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2节 第1课时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一、选择题
1.[2020·常州] 下列生活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冰雪融化 B.食物腐烂 C.气球炸裂 D.湿衣晒干
2.[2020·青岛] 下列对一氧化碳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A.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B.极难溶于水
C.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 D.具有可燃性
3.某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燃着的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此白烟的主要成分是 ( )
A.水蒸气 B.二氧化碳 C.炭粒 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4.[2020·重庆] 中华文字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义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春风化雨 B.火上浇油 C.叶落知秋 D.滴水成冰
5.化学反应不仅有新物质生成,还伴随能量变化。以下能量变化不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 )
A.鞭炮爆炸发声 B.蜡烛燃烧发光 C.煤燃烧火力发电 D.电水壶通电放热
二、填空题
6.仿照示例,填写物质的性质或用途。
例: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以用于制作导线。
(1)天然气具有 ,可以用作气体燃料。
(2)铁具有导热性,可以用来制作 。
(3)金刚石的硬度大,可以用来 。
7.某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堆放在仓库中浓度为21%的过氧乙酸消毒液发生泄漏。经查阅资料可知:过氧乙酸是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和乙醇等,易挥发,与其他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温度稍高即分解为乙酸与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氧乙酸的物理性质有 (写出两条即可)。
(2)过氧乙酸的化学性质有 (写出一条即可)。
8.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我们可以运用自己的感官,也可以借助仪器,通过实验观察物质及其变化的条件、现象和结果。
观察与思考: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1)
(2)
(3)
9.填写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对蜡烛燃烧产物的探究。
实验用品:蜡烛、火柴、 、 。
步骤和方法 现象 分析
(1)将 罩在火焰上方 烧杯内壁有水珠 燃烧生成的 遇冷在烧杯内壁凝结
(2) 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 。
附|加|题
10.[2020·台州] 七氟丙烷(C3HF7)灭火剂容易汽化不留残渣,适用于电器、精密仪器、如如图书档案等灭火。根据上述信息可以推测七氟丙烷具有的性质是 ( )
A.导电性 B.腐蚀性 C.不助燃 D.沸点高
第1章 第2节 第2课时 物质的组成、结构、用途与制法
一、选择题
1.[2020·天津]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洁净的空气 B.水泥砂浆 C.液氮 D.汽水
2.[2020·本溪] 下列关于金刚石与石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都能导电 B.都是黑色固体
C.硬度都很小 D.都由碳元素组成
3.[2020·邵阳改编] 如是“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用石蜡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B.做该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
D.若红磷量不足,将导致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于五分之一
二、填空题
4.如所示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
(1)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
(2)实验前,要先在集气瓶中添加适量水,然后再将剩余空间划分为五等份。添加适量水的作用是 。
(3)待红磷熄灭、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4)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燃烧和密闭不能同步,即将燃着的红磷伸入集气瓶的过程中,有一部分空气因受热膨胀而在塞子塞紧前就已经逸出。在其他操作均正确的情况下,会使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某实验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并取得成功(装置如所示)。实验时,硬质玻璃管和小气球内空气总体积为50 mL,注射器中留下的空气体积为50 mL。
(1)按如如图所示连接好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将注射器缓慢向内推,可观察到气球变 (填“大”或“小”),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装入药品,用酒精灯在红磷所在部位加热,并不断推拉注射器活塞。红磷燃烧能产生大量的 。
(3)实验结束后,停止加热,待玻璃管冷却至室温,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待注射器活塞稳定后,读取注射器内剩余气体的体积为 mL,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4)实验中,如果不推拉注射器活塞,可能会使测定结果比理论值 。
附|加|题
6.用如所示装置完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锥形瓶内空气的体积为100 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25 mL,该装置气密性良好,白磷在空气中可以自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使用过量的白磷会使测定结果偏大 B.实验过程中气球先胀大后变瘪
C.燃烧结束且冷却到室温后才可打开弹簧夹 D.实验结束后注射器中还剩约5 mL水
答案
1.B 冰雪融化是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食物腐烂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气球炸裂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湿衣晒干是水分蒸发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2.D 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描述的是颜色、气味、状态,属于物理性质;极难溶于水,描述的是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描述的是密度,属于物理性质;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3.D 白烟是指白色的固体小颗粒,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气态石蜡遇冷后,形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4.B 春风化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火上浇油,燃烧属于化学变化;叶落知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滴水成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物理变化。
5.D 电水壶通电放热,电能转化为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6.(1)可燃性 (2)炊具(合理即可)
(3)切割玻璃(合理即可)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又能体现物质的性质,可以根据性质与用途的辩证关系进行答题。
7.(1)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和乙醇等,易挥发(任写两条)
(2)温度稍高时能分解为乙酸与氧气(合理即可)
8.(1)颜色、状态(合理即可)
(2)产生明亮的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烛芯周围的固态石蜡熔化为液态(合理即可)
(3)蜡烛变短,有“白烟”生成,液态石蜡重新凝固(合理即可)
化学实验前应观察物质原来的颜色、状态等;实验中应观察产生的现象;实验后应观察变化后物质的颜色、状态等。
9.干冷的小烧杯 澄清石灰水(或两个小烧杯 澄清石灰水)
步骤和方法(用文字) 现象 分析
干冷的小烧杯 水蒸气
将(1)中小烧杯迅速翻转放在桌面上,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C 由于七氟丙烷可以作灭火剂,所以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不助燃。
答案
1.C 洁净的空气、水泥砂浆、汽水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2.D 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金刚石没有导电性;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固体;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物质。
3.A 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虽除去氧气,但产生了新的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做该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防止装置漏气,造成测定结果不准确;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以防止剩余的气体受热处于膨胀状态,造成测定结果偏小;若红磷量不足,不能完全消耗装置中的氧气,将导致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于五分之一。
4.(1)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吸热降温,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
(3)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原空气体积的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4)大于
(3)由于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容器内压强变小,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原空气体积的;由此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4)有一部分空气因受热膨胀而在塞子塞紧前就已经逸出,则集气瓶内剩余气体会变少,会使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
5.(1)大 (2)白烟 (3)30 (4)偏小
(3)空气总体积为50 mL+50 mL=100 mL,装置中氧气的体积为100 mL×=20 mL,所以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剩余气体的体积为50 mL-20 mL=30 mL。(4)实验中,加热时不断推拉注射器的目的是充分耗尽空气中的氧气,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否则,氧气不能被完全被消耗,导致测定结果偏小。
6.A 过量的白磷能将氧气完全消耗,使测定结果准确;白磷燃烧放热,使瓶内压强增大,气球胀大,由于白磷燃烧消耗了氧气,冷却至室温后,瓶内压强减小,气球又变瘪;白磷熄灭后,装置内温度较高,气压较大,立刻打开弹簧夹,进入锥形瓶中的水会偏少;锥形瓶内氧气的体积约为100 mL×=20 mL,因此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的水会有约20 mL进入锥形瓶内,则注射器中还剩约5 mL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