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第9课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 同步训练(含答案及解析)(全国通用)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第9课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 同步训练(含答案及解析)(全国通用)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7-29 09:02: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课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 同步训练
(训练时间:30分钟;总分50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从现有文献看,东晋十一位帝王中,明确与僧尼有交往的就有元帝、明帝等八位之多;东晋权力实际掌握者王导与高僧帛尸梨密多罗交往甚厚,琅琊王氏家族中有两名成员出家为僧,其一即为王导之弟释道宝。东晋僧人与统治阶层的交往
A.打破了儒学封建社会的正统地位 B.标志着佛教中国化进程基本完成
C.形成了外佛内儒的士族意识形态 D.扩大了佛教对世俗政治的影响力
2.在秦始皇陵西侧一座古墓里面出土了大量文物,通过研究发现,这些文物全部都是秦时期的器物。其中金骆驼(如下图)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单体骆驼。金骆驼属于“双峰驼”造型,工艺精致,在当时的中原地区很少见。下列对金骆驼的历史研究价值最准确的理解是
A.是研究秦代经济、科技、文化最重要的实物史料
B.为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前的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依据
C.证明了古代中国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最早交往
D.证明张骞出使西域前就已存在多条中西交通道路
3.17世纪,在荷兰政府的支持下,一些大商人成立了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19世纪末,美国等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大企业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这些经济组织的建立
A.都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B.都是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产物
C.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D.都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必然结果
4.明朝中后期,中葡两国的贸易中,中国主要输出生丝、丝织品、黄金、水银、瓷器、朱砂、麝香等;葡萄牙输往中国的主要是白银、胡椒、苏木、檀香等。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对外贸易处于优势地位
B.朝廷严厉实行“海禁”政策
C.中国工艺制造水平领先世界
D.中国较早完成近代社会转型
5.北京大学邓小南教授提出“草原文化带”这一理念,意即陆上丝绸之路已由最初的商贸动机,生成为一种高于经济利益之上的文明形态.例如宗教、建筑、音乐、雕像、服饰和语言,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彼此依存,直至水乳交融。这说明陆上丝绸之路
A.形成了高级文明形态
B.侧重于塑造文化特色
C.促进了文明融合发展
D.缔造出灿烂草原文化
6.16世纪,各种新的商业组织在西欧纷纷出现,如股份公司、期货贸易、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等。这表明新航路开辟
A.导致商业资产阶级地位逐渐上升 B.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促成西欧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D.引发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新变化
7.某历史课题小组为了研究世界贸易的发展状况,搜集了如下图片。出现该图所述变化主要取决于
各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变化
A.生产关系的调整力度 B.世界市场的完善状况
C.拥有海外市场的多少 D.高新技术的利用程度
8.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发现东罗马帝国金币及仿制品计40多枚。这些金币跨越两个世纪(408~610年),其中新疆出土5枚、宁夏4枚、青海2枚、内蒙古2枚、甘肃1枚、陕西8枚。这说明当时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占有一定优势
B.政治动乱并未完全阻隔陆路贸易
C.黄金已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货币
D.西北地区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中心
9.除四大发明外,从中国传到欧洲的东西还有很多,如船尾舵、马镫等器物,菊花、柠檬、柑橘等水果和植物。柑橘至今在荷兰和德国还被称为“中国苹果”。这些东西传到欧洲主要通过
