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第1课时《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导学案(学生版)
一、研究物质基本性质的四种方法
研究物质的性质常用的基本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二、利用观察法探究钠的物理性质及钠与水的反应
1.钠的物理性质
观察记录结果
常温状态
颜色
密度相对大小
硬度
熔点相
对高低
____色,有
金属光泽
ρ(煤油)__ρ(钠)
__ρ(水)
2.钠与水的反应
观察记录结果
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结论或解释
(1)钠浮在水面上
(1)钠的密度比水____
(2)与水反应发出“____”响声
(2)钠与水反应生成气体
(3)钠熔化成闪亮的小球
(3)钠熔点__,反应____
(4)小球在水面上迅速游动,逐渐变小,最后______
(4)反应产生的气体推动小球运动
(5)反应后溶液的颜色逐渐变____
(5)有____生成
结论
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NaOH和H2,表现还原性,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钠与氧气的反应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新切开的钠具有______金属光泽,在空气中表面很快____
钠是______金属,硬度__,熔点__,通常保存在____中;常温下与O2发生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钠比铁、铝、镁等活泼得多
钠先熔化为____小球,然后燃烧,火焰呈__色,最后生成______固体
加热时与O2的反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Na2O和Na2O2的比较
(1)物理性质:氧化钠是一种____色固体,过氧化钠是一种______色固体。
(2)化学性质
Na2O、Na2O2与H2O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O2与CO2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途
Na2O2可用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中作为氧气的。
知识点1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观察只用眼看 B.观察不用仪器
C.比较只判断差别 D.分类首先明确分类的依据
2.按图所示的方法研究某气体的性质,这种方法属于(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分类法 D.比较法
知识点2 试剂的存放
3.通过你的观察和推理,判断下列实验室中对于少量钠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
A.保存在水中 B.密封,保存在细口瓶中
C.用铝箔包裹,密封在广口瓶中 D.密封,保存在广口瓶中的煤油中
知识点3 钠与水的反应
4.将一块金属钠投入到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盛冷水的烧杯中,甲同学认为可观察到下列现象,其中正确的有( )
①钠投入水中,先沉入水底,后浮出水面 ②钠立即与水反应,并有气体产生 ③反应后溶液变红 ④钠熔成闪亮的小球 ⑤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 ⑥有“嘶嘶”的响声发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④⑤⑥ D.③④⑥
第2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第1课时《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导学案(教师版)
一、研究物质基本性质的四种方法
研究物质的性质常用的基本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二、利用观察法探究钠的物理性质及钠与水的反应
1.钠的物理性质
观察记录结果
常温状态
颜色
密度相对大小
硬度
熔点相
对高低
____色,有
金属光泽
ρ(煤油)__ρ(钠)
__ρ(水)
2.钠与水的反应
观察记录结果
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结论或解释
(1)钠浮在水面上
(1)钠的密度比水____
(2)与水反应发出“____”响声
(2)钠与水反应生成气体
(3)钠熔化成闪亮的小球
(3)钠熔点__,反应____
(4)小球在水面上迅速游动,逐渐变小,最后______
(4)反应产生的气体推动小球运动
(5)反应后溶液的颜色逐渐变____
(5)有____生成
结论
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NaOH和H2,表现还原性,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钠与氧气的反应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新切开的钠具有______金属光泽,在空气中表面很快____
钠是______金属,硬度__,熔点__,通常保存在____中;常温下与O2发生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钠比铁、铝、镁等活泼得多
钠先熔化为____小球,然后燃烧,火焰呈__色,最后生成______固体
加热时与O2的反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Na2O和Na2O2的比较
(1)物理性质:氧化钠是一种____色固体,过氧化钠是一种______色固体。
(2)化学性质
Na2O、Na2O2与H2O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O2与CO2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途
Na2O2可用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中作为氧气的。
知识点1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观察只用眼看 B.观察不用仪器
C.比较只判断差别 D.分类首先明确分类的依据
2.按图所示的方法研究某气体的性质,这种方法属于(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分类法 D.比较法
知识点2 试剂的存放
