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同步训练(含答案及解析)(全国通用)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同步训练(含答案及解析)(全国通用)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7-29 09:12: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同步训练
(训练时间:30分钟;总分50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唐玄宗针对民间销毁铜钱用于铸造铜器的现象,下诏曰“今天下泉货益少,币帛颇轻,欲使天下流通,焉可得也”,遂禁止私造铜器,由官府统一收购冶炼出的铜铅锡,杜绝私自买卖。制定该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财政的入不敷出 B.铸币材料严重短缺
C.铜铅锡专卖措施失效 D.铜钱流通范围有限
2.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过程中,美国人怀特主张根据各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决定本国的投票权即“怀特计划”;英国人凯恩斯则要求按照每国一票的方式决定各国投票份额,即“凯恩斯计划”。二者的主张( )
A.最后“怀特计划”取得胜利
B.标志着多边贸易体制大框架构建
C.导致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
D.体现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3.元朝建立后,发行“中统钞”,建立全面使用纸币的单一货币体系。“如发钞若干,随降银货,即同现银流传……钞有多少,银本常不亏欠”,故时人“视钞重于金银”。元初纸币制度运行良好的关键在于( )
A.严格限制纸币发行量 B.以白银为货币本位
C.建立起单一货币体系 D.商品经济发展繁荣
4.1969年,美国成立的美国成立的“沃尔克工作组”拟定了关于哲停美元与黄金兑换的草案,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当即表示支持并声称:“迫使其他国家积聚美元并为美国提供融资,推动汇率机制的变革,进一步推动美元走向全球本位割。”美国这一做法( )
A.意图调整战后确立的货币体系 B.加速了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C.有效应对西欧日本的经济挑战 D.实现了各国货币间的优势互补
5.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牙买加协议》,奠定浮动汇率体系的基础。这一“无体系的体系”中,美元取代了黄金的地位,成为世界最主要的国际货币和储备资产,但是美国政府对美元的价值不承担任何制度性的责任和义务,这必然导致
A.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B.美元的货币权力大大降低
C.多元化世界货币体系形成 D.世界经济动荡与国际收支失衡
6.下图反映的是某国际组织从1981年到2009年向各成员国提供贷款消减贫困的情况 (注:表中“其他”指的是贷款额低于112.95亿美元的国家的贷款总额百分比)。由此可判断该组织应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世贸组织 D.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7.1944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规定各会员国货币对美元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到1971年,这一制度发生变化。观察如图,这一变化反映了
A.以英镑为中心的货币体系建立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C.欧盟的成员国追求经济一体化 D.区域经济集团竞争激烈
8.图片往往含有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图片解读正确的是
贝 秦半两钱 唐朝开元通宝 北宋交子铜印版
A.货币的政治化的趋势加强 B.形状由杂乱多样到逐渐统一
C.助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保障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9.1959年,美国的黄金储备约为195亿美元,对外流动负债约为194亿美元,两者大体相当;1967年底,美国的黄金储备约为121亿美元,对外流动负债约为331亿美元。这一情况的发展( )
A.不利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稳定 B.导致了欧洲经济崛起赶超美国
C.标志着战后美国经济霸权终结 D.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濒临瘫痪
10.2010年《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进行了修订,其核心内容围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及投票权改革。这次修订被认为是近70年来最根本的治理改革:将约6%的份额从份额被不合理高估的发达成员国转移到被低估的发展中成员国,尤其是被严重低估的新兴市场国家。《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修订( )
A.反映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B.直接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C.实现了金融领域的公平公正 D.维持了国际汇率的长期稳定
11.1944年包括苏联在内的44个国家签署了布雷顿森林协议。在美国的努力下,苏联获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大代表表决权,并为苏联制定了关于国家贸易和社会主义经济的特殊条款。这体现了当时
A.苏联谋求经济大国地位 B.美苏具有经济合作意愿
C.美苏两国联手称霸世界 D.美国试图控制苏联经济
12.为维持大明宝钞法定货币的地位和正常流通,明廷在颁发宝钞的同时,宣布金银为非法货币。然而,在宝钞发行不久的洪武末年,“杭州诸郡商贾,不论货物贵贱,一以金银论价”。这种现象
A.表明政府中央集权程度降低 B.体现了明代多元化的货币格局
C.助推明代财政金融体系变革 D.说明白银已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13.20世纪70年代初,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在伦敦,一位旅客说:“这里的银行、旅馆、商店都一样,他们看到我们手里的美元时流露出的神情,好像这些美元成了病菌携带物一般。”在巴黎,出租车上挂着“不再接受美元”的牌子,甚至乞丐也在自己帽子上写着“不要美元”。这反映了
A.经济全球化深入到金融领域 B.战后国际货币体系趋于瓦解
C.西欧社会福利制度已经确立 D.西方发达国家实力此消彼长
14.1943年4月7日,美国政府公布了由助理国务卿怀特草拟的“联合国家外汇稳定基金方案”,即“怀特方案”。该方案主张在战后建立一种国际货币稳定基金,资本总额为50亿美元,由各会员国以黄金、本国货币和政府证券认缴,认缴份额取决于各会员国的黄金储备、国民收入和国际收支差额等因素。这一方案的提出
A.确立了美元等同于黄金的地位
B.实现了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
C.顺应了关贸总协定的相关要求
D.利于确立美元世界金融霸主地位
15.从秦到隋,铜币钱文是货币重量的大小,这一特点延续了商品货币的特征,价值须与重量成正比,可以依据钱文检验货币足值与否。到了唐代,表示货币重量的钱文消失了,代以“通宝”这类写有国号、年号或吉利语的钱币。货币的变化体现出
A.其本身的价值逐渐提高 B.政府信用性日渐突出
C.形制由多元化走向统一 D.发行日益被国家垄断
二、材料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但明朝银矿稀缺,国内开采的白银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等
