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同步训练(含答案及解析)(全国通用)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同步训练(含答案及解析)(全国通用)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7-29 08:47: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同步训练
(训练时间:30分钟;总分50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对下图信息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 )
工业革命的四个阶段
——数据来源: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2011
A.信息化普及贯穿全过程 B.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
C.科学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D.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
2.1959年,新加坡规定:凡投资新兴工业(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可免缴40%的企业所得税2~5年,还可享受进口设备免税等优待。20世纪60年代,韩国规定:投资金额在百万美元以下的外商投资项目,可在10日内自动核定。据此可知,二国都( )
A.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B.重视改善投资环境
C.注重技术的更新换代 D.大力吸收外国资本
3.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中央电视台将赛事转播等信息系统迁移至云平台,采用“奥运转播云”向全球转播;冬残奥会还提供全流程智能化数字人手语生成服务。关于该现象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现代科技促进了人类信息交流 B.人类文化生活出现了新的模式
C.中华文化主导了世界文明走向 D.科技与人文呈现交叉融合趋势
4.京东配送机器人从站点装货后,按照既定路线自动导航行驶,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通知客户收货,并支持人脸识别、短信验证码等多种人机交互方式快捷取货,为物流行业的“最后一公里”带去全新的解决方案。这表明人工智能的应用( )
A.刺激了消费者的需求 B.便利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C.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D.提高了人们的劳动强度
5.对如图信息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
A.信息化普及贯穿全过程 B.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
C.科学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D.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
6.二战后航天技术有了飞速发展: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苏联第一艘载人飞船飞入太空,1969年美国航天员第一次登上月球,1970年中国“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1年苏联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空间站。这表明( )
A.航天技术是现代科技的中心 B.中国航天科技水平遥遥领先
C.航天技术领域国际竞争激烈 D.发达国家才能发展航天技术
7.1913年普朗克在一次演讲中这样说:“现代理论物理学给人这样一种印象:昔日辉煌的(物理)大厦正在瓦解崩溃,它的组成部分一个接一个地被摧毁,而根基也岌岌可危,不再牢固。然而,再没有比这个观点更为谬误的了。”由此可知,普朗克认为
A.经典力学错漏百出已经过时 B.现代物理学取得了长足进步
C.量子论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式 D.科学理论的发展具有连续性
8.新冠肺炎疫情中,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虽然尚处于初期探索应用阶段,但它们在疫情分析、图像识别、体温监测、病毒检测、辅助诊疗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这说明
A.信息技术改变了社会发展趋势
B.人工智能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
C.尖端科技的发展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D.科技推动医疗机构职能的转变
9.俄罗斯总统普京认为,发展数字经济,从规模上和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上看,都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工程。正如1920年有作家对列宁关于俄国国家电气化计划的言论表示怀疑,在他与列宁见面后改变了自己观点并表示,无产阶级领袖“看到了未来的世界”。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A.冷战日趋激烈 B.信息科技关乎国家未来
C.数字经济受到各国重视 D.国家未来在于技术创新
10.2022年北京冬奥会餐厅出现了智能餐厅,成为中外运动员打卡地。自动化代替或者部分代替了餐厅服务员的工作。这一现象反映了
A.现代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B.餐饮业工作效率的提高
C.北京城市化水平的巨大飞跃 D.科技丰富了运动员的比赛生活
11.2022年2月,北京举办冬奥会AI自动跟拍机器人、防疫机器人、引导机器人、物流机器人、炒菜机器人、送餐机器人等的使用尽显“冬奥科技范儿”。这表明人工智能的发展
A.改变着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 B.使得社会分工日益严密
C.使中国在世界上已全面领先 D.将取代人类的生产活动
12.美国某科学家指出:“阿波罗计划促进了计算机工业的迅速发展,该产业的收益从1969年的10亿美元增加到1972年的80亿美元。”另一科学家这样评价阿波罗计划,“肯尼迪总统的愿望实现了,只是代价过高。可以说,阿波罗计划是一份难以继承的遗产”。材料中两位科学家
A.均从经济角度看待阿波罗计划 B.肯定了阿波罗计划的长远意义
C.都能辩证评价阿波罗计划的价值 D.都以冷战思维认识科技的重要性
13.下图是三次工业革命进程图。对其主旨解读准确的是
A.第三次工业革命以第三产业为主
B.产业突破是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关键
C.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新经济”的出现
D.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工业没有突破
14.2021年7月,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拉开帷幕。大会期间,虚拟主持人“泠鸢”与大会主持人一起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脱口秀。下列科技中为“泠鸢”的研发奠定了技术基础的是( )
A.生物科技的革新 B.5G通信技术的推广
C.信息技术的发展 D.电气科技的进步
15.新冠肺炎疫情中,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虽然尚处于初期探索应用阶段,但它们在疫情分析、图像识别、体温监测、病毒检测、辅助诊疗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这说明
A.信息技术颠覆人们社会生活 B.科技推动医疗机构职能的转变
C.科技水平高低决定国家安全 D.人工智能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
