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同步训练(含答案及解析)(全国通用)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同步训练(含答案及解析)(全国通用)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7-29 09:11: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同步训练
(训练时间:30分钟;总分50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公元前480年萨拉米斯海战后,雅典国民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我们已经参加了战争,那么对国家政治开展讨论也不足为奇吧?”针对这一状况,伯里克利( )
A.扩大陪审法庭权力 B.按财产多少划分四个等级
C.给予居民同等权力 D.向公民开放全部行政官职
2.美国《邦联条款》规定:“除非经过合众国国会同意,并经过所有州的议会确认,任何时候都不得对任何条款进行任何修改。”而1787年宪法第7条规定,只要得到9个州的批准,法律即可生效。据此可知,1787年宪法
A.体现了各州人民的意愿 B.肯定各州的独立性
C.宣告美利坚合众国成立 D.强调了国家的统一
3.美国1787年宪法与德意志帝国宪法均确定了联邦制度。美国参议院议席分配遵循各州无论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但在德国联邦议会中普鲁士邦则拥有足够多的议席行使否决权。这一现象根植于两国( )
A.人民的自愿选择 B.各州(邦)实力不同
C.建国路径的差异 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4.历史进程中的变革是诸多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在美国制宪会议中,围绕代表权问题,州权主义者不愿屈从“大州支配”,以小州退出联邦同大国结盟相要挟;国家主义者也不甘示弱,宣布大州“不会在任何其他方案上结盟”,声称如果小州脱离联邦,就不惜以军事手段解决问题。双方最终在参众两院议席分配比例等问题上达成妥协。这一结果体现了( )
A.“孤立主义”原则 B.《人民宪章》原则
C.“自由放任”原则 D.“制约与平衡”原则
5.“光荣革命”后,根据英国先政“国王不可能犯错误”的惯例,国王每一次行使王权都有一位大臣为其负责。1702年,贵族议员德雷克明确指出:如果内阁大臣提出建议,就应该为此负责;内阁大臣倘若不提供建议,就应该为此辞职。出此可见,当时的英国
A.议会中出现“第三院” B.责任内阁制正在形成
C.国王完全“统而不治” D.推行议会选举制改革
6.据学者研究,古代雅典官员在接受任职资格审查时,需要回答:直系亲属姓名及男性亲属所在村社名称、崇拜的神祇及其圣所所在地、墓葬方位、是否善待双亲、是否纳税、是否服兵役等。下列属于成为古代雅典官员前提条件的是( )
A.军事才能、宗教信仰 B.道德品质、演说能力
C.丰厚财力、贵族血统 D.本邦籍贯、成年男性
7.依据美国宪法,理论上立法、行政和司法是分立的、互相平等的政府部门。但实际在美国历史上,政府公共管理所涉重大事件不少是在司法干预下完成的。据此可知,美国
A.政府权力膨胀诱发结构性变动 B.三权分立体制具有内部调节能力
C.最高法院可利用职权压制政府 D.分权与制衡机制遭一定程度破坏
8.1787年9月,汉密尔顿指出,战争的真正原因多半是由于违背条约和国际法,而美国至少已经和六个国家签订了条约,无论是故意或偶然的原因违背条约和国际法,都会为他国提供战争的理由。这一认识意在
A.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安全 B.利用国际立法制止战争
C.实行权力制衡约束中央政府 D.警惕他国对美主权干涉
9.关于美国总统的选举方式,大州倾向于总统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小州普遍同意通过一种间接选举的方式产生总统。最终的方案是通过选举人团进行选举,大小州兼顾了大小州的利益。总统选举的最终方案体现了
A.直接选举是民主的基本原则 B.总统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
C.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机制 D.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措施
10.在美国政治领域有这样一段论述:人们把政治家送上政治舞台,不是让他们做抽象原则的讲演,而是要他们表演怎样解决实际政治问题。一个只知道顽固坚持所谓“原则”而拒绝一切谈判的政治家被认为不是一位真正的政治家,而只是“狂热分子”。这一论述体现了美国
A.政治领域中的妥协因素 B.精英政治在国家治理中的优越性
C.权力部门间矛盾的尖锐 D.民主政治拥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11.伯利克里在担任雅典执政官时曾说:“让一个人担当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他来自某一特殊阶级,而是他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决不会因为贫困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为实现上述愿景,当时雅典城邦
A.实行财产等级制 B.采取公职津贴制
C.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公职 D.进一步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12.1834年,辉格党领袖墨尔本出面组阁。但墨尔本面对爱尔兰问题束手无策,威廉四世借机解散了内阁,任命保守党领袖皮尔为首相,但保守党在议会中仍非多数,皮尔内阁旋即宣布解散,威廉四世只得重请墨尔本组阁。此后,国王再也没有不顾议会多数解散内阁的行为。这说明英国
A.国王执掌国家行政权 B.国主权力凌驾于内阁之上
C.责任内阁制走向成熟 D.议会掌握着国家立法大权
