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同步训练
(训练时间:30分钟;总分50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1946年6月,中共中央致电各军区负责人说:“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因此中共中央向解放区军民发出的号召是:
A.“武装自卫” B.“向敌后发展” C. “救亡图存” D. “解放全中国”
2.1949年2月,《人民日报》报道“一月来山东、苏北两地十余万翻身农民,在‘争取革命彻底胜利’口号下,积极参加解放军。其中仅鲁中南一地即有三万八千余人自动参军。”这体现出当时( )
A.土地革命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革命的中心转移至山东解放区
C.人民解放事业获得民众的认同 D.报刊的宣传奠定民主革命基础
3.中央华东局面对1948年山东解放区发生的严重灾荒,将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彻底转移到救灾上来,通过有效方式完成了救灾,用当地农民话说“要不是共产党的领导和决心生产救灾,我们是很难活过来的”。从中可以看出
A.救灾成功得益于土地改革 B.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工作重心转移
C.救灾成功奠定了反攻基础 D.中国共产党拥有坚实的农村基础
4.1948年,南京国民政府被迫进行币制改革,先发行金圆券,但是,金圆券的发行量就像洪水决堤,迅速膨胀。当时市场上黄金、银元、外币,甚至是清朝铜币都能自由流通。这最可能说明
A.抗战胜利后国家经济恢复
B.国民党军事失败导致金融崩溃
C.官僚资本用金融手段搜刮民财
D.通货膨胀严重破坏了国家金融秩序
5.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全国劳动人民团结起来……为着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5日,各民主党派代表联名致电毛泽东,响应中共号召。据此推断,“五一”号召旨在
A.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B.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C.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 D.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6.1948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将冀鲁豫和晋察冀解放区合并为华北解放区。8月,华北人民政府统一管理华北、华东和西北区的经济财政工作,并准备在不久的将来再加入东北和中原两解放区。这一做法
A.积极探索从农村转向城市的经验 B.积极支持三大战役的战略决战
C.践行了《论人民民主专政》思想 D.反映了解放区面积大于国统区
7.1948年5月后,上海、广州、武汉等国统区主要工业城市,有120万工人参加反对内战示威游行,罢工次数达3000多次;有38个城市发生大规模抢米风潮,参加的城市贫民达17万人。这些现象说明当时
A.经济危机使大量工人失业 B.国民党统治面临严峻挑战
C.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D.中共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
8.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位历史人物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后又在遵义会议上成为全军军事行动的负责人之一。此人
①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书记 ②亲自指挥“八一”南昌起义
③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④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9.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作战一直用“自卫战争”的名义。半年后中共中央第一次使用“人民解放战争”的名称代替此前所用的“自卫战争”,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A.开始创建人民军队 B.竭力维护和平大局
C.积极开展战略反攻 D.取得军事优势地位
10.1949年1月,蒋介石请求美苏英法4大国出面调停内战。1月10日,国民政府发给苏联的函件被斯大林转发给了毛泽东,并将他们草拟的复文也转发了过来,征求中共中央及毛泽东的意见,毛泽东第二天就给斯大林回电,并提出复文拟定稿。斯大林的这一做法表明
A.苏联对蒋介石政权仍然抱有幻想 B.国民党政权已面临“四面楚歌”
C.苏联建立了与中共情报共享机制 D.中共获得了苏联极高的信任度
11.1947年7月,周恩来在小河会议报告中指出:“美国对蒋介石的援助并不慷慨,蒋政府向美国私人购买军火也有许多困难,美军事实上是在撤退”。周恩来的这一报告
A.揭示了国民党溃败的主要原因 B.有利于鼓舞人民解放军的士气
C.是对两极格局基本形成的判断 D.揭开了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12.1948年《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指出:“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是中国人民死敌蒋介石走向灭亡的日子,蒋介石做伪总统,就是他快要上断头台的预兆。打到南京去,活捉总统蒋介石!”这一口号的提出表明
A.抗日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
B.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C.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阶段
D.解放战争即将进入战略决战
13.1945年11月,美国总统的私人代表赫尔利来到延安与毛泽东等人会谈,并带来一份名为《协议的基础》的文件。经过协商,毛泽东在这份文件上加了两项条款:“现在的国民党政府改组为包含所有抗日党派及无党无派政治人士的代表的联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改组为包含所有抗日军队代表的联合统帅部。”毛泽东此举意在强调( )
A.建立联合国民政府的必要性 B.其他党派与国民党的平等关系
C.掌握军事领导权的坚决态度 D.共产党在合作中的让步与妥协
14.翻身农民获得了土地后,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农业生产。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争胜利”的口号下,努力兴修水利、扩大耕地面积、增添牲畜农具,发展多种经营,使农村经济面貌迅速改观。据此可知
A.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成效显著 B.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开展顺利
C.人民群众推动了民主革命进程 D.土地改革保障了抗美援朝胜利