二、材料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工厂制兴起于18世纪70年代。1786年,奥德诺与库伯联合工厂建厂时总资产4200镑,固定资本3789镑;1789年总资产5421镑,固定资本3916镑。阿克菜特的克罗坍福德纺纱厂,1771年建厂时雇用300多人,到1816年翻一倍,达到727人。1769年,乔赛亚·韦奇伍德开办埃特鲁利亚陶瓷工厂,实行精细的劳动分工,他把制陶流程分成几十道专门工序,分别由专人完成。18世纪下半叶,韦奇伍德在其制陶厂中首创了原始的计时系统,即用打铃来召集工人。19世纪初一家工厂规定:“任何人如非确有必要而擅离岗位,或在工作时间与工友交谈,每次将处以 装一便士罚款。”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
材料二:在采掘、冶炼、纺织、建筑、运输、电气、煤气等传统产业部门劳作的产业工人,被称“蓝领”阶层。1973-1985年,美国的工业产量增加了近40%,而同期“蓝领”工人的人数却减少了大约500万。生产自动化的发展及知识密集型生产部门,催生了主要从事自动化作业管理的操纵按钮的“灰领”工人以及从事脑力劳动的“白领”工人。1980年,美国“白领”工人和“蓝领”工人的订比例是50:32。值得注意的是,银行出纳员、饭店旅馆的服务员、公共娱乐及卫生保健人员等不断增加,他们在整个就业人口中的比例,在美国,1950年就已经达到53.2%,1976年为65.7%。
——摘编自许平《当代西方国家社会分层变化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工厂生产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工人结构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产生的原因。
17.学习拓展
信息、生命、制造、能源、空间、海洋等的原创突破为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提供了更多创新源泉,学科之间、科学和技术之间、技术之间、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日益呈现交叉融合趋势,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5月28日)
谈一谈你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日益呈现交叉融合趋势”的理解。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材料主要是列举四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对生产方式产生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器生产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推动机器生产,第三次工业革命电子类技术控制工业生产,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基于互联网的社会生产,由此可知,每一次科技发展都对人类的生产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D项正确;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都没有出现信息化,排除A项;材料侧重体现生产技术的改变,而不是劳动者劳动能力的增强,排除B项;C项侧重讲的是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而材料涉及到的不光是科学发展,还有技术的进步,排除C项。故选D项。
2.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加坡对企业投资实行税收优惠,韩国对外商投资则简化投资程序,自动核定投资项目,二者都体现了政府重视改善投资环境,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强调韩国发展何种企业,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企业投资,没有体现对技术的重视,排除C项;新加坡没有体现大力吸收外国资本,排除D项。故选B项。
3.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产生影响,但并没有主导世界文明走向,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根据“中央电视台将赛事转播等信息系统迁移至云平台”可得出现代科技促进了人类信息交流;人类文化生活出现了新的模式,即网络的模式,云模式;根据“冬残奥会还提供全流程智能化数字人手语生成服务。”可得出科技与人文呈现交叉融合趋势。A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4.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人工智能的应用使得物流配送更加便捷,便利了人们的生产生活,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人工智能的应用刺激了消费者的需求,排除A项;材料强调人工智能的应用便利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未体现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排除C项;人工智能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们的劳动强度,排除D项。故选B项。
5.D
【解析】材料主要是列举四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对生产方式产生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器生产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推动机器生产,第三次工业革命电子类技术控制工业生产,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基于互联网的社会生产,由此可知,每一次科技发展都对人类的生产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D项正确;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都没有出现信息化,排除A项;材料侧重体现生产技术的改变,而不是劳动者劳动能力的增强,排除B项;C项侧重讲的是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而材料涉及到的不光是科学发展,还有技术的进步,排除。故选D项。
6.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二战后,苏联、美国和中国等国在航天技术领域竞争激烈,推动了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C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航天技术是现代科技的中心,排除A项;当时航天科技水平遥遥领先的是美苏两国,排除B项;中国不是发达国家,也发展了航天技术,排除D项。故选C项。
7.D
【解析】根据材料“现代理论物理学给人这样一种印象:昔日辉煌的(物理)大厦正在瓦解崩溃”、“然而,再没有比这个观点更为谬误的了”可知普朗克认为辉煌的(物理)大厦正在瓦解崩溃是一种错误的观点,科学理论应该是连续发展的,D项正确;“经典力学错漏百出已经过时”表述太过绝对,排除A项;现代物理学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材料中无法找到依据,排除B项;材料信息强调科学理论的连续性,无法得出量子论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式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
8.B
【解析】根据“在疫情分析、图像识别、体温监测、病毒检测、辅助诊疗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可知人工智能技术有助于抗击疫情,说明人工智能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B项正确;“改变了社会发展趋势”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人工智能技术,不是尖端科技的发展,排除C项;医疗机构的职能并没有转变,排除D项。故选B项。