3.通过你的观察和推理,判断下列实验室中对于少量钠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
A.保存在水中 B.密封,保存在细口瓶中
C.用铝箔包裹,密封在广口瓶中 D.密封,保存在广口瓶中的煤油中
知识点3 钠与水的反应
4.将一块金属钠投入到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盛冷水的烧杯中,甲同学认为可观察到下列现象,其中正确的有( )
①钠投入水中,先沉入水底,后浮出水面 ②钠立即与水反应,并有气体产生 ③反应后溶液变红 ④钠熔成闪亮的小球 ⑤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 ⑥有“嘶嘶”的响声发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④⑤⑥ D.③④⑥
答案解析
基础落实
一、
观察 实验 分类 比较
二、
1.固态 银白 < < 小 较低
2.(1)小 (2)嘶嘶 (3)低 放热 (4)消失 (5)红 碱 2Na+2H2O===2NaOH+H2↑
3.从左→右,从上→下:银白色 变暗 银白色 小 低 煤油 4Na+O2===2Na2O 闪亮 黄 淡黄色 2Na+O2Na2O2
4.(1)白 淡黄 (2)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3)呼吸面具 潜水艇
对点训练
1.D
2.B [观察,一般包括看、闻、听、摸四种动作。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一般包括: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和比较法。这是用鼻子闻气体的气味,这样的方法属于观察法。]
3.D [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易与空气中的氧气等反应,故应保存在比钠的密度小且不与钠反应的煤油或石蜡油中,且密封。又因钠是固体,故应保存在广口瓶中。]
4.C [钠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钠投入水中,不会沉入水底,应浮在水面上;钠与水反应有NaOH生成,它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不是变红色,故①③不正确。]
1.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的化学性质(钠跟水、氯气的反应),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
(2)使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的化学性质(氯气跟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水的反应)。
(3)进一步熟练药品的取用,加热等基础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让他们体会怎样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
(2)通过对钠跟氧气的反应及氯气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3)在归纳金属钠的性质及预测氯气性质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在学习和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通过对金属钠和氯气性质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他们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2)利用阅读材料《含氯化合物的漂白与消毒作用》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意识。
【重点、难点】
1.知识上重点、难点:金属钠和氯气的化学性质
2.方法上重点、难点:使学生初步学会以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运用,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程序。
【教学准备】
1.课堂活动记录及报告(详见教学过程)
(1)活动1.2.1.1 交流·研讨:
(2)活动1.2.1.2 观察·思考:观察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钠与水反应的现象
(3)活动1.2.1.3 活动·探究: 金属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
(4)活动1.2.1.4交流·研讨
活动1.2.2.1 研究氯气的性质
2.将学生为4-6人小组
3.试验试剂和仪器:见课堂活动记录及报告
1.2.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教学设计
〖引言〗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化学科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一门自然科学。认识物质的性质是化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且只有深入地研究物质的性质,才能更好地利用物质为人类生产、生活服务。例如,通过对氢气的可燃性研究,可用作绿色能源和火箭的推进剂;通过对溴化银感光性的研究,制成了感光胶卷;通过对叠氮化钠(NaN3,在强烈撞击的情况下能快速分解并产生大量氮气)性质的研究,制成了汽车安全气囊……由此可见,研究物质的性质是十分重要的。
那么,怎样才能更科学地认识物质的性质呢?这就是本节我们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板书〗 第2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投影〗布置学生思考并填写活动表
活动1.2.1.1 交流·研讨:
1.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你认识了哪些物质?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研究它们的性质的?
2.你认为研究一种物质的性质,应该按照什么程序来进行?你能通过实例说明吗
〖小组讨论〗
〖表达与交流〗(各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评价与概括〗
1.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你认识了哪些物质?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研究它们的性质的?
