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同步训练
(训练时间:30分钟;总分50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19世纪中后期,大批华工被贩卖至澳大利亚墨尔本开采金矿,金矿开采完毕后,由于遭受歧视,很多穷苦的华工只能蜗居在唐人街里,以种菜、做家具、做厨师等方式来谋生,那些巧夺天工的中式家具以及中式餐馆里的可口饭菜,成功地吸引了外国人的眼球。这些华工
①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②提升了中国的国际政治地位
③融入了当地的主流文化 ④保留和传播了中华传统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学者生键红在《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建设中的华工》一书中指出,19世纪60年代,华工承担了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建设4/5的工程,工种除了体力工程外,还有重要的技术工作,如爆破、铁匠、驾车、中医等,华工的死亡人数至少有1200人。这可以用来说明
A.资本主义制度的残酷无情 B.美国种族制度诞生和影响
C.北美最早铁路与华工血泪 D.海外华裔族群的发展历程
3.如图为1570年前后墨西哥和秘鲁地区人口变化(单位:万人)示意图,这表明
A.殖民活动造成全球人口锐减 B.物种交换改变了世界人口布局
C.西方进行黑奴贸易的必然性 D.疫病流行造成美洲土著的灭绝
4.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的入侵给印第安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下列有关美洲国家的印第安人人口分布现状的说法有误的是
A.秘鲁——印第安人数量相对较少
B.海地——印第安人几乎难觅踪迹
C.美国——印第安人被赶进保留地
D.墨西哥——印第安人与其他族裔通婚形成混血人种
5.在美国移民史中有这样“一句话历史”:“我们建造的这条铁路(太平洋铁路,于19世纪中期修建)能及时完成,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贫穷而受鄙视的中国劳动阶级,也归功于他们表现卓异的忠诚和勤劳。”材料表明
A.中美之间基建经验交流频繁 B.华工的劳动未得到尊重
C.美国经济的发展得益于华工 D.当时中美关系比较友好
6.下图是1825年西属美洲和葡萄牙殖民地巴西的人口构成。这种人口构成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美洲开发吸引了移民涌入 B.葡西两国最早开辟新航路
C.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 D.葡西率先开展了黑奴贸易
7.1865年,美国太平洋公司开始招募华工修建太平洋铁路,数万名华工以不畏艰险的奋发精神,不分昼夜苦战在最艰险的地方,最终大约有一万人为此献出生命,美国记者把他们誉为“美国的真正开路先锋”。这反映出华工
A.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B.人人都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C.生活条件异常艰苦 D.为美国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8.帕尔默著《现代世界史》写道: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支稳定的移民潮从印度、巴基斯坦、西印度群岛和非洲流向英国;法国吸收了来自其前北非殖民地,特别是阿尔及利亚的大批移民;荷兰成为许多印度尼西亚人的家园。移民的涌入
A.导致世界殖民体系的彻底瓦解 B.为欧洲恐怖主义提供了温床
C.引发欧洲种族色彩的社会冲突 D.使欧洲种族和文化日益多元化
9.16世纪,西方生物学家将人类按照不同的种族进行分类;19世纪后,一些西方社会学家认为人种的特征与智力文化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强调文明的发达程度及价值观念都是遗传的结果。这一变化
A.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B.纠正了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C.体现了资本主义的扩张需求 D.打破了学科间的固有界限
10.19世纪初,悉尼市的街道以及医院、教堂、海岸灯塔等建筑大多出自一些罪犯(来自英国)之手,其中有个设计师曾犯伪造罪,但由于他的贡献,其头像还印在澳大利亚5元钞票的票面上。这说明( )A.英国流放者推动了澳大利亚的殖民开发
B.贩卖黑奴是英国殖民扩张的重要手段
C.殖民扩张加剧了澳大利亚的社会动荡
D.澳大利亚人口结构的转变得益于工业革命
11.1620年,乘坐“五月花”号海船的英国殖民者最初登陆上岸时,发现自己来到了一片“荒无人烟”的地方,想象中的野蛮人并没有过来阻挡自己,当地虽然有农田和耕种的迹象却没有发现任何一个活着的印第安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美洲人多地少养活不了更多的印第安人 B.印第安人的自相残杀
C.瘟疫让印第安人数量锐减 D.欧洲的殖民侵略
12.杰里本特利等著的《新全球史》“一些被称为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的理论家抓住这一完全应用于生物学领域的观点,用其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依据它解释强与弱的区别:成功的个人和种族已经在自然界取得竞争优势,并因此进化到比其他适应性较差的人种更高的状态。在这一推理的基础上,斯宾塞等人证明了帝国主义列强主宰世界是自然科学法则不可避免的结果。”对材料解读最正确的是
A.社会达尔文主义宣扬优胜劣汰,警醒国民勇于变革
B.社会达尔文主义宣扬种族优劣,为殖民主义辩护
C.将自然法则直接搬用到人类社会中是可取的
D.社会达尔文主义没有学术价值,应该完全否定
13.16世纪30年代,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在拉美建立了许多种植园,并使用奴隶从事繁重的劳动。到18世纪末,拉丁美洲的西班牙殖民地,黑人达到77.6万人,葡萄牙殖民地巴西的黑人人数高达188.7万人,占拉美全部人口约1/7.这表明当时
