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同步训练
(训练时间:30分钟;总分50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1958年,毛主席嘱咐即将赴柬埔寨履职的外交官,不要宣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从此,新中国驻柬埔寨大使从不和柬方人员谈论自己的意识形态。不久后,在柬埔寨举行的一次中国经济成就展上,中国驻柬大使授意将解说词中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改为“在中国政府的领导下”。这体现出当时中柬外交关系的发展( )
A.深受“左”倾思想影响 B.以柬方利益为出发点
C.贯彻了求同存异方针 D.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
2.1953年12月,中印两国政府就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在北京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了解决中印关系的五项原则,这五项原则之后受到亚非各国人民的普遍赞同,同时获得了国际上的广泛好评,被称为“亚洲的宪章”。“五项原则”有如此反响缘于( )
A.新中国的外交逐渐走向成熟 B.中印之间的问题具有代表性
C.符合各国共同利益及价值取向 D.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发展变化
3.根据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2019年1月27日,中国海军完成第30批护航任务。据海军参谋部统计,截至目前,中国海军先后向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派出的护航编队共为1207批6600余艘次中外船舶护航。亚丁湾等护航表明
A.我国海军装备已达到世界最优
B.我国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
C.我国军队具有大国担当精神
D.护航编队只负责我国船舶的安全
4.在2004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第60届会议上,中国第11次挫败西方一些国家的反华议案,在支持中国的28票中,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占26票,其中亚洲10国,非洲15国,拉美1国,其他两国是俄罗斯和乌克兰。这反映出当代中国
A.多边外交取得重大成就 B.与发展中国家关系密切
C.打破了西方的外交孤立 D.被世界多数国家所认可
5.当今社会,人类正面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基于此,中国提出的方案是
A.可持续发展战略 B.开展“南北对话”
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加强“南南合作”
6.某次国际会议,美国要求有关国家派亲美人士参加会议,并敦促他们在会议上发表反共讲话。美国试图以反共观点冲击会议的反殖主题,迫使与会各国陷于意识形态的争论之中,达到削弱中国影响的目的。此次会议
A.进一步推动中国外交取得新进展 B.成为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标志
C.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7.20世纪70年代初,基辛格、尼克松先后访华,引发了苏联的强烈反应。《真理报》发表评论说:北京正在利用“美国牌”努力加剧美苏对抗,其主要考虑并不在外交关系的正常化,而是想实现其更大的权力目标。苏联军队报纸《红星报》则猜测,美、日、中三国正在逐渐形成一个集团。这说明( )
A.美国力图抵消苏联对中国的威胁 B.中美关系改善冲击了世界旧格局
C.美苏两家平分世界的时代结束 D.苏联加快中苏关系正常化步伐
8.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利用了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他为18个月后的亚洲之行和为亚洲政治家们连续来北京作友好访问打下了基础。此次会议
A.维护了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稳定 B.和平解决了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C.为国内建设赢得有利的国际环境 D.打破了美国孤立封锁中国的阴谋
9.有学者认为:“在朝鲜战争中,中国领导人虽然赢得了广大新独立国家甚至有力对手美国的敬重,但也让周边国家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从而使中国的领导人不得不做出某些改变。”该学者旨在说明朝鲜战争
A.极大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B.壮大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力量
C.推动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D.促进“求同存异”原则的提出
10.20世纪70年代初,基辛格、尼克松先后访华,引发了苏联的强烈反应,《真理报》发表评论说:北京正在利用“美国牌”努力加剧美苏对抗,其主要考虑并不在外交关系的正常化,而是想实现其更大的权力目标。这说明
A.美国旨在帮助中国消除苏联威胁
B.中美关系改善冲击世界政治格局
C.美苏两极对峙转向三国并立局面
D.苏联加快中苏关系正常化的步伐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多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也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请指出第一次建交高峰所主要体现的外交方针
A.“求同存异” B.“另起炉灶” C.“一边倒” D.“不结盟”
12.1950年1月6日,北京市军管会在东交民巷发布的一张布告:“北京市内帝国主义兵营的占地一律收回,其建筑全部征用。一些与新中国建立正常外交关系的国家,继续在东交民巷建立使馆。”驻守在高墙大院里面的外国人被“请”出东交民巷,踏上“故土”的老北京人眼泪止不住地流。这反映出
A.中华民族真正实现了主权独立 B.北京东交民巷领土主权收回
C.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具体体现 D.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3.1955年4月,万隆会议与会国提出了尊重一切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承认一切国家平等,不干预或干涉他国内政等内容;1970年,第三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强调各国应充分行使国家主权,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应平等地独立自主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应有的作用。这说明二战后
A.发展中国家推动了国际关系民主化
B.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显现
C.美苏两极格局的主导地位已被动摇
D.第三世界左右国际政治格局
14.1952年,在宋庆龄、李四光等人邀请下,来自太平洋沿岸37个国家的代表齐聚北京,参加“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一致通过了致联合国书、关于期鲜问题的决议、关于民族独立问题的决议、加紧争取五大国缔结和平公约运动等决议。上述外交活动
