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同步训练
(训练时间:30分钟;总分50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16世纪以来除了由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新的海外产品,如可可和咖啡、巴西苏水、纽芬兰鳝鱼,大量出现在欧洲市场。这是由于( )
A.商业革命的发生和扩展 B.欧洲社会消费习惯发生改变
C.东西方传统商路被阻断 D.欧洲国家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2.异域的糖、咖啡、茶、巧克力,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和欧洲社会。源自亚洲的甘蔗种植与蔗糖制造技术被欧洲殖民者传播到美洲,引发了“蔗糖革命”与“人口大迁移”,催生出种植园经济和殖民地奴隶制度。这表明( )
A.近代物种交流影响人类历史进程 B.奴隶贸易由此开始
C.人口迁移引发物种交流 D.欧洲阶级结构发生变革
3.油画(巧克力)描绘了17世纪引人注意的消费体验。富有的欧洲人像阿兹特克上层社会人士一样把巧克力作为一种奢侈的饮料,他们从墨西哥进口昂贵的巧克力到西班牙,再用从中国进口的更品贵的瓷杯来饮用巧克力。这幅作品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①欧亚之间开始建立商业联系 ②世界贸易促进饮食文化交流
③中国瓷器受到欧洲贵族的追捧 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确立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哥伦布发现美洲后,欧洲旧大陆的小麦、大麦、豌豆、甘蔗等农作物和羊、鸡、猪、牛等畜禽传入美洲,美洲玉米、马铃薯、甘薯、辣椒等作物也传入欧洲旧大陆。同时,麻风、天花等疾病也传入了美洲。这些现象,后来被称作“哥伦布大交换”。据此可知,“哥伦布大交换”( )
A.不利于美洲地区的社会发展 B.推动了物种的跨区域大范围交流
C.有利于葡萄牙工商业的崛起 D.维护了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
5.15世纪后,地球的海洋和沙漠不再能够把不同的生物地理区域隔离开来。世界失去了生物边界,植物、动物和疾病可以迁移到任何生态条件允许它们传播的地方。这表明当时( )
A.人们日常饮食结构渐趋合理
B.物种的交流破坏了生态环境
C.洲际间的物种交流得以发展
D.殖民扩张加速了疾病的传播
6.17世纪荷兰人达珀宣称,黄金海岸的玉米极丰,“生长极茂。他们把玉米拿来烘烤,可搀小米或不搀"。高大的绿色玉米茎,往南一路可见,直到刚果与安哥拉海岸。这可说明( )
A.非洲在全球物种交换中受益
B.欧洲对非洲经济侵略的加剧
C.美洲原有社会发展进程改变
D.世界各地区间经济联系加强
7.在欧洲消费者开始关注咖啡之际,英、荷东印度公司除了维持在也门或印度的商站,以便收购咖啡运回欧洲,还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规模日益扩大的种植咖啡的面积。这说明英荷东印度公司( )
A.调整了商业经营战略 B.深受非洲咖啡种植的冲击
C.垄断欧洲的咖啡贸易 D.主要在欧洲市场销售咖啡
8.17世纪初,威尼斯商人开设了欧洲第一家咖啡馆。此后,英国的牛津、伦敦,法国的巴黎、马赛,北美的纽约、费城等地也相继开设咖啡馆。此时期咖啡馆的发展历程一定程度反映出( )
A.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B.世界各地的饮食结构渐趋同化
C.社会生活出现了根本性变革 D.世界市场的规模范围不断扩大
9.油画《巧克力》描绘了17世纪引人注意的消费体验。富有的欧洲人像阿兹特克上层社会人士一样把巧克力作为一种奢侈的饮料.他们从墨西哥进口昂贵的巧克力到西班牙、再用从中国进口的更昂贵的瓷杯来饮用。这幅作品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欧亚之间开始建立商业联系 B.世界贸易促进饮食文化交流
C.中国的瓷器远销至美洲大陆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确立
10.16世纪末,马铃薯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17世纪上半叶,英国入侵爱尔兰,捣毁庄稼,致使大多数农作物歉收乃至颗粒无收,唯有生长在地下的马铃薯安然无恙,帮助爱尔兰人度过荒年。爱尔兰逐渐成为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国家。这说明马铃薯的种植( )
A.提高了欧洲粮食产量,促进人口增长 B.改变了区域食物结构,影响饮食习惯
C.延缓了殖民扩张过程,推动文明发展 D.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导致庄稼歉收
11.咖啡是热带作物,新航路开辟后传到英国,到19世纪40年代前后,它已成为英国普通大众的日常饮品。下列关于咖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因殖民掠夺而普及英国
B.表明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最早应由美洲传入欧洲
D.反映了商业革命得到扩展
12.16世纪中叶,东方的香料和调味品在西欧的销量是一个世纪前的3倍多;中国的茶和非洲的咖啡,逐渐成为欧洲人餐桌上的主要饮料:美洲的许多农产品,如玉米、红薯、烟草、可可、西红柿等开始逐步成为全世界到处都有的东西。由此可知
A.亚洲成为新的世界贸易中心
B.欧洲饮食结构发生彻底改变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D.高产农作物的种植遍及全球