〖媒体展示实例〗
物质
研究它们的性质的主要方法
氧气
观察和实验法
氢气
观察和实验法
锌和铁
观察和实验法
盐酸
观察和实验法
非金属的通性
分类、比较法
金属的通性
分类、比较法
酸的通性
分类、比较法
2.你认为研究一种物质的性质,应该按照什么程序来进行?你能通过实例说明吗?(可例举氧气、铁、盐酸或二氧化碳)
观察物理性质 预测化学性质 验证或探究预测的性质
分析现象并解释 分类、比较、归纳、概括同类物质的性质
〖过渡〗通过同学们思考与交流,我们知道,研究物质的性质就应该首先把握研究的方法和程序。我们先探讨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板书〗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过渡〗通过同学们交流与探讨,研究物质的性质常常运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
〖板书〗1.观察法
(1)含义: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看书 (2)内容: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物质的颜色、状
并回答〗 态,用鼻子闻物质的气味,也可以借助一些仪器来进行观察,提高观察的灵敏度。人们既在观察过程中,不仅要用感官去搜集信息,还要积极地进行思考,及时储存和处理所搜集的信息。观察要有明确而具体的目的,要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综合。
(3)实例:。
〖投影〗布置学生阅读、观察、记录并填写活动表
活动1.2.1.2 观察·思考:
观察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钠与水反应的现象
【实验目的】
⑴学会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
⑵通过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揭示物质的性质;
⑶通过观察认识钠的色、态、硬度的密度的相对大小,熔点的相对高低;
⑷通过观察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分析钠的化学性质。
【试剂和仪器】略
【实验内容】
1.观察盛放在试剂瓶中的金属钠。镊子将金属钠从试剂瓶中取出,用滤纸将其表面的煤油吸干,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钠(黄豆粒大小),观察钠块的切面。用小刀或玻璃片挤压豆粒状的钠(注意:金属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千万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它。)
2.向培养皿中加适量水,滴入1~2滴酚酞溶液,将切好的钠投入到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记录】
金属钠的物理性质
状态
颜色
硬度和密度的相对大小
延展性强弱
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现象
分析(或结论)
(1)
(2)
(3)
(4)
(5)
【交流与讨论】
1.你是如何通过观察来认识金属钠的有关物理性质?在观察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2. 通过观察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分析金属钠的性质;
【问题思考】
1、实验中,你注意到金属钠是怎样保存的?为什么?
2、通过该实验,你对实验观察的认识有哪些提高(对比初中阶段)?形成了哪些观察的方法以及透过现象到本质的分析方法。
【活动评价】
【拓展延伸】 〖课后作业〗
1. 预测金属钠与盐酸的反应的现象。
2. 做一做: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观察的现象并分析实验的结果。
〖课件展示上述现象、分析和结论〗 略
〖概括〗通过上述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到:金属钠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熔点低、密度小、硬度小、展性好。查表或看书可知金属钠熔点为97.81。C,沸点为882.9。C;密度为0.97g·cm-3金属钠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板书〗 2Na +2H2O ====2NaOH + H2
〖过渡〗刚才我们从“观察法”的角度来认识物质的性质。在研究物质性质的过程中,往往还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
〖板书〗2、实验法
(1)含义: 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的方法。
(2)注意的问题: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压强、溶解的浓度等条件,这是因为同样的反应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会发生不同的反应。
(3)实验的步骤:在进行研究物质性质的实验前,要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等;实验中,要仔细研究实验现象,并做好实验记录;实验后,要写好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实例
〖投影〗布置学生阅读、观察、记录并填写活动表
活动1.2.1.3 活动·探究
金属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
【实验目的】
1、学会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的方法。
2、探究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
3、认识条件控制在实验研究中的意义。
【试剂和仪器】
金属钠,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铁圈。
【实验步骤】
1.将切好的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使其与氧气反应。
2.将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使其与氧气反应。
实验记录: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结论
金属钠在空气中放置
在空气中加热金属钠
【交流与讨论】将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和将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问题思考】
1.这组实验对你有什么启示,理解实验法的意义。
2.在你做过的实验中,还有因条件改变而影响实验结果的情况吗?