①拉丁美洲人口结构发生改变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③殖民扩张影响拉美经济结构④葡萄牙和西班牙经济引领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铁路运输是美国工业化道路中的先行官,对加快太平洋铁路在1869年的通车做出无可替代的历史功绩的,正是远涉重洋沉默奉献的攻无不克的冲锋队和敢死队的外来中国农民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铁路运输决定了美国工业化的发展
B.华工对美国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C.太平洋铁路对美国经济发展贡献最大
D.华工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15.“小船拴在树桩上”是毛利人(新西兰原住民)的一句俗语,意思是说,一个人不能离开他的家族,一个家族不能离开部落,而各部落不能离开首领。这种现象到19世纪就不复存在,其原因是
A.新西兰开始了工业革命 B.英国殖民扩张的加剧
C.非洲黑人奴隶大量贩人 D.毛利人纳人奴隶贸易
二、材料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6.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材料 1763年以前的那一时期中,欧洲诸强国仅在亚洲和非洲拥有少数立足点,它们主要的占有地是南北美洲。1763年之后,它们从政治上控制了亚洲的大部分和几乎整个非洲。不过,在南北美洲和英国自治领,它们所能做到的比这要多得多。趁着当地人口比较稀少,成百万的欧洲人移居这里,并填补了那些相对空旷的地区。……我们已经看到,生产率的提高和医学的进步导致19世纪欧洲人口的急剧增加。由此带来的人口压力是通过海外移民寻找出路的。铁路和汽船有效地将大批的人运过海洋和大陆,而种种迫害更是进一步迁移,正如爱尔兰的土豆饥荒所造成的自然灾害那样。这种种因素合在一起,导致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移民。每过去10年,人口迁移的潮流便有巨大的增长。19世纪20年代,总共才有14.5万人离开欧洲,19世纪50年代中,有大约260万人离开欧洲,而在1900至1910年间,移民人数高达900万,也就是每年有近100万移民。……从世界历史的观点来看,这种规模极其巨大的迁移的意义在于:除很大一部分人涌入亚洲的俄国地区和一小部分人慢慢流入南非外,迁移的目标完全是针对美洲和大洋洲的。结果,西伯利亚、南非除外的英国自治领和南北美洲在种族几乎完全欧化。虽然拉丁美洲的印第安居民设法活了下来,但幸存下来的只是少数。
——选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1763年以来欧洲移民的主要趋势,简要分析欧洲大规模移民的主要原因。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大规模移民的影响。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6、17世纪英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中等阶层兴起并迅速上升为社会的中坚阶层,据社会史学家的说法。市民既包括财产市民,即商人、企业家、大农场主和手工工场主等、又包括文化市民、即那些拥有学识的专业人士等,这两类群体是城市的精英群体、构成了城市的中等阶层,中等阶层本身具有的社会开放性促使各类群体纷纷浦入,社会流动加快,社会结构更趋合理、从而保证了社会良性运转,社会转型平稳过波。另外、中等阶层在教育方面既是受益者又是引领者,推动了这一时期“教育革命”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中等阶层在以上各方面的合力作用下。建构了本阶层独有价值观及社会认同,并成为民众普遍向往和追求的社会新风尚。
——摘编自郝英杰《16-17世纪英国中等阶层研究》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商品市场、近代工业化的发展、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等都深刻撞击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社会,动摇着封闭的社会阶层体系。一方面使处于社会变迁中的各主要群体自身发生了重大转变,造成传统社会内部具有单一流动途径的阶层体系发生裂变,“士、农、工、商”的旧格局不复存在。与此同时,伴随社会经济的新变动和国家政策的指向,使传统“四民”结构中的商人群体开始由边缘走向中心,并且此时期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力量,如:市民阶层、新知识分子群体等。晚清以来社会群体的变动代表着阶层结构的演化方向:一方面表现为封建社会阶层体系的分解和近代新阶层体系的形成,另一方面又表现为新旧两种阶层结构的混合发展。同时,无论是新生的社会群体还是旧有的社会力量,其发展都不够成熟且带有畸形的特征,难以单独组合成完整的社会阶层体系。
——摘编自程蕾《中国近代社会群体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17世纪英国社会群体变迁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相较于16-17世纪英国、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群体变迁的不同之处、并说明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群体变迁的认识。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根据“19世纪中后期,大批华工被贩卖至澳大利亚墨尔本开采金矿”可得出华工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根据“以种菜、做家具、做厨师等方式来谋生,那些巧夺天工的中式家具以及中式餐馆里的可口饭菜,成功地吸引了外国人的眼球。”可得出华工保留和传播了中华传统文化。①④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国际地位,排除②;从材料可得出,华工并没有融入当地的主流文化,③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2.D
