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同步训练(含答案及解析)(全国通用)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同步训练(含答案及解析)(全国通用)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7-29 09:0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同步训练
(训练时间:30分钟;总分50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12、13世纪西欧封建主开始大量向农民征收货币,取代部分或者全部劳役地租。有些地区的农民发动"公社运动",利用公社传统组织起来同封建主斗争,从封建主那里取得写明农民负担数额的证书。这说明
A.欧洲商品经济日趋繁荣 B.白银大量流入欧洲
C.欧洲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D.农民负担愈发沉重
2.1883年,德国国会通过《疾病保险法》。该法的保险对象是从事工业生产的产业工人,保险费由雇主承担1/3,工人承担2/3.法案还具体规定了参加保险者的权益:免费享受医疗;患病者从第三日起可以领取工资的50%,最长可以领取13周;产妇可以获得4周的补助;等等。近代德国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主要作用是( )
A.促进社会融合 B.缓和社会矛盾 C.改革传统的社会保障方式 D.防治传染疾病的迫切需要
3.20世纪70年代以来,比利时、卢森等国出现了一些新现象:医生决定少工作,回去粉刷自家房子;意大利许多母亲宁愿待在家里而不是去工作并且雇用保姆。其主要原因是
A.政府大量增加福利支出 B.个人所得税税率的提高
C.欧洲移民数量逐渐增多 D.知识经济加剧就业压力
4.如图是美国在1985年发行的纪念邮票。邮票所示事件
A.使美国建成了“福利国家 B.解决了经济危机的困扰
C.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 D.是全球社会保障的开端
5.1835年,英国颁布法律,规定城市的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征税由城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美国建国后,乡镇承担着除了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法国革命后,每个市镇的市长和城市议会都由普选产生,市长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由此看出( )
A.近代西方地方实行基层自治 B.近代西方城镇实现民主化
C.近代西方民族国家逐步形成 D.近代西方地方政府职能明确
6.18世纪末英国传统的治安体制下,郡、市一级的治安法官及其领导下的教区治安员由各教区成员轮流担任,任期一年。由于杂役繁多,经常有人通过找人代替等方式承担这一职务。民间社会也开始出现一些以赚取钱财为目的的“捉贼者”,专门帮助人们追回赃物或缉拿凶犯。这一体制( )
A.有效提升了社会治理的能力 B.难以适应工业化社会的需求
C.有利于英国自治制度的形成 D.利于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
7.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西方国家“福利经济”却开始步入困境。工会对福利的任何进一步要求和政府扩大福利支出的政策都会被资本看作“单纯的成本因素”,都会促使资本“外逃”,于是形成了“强资本、弱国家、弱劳工”局面。这说明( )
A.经济全球化阻碍国家福利制度发展 B.西方国家工人的地位被进一步降低
C.西方国家的政府职能受到一定程度削弱 D.垄断资本进一步控制了西方国家的政权
8.有学者研究指出:西方国家福利制度以二战作为分水岭,战前以社会保障为主的福利制度只是各国为了缓和劳资关系而采取应急措施;二战后,则变成了各国政府稳定经济和社会的一种战略性的长远措施。这种变化有利于( )
A.减少经济危机频繁发生 B.提高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
C.保持社会政治经济稳定 D.从根本上消除了两极分化
9.1966年,毛泽东指出:“第一是备战,人民和军队总得先有饭吃有衣穿,才能打仗……第二是备荒,遇了荒年,地方无粮棉油等储蓄,仰赖外省接济,总不是长久之计。……第三是国家积累不可太多,要为一部分人民至今口粮还不够吃,衣被甚少着想。”“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政策( )
A.使国民经济度过严重经济困难 B.调整了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
C.改变了国家产业结构布局状况 D.适应了日益紧张的国际形势
10.如图是根据欧洲某一历史事物发展进程所绘制的曲线图。下列命题适合作此图标题的是( )
A.欧洲封建制度的兴衰 B.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C.文艺复兴运动的演进 D.西欧市民阶层的起落
11.下表是英国1970年—1979 年经济变化趋势图,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政府干预导致通货膨胀率持续上涨 B.福利制度加速了公共开支占比上升
C.凯恩斯主义盛行缓解了经济“滞涨” D.“新经济”出现使得失业率水平致低
12.1908年,一个考察德国社会的英国工会代表团在给英国政府的报告中写道:“所访城镇的工厂住宅区没有贫民窟,其他地方也是显而易见”。“大街上不见衣衫褴褛的乞讨、羸弱之人,任何地方都看不到我们所称的那种最坏意义上的贫困”。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民主宪政体制臻于完善 B.工业化缩小了贫富差距