A.有助于塑造新中国和平形象 B.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交往
C.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宗旨 D.推动了朝鲜问题和平解决
1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日益加强,并努力推动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努力改善与发达国家的关系,积极开展多边合作。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的
A.全方位外交 B.以联合国为中心 C.不结盟策略 D.反霸权主义政策
二、材料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6.整体世界下的大国责任
2022年当地时间2月24日凌晨,俄罗斯总统普京授权在顿巴斯展开军事行动,乌克兰局势风云突变。然而牵一发而动全身,20世纪初以来,世界已经联系成为一个整体,地区事务必然影响世界发展。面对整体的世界,世界大国的责任亦更为重大,其决策对世界的影响也更深远。阅读下列两组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组
材料一
《慕尼黑协定》签字留影(1938年9月29日,前排从左到右分别为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德国元首希特勒和意大利总理墨索里尼)
(1)材料一反映出当时英法等国对法西斯侵略扩张采取的政策是
A.绥靖政策 B.集体安全 C.大国一致 D.和平非战
材料二 波兰问题对于俄国人不仅仅是个荣誉问题,而且是个安全问题……因为苏维埃国家一些极为重要的战略问题都与波兰有关。
——【苏】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的讲话》(1945年2月)
(2)以下能够佐证材料二中斯大林观点的历史事件有(双选)
A.蒙古征服俄罗斯 B.拿破仑入侵俄国 C.德国突袭苏联 D.雅克萨之战
材料三 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侵略强加在自由民族头上的极权政制,破坏了国际和平的基础,因而也破坏了美国的安全……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自由民族,他们抵抗着企图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的压力。
——【美】哈里·杜鲁门《国情咨文》(1947年3月12日)
(3)材料三文件出台的标志性意义是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马歇尔计划开始实施
C.美国对苏联正式发动冷战 D.第一次柏林危机开始
第二组
材料四 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亚非绝大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亚非国家应撇开政治分歧,加强团结,为会议的成功而努力。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补充发言》(1954年4月19日)
材料五 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017年10月18日)
(4)比较第一、二组材料,分析20世纪以来主要大国外交策略的差异性。
(5)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20世纪以来主要大国对待外部世界和处理文化差异方面的不同思考?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三个世界”
材料 “三个世界”是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对世界格局进行划分的思想。“三个世界”分别指: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亚非拉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是第二世界。根据这一思想,中国的外交一是要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争取第二世界国家,联合反对超级大国的控制和压迫;二是在与第一世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展开斗争时,注意联合威胁较小的一方,集中力量反对更加危险的另一方。
在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思想的基础上,1974年4月10日,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上的发言中,第一次向全世界阐述了中国这一外交思想:“从国际关系的变化看,现在的世界实际上存在着互相联系又互相矛盾着的三个方面、三个世界。”“中国现在不是,将来也不做超级大国”。邓小平的发言表明了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的外交主旨,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响应。
——据《中国共产党简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三个世界”划分思想。(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依据材料时间和所学可知,1955年,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依据材料可知,在中柬外交关系中,中国不谈意识形态,在经济合作中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改为“在中国政府的领导下”,这体现了求同存异方针的落实,C项正确;材料信息不是“左”倾思想的体现,排除A项;在中柬外交关系中,新中国以中国利益为出发点,而非以柬方利益为出发点,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中柬外交关系发展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外交政策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中国和印度以及国际社会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认可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各国共同的利益以及价值取向,C是最根本的原因,C项正确;ABD选项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排除ABD项。故选C项。
3.C
【解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亚丁湾打击海盗,开展护航行动,彰显了中国大国担当精神,C项正确;没有其他国家的对比,无法体现“最优”,排除A项;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亚丁湾等护航是履行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不属于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排除B项;根据“为……中外船舶护航”可知,D项错误,排除。故选C项。
4.B
