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古代美术02 古代两河流域地区的美术 课件(64页)

文档属性

名称 外国古代美术02 古代两河流域地区的美术 课件(64页)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7-29 08:5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4张PPT)
古代两河流域
地区的美术
概述
两河流域是指纵贯今伊拉克(Iraq [ 'rɑk])境内的幼发拉底河(Euphrates [ju'fretiz])和底格里斯河(Tigris ['ta gr s])之间的地区。古希腊人称它为“美索不达米亚” (Mesopotamia ),(意为“两条河之间的地区”)。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公元前4 000年左右,这里就出现了定居的农业民族,到公元前3500年左右有一批人陆续从其它地方移居到苏美尔﹝Sumer﹞地区,定居之后被称为苏美人﹝Sumerian﹞。他们逐渐落户形成聚落以及市镇,以后创造出美索不达米亚的最初文明:苏美尔文明。以后,这一地区先后出现了许多个奴隶制国家。
巴比伦王国
亚述王国
乌尔
巴比伦
尼尼微
阿苏尔
尼姆鲁兹
概述
阿卡德人﹝Akkadian﹞、巴比伦人﹝Babylonian﹞、亚述人﹝Assyrian﹞以及米提亚人﹝Median﹞,相继继承和发展了苏美人的成就,使两河文明成为人类文明史上重要的一页。
直到公元前538年被并入波斯帝国为止,在历史上大致可以把两河流域最早出现的文明分为四个时期:
1 苏美尔—阿卡德时期(前3500—前2000)
2 巴比伦时期(前1900—前1600)
3 亚述时期(前1000—前612)
4 新巴比伦时期(前612—前539)
The Sumerians were a religious people and had what is called a theocratic (adj.神权的, 神权政治的) culture. They believed gods ruled the earth and that men were created to serve them. They practiced tithing (n.什一的课税): 10% of their goods went to the gods. The leader of each city-state was considered a local god who talked to the head gods. Ur, like every other city-state, had its own head god whose earthly home was the city’s ziggurat. These temples were built up in layers and would tower above the flat land of the area, reaching to the heavens. The cella['s l ] , the very top of the ziggurat, is where the communication would take place between the king and the gods. Elaborate rituals ['r t u l] (n.典礼) would take place at these temples with priests (n.牧师), servants (n.仆人), and worshippers (礼拜者) coming and going to take care of the god’s every wish. The ziggurat at Ur was built around 2100 BCE to honor the moon god Nanna.
Ziggurats
庙塔〔Ziggurat〕阅读资料:
U.S. Soldiers make their way up the stairs of the 4,000-year-old Ziggurat of Ur, Iraq, May 18, 2010.
The Ziggurat Building in West Sacramento(one American city) at night.
一、 苏美尔—阿卡德美术
2、 雕刻:
这一时期的雕刻相当发达。苏美尔人的雕刻注重表现内在精神,对人物的外在形态、人物动作、人体结构不太关心,而着重刻画头部。苏美尔人的圆雕像很可能是用于宗教目的的,在特勒阿斯布尔的阿布神庙的地窟发现的13座苏美尔人雕像是其代表作。这些雕像身体呈圆柱形,双手捧于胸前,姿势虔诚,面部表情平静安详,眼睛睁得很大,流露出纯真、朴实、专注的表情。
一、 苏美尔—阿卡德美术
2、 雕刻:
阿卡德人的雕刻则具有更强的写实性,在尼尼微出土的萨尔贡王Sargon of Akkad, Sargon the Great青铜头像是两河地区第一次发现的真正的帝王肖像。雕像刻画写实,神情庄重威严,个性坚毅。肖像的制作显示出精湛的工艺水平。
