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同步训练
(训练时间:30分钟;总分50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1953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典礼在某厂区隆重举行。-万多名建设者在-匹红绸上签名,表示决心。六名年轻的共产党员将刻有毛泽东主席亲笔题的基石,安放在厂区中心广场。这可说明我国
A.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显著 B.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热情
C.经济体制改革稳步前进 D.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中国高铁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瞩目。下列对中国高速铁路迅速发展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有
①坚持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吸收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成果
②努力自主创新,抢占市场先机
③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企业竞争力、生命力
④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2017年5月5日,中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民用飞机C919首飞成功,中国“大飞机梦”终于得以实现。近代以来,无数科学家为了发展航空航天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代价,其中标志着飞机时代开始的是
A.冯如制成中国首架飞机 B.“飞行者1号”成功升空
C.北京至天津航线的开通 D.旧金山至洛杉矶航线的开通
4.“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汽车工业是以载货车为主,对轿车缺乏应有的重视,这使得我国的轿车工业技术水平长期处于极为幼稚的状态。”但有人认为其实当时的汽车工业结构是与当时我国的国情基本适应的。与之适应的国情主要是
A.我国汽车工业技术落后 B.我国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 D.我国基本是一个农业国家
5.1986年12月,中国第一个自行车生产集团——“永久”自行车集团成立。拥有一辆“永久”牌自行车是当时年青人的梦想,也成为那一代人抹不去的记忆。这一现象说明
A.科技革命推动企业发展 B.改革开放影响人民生活方式
C.思想解放推动国企改革 D.现代企业制度促进经济发展
6.2017年7月,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一桥飞架三地,碧海终成通途,粤港澳大湾区半小时经济圈成形。在政府的主导下,大桥建造历时9年,在技术、装备、科研等领域多有突破,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该大桥的建造
①是“一国两制”实践的新模式 ②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化
③说明我国桥梁建设水平世界领先 ④大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④
7.1949年1月,中共中央明确指出,“1949年及1950年,我们应当争取组成一支能够使用的空军”;1951年8月,重工业部提出了“3—5年由修理走向制造”的航空工业发展方案。提出该发展方案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航空工业是零基础 B.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C.培养航空人才需要时间 D.新中国初期工业农业基础薄弱
8.“这一转变还造成了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附带作用。……高速公路的车速被限制在每小时55英里以下,这不仅节省了每天15万多桶的石油,而且还大幅度降低了全国交通事故的数量。……美国设计师开始设计可以使能源再利用的建筑物。……这还是电动汽车研发的分水岭。”材料主要反映
A.能源危机引发科技革命 B.能源危机促使社会变革
C.科技引导石油高效利用 D.节约成为人们时尚追求
9.时代变迁的足迹往往凝结着社会生活的点滴变化。工业革命后,西方的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变迁产生的影响有
①加速了中国近代化 ②促进了社会流动
③改变了人们思想观念 ④阻止了列强对中国掠夺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1898年5月,清廷发布上谕称建铁路为“自强要策”,正式宣布兴办铁路。截至1911年,初步建成以北京为枢纽的京奉京汉京张津浦四条官办铁路干线,以及华北的正太等官商所办各线,总长约达9292公里,其中自建铁路达5754公里。这一时期中国铁路的发展
A.反映了列强倾销商品的要求 B.奠定了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C.瓦解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D.是洋务派自强政策推动的结果
11.1880年,开平矿务局以“非由铁路运煤,诚恐终难振作”和“恐误各兵船之用”等理由,得到清政府许可,从矿区所在的唐山动工修筑一条铁路到青各庄,名唐青铁路,这是中国第一条国际标准轨距铁路。该铁路的修建
A.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近代化 B.体现了近代化与传统观念的融合
C.实现了近代矿业的独立自主 D.反映了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的变化
12.近几年,网络订餐日益盛行,街头随处可见载着“美团外卖”、“饿了么”送货箱的快递车辆,这为许多上班族节省出更多工作、休息时间。这一现象反映了
A.互联网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城市公共交通推动了快餐行业创新
C.互联网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 D.互联网深刻改变了人们的膳食结构
13.1978年以后,外资根据市场需求投资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线,如汽车制造业。中外合资企业现在已居主导,许多国产品牌被市场淘汰。中国汽车年产量跃居世界第一,早已超过了国家计划控制的产量,并大量供应世界市场。这说明
