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同步训练(含答案及解析)(全国通用)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同步训练(含答案及解析)(全国通用)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7-29 08:4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同步训练
(训练时间:30分钟;总分50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从1872年开始,法国政府创立一批徒工学校。1879年,成立技术教育委员会。1880年,制定《徒工手工学校和初等学校补习学校法》,把徒工学校纳入学校教育系统。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人文主义强调关注人 B.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需求
C.无产阶级的斗争结果 D.民主政治对国民素质的要求
2.1850年前后,钟表成为英国社会各阶级必备的生活用品,英国人时间概念被空前强化,时间第一次被精确到以秒为单位。这一现象说明( )
A.生产力发展影响人们生活节奏
B.工业化推动钟表制造业的发展
C.钟表普及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
D.民主政治发展加剧生活紧张感
3.据统计,在1789年,欧洲共烧掉2亿吨木柴,1840年就只烧了1亿吨:此外,欧洲铁产量在1790年为60万吨,在1810年为110万吨。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垄断组织的兴起 B.机器生产的推广
C.石油工业的出现 D.自然科学的发展
4.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使纺织效率提高了40倍以上,瓦特改良的联动式蒸汽机(万能蒸汽机)使蒸汽机的热效率提高了八至十倍。机器的发明和应用,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迈入“蒸汽时代”,引发了人类社会全领域、全方位的变革。由此可见( )
A.社会变革是技术变革的基础 B.技术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引擎
C.人类社会的主旋律是大变革 D.人类的生存依赖于技术变革
5.1701年和1720年,英国两次通过棉布法案,禁止印度棉纺织品输入,但收效甚微——仅仅让走私愈演愈烈。1814至1828年,印度出口英国的布匹骤降2/3,而英国纺织品对印度的出口量则增长逾5倍。这一变化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英国( )
A.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B.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C.加剧了对殖民地的掠夺 D.受益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6.从16世纪初期至18世纪,非洲奴隶贸易呈上升趋势,但1800年贩运人口达到2000000人之后贩运人数开始出现迅速下降的态势,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
A.西方国家出台了废止奴隶法律
B.美洲人口呈现出饱和状态
C.西方国家殖民掠夺区域发生变化
D.工业化促使掠夺方式变化
7.这个时期(工业革命)的英国史读起来像是一部内战史。这句话的含义是( )
A.工业革命引发了内战
B.工业革命造成了英国社会混乱
C.工业革命使社会生活发生变化
D.工业革命造成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
8.如表是中、英、美、德四国制造业产占世界总产量比例变化示意图。据此判断②是( )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中国
9.下面为某一时期的世界贸易图。图中英国外于世界贸易的中心,其生产的工业品通过海上新航线运抵美洲、非洲、亚洲。由此可知,该图反映了(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式
C.世界贸易中心开始发生转移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扩展
10.19世纪末,英国诸多生产领域出现了一批大企业。如19世纪80年代建立的诺贝尔工业公司,控制了英国的全部炸药生产;1888年合并65家企业组成的盐业联合公司,控制了英国91%的食盐生产;1890年成立的利华兄弟公司,控制了英国近2/3的肥皂生产。这些现象反映了当时英国( )
A.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B.工业生产结构出现全面调整
C.国家大力支持企业合并 D.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已经破产
11.184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河道法令》禁止污染任何作为公共供水的水源,应民众要求,1848年又颁布了第一部改善工业城镇环境的《公共卫生法》,要求把污水和废弃物集中处理,并规定当局负责供应清洁卫生的饮用水。这说明( )
A.工业化污染引起了关注 B.英国经济长期处于混乱状态
C.政党政治影响议会立法 D.公众从污染公害中普遍觉醒
12.保尔·芒图在《十八世纪产业革命》中说,由于蒸汽机的作用,工厂将得以汇合集中起来形成一些巨大而黝黑的工业城市,蒸汽机使无穷的烟云飞翔在这些城市的上空,据此推知( )
A.动力革命推动了城市发展 B.新能源使用促进了现代化
C.工业化导致环境污染严重 D.技术革命催生了产业升级
13.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根据他开办的工厂估算:“二千五百人中从事劳动的那一部分人给社会生产的实际财富,在不到半个世纪前还需要六十万人才能生产出来。”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庄园经济的解体 B.工业革命
C.资本的原始积累 D.殖民扩张
14.“日前,无可争辩的和容易解释的事实是,‘美好的旧时代'人数众多的小中间阶级已经被工业摧毁,从他们当中一方面分化出富有的资本家,另一方面又分化出贫穷的工人”。材料旨在强调工业革命( )
A.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B.改变了社会阶级结构
C.致使贫富矛盾激化 D.推动工厂制度的产生
15.工厂出现之初,三四十个女工挤在没有机器的屋子里。她们实行分工,每道工序一做就是一辈子,结果她们一辈子只做这一件事情,变成了这件事情的大专家。上述材料说明( )
A.机器生产推动了社会分工的实现 B.妇女地位随工厂兴起而不断提高
C.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提高了效率 D.工业革命改善了工人的生产条件
二、材料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晚期以后,英国上层社会对亚洲棉纺织品和瓷器等奢侈品的巨大消费需求,极大刺激了欧亚贸易的发展,也推动了英国本土制造业的技术革新。中国的瓷器、印度的印花布等奢侈品在英国经历了引进、仿制和创新的过程,最终完成“进口替代”。同时,英国政府重视与支持制造业。据统计,1700-1820年,英国仿制亚洲商品专利申请件数不断增加。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陶瓷业快速崛起,给清代中国的外销瓷器带来极大冲击。
——摘编自曹瑞臣《制造业铺就英国世界工厂之路》
