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同步训练(含答案及解析)(全国通用)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同步训练(含答案及解析)(全国通用)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7-29 08:4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同步训练
(训练时间:30分钟;总分50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有学者指出,从陕西半坡文化遗址出土的数百件石网坠和制作精美的骨鱼又、鱼钓钩,可以想见鱼类为饥寒交迫的人们提供了急需的生活资料,多数考古学家把鱼纹图形确认为半坡人的图腾。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
A.先民生活主要依赖渔猎 B.原始农业尚处于初级阶段
C.图腾崇拜受到广泛关注 D.母系氏族社会已走向衰落
2.从图一到图二反映了( )
A.旧石器时代 B.私有制产生,贫富分化
C.早期国家产生 D.王位世袭制产生
3.下列关于文明的产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私有制产生——社会分工的发展——阶级出现——国家形成
B.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阶级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国家形成
C.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阶级出现——国家形成
D.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国家形成
4.如图为西汉农业分布图。图中信息反映出当时( )
A.铁犁牛耕普遍使用 B.巴蜀地区农业得到了开发
C.农业生产结构变革 D.农业分布取决于水利工程
5.美洲的农作物主要以蛋白质含量不高的玉米为主,欧亚大陆则有种类多样而且蛋白质含量高的谷物;美洲农作物的种子必须一粒一粒用手种下,欧亚农作物的种子则可以撒播;美洲需要人自己动手耕作,欧亚则用家畜耕田,一个人可以耕作大片的田地,还能开发如北美大平原般肥沃却干硬的土地。这段材料的主要含义是( )
A.欧亚农作物品种优良 B.欧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
C.欧亚耕作动力优势明显 D.美洲农作物播种方式独特
6.如图是法国三友洞里的“巫师”岩画,是描绘巫师的最早的画。画上画的是一个男子,身披鹿皮,头顶一对牡鹿角,脸像猫头鹰,长着两只狼耳朵,上肢似熊臂,还拖着一条马尾巴。这副画表明( )
A.人类已产生原始宗教仪式
B.法国最早出现人类关于巫师的记载
C.巫师乞求动物神灵的保佑
D.信仰动物图腾能确保食物来源丰盛
7.据现有考古发现,长江下游地区在距今8000年前后,出现栽培稻和定居村落;距今5000年前后,出现规模化的水田和较多的复合农具,水坝和宫殿等遗址也被发现。这说明( )
A.早期国家出现促进农业进步 B.水稻栽培技术源于中国
C.长江流域成为当时经济中心 D.农业革命推动文明发展
8.“到了有巢氏(人类原始巢居的发明者),我们的祖先才开始和动物区别开来……从此就开始了人类历史。”出现从游牧到定居生活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分工的发展 B.私有制逐渐产生
C.生产效率的提高 D.农业畜牧业产生
9.在早期人类文明中,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这主要得益于( )
A.农耕和畜牧的产生 B.阶级分化的出现
C.国家和文字的产生 D.社会经济的发展
10.据统计,人类成功驯化的56种大种子作物中,地中海地区有32种,美洲有11种、撒哈拉以南非洲有4种,澳洲只有2种。据此可知古代( )
A.亚欧大陆生产力水平较高
B.农业生产最早起源于非洲
C.澳洲地区的粮食产量最高
D.美洲提供必不可少的作物
11.下图为著名的撒哈拉沙漠中的塔西里·那杰岩画。一位学者认为,这幅美轮美奂的画作描绘了妇女采集谷物的场景。这可以佐证( )
A.人类抗饥荒能力提高 B.采集渔猎时代的生活
C.人民饮食习惯的改变 D.男耕女织的社会生活
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这说明
A.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
B.农耕畜牧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
C.古代文明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的真诚的崇拜
D.私有制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进步的结果
13.农牧业产生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人们要求有更好更方便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需要更细密的社会分工,这促进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进而出现剩余产品、社会分化和阶级。为了控制生产资料和剩余产品,国家开始产生。人类由此进入奴隶社会。材料旨在说明
A.人类文明产生具有曲折性和长期性 B.农牧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
C.阶级和国家出现是文明产生的标志 D.生产力的发展是文明产生的根源
14.在人类处于食物采集阶段时,人类各群体的活动范围仅限于其狩猎场所。当人类学会了农业、冶金术和造船术时,活动范围就扩大了,地区性的帝国也逐渐形成了。这表明
A.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 B.农业是区域帝国形成的基础
C.技术进步有利于文明扩展 D.食物采集时期人类活动单一
1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种植作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的增长则使食物有了剩余,从而使得社会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军队和官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发明出来用以记事的。”这说明  (  )
A.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
B.农业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重要前提之一
C.古代文明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真诚的崇拜
D.私有制的产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
二、材料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赢蛖(bàng)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挠(qā0)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苦,令民知所辟就。
——《淮南子·修务训》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班固《白虎通义·号》
上面两段材料对远古人类生活和农业起源的描述有何不同?结合相关史实,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17. 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不断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产业革命只是促使这种情况达到顶点,把工人完全变成了简单的机器,把他们最后剩下的一点独立活动的自由都剥夺了,可是,它却以此迫使他们思考,迫使他们争取人应有的地位。像法国的政治一样,英国的工业和整个市民社会运动把最后的一些还对人类共同利益漠不关心的阶级卷入了历史的巨流。……产业革命对英国的意义,就像政治革命对于法国,哲学革命对于德国一样。而且1760年的英国和1844年的英国之间的差别,至少像ancienrégime〔旧制度〕下的法国和七月革命的法国之间的差别一样大。但这个产业革命的最重要的产物是英国无产阶级。......工业的迅速发展产生了对人手的需要;工资提高了,因此,工人成群结队地从农业地区涌入城市。人口以令人难以相信的速度增长起来,而且增加的差不多全是工人阶级。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1)从图一到图二人类生产与生活发生了哪些改变?