【拓展延伸】 〖课后作业〗
预测:金属锂和金属钾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和产物。
【活动评价】
〖媒体展示或描述上述实验现象、分析和结论〗(略)
〖概述〗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会迅速被氧化而生成氧化钠,失去金属光泽(因此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里);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
〖板书〗 4Na +O2 ==== 2Na2O
2Na +O2 ==== 2Na2O2
该实验验证了金属钠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的性质。
〖板书〗3、分类法:
在研究物质性质时,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别类地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研究,可以总结出各类物质的通性和特性;反之,知道某物质的类别,我们就可推知该物质的一般性质。
〖板书〗4、比较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找出物质性质间的异同,认识物质性质间的内在联系,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归纳和概括。
〖投影〗布置学生阅读填写活动表
活动1.2.1.4交流·研讨
1.运用所学知识,比较金属钠与金属铁的性质。
性质
相同点
不同点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2.根据所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预测金属可能具有哪些共同的性质?
在研究金属钠性质的过程中,你用到了哪些研究方法?
〖课件展示上述现象、分析和结论〗 略
〖小组讨论〗
〖表达与交流〗
〖课件展示上述现象、分析和结论〗 略
〖评价与概括〗(课件,略)
〖概述〗上面是研究物质的性质时常用的四种方法,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方法;在研究物质的某方面性质时,可能只用到一种或两种方法,但在研究物质的整体性质时却常常是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综合应用。
课件31张PPT。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1(必修)第一章第二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程序和方法第1课时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交流·研讨1、在初中化学学习中,你认识了哪些物质?
你是通过什么方法在研究它们的性质的?2、你认为研究一种物质的性质,应该按照什 么程序来进行?请举例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一:观察法1、含义: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用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2、内容: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物质的颜色、状 态,用鼻子闻物质的气味,也可以借助一些仪器来进行观察,提高观察的灵敏度。人们既在观察过程中,不仅要用感官去搜集信息,还要积极地进行思考,及时储存和处理所搜集的信息。 观察要有明确而具体的目的,并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综合。3、实例:观察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与水的反应【目的】
⑴学会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
⑵通过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揭示物质的性质;
⑶通过观察认识钠的色、态、硬度的密度的相对大小,熔点的相对高低;
⑷通过观察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分析钠的化学性质。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固体 银白 较软 比水小 良好 金属钠与水(水中加酚酞)反应:问题思考1、能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反应程式吗?
2、你注意到金属钠的保存方法是什么?
3、你的观察能力与初中相比有哪些提高?2Na+2H2O===2NaOH+H2↑少量的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拓展·延伸1、预测钠与盐酸的反应现象,推测方程式。
2、预测钠与CuSO4稀溶液的反应现象,
观察并分析结果,推测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更剧烈
2Na+2HCl==2NaCl+H2↑反应剧烈,产生气泡,并有蓝色沉淀生成2Na+2H2O===2NaOH+H2↑
2NaOH+ CuSO4 ==Cu(OH)2↓+ Na2SO4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二:实验法1、含义: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
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的方法。
2、注意: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控制温度、
压强、溶解的浓度等条件,这是
因为同样的反应物质在不同的条
件下可能会发生不同的反应。3、实验的步骤:
实验前,要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用品
和实验步骤等;
实验中,要仔细研究实验现象,并做好实验
记录;
实验后,要写好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进
行分析。4、实例 :金属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阅读P10有关内容】
明确实验目的、所需仪器、实验步骤【实验记录】很快失去金属光泽与O2反应生成了
白色的Na2O剧烈燃烧,发出黄
色火焰,生成淡黄
色固体。与O2反应生成了
淡黄色的的Na2O2【问题讨论】1、这组实验对你有何启示?