材料二 大机器生产下的资本积累和对殖民地商品的输出,积累了大量资金。在此基础上,19世纪末开始了第二次科技革命,这次革命在规模、深度、影响上要比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得多。它的所有成果都是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而创造出来的,没有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的突破,就不可能带动相应的许多新的工业部门的兴起。新兴工业部门由于生产技术和产品结构复杂,需要大型的生产设备,在这种情况下,股份公司适应扩大企业规模的需要迅速发展,作为超大规模企业的垄断组织适应需要而出现。
——摘编自周有光《第二次工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及特点。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英国的家庭中,“我把茶壶坐上了”是对忙碌一天疲倦归家主人的极好关切话语,饮茶成了英国人享受悠闲的慢节奏生活的一种方式。英国著名的茶叶研究学者艾伦·麦克法兰甚至说:“中国的茶叶缔造了大英帝国,没有茶叶,就没有英国的工业革命,也就没有英国的现代文明”。
——摘编自周重林、太俊林《茶叶战争——茶叶与天朝的兴衰》
材料二 早期引进的茶味道苦涩。从17世纪起,随着糖的“加盟”,上流社会的女性开始流行喝下午茶,并以此为高贵典雅的象征。相应的工人阶级中开始出现了茶歇,在工作间歇喝茶休息。这正是由加糖红茶的特性决定的,能迅速补充热量,像兴奋剂一样能让人精力百倍。工人们喝红茶大多是为了提神,由于加糖红茶具有这些重要性,所以它成了人们不可或缺的东西。
——摘编自【日】川北稔《一粒砂糖里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茶叶如何缔造了大英帝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加糖红茶普及的原因。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后期,法国政府成立技术教育委员会,规范和发展徒工教育,体现出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增多,B项正确;只强调技术教育,不能说明法国政府关注人的发展,排除A项;加强技术工人教育并非无产阶级的斗争目标和结果,排除C项;民主政治的要求与“技术教育”“徒工手工学校”等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厂制度和新交通工具得到推广,钟表成为生活必需品,强化了人们的时间概念等,说明生产力发展影响人们生活节奏,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工业化对钟表制造业的影响,排除B项;钟表普及提高了生活质量与强化了人们的时间概念不符,排除C项;民主政治发展加剧生活紧张感与“钟表成为英国社会各阶级必备的生活用品”等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3.B
【解析】结合所学,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蒸汽动力的使用,使传统的木柴使用量下降,而同时钢铁产量提升,B项正确;垄断产生于19世纪末,排除A项;C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排除C项;自然科学与材料中的现象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机器的发明和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进而引发了人类社会全领域、全方位的变革,说明技术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引擎,B项正确;材料强调技术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引擎,未体现社会变革对技术变革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技术变革对社会变革的影响,C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D项。故选B项。
5.B
【解析】根据材料“1814至1828年,印度出口英国的布匹骤降2/3,而英国纺织品对印度的出口量则增长逾5倍。”可得出,英国开展工业革命,生产效率提高,挤占了印度棉布的市场,因此反映的是生产方式的变化,B项正确;政策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C项对殖民地的掠夺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世界市场形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排除D项。故选B项。
6.D
【解析】根据材料“从16世纪初期至18世纪,非洲奴隶贸易呈 上升趋势,但1800年贩运人口达到2000000人 之后贩运人数开始出现迅速下降的态势”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掠夺方式发生了变化,变为寻找廉价的原料产地与商品倾销市场,D项正确; 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B项与史实不符,美洲人口未饱和,排除B项;C项和材料主旨不符,掠夺区域仍是不发达的亚非拉美地区,排除C项。 故选D项。
7.D
【解析】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根据材料“英国史读起来像是一部内战史”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D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英国并未发生内战,排除A项;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社会结构变化,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8.C
【解析】根据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个国家制造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例中,1860年时,②的制造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例最低,但在1900年有所上升,结合所学可知,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两个发源地和中心之一,经济发展迅速,②是德国,C项正确;1860年时,①的制造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例最高,结合所学,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成为“世界工厂”,①是英国,排除A项; 1900年时,③的制造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例最高,结合所学可知,在1900年,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制造业产量被美国赶上,逐渐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③是美国,排除B项;1860年时,④的制造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例仅次于英国,但到1900年,比例是最低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此时是列强的半殖民地,并没有跟上工业革命的潮流,④是中国,排除D项。故选C项。
