上涨快;而在枯水期,由于没有植被涵养水源及地下径流的补充,河流水位下降快,所以导致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
下图为水圈的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陆地淡水储量最丰富的是( )
A.冰川 B.沼泽水 C.河水 D.湖泊淡水
4.下列关于各水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水储量大于地下淡水储量 B.土壤水的分布范围比地下淡水广
C.冰川主要依靠大气降水补给 D.冰川是人类直接利用的主要水资源
【答案】3.A
4.C
【解析】3.由图可知,陆地淡水中储量最丰富的是冰川,A正确;沼泽水、河水、湖泊淡水占比重较小,BCD错误。故选A。
4.河水储量远小于地下淡水储量,A错误;地下淡水的分布范围比土壤水广,B错误;冰川主要依靠大气降水补给,C正确;在地球淡水中,冰川是主体,但是,目前把它作为淡水资源直接加以利用的还不多。人类生产、生活直接利用的淡水主要来自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淡水,D错误。故选C。
【点睛】全球96.53%的水为海洋水,陆地水占全球水储量的3.47%,其中陆地淡水占2.53%。陆地淡水中冰川占比重最大,其次是地下淡水。其他淡水占比重由大到小依次为,永冻土底冰、湖泊淡水、土壤水、大气水、沼泽水、河水和生物水。
我国某一河流,每年的12月至次年3月上旬,河道出现“连底冻”(从水面到河底全断面冻结成冰)现象。下图示意该流域降水量、径流量年内分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该河流最可能位于( )
A.江南丘陵 B.塔里木盆地 C.内蒙古高原 D.华北平原
6.与7月相比,4月径流量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①降水量较大 ②下渗量较小 ③融雪量较大 ④地下水补给较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5.C
6.B
【解析】5.从图中可读出,该流域降水集中在6-8月,降水量最多的月份降水量约80mm,年降水量约300mm,故该流域应位于我国温带半干旱区,AD错误;该流域4月河流径流量最大,说明该河流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塔里木盆地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汛期在夏季,B错误;综上判断该河流最可能位于内蒙古高原,C正确。故选C。
6.从图中可读出,该流域降水集中在6-8月,降水量最多的月份降水量约80mm,年降水量约300mm,故该流域应位于我国温带半干旱区;4月季节性积雪融水量较大,地下有冻土,下渗量较小,季节性积雪融水大多形成径流,导致径流量大,②③正确;当地7月降水量最大,而4月降水量小,因此4月径流量较大的主要原因不是降水量较大,①错误;地下水补给较为稳定,不会让径流明显增加,④错误。②③正确,故选B。
【点睛】河流的补给类型主要有大气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冰雪融水、地下水、湖泊水。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陆地其他水体的最主要的补给来源,影响因素是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汛期出现在雨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主要分布在高纬度或高山地区,如我国的东北地区,汛期主要出现在春季;冰雪融水主要分布在内陆高原和高山区,影响因素是气温,气温最高的夏季是汛期;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相互补给,水位高的补给水位低的,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湖泊,在洪水期和枯水期对河流经常起着调节作用。
下图为某游客在新疆伊犁河北侧的“天鹅湖”拍摄的照片,此“天鹅湖”终年不冻。据当地村民说,原本这里没有湖,只是陡坡下有几个泉眼。20世纪80年代,村民们发展水产养殖业,在此修建多个养鱼塘并引入天然水源,水塘逐渐积水,最后成湖。20世纪90年代开始,陆续有天鹅在此越冬。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天鹅湖”引入的天然水源主要是( )
A.雨水 B.冰雪融水 C.地下水 D.河水
8.在水温全年较高的地区,水、气温差越大,蒸发量越大。若只考虑这个条件,下列时段中,“天鹅湖”蒸发量最大的是( )
A.夏季的日出前后 B.冬季的日出前后
C.夏季的正午前后 D.冬季的正午前后
【答案】7.C
8.B
【解析】7.由材料可知,“天鹅湖”位于新疆伊犁河北侧,当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如果引入的天然水源是雨水、冰雪融水和河水,则冬季湖面会结冰。地下水来自地面以下,冬季水温较高,结合“终年不冻”“陡坡下有几个泉眼”可知,“天鹅湖”引入的天然水源主要是地下水,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由于受地下水补给的影响,“天鹅湖”终年水温变化不大。当气温越低时,“天鹅湖”水、气温差越大。四个选项中,冬季的日出前后气温最低,水、气温差到达最大,湖水蒸发量最大。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河流的补给类型主要有大气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冰雪融水、地下水、湖泊水。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陆地其他水体的最主要的补给来源,影响因素是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汛期出现在雨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主要分布在高纬度或高山地区,如我国的东北地区,汛期主要出现在春季;冰雪融水主要分布在内陆高原和高山区,影响因素是气温,气温最高的夏季是汛期;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相互补给,水位高的补给水位低的,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湖泊,在洪水期和枯水期对河流经常起着调节作用.