13.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他把这些现象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亚洲人口的迅速膨胀 B.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C.传统粮食结构不合理 D.农业资本主义发展
14.1700年前后,拥有60万人口的伦敦大约有3000家咖啡屋。咖啡屋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是因为咖啡屋没有明确的礼仪章程,“高雅人士和手工艺者同样受欢迎,同坐一起时应互不藐视”,凡是进入咖啡屋的人,地位不分尊卑,相互可以自由交谈。这说明( )
A.价格革命催生了洲际物种的交流 B.咖啡屋的社会功能得到体现
C.食物被赋予区分社会等级的效用 D.咖啡屋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15.中国的茶和茶文化历史悠久,享誉全球。下列关于中国茶和茶文化传播说法错误的是( )
A.明清时期,中国茶广泛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
B.俄国上流社会把中国的茶具作为最珍贵的室内摆设
C.德国画家雷诺阿的《在安托尼妈妈的旅店》展现了民众饮茶的场面
D.英国茶会上用中国茶和中国茶具来招待客人成为主人炫耀的方式
二、材料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辣椒起源于中南美洲。距今7200年至5400年,印第安人已开始栽培辣椒。1493年,哥伦布将辣椒带回西班牙,后传入葡萄牙。16世纪初,葡萄牙人把辣椒先后传入西非海岸和东非海岸,以及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在欧洲,辣椒通过各种路线和渠道传播,到18世纪中叶以后,部分品种的辣椒在培育过程中,辣度不断降低,至此才逐渐为欧洲人所接受。
——摘编自张箭《辣椒在全球的传播》
材料二 明代后期,辣椒传入我国。康熙年间,贵州苗族地区把辣椒当药品,驱寒祛湿开郁。清期末年辣椒进入川菜菜谱,成为川菜中主要调料之一;湘菜因辣椒而兴起。建国后,辣椒与其他品种作物的间种、套种、轮种快速发展,开发出辣椒粉、辣椒油、辣椒酱等多重产品。中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辣椒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现今,我国在饮食口味上形成了重辣区、微辣区、淡味区等三大层次的辛辣区,辣椒成为地域文化符号。
——摘编自邹学校等《辣椒在中国的传播与产业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辣椒在全球种植与传播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辣椒的传播和食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17.茶叶成为世界性饮品的过程,也是一部社会变迁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世纪,欧洲旅行者首次接触茶叶,葡萄牙传教士在著作中提到了东亚人饮茶的习俗。欧洲人发现了它提神醒脑的功用后,慢慢尝试把茶叶融入自己的饮食中。英国东印度公司跟中国没有直接贸易往来,只能从荷兰进口价格昂贵的茶叶。17世纪80年代,饮茶已成为英国上流贵族社会的重要生活组成部分。
1704年,英国联合东印度公司开启了直接与中国贸易的大门。此后公司的业务几乎被茶叶贸易垄断,他们为同已经抢占先机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竞争,选择与广州当地的行商合作。茶叶成为18世纪大都市杂货商店的一般商品,茶叶存在于商店招牌、报纸广告和商业名片的装饰设计上。1723年英国政府提高了茶叶消费税,导致走私茶叶大行其道,在不知不觉中帮助茶叶普及。18世纪,英式茶文化的社交功能得到拓展,不但有流行在上流社会的早茶,中产阶级也加入进去,制茶被认为是妇女的日常生活职责,需要遵循特殊的礼仪。18世纪70年代末,饮茶不再是富人的专属,已经进入到千家万户,跨越了社会等级,每天喝茶成为人们的普遍生活方式。
到19世纪,英国在印度阿萨姆种植园以机械化工序培育茶叶,减少了对中国的依赖。到二战后,全球茶叶贸易实际已经被英国公司垄断。茶叶在英国不再是异域文化的舶来品,逐渐融入进国民意识中。20世纪末,为应对碳酸饮料带来的冲击,英国推广量产的茶包,改变了茶的社交性,使沏茶成为一件方便快捷的事情,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要。
——摘编自[英]马克曼·埃利斯等《茶叶帝四:征服世界的亚洲树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对“茶叶的普及是一部‘社会变迁的历史’”进行解读。(要求:学生从两个角度进行解读;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的发生和扩展,导致大量海外产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A项正确;欧洲社会消费习惯发生改变是该现象产生的结果而非原因,排除B项;东西方传统商路被阻断并非欧洲市场繁荣的原因,排除C项;宽出限入的重商主义政策不是大量海外产品进入欧洲市场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2.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间的物种交流,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和欧洲社会,引发了美洲的“蔗糖革命”与“人口大迁移”,催生出美洲的种植园经济和殖民地奴隶制度等,表明近代物种交流影响人类历史进程,A项正确;材料并未说明奴隶贸易开始的时间和直接原因,排除B项;是甘蔗种植、蔗糖制造技术传播到美洲引发了“人口大迁移”而非人口迁移引发物种交流,排除C项;欧洲阶级结构发生变革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3.B