9.A
【解析】根据贸易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外于世界贸易的中心,由此可知,这是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A项正确; B项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B项; C项发生在新航路开辟后,排除C项; D项和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故选A项。
10.A
【解析】材料“19世纪末,英国诸多生产领域出现了一批大企业。如19世纪80年代建立的诺贝尔工业公司,控制了英国的全部炸药生产;1888年合并65家企业组成的盐业联合公司,控制了英国91%的食盐生产;1890年成立的利华兄弟公司,控制了英国近2/3的肥皂生产”体现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A项正确;“全面调整”表述错误,排除B项;材料不能看出国家对企业的态度,排除C项;D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11.A
【解析】根据材料“184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河道法令》禁止污染任何作为公共供水的水源”“应民众要求,1848年又颁布了第一部改善工业城镇环境的《公共卫生法》”等可知,工业化污染引起了政府和公众的关注,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英国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并不是说英国经济处于混乱状态,排除B项;C项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D项错在“普遍”,排除D项。故选A项。
12.C
【解析】根据作品的内容并结合时间可知,作者在强调工业化发展带来的社会环境问题,C项正确;材料强调工业化导致环境污染严重,而AB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13.B
【解析】19世纪初是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效率,因此“二千五百人中从事劳动的那一部分人给社会生产的实际财富,在不到半个世纪前还需要六十万人才能生产出来。”B项正确;庄园经济是欧洲中世纪的经济,排除A项;工业革命前是资本的原始积累时期,排除C项;殖民扩张与材料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4.B
【解析】根据材料“小中间阶级已经被工业摧毁,从他们当中一方面分化出富有的资本家,另一方面又分化出贫穷的工人”说明小中阶级被富人和穷人两大阶级取代,即改变了社会阶级结构,B项正确;材料强调阶级变迁,没有说明生产力变化,逻辑错误,排除A项;材料强调贫富差距但并未说明激化,逻辑错误,排除C项;机器的使用推动工厂的诞生,史实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15.C
【解析】根据“工厂出现之初,三四十个女工挤在没有机器的屋子里。她们实行分工,每道工序一做就是一辈子,结果她们一辈子只做这一件事情,变成了这件事情的大专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出现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C项正确;根据“三四十个女工挤在没有机器的屋子里”可知,材料没有涉及机器生产推动了社会分工的实现,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妇女地位的提高,也不能体现工人的生产条件的改善,排除BD项。故选C项。
16.(1)原因:市场需求的扩大;政府的支持与重视;技术的进步。
(2)背景:大机器生产和殖民扩张积累了资金;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资本主义制度普遍建立;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和扩大。(答对任意一点即可)
特点: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密切联系;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加强,大量新型工业部门兴起;出现垄断组织。(答对任意两点即可)
【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17世纪晚期以后,英国上层社会对亚洲棉纺织品和瓷器等奢侈品的巨大消费需求”可分析出市场需求的扩大;根据材料“英国政府重视与支持制造业”可分析出政府的支持与重视;根据材料“中国的瓷器、印度的印花布等奢侈品在英国经历了引进、仿制和创新的过程,最终完成“进口替代”。”可分析出技术的进步。
(2)背景:根据材料“大机器生产下的资本积累和对殖民地商品的输出,积累了大量资金”可分析出大机器生产和殖民扩张积累了资金;根据材料“次革命在规模、深度、影响上要比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得多”可分析出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结合所学可分析出资本主义制度普遍建立;根据材料“在这种情况下,股份公司适应扩大企业规模的需要迅速发展,作为超大规模企业的垄断组织适应需要而出现。”可分析出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和扩大。(答对任意一点即可)
特点:根据材料“的所有成果都是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而创造出来的,没有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的突破,就不可能带动相应的许多新的工业部门的兴起。”可分析出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密切联系;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加强,大量新型工业部门兴起;根据材料“作为超大规模企业的垄断组织适应需要而出现。”可分析出出现垄断组织。(答对任意两点即可)
17.(1)茶叶贸易加速资本原始积累,促进工业革命发生发展;茶文化影响了英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
(2)工业革命,市场扩展;糖产量增加;糖价格下降;工人收入增加,消费水平提高;糖本身的特性。(答出4点即可)
【解析】(1)根据材料“中国的茶叶缔造了大英帝国,没有茶叶,就没有英国的工业革命,也就没有英国的现代文明”可知,茶叶贸易加速资本原始积累,促进工业革命发生发展;根据材料“在英国的家庭中,‘我把茶壶坐上了’是对忙碌一天疲倦归家主人的极好关切话语,饮茶成了英国人享受悠闲的慢节奏生活的一种方式”可知,茶文化影响了英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
(2)根据材料“相应的工人阶级中开始出现了茶歇,在工作间歇喝茶休息。这正是由加糖红茶的特性决定的,能迅速补充热量,像兴奋剂一样能让人精力百倍。工人们喝红茶大多是为了提神,由于加糖红茶具有这些重要性,所以它成了人们不可或缺的东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工业革命,市场扩展;糖产量增加;糖价格下降;工人收入增加,消费水平提高;糖本身的特性等方面分析原因。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