15.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抽调十一万部队和两万多党政干部进入东北地区,国民党也抽调其精锐部队出关,抢占东北地盘。到1947年,东北地区的解放军发展到47万人,解放区面积达到东北地区的70%,解放区人口也达到东北总人口的46%。据此可知
A.向国民党战略反攻的条件已成熟
B.解放军兵力在东北地区占据优势
C.东北地区的大中城市已基本解放
D.中共在东北建立了巩固的根据地
二、材料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发布。以下是某纪念馆关于“五一”口号部分内容的展板:
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二)今年的“五-”劳动节。是中国人民死放蒋介石走向灭亡的日子,蒋介石做伪总统,就是他快要上断头台的预兆,打到南京去活提伪总统蒋介石! …… (四)全国劳动人民团结起来。联合国知识分子、自由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社会资达和其他受国分子,巩固与护大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战线,为着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面共同奋斗! (五)各民主党源、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展板内容撰写一份解说词。(要求:解说全面,语言流畅,表述成文)
17.从根据地到解放区
材料一 1935年,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进一步巩固和扩大陕北革命根据地,并进行政权建设,1937年,成立陕甘宁边区政府。1945年,毛泽东说:“只有陕北根据地保留下来了,其他根据地都丢了,陕甘宁边区的作用非常大,我说它是中国革命的一个枢纽,中国革命的起承转合点。……万里长征,脚走痛了,跑到这个地方休息一下,叫做落脚点。我们不是要永远住在这里,这个地方是落脚点,同时又是出发点。”
材料二 1948年5月,中共中央着眼战略形势发展,决定将晋察冀、晋冀鲁豫解放区合并成立华北解放区。全区只划为1个行政省(察哈尔),6个行政公署(冀中、冀东、冀南、冀鲁豫、太行、太岳),294个县。1948年9月,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在石家庄召开,选出了华北人民政府组成人员。1948年12月,华北人民政府宣布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套人民币。1949年1月31日,平津战役结束。
(1)为什么陕北根据地既是“落脚点”又是“出发点”?结合材料一和所学,谈谈你的理解。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华北解放区成立的历史背景,并简述其作用。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根据材料“1946年6月”结合所学可知,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悍然向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挑起全面内战。此时,国民党在军队数量、军事装备、后备资源及外来援助等方面都明显地超过我党,因此,面对蒋挑起内战中共提出“武装自卫”的号召,A项正确;“向敌后发展”是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向新四军的致电号召,排除B项;“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国人民面对帝国主义的压迫和本国封建势力压迫而发出的口号,排除C项;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是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向全国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提出的一个著名口号,排除D项。故选A项。
2.C
【解析】
依据材料时间可知,当时处于解放战争即将胜利前夕;依据材料“一月来山东、苏北两地十余万翻身农民,在‘争取革命彻底胜利’口号下,积极参加解放军。其中仅鲁中南一地即有三万八千余人自动参军”可知,反映了农民积极参军,支持解放战争。结合所学可知,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通过各种宣传媒介与手段进行政治动员,不仅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调动起百姓的热情支持,即材料说明人民解放事业获得民众的认同,C项正确;土地革命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人民解放事业获得民众的认同,不是说明革命的中心转移至山东解放区,排除B项;报刊的宣传奠定民主革命基础夸大了报刊宣传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
3.D
【解析】
由材料“用当地农民话说“要不是共产党的领导和决心生产救灾,我们是很难活过来的”可知,中国共产党帮助山东解放区完成救灾获得了农民群众的拥护,表明中国共产党拥有坚实的农村基础,D项正确;面对着严重的灾荒,中央华东局将工作重心转到救灾上来,通过有效方式发动群众完成救灾,救灾成功得益于军民的共同努力以及中国共产党强大的领导力,排除A项;此时,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仍然在农村和争取民主革命的胜利,没有发生变化.排除B项;1947年6月,刘邓大军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4.D
【解析】
通过材料信息“金圆券的发行量就像洪水决堤,迅速膨胀”“当时市场上黄金、银元、外币,甚至是清朝铜币都能自由流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政府统治后期实行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导致国家金融秩序遭到严重破坏,D项正确;抗战胜利后,国家经济快速恢复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政府金融崩溃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家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排除B项;官僚资本用金融手段搜刮民财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5.D
【解析】
根据“全国劳动人民团结起来……为着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可得出这一号召是要团结各阶层人民,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D项正确;中共七大主张成立联合政府,排除A项;材料与政协无关,排除B项;C项早已粉碎,排除C项。故选D项。
6.A
【解析】
根据材料“8月,华北人民政府统一管理华北、华东和西北区的经济财政工作,并准备在不久的将来再加入东北和中原两解放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共即将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开始主持城市财政工作,这一做法积极探索从农村转向城市的经验,A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积极探索从农村转向城市的经验,与三大战役的战略决战无关,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积极探索从农村转向城市的经验,没有体现人民民主专政,排除C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积极探索从农村转向城市的经验,无法得出解放区面积大于国统区,排除D项。故选A项。