约创作于公元前2300年,现收藏于伊拉克巴格达博物馆。
  公元前2400年,在西亚的两河领域出现了一个由闪米特人(Semitic)建立的强大王国——阿卡德(Akkadian Empire),其杰出的领袖萨尔贡一世以强大的军事行动在北方建立了统一的王朝,经济上迅速达到了繁荣。于是,萨尔贡一世就成为人们艺术表现的焦点,留下了许多赞颂他的艺术作品,这尊青铜头像就是这一类美术品的典型之作。
  这尊头像出土于尼尼微,他的脸部呈深黄色,造型威严、庄重,显示了这位国王的刚毅、坚强和自信。雕像的眼睛中本来嵌有珍贵的宝石,但现已遗失,成了两个空洞。雕像的面部雕刻简练而逼真,须发的装饰手法独特而有力,是同类作品中的杰作。充分显示了古代高超的铸铜技术。
一、 苏美尔—阿卡德美术
2、 雕刻:
《纳拉姆辛浮雕石板》Naram-Sin stele, Victory Stele of Naram-Sin以其写实的手法刻画了纳拉辛王率军征服山地部落的历史场面。画面采用了对角线的构图,生动地表现了军队翻山越岭的远征,这种安排使画面产生了动感和空间感。此外,还通过简单的风景刻画表现了特定的环境。
《纳拉姆辛石板》,红砂石质地石板浮雕,高约2米,约公元前2300-2200年,现收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
这块石板产生于阿卡德王国(Akkadian Empire)时期,是用来歌颂当时的国王纳拉姆辛的战功而制作的,记载着纳拉姆辛国王远征苏兹山区,征服乌鲁贝伊人的历史事件。身材高大的纳拉姆辛位于画面的中心,头戴王冠,手持弓箭,高傲稳健,率领着他的战士行进在崇山峻岭之中,他们都高昂着头,崇敬的目光注视着自己的国王;而与之相对比的是哀求饶恕的敌人,有的已经被刺中而仰面倒下。在山的下方,还刻有长篇的文字记载这段战争的经过。这件作品的构图采用的是横带式斜线上升形式,用分层法来描绘连续发展的事件,这种方式对后来罗马记功纪念柱的设计相近。
一、 苏美尔—阿卡德美术
3、 绘画:
现存的苏美尔绘画代表作为乌尔城出土的军旗Standard of Ur ,在刷有沥青的木板上用贝壳、闪绿岩、粉红色石灰石等材料镶嵌成的战争和庆贺的场面。军旗的正反两面绘有分为3层的画面,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逐步展开,表现出征和胜利归来以及庆贺胜利的场面,他们手持武器,驾着马拉的战车。胜利之后,以音乐和酒欢欣庆祝,把小公牛献祭给他们所敬拜的神。人物、动物、器物的安排有条不紊。人物形象以侧面、正身、侧足为主。色彩对比鲜明,四周和各层之间用几何形装饰,很像一幅挂毯,具有浓厚的装饰性。
粉红色石灰石
刷有沥青的木板
闪绿岩
贝壳
人物形象以侧面、正身、侧足为主
一、 苏美尔—阿卡德美术
3、 绘画:
现存的苏美尔绘画代表作为乌尔城出土的军旗Standard of Ur ,在刷有沥青的木板上用贝壳、闪绿岩、粉红色石灰石等材料镶嵌成的战争和庆贺的场面。军旗的正反两面绘有分为3层的画面,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逐步展开,表现出征和胜利归来以及庆贺胜利的场面,他们手持武器,驾着马拉的战车。胜利之后,以音乐和酒欢欣庆祝,把小公牛献祭给他们所敬拜的神。人物、动物、器物的安排有条不紊。人物形象以侧面、正身、侧足为主。色彩对比鲜明,四周和各层之间用几何形装饰,很像一幅挂毯,具有浓厚的装饰性。
一、 苏美尔—阿卡德美术
4、 工艺美术:
苏美尔人的工艺美术是古代东方美术的精华,留下了大量精美的工艺品,如黄金器物、武器、金头盔、匕首、乐器等。乌尔城出土的《公山羊与树》“Ram Caught in a Thicket” 用闪绿岩、贝壳和黄金制成,公羊前腿搭在黄金做成的小树上,呈直立状,加上黄金与宝石镶嵌的夺目光泽使作品充满绮丽的神话色彩。
Recent scholarship indicates that it was not intended设计 to be a freestanding独立的 sculpture. Within the context of Mesopotamian cosmology宇宙论 , Ram Caught in a Thicket is rich in symbolism. In a land dependent for its livelihood on the Tigris and Euphrates Rivers‘ inundation泛滥 , Sumerians were acutely concerned with animal fertility多产 and the fecundity多产 of vegetation. Hence the goat is surrounded by stylized rosettes圆花饰 representing Inanna, goddess of love, fertility and conversely, war. Such was the dual双重的 nature of many Sumerian deities神 influenced by the region's sometimes unpredictable不可预料的 environment.
