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评估试题(人教版,含解析,含2013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最新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评估试题(人教版,含解析,含2013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3-08-27 20:13: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单元质量评估(二)
第二章
(6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2013·中原高一检测)氢氧化钡(固体)、硫酸铜(固体)、硫酸(液体)这些物质可以归为一类,下列哪些物质还可以和它们归为一类(  )
A.豆浆 B.NaCl溶液 C.空气 D.HCl
2.(2013·德州高一检测)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正确的是(  )
A.置换反应:是否有单质参加
B.纯净物与混合物:是否仅含有一种元素
C.溶液与胶体: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
D.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物质本身是否具有导电性
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硝酸银与盐酸反应:
 AgNO3+Cl-====AgCl↓+N
B.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Ag+Cu2+
C.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Ba2++S====BaSO4↓
D.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2Fe+3Cu2+====2Fe3++3Cu
4.关于酸、碱、盐、氧化物、电解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酸、碱、盐都属于电解质
B.电解质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
C.氧化物都属于非电解质
D.酸、碱、盐在水溶液里都完全电离为离子
5.(2013·珠海高一检测)①有尘埃的空气、②溴水、③蒸馏水、④沸水中加几滴FeCl3浓溶液、⑤淀粉溶液,其中不存在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  )
A.② B.②③⑤ C.②③ D.①②③⑤
6.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制备时将FeSO4和Fe2(SO4)3的溶液等物质的量混合,滴入稍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5.5 nm~36 nm(1 nm=10-9m)的磁流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得的分散系属于溶液
B.所得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所得的分散系不能通过滤纸
D.分子直径比Fe2+小
7.同种物质中同一价态的元素部分被氧化,部分被还原的氧化还原反应是
(  )
A.3Br2+6KOH====5KBr+KBrO3+3H2O
B.MnO2+4HCl(浓)MnCl2+2H2O+Cl2↑
C.2KNO32KNO2+O2↑
D.NH4NO3N2O↑+2H2O
8.(2013·济宁高一检测)下列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
A.Na2CO3====2Na++C B.Ba(OH)2====Ba2++(OH
C.FeSO4====Fe3++S D.FeCl3====Fe3++C
9.(双选)向含有下列离子的溶液中分别加入烧碱固体(溶液体积变化可忽略),浓度明显减小的离子是(  )
A.H+ B.Cl- C.OH- D.Cu2+
10.(2013·绍兴高一检测)某工厂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可能含有K+、H+、Mg2+、S、Cl-、N等离子。经检测废水呈明显的碱性,则可确定该厂废水中肯定不含有的离子组合是(  )
A.H+、K+、N B.K+、N、S
C.H+、Mg2+ D.K+、Mg2+、S、Cl-
11.(2013·嘉兴高一检测)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如图所示,有1、2、3、4四个区域。则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区域3的是(  )
A.Cl2+2KBr====Br2+2KCl
B.2NaHCO3Na2CO3+H2O+CO2↑
C.4Fe(OH)2+O2+2H2O====4Fe(OH)3
D.CH4+2O2CO2+2H2O
12.(2013·重庆高一检测)往含有H+、Fe2+、Cu2+、Ag+四种离子的溶液中加入足量镁粉,最先得到的还原产物是(  )
A.H2 B.Fe C.Cu D.Ag
13.(双选)亚硝酸(HNO2)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当它在反应中作氧化剂时,可能生成的产物是(  )
A.N2 B.N2O3 C.NH3 D.NO2
14.(2013·芜湖高一检测)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
A.金属铝溶于稀硫酸中:Al+2H+====Al3++H2↑
B.碳酸钙溶于稀硝酸中: C+2H+====H2O+CO2↑
C.氢氧化钡溶液和盐酸反应:H++OH-====H2O
D.铁加入硫酸铜溶液中:2Fe+Cu2+====2Fe2++Cu
15.下列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中不合理的是(  )
A.Mg变为MgO时化合价升高,故Mg在该反应中作还原剂
B.在反应2H2S+SO2====3S+2H2O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都是S