13.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潘恩说:“通过选举和议会中的政治交易,那些具有组织才能的人获得了相当广泛的活动余地。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命运已经与财阀政治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据此可知西方代议制
A.大众政治遭财阀严重破坏 B.本质上为资产阶级服务
C.精英政治才是其精华所在 D.完全背离主权在民原则
14.伯利克里执政时期,古代雅典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皆得为官吏”的口号下,所有公职岗位均向每一个等级的公民开放,公职人员通过抽签的方式产生,由此,担任公职岗位的财产资格限制被取消。这一举措
A.否定了梭伦的政制设计 B.导致雅典民主走向衰落
C.废除了氏族贵族的特权 D.加速了公民阶层的流动
15.1787年宪法的起草者麦迪逊说:“(礼仪)越简单,我们在言行举止上就越是共和国人,我们就能获得更多的国家尊严。”杰斐逊也认为“必须扔掉君主制和贵族社会制度所有的浮夸礼俗”。这反映出二者
A.极为推崇罗马的共和制 B.希望建立共和政体
C.对联邦的建立充满担忧 D.政治见解截然不同
二、材料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希波战争期间(公元前500年至公元前449年),雅典民主制不断深化。公元前461年,通过法案剥夺了贵族会议的参政职能,使得雅典的3个民主机构——公民大会、500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独立担负起管理国家的责任:公元前457年开始,第3等级的公民也有权担任执政官。公元前443年伯里克利开始担任首席将军,进一步完善民主制。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伯罗奔尼撒战争后,雅典历史上最不光彩的事就是所谓的民主政府审判并处死了哲学家苏格拉底。这个时期的社会和政治都很混乱,苏格拉底的死证明了雅典司法制度的脆弱。苏格拉底追求真理的热情将希腊哲学导向了一个新的方向:对内在的道德的强调。苏格拉底试图发现普遍而正确的道德,反对智者对道德价值的怀疑。他认为美德能带来幸福,最理想的生活应该是关注道德,遵循理性的指引。幸福生活所需要的一切就是道德知识。
——摘自马克圭《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希波战争期间“雅典民主制不断深化”的表现。结合所学,概括希波战争的胜利对古希腊文明史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结合当时雅典的社会状况分析苏格拉底关注道德哲学的原因。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制达到高峰,平等的概念被用于政治领域,公民不分贫富和出身均有参与政治生活的同等权利。后来,平等观念随着罗马法的实施而传播开来。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中进一步论述道:“由法律确定的权利是平等的,那么当公民的地位不相同时……作为同一个国家的公民起码应该在权利方面是相互平等的。”
——摘自西塞罗《论共和国》等
材料二 麦迪逊和汉密尔顿等起草的美国《独立宣言》于1776年7月4日在北美大陆会议上经表决通过并发布。从此,“人人生而平等”的平等观响彻整个地球。伴随法国大革命而生的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正式的人权宣言,它直接规定了权利平等,更为重要的是明确提出了法律平等、担任公职的权利平等。
材料三 19世纪上半叶欧洲的社会危机催生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要求实质平等和经济平等,就是对当时欧洲社会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悲惨处境的反映和关切。马克思提出“平等应当不仅仅是表面的,不仅仅在国家的领域中实行,它还应当是实际的,还应当在社会的、经济的领域中实行”,“无产阶级所提出的平等要求有双重意义”,其“实际内容都是消灭阶级的要求”。
——摘编自金辛迪《论近现代平等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和罗马平等观念的差异,并概括两者共同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18世纪末资产阶级平等观的认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如何实现实质平等和经济平等。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从题干“我们已经参加了战争,那么对国家政治开展讨论也不足为奇吧?”可得出伯里克利针对公民要求,向公民开放全部行政官职,D项正确;扩大陪审法庭权力,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按财产多少划分四个等级是梭伦改革内容,排除B项;给予居民同等权力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2.D
【解析】
1787年宪法减少了各州对于法律生效的条件限制,这降低了各州的权力,维护中央的权威,强调了国家统一,D项正确;A项错在“各州人民”,排除A项;1787年宪法对于第七条的规定降低了各州的权威,并不是肯定各州的独立性,排除B项;1776年7月4日,在费城召开了第二次大陆会议,由乔治·华盛顿任大陆军总司令,发表《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正式成立,排除C项。故选D项。
3.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是由北美殖民地各州自由联合组建的国家,无论大州小州一律平等,因此美国参议院每州都平等地拥有两个席位,德意志帝国是经过普鲁士领导的王朝战争实现统一后建立的,普鲁士在联邦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因此“在德国联邦议会中普鲁士邦则拥有足够多的议席行使否决权”,C项正确;两国的联邦制度主要是社会上层精英决定的,并不是人民的自愿选择,排除A项;美国各州的实力也不相同,但仍然体现了平等的原则,排除B项;两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并不能解释上述现象,排除D项。故选C项。