2、列举你所知道的因条件不同影响反应
产物的实例。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三:分类法在研究物质性质时,运用分类的方法,
分门别类地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研究,
可以总结出各类物质的通性和特性;反
之,知道某物质的类别,我们就可推知
该物质的一般性质。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四:比较法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找出物质性质间
的异同,认识物质性质间的内在联系,
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归纳和概括。 交流·研讨金属钠与铁的比较均为银白
色金属钠比铁硬度、
密度小,熔点
沸点低均能与O2、
酸、盐溶液
反应①钠常温下能与O2
反应,铁常温下不
能与O2反应
②钠可在空气中燃
烧,铁只能在纯氧
中燃烧
③铁可置换出CuSO4
溶液中的Cu,而钠
是先与水反应虽都是金属单
质,但物理性
质有较大差别都是较活泼的
金属单质,但
钠比铁更活泼【思考】归纳金属可能具有的共性。金属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金属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①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的固体;
②电和热的良导体;
③有延展性。 ①常温或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
②常温或加热时与水反应,置换出水中的氢(比氢活泼);
③与酸反应置换出酸中的氢(比氢活泼);
④与盐溶液应,置换出在金属活动顺序中排在它后面的
金属(K、Ca、Na先与水反应)活动探究由Na2O的性质
预测并验证Na2O2的性质白色
粉末淡黄色
粉末Na2O+H2O==
2NaOH2Na2O2+2H2O==
4NaOH+O2↑Na2O+2HCl==
2NaCl+H2O2Na2O2+4HCl==
4NaCl+2H2O +O2↑Na2O+CO2 ==
Na2 CO32Na2O+2CO2 ==
2Na2 CO3+O2↑
【结论】氧化钠是典型的碱性氧化物,
过氧化钠不是碱性氧化物练 习1、将一小块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较长时间,请描述
可能出现的现象,写出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将盛有等质量且足量水和稀硫酸的两个烧杯,分
托盘天平的两个托盘上,此是时天平平衡。向盛水的
烧杯中加入4.6gNa,盛稀硫酸的烧杯中加入4.8gMg,
请判断反应结束后,天平的平衡情况。研究氯气的性质一、观察氯气的物理性质1、通常从哪些方面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色、态、味,
“二点” ( 熔点、沸点 )
“二度” ( 密度、硬度 )
“三性” (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2、闻气味的方法3、试验氯气的溶解性飘闻(注意操作要领)实验(检验气体水溶性的常用方法)案例〖小结〗氯气的物理性质黄绿色刺激性气味
(剧毒!)能溶于水
(氯水)将盛满氯气的试管倒置在水中,水面上升,并呈黄绿色二、预测氯气的化学性质1、Cl2与O2、 H2氢气都是非金属单质,应该
具有某些类似性质。与Na、Fe、Cu等
金属单质反应。
与S、P等
非金属单质反应。但从原子结构看,氯元
素与氧元素更相似,它
们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数都比较多,容易得到
电子成为8电子的稳定结
构,所以都是较活泼的
非金属元素。氧气与氯
气都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预测实验探究剧烈燃烧,产生红棕色浓烟,
产物水溶液呈棕黄色FeCl3剧烈燃烧,产生棕色浓烟,
产物水溶液呈棕蓝绿色CuCl2剧烈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集气瓶口有白雾HCl实验探究氯气能与水反应吗?1、预测与假设: Cl2与O2的性质相似,但氧气不易溶
于水,而氯气能溶于水,可能是氯气与水
发生了反应的缘故。
若Cl2与H2O发生了反应,可能会生成
H+和Cl-,也可能生成其它含氯的化合物。2、实验设计:检验Cl-取少量氯水于试
管中,滴加AgNO3
溶液氯水,
AgNO3溶液试管,
胶头滴管检验H+取少量氯水于试
管中,滴加石蕊
试液氯水
石蕊试液试管
胶头滴管检验
漂白性①用镊子夹干燥的红纸条
放在盛氯水的试剂瓶口
②将红纸条用水湿润后沾
在玻璃棒一端,放在盛氯
水的试剂瓶口红纸条
氯水
蒸馏水镊子
玻璃棒2、实验记录:有白色沉淀生成氯水中有Cl-存在,
说明Cl2与H2O发生了反应溶液先变红
后褪色氯水中有酸生成,还有一种
具有漂白性的物质生成。
说明Cl2与H2O发生了反应
①无变化
②湿润的红色纸条
逐渐褪色①氯气本身无漂白性。
②氯水中存在一种具有漂白
性的物质。
说明Cl2与H2O发生了反应3、实验结论:4、知识拓展:氯气能与碱反应吗?能。
可能理解成氯气先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