C.凡是氧化还原反应都有利于生产、生活
D.在反应2H2O2H2↑+O2↑中,H2O既是还原剂又是氧化剂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0分)
16.(14分)现有下列七种物质:①铝 ②蔗糖 ③CO2 ④H2SO4 ⑤Ba(OH)2 
⑥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 ⑦HCl
(1)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__。(填序号)
(2)向⑥的溶液中逐渐滴加⑦的溶液,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
(3)上述物质中有两种物质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H++OH-====H2O,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⑦的浓溶液与高锰酸钾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16HCl(浓)==== 2MnCl2+2KCl+5Cl2↑+8H2O,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________,盐酸的作用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2分)(2013·德州高一检测)已知铜在常温下能被稀硝酸溶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3Cu+8HNO3====3Cu(NO3)2+2NO↑+4H2O
(1)用双线桥法分析上述反应(只需标出电子得失的方向和数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__。
(3)上述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
(4)若反应中转移了0.6 mol电子,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_______。
18.(14分)(能力挑战题)有一包白色粉末,其中可能含有Ba(NO3)2、MgCl2、K2CO3、NaOH,现做以下实验:
①取一定量粉末加入水中,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向①的沉淀物中加入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完全消失,没有气泡产生;
③向①的上层清液中滴入稀硫酸,有白色沉淀产生。
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1)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写化学式)
(2)写出各步变化的离子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已知所给物质均为纯净物,而HCl为纯净物,符合条件,豆浆、NaCl溶液、空气均为混合物。
2.【解析】选C。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A错误;纯净物与混合物分类的依据是是否仅由一种物质组成,B错误;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C正确;溶于水或熔融状态时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溶于水和熔融状态时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D错误。
3.【解析】选C。A项错误,AgNO3易溶于水,应拆成离子;B项错误,反应前后电荷不相等;D项错误,违背了客观事实,铁在发生置换反应时一般生成Fe2+。
【互动探究】(1)结合A、C判断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难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原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什么?
提示:可能含有S,也可能含有Ag+。
(2)请描述D项中的实验现象。
提示: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Cu2+====Fe2++Cu,现象应是铁钉表面出现红色固体(单质铜),溶液由蓝色(Cu2+)逐渐变成浅绿色(Fe2+)。
4.【解析】选A。酸、碱、盐都属于电解质,A正确;电解质与物质的溶解性无关,B错误;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是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非电解质,C错误;酸、碱、盐在水溶液里不一定完全电离为离子,D错误。
【技法小结】电解质的判断及电离
(1)酸、碱、盐、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及水都是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及氨气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与其溶解性无关,与导电性无关。有些电解质易溶于水,如盐酸、氯化钠等,有些电解质难溶于水,如碳酸钙等;电解质导电是有条件的,如氯化钠晶体不导电,但溶于水或熔融时导电。
(3)电解质在溶液中不一定完全电离。如醋酸是弱酸,在溶液中就不完全电离。
5.【解析】选C。有尘埃的空气是胶体,沸水中加几滴FeCl3浓溶液形成氢氧化铁胶体,淀粉溶液是胶体,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溴水和蒸馏水不是胶体,不具有丁达尔效应,选C。
6.【解析】选B。根据题意,磁流体分子直径处于5.5 nm~36 nm之间,处于胶体微粒直径范围内,其分散质粒子直径比溶液的大,比浊液的小,能够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
【技法小结】三种分散系的形象记忆方法