材料二 1816年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实行金本位制,在19世纪70年代之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实行了金本位制,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英国在19世纪的国际货币关系中占有统治地位。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再一次发生变迁。
——摘编自李晓耕《权力之巅:国际货币体系的政治缘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白银货币化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世界货币体系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成立的国际货币体系并简析其积极作用。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为了安排战后世界的货币体系,1941年9月英国提出了“凯恩斯计划”,贬低黄金的作用;美国于1943年公布“怀特计划”,主张建立国际货币稳定基金机构,取消外汇管制和对国际资金转移的限制。在1943年9~10月举行的华盛顿会议上,英国被迫接受了“怀特计划”,并同意以此为依据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44年7月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确认了“两个挂钩”原则,即美元与黄金挂钩以及资本主义各国货币与美国挂钩的原则。这样一来,美元就成为黄金的等价物。各国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同黄金挂钩,美元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和主要储备货币。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战后世界的货币体系”作出合理解释。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民间销毁铜钱铸造铜器导致严重钱荒,迫使政府严禁私造铜器、实行铜铅锡国有等,说明其改革的主要原因是,铸币材料严重短缺,B项正确;唐玄宗时期,财政的入不敷出并非国家强化控制铸币材料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铜铅锡专卖是新政策,并非改革原因,排除C项;唐代铜钱在全国流通,使用范围广泛,排除D项。故选B项。
2.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经济强国,黄金储备量世界第一,因此美国提出了“怀特计划”即根据各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决定本国的投票权,该方案实际上是为了确定美元的霸权地位,由美国一手操纵和控制基金组织,从而获得国际金融领域的统治权,A项正确;“怀特计划”属于货币体系,和贸易体制无关,排除B项;两极格局指的是美苏而非美英,排除C项;材料和多极化趋势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3.B
【解析】根据材料“如发钞若干,随降银货,即同现银流传……钞有多少,银本常不亏欠”“视钞重于金银”可知,中统钞与白银直接挂钩,以白银为价值尺度或货币本位,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元朝严格限制纸币发行量,排除A项;C项属于材料表象,不是元初纸币制度运行良好的关键,排除C项;D项不属于主要原因,元初纸币制度运行良好的关键在于以白银为货币本位,排除D项。故选B项。
4.A
【解析】根据“迫使其他国家积聚美元并为美国提供融资,推动汇率机制的变革,进一步推动美元走向全球本位割。”可得出美元逐步与黄金脱钩,使布雷顿森林体系逐步瓦解,这反映出美国意图调整战后确立的货币体系,A项正确;美国的做法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无关,排除B项;美国并不是针对日本,排除C项;“实现”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5.D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牙买加协议》中美元取代了黄金的地位,成为世界最主要的国际货币和储备资产,但是美国政府对美元的价值不承担任何制度性的责任和义务。在现实经济运行中,随着美元地位的不断下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储备多元化和浮动汇率体系日益复杂混乱和动荡不安,各国汇率可以比较容易地向下浮动,所以容易引起世界性的通货膨胀,D项正确;经济滞胀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排除A项;在《牙买加协议》中,美元取代了黄金的地位,货币权力增大,排除B项;《牙买加协议》中以美元为主导的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而不是多元化世界货币体系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
6.B
【解析】根据材料“向各成员国提供贷款消减贫困”及所学知识可知,该组织应是世界银行。世界银行向成员国提供贷款,以促进该国经济恢复和发展,B项正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是调解纷争,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2015年12月25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B项。
7.B
【解析】从材料中的数据可得出,到1971年美国已经不再实行固定汇率,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崩溃,B项正确;当前并没有建立以英镑为中心的货币体系,排除A项;欧盟成立于1993年,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区域集团化,排除D项。故选B项。
8.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天然货币到人工货币,从金属货币到纸币,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助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货币的政治化的趋势加强与北宋时期四川出现交子等不符,排除A项;形状由杂乱多样到逐渐统一只肯定了秦朝统一货币的作用,并非对四幅图片的整体解读,排除B项;仅调整、改革货币并不能有效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排除D项。故选C项。
9.A
【解析】材料所述的情况是美国黄金储备的下降,以及大量美元作为国际结算单位沉积在国际贸易领域和其他国家国库中,对兑换黄金造成了巨大压力,美国此时已经难以维持黄金与美元的固定比率兑换,因此不利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稳定,A项正确;欧洲的联合和经济腾飞不是由材料中的情况造成的,排除B项;此时美国依然拥有经济霸权,但有所动摇,C项中“终结”这一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所述情况并未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濒临瘫痪,排除D项。故选A项。
10.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份额及投票权进行改革,将约6%的份额从份额被不合理高估的发达成员国转移到被低估的发展中成员国,特别是被严重低估的新兴市场国家,反映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A项正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相关规定不能“直接”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排除B项;“实现”了金融领域的公平公正说法绝对,排除C项;事实证明201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份额及投票权”的改革并未维持国际汇率的长期稳定,排除D项。故选A项。
11.B