亚欧大陆36°N到46°N之间的阿尔卑斯山、大高加索山、昆仑山等众多名山,都盛产优质矿泉水,被誉为“世界黄金水源带”。昆仑山脉玉珠峰北麓海拔6000米的雪线之上,冰雪慢慢融化,渗入岩层,形成优质的雪山矿泉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世界黄金水源带”的形成原因有( )
①纬度高,全年气温低②有高大山脉分布③降水丰富,年积雪量大④森林覆盖率高,利于水体净化⑤山地冰川广布,逐渐消融
A.①② B.③④ C.②⑤ D.④⑤
10.昆仑山的雪山矿泉水( )
A.水源主要来自北冰洋 B.水源地将随全球变暖海拔降低
C.补给依靠江河、湖泊 D.由冰雪下渗经过滤和矿化形成
【答案】9.C
10.D
【解析】9.“世界黄金水源带”位于亚欧大陆36°N到46°N之间的阿尔卑斯山、大高加索山、昆仑山等众多名山,位于中纬度地区,高纬地区纬度更高,全年气温更低,冰雪不易融化,不易形成优质矿泉水,①错误。多为高大山峰,雪线之上,冰雪慢慢融化,渗入岩层,形成优质的雪山矿泉水。“世界黄金水源带”的形成原因包括有高大山脉分布,②正确。所列山脉多位于内陆地区,降水量有限,③错误。水源区山地冰川广布,森林覆盖率低,④错误。山地冰川广布,逐渐消融,融水渗入岩层,形成优质矿泉水,⑤正确。C正确。故选C。
10.昆仑山的雪山矿泉水的水源主要来自大西洋,是西风带来的水汽被强烈抬升,形成的降水,A错误。水源地是高山的冰川雪线以上,随全球变暖雪线升高,水源地海拔升高,B错误。山地水源补给依靠高山冰雪融水,C错误。由冰雪融水下渗岩层,经过滤和矿化形成优质矿泉水,D正确。故选D。
【点睛】山地冰川远离人口密集区,冰川积累漫长,水源污染小,水质好。
下图为我国某地某水库多年平均月入库水量和月均水位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该水库的位置最可能位于( )
A.青藏高原 B.太行山区
C.松花江流域 D.淮河流域
12.下列关于该水库及其所在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降水季节变化较小
B.该水库水位随着入库水量的增加而升高
C.6-8月该水库月均水位在持续升高
D.冬春季节该水库入库水量多于出库水量
13.水库出现最低水位的原因可能是该时期( )
A.流域内降水量减小 B.居民生活用水量增大
C.工业用水量增加 D.为防洪释放水库蓄水
【答案】11.D
12.C
13.D
【解析】11.据图分析,该水库多年平均月入库水量高峰期开始时间较早,且持续时间较长。结合四个选项可知,该水库极有可能位于雨季较长的淮河流域,D正确;青藏高原降水少,A错误;太行山区、松花江流域雨季较短,BC错误;故选D。
12.读图可知,图中月入库水量季节变化明显,故降水季节变化较大,A错误;图中3-5月,该水库入库水量增加,但水位降低,B错误;6-8月该水库月均水位持续升高,C正确;冬春季节该水库水位持续降低,故入库水量少于出库水量,D错误;故选C。
13.由图可知,该水库在5月份出现最低水位,而此时月入库水量呈上升趋势,可推断该时期流域内降水量并没有减小,A错误;居民生活用水量和工业用水量季节变化不大,B、C错误;该地区6月份开始进入雨季,为防洪释放水库蓄水,腾出库容导致水位在5月份最低,D正确;故选D。
【点睛】水库是我国防洪广泛采用的工程措施之一。在防洪区上游河道适当位置兴建能调蓄洪水的综合利用水库,利用水库库容拦蓄洪水,削减进入下游河道的洪峰流量,达到减免洪水灾害的目的。水库对洪水的调节作用有两种不同方式,一种起滞洪作用,另一种起蓄洪作用。
2020年6月初,位于巴基斯坦北部罕萨区的哈萨那巴德村中的河流水位不断增高,淹没部分村庄地区。该村庄地区以草原植被为主,森林较稀疏。下图示意哈萨那巴德村庄的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哈萨那巴德村中的河流水位上涨的主要来源是( )