【解析】依据材料“富有的欧洲人像阿兹特克上层社会人士一样把巧克力作为一种奢侈的饮料,他们从墨西哥进口昂贵的巧克力到西班牙,再用从中国进口的更品贵的瓷杯来饮用巧克力”,可以看出世界贸易促进饮食文化交流,中国瓷器受到欧洲贵族的追捧,②③B项正确;欧亚之间之前就有贸易联系,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建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ACD项。故选B项。
4.B
【解析】美洲发现之后,美洲和欧洲的物种实现了交流,同时麻风、天花等疾病也传入了美洲,由此可知,“哥伦布大交换”推动了物种的跨区域大范围交流,B项正确;“哥伦布大交换”客观上推动了美洲的发展,排除A项;C项与材料无关,而且新航路开辟本身并没有促进葡萄牙的崛起,排除C项;美洲原有文明被摧毁,排除D项。故选B项。
5.C
【解析】依据材料“世界失去了生物边界,植物、动物和疾病可以迁移到任何生态条件允许它们传播的地方”可知,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范围内的物种交流得以发展,C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范围内的物种交流得以发展,没有反映物种交流的影响,无法得出人们日常饮食结构渐趋合理,排除A项;材料“植物、动物和疾病可以迁移到任何生态条件允许它们传播的地方”强调的是物种交流范围广,而非破坏生态,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殖民扩张,排除D项。故选C项。
6.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美洲原产地是美洲,材料“高大的绿色玉米茎,往南一路可见,直到刚果与安哥拉海岸”体现了玉米在非洲大规模种植,说明非洲在全球物种交换中受益,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欧洲对非洲的侵略,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非洲而非美洲,排除C项;D项“世界各地”的说法太绝对且在材料中不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7.A
【解析】根据题干“在欧洲消费者开始关注咖啡之际,英、荷东印度公司......以便收购咖啡运回欧洲,还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规模日益扩大的种植咖啡的面积”可知咖啡的收购和种植以消费者的市场需求为前提,东印度公司调整经营战略,获取更多利益,A项正确;与非洲咖啡的冲击无关,排除B项;题干没有提到垄断欧洲咖啡,排除C项;题干不强调在欧洲销售咖啡,排除D项。故选A项。
8.D
【解析】咖啡是美洲的作物,17世纪初期,世界已经连为一个整体,随着物种交流,咖啡在欧洲流行开来,世界市场不断扩大,D项正确;工业革命开始时间是在176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B项错在“同化” ,排除B项;题干中没有体现社会生活出现了根本性变革,排除C项。故选D项。
9.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网逐渐形成,富有的欧洲人得以用中国生产的容器饮用源于美洲的“饮料”,这体现了饮食文化的交流,B项正确;欧亚之间建立商业联系不晚于公元前2千纪早期,排除A项;从材料信息无法得出美洲人是否购买中国瓷器,排除C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确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D项。故选B项。
10.B
【解析】材料中“英国入侵爱尔兰,捣毁庄稼,致使大多数农作物歉收乃至颗粒无收,唯有生长在地下的马铃薯安然无恙,帮助爱尔兰人度过荒年。爱尔兰逐渐成为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国家”可以看出马铃薯的种植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习惯,B项正确;材料信息强调的是马铃薯帮助爱尔兰人度过荒年,与人口增长无直接联系,排除A项;材料信息与殖民扩张进程无关,排除C项;马铃薯的种植并没有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导致庄稼歉收,排除D项。故选B项。
11.D
【解析】咖啡从非洲传入欧洲是商业革命的表现,D项正确;咖啡普及英国并非完全出于殖民掠夺,排除A项;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排除B项;咖啡产自非洲,排除C项。故选D项。
12.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亚洲、非洲、美洲等地的农产品在世界范围内流传,体现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C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成为世界贸易中心,排除A项;“彻底改变”说法绝对,玉米、红薯、可可、西红柿等农产品丰富了欧洲饮食结构,排除B项;材料仅体现这些农产品在全世界范围内流传,但不代表高产农作物的种植遍及全球,排除D项。故选C项。
13.B
【解析】根据“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可得出其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农产品外传,这属于“商业革命”的范围,即商品的世界性流动,B项正确;A项是结果而非原因,排除A项;餐桌革命的出现不是因为传统粮食结构不合理,在新物种传播之前,传统粮食结构就已经长期存在,排除C项;农业资本主义发展是在工业革命后,排除D项。故选B项。