溶液、胶体和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可以通过如下图示加以记忆(A球代表浊液中分散质微粒,B球代表胶体中的胶粒,C球代表溶液中溶质):
(1)浊液既不能透过滤纸也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中的溶质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
(2)胶体中的胶粒只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
7.【解析】选A。A项,Br2中Br元素部分被氧化,部分被还原;B项,氯元素部分被氧化,锰元素全部被还原;C项,KNO3中N元素被还原,氧元素部分被氧化;D项,NH4NO3中-3价氮元素被氧化,+5价氮元素被还原。
8.【解析】选A。Na2CO3溶于水发生电离,Na2CO3====2Na++C,A正确;B项应为Ba(OH)2====Ba2++2OH-;C项应为FeSO4====Fe2++S;D项应为FeCl3====Fe3++3Cl-,选A。
9.【解析】选A、D。H+、Cu2+分别与OH-反应生成水和氢氧化铜,使离子浓度减少。
10.【解析】选C。因为废水呈明显的碱性,故一定含OH-,而H+、Mg2+能分别与OH-反应生成水、氢氧化镁,故选C。
11.【解析】选D。区域3表示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不是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故选D。
12.【解析】选D。氧化性顺序:Ag+>Cu2+>H+>Fe2+,加入同一种还原剂,氧化性强的优先被还原,故选D。
13.【解析】选A、C。亚硝酸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当它作氧化剂时,生成的产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要低于+3价。N2中N呈0价,N2O3中N呈+3价,NH3中N呈-3价,NO2中N呈现+4价。故选A、C。
14.【解析】选C。A、D两项电荷不守恒;B项碳酸钙不能拆分,应写成分子式。
15.【解析】选C。Mg变为MgO时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2价,发生氧化反应,其本身在反应中作还原剂,A项正确;B项,该反应中,H2S中的S元素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0价,SO2中的S元素化合价降低到0价,S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B项正确;有些氧化还原反应是我们要极力避免的,如食物在贮藏时被氧化变质,C项错误;D选项水中H元素化合价降低,O元素化合价升高,在该反应中水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16.【解析】(1)酸、碱、盐是电解质,④H2SO4,⑤Ba(OH)2,⑦HCl属于电解质,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蔗糖、二氧化碳属于非电解质。
(2)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逐渐滴加稀盐酸,开始胶体发生聚沉而看到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来酸碱发生中和反应,沉淀溶解消失。
(3)H++OH-====H2O代表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与水的反应,Ba(OH)2+2HCl====BaCl2+2H2O符合条件。
(4)该反应中KMnO4中锰元素化合价由+7→+2价,故KMnO4作氧化剂,反应中HCl部分作还原剂,表现还原性,部分表现酸性。
答案:(1)④、⑤、⑦
(2)开始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来沉淀溶解消失
(3)Ba(OH)2+2HCl====BaCl2+2H2O
(4)KMnO4 表现还原性和酸性
17.【解析】该反应中Cu元素由0价→+2价,部分HNO3中N元素由+5价→+2价,电子转移情况是,该反应中氧化剂是硝酸,还原剂是铜,氧化产物是硝酸铜;反应中8 mol HNO3参加反应,作氧化剂的是2 mol,故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若反应中转移了0.6 mol电子,产生的气体NO是0.2 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4.48 L。
答案:(1)
(2)HNO3 Cu(NO3)2 (3)2∶3 (4)4.48 L
【易错提醒】部分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1)部分同学不假思索地将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计算为8∶3或3∶8。3∶8的答案是将氧化剂与还原剂判断错误;而8∶3的答案则是未判断出8 mol HNO3参加反应,作氧化剂的是2 mol。
(2)不能根据转移电子的量计算有关物质的物质的量。该反应中1 mol Cu转移
2 mol电子,生成1 mol NO转移3 mol电子。
18.【解析】由实验②知原白色粉末无K2CO3,则实验①中的反应是MgCl2+2NaOH
====Mg(OH)2↓+2NaCl,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Mg2++2OH-====Mg(OH)2↓;实验②中沉淀溶解的化学方程式是Mg(OH)2+2HNO3====Mg(NO3)2+2H2O,离子方程式是Mg(OH)2+2H+====Mg2++2H2O;实验③说明原粉末中含Ba(NO3)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Ba(NO3)2+H2SO4====BaSO4↓+2HNO3,离子方程式是Ba2++S====BaSO4↓。
答案:(1)Ba(NO3)2、MgCl2、NaOH  K2CO3
(2)①Mg2++2OH-====Mg(OH)2↓
②Mg(OH)2+2H+====Mg2++2H2O
③Ba2++S====BaSO4↓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