About Ram Caught in a Thicket
一、 苏美尔—阿卡德美术
4、 工艺美术:
苏美尔人的牛头竖琴Great Lyre ['la r]是最古老的精美乐器。琴架顶部以牛头作为装饰,用天青石和金泊制成,牛的神态表现十分生动,鼓起的牛鼻似乎在翕动。琴身由黄杨木制成,正面在沥青上用贝壳镶嵌着人和动物,表现了古代神话中的英雄吉尔伽美什与双头公牛以及一些神化动物的情景,具有浓厚的奇异色彩。
《吉尔伽美什》The Epic of Gilgamesh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部史诗,早在四千多年前就已在苏美尔人中流传,后在古巴比伦王国时期用文字形式固定下来。 这部史诗讲述了英雄吉尔伽美什一生的传奇故事。他本是个作恶多端的暴君,一系列丰富的人生历练之后,他明白了生活的真相:愉快地享受生活,体会眼前的幸福,珍视身边的亲人和朋友,最后接受不可避免的命运。
第一层是勇士吉尔加美什同两只人面牛身怪搏斗。
第二层是雄狮和狼正携壶端菜。
第三层绘有毛驴弹奏竖琴、熊在舞蹈。
第四层是山羊同半人半蝎的怪物站在一起。
所有这些画的最大特点就是动物的拟人化,它们都被刻划得维妙维肖,记载了苏美尔人古老神奇的传说,反映出他们丰富的想像力和幽默感。
这种以拟人手法表现动物的作品,对后世产生巨大的影响。以后我们在伊索寓言(如《 农夫和蛇》、《龟兔赛跑》等)和拉·封丹寓言(如乌鸦和狐狸等)等世界广为流传的预言中不难看到类似的动物描写。
作品约创作于公元前2600年,那正是埃及的大金字塔时代,比中国的夏朝还要早五六百年。
Wreath[riθ] 花环 (Mesopotamian, ca. 2650-2550 B.C.). Found in the "Great Death Pit" at Ur. Gold, lapis lazuli and carnelian. L. 42.7 cm.
Headdress of Queen Puabi(Mesopotamian, ca. 2650-2550 B.C.)
二、 巴比伦美术
巴比伦Babylon人在文化上继承了苏美尔-阿卡德人的传统。但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巴比伦美术作品却为数不多,现存最完整的巴比伦艺术品是藏于卢浮宫的汉漠拉法典石碑
汉漠拉比codex of hammurabi是巴比伦王国鼎盛时期的国王,他在位期间颁布了著名的汉漠拉比法典。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石碑上,上部为浮雕,下部为文字。浮雕描绘了太 阳神向汉漠拉比授予法典的场面:太阳神身材高大,正襟端坐,正在向汉漠拉比授予权杖,汉漠拉比肃穆而立。太阳神的威严和汉漠拉比的谦恭形成有力的对比,整 个场面充满了宗教的拘谨和严肃。
汉漠拉比法典石碑
高2.25米,底部圆周1.9米,顶部圆周1.65米。
上半部用浮雕形象表现古巴比伦第六代国王汉漠拉比从太阳神手中接过法典的场景,体现出那个时代的君权神授意识。下半部是用楔形文字铭刻出的法典全文,计49栏、282条,8000余字,包括诉讼、租佃、赔偿、借贷、继承、处罚等。法典的内容宗旨贯穿着铲除邪恶、弘扬道德的思想。为以法治国立下了最早最正规的标本。
石碑虽有所破损,但透过严谨的结构造型和肯定的细节线条,但通过石碑仍能感受到汉漠拉比作为领袖人物的坚定和智慧。
古巴比伦王国位置大体相当于今天的伊拉克。公元前1792年,汉漠拉比成为古巴比伦国王。汉漠拉比是一位很有才干的国王。他勤于朝政,关心农业、商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他也关心税收,处理各种案件。他在位40年,使巴比伦成了一个强盛的国家。汉漠拉比每天要处理的申诉案件太多,简直应付不了。他就让臣下把过去的一些法律条文收集起来,再加上社会上已形成的习惯,编成了一部法典。汉漠拉比命令把法典刻在石柱上,竖立在巴比伦马都克大神殿里。
三、 亚述美术
1、建筑:
亚述人Assyrian不重来世,不修筑陵墓,他们的建筑艺术仅见于豪华的宫殿。每一代国王登基都要大兴土木,建造新宫,这一时期建造了两河历史上最宏伟富丽的宫殿建筑。由于战火连绵,亚述王宫所剩无几,胡尔西巴德Khorsabad的萨尔贡二世宫殿是其主要代表。萨尔贡王宫营造7年方竣工。它建在一个高18米,边长300米的方形土台上,宫殿由30多个内院、200多个房间组成。宫殿入口处有一对高1.8米的带翼人首兽身像,有五条腿,可从正面、侧面两个方向观看,气势极为雄壮有力,由此可想象当年亚述王宫的气势。
The Assyrian Empire under Sargon II
这种形象的石雕簇立在宫门口,是一种王权不可侵犯的象征,一直影响到其他民族,古波斯和西亚地区也都十分盛行,它逐渐成为一种吉祥动物,并具有神秘的力量。正如我国古代以麒麟为吉祥动物一样,作为"辟邪"、"守护"或"庇佑"的象征。这似乎是东亚和西亚地区民族的共同审美素质。
拉马苏﹝lamassu﹞欣赏:
拉马苏﹝lamassu﹞欣赏:
三、 亚述美术
2、浮雕:
亚述王宫是用大量的大理石浮雕板来装饰的,每一座王宫都用高达2~3米的浮雕镶嵌在宫殿内部的墙上,构成极为壮观的建筑装饰。亚述浮雕是一种最富有特色的艺术。它用长幅的画面记载了历代亚述王的军事武功、重大事件、宫廷生活等,按时间先后排列,表现了美术史上最长的历史浮雕场面,既有纪念意义,又有装饰墙面的作用。
三、 亚述美术
Two Princes
Two Assyrian Officials