A.中国商人 B.阿拉伯人
C.马可波罗等欧洲人 D.奥斯曼土耳其人
10.商人往来于丝绸之路上,他们有时遇贼被杀,有时遇热风。名贵的丝绸要历经千辛万苦才能运到西方,他们也传播语言、艺术、技艺和宗教。材料表明商人发挥的主要作用是
A.为国家积累了物质财富 B.传播东西方文化与文明
C.了解了沿途的民风民俗 D.主要将丝绸运抵到西方
11.明代永乐十三年(1415年)十一月,“麻林国(东非)及诸番国进麒麟、天马、神鹿等物,上御奉天门受之。文武群臣稽首称贺曰:‘陛下圣德广大,被及远夷,故致此嘉瑞’”。这反映出当时
A.朝贡被赋予教化的政治含义 B.用传统的观念解读西方
C.中外贸易以朝贡贸易为主体 D.海禁政策没有严格执行
12.康熙时期,中国官员樊守义随传教士出使罗马,著有《身见录》,记载了欧洲政治、建筑、风俗等;乾隆年间,商人谢清高游欧后所著的《海录》,介绍了西方的风土人情。由此推知康乾时期
A.闭关锁国阻碍对外交往 B.西学东渐利于开阔视野
C.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 D.师夷长技思想逐渐兴起
13.佛教最初传入中原时关于“剃度”并无明确限制。但东晋高僧慧远却指出,凡是尚在朝廷效力的人,尤其是士兵,或者还没有征得父母同意的人都不能受戒剃度。这一变化表明当时
A.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B.儒家统治地位动摇
C.佛教主动适应现实 D.三教合一开始出现
14.新疆出土的唐代抄本《论语郑氏注》上留有12岁作者的小诗:“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嫌迟。明朝是假日,早放学生归。”此抄本可佐证
A.唐太宗推行“崇儒尊孔”的国策 B.《四书章句集注》已成为考试用书
C.唐朝人普遍用诗歌表达生活体验 D.中原文化在西北边疆地区有所传播
15.张骞出使西域后,中国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方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纺织品以及瓷器等,从长安运往西域,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些活动
A.推动了中外农业生产的发展 B.加速了技术近代化进程
C.促进了中西方物质生活交流 D.旨在拓展农耕文明范围
二、材料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
“宋元时代,海上丝绸之路上展开了四通八达并且前所未有的商品及其技术交流。与此同时,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思想艺术的交流也空前提升。”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虽然古代丝绸之路在不同历史时期有起有伏,但通过贯穿东西方的陆海通道,最终实现了人类文明史上商品物产大流通、科学技术大传播、多元文化大交融。
从历史上看,丝绸之路兴盛之时大都是古代中国最强盛之时。从汉唐到宋元,从明代到清中叶,我国综合国力强盛,为丝绸之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可能。经济社会的高度繁荣,使我国成为丝绸之路发展史上当之无愧的引领者。历代政府通过设置官职、制定规则、出台政策,为丝绸之路贸易提供了制度支持;稳定边疆、建立驿站,为丝绸之路的畅通提供了安全保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离不开政府引导和参与主体的有机结合、相互协调,只有使两者形成合力,才能激发出持续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活力。汉唐宋元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先后与沿线上百个国家或民族和睦相处。古罗马、波斯、大食等国“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丝绸之路赢得了大发展、大繁荣。历史表明,和平稳定的政治局面和共同发展的共赢理念,是推动丝绸之路走向繁荣的关键因素,也是丝绸之路的本质属性。开放包容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支撑。多种文明汇聚而成的价值底蕴,是古代丝绸之路充满活力的动力源泉,也是丝绸之路魅力永恒的精髓所在。
——摘编自《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及对共建“一带一路”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古代丝绸之路对世界发展的作用。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代丝绸之路对今天我们共建“路”的历史启示。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冰雪运动是依民族本土而生,依民族本土而长,有着深厚的民族根基。中国冰雪运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即隋唐时期的冰雪运动,出于冬季出行和独猎谋生的需要,一些有为于冬季生产狩猎的冰雪运动得到较好运用与开展,如《隋书》记载,生活于大兴安岭一带的北室书人“地多积雪”时便“骑木而行”《新唐书》载:“拔野古,产良马,俗嗜猎射,乘木连鹿冰上。”第二个阶段是宋代的冰雪运动、随着工商业、技术的发展和文化的极为繁荣,冰雪运动的生产特猎功能已大大降,而取而代之的是娱乐化、休闲化的游戏表演活动开始兴盛起来,尤其是在宋代的宫廷间,更是极为行。在《宋史·礼志》中记述:幸后苑观花。作“冰嬉”。第三个阶段是满族政权建立以后的冰雪运动。到了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不仅制定了十分完备的“冰嬉”典章制度,而且在满族统治中承载着重要的军事功能,竟技水平也达到顶峰。之后,随着鸦片战争开战。清政府衰败,其冰雪运动也随之衰退。四个阶段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冰雪运动,随着国家对民族体育项目的重视,冰雪运动也开始向现代化、全面化迈进,成为全国民族运动会的竞赛项目。