A.市场经济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B.外资企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
C.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被削弱
D.中国已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强国
14.1908年,湘潭绅商们对于粤汉铁路正线不经过湘潭深感忧虑:“潭埠势必永远成废”,“数百年祖宗营业,一旦归于无何有之乡,万众能不寒心!”最终结果,湘潭隔江与铁路相望,距其15公里的株洲则因铁路通车走向兴盛。由此可见
A.铁路改变南北经济格局
B.新式交通影响地方兴衰
C.列强通过路权蚕食掠夺
D.地方绅商掀起保路运动
15.1922年上海的公共汽车公司在报纸上打出这样的营业广告:“要求事业速成,必须交通便利,要求事业速成,必须时间经济,请看欧美列强由人力车而马车,由马车而脚踏车而汽车、电车,愈来愈省时间,有利于农工商学各界。”这则广告
A.旨在引导民众正确看待西方文明
B.说明新式交通已为广大人民所接受
C.认为新式交通有助于提高效率
D.体现出了对西方文明的盲目崇拜
二、材料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65﹣1916年是美国铁路发展的黄金时期。产业结构的变化,凸显了铁路运输的巨大优势,同时,政府通过赠予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铁路发展。美国大陆铁路里程由1861年的3万英里增长到1916年的25.4万英里,铁路成为最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1916年,天国铁路货运量占整个交通运输周转量的份额达到7%,而客运周转量刚达到98%。
——摘编自孟祥春《美国铁路的历史沿革与管制的变迁》等
材料二 1950年春,中央人民政府批准了修建成渝铁路的报告,提出“依靠地方,群策群力,就地取材,修好铁路”的方针,并先拨2亿斤大米作修路经费。6月,成渝铁路正式开工。西南地区10多万军民投入建设,筑路开始时几乎没有什么机械设备,全靠人力。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通车运营。这条铁路由我国自行设计施工、完全采用国产材料 修建,开创了新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新时期,为新中国铁路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摘编自《新中国成立阳0周年铁路交通发展成就综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19世纪60年代后的半个世纪美国铁路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铁路建设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时期,以长安和洛阳为中心的陆上交通线四通八达,各州、郡县之间形成了稠密的交通网络。在南方,扬州、广州、荆州迅速成为了重要的交通枢纽,大运河的开凿承载着沟通南北的重任。车的形制增加,肩舆的使用更为普遍,海船的制作更加适合海上航行。政府对于人们的行船、闹市走车马、出入关津都以法律的形式作了严格的规定。在都城、重要的港口、码头随处可见驿站和私人旅舍。石拱桥等桥梁的建立和完善便利了人们的出行。饯别、折柳等文化开始盛行并固定下来,影响后世。
——据齐涛主编《中国民俗通志 交通志》
材料二 英国从中世纪晚期开始重视道路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根据法律,由教区的住户每年义务工作6天,或提供代理人服务。17世纪中期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英国对道路管理的要求提高。1663年议会通过了第一个收费公路法案,即在某些道路上征收通行税的法令,此项税收款必须专用于道路工程。进入18世纪以后,道路管理方式逐渐按商业化的方式运作,由信托公司负责道路的经营管理和维修养护。在1760﹣1774年间,议会通过了不下于452项有关道路建筑及其保养的法令。道路系统的完善对于商品运输能力、商品流通速度以及商业效率和扩张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张卫良《工业革命前英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时期交通事业发达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交通运输业管理上的变化,并说明英国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工业革命爆发的影响。
(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谈谈你对发展交通运输业的认识。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1953年正值一五计划,长春一汽奠基仪式过程中万名工人签名表决心、安放基石等行动充分说明人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热情,B正确;三大改造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A;1953年并未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排除C;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是在1956年,排除D。
2.D
【解析】中国高速铁路迅速发展主要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吸收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成果有关,故①正确;同时中国通过不断科技创新,抢占了市场的先机,故②正确;21世纪初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故③正确;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不断改革促进了职工积极性,导致高铁建设的热情高涨,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排除ABC。
3.B
【解析】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的“飞行者1号”成功升空,标志着飞机时代开始,故选B项;ACD项不符合题意。
4.C