三、 亚述美术
2、浮雕:
亚述浮雕用极为写实的手法表现了战争、狩猎等惊心动魄的紧张场面,充满着激烈的动势和紧张的气氛,显示了亚述人特有的强悍的生命力。尤其是人与狮的撕杀,以及狮子中箭后的咆哮、抽搐神情的刻画,特别扣人心弦。这种人物众多的写实场面的表现反映出亚述艺术家成熟的构图能力和初步的透视感。
亚述王宫大理石浮雕欣赏:
Lion Hunt of Ashurbanipal: wounded lioness; detail of relief from North Palace at Nineveh (Kuyunjik), ca. 668-627 B.C.E.
亚述王宫大理石浮雕欣赏:
亚述王宫大理石浮雕欣赏:
《垂死的狮子》
一头狮子身中数箭, 生命垂危,它的后腿无力把后半截身子抬起,而强壮的前爪仍然极其有力,挣扎着想让全身都站起来。它昂首怒吼,发出悲鸣,具有强烈的悲壮感。
从狮子的那两条前腿上所暴露的紧张的肌腱,从狮子猛吼时的脖子的形状,可以看到无名雕刻家对生活观察的敏锐和他那圆熟的造型手法。
在亚述的其他雕刻都显得十分僵硬的情况下,这一块浮雕的完美性就显得特别突出。作为一种宫殿装饰性浮雕,它已超越了装饰本身的含义,成为古代亚述美术中最值得珍视的现实主义杰作之一。这块浮雕现收藏在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馆内,制作年代据考证约为公元前668~627年。
Lion Hunt of Ashurbanipal: dying lion; detail of relief from royal palace at Nineveh (Kuyunjik), ca. 668-627 B.C.E.
亚述王宫大理石浮雕欣赏:
Lion Hunt of Ashurbanipal: wounded lion, detail of relief from royal palace at Nineveh (Kuyunjik), ca. 668-627 B.C.E.
亚述王宫大理石浮雕欣赏:
亚述王宫大理石浮雕欣赏:
Oxen were important animals as they provided meat for the Assyrian troops and pulled carts. Oxen and other animals were often taken as booty (n.战利品).
亚述王宫大理石浮雕欣赏:
The people who lived in cities which were captured by the Assyrian army were often relocated (v.重新部署) to settlements in other parts of the empire.
亚述王宫大理石浮雕欣赏:
This is the pointed helmet ( n.头盔) worn by Assyrian soldiers. Helmets were often made of bronze (n.青铜), but some were made of iron.
亚述王宫大理石浮雕欣赏:
The siege (n. 围城)
Two Assyrian soldiers work together to make a tunnel (n.隧道, 地道)at the base of the walls under the main gate tower. They remove the bricks one by one. If enough bricks are removed, the tower will collapse. Enemy soldiers shoot arrows and throw rocks at the Assyrians. Wounded enemy soldiers fall to the ground from the high walls of the city.
Two more Assyrian soldiers chisel (v.砍凿) away chunks (n.大块物) of the city walls with long crowbars (n. 铁橇). They will continue until they make a hole big enough for soldiers to crawl through, or make the wall collapse.
亚述王宫大理石浮雕欣赏:
亚述王宫大理石浮雕欣赏:
See some examples of other assyrian shields:
This is a metal shield with spikes (n. 长钉) and a lion's head on its front.
亚述王宫大理石浮雕欣赏:
See some examples of other assyrian shields:
This shield is covered with spikes and mounted on the back of a chariot (n.战车). It was probably made of either bronze or iron.
亚述王宫大理石浮雕欣赏:
See some examples of other assyrian shields:
This is a spiky shield which probably was made out of bronze or iron.