再与NaOH中和,生成NaCl和NaClO。
Cl2+2NaOH== NaCl+NaClO+H2O应用:实验室常用NaOH溶液吸收或除去多余的Cl2 ,以消除污染。2Cl2+2Ca(OH) 2== CaCl 2 +Ca(ClO) 2+2H2O思考:写出Cl2与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这一反应有何实际应用?小 结氯水与液氯的区别1.2.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随堂练习(学生版)
一、单项选择题
1.已知水和苯不互相溶,苯不与钠反应,在烧杯中加水和苯(密度:0.88 g/mL)各50 mL。将一小粒金属钠(密度:0.97 g/mL)投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 )
A.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
B.钠停留在苯层中不发生反应
C.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
D.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可能做上下跳动
2.已知钡的金属活动性处于钾和钠之间,推测下列反应可以实现的是( )
A.钡可以从氯化钾溶液中置换出钾 B.钡可以从冷水中置换出氢而得到氢气
C.钡可以从氯化钠溶液中置换出钠 D.在溶液中钡离子可以氧化金属锌
3.下列各组中的两物质作用时,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的改变,对生成物没有影响的是( )
A.Na2O2和CO2 B.Na和O2 C.NaOH和CO2 D.C和O2
4.向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2O2粉末,振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仍为紫色 B.最后溶液变为蓝色 C.最后溶液褪色 D.无气泡产生
5.下列物质需隔绝空气保存的是( )。
①Na;②NaOH;③Na2O;④Na2O2;⑤Na2CO3;⑥NaCl。
A.①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6.将4.6 g Na投入到95.4 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等于4.6% B.等于8.0% C.小于8.0% D.大于8.0%
二、双项选择题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Na2CO3比NaHCO3更易溶于水
B.Na2CO3和NaHCO3溶液都能跟CaCl2反应得到白色沉淀
C.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可选用澄清石灰水
D.Na2CO3和NaHCO3固体分别与相同质量分数的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速率是NaHCO3大
8.下列实验操作中,溶液里无固体析出的是( )。
A.MgCl2溶液中加入Na的小颗粒
B.饱和Ca(OH)2溶液中加入Na的小颗粒
C.KNO3稀溶液中加入Na的小颗粒
D.水中加入Na的小颗粒
三、非选择题
9.有位同学在一支试管中先加入适量滴有酚酞的蒸馏水,再加入适量煤油,想用来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并验证:①钠的物理性质;②钠与水反应的产物是什么。
(1)当进行适当操作时还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进行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可证明钠的物理性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图中A至F是化合物,G是单质。E为淡黄色固体,D可用于灭火,C在常温下为液体,A俗名是小苏打。
写出A、B、E、F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E__________,F__________。
1.2.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随堂练习(教师版)
一、单项选择题
1.已知水和苯不互相溶,苯不与钠反应,在烧杯中加水和苯(密度:0.88 g/mL)各50 mL。将一小粒金属钠(密度:0.97 g/mL)投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 )
A.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
B.钠停留在苯层中不发生反应
C.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
D.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可能做上下跳动
2.已知钡的金属活动性处于钾和钠之间,推测下列反应可以实现的是( )
A.钡可以从氯化钾溶液中置换出钾 B.钡可以从冷水中置换出氢而得到氢气
