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同步训练
(训练时间:30分钟;总分50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1937年冬至1938年春,周立波以记者身份访问晋察冀边区。他在通讯报告中写道:“现在,这里的每座城镇,每个村庄都有自卫队。”“扶着长戈,他们是英武庄严的卫国的战士,但一回到田里,重新扶起犁粑的时候,他们依旧是朴素的农民。”“壮丁不够的乡村,在路上放哨的,都是小孩子。”由此可见( )
A.国共合作推动全民族抗战 B.群众是敌后抗战的中坚
C.中共坚持“工农武装割据” D.边区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2.1935年12月15日,毛泽东签发命令并指出,“富农已改变其仇视苏维埃革命而开始同情反帝国主义与土地革命的斗争,应该注重其革命性”。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
A.粉碎国民党对根据地的“围剿”
B.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C.巩固新生的中华苏维埃政权
D.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3.从20世纪20年代起,各地美术学校陆续设立“国画课”“国画科(系)”。1927年,在国乐大师刘天华主持下,国乐改进社成立。1931年7月,中华医药联合会更名为中华国医学会。1931年底—1932年初,国剧大师齐如山参与创建国剧学会。这些现象反映出
A.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增强 B.民国政府注重培养艺术人才
C.传统文化随时代不断更新 D.知识精英找到了救国的道路
4.1933年为纪念五卅运动8周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举办了第一届全运会,参加运动会的有一、三、五军团、江西军区、中央政府各机关,红军学校以及19个单位选派的180多名运动员。比赛除球类和田径项目外,还设有刺杀、投弹等军事项目。这次运动会的召开
A.适应了革命斗争的实际需要 B.扩大了抗日统一战线范围
C.锻炼了敌后战场中军民的应战能力 D.表明根据地形势根本好转
5.1941年2月,新四军苏北敌后抗日根据地阜宁县参议会召开,推选前国民党阜宁县党部书记长计雨亭为参议长,进步士绅杨芷江、开明地主庞友兰、商会会长王冀英为副参议长。这些措施
A.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原则 B.扩大了中共的阶级基础
C.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挫败了日伪军的“扫荡”
6.1935年12月,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指出,民族资产阶级也有可能参加抗日。即使在地主买办阶级营垒中也不是完全统一的,我们要把敌人营垒中间的一切争斗、缺口、矛盾统统收集起来,作为反对当前主要敌人之用。报告发表的主要意图是
A.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B.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C.推动全面抗战路线形成
D.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7.2022年是人民海军成立73周年,起步于长江之畔的海军在战火中诞生,在战火中成长,乘风破浪,彰显大国实力。结合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历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地区开展游击战
B.南昌起义后,建立了人民解放军
C.八路军改编自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
D.新四军开赴山西,参加太原会战
8.中共中央曾在某次会议上决定:“针对敌强我弱的局面,当前基本任务是创造根据地,钳制与消灭敌人,配合友军战略作战,保存与扩大自己,争取对敌战争的领导权。”这一决定
A.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B.适应了中国形势的变化
C.打破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图谋 D.揭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
9.九一八事变以后,“民族复兴论”的提出暂时扼制了自“五四”以来盛行的反思“国民性”和激烈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舆论势头。这体现了
A.国民政府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B.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C.凝聚民族精神团结全民抗战 D.激进民主思想回归理性主义
10.日军华北方面军参谋部在1942年9月编成的一份文件中称:“华北的棉花,由于从第三国输入棉花的途径已被完全断绝,它成了日本纺织业所必须的重要来源。”并将棉花与盐、铁、煤一起,列为华北四大“重点开发”资源之一。日军作出这一部署的根本原因是
A.把华北棉花纳入“军管理”范畴 B.太平洋战争爆发阻断其海外棉花补给
C.“以战养战”满足国内经济需求 D.华北地区已经处于日伪完全控制之下
11.1936年东北军将领张学良、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在西安发动了一场对国民政府最高领导人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的重大历史事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著名史学家唐德刚博士指出:“没西安事变,当今中国甚至整个今日世界的局势,可能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唐德刚博士这段话的背景是
A.华北事变促使西安事变发生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C.西安事变达成民主建国共识 D.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12.如图作品定格在1936年12月11日午夜张、杨二人在新城大校议厅宣布举行“兵谏”的历史瞬间。桌面上报纸醒目的大字标题为“抗战”“救亡”。画在的环境基本上是根据历史重现的,但加了一幅孙中山的画像。该作品作者
A.关注西安事变对中国革命性质的影响
B.肯定了国共两党促成抗日合作的努力
C.宣传了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
D.强调西安事变的爆发具有历史正义性