【解析】依据材料“在支持中国的28票中,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占26票”可知发展中国家与中国关系密切,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多边外交取得重大成就,排除A项;20世纪70年代打破了西方的外交孤立,排除C项;“被世界多数国家所认可”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5.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世纪初,面对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杀伤性武器扩散、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案,C项正确;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解决“杀伤性武器扩散、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无关,排除A项;开展“南北对话”并非中国为解决当今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的方案,排除B项;围绕解决“杀伤性武器扩散、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问题,中国提出的方案不是加强“南南合作”,排除D项。故选C项。
6.A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此次会议是万隆会议,它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在会议召开期间,美国干扰万隆会议,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圆满结束。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加强联系,进一步推动中国外交取得新进展,A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成为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标志,排除B项;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外交上获得划时代的胜利,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日内瓦会议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7.B
【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70年代初,基辛格、尼克松先后访华,引发了苏联的强烈反应”,可知20世纪70年代初,美苏处于争霸态势,中苏关系处于对抗状态,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引起苏联的敌视,说明中美关系正常化对旧国际关系格局的冲击,B项正确;美国改善与中国关系主要是基于美国的国家利益,排除A项;第三世界和西欧、日本的崛起,说明美苏并未平分世界,排除C项;改革开放后中苏关系才逐渐正常化,排除D项。故选B项。
8.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推动了会议的圆满召开,为国内建设赢得有利的国际环境,C项正确;材料与维护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稳定的说法无关,排除A项;万隆会议与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无关,排除B项;D项是新中国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建交有关,排除D项。故选C项。
9.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朝鲜战争(1950.10~1953.7)让周边国家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在致力于缓和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大背景下,影响到我国在1953年12月与印度代表团谈判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C项正确;极大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壮大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力量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AB项;“求同存异”原则是我国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的原则,目的是缓和与会国关系,推进万隆会议顺利进行,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0.B
【解析】根据材料“北京正在利用‘美国牌’努力加剧美苏对抗,其主要考虑并不在外交关系的正常化,而是想实现其更大的权力目标”,20世纪70年代,基辛格、尼克松先后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引来苏联的敌视,从苏联的角度说明了中美关系改善必然冲击原有的世界格局,B项正确;美国是站在国际利益之上的,排除A项;“三国并立”表述错误,排除C项;苏联不会主动去加快,排除D项。故选B项。
11.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初,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我国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方针,迎来了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建交热潮,因此根据材料时间“1949年”可知C项正确;求同存异是在万隆会议提出的,促进了亚非国际会议的圆满召开,排除A项;另起炉灶是不受过去任何屈辱的外交传统所束缚,要在互相尊重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与材料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不结盟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2.A
【解析】据材料可知,北京市军管会收回了《辛丑条约》中丧失的东交民巷主权,如不是新中国成为完全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这是难以实现的,A项正确;B项是材料本身描述的现象,并非揭示的本质,排除B项;材料内容非另起炉灶,排除C项;材料主题是收回领土主权,不是讨论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
13.A
【解析】考查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万隆会议及不结盟运动的有关知识可知,材料说明冷战时期,独立、平等、合作和发展成为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追求,这种追求本质上是国际关系的民主化,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经济区域集团化,排除B项;20世纪50~70年代,美苏两极格局一直占据国际关系的主导地位,其地位虽受到一定的冲击,但并没有被动摇,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14.A