——摘编自查庆蘋等《中西方冰雪运动文化对比研究》
材料二 现代冰雪运动文化起源于欧洲,根植于欧洲的人文土壤和地理环境中,并伴随着欧洲的变迁。欧洲冰雪运动文化的发达与繁荣并非一跳而就,她以北欧和阿尔卑斯山地区国家为代表,从普通民众的生产生活中孕育而来,在现代性的工业化进程中快速发展并传播至北美,在20世纪的消费社会中逐渐形成冰雪产业。在其历史流变中,军队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冬奥会的建立让冰雪竞技文化朝着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如同夏奥会文化,当今世界冰雪运动文化也主要被欧美国家所支配,许多亚文化形式被淹没在西方冰雪运动文化的大潮中。
——摘编自闫伟华、孙葆丽《欧洲冰雪运动文化的发展及其对我国冰雪文化构建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冰雪运动发展过程中各阶段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近代欧洲冰雪运动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并谈谈你对发展中国现代冰雪运动文化的认识。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东晋时期,僧尼与帝王、权臣的交往增多,甚至有名门大族成员出家为僧等,说明僧人与统治阶层的交往扩大了佛教对世俗政治的影响力,D项正确;东晋时期儒学依然占据正统地位,A项错误;东晋僧人与统治阶层的交往不能说明佛教中国化进程基本完成,B项错误;“外佛内儒的士族意识形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
2.B
【解析】双峰驼并未产自中原地区,主要产于中亚地区,说明在秦朝时期中原和中亚地区有文化交流,这为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前的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依据,B正确;“最重要”扩大了这一文物的研究价值,排除A;金骆驼不能证明这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之间“最早交往”,排除C;金骆驼的出土不能证明“多条中西交通道路”存在,排除D。
3.C
【解析】荷兰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是服务于殖民扩张的组织,而垄断组织是列强瓜分世界狂潮的产物,都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发展,故C符合题意;荷兰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有利于加速资本的原始积累,而19世纪末的垄断组织有利于资本的积累,故A不符合题意;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以政府为后盾,是重商主义经济政策的产物,故B不符合题意;垄断组织并非国家干预经济的必然结果,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4.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提示,明朝中后期,中国以手工业品与葡萄牙的白银和香料等交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世界市场扩展的过程中,中国的手工业品生产水平高,工艺制作精良,受到西方世界的认可,所以其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工艺制造领先世界,C项正确。产生东西方商品品种不同的原因不是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这一现象,故A项所说是表现,不是原因,不符合题意。中国的海禁政策不是决定中外贸易商品种类的原因,B项与材料无关;比起西方国家,中国完成近代社会转型较晚,D项说法错误。
5.C
【解析】陆上丝绸之路“由最初的商贸动机,生成为一种高于经济利益之上的文明形态”,说明陆上丝绸之路促进了文明的融合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表明,陆上丝绸之路形成了新的文明形态,但不能判断是否属于较高级的文明形态,A项错误;陆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功能是经济交流,不是塑造独有文化特色,也没有缔造出灿烂的草原文化,B、D两项错误。
6.C
【解析】材料介绍的是新航路开辟之后,商业组织在欧洲出现并且范围很广形式很多。这就可以看做是新航路开辟的一种影响,这使得欧洲的重商主义进一步确立,而且出现了新的商业经济形式,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材料没有反映资产阶级的地位问题;B选项说法没有问题,但是范围过大,材料只体现在商业领域;D选项材料没有体现经济结构的问题,只体现了经营上的问题。
7.D
【解析】从1870年到1913年,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得到发展,但由于各国对高新技术的利用程度不同,所以经济发展速度不同,故选D;ABC图片无法体现,排除.