13.1935年1月,日本蓄谋挑起华北事变。中共中央面对这一形势,认为只有通过抗日去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蒋介石集团的投降政策,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红军战士完成长征的积极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动员长征途中的各阶层人民支持红军长征。这说明华北事变
A.加剧了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B.成为加速红军长征走向胜利的催化剂
C.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刺激了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野心
14.1935年,国民政府军方将全国划分为四类区域,第一类地区自北向南有察哈尔、绥远、河北、山西、河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第二类地区包括安徽、江西、湖南、广西等省;第三类地区包括甘肃、陕西、四川宁夏等省;第四类地区包括不属于前三类的其他各省区。国民政府这一划分
A.目的在全力“围剿”工农红军 B.实现了民族工业布局平衡
C.加快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D.有利于构建对日陆防布局
15.毛泽东与朱德于1937年7月8日致电驻北平、天津、张家口、保定的国民党军,请他们策励全军,为保卫平津而战,为保卫华北而战!红军准备随时调动,追随国军,与日寇次决一死战!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全民族抗战局面已经形成 B.国共两党的抗战相互呼应
C.抗日救亡运动向民间发展 D.表明中共抗日态度和立场
二、材料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5年9月,美国派德特里克堡基地的细菌战专家调查日本细菌战有关情况。1947年9月,美国国务院向当时美国驻日最高司令作出指示.为了获取日军满洲731部队石井等人掌握的细菌实验资料,可以"不追究石井及其同伙的战争犯罪责任"。到1948年11月东京审判结束的几年间,美日之间达成了秘密交易。美国以豁免731部队战犯战争责任为条件,得到了731部队进行人体实验、细菌实验、细菌战、毒气实验等方面的数据,并为此支付了25万日元。20世纪90年代初,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就曾发生炭疽等致命菌株、毒株丢失事件。2019年7月,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突然关闭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称实验室没有"完善的系统"来净化废水。但是,疾控中心以"国家安全原因"为由.拒绝公布有关其决定的信息。2020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美多地暴发的同时,美国马里兰州德特里克堡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全面恢复了运行。2021年5月,媒体报道,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在1989年11月曾险些发生埃博拉病毒泄露事故。6月,中国外交部在例行记者会上点名了三份关于侵华日军731部队的报告。8月.意大利媒体剑指美军血液项目.呼吁到德特里克堡溯源。
(1)根据材料和所学,指出侵华日军731部队的罪行。
(2)根据材料和所学,对美国政府在历史与现实中所扮演的角色加以评价。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末,中国出现了日本研究“热”。驻日参赞黄遵宪出版《日本国志》,重点介绍明治维新后日本的社会风貌;康有为编著记述明治维新的《日本变政考》,并于1898年进呈光绪皇帝御览。20世纪30年代,新的日本研究“热”逐渐形成。以明治维新研究为例,李宗武《明治维新》、李建芳《日本维新运动》等专著出版;梁启超、陈独秀等人日本研究新成果,发表在《大公报》、《解放日报》等报刊。蒋百里出版的《日本人》对日本评论贬多于褒。这些学者多有在日本留学或旅居、考察的经历,能贴近感知日本社会。中国的日本研究理论与方法呈现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摘编自宋有成《中国的日本史研究理论与方法》
(1)据材料,概括两次日本研究“热”的异同。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日本研究“热”存在异同的原因。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根据材料“1937年冬至1938年春,周立波以记者身份访问晋察冀边区”、“扶着长戈,他们是英武庄严的卫国的战士,但一回到田里,重新扶起犁粑的时候,他们依旧是朴素的农民。”“壮丁不够的乡村,在路上放哨的,都是小孩子”可以看出抗战时期边区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抗战,D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晋察冀边区的抗战情况,并不是国共合作,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全面抗战,并不是强调群众,排除B项;“工农武装割据”是井冈山时期对抗国民党政府的指导思想,这一时期是国共合作抗日,不可能继续坚持,排除C项。故选D项。
2.B
【解析】
本题考查土地革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随着日军侵华的扩大,毛泽东指出了富农的革命性,其主要目的是联合富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项正确;结合当时的背景可知,其他三项均不是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排除ACD项。故选B项。
3.A
【解析】
提取题干关键信息“国乐”“国画”“国剧”等,再结合时代背景,可知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救亡图存依然是时代要求,题干现象恰恰反映了民族国家意识的增强,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府的作用,排除B项;题干信息没有体现传统文化的不断更新,排除C项;大革命失败后,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渐找到了真正的救国道路,知识精英并未找到救国道路,排除D项。故选A项。
4.A
【解析】
根据材料时间可知,这一 期处于国共十年对峙阶段,因此根据材料中的“比赛除球类和田径项目外,还设有刺杀、投弹等军事项目。”可知, 该运动会的召开适应了革命斗争的实际需要,A项正确;1933年尚未形成抗日统一战线,排除B项;1933年尚未形成敌后战场,排除C项;“根本”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