4.D
【解析】
美国制宪会议上大小州之间矛盾重重,但是最终在参众两院议席分配比例等问题上达成妥协,即参议院每州两名,众议院按照人口总数分配,分别照顾了小州和大州利益,体现了制约与平衡的原则,D项正确;孤立主义指的是尽量避免对外国承担政治和军事义务的同盟关系的方式,来维护和扩展美国的利益,且侧重政治、军事和外交,而在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并不限制与外界的交往联系,排除A项;人民宪章的核心内容是以普遍权为基础的议会民主化的问题,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自由放任主要是经济政策,强调国家不干预经济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5.B
【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君主行使王权需要内阁来承担责任,内阁必须提出建议,而且要为建议负责,结合时间与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英国责任内阁制正在形成,B项正确;议会中“第三院”的出现是在19世纪后半期,排除A项;材料中体现国王仍然可以行使行政权,排除C项;D项表述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6.D
【解析】
依据材料“直系亲属、男性亲属所在村社”结合所学可知,成为雅典官员的先决条件是具有雅典籍贯的成年男性公民,D项正确;“信仰、品质、能力、财力、血统”只是成为官员的“加分项”,不是“必须项”,排除ABC项。故选D项。
7.B
【解析】
依据材料“但实际在美国历史上,政府公共管理所涉重大事件不少是在司法干预下完成的”可知,考查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立法、行政和司法是分立的,同时又是相互促进和制约的,具有内部调节能力,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结构性变动”,排除A项;“压制政府”表述错误,排除C项;“遭一定程度破坏”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8.A
【解析】
依据材料“美国至少已经和六个国家签订了条约”、“都会为他国提供战争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邦联制下,中央政府的权力受到地方政府的严重冲击,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利用国际立法制止战争,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加强中央的权力,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他国对美主权的干涉,排除D项。故选A项。
9.C
【解析】
材料通过美国总统方式的选拔,兼顾了大小州的利益,说明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机制,C项正确;美国选举总统属于间接选举,排除A项;美国是三权分立体制,核心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总统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与分权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0.A
【解析】
根据题干,“不是让他们做抽象原则的讲演……而拒绝一切谈判的政治家被认为不是一位真正的政治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美国的政治领域中,真正的政治家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是讲求谈判和妥协的,而不是一味地坚持原则,A项正确;其余选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BCD项。故选A项。
11.B
【解析】
材料强调“不因贫困而使有才能的人在政治上湮没无闻”,要实现这一愿景就得为参展者提供物质的保障,公职津贴制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B项正确;A项是梭伦改革的措施,排除;C、D两项与前述的材料主题无关,排除。故选B项。
12.C
【解析】
根据“威廉四世借机解散了内阁,任命保守党领袖皮尔为首相,但保守党在议会中仍非多数,皮尔内阁旋即宣布解散,威廉四世只得重请墨尔本组阁。”可得出,在议会重新选举之后,威廉四世最终没能干预内阁的行为,这反映出英国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完善,国王权利进一步被限制,C项正确;首相掌握行政权,排除A项;此时国王统而不治,排除B项;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3.B
【解析】
根据“通过选举和议会中的政治交易,那些具有组织才能的人获得了相当广泛的活动余地。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命运已经与财阀政治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可得出代议制是为大资产阶级服务的,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大众政治被破坏,排除A项;材料强调代议制的本质,而不是精英政治,排除C项;D项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