8.B
【解析】从材料的描述上来看,中国与东罗马帝国的交往很频繁,且时间跨度很大。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双方的优劣势;B选项正确,408~610年无论是中国还是罗马帝国都有很多战乱出现,但是并没有影响双方的交流;C选项无法从材料得出;D选项错误,无法从材料中确定。
9.B
【解析】试题分析:在中国古代,世界各大洲长期处于相对隔绝的状态,中国与欧洲的直接往来较少,因此不可能主要通过中国商人,故A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四大发明从中国传到欧洲,阿拉伯人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据此类推,题干中所述这些东西传到欧洲主要也是通过阿拉伯人,故选B;马可·波罗来华是在元朝时期,此时四大发明已经基本传入欧洲,因此不可能主要通过马可·波罗等人,故 C错误;奥斯曼土耳其人崛起后阻碍了传统的东西方商路,故 D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四大发明·四大发明外传。
【名师点睛】阿拉伯人把中国的古代发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可以说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10.B
【解析】商人们历经千辛万苦,传播着语言、艺术、技艺和宗教,在东西方之间互通有无,因此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A表达的内容,排除;CD解释得不充分或片面,排除。
11.A
【解析】朝贡被赋予教化的政治含义,符合材料中“陛下圣德广大,被及远夷,故致此嘉瑞”的信息,故A选项正确;B选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且选项中的“西方”和材料中的“麻林国(东非)及诸番国”不是一个地理概念,故B选项错误;C选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无法依据材料佐证此观点,故C选项错误;永乐年间,虽然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但放开的只是朝贡贸易,民间私人仍然不准出海,故D选项错误。
12.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中国有官员、商人游历欧洲,并在所著书籍中介绍欧洲政治、建筑和风土人情等,可推知康乾时期西学东渐利于开阔视野,B项正确;闭关锁国阻碍对外交往与“中国官员樊守义随传教士出使罗马”等不符,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天朝上国观念受到了冲击,C项错误;直到鸦片战争后,师夷长技的思想才逐渐兴起,D项错误。
13.C
【解析】材料中为佛教为剃度设有一定限制,以此与忠君思想或孝道相适应,说明佛教传入中国后主动适应现实,C正确;题干无法体现交流频繁,排除A;材料并未提到儒家思想地位问题,排除B;材料仅涉及佛教与儒家,且只是陈述一种史实,无法得出三教合一开始出现,排除D。
14.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代抄本《论语郑氏注》在新疆出土,表明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原文化在西北边疆地区有所传播,所以D正确;一本儒学著作无法推测统治者所实行的国策,所以A错误;《四书章句集注》是南宋朱熹的著作,所以B错误;材料中小诗不能体现唐朝人“普遍”用诗歌表达生活体验,所以C错误。
15.C
【解析】材料反映了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及西方的日用品、植物品种等方面的交流,这丰富了沿线人民的物质生活,促进了中外物品的交流与交换,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外物品的交流与交换,与农业生产无关,排除A项;张骞出使西域处于古代西汉时期,加速技术近代化进程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手工业品外传、外国植物的传入,而非拓展农耕文明,故排除D项。故选C项。
16.(1)特征;航线四通八达,东西兼顾,同步发展;以中国东部沿海为中心,分布较广;交易的种类多,既有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也有技术交流;带动了生活习俗、宗教、思想艺术的交往。
(2)作用:促进了世界商品物产的流通;加强了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多元文化的相互交融。
启示:经济社会的繁荣是基本动因;政府引导与主体参与有机统一是客观要求;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是必要前提;开放包容的心态是重要支撑;多种文明汇聚而成的价值底蕴,是古代丝绸之路充满活力的动力源泉。(任答四条即可)