5.C
【解析】
依据材料“1941年2月”可知是抗战时期,“推选前国民党阜宁县党部书记长计雨亭为参议长,进步士绅杨芷江、开明地主庞友兰、商会会长王冀英为副参议长”,拉拢各个阶级共同为抗战服务,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人民当家作主,排除A项;中共代表无产阶级利益,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挫败了日伪军的“扫荡”,排除D项。故选C项。
6.D
【解析】
结合材料“1935年12月,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可知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年底召开了瓦窑堡会议,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D项正确;“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8月1日提出,时间不符,排除A项;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是一二·九运动,排除B项;全面抗战路线是在1937年提出,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7.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秋收起义后,进入井冈山地区的工农革命军开展游击战的说法属实,A项正确;南昌起义后,党领导的军队名称不是人民解放军,排除B项;抗日战争时期,改编自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的是新四军而非八路军,排除C项;开赴山西,参加太原会战的是八路军,不是新四军,排除D项。故选A项。
8.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中共中央这一决定中提到“配合友军”,说明这是出自抗日战争的需要,适应了中国形势的变化,B项正确;1935年底,中共中央在陕北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排除A项;淞沪会战持续了三个多月,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排除C项;七七事变揭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排除D项。故选B项。
9.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九·一八事变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民族复兴论”的提出有利于凝聚民族精神,团结全民抗战,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府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得不出国民政府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排除A项;材料与经济结构无关,得不出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排除B项;民主思想是反对专制,与材料强调“民族复兴论”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0.C
【解析】
根据“由于从第三国输入棉花的途径已被完全断绝”可知抗日战争期间日本遭遇了一定程度的经济制裁,日本只能通过掠夺中国的各种资源来维持战争,所以日军做出这一部署的根本原因是通过“以战养战”满足国内经济需求,C项正确;A项是表现,不是原因,排除A项;太平洋战争爆发阻断其海外棉花补给是导致日本掠夺中国资源的原因,排除B项;D项与材料无关,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11.D
【解析】
唐德刚认为如果没有西安事变,中国的时局会随之变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积极参与并促成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使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确立,最终改变了时局,D项正确;西安事变晚于华北事变,排除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是在1937年,排除B项;重庆召开的政协达成了民主建国的共识,排除C项。故选D项。
12.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大字标题为‘抗战’‘救亡’”“加了一幅孙中山的画像”可知,作者认为西安事变是基于民族危机加深而爆发的,也符合孙中山的意愿,这说明西安事变的爆发具有历史正义性,D项正确;近代中国的革命性质始终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中国共产党的作用,排除B项;西安事变虽然发生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提出以后,但无法据材料得出C项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
13.B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35年1月,日本蓄谋挑起华北事变,加剧了民族危机。中共中央面对这一形势,认为只有通过抗日去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蒋介石集团的投降政策,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红军战士完成长征的积极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动员长征途中的各阶层人民支持红军长征,才能最大限度地分化瓦解蒋介石营垒中的敌人,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代价到达陕北抗日最前线。由此可知,华北事变成为加速红军长征走向胜利的催化剂,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通过抗日去反对蒋介石集团的投降政策,以分化瓦解蒋介石营垒,由此可知,“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发生在1937年,且“刺激了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野心”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14.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地区,使国民政府失去了重要战略屏障,故国民政府军方的全国区域划分有利于构建对日本的陆防布局,D项正确;A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B项"实现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C项说法从材料无法得知,排除C项。故选D项。