(2)概括材料二中19世纪中期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并结合所学分析“产业革命只是促使这种情况达到顶点”。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依据材料“可以想见鱼类为饥寒交迫的人们提供了急需的生活资料,多数考古学家把鱼纹图形确认为半坡人的图腾”,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渔猎采集仍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体现原始农业处于初级阶段,B项正确;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特色,排除A项;“广泛”表述错误,排除C项;材料不能得出母系氏族公社走向衰落,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解析】图一反映的是原始氏族社会时期,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图二反映了不同规模的墓葬陪葬品的数量有很大的差距。依据所学可知,这是由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导致私有制产生,贫富分化出现,B项正确;图二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排除A项;夏朝的建立反映了早期国家的产生,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禹死后,其子启继承了禹的职位,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材料不能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3.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原始社会时期,西亚地区率先发展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之后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不断发展并传播,人类由食物的采集者变成了生产者,使得农业和手工业分离;随着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升和社会分工的细化,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产生,社会分化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统治阶级为维护统治,建立了国家机器,国家形成,D项正确;其余三项对于文明产生先后顺序描述有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4.B
【解析】从图片看出,巴蜀地区成为主要农业区,说明巴蜀地区农业得到了开发,B项正确;汉代铁犁牛耕在南方地区普遍使用,东北地区一游牧文明为主,排除A项;农业生产结构从投入方面用农林牧副渔各业所占用的劳动力或资金的比重来说明,图片信息无法体现,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长江流域农业的发展状况,没有涉及水利工程的影响,且表述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
5.B
【解析】根据材料“美洲的农作物主要以蛋白质含量不高的玉米为主”、“美洲农作物的种子必须一粒一粒用手种下”、“美洲需要人自己动手耕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洲人生产力水平比欧亚的生产力低,B项正确;A项没有全面概括材料主旨,排除A项;耕作动力只是欧亚水平力高的一个表现,排除C项;D项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其播种方式也并不独特,排除D项。故选B项。
6.C
【解析】根据“岩画,是描绘巫师的最早的画。画上画的是一个男子,身披鹿皮,头顶一对牡鹿角,脸像猫头鹰,长着两只狼耳朵,上肢似熊臂,还拖着一条马尾巴”体现了人与神的关系,C项正确;与宗教仪式无关,排除A项;无法得出是最早,排除B项;D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7.D
【解析】时隔3000年,长江下游地区的先民,从栽培水稻、村落定居,发展到生产规模化、农具复杂化,能够修建水坝和宫殿等,说明农业革命推动文明发展,D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早期国家对农业发展的作用,排除A项;稻栽培技术源于中国只是材料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不足以说明长江流域是当时的经济中心,排除C项。故选D项。
8.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农业畜牧业产生,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从游牧生活到定居生活,D项正确;社会分工的发展不是从游牧到定居生活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私有制逐渐产生是人类开始变成食物生产者和定居生活后发展的结果,排除B项;生产效率的提高是从游牧到定居带来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9.D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始社会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社会出现了分工,让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即材料所述现象得益于社会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业和畜牧业产生、社会阶级的分化 、国家和文字的产生,都是源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排除ABC项。故选D项。
10.A
【解析】根据材料”人类成功驯化的56种大种子作物中,地中海地区有32种”体现了亚欧大陆生产才水平较高,A项正确;B项和材料无关,排除B项;C项与事实不符,排除C项;D项说法和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1.B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岩画描绘了妇女集体采集谷物的场景,符合采集渔猎时代的特征,B项正确;图片反映的是原始社会时期,人类抗饥荒能力低下,排除A项;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只能被动地从自然中获取食物u,排除C项;材料中无法男耕女织的经营模式,排除D项。故选B项。