C.社会主义运动持续高涨 D.威权政府下现代化策略
13.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秩序具有两大根本特征:一是名义上存在于“大一统”基督教会中的教会体系(亦称教会帝国);另一个是事实上支离破碎的封建体系,即领主与附庸关系的契约观念: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这反映了中世纪欧洲
A.契约理念的萌发 B.世俗权力的加强
C.“民族情感”的缺乏 D.新生产方式的孕育
14.二战后,英国艾德里工党政府先后在煤炭、铁路运输、电力、煤气、航空、电讯、航运等部门推行国有化。与此同时,政府还实行福利政策,如对工伤事故和职业病者、孕妇、失业者发放补助金,为全体国民免费医疗等。这些做法表明英国
A.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 B.彻底变革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C.实现了“伟大社会”的承诺 D.大力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15.美国劳工统计局的一项消费调查显示(如图):不同群体相对1984年每增加1美元收入,对应消费增加情况。它反映出美国
A.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力度减弱 B.福利政策保障了低收入群体
C.信贷消费造成经济虚假繁荣 D.整体消费力受制于贫富差距
二、材料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起初,村社除了按比例分摊向国家缴纳赋税、监督农民完租纳税外,还负责国家和地主的徭役。改革后,村社有权对所掌握的共有土地进行重新分配,但重分的周期被延长,有的一直没有重分过。村社在行政管理上被赋予更大的权力,更加正规化,在农民与国家的天平上,出现了偏向国家的倾斜。村社还开展禁止酗酒和各种文化教育活动,拨款兴建图书馆等。但是,农民在改革后,困境并没有得到任何缓解,在暴力夺取地主土地的斗争中,村社逐渐成为了农民天然的组织形式。村社非但没有成为国家理想中维护专制制度的支柱,反倒成了农民反对专制统治的斗争团体和武器。1906年斯托雷平进行改革,企图通过摧毁村社、培植富农,使富农成为农村决定性的经济力量,从而维持沙皇的专制统治,结果失败,更多的贫苦农民成为反对沙皇政府的力量。
——摘编自王文娟《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后村社职能嬗变的分析》
(1)据材料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后村社职能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社嬗变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村社嬗变的影响。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福利国家制度的完善,法国退休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暴露。1953年,法国政府开始通过不断的立法改革退休制度,逐步将退休制度覆盖到大部分人群。1993年,法国政府推出普通退休制度改革措施,2002年开启了资本化运作方式发展,经过与工会拉锯战式的谈判终于就其中部分内容达成协议。此后历届政府与工会谈谈打打,时而出击,时而妥协。
2019年底法国政府出台了新的退休制度改革方案。按照新方案,政府将逐步取消特殊机构的退休福利,削减退休金,议员和部长等“特殊阶层”的特殊福利也要取消。这一改革方案遭遇了空前的社会阻力。法国参议院议长拉尔谢表示,参议员的养老金并不由国家供给,所以不能“取消”他们的养老福利。法国各工会号召展开持续不断的罢工运动,法国陷入严重的社会危机中。最后,总统马克龙被迫在议会上表态:“在目前我们经历的危机下,退休改革方案暂不实施。”
——根据王战《法国退休制度的演变及改革困局》等文章整理改编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退休制度改革的特点。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马克龙时代“退休改革方案暂不实施”的原因。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欧洲农民敢于和封建主对抗,以明确农民应当负担的数额证书,A项正确;白银大量流入欧洲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排除B项;C项是结果而非原因,排除C项;农民负担数额的确定使得封建领主不能加重对农民的剥削,排除D项。故选A项。
2.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德国《疾病保险法》的参保对象为产业工人,保障其医疗等方面的权益且保险费用由雇主即资本家和工人一起承担。这表明德国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主要作用是缓和社会矛盾,B项正确;近代德国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主要作用是缓和社会矛盾,不是促进社会融合,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改革传统的社会保障方式,排除C项;《疾病保险法》的出台是工业革命推动,政府调整的结果,不是防治传染疾病的迫切需要,排除D项。故选B项。
3.B