15.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致电华北各地国民党军,呼吁国共合作,提出“红军准备随时调动,追随国军,与日寇决一死战”,表明了中共的抗日态度和立场,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全民族抗战局面已经形成,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的电文和抗战主张,不能说明国共两党的抗战在相互呼应,排除B项;抗日救亡运动向民间发展与毛泽东与朱德“致电驻北平、天津、张家口、保定的国民党军”,明确“红军准备随时调动,追随国军”等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6.(1)日本违反日内瓦国际公约,有预谋、有组织地建立了细菌战体系,秘密进行了细菌武器研制、人体实验、活体解剖和动植物实验,给中国人民带来重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精神摧残,造成难以想象的人间灾难,严重危害了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环境,犯下反人类罪行。
(2)为了获取生物实验数据,美国包庇二战战犯,向世界隐瞒石井四郎以及731部队的滔天罪恶,致使远东军事法庭未能对日本法西斯分子进行充分审判,未能铲除日本军国主义,同时使日本天皇免于战争责任,保留了日本天皇制,为东亚地区留下了更为严重的动荡根源。美国直接获取日本的罪恶研究成果,推动了国内生化武器研究的快速发展,维护了自身对战后国际秩序的支配地位。美国政府封锁消息、编造谎言等恶劣行径,给本国和世界人民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威胁与危害,也给世界政治局势、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不安定因素,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愤慨和坚决抵制。
【解析】
(1)根据“731部队进行人体实验、细菌实验、细菌战、毒气实验”可以得出,其违反日内瓦国际公约,摧残人的身体与精神,危害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犯下反人类的罪行。
(2)根据“不追究石井及其同伙的战争犯罪责任”“美国以豁免731部队战犯战争责任为条件”可知,美国这一行为包庇纵容了日本天皇和很大一部分法西斯分子,未能铲除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从而留下动荡的祸根。根据“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就曾发生炭疽等致命菌株、毒株丢失事件”“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在1989年11月曾险些发生埃博拉病毒泄露事故”“意大利媒体剑指美军血液项目,呼吁到德特里克堡溯源”可知,美国政府的行径给本国和世界人民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威胁与危害,也给世界政治局势、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不安定因素,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愤慨和坚决抵制。
17.(1)同:将明治维新作为研究对象;爱国人士是研究主体;服务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异:目的不同:第一次:推动国内政治变革的需要;第二次:为国人战胜日本提供思路。研究方法与成果呈现方式不同:第一次:沿袭古代史学注重实用的传统,呈现方式单一;第二次:方法多重,如引入唯物史观,成果呈现多样化。研究主体不同:第一次:以维新派为主;第二次:研究者更为广泛。
(2)同:民族危机,救亡图存;日本改革成功,提供借鉴。异:第一次: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资产阶级主张变革,但寄希望于腐朽落后的清王朝。第二次:日本侵华,民族矛盾激化;各阶层救亡图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解析】
(1)同:根据材料“重点介绍明治维新后日本的社会风貌”可知将明治维新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材料“康有为编著记述明治维新的《日本变政考》;宗武《明治维新》、李建芳《日本维新运动》等专著出版”可知爱国人士是研究主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都是服务于现实政治的需要。
异:根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和所学知识可知目的不同:第一次:推动国内政治变革的需要;第二次:为国人战胜日本提供思路。根据材料“驻日参赞黄遵宪出版《日本国志》,重点介绍明治维新后日本的社会风貌;康有为编著记述明治维新的《日本变政考》,并于1898年进呈光绪皇帝御览”、“中国的日本研究理论与方法呈现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可知研究方法与成果呈现方式不同:第一次:沿袭古代史学注重实用的传统,呈现方式单一;第二次:方法多重,如引入唯物史观,成果呈现多样化。根据材料“驻日参赞黄遵宪出版《日本国志》,重点介绍明治维新后日本的社会风貌;康有为编著记述明治维新的《日本变政考》”、“,李宗武《明治维新》、李建芳《日本维新运动》等专著出版;梁启超、陈独秀等人日本研究新成果,发表在《大公报》、《解放日报》等报刊”可知。研究主体不同:第一次:以维新派为主;第二次:研究者更为广泛。
(2)原因:同: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日本改革成功等角度分析,具体分析可得民族危机,救亡图存;日本改革成功,提供借鉴。
异: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政治背景、经济、阶级、思想等角度分析,具体分析可是第一次: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资产阶级主张变革,但寄希望于腐朽落后的清王朝。第二次:日本侵华,民族矛盾激化;各阶层救亡图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