C.钡可以从氯化钠溶液中置换出钠 D.在溶液中钡离子可以氧化金属锌
3.下列各组中的两物质作用时,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的改变,对生成物没有影响的是( )
A.Na2O2和CO2 B.Na和O2 C.NaOH和CO2 D.C和O2
4.向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2O2粉末,振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仍为紫色 B.最后溶液变为蓝色 C.最后溶液褪色 D.无气泡产生
5.下列物质需隔绝空气保存的是( )。
①Na;②NaOH;③Na2O;④Na2O2;⑤Na2CO3;⑥NaCl。
A.①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6.将4.6 g Na投入到95.4 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等于4.6% B.等于8.0% C.小于8.0% D.大于8.0%
二、双项选择题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Na2CO3比NaHCO3更易溶于水
B.Na2CO3和NaHCO3溶液都能跟CaCl2反应得到白色沉淀
C.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可选用澄清石灰水
D.Na2CO3和NaHCO3固体分别与相同质量分数的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速率是NaHCO3大
8.下列实验操作中,溶液里无固体析出的是( )。
A.MgCl2溶液中加入Na的小颗粒
B.饱和Ca(OH)2溶液中加入Na的小颗粒
C.KNO3稀溶液中加入Na的小颗粒
D.水中加入Na的小颗粒
三、非选择题
9.有位同学在一支试管中先加入适量滴有酚酞的蒸馏水,再加入适量煤油,想用来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并验证:①钠的物理性质;②钠与水反应的产物是什么。
(1)当进行适当操作时还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进行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可证明钠的物理性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图中A至F是化合物,G是单质。E为淡黄色固体,D可用于灭火,C在常温下为液体,A俗名是小苏打。
写出A、B、E、F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E__________,F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D 解析:由于钠的密度比水小,但比苯大,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
2.B 解析:根据材料提供信息,金属的活动性,钡比钠活泼,因此,钡在水溶液中不能置换出其他金属单质。
3.A 解析:A中Na2O2和CO2的反应条件或用量的改变,反应方程式只有一种形式:2Na2O2+2CO2===2Na2CO3+O2;B中钠与O2反应由于温度的不同,可生成 Na2O 和Na2O2两种;C中根据CO2和NaOH的用量的不同可生成Na2CO3、NaHCO3或两种都有;D中C与O2的反应由于用量的不同也可以生成CO、CO2或者两者都有。
4.C 解析:Na2O2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氧气,碱遇石蕊变蓝,但产生的活性氧氧化能力极强,会将蓝色漂白而褪色,故现象应为:溶液先变蓝后褪色。
5.C 解析:Na、Na2O、Na2O2 、NaOH、Na2CO3均易与空气中的水和CO2反应而变质,故需要密封保存。
6.D 解析:4.6 g Na与水反应生成溶质NaOH 8 g,由于反应产生H2逸出,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小于100 g,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8.0%。
7.AD 解析:Na2CO3比NaHCO3更易溶,A对;Na2CO3跟CaCl2反应有白色沉淀,NaHCO3不与CaCl2反应,但二者均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故不能用澄清石灰水区别;Na2CO3与盐酸反应先生成NaHCO3无气泡,再加盐酸才产生气泡,而NaHCO3滴加盐酸马上产生气泡,速度较快,D对。
8.CD 解析:A有氢氧化镁固体析出;B有氢氧化钙固体析出;C,D中钠与水反应后均无固体析出。
9.(1)小刀、玻璃片、镊子、小试管、酒精灯、单孔塞、玻璃管(尖嘴)
(2)切一小块钠投入试管中,并塞上单孔塞,并用小试管收集产生的气体,验纯后点燃
(3)钠沉入煤油层下部,在油水分界处开始反应,产生气体,钠块开始上浮,一会儿又下沉到水面,如此反复,直到钠块消失,水层颜色变成红色
(4)①密度比水小,而大于煤油;②小刀能切,证明质软;③钠熔化成小球,说明熔点低
10.NaHCO3 Na2CO3 Na2O2 Na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