9.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正如1920年列宁认识到电气化对国家未来的重要性一样,普京也认识到数字经济对国家未来的重要性,信息科技关乎国家未来,B项正确;材料强调数字经济对国家未来的重要性,而没有体现冷战日趋激烈,排除A项;材料只体现俄国对数字经济的重视,而没有体现各国的重视,排除C项;材料只强调数字经济的重要性,没有涉及技术创新,排除D项。故选B项。
10.A
【解析】根据材料“自动化代替或者部分代替了餐厅服务员的工作”,这说明新时期由于高新技术的研发使用促进了生活的便捷,A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不是餐饮业工作效率的提高,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不是北京城市化水平的巨大飞跃,排除C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不是科技丰富了运动员的比赛生活,排除D项。故选A项。
11.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中大量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从而使奥运会尽显“冬奥科技范儿”,这表明人工智能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A项正确;材料未表明社会分工的信息,排除B项;全面领先表述错误,排除C项;取代人类的生产活动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12.A
【解析】根据“阿波罗计划促进了计算机工业的迅速发展”“代价过高”可知,两位科学家都是从经济角度看待阿波罗计划,A项正确;“阿波罗计划是一份难以继承的遗产”说明阿波罗计划难以为继,排除B项;两位科学家都是看到了阿波罗计划的一个方面,不能辩证评价阿波罗计划的价值,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冷战思维,排除D项。故选A项。
13.B
【解析】通过观察图中描绘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蒸汽时代的铁路、电气时代的电力和信息时代的互联网等产业的更新换代,揭示出在三次工业革命进程中,产业突破是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关键,B项正确;第三次工业革命以第三产业为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项;促使“新经济”出现的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并非第二次工业革命,排除C项;重工业没有突破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产生了铁路、车床等产业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4.C
【解析】根据材料“2021年7月,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拉开帷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世界人工智能的虚拟主持人,因此材料中“泠鸢”的研发奠定了技术基础的是信息技术的发展,C项正确;生物科技是应用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利用生物体或其组成部分来生产有用物质,或为人类提供某种服务的技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5G通信技术是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和大连接特点的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是实现人机物互联的网络基础设施,因此5G通信技术只是材料所述“泠鸢”的研发的技术之一,排除B项;电气科技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已经开始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15.D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人工智能技术在疫情很多方面都发挥着作用,依赖科技的进步,人类提高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D项正确;A项“颠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医疗机构的职能转变,排除B项;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选D项。
【点睛】16.(1)特点:采用机器生产;固定资本占总资产的比例高;劳动力高度集中(或规模大);分工更加精细;实行规范化管理。
(2)变化:传统的“蓝领”工人减少;“灰领”、 “白领”工人增加,超过“蓝领”工人;第三产业 (服务业)就业人员增长较快。
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产业的发展;公众生活和消费需求的提 高。
【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从18世纪70年代到19 世纪上半叶的几十年间,是近代工厂制的兴起 时期……”可分析得出采用机器生产;根据材料“……1786 年,奥德诺与库伯联合工厂建厂时总资产4200 镑,固定资本3789镑;1789年总资产5421镑, 固定资本3916镑……”可分析得出固定资本占总资产的比例高;根据材料“……阿克菜特的克罗坍福德纺纱厂,1771年建厂时雇用300多人,到1816年 翻一倍,达到727人……”可分析得出劳动力高度集中(或规模大);根据材料“实行精细的劳动分工,他把制陶流程分成几十道专门工序,分别由专人完成”可分析得出分工更加精细;根据材料“……18世纪下半叶,韦奇伍德在其制陶厂中首创了原始的计时系统,即用打铃来召集工人。19世纪初一家工厂规定:‘任何人如非 确有必要而擅离岗位,或在工作时间与工友交谈,每次将处以一便士罚款”可分析得出实行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
(2)变化:根据材料“同期“蓝领”工人的人数却减少了大约500万”可知,传统的“蓝领”工人减少;根据材料“产自动化的发展及知识密集型生产部门,催生了主要从事自动化作业管理的操纵按钮的“灰领”工人以及从事脑力劳动的“白领”工人。”可知,“灰领”、“白领 “工人增加,超过“蓝领”工人;根据材料“值得注意的是,银行出纳员、饭店旅馆的服务员、 公共娱乐及卫生保健员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可知,第三产业(服务业)就业人员增长较快。
原因:根据材料“生产自动化的发展催生了从事自动化作业管理,操纵按钮的‘灰领’工以及从事 脑力劳动的‘白领’工人”可知,科学技术的进步 (第三次科技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三产业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众生活和消费需求的提高。
17.例如,研究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需要综合运用历史学、地理学、气象学、生物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研究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也需要综合运用历史学、地质学、工业技术、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例如,研究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需要综合运用历史学、地理学、气象学、生物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研究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也需要综合运用历史学、地质学、工业技术、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