14.D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由于不受财产资格限制,下层的贫穷公民也可以通过抽签选举担任公职,上升到上层,同样上层公民也有可能下降到下层,这加速了公民阶层的流动,D项正确;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制发展到顶峰,它是对梭伦设计的民主制的发展,而不是否定,排除A项;材料是雅典民主发达的表现,而非衰弱,排除B项;废除氏族贵族的特权是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影响,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5.B
【解析】
本题考查美国共和制度的建立,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二人都不要君主和贵族式的浮夸和烦琐,要成为共和国人,可见他们都希望建立共和政体,B项正确,排除D项;麦迪逊和杰斐逊希望建立的是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麦迪逊和杰斐逊对联邦制的态度,排除C项。故选B项。
16.(1)表现:贵族会议的参政职能被剥夺;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独立担负起管理国家的责任;第三等级的公民有权担任执政官。
意义:开启“古典时代”。
(2)基本命题:“美德即知识”。
原因:雅典工商业的发展;民主政治盛极而衰;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
【解析】
(1)表现:根据材料一中“公元前461年,通过法案剥夺了贵族会议的参政职能,使得雅典的3个民主机构——公民大会、500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独立担负起管理国家的责任”可知,贵族会议的参政职能被剥夺,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独立担负起管理国家的责任;根据“公元前457年开始,第3等级的公民也有权担任执政官”可知,第三等级的公民有权担任执政官。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希波战争的胜利对古希腊文明史的意义在于,开启了古代希腊的“古典时代”。
(2)基本命题:根据材料二中“苏格拉底试图发现普遍而正确的道德,反对智者对道德价值的怀疑”“美德能带来幸福,最理想的生活应该是关注道德,遵循理性的指引。幸福生活所需要的一切就是道德知识”等信息可知,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的基本命题为“美德即知识”。原因:根据“这个时期的社会和政治都很混乱”“(苏格拉底)反对智者对道德价值的怀疑”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分析可知,苏格拉底关注道德哲学的原因主要有,雅典工商业的发展,民主政治盛极而衰,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
17.(1)雅典:公民参加政治生活的平等权利;罗马:公民在法律权利方面平等。
历史意义:是对古希腊罗马政治体制的概括升华,是人类宝贵的思想遗产;对近代民主政治产生有重要影响。
(2)认识:资产阶级平等观是反映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的要求;反映了启蒙思想的主张;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发展和民主政体的建立;具有局限性,有财产资格限制,奴隶制仍然存在,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民主。
(3)实现:无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获得政治解放;消灭私有制,实现公有制,消灭阶级剥削;大力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按需分配,经济平等。
【解析】
(1)雅典:根据材料“公民不分贫富和出身均有参与政治生活的同等权利”可知,公民参加政治生活的平等权利;罗马:根据材料“平等观念随着罗马法的实施而传播开来”“由法律确定的权利是平等的,那么当公民的地位不相同时……作为同一个国家的公民起码应该在权利方面是相互平等的”可知,公民在法律权利方面平等。历史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和罗马平等观念是对古希腊罗马政治体制的概括升华,是人类宝贵的思想遗产;对近代民主政治产生有重要影响等等。
(2)认识:根据材料“伴随法国大革命而生的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正式的人权宣言,它直接规定了权利平等,更为重要的是明确提出了法律平等、担任公职的权利平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18世纪末资产阶级平等观产生的背景、内容、影响以及局限性等角度分析,如资产阶级平等观是反映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的要求;反映了启蒙思想的主张;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发展和民主政体的建立;具有局限性,有财产资格限制,奴隶制仍然存在,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民主。
(3)实现:根据材料“平等应当不仅仅是表面的,不仅仅在国家的领域中实行,它还应当是实际的,还应当在社会的、经济的领域中实行”“无产阶级所提出的平等要求有双重意义”“实际内容都是消灭阶级的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主张无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获得政治解放;消灭私有制,实现公有制,消灭阶级剥削;大力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按需分配,经济平等等等,以此实现实质平等和经济平等。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