7.B
【解析】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政府专制独裁、官员贪污腐败,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使国统区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引起了人民强烈的不满,国民党统治面临严峻挑战,B项正确;材料中的大量工人失业并不是经济危机导致的,主要是国民党的专制独裁、贪污腐败等导致的,排除A项;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发生变化,排除C项;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中共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排除D项。故选B项。
8.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在遵义会议上成为全军军事行动的负责人之一的是毛泽东,他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即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45年抗战胜利后,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说法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书记的是陈独秀,毛泽东未曾参加南昌起义,说法①②不符合题意,排除与之组合的ABD三项。故选C项。
9.B
【解析】
根据材料“自卫战争”带有防守、防御的意味,说明中国共产党并不希望打内战,而“人民解放战争”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希望消灭反动势力,争取和平的意愿,B项正确;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武装打响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排除A项;开始战略反攻的标志是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前期,国民党一直占据着军事优势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
10.D
【解析】
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请求大国调停,发给苏联的函件被斯大林转发给毛泽东,说明苏联对于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度极高,D项正确;材料中信息说明苏联并没有对国民政府抱有幻想,排除A项;材料说明的是苏联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并不能说明国民党政权已面临“四面楚歌”,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苏联建立了与中共情报共享机制,排除C项。故选D项。
11.B
【解析】
周恩来的的报告指明了国民党面临的困境,即美国实际上是在撤退,这有助于鼓舞装备不及国民党的解放军的士气,B项正确;美援断绝只是国民党失败的原因之一,而非主要原因,排除A项;1955年两极格局基本形成,排除C项;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排除D项。故选B项。
12.D
【解析】
根据“蒋介石走向灭亡的日子”、“打倒南京去,活捉总统蒋介石”等信息可说明此时即将打败蒋介石政权。结合“1948年”、“‘五一’劳动节”可知此时解放战争即将进入战略决战,D项正确;1948年是解放战争时期,排除A项;解放军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转入战略进攻都是在此之前,排除BC项。故选D项。
13.B
【解析】
根据材料“‘现在的国民党政府改组为包含所有抗日党派及无党无派政治人士的代表的联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改组为包含所有抗日军队代表的联合统帅部’”,并结合所学可知,1945年11月,毛泽东在《协议的基础》上加的这两项条款,指出抗战胜利后的政府和军事委员会应包含所有抗日力量的代表,毛泽东此举意在强调其他党派与国民党的平等关系,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改组国民党政府,不是建立联合国民政府的必要性,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掌握军事领导权的坚决态度,排除C项;当时国共合作抗日的任务已经完成,排除D项。故选B项。
14.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做到了耕者有其田,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C项正确;抗战时期,在敌后根据地实行双减双交政策,排除A项;国共十年内战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开展顺利,排除B项;材料中的土地改革是解放战争时期实行,而D项的土地改革是建国后实行的,排除D项。故选C项。
15.D
【解析】
中共在东北地区占据的面积和人口有明显的优势,这说明中共在东北建立了巩固的根据地,D项正确;1946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排除A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当时解放军在东北地区有优势,排除B项;1947年辽沈战役尚未开始,东北地区的大中城市尚未解放,排除C项。故选D项。
16.示例:1948年,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节节胜利,解放区土地改革广泛开展,国民党政权出现统治危机。中国共产党抓住时机,发布“五一”口号。口号提出“蒋介石走向灭亡的日子”“打到南京去,活捉伪总统蒋介石”,反映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口号倡导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巩固与扩大统一战线,为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进一步发展壮大。口号主张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着手准备召开新政协、成立新中国建立政治协商制度。“五一”口号的提出,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增强了中国人民争取革命胜利的信心,加速了国民党统治的崩溃。
【解析】