【解析】根据“一致通过了致联合国书、关于期鲜问题的决议、关于民族独立问题的决议、加紧争取五大国缔结和平公约运动等决议。”可得出这些外交活动,积极倡导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有助于塑造新中国和平形象,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非洲国家,排除B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于1953年,排除C项;朝鲜问题并没有在这次会议中得到和平解决,排除D项。故选A项。
15.A
【解析】根据材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日益加强,并努力推动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努力改善与发达国家的关系,积极开展多边合作”可知,材料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外交努力,A项符合材料,A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中国全方位外交,BC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CD项。故选A项。
16.(1)A
(2)BC(双选)
(3)C
(4)二战前后的英法美苏等大国外交策略都是完全从本国利益出发,推行敌视与对抗、遏制与反遏制的霸权主义政策;(大国强权政策等亦可)中国的外交策略是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倡导在求同存异、平等互利基础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平外交政策等亦可)
(5)本题采用分项评分法评分要素包括:观点与论证、材料与史实、叙事与逻辑。评分项一观点与论证。
水平1:回答与问题无关;无观点、无论证。
水平2:观点不甚清晰;论证不尽一致、合理。
水平3:观点鲜明;论证一致、合理。
评分项二
材料与史实。
水平1:没有使用材料信息或所学知识。
水平2:能提取材料信息或使用所学知识。
水平3:能在所学知识与材料信息间建立联系,史实充分。
评分项三叙事与逻辑。
水平1:仅罗列史实。
水平2:叙述连贯通顺。
水于3:叙述结构完善。
【解析】(1)
依据材料“《慕尼黑协定》”并结合所学可知,体现了英法的绥靖政策,A项正确;B项是国际联盟原则,排除;C项是联合国的原则,排除;D项是《非战公约》的内容,排除。故选A项。
(2)
依据材料“ 波兰问题对于俄国人不仅仅是个荣誉问题,而且是个安全问题……因为苏维埃国家一些极为重要的战略问题都与波兰有关”可知,斯大林强调俄国曾经遭受侵略,结合所学可知,曾经遭受侵略的史实有拿破仑入侵俄国;德国突袭苏联,BC两项正确;蒙古征服俄罗斯不能体现俄国遭受侵略,排除A项;雅克萨之战的起因是俄国侵犯中国,在康熙帝的领导下发动了这一战争,与斯大林观点不符,排除D项。故选BC两项。
(3)
依据材料“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自由民族,他们抵抗着企图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的压力”和选自“哈里·杜鲁门《国情咨文》(1947年3月12日)”,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国对苏联正式发动冷战,C项正确;A项建立于1942年,排除;B项涉及的是经济领域,材料涉及的是政治领域,排除;D项出现于1948年,排除。故选C项。
(4)
差异性:依据材料“《慕尼黑协定》”、“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自由民族,他们抵抗着企图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的压力”并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前后的英法美苏等大国外交策略都是完全从本国利益出发,推行敌视与对抗、遏制与反遏制的霸权主义政策;依据材料“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的外交策略是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倡导在求同存异、平等互利基础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5)
看待:属于开放性题,没有固定的答案。综合材料信息,结合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斯大林的外交政策、美国冷战政策以及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的目的、内容以及影响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17.示例“三个世界”是中国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对世界格局进行划分的思想,把世界划分为美苏、发展中国家和二者之间的发达国家三部分,并由此调整了中国的外交政策,明确反对霸权主义。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继续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但是美国的经济地位有所削弱,深陷越南战争泥潭。中苏关系不断恶化,对中国形成巨大压力。西欧和日本快速发展,冲击美苏两极格局。亚非拉国家兴起,影响逐步扩大。
“三个世界”划分思想反映了当时中国对世界格局的认识和判断,表明中国外交意识形态色彩有所减轻。这拓展了中国外交空间,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在这一政策推动下,中国同西方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中国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三个世界’是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对世界格局进行划分的思想”“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亚非拉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是第二世界”可知,“三个世界”是中国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对世界格局进行划分的思想,把世界划分为美苏、发展中国家和二者之间的发达国家三部分,并由此调整了中国的外交政策,明确反对霸权主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根据材料“二是在与第一世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展开斗争时,注意联合威胁较小的一方,集中力量反对更加危险的另一方。”可知,美国继续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但是美国的经济地位有所削弱,深陷越南战争泥潭。中苏关系不断恶化,对中国形成巨大压力。西欧和日本快速发展,冲击美苏两极格局。亚非拉国家兴起,影响逐步扩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个世界”划分思想反映了当时中国对世界格局的认识和判断,表明中国外交意识形态色彩有所减轻。这拓展了中国外交空间,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在这一政策推动下,中国同西方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中国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