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实验3
物质燃烧的条件
一、选择题
1.[2020·云南] 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
B.通电的电热毯着火时,用水浇灭
C.篝火晚会时,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充分燃烧
D.只要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2.下列成语中没有涉及燃烧条件的是 ( )
A. 如火如荼 B.煽风点火
C.釜底抽薪 D.火上浇油
3.下列关于燃烧的认识错误的是 ( )
A.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B.室内起火应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被碰倒,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D.煤燃烧是化学能转化成热能和光能
4.用所示实验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白磷的着火点为40 ℃),其中可以不做的实验是 ( )
5. 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与氧气。如所示,现将沾有过氧化钠固体的棉花放入烧杯中,再缓慢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稀硫酸,使之与杯底的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发现蜡烛火焰熄灭,沾有过氧化钠固体的棉花燃烧起来。从实验获得的信息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
A.棉花具有可燃性
B.二氧化碳不支持蜡烛燃烧,但支持棉花燃烧
C.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放热,使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
D.棉花燃烧证明“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是燃烧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
6.如所示,将白磷a和红磷c分装于Y形管的两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两个支管同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80 ℃)中,热水中还放有相同质量的白磷b。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烧杯中的热水不仅能提供热量,而且能隔绝空气
B.a与c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b与c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与在Y形管口加塞子相比较,小气球能缓冲管内压强变化
二、填空题
7.[2020·长春改编] 火的利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观察,选择序号回答(1)~(3)小题:①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③有可燃物。
(1)如如图甲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2)如如图乙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3)如如图丙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4)如如图丁实验中所用药品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填如如图丁中的字母)。
8.19世纪初,电灯尚未发明,煤矿工人在矿井中只能借助煤油灯照明。矿井中通常存在大量的甲烷气体,遇火极易发生爆炸。1815年,化学家戴维设计出一种安全矿灯——戴维灯(如)。戴维灯采用一种网眼很小的普通金属网罩住火焰,火焰只会在网中燃烧而不会引燃外界的甲烷气体。
(1)甲烷与空气混合,遇火易发生爆炸,是因为甲烷燃烧释放大量的 。
(2)用戴维灯照明,不会引燃矿井中的甲烷,原因是 。
9.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所示的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
(1)在如如图甲所示实验中,a处放有少量白磷,b处放有少量红磷,当观察到 ,
可说明可燃物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有: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在如如图甲所示实验中的c处放置 ,即可探究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 。小红同学认为要探究该条件,也可以另取一块白磷放在 。
(3)为避免如如图甲所示实验中白磷燃烧产生的污染,并验证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某同学设计了如如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及操作:①通入N2;②通入O2;③点燃酒精灯。则实验操作顺序应为 (每步仅用一次)。具支试管内发生反应的符号(或文字)表达式是 。
附|加|题
10.如甲所示,利用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中的红磷使之燃烧至熄灭,待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满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用激光笔照射,白磷被点燃。如如图乙曲线表示实验过程中瓶内氧气浓度变化情况(注:红磷、白磷均有剩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激光笔照射的作用是提供热量,蒸馏水的作用只是吸收热量
B.a→b→c表示红磷燃烧,至c点时燃烧最旺
C.d→e表示白磷燃烧至熄灭,装置内氧气被完全消耗
D.该实验说明白磷能在氧气浓度较低的情况下燃烧
11.[2020·大连] 某同学用相同的两个玻璃罩探究蜡烛(主要含碳、氢元素)在其中的燃烧情况。
实验Ⅰ:如甲,将三个盛有等量澄清石灰水的敞口容器编号,并等距离固定在铁丝上。在铁丝两侧点燃高、低两支蜡烛,立即用玻璃罩扣上,使铁丝处于正中位置。三个容器内石灰水变浑浊所需的时间如下表所示。
容器编号 1 2 3
时间/s 3.2 5.0 11.1
实验Ⅱ:如如如图乙,将三支温度计的玻璃泡分别置于玻璃罩内的不同位置。点燃蜡烛,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的示数明显增大,A、C示数增大不明显。
(1)根据表中数据,试推测实验Ⅰ中,先熄灭的是 (填“高”或“低”)的蜡烛。
(2)通过上述实验,解释1号容器内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的原因:
。
(3)结合实验及相关知识分析,高层楼房着火时,一般情况下,合理的做法有 (可多选)。
A.排队乘电梯依次撤离
B.向着火楼层的上方撤离
C.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跑离火场
D.若火势不大,可用灭火器材将火扑灭
答案
1.C
2.A 如火如荼,意思是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没有涉及燃烧条件。
3.B
4.A A中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且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是不会燃烧的,可不做的实验是A。
5.B 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稀硫酸与杯底的Na2CO3反应产生了CO2气体,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蜡烛燃烧;沾有Na2O2固体的棉花之所以燃烧起来,是因为Na2O2与生成的CO2反应生成O2,同时释放出热量,使温度达到了棉花的着火点。
6.C c处红磷与氧气接触,b处白磷与氧气不接触,有两个变量,且两处均不会燃烧,不能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7.(1)③ (2)① (3)② (4)AB
(1)如如图甲所示实验中小木块能燃烧,玻璃块不能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有可燃物。(2)由于逐渐消耗氧气,如如图乙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3)如如图丙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4)由于白磷易自燃,白磷应保存在冷水中;红磷的着火点较高,可密封保存在广口瓶中,所以保存方法正确的是AB。
8.(1)热 (2)金属网能够吸收热量并扩散到空气中,使甲烷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1)甲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爆炸。(2)戴维灯采用一种网眼很小的普通金属网罩住火焰,由于金属能够吸收热量并扩散到空气中,使戴维灯周围的温度达不到甲烷的着火点,所以不会引燃外界的甲烷气体。
9.(1)a处白磷燃烧,b处红磷不燃烧
(2)覆盖有细沙的白磷(合理即可) 需要与氧气接触 烧杯内的热水中
(3)②③① C+O2CO2(或碳+氧气二氧化碳)
10.D 激光笔照射的作用是提供热量,蒸馏水的作用是吸收热量,隔绝氧气;a→b表示红磷发生缓慢氧化,b→c表示红磷燃烧,b点时燃烧最旺;d→e表示白磷燃烧至熄灭,装置内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还有少量氧气;由实验的现象可知,该实验说明白磷能在氧气浓度较低的情况下燃烧。
11.(1)高
(2)蜡烛中含有碳元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蜡烛燃烧放出热量,使火焰周围气体的温度升高,密度变小,向上运动,玻璃罩上方温度较高,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逐渐在其上方聚集,先与1号容器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合理即可)
(3)CD
(3)高层楼房着火时,易发生停电,且在电梯内易形成烟囱现象使人发生窒息,所以不能排队乘电梯撤离;火灾一般会向上方进行,所以不能向着火楼层的上方撤离;发生火灾时,室内的上方有大量的烟尘和有毒的气体,需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跑离火场;若火势不大,可用灭火器材将火扑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