【解析】美国华工是海外华裔族群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60年代,美国华工参与了中央太平洋铁路建设,D项正确;材料与资本主义相距甚远,排除A项;美国种族制度诞生在19世纪60年代之前,排除B项;中央太平洋铁路不是北美的最早铁路,排除C项。故选D项。
3.C
【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墨西哥和秘鲁地区的人口都在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土著居民大量死亡的结果,为了解决劳动力问题,西方进行了罪恶的黑奴贸易,C项正确;殖民活动使得非洲人口锐减,排除A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人口布局和物种的关系,排除B项;通过材料无法证实是疫病导致美洲土著灭绝,排除D项。故选C项。
4.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的入侵给印第安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在秘鲁等国家少数国家印第安人相对较多,A项说法有误,符合题意;B、C、D三项表述均符合史实,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项。
5.B
【解析】根据材料“要归功于贫穷而受鄙视的中国劳动阶级”可知,当时华工为修建太平洋铁路做出了贡献,但他们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B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C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美国当时是侵略中国的列强之一,排除D项。故选B项。
6.C
【解析】从图表中可以看出,西属美洲和葡萄牙殖民地巴西的人口构成中,土著印第安人占比小于非洲奴隶、欧洲人和混血种人,这说明欧洲早期殖民扩张对当地土著进行屠杀,造成劳动力减少,为弥补劳动力不足而开展黑奴贸易,C项正确;此时处于早期殖民扩张时期,非洲奴隶是被贩卖去美洲的,不是主动移入,排除A项;题干强调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排除B项;题干主旨是欧洲殖民者的探险与掠夺造成殖民地人口构成的变化,并未强调葡西两国率先开展了黑奴贸易,排除D项。故选C项。
7.D
【解析】中国的华工在美国修筑太平洋铁路,将近一万人为此献出生命,这说明当时的华工为美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D项正确;华工在美国的地位并不高,排除A项;B项中的“人人”表述绝对,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华工的生活状况,排除C项。故选D项。
8.D
【解析】根据材料“一支稳定的移民潮从印度、巴基斯坦、西印度群岛和非洲流向英国;法国吸收了来自其前北非殖民地,特别是阿尔及利亚的大批移民;荷兰成为许多印度尼西亚人的家园”可知,非洲、亚洲等地区的人口流入欧洲国家,使欧洲种族和文化日益多元化,D项正确;A项“彻底瓦解”的说法明显具有片面性,仅从题干信息无法得来,排除A项;题干信息并没有提及恐怖主义,排除B项;题干信息没有提及种族色彩的社会冲突,排除C项。故选D项。
9.C
【解析】材料反映了19世纪,一些西方社会学家打破原来生物学科的人类种族分类原则,强调按照文明发达程度和价值观念进行分类,其目的是为了突出资本主义和白种人的优势地位,体现了资本主义的扩张需求,C项正确;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而非材料中的西方社会学家,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人种分类方法的变化,没有涉及生物进化论及其错误,排除B项;社会学家提出人种分类的原则,不代表打破了学科间的固有界限,排除D项。故选C项。
10.A
【解析】澳大利亚是英国罪犯的流放之地,而罪犯们建造了悉尼市的街道以及医院、教堂、海岸灯塔等建筑,这说明英国的流放者推动了澳大利亚的发展,A项正确;贩卖黑奴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流放者对于澳大利亚的贡献而非导致澳大利亚社会动荡,排除C项;人口结构变化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11.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洲印第安人灭亡的主要原因是欧洲的殖民侵略,导致印第安人大量死亡,D项正确;美洲人多地少养活不了更多的印第安人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印第安人的自相残杀及瘟疫是影响因素,非主要原因,排除BC项。故选D项。
12.B
【解析】根据材料“成功的个人和种族已经在自然界取得竞争优势,并因此进化到比其他适应性较差的人种更高的状态”“帝国主义列强主宰世界是自然科学法则不可避免的结果”可知社会达尔文主义宣扬种族优劣,是为西方殖民侵略理论的辩护,B项正确;东方学者借进化论宣传优胜劣汰、救亡图存变法理论,警醒国民勇于变革,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项;将自然法则直接搬用到人类社会中是不可取的,排除C项;社会达尔文主义有学术价值,不能完全否定,排除D项。故选B项。
13.B
【解析】题干所示为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在其殖民地建立了种植园,发展种植园经济,大批非洲人被贩运到美洲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拉美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故①③正确,B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②说法时间错误,排除AC项;④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14.B