Assyrian soldiers
Two Assyrian soldiers march towards the battle with their weapons. They carry maces (n. 权杖) and bows in their hands, and swords in decorated sheaths (n.鞘), attached to their belts. They wear sturdy helmets to protect their heads in battle. Hanging on one soldier's back is a shield decorated with spikes and a lion's head.
亚述王宫大理石浮雕欣赏:
亚述王宫大理石浮雕欣赏:
四、新巴比伦美术
公元前612年亚述帝国被伽勒底人和巴比伦人所灭,巴比伦人又建立了新巴比伦王国Neo-Babylonian。新巴比伦一共经历了10代国王,成为西亚地区最大的政治、文化、贸易和手工业中心。这一时期的美术成就集中体现在巴比伦城的建筑上。巴比伦城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城市,19世纪末的德国考古学家在它的遗址上挖掘了10年才完成了这一遗址的发掘工作。
巴比伦城市复原模型
四、新巴比伦美术
公元前612年亚述帝国被伽勒底人和巴比伦人所灭,巴比伦人又建立了新巴比伦王国Neo-Babylonian。新巴比伦一共经历了10代国王,成为西亚地区最大的政治、文化、贸易和手工业中心。这一时期的美术成就集中体现在巴比伦城的建筑上。巴比伦城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城市,19世纪末的德国考古学家在它的遗址上挖掘了10年才完成了这一遗址的发掘工作。
尼布甲尼撒二世,新巴比伦王国国王(约前630~前562)。王国开创者那波帕拉萨之子。公元前598年、前587年两度亲征犹太王国,前586年攻陷耶路撒冷,将犹太的国王、贵族及一般居民掳至巴比伦尼亚,史称巴比伦之囚。他在国内大兴土木,在巴比伦城等地修建了很多宏伟的建筑物,其中马尔杜克神庙中的塔庙即是《旧约》中提到的“巴别塔”。巴比伦城门之一的伊什塔尔门以其高大雄伟和表面装饰的彩色琉璃砖浮雕著称。为取悦其米底王妃,又在巴比伦的王宫中建空中花园,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尼布甲尼撒二世时期是新巴比伦的繁盛时代。
尼布甲尼撒二世
关巴别塔的故事,讲的是这里作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随着人口的增长,这块丰美的土地已不再能够负担这样的压力,于是人们决定到世界各处去谋生。为了能够以后找到回乡的路,并为“传扬我们的名”,人们决定建造一座无论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能看得到的高塔。但当人们正齐心协力,把这座高塔建得高入云端的时候,却惹脑了天神耶和华,於是施展神力,变乱了人们的口音,使人们讲不同的语言,相互无法沟通,主张不同,结果各行其是,塔也越造越不像个样子,使这座展示人类力量的建筑功亏一篑。
四、新巴比伦美术
巴比伦城是一座正方形的城市,长达11英里,幼发拉底河从城中穿过。城围有两道厚墙,上面设有塔楼。各道城门分别用巴比伦的神祗命名,其中最重要的主门是伊斯塔尔门Ishtar Gate ,它是巴比伦城中最完整的建筑。这座城门有前后两道门、四座望楼,大门墙上覆盖着彩色的琉璃砖:蓝色的背景上用黄色、褐色、黑色镶嵌着狮子、公牛和神兽浮雕,黄褐色的浮雕和蓝色的背景构成鲜明的对比,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王宫内墙同样用琉璃砖装饰,并镶嵌着植物图形和狮子等图案。
伊什塔尔门Ishtar Gate
伊什塔尔门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各种金色的动物塑在藏青色琉璃砖上,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高雅、素朴而又光彩夺目。这种墙面装饰与古代亚述宫殿内的装饰浮雕相比,显示了古代艺术智慧的一大跃进。以后西亚地区的伊斯兰教建筑艺术,在许多方面继承了新巴比伦的装饰风格。在琉璃砖的采用上,东方阿拉伯建筑从古代巴比伦建筑中获得了启迪。这座伊什塔尔大门现由柏林国家博物馆复原收藏。
琉璃砖墙上的雄狮
琉璃砖墙上的公牛
琉璃砖墙上的怪兽
琉璃砖墙上的战士
琉璃砖墙上的文字
琉璃砖墙
在德国复原的伊什塔尔门
在伊拉克复原的伊什塔尔门
伊斯塔尔门欣赏:
伊斯塔尔门欣赏:
伊斯塔尔门欣赏:
伊斯塔尔门欣赏:
伊斯塔尔门欣赏:
伊斯塔尔门欣赏: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