A.雨水 B.地下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 D.冰川融水
15.从水循环角度,该地区森林植被稀疏对地表径流削弱作用小的关键环节是( )
A.植被蒸腾 B.下渗 C.水汽输送 D.大气降水
【答案】14.D
15.B
【解析】14.根据图文材料可知,哈萨那巴德村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海拔高,冰川融水量大,是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D正确,该区域降水少、季节性积雪少,补给少,AC错,海拔高,地下水补给少, B错,故选D。
15.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该地区植被较稀疏,涵养水源能力弱,下渗量少,对地表径流削弱作用小,B正确。植被蒸腾、水汽输送、大气降水不是削弱地表径流的关键环节,ACD错。故选B。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下图
材料二:我国西北新疆地区年降水量<50毫米,劳动人民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创建了一种特殊的引水工程——坎儿井,如下图所示。坎儿井由地下的暗渠和地面上的竖井、明渠、蓄水池组成。据此完成下题。
(1)填出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H________。
(2)目前,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导致路面硬化,直接干预水循环的环节是________(填上图中字母),如果图中的森林植被增多,带来的直接变化是G________(增大或减小),H________(增大或减小)。
(3)坎儿井所在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____,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________,坎儿井开挖暗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
【答案】(1) 蒸发 水汽输送 大气降水 下渗
(2) H 减小 增大
(3) 陆上内循环 夏 减少蒸发
【解析】本大题以水循环及新疆地区坎儿井的建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能力,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能力。
(1)地图结合水循环的过程判断,A为海洋上空的降水情况表示海洋大气降水,B为洋面的水汽蒸发表示海水蒸发,C为海洋上空的水汽受风力影响移动到陆地上空表示水汽输送,D为陆地上空的降水情况表示陆地大气降水,E表示陆地水体蒸发,F为陆地植被的蒸腾,G表示地表径流,H为地表径流变成地下径流的过程表示下渗。
(2)地面硬化性质发生变化,土壤孔隙度下降,直接影响地表水的下渗速度使之降低,对应过程为H下渗;森林植被增多,地表径流流动速度减缓,下渗时间增加,植被根系使土壤变松,下渗量增加即H增加,地表径流G减少。
(3)坎儿井分布在我国新疆地区,深居内陆,和海洋间的水汽交换少,水循环类型为陆上内循环;该地夏季气温高,高山冰川融水补给量大,山地降水较多,河流水量大,是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暗渠将地表水引入地下,降低径流经过区域的温度,减少了蒸发,减少径流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