【解析】题干材料阐述了太平洋铁路对美国经济发展起到“先行官”的重要作用,而太平洋铁路建设者是“中国农民工”--华工,据此可知,华工对美国经济发展产生的重要作用,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铁路运输是美国工业化发展的先行官,而不是决定性的作用或者贡献最大,排除AC两项;材料反映的是华工对太平洋铁路建设发挥重要作用,不能代表华工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排除D项。故选B项。
15.B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19世纪新西兰原住民毛利人的家族、部落关系发生了巨大改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英国在澳洲殖民扩张的加剧,新西兰等地的原住民遭到驱赶、屠杀,原有的生活状态不复存在,B项正确;新西兰在19世纪末进行工业革命,排除A项;非洲黑人奴隶并未被大量贩卖到新西兰,排除C项;新西兰原住民毛利人被大量屠杀,并未被纳入奴隶贸易中,排除D项。故选B项。
16.(1)主要趋势:欧洲移民主要是向南北美洲和大洋洲迁移。
主要原因: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使得欧洲人口剧增;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也使得欧洲人口剧增;人口增长带来的人口压力需要通过向外移民寻找出路;铁路、汽船等新式交通运输工具的出现,也为欧洲向外移民提供了可能。(任答两点)
(2)影响:使南北美洲几乎完全欧化,不仅是种族上的欧化,还导致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欧化;伴随移民潮的是各种殖民迫害也带到了南北美洲和大洋洲;拉丁美洲的土著印第安人大量被消灭。(任答两点)
【解析】(1)主要趋势:依据材料“除很大一部分人涌入亚洲的俄国地区和一小部分人慢慢流入南非外,迁移的目标完全是针对美洲和大洋洲的”可知,欧洲移民主要是向南北美洲和大洋洲迁移。主要原因:依据材料“1763年之后”、“生产率的提高”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使得欧洲人口剧增;依据“医学的进步导致19世纪欧洲人口的急剧增加”并结合所学可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也使得欧洲人口剧增;依据“由此带来的人口压力是通过海外移民寻找出路的”可知,人口增长带来的人口压力需要通过向外移民寻找出路;依据“铁路和汽船有效地将大批的人运过海洋和大陆,而种种迫害更是进一步迁移,正如爱尔兰的土豆饥荒所造成的自然灾害那样”可知,铁路、汽船等新式交通运输工具的出现,也为欧洲向外移民提供了可能。
(2)影响:依据材料“西伯利亚、南非除外的英国自治领和南北美洲在种族几乎完全欧化。虽然拉丁美洲的印第安居民设法活了下来,但幸存下来的只是少数”并结合所学可知,使南北美洲几乎完全欧化,不仅是种族上的欧化,还导致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欧化;伴随移民潮的是各种殖民迫害也带到了南北美洲和大洋洲;拉丁美洲的土著印第安人大量被消灭。
17.(1)主要特征:中等阶层成为社会的主导阶层;社会群体间的流动加快;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一致。(言之成理即可)
影响:促进了社会转型;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变革;促进了社会新风尚的形成。(言之成理即可)
(2)不同之处:受西方侵略影响;阶层变动更加剧烈;社会阶层体系不成熟、不完整。(言之成理即可)
主要原因:旧有经济结构的变动,近代经济的发展;社会思想的解放;社会运动的推动;西方文化的影响。(答出两点即可,言之成理即可)
(3)认识:社会群体变迁与一定时期本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密切相关;社会群体变迁又会反过来影响当时,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等。(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特征:“主要特征”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等阶层成为社会的主导阶层、社会群体间的流动加快、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致性等角度考虑,言之成理即可:中等阶层成为社会的主导阶层;社会群体间的流动加快;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一致;影响:“影响”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有利于社会转型的平稳过渡、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变革、促进了社会新风尚的形成等角度思考,言之成理即可:促进了社会转型;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变革;促进了社会新风尚的形成。
(2)不同之处:“不同之处”可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受列强侵略影响、变动剧烈、社会阶层体系不成熟且不完整等角度考虑,言之成理即可,受西方侵略影响;阶层变动更加剧烈;社会阶层体系不成熟、不完整。原因:“主要原因”可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思想解放等角度说明,言之成理即可,旧有经济结构的变动,近代经济的发展;社会思想的解放;社会运动的推动;西方文化的影响。。
(3)认识:“认识”可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群体变迁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密切相关、社会群体变迁又会反过来影响当时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等角度考虑,言之成理即可,社会群体变迁与一定时期本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密切相关;社会群体变迁又会反过来影响当时,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等。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