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源套餐】高一化学(鲁科版)必修一:1.2.2《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备课套餐(10份,导学案+教学设计+随堂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资源套餐】高一化学(鲁科版)必修一:1.2.2《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备课套餐(10份,导学案+教学设计+随堂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3-08-28 09:10:59

文档简介

1.2.2《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导学案(学生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的化学性质(钠跟水、氯气的反应),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
(2)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的化学性质(氯气跟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水的反应)。
(3)进一步熟练药品的取用,加热等基础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体会怎样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
(2)通过对钠跟氧气的反应及氯气性质的实验探究,体会到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通过对金属钠和氯气性质的探究,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重点、难点】
1.知识上重点、难点:金属钠和氯气的化学性质
2.方法上重点、难点:初步学会以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运用,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程序。
【学习过程】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探究氯气的性质
1.认识氯气的物理性质
氯气通常情况下呈______色,是一种有强烈______性气味的有____气体,易______,__________水。
在实验室闻氯气气味时,应用手轻轻在瓶口______,仅使少量的氯气______鼻孔。这是闻气味常用的方法。
2.预测氯气的化学性质
Cl2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具有很强的______性。
主要反应
Cl2—
3.氯气与水的反应
(1)氯水的成分
氯气溶于水后得到______色溶液,发生的离子反应为:_______________。
新制氯水中含有“三分四离”,“三分”即三种分子:______、______、______,“四离”即四种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次氯酸的性质
①弱酸性:比碳酸酸性______。
②不稳定性:光照下易分解放出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具有漂白作用。
(3)氯水的性质
①溶液中含有H+,具有______性。
②溶液中含有Cl2、HClO,具有________性。
③含有Cl-,具有Cl-的性质。
④溶液中含有HClO,具有漂白性。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有色布条________ 氯水有____作用,起漂白作用的是________
有色布条______ 干燥的氯气____漂白作用
4.氯气与碱的反应
(1)漂白液的制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效成分:_____。
(2)漂白粉的制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效成分:__________。
知识点1 氯气的物理性质
1.下列各种物理性质中,对氯气来说不正确的是(  )
A.黄绿色的气体 B.密度比空气小 C.能溶于水 D.有刺激性气味
2.氯气可用于消灭田鼠,为此,可将氯气用软管通到田鼠洞中,这是利用了氯气下列性质中的(  )
①黄绿色 ②密度比空气大 ③有毒 ④易液化 ⑤溶于水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③④⑤
知识点2 氯气与单质的反应
3.下列现象不属于H2在Cl2中燃烧现象的是(  )
A.苍白色火焰 B.瓶口有白雾 C.集气瓶内气体颜色变浅 D.爆炸
4.下列含氯化合物中,不能由金属单质和氯气直接反应得到的是(  )
A.FeCl2 B.CuCl2 C.AlCl3 D.AgCl
知识点3 氯气与水反应及次氯酸的性质
5.用自来水养金鱼时,我们通常先将自来水日晒一段时间后,再注入鱼缸,其目的是(  )
A.利用日光中紫外线杀死水中的细菌 B.提高水温,有利于金鱼生长
C.增加水中氧气的含量 D.促使水中的次氯酸分解
6.用玻璃棒蘸取新制氯水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中部,观察到的现象是(  )
知识点4 氯元素的存在及其原子结构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氯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游离态,只是量极少
B.海水中的氯元素主要以NaCl等盐的形式存在
C.人体血液中含有NaCl,其浓度大约为0.9%
D.NaCl对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有着重要作用
8.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
A. B. C. D.1.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的化学性质(钠跟水、氯气的反应),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
(2)使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的化学性质(氯气跟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水的反应)。
(3)进一步熟练药品的取用,加热等基础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让他们体会怎样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
(2)通过对钠跟氧气的反应及氯气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3)在归纳金属钠的性质及预测氯气性质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在学习和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通过对金属钠和氯气性质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他们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2)利用阅读材料《含氯化合物的漂白与消毒作用》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意识。
【重点、难点】
1.知识上重点、难点:金属钠和氯气的化学性质
2.方法上重点、难点:使学生初步学会以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运用,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程序。
【教学准备】
1.课堂活动记录及报告(详见教学过程)
(1)活动1.2.1.1 交流·研讨:
(2)活动1.2.1.2 观察·思考:观察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钠与水反应的现象
(3)活动1.2.1.3 活动·探究: 金属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
(4)活动1.2.1.4交流·研讨
活动1.2.2.1 研究氯气的性质
2.将学生为4-6人小组
3.试验试剂和仪器:见课堂活动记录及报告
1.2.2《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教学设计
〖过渡〗
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我们已经对科学探究的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其实,人们对物质性质的研究也是一种科学探究过程。研究物质性质的内容包括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质的通性和特性。那么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是怎样的呢?
