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学习目标:
1. 了解华夏族的形成,炎帝、黄帝的重要发明,尧、舜、禹的禅让等远古传说。
2. 通过感知教材,使学生知道炎帝、黄帝的发明对中华文明做出的贡献;引导学生将传说中黄帝部落的发明与前课学习的考古成果成果进行印证,帮助学生分辨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3. 认识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所作的贡献;炎帝和黄帝是华夏族的共同祖先,体验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学习大禹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炎黄联盟;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华夏族的形成;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视频:2019年清明节黄帝陵公祭
新知讲解
炎黄联盟
黄帝
炎帝
蚩尤
我国古代流传着大量有关人类起源和古代先民事迹的神话与传说,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也有关于早期社会的很多传说。其中,炎帝、黄帝等是最为著名的传说人物。
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如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部落之间展开攻伐,又不断合并,进而结成部落联盟,并推出部落联盟首领
部落:原始社会的一种社会组织,是由两个以上血缘相近的氏族构成
部落联盟:由若干亲近的部落结成
新知讲解
视频:黄帝
新知讲解
炎帝,号神农氏,出生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生于黄河流域(陕西渭河流域),是上古姜姓部落首领,被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
炎黄联盟
贡献:阪(bǎn)泉之战、涿(zhuó)鹿之战、炎黄部落联盟、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防止,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制作乐器……
黄帝,姓公孙,后改为姬,号轩辕氏。发祥于陕西北部,后向东迁徙。著名的部落首领,被后人尊为华夏族的祖先,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
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与炎帝展开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后来,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黄帝部落的军队在战鼓的激励下冲锋陷阵,最终打败蚩尤。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视频:阪泉之战
新知讲解
阪泉之战
交战双方:黄帝、炎帝
结果: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地点:阪泉
炎黄联盟
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史记》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答:由多民族融合而成。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是一部充满互动和融合、从多元到一体的历史。没有历史上多次民族大互动、大迁徙、大融合,中华民族就不可能形成,中国也就不可能长期保持统一和稳定。从历史角度看,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体现出自身鲜明的特点
新知讲解
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半坡尖底瓶
仰韶葫芦纹彩陶壶
出土器物充分证明当时确实已掌握较高的制陶技术。
炎帝(神农氏)的发明 吃 开垦耕种、(种五谷和蔬菜、煮盐)
穿 发明纺织
用 制陶器、制作生产工具
医药 尝遍百草,发明医药
娱乐 乐器琴瑟
其他 通商交换、天文、历法
黄帝(轩辕)的发明 衣 制作衣裳、缫丝纺织(嫘祖)
食 挖掘水井
住 建宫室
行 造船只
军事 炼铜、发明弓箭
文化 文字(仓颉)、音律(伶伦)、算盘(隶首)
答:炎帝和黄帝的发明,虽说都是古人的传说,有些内容近乎神话,但无一不有社会历史的近似事实作为根据。近年来大量的考古材料,证实了我国古代传说并非完全虚有。这些发明创造主要反映了人民生活衣、食、住、行、医的变化。总之,先民的传说是有科学依据的。
比如传说黄帝开始挖掘水井,就有考古资料作为证明。考古材料证实,我国发现的古代第一口井是距今约7 000年前河姆渡遗址的水井。还有距今约4 000年前,河南汤阴白营遗址的水井,以及洛阳矬李遗址的一口圆形水井水井的出现,说明人们定居生活已经较稳定,具有了利用水源的能力。
又如炎帝发明砭石疗法。砭石疗法又名热法,顾名思义就是把石头或砂土加热,用植物茎叶、织物、毛皮包裹后,敷于身体疼处,可消除或减轻疼痛。经过反复实践和改进讲焚烧的植物、药物进行局部适宜温热刺,医治效果更臻完美,这就是针灸法的开端。热熨时所用的石子,古代医家称之为“砭石”。砭石在湖南长沙下麻战国墓地曾被发现。砭石的发现,证明了中医学在炎帝时期已开始有了萌芽。
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有很多发明创造,你认为这些发明创造反映出当时人们生活的哪些变化?有关先民的传说是否有科学根据?