【解析】(1)特征根据“海上丝绸之路上展开了四通八达并且前所未有的商品及其技术交流。与此同时,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思想艺术的交流也空前提升”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特征可从航线分布、商品交易种类、中外交流等方面进行概括。
(2)根据“前所未有的商品及其技术交流。与此同时,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思想艺术的交流也空前提升”、“最终实现了人类文明史上商品物产大流通、科学技术大传播、多元文化大交融”等信息可知,古代丝绸之路的作用主要是有利于促进了世界商品物产的流通;加强了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多元文化的相互交融。根据“丝绸之路赢得了大发展、大繁荣。历史表明,和平稳定的政治局面和共同发展的共赢理念,是推动丝绸之路走向繁荣的关键因素,也是丝绸之路的本质属性。开放包容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支撑。多种文明汇聚而成的价值底蕴,是古代丝绸之路充满活力的动力源泉,也是丝绸之路魅力永恒的精髓所在”可知古代丝绸之路对我们今天共建“路”的历史启示主要是经济社会的繁荣是基本动因;政府引导与主体参与有机统一是客观要求;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是必要前提;开放包容的心态是重要支撑;多种文明汇聚而成的价值底蕴,是古代丝绸之路充满活力的动力源泉。
17.(1)特点:隋唐时期,出于冬季出行和狩猎谋生的需要;宋代,生产狩猎功能大大降低,开始娱乐化、休闲化;清代,得到了统治者的大力提侣,规则完备,竞技水平高;新中国成立后,冰雪运动走向现代化、全面化。
(2)因素:普通民众的生产生活基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军队的推广传播;冬奥会的建立和举行,认识:中国冰雪文化发展需要借鉴西方国家的成熟经验,避免走弯路;应该以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为基础,以高水平竞技体育和冬奥会为引领;大力发展冰雪产业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推动冰雪运动文化从普世走向多样;借助北京冬奥会契机,深刻挖掘我国独特的冰雪运动文化符号和资源,为世界冰雪运动文化注入新的内涵。
【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第一个阶段即隋唐时期的冰雪运动,出于冬季出行和独猎谋生的需要,一些有为于冬季生产狩猎的冰雪运动得到较好运用与开展,如《隋书》记载,生活于大兴安岭一带的北室书人‘地多积雪’时便“骑木而行”《新唐书》载:‘拔野古,产良马,俗嗜猎射,乘木连鹿冰上。’”可知,隋唐时期,出于冬季出行和狩猎谋生的需要;根据材料“第二个阶段是宋代的冰雪运动、随着工商业、技术的发展和文化的极为繁荣,冰雪运动的生产特猎功能已大大降,而取而代之的是娱乐化、休闲化的游戏表演活动开始兴盛起来,尤其是在宋代的宫廷间,更是极为行。在《宋史·礼志》中记述:幸后苑观花。作‘冰嬉’”可知,宋代,生产狩猎功能大大降低,开始娱乐化、休闲化;根据材料“第三个阶段是满族政权建立以后的冰雪运动。到了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不仅制定了十分完备的‘冰嬉’典章制度,而且在满族统治中承载着重要的军事功能,竟技水平也达到顶峰。之后,随着鸦片战争开战。清政府衰败,其冰雪运动也随之衰退”可知,清代,得到了统治者的大力提侣,规则完备,竞技水平高;根据材料“四个阶段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冰雪运动,随着国家对民族体育项目的重视,冰雪运动也开始向现代化、全面化迈进,成为全国民族运动会的竞赛项目”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冰雪运动走向现代化、全面化。
(2)因素:根据材料“从普通民众的生产生活中孕育而来”可知,普通民众的生产生活基础;根据材料“在现代性的工业化进程中快速发展并传播至北美”可知,现代化工业的发展;根据材料“在其历史流变中,军队发挥了重要作用”可知,军队的推广传播;根据材料“而冬奥会的建立让冰雪竞技文化朝着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可知,冬奥会的建立和举行。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从中国冰雪文化发展需要借鉴西方国家的成熟经验,避免走弯路;应该以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为基础,以高水平竞技体育和冬奥会为引领;大力发展冰雪产业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推动冰雪运动文化从普世走向多样;借助北京冬奥会契机,深刻挖掘我国独特的冰雪运动文化符号和资源,为世界冰雪运动文化注入新的内涵等方面回答。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