根据题意要求,为展板内容撰写一份解说词,需要对展板内容进行剖析,发掘其中所隐含的关键信息,最后综合归纳。根据材料“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发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节节胜利,解放区土地改革广泛开展,国民党政权出现统治危机,“五一”口号就是在这样的时机发布的。根据“五一”口号部分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二)、(四)、(五)在内容上各有侧重,(二)反映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四)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进一步发展壮大,(五)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着手准备召开新政协、成立新中国建立政治协商制度。这些口号都有利于扩大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加速了国民党统治的崩溃。综合以上信息可知:1948年,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节节胜利,解放区土地改革广泛开展,国民党政权出现统治危机。中国共产党抓住时机,发布“五一”口号。口号提出“蒋介石走向灭亡的日子”“打到南京去,活捉伪总统蒋介石”,反映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口号倡导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巩固与扩大统一战线,为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进一步发展壮大。口号主张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着手准备召开新政协、成立新中国建立政治协商制度。“五一”口号的提出,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增强了中国人民争取革命胜利的信心,加速了国民党统治的崩溃等等。
17.(1)落脚点: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与红军力量的壮大,蒋介石调集军队“围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巩固并扩大陕北根据地,在国民党“围剿”中,只有陕北革命跟据地保留了下来,它保存了革命力量,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因此,陕北根据革命根据地是落脚点。 出发点:中共中央在陕北期间推动中国革命不断发展;1936年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1937年面对日本全面侵华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一战线,成立陕甘宁边区政府,成为全国抗日指挥中枢和总后方;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指挥人民解放战争不断夺取胜利。因此,陕北根据地也是出发点。
(2)背景:华北地区抗日根据地与华北地区各解放区政权建设的基础;华北地区的土地改革,群众基础相对广泛;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取得胜利,即将进行战略决战。作用:建立华北行政区,召开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有利于新中国的政权建设;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有利于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恢复、金融机构建设和人民政权的巩固;华北解放区成立推动了平津地区的最后胜利和北平的和平解放。
【解析】
(1)落脚点:根据材料一中“ 1935年,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进一步巩固和扩大陕北革命根据地,并进行政权建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与红军力量的壮大,蒋介石调集军队“围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巩固并扩大陕北根据地;根据“只有陕北根据地保留下来了,其他根据地都丢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国民党“围剿”中,只有陕北革命跟据地保留了下来,它保存了革命力量,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综合以上史实可知,陕北根据革命根据地是落脚点。 出发点:根据“陕甘宁边区的作用非常大,我说它是中国革命的一个枢纽,中国革命的起承转合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革命进程可知,中共中央在陕北期间推动中国革命不断发展,1936年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1937年面对日本全面侵华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一战线,成立陕甘宁边区政府,成为全国抗日指挥中枢和总后方,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指挥人民解放战争不断夺取胜利,这些史实说明,陕北根据地也是出发点。
(2)背景:根据材料二中“1948年5月,中共中央着眼战略形势发展,决定将晋察冀、晋冀鲁豫解放区合并成立华北解放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北地区抗日根据地与华北地区各解放区政权建设的基础;根据“1948年9月,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在石家庄召开,选出了华北人民政府组成人员”,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的经济、军事等方面分析可知,华北地区的土地改革,群众基础相对广泛,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取得胜利,即将进行战略决战。作用:根据“1948年9月,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在石家庄召开,选出了华北人民政府组成人员”,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方面分析可知,建立华北行政区,召开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有利于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根据“1948年12月,华北人民政府宣布成立中国人民银行”,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发展角度分析可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有利于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恢复、金融机构建设和人民政权的巩固;根据“1949年1月31日,平津战役结束”,结合所学知识,从革命进程方面分析可知,华北解放区成立推动了平津地区的最后胜利和北平的和平解放。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