【解析】根据“医生决定少工作,回去粉刷自家房子;意大利许多母亲宁愿待在家里而不是去工作并且雇用保姆。”可得出西方国家征收较高的个人所得税,使一部分人宁愿不工作,也不愿意交更多的税,B项正确;70年代政府要减少支出,排除A项;材料中的现象与移民无关,排除C项;材料中的人们是有工作而不愿意多做,甚至不做,并不是就业压力,排除D项。故选B项。
4.C
【解析】图中文字及图片反映了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C项正确;福利国家在二战后就已经建立起来,排除A项;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故选C项。
5.A
【解析】根据材料“城市的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乡镇承担着除了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每个市镇的市长和城市议会都由普选产生,市长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等信息可知,英美法等国都重视地方实行基层自治,A项正确;近代西方城镇实现民主化的观点只符合英国和法国,与美国不符,排除B项;材料信息得不出近代西方民族国家逐步形成,排除C项;地方政府职能明确只符合美国的地方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
6.B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英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犯罪率上升,对治安制度的要求提升,而此时英国仍保持着传统的自治制度,在此制度下治安员专业性差、任期短、待遇差,民间“捉贼者”以利润为目的不可能完全担负起治安职责,因此不能适应工业化时代英国社会治理的需求,B项正确;材料中的治安体制难以适应工业化社会的需求,不能有效提升了社会治理的能力,不利于英国自治制度的形成和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排除ACD项。故选B项。
7.A
【解析】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资本愈来愈可以在全球自由流动,因此“工会对福利的任何进一步要求和政府扩大福利支出的政策”导致企业福利、交税的成本增加时,资本会转移至别国,资本自由度的增强,使得政府通过增加税收以提高福利规模、工会通过谈判提高工人福利水平的难度增加,因此形成了“强资本、弱国家、弱劳工”的局面,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不是工人的地位,排除B项;材料强调全球化的影响,而不是针对政府的职能,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8.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将福利制度从社会保障为主的应急措施,发展成为各国政府稳定经济和社会的战略性长远措施,有利于西方国家保持社会政治、经济的稳定,C项正确;西方国家发展福利制度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不能减少经济危机发生,排除A项;提高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与福利制度是西方国家的“战略性”“长远措施”等不符,排除B项;福利制度并未从根本上“消除”西方国家的两极分化,排除D项。故选C项。
9.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0年代中期,在中苏关系恶化和美国等西方国家遏制的双重压力下,毛泽东从优先保障军民基本衣食出发,就国家积累、地方储蓄和战争储备等问题,提出“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政策,适应了当时日益紧张的国际形势,D项正确;1966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已完成,不存在严重的经济困难,排除A项;我国调整计划经济体制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排除B项;“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政策与改变国家产业结构“布局”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0.A
【解析】通过观察图中曲线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的封建制度形成于公元8-9世纪,在11-12世纪走向成熟,于14-15世纪逐渐崩溃,A项正确;欧洲民族国家兴起于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之后,排除B项;14世纪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才得以产生和发展,排除C项;西欧市民阶层的兴起是在10世纪以后,并且随着商品经济发展不断发展壮大,排除D项。故选A项。
11.B
【解析】依据图示信息可知,1970年—1979年英国公共开支比重增长。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英国实行福利国家制度,增加了国家的财政开支,因此英国公共开支占比上升,B项正确;依据图示可以看出通货膨胀率从1970到1974年上涨,从1974到1979年下降,因此“持续上涨”说法错误,排除A项;依据图示时间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处于经济滞胀时期,凯恩斯主义失灵,不能缓解经济“滞涨”,排除C项;“新经济”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排除D项。故选B项。