【解析】轿车生产滞后主要是基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的国情考虑,也就是需求不足,故C项正确;ABD项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
5.B
【解析】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中国,第一个自行车生产集团已经成立,年青人希望出行不再步行或乘坐公交,梦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名牌自行车,说明改革开放影响人民生活方式,B项正确;科技革命推动企业发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错误;材料并不涉及思想解放与国企改革的关系,C项错误;直到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才开始尝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项错误。
6.A
【解析】我国在香港、澳门实行“一国两制”,港珠澳大桥密切了港澳与内地的联系,是对“一国两制”新模式的探索和实践,①正确;珠海是我国第一批特区之一,大湾区积累了丰富的改革开放经验,大桥的建造,整合了内地与港澳的资源,有利于更好地改革开放,②正确;虽然大桥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但不能据此得出我国桥梁建设水平世界领先,③错误;半小时经济圈成形,便利了人们的经济生活来往,④正确。故选A项,排除BCD。
7.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航空业的发展。解题关键是根据材料中时间信息联系当时国情。长期战争严重破坏了经济社会,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经济的恢复需要一段时间;1951年,我国在进行抗美援朝战争。这些决定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提出“由修理走向制造”的航空工业发展方案,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1950年我国第一家航空公司已成立;C项并非主要原因;D项不够全面,排除。
8.B
【解析】高速公路限速节省了石油,也降低了交通事故数量,而且美国设计师设计可以使能源再利用的建筑物,以及电动车研发,题干所列的事项的共同点是能源问题,即正是由于能源危机促使社会变革,B正确;A逻辑关系不成立,科技革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非能源危机导致,排除;题干涉及的是石油消耗量的减少而非高效利用,排除C;题干无法体现民众的追求,排除D。
9.B
【解析】西方交通工具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国交通近代化,而新式交通工具以其高效促进了社会流动,同时随着新式交通传入,不同阶层、性别在同一车厢、船舱,这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B正确;新式交通传入并不能阻止列强对中国的掠夺,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列强对华侵略,排除A、C、D。
10.B
【解析】根据材料“截至1911年,初步建成以北京为枢纽的京奉京汉京张津浦四条官办铁路干线,以及华北的正太等官商所办各线,总长约达9292公里”可知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铁路干线,奠定了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故选B;材料主旨是清廷主张修建自己的铁路,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自然经济的解体与列强入侵有关,不符合题意,排除C;洋务运动结束于189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
11.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这是中国第--条国际标准轨距铁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信息所处时代特征是中国近代化事业发展,交通运输近代化也在发展,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近代化与传统观念的融合,排除B;近代中国没有实现矿业自主,排除C;当时社会核心价值观仍是传统伦理纲常,材料没有体现其变化,排除D项。
12.A
【解析】网络订餐日益盛行、快递车辆随处可见等现象反映出互联网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A项正确;城市“公共交通”与快餐行业创新无关,B项错误;网络订餐方便了上班族的生活,与工作效率提高不符,C项错误;网络订餐和外卖并不能改变人们的膳食结构,D项错误。
13.A
【解析】改革开放以后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引进外资,进行中外合资大大促进中国汽车的发展,能够体现出市场经济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答案为A。材料不是强调外资占主导,B错误。材料看不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被削弱,C错误。材料只能看出中国是汽车大国,不能看出是工业强国。D错误。
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要求学生结合改革开放的过程和影响来分析。
14.B
【解析】据材料“潭埠势必永远成废”,“数百年祖宗营业,一旦归于无何有之乡,万众能不寒心!”及“最终结果,湘潭隔江与铁路相望,距其15公里的株洲则因铁路通车走向兴盛”可知,株洲则因铁路通车走向兴盛,而湘潭隔江与铁路相望而衰落,因此新式交通影响地方兴衰,B正确;据材料反映的是铁路修建影响城市的兴起与衰落,没有涉及改变南北经济格局,A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列强通过路权蚕食掠夺,C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地方绅商掀起保路运动,D错误。
15.C
【解析】根据材料“请看欧美列强由人力车而马车,由马车而脚踏车而汽车、电车,愈来愈省时间,有利于农工商学各界”可以看出公共交通有利于提高效率,促进事业发展,C选项符合题意。上海公共汽车公司打广告是为了宣传自身企业,而不是指引人们正确看待西方文明,A选项排除。B项材料只是这家公司的广告,并没有说明实际效果,排除。材料是一种商业行为,看不出对西方文明的盲目崇拜,D选项排除。