12.B
【解析】材料表明随着农耕的发展,私有制出现,进而出现文字,体现了农耕畜牧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B项正确;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不能说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对神灵的真诚的崇拜,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农耕的发展促进文明进步,而不是私有制的产生,排除D项。故选B项。
13.D
【解析】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牧业产生,社会分工更加细密,而细密的社会分工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进而推动国家的产生,由此可知,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是文明产生的根源,D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出人类文明产生的曲折性,排除A项;材料没有将不同行业进行对比,无法得出农牧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4.C
【解析】根据材料“当人类学会了农业、冶金术和造船术时,活动范围就扩大了,地区性的帝国也逐渐形成了”可知,随着技术的进步,文明得到了扩展,C项正确;技术进步意味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农业和帝国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通过材料信息无法证明食物采集阶段时期人类活动单一,排除D项。故选C项。
15.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随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私有制出现,一些人脱离生产转而从事管理性工作,进而文字得以产生,这体现了农业为人类迈向文明创造了前提条件,B项正确;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因此不能说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对神灵真诚的崇拜,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农业的发展促使文明进步,而不是私有制的产生,排除D项。故选B项。
16.关于远古人类的生活,上面两段材料都从食物角度作了描述。第一段材料认为远古人类采集树木果实和昆虫作为食物,第二段材料认为远古人类以禽兽的肉作为食物。关于农业的起源,第一段材料认为是因为人类以果实和昆虫为食,容易产生疾病或中毒,于是发明了农业,播种五谷作为食物。第二段材料认为是因为人口增长,禽兽不足,于是发明农业。这两段材料都是古人对远古人类生活和农业起源的推测,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远古人类靠采集和渔猎获取食物,其食物来源既有植物果实、昆虫,也有禽兽。农业的起源有多种因素,两段材料各提到—种因素。除这两种因素之外,人类对动植物生长发育知识的掌握,也是农业产生的因素,而且是主要因素。
【解析】有何不同:根据材料,可知关于远古人类的生活,上面两段材料都从食物角度作了描述。根据第一段材料“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赢蛖(bàng)之肉”可得到答案“远古人类采集树木果实和昆虫作为食物”;根据第二段材料“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可得到答案“远古人类以禽兽的肉作为食物。”。而农业起源上,根据第一段材料“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可得到答案“认为是因为人类以果实和昆虫为食,容易产生疾病或中毒,于是发明了农业,播种五谷作为食物。”;根据第二段材料“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可得到答案“认为是因为人口增长,禽兽不足,于是发明农业。”。
看法:一般包括评价和态度。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可得到答案“这两段材料都是古人对远古人类生活和农业起源的推测,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远古人类靠采集和渔猎获取食物,其食物来源既有植物果实、昆虫,也有禽兽。农业的起源有多种因素,两段材料各提到—种因素。除这两种因素之外,人类对动植物生长发育知识的掌握,也是农业产生的因素,而且是主要因素。”。
17.(1)生产方式:从采集捕猎到原始农耕和畜牧的出现(学会了选择、驯化动植物);
生活方式:从迁徙群居生活过渡到定居,并逐渐形成聚落。
(2)工人阶级人数剧增;工资有所提高,但工作和生活环境恶劣;工人运动兴起。工业革命实现了机器大生产,工厂出现了,工厂制度形成,倒班制、严格的规章制度及生产流水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同时工人劳动时间过长,强度过大,传染病和职业病严重危害产业工人的健康。
【解析】(1)生产方式:根据材料“图一和图二”得出从采集捕猎到原始农耕和畜牧的出现(学会了选择、驯化动植物);生活方式:根据材料“图一和图二”得出从迁徙群居生活过渡到定居,并逐渐形成聚落。
(2)根据材料“工人成群结队地从农业地区涌入城市”得出工人阶级人数剧增;根据材料“工资提高了”得出工资有所提高,但工作和生活环境恶劣;根据材料“英国的工业和整个市民社会运动把最后的一些还对人类共同利益漠不关心的阶级卷入了历史的巨流。根据材料“英国的工业和整个市民社会运动把最后的一些还对人类共同利益漠不关心的阶级卷入了历史的巨流”得出工人运动兴起。根据材料“工业的迅速发展”并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的影响得出工业革命实现了机器大生产,工厂出现了,工厂制度形成,倒班制、严格的规章制度及生产流水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同时工人劳动时间过长,强度过大,传染病和职业病严重危害产业工人的健康。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