〖板书〗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学生阅读教材、提问并归纳〗(媒体展示)
首先,要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包括物质的存在状态、颜色气味等);
第二、要对物质的性质进行预测;
第三、设计并实施实验来验证所做的预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归纳出与预测相一致的性质,并对实验中所出现的特殊现象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第四、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物质的通性及特性。
〖媒体展示图1-2-6,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过渡〗前面我们探讨了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和研究方法,现在我们利用其程序和方法来探究氯气的性质。
〖板书〗2。研究物质性质的案例——研究氯气的性质
〖引述〗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在工业上,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大量用于制造盐酸、有机溶剂和杀菌消毒剂等。氯气对人体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入少量会刺激鼻腔和喉头黏膜并引起胸痛和咳嗽,吸入较多量时使人死亡;氯气也是大气污染物。所制取和使用氯气时要有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投影〗布置学生阅读、观察、记录并填写活动表
活动1.2.2.1 研究氯气的性质
【活动目的】
1、通过研究氯气的性质的探究活动,模拟和领会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基本程序;
2、认识氯气的物理性质
3、通过氯气与铁、铜、氢气的反应实验,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
4、培养学生实验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活动用品】
1. 仪器:集气瓶 试管 水槽 坩埚钳 铁架台 胶头滴管 砂纸
2. 试剂:氯气、 铁丝 铜丝 氢气
【活动内容】
一、认识氯气的物理性质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取一只盛满氯气的集气瓶,观察氯气的颜色:用手轻轻地在瓶口煽动,使极少量的氯气飘近鼻孔,闻氯气的气味。〖实验2〗取一只盛满氯气的试管,将其倒扣在水槽中,用手轻轻摇动试管,观察现象。
【交流与讨论】
你知道通常从哪些方面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吗?
氯气的物理性质有哪些特点?
〖媒体展示上述现象、分析和结论〗 略
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
(一)预测氯气的性质
1、氯气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你认为它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与同类物质氧气的性质进行比较)
2、你将通过哪些实验验证你的推测?
〖媒体展示上述分析和结论〗 略
(二)实验验证过程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推断生成物
〖实验1〗用坩埚钳夹注一束铁丝,灼热后立刻放入充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然后把少量的蒸馏水注入集气瓶里,用玻片盖住瓶口,振荡观察现象。
〖选做实验2〗在通风柜中,用坩埚钳夹注一束铜丝,灼热后立刻放入充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然后把少量的蒸馏水注入集气瓶里,用玻片盖住瓶口,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3〗在空气中点燃氢气,然后把导管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发生的现象。
〖媒体展示上述现象、分析和结论〗
氯气、氧气等都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其化学性质有相似之处。但是,化学性质能完全相同吗? 除了上述与氧气类似的性质外,氯气还具有什么特性呢?
(三)分析、解释及结论
【交流与讨论】
1、从哪些事实证明氯气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2、根据实验现象和推断的生成物书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课件展示上述现象、分析、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略
(四)比较、归纳
【问题思考】
1、您认为还可以选择哪些物质代替铁丝、氢气与氯气反应?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氧气、氢气等都是活泼非金属单质,它们可以和哪些类别的物质反应?
〖媒体展示上述分析和结论和化学方程式〗 (略)
三、探究氯气的特性——氯气能与水反应吗?
〖学生分小组自主活动〗
【活动目的】(学生自填)
1、
2、
……
【活动用品】
所需仪器
(供参考:试管、胶头滴管、砂纸)
所需试剂
(供参考:氯水、镁条、石磊溶液、红纸条 硝酸银溶液)
【活动内容】 氯气能与水反应吗?
〖你的预测与假设〗:
〖你设计的实验方案〗(经老师认可后方可实施):
〖实验记录〗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结 论
〖实验验证〗氯水的漂白性:将干燥的氯气依次通过盛有干燥红纸条的集气瓶呵盛有湿润红纸条的集气瓶,观察现象。
【交流与讨论】
1、你的预测与假设、设计的实验方案以及探究的结果与预测和假设是否符合?
2、氯气可以使湿有色布条褪色,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这个事实说明了什麽?
3、氯水中有哪些物质?它具有哪些性质?在工农业生产中有何作用。
【问题思考】
1、在探究氯气性质的过程中应用了哪些研究方法?其研究的基本程序是怎样的?