16.(1)原因: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南北战争的结束推动了铁路事业的发展;政府支持也促进了铁路建设的发展,南北战争推动了国内市场的统一,有助于铁路建设的发展。
(2)特点:由国家力量主导实施;广泛的社会动员;时间短,成效显著;自主建设。影响:成渝铁路线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第一条铁路干线,是连接川西、川东的经济、交通大动脉。它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建成的第一条铁路,由中国自行设计施工、完全采用国产材料修建,是中国铁路史上的一个创举。成渝铁路拉开了新中国大规模进行经济建设的序幕。它不仅改变了四川交通闭塞的历史,填补大西南的铁路空白,还沟通长江航道和川陕、川黔、康藏等交通要道,让新中国铁路发展史翻开崭新的一页。
【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从1865年﹣1916年,铁路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可知,当时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因此美国铁路建设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根据材料“南北战争后,美国从一个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可知,南北战争的结束推动了铁路事业的发展;根据材料“政府通过赠予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铁路发展”可知,政府支持也促进了铁路建设的发展,根据所学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历史可知,南北战争推动了国内市场的统一,有助于铁路建设的发展。
(2)特点:根据材料“中央人民政府批准了修建成渝铁路的报告,提出……的方针,并先拨2亿斤大米作修路经费”可得出由国家力量主导实施;根据材料“西南地区10多万军民投入建设”可得出广泛的社会动员;根据材料“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通车运营。这条铁路由我国自行设计施工、完全采用国产材料修建,开创了新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新时期,为新中国铁路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可得出时间短,成效显著;自主建设。影响:根据材料二及所学成渝铁路的知识可得出成渝铁路线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第一条铁路干线,是连接川西、川东的经济、交通大动脉。它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建成的第一条铁路,由中国自行设计施工、完全采用国产材料修建,是中国铁路史上的一个创举。成渝铁路拉开了新中国大规模进行经济建设的序幕。它不仅改变了四川交通闭塞的历史,填补大西南的铁路空白,还沟通长江航道和川陕、川黔、康藏等交通要道,让新中国铁路发展史翻开崭新的一页。
17.(1)表现:陆路交通网络稠密;南北水运发达(大运河畅通);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增多;车船等交通工具进步;交通出行立法比较完善;旅馆、驿站等交通服务设施普遍;道路、桥梁的进一步完善;民间交往文化的成型。(任答对5点,需有概括)
(2)变化:从住户义务工作或提供代理人服务到征收通行费;逐步商业化,由信托公司负责;逐步加强相关法律法令的制定。
影响:有利于原料运输;提高了商品运输能力;促进国内消费市场的拓展;加快了劳动力的流动;促进资本的流动;推动技术流动性增强。
(3)认识:交通运输的发展是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交通建设要注重地区协调统筹发展,政府应在交通运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立法的手段能有力促进交通发展。(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答,不能只答某一个角度。任意答3点,其它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1)表现:根据材料“隋唐时期,以长安和洛阳为中心的陆上交通线四通八达,各州、郡县之间形成了稠密的交通网络”可知,陆路交通网络稠密;根据材料“在南方,扬州、广州、荆州迅速成为了重要的交通枢纽,大运河的开凿承载着沟通南北的重任”可知,南北水运发达(大运河畅通)、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增多;根据材料“车的形制增加,肩舆的使用更为普遍,海船的制作更加适合海上航行”可知,车船等交通工具进步;根据材料“政府对于人们的行船、闹市走车马、出入关津都以法律的形式作了严格的规定”可知,交通出行立法比较完善;根据材料“在都城、重要的港口、码头随处可见驿站和私人旅舍”可知,旅馆、驿站等交通服务设施普遍;根据材料“石拱桥等桥梁的建立和完善便利了人们的出行。饯别、折柳等文化开始盛行并固定下来,影响后世”可知,道路、桥梁的进一步完善、民间交往文化的成型。
(2)变化:根据材料“根据法律,由教区的住户每年义务工作6天,或提供代理人服务”“1663年议会通过了第一个收费公路法案,即在某些道路上征收通行税的法令,此项税收款必须专用于道路工程”可知,从住户义务工作或提供代理人服务到征收通行费;根据材料“进入18世纪以后,道路管理方式逐渐按商业化的方式运作,由信托公司负责道路的经营管理和维修养护”可知,逐步商业化,由信托公司负责;根据材料“在1760﹣1774年间,议会通过了不下于452项有关道路建筑及其保养的法令”可知,逐步加强相关法律法令的制定。影响:根据材料“道路系统的完善对于商品运输能力、商品流通速度以及商业效率和扩张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提高了商品运输能力、有利于原料运输、促进国内消费市场的拓展、加快了劳动力的流动、促进资本的流动、推动技术流动性增强。
(3)认识:开放性试题。从交通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政府扮演的决策、立法等角度分析。具体而言,交通运输的发展是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交通建设要注重地区协调统筹发展,政府应在交通运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立法的手段能有力促进交通发展。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