12.D
【解析】德意志帝国时期,采取并实施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社会政策和促使,尤其是社会保险之类举措,客观上有利于改善广大民众特别是弱势工人群体的生活状况,这是德意志帝国利用国家威权采取的现代化策略带来的好处,D项正确;德意志帝国的民主化程度不及英国,排除A项;工业化会加大贫富差距,排除B项;社会主义运动并不会带来材料描述的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
13.C
【解析】材料“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表明欧洲封建社会中民众只知有其领主不知有其国家,还未对国家产生归属感,C项正确;A项萌发表述错误,排除;材料体现世俗权力相对弱小,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新的生产方式,排除D项。故选C项。
14.D
【解析】由材料“英国艾德里工党政府先后在煤炭、铁路运输、电力、煤气、航空、电讯、航运等部门推行国有化”“政府还实行福利政策,如对工伤事故和职业病者、孕妇、失业者发放补助金,为全体国民免费医疗等”可知,二战后英国通过推行国有化、建立福利国家等政策,大力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恢复和发展生产力,D项正确;英国政府的这些做法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并没有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也不是为了变革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排除A项、B项;材料没有体现英国政府的行为与“伟大社会”承诺的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15.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收入末20%的家庭(低收入家庭)每增加1美元其消费开支超过1美元,这一庞大的群体是消费的重要力量,但是其消费力受到收入不足的制约。收入前20%的家庭(高收入家庭)收入增加但是其消费开支低于其财富增长。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美国整体的消费能力增长受到限制,这说明整体消费力受制于贫富差距,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整体消费力受制于贫富差距,没有体现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力度减弱,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是整体消费力受制于贫富差距,没有体现福利政策保障了低收入群体,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整体消费力受制于贫富差距,没有体现信贷消费造成经济虚假繁荣,排除C项。故选D项。
16.(1)变化:经济职能减弱,行政管理职能增强。
原因:1861年农奴制改革,农奴摆脱了农奴主的人身控制;沙皇政府赋予村社行政与社会管理权力,维护其专制统治。
(2)影响:稳定乡村社会;完善基层治理机构;改良乡村社会风俗;发展乡村文教事业;推动俄国现代化历程;积蓄后续革命力量。
【解析】(1)变化:依据材料“起初,村社除了按比例分摊向国家缴纳赋税、监督农民完租纳税外,还负责国家和地主的徭役”、“村社在行政管理上被赋予更大的权力”,得出经济职能减弱,行政管理职能增强。
原因:依据材料“农民在改革后,困境并没有得到任何缓解,在暴力夺取地主土地的斗争中,村社逐渐成为了农民天然的组织形式”、“1906年斯托雷平进行改革,企图通过摧毁村社、培植富农,使富农成为农村决定性的经济力量,从而维持沙皇的专制统治”得出:1861年农奴制改革,农奴摆脱了农奴主的人身控制;沙皇政府赋予村社行政与社会管理权力,维护其专制统治。
(2)影响:依据第一题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稳定乡村社会;完善基层治理机构;改良乡村社会风俗;发展乡村文教事业;推动俄国现代化历程;积蓄后续革命力量。
17.(1)特点:涵盖范围逐渐扩大;由福利向资本化方式转变;改革持续时间长;由普通行业向特殊行业延伸;改革措施与时俱进,斗争与妥协并存。
(2)议会的反对;罢工的不断;疫情的冲击;选民的制约。
【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1953年,法国政府开始通过不断的立法改革退休制度,逐步将退休制度覆盖到大部分人群”可知,涵盖范围逐渐扩大;根据材料“1993年,法国政府推出普通退休制度改革措施,2002年开启了资本化运作方式发展,经过与工会拉锯战式的谈判终于就其中部分内容达成协议”可知,由福利向资本化方式转变;根据材料时间线可知,改革持续时间长;根据材料“2019年底法国政府出台了新的退休制度改革方案。按照新方案,政府将逐步取消特殊机构的退休福利,削减退休金,议员和部长等‘特殊阶层’的特殊福利也要取消”可知,由普通行业向特殊行业延伸;根据材料“在目前我们经历的危机下,退休改革方案暂不实施”“此后历届政府与工会谈谈打打,时而出击,时而妥协。”可知,改革措施与时俱进,斗争与妥协并存。
(2)原因:根据材料“法国参议院议长拉尔谢表示,参议员的养老金并不由国家供给,所以不能‘取消’他们的养老福利。法国各工会号召展开持续不断的罢工运动”可知,议会的反对、罢工的不断、疫情的冲击、选民的制约。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