【解析】1944年,美国为重建战后金融秩序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苏联参与并签署了协定,美国专门为苏联制定了相关条款以便于苏联参与世界经济。由此可见在1944年二战尚未结束之际两国仍有一定的经济合作意愿,并非美国企图控制苏联经济,B项正确;材料反映不出苏联意图,而且事实上当时的苏联已经是经济大国,排除A项;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美国为苏联制定了特殊条款,其目的不是为了控制苏联经济,排除D项。故选A项。
12.C
【解析】由材料可知,明朝政府发行的法定货币与民间实际使用流通的货币存在差异,这种现象实际上助推了明代财政金融体系变革,C项正确;材料内容是政府发行货币与民间流行货币的差异,而中央集权程度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政府发行货币与民间流行货币的差异,没有体现明代多元的货币格局及主要流通的货币种类,排除B项、D项。故选C项。
13.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各国采取浮动汇率表明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即国际货币体系趋于瓦解,B项正确;经济全球化不是在此时深入到金融领域的,且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西欧社会福利制度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的现象与“滞胀”现象有关,西方国家受“滞胀”影响经济发展出现问题,“此消彼长”是指这个下降,那个上升,材料中无此现象反映,排除D项。故选B项。
14.D
【解析】材料中“怀特方案”主张建立国际货币稳定基金,“认缴份额取决于各会员国的黄金储备、国民收入和国际收支差额等因素”,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美国综合国力雄厚,黄金储备、国民收入等方面在世界上占有绝对优势,在此背景下,“怀特方案”有利于确立美元世界金融霸主地位,D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等同于黄金的地位,排除A项;“怀特方案”会加剧会员国之间的矛盾,不利于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合作,排除B项;关贸总协定开始实施于1948年,排除C项。故选D项。
15.B
【解析】从以重量命名钱币到以年号命名,反映出政府的在铸币的信用度方面提高和突显,B项正确;货币本身价值并没有提高,排除A项;CD项不是其主旨的反映,排除CD项。故选B项。
16.(1)对中国的影响:缓解了通货膨胀;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赋役制度的改革。对世界的影响:推动白银成为世界货币;推动世界贸易网络的发展;推动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变化:金本位制取代银本位制;英镑成为中心货币(英国在国际关系中占统治地位)。原因: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殖民霸权的确立使英国拥有了大量的黄金储备;世界市场形成;清朝后期经济实力下降。(任二)
(3)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秩序。
【解析】(1)对中国的影响:根据“但明朝银矿稀缺,国内开采的白银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得出缓解了通货膨胀;根据“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得出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根据所学知识,得出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赋役制度的改革。对世界的影响:根据“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得出推动白银成为世界货币;根据“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得出推动世界贸易网络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得出推动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变化:根据“在19世纪70年代之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实行了金本位制”得出金本位制取代银本位制;根据“金本位制取代银本位制”得出英镑成为中心货币(英国在国际关系中占统治地位)。原因:根据“英国在19世纪的国际货币关系中占有统治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取得经济优势的原因即可,得出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殖民霸权的确立使英国拥有了大量的黄金储备;世界市场形成;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清朝后期经济实力下降。
(3)体系: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二战后初期成立了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积极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后,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秩序。
17.经济大危机导致金本位制崩溃,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二战严重削弱了英国,导致其国际地位下降;美国实力空前增强,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称霸世界的野心急剧膨胀。
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美元取得了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也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反映了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解析】解释:根据材料中“为了安排战后世界的货币体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世界的货币体系建立的大背景是,经济大危机导致金本位制崩溃,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根据“美国于1943年公布‘怀特计划’,主张建立国际货币稳定基金机构,取消外汇管制和对国际资金转移的限制”“华盛顿会议上,英国被迫接受了‘怀特计划’,并同意以此为依据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严重削弱了英国,导致其国际地位下降,美国实力空前增强,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称霸世界的野心急剧膨胀;根据“1944年7月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确认了‘两个挂钩’原则”“各国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同黄金挂钩,美元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和主要储备货币”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美元取得了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辩证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可知,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反映了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也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