14.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伦敦咖啡屋猛增,原因在于咖啡屋作为社会场所,人们可以自由交流和交谈,反映了食物及其载体作为社会功能的一面,B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前洲际物种交流就已然存在,排除A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咖啡屋里无需标榜自己的身份,看不出社会等级被区分,排除C项;思想解放的原因在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排除D项。故选B项。
15.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雷诺阿是法国画家,《在安托尼妈妈的旅店》是雷诺阿于1866年创作的绘画作品,因此C项错误,符合题意;明清时期,受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中国茶广泛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A项不符合题意;俄国上流社会推崇中国茶文化,把中国的茶具作为最珍贵的室内摆设,B项不符合题意;英国茶会上用中国茶和中国茶具来招待客人成为主人炫耀的方式,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
16.(1)起源于中南美洲;新航路开辟后传入欧洲;葡萄牙人传播到非洲、亚洲;传播途径多;欧洲人接受较晚。
(2)把辣椒当药品,用以治病;成为中国烹饪的主要调料;种植不断发展,开发出辣椒多重产品;中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辣椒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辣椒成为我国的地域文化符号。
【解析】(1)根据“辣椒起源于中南美洲”得出起源于中南美洲;根据“哥伦布将辣椒带回西班牙”得出新航路开辟后传入欧洲;根据“葡萄牙人把辣椒先后传入西非海岸和东非海岸,以及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得出葡萄牙人传播到非洲、亚洲;根据“辣椒通过各种路线和渠道传播”得出传播途径多;根据“到18世纪中叶以后……至此才逐渐为欧洲人所接受”得出欧洲人接受较晚。
(2)根据“把辣椒当药品,驱寒祛湿开郁”得出把辣椒当药品,用以治病;根据“成为川菜中主要调料之一;湘菜因辣椒而兴起”得出成为中国烹饪的主要调料;根据“与其他品种作物的间种、套种、轮种快速发展,开发出辣椒粉、辣椒油、辣椒酱等多重产品”得出种植不断发展,开发出辣椒多重产品;根据“中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辣椒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得出中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辣椒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根据“辣椒成为地域文化符号”得出辣椒成为我国的地域文化符号。
17.示例
从世界市场发展的角度: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原产自东方的茶叶进入西方视野;随着早期殖民扩张的进行,英国取代荷兰成为海上霸主,拓宽了世界市场,茶叶贸易增长迅速;两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英国通过先进的工业技术垄断了全球茶叶贸易。
从文明交融发展的角度:茶文化由亚洲进入英国后,逐步被英国人所接受,由异域文化的舶来品逐渐本土化,孕育出家庭社交功能的英式茶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茶文化又趋向快餐化、个性化。
从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角度: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茶叶由上层社会才能享有的奢侈品成为廉价的国民饮品,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政治民主化。
(“示例”仅供参考,其他角度的解读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根据设问要求对“茶叶的普及是一部‘社会变迁的历史’”进行解读和所学知识可从世界市场、文明交融、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角度等方面展开分析。关于从世界市场发展的角度:根据材料“英国东印度公司跟中国没有直接贸易往来,只能从荷兰进口价格昂贵的茶叶。17世纪80年代,饮茶已成为英国上流贵族社会的重要生活组成部分。”“1704年,英国联合东印度公司开启了直接与中国贸易的大门。”“到二战后,全球茶叶贸易实际已经被英国公司垄断。”等信息可从世界市场形成发展的过程展开分析即可。关于从文明交融发展的角度: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茶文化由亚洲进入英国后,逐步被英国人所接受,由异域文化的舶来品逐渐本土化,孕育出家庭社交功能的英式茶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茶文化又趋向快餐化、个性化方面展开分析即可。关于从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角度: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茶叶由上层社会才能享有的奢侈品成为廉价的国民饮品,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政治民主化方面分析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