新知讲解
“黄帝始造釜甑”——宋代《太平御览》
半坡遗址釜甑
距今6000年
“黄帝作宫室以避寒湿” ——清代《源鉴类函》
“黄帝作舟车以济不通”——汉代《汉书》
浙江跨湖桥独木舟出土现场
距今8000年“世界第一舟”
制作衣裳,挖掘水井,会炼铜,发明弓箭。
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思考:黄帝对中华文明有何贡献?
①黄炎结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②发明创造,为日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
中华五千年文明始于黄帝时期
远古传说: 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没被考古资料证明的神话传说, 是先民对上古洪荒时期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不可否认这里有神话的成分,但不难发现这其中蕴涵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
历史事实:被考古资料证明的、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生产力不断进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新知讲解
尧舜禹的禅让制
背景:黄帝之后,黄河流域主要有陶唐氏(尧)、有虞氏(舜)和夏后氏(禹)等部落。因洪水成灾,为抵御共同的灾难,三个部落走向联盟。首领依次为尧、舜、禹。
禅让制: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的制度。
实质: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原始民主)
尧的事迹:鼓励人们开垦农田,发展历法,适时耕种。
舜的事迹:制定刑法,完善制度
禹的事迹:治理洪水,同甘共苦
特点:德才兼备,以身作则,没有特权,是社会的公仆。
视频:大禹治水动画
禹新婚第四天就外出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由于长期劳累,他的身体变得枯瘦,头颈变得细长,嘴变得像鸟儿一样尖小,脚上长满了老茧,行路困难,一跛一瘸,人称禹步
尧舜禹的禅让制
新知讲解
大禹治水
①禹的父亲鲧曾主持治理水患。
②禹采用的疏导法治水,因治水有功,禹得到民众的爱戴,被尊称为“大禹”。
禹的父亲鲧主持治理黄河水患9年却以失败告终,被流放羽山而死。禹用疏导的方法,利用水向低处流的趋势,疏通九河引水入海,平息了洪水。
尧舜禹的禅让制
新知讲解
皇帝世系图(局部)
2.尧为什么把部落首领的位置传给了舜,而不是他的儿子丹朱?
1.阅读三则材料,尧舜禹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释意:禅让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3.你认为禅让制会在中国早期社会一直存在下去吗?并说明理由。
以身作则,生活简朴;善于治理,心系百姓;坚持不懈,德才兼备。
部落首领禅让贤德才能之人。
材料一: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jiǎn,同“剪”),采椽(chán,圆木)不斫(zhuó,用刀斧砍),粝(lì,糙米)粢(zī,供祭祀的谷物)之食,藜藿(粗劣)之羹,冬日麂裘,夏日葛衣,虽监门之服养,不亏于此矣。 ——战国·韩非子《五蠹》
材料二: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任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yǔ,恶劣,坏)。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城市),三年成都。尧乃赐舜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
——汉·司马迁《史记》
材料三: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降通漻水以导河,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战国·《吕氏春秋》
4. 大禹之后,中国早期社会又是如何发展的?
翻译助手:大舜在历山耕种,历山的人都让他在河畔耕种;在雷泽捕鱼,雷泽的人都让他居住;在河滨制陶,在那里的陶器没有不好的。一年后他所居住的地方就聚集起来,两年后成了一个小镇,三年后就成了一个都市。尧(得知这些情况很高兴),就赐予舜絺衣(细葛布衣)和琴,为他修筑了仓房,还赐给他牛羊。
翻译助手:尧统治天下的时候,他的住房简陋,茅草盖的屋顶都不加修剪,栎木做的椽子都不加砍削;吃粗糙的粮食,喝野菜煮的羹;冬天穿小鹿皮做的袍子,夏天穿葛布做的衣服;即使看门人,穿的吃的都不会比这更差了。
翻译助手:禹帝即位,为天下辛勤操劳,日夜不停。疏通大河,决开壅塞,凿开龙门,大力疏通洪水,把它导入黄河,疏通三江五湖,使水流入东海,以此来使百姓得利。
板书设计
1.炎黄联盟
远古的传说
2.传说中炎帝和
黄帝的发明
(1)阪泉之战
(2)涿鹿之战
(3)华夏族的形成
(1)传说中炎帝的发明
(2)传说中黄帝时期的发明
(3)考古发现
3.尧舜禹的禅让
(1)禅让制
(2)大禹治水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