2、描述氯气的物理性质,概述氯气的化学性质和特性。
〖媒体展示上述内容〗 (略)
【活动评价】
自 评 他 评 师 评
【拓展延伸】
〖提问〗根据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的事实,推论氯气是否能与碱溶液反应?若能反应,请表述其产物并书写氯气分别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媒体展示上述内容〗(略)
【知识应用——身边的化学】(学生看书第20页)
〖引述〗身边的化学
含氯化合物的漂白与消毒作用次氯酸不仅能是有机色质退色,还能消灭细菌等。将氢气通入碱液(如NaOH溶液)可制得次氯酸盐(如次氯酸钠,NaClO)。次氯酸盐是一些漂白剂和消毒剂的有效成分,它与稀酸或空气里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起到漂白和消毒作用。以次氯酸盐为有效成分的漂白剂和消毒剂的有效期较短,放久了,会因分解而失去漂白与消毒功能。二氧化氯也可用于漂白和消毒。实验证明,二氧化氯的消毒能力是等质量氢气的2.65倍。不过,由于二氧化氯价格高,目前还不能完全取代氢气用于漂白和消毒。
〖过渡〗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了物质的性质后,人们往往要探究产生相关性质的原因,这就是要涉及物质结构方面的问题,如:金属钠和氢气各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这些微粒各有什么特点?它们与金属钠或氯气的性质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仅通过一般实验是无法解决的,还需要利用模型、假说等方法进行有关研究。
〖板书〗3。化学探究过程中的模型与假说(引述)
(1)关于模型:
模型(model)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建立起来的,是对事物及其变化的简化模拟。模型一般可分为物体模型和思维模型两大类。例如,在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时经常用到的球棍模型就是一种物体模型,而在研究原子结构的过程中所建立起的各种模型则属于思维模型。
(2)关于假说:
假说(hypothesis)是以已有事实材料和科学理论为依据,面对未知事实或规律所提出的一种推测性说明。假说提出后需得到实践的证实,才能成为科学理论。道尔顿提出的原子学说起初就是一种假说,后来经过反复验证和修正,才发展成科学理论。
关于物质性质的研究知识化学研究的任务之一,除此之外,还需要通过化学研究为物质发生的各种变化寻求合理的理论解释,测定物质组成中各部分的含量,探究物质的内部结构,以及设计物质的合成方法,等等。现在,化学工作者不仅使用试管、烧杯等一般的化学仪器,而且使用许多先进的仪器来进行化学研究,使化学研究水平大为提高。
【知识拓展】
化学前沿现代化学实验室并非所有的化学实验都是在试管、烧杯等简单的化学仪器中完成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研究室中出现了各种先进的仪器,帮助人们完成研究任务。例如,利用色谱仪可以把某种物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而X射线仪、质谱仪、核磁共振仪等则可以帮助人们测定化学物质的结构。计算机技术的起兴是为化学研究实验研究开辟了一个新领域——计算机化学。在这个领域里进行化学研究的人们用计算机做实验。利用速度快、储存两大的计算机和计算化学家们编制的新程序,可以计算出化学物质的结构,还可以预测未知化合物的性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计算机有着更高的期望:教会计算机按照优秀的化学家的思考方式去思考;让计算机去评估浩如烟海的反应,确定哪一个反应最适合得到某种预期的目标化合物;开发一种计算机——受控机器人系统,让它们在实验室里事实合成反应,等等。
【概括·整合】(略)
〖小结〗 略
〖作业〗 1. 学完这一节内容,请你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两个维度谈谈你的收获。
2.传统的练习(略)
3.完成你的《课堂活动记录及报告》(便于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1.2.2《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随堂练习(学生版)
                   
一、单项选择题
1.氯气能使紫色石蕊溶液(  )
A.褪色 B.变成红色 C.先褪色后变红 D.先变红后褪色
2.饱和氯水久置后,溶液中的各种粒子:①Cl2;②H2O;③Cl-;④HClO;⑤ H+,减少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④
3.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氯气,可采用的方法是(  )
A.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 B.用干燥有色布条
C.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 D.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4.已知浓盐酸和次氯酸钙能发生如下反应: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用贮存很久的漂白粉与浓盐酸制得的氯气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气体是(  )
①CO2 ②HCl ③H2O ④O2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5.“绿色化学实验”进课堂,某化学教师为“氯气与金属钠反应”设计了如下装置与操作以替代相关的课本实验。实验操作:钠与氯气反应的装置可作如下图改进,将一根玻璃管与氯气发生器相连,玻璃管内放一块黄豆粒大的金属钠(已擦净煤油),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球。先给钠预热到钠熔成圆球时,撤火,通入氯气,即可见钠着火燃烧,生成大量白烟。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晶体
B.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球是用于吸收过量的氯气,以免其污染空气
C.钠着火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D.若在棉花球外沿滴一滴淀粉碘化钾溶液,可据其颜色变化判断氯气是否被碱液完全吸收
6.氯化碘的化学性质跟氯气相似,预计它跟水反应的最初生成物是(  )  
A.HI和HClO B.HCl和HIO C.HClO3和HIO D.HClO和HClO3
二、双项选择题
7.下图是一种试验某气体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图中B为开关。如先打开B,在A处通入干燥氯气,C中红色布条颜色无变化;当关闭B时,C处红色布条颜色褪去。则D瓶中盛有的溶液是(  )
A.浓H2SO4 B.饱和NaCl溶液 C.浓NaOH溶液 D.H2O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氯气呈黄绿色,而氯离子无色 B.氯气有毒,所以氯离子也有毒
C.氯水是液体,所以又叫液氯 D.氯气、氢气和氧气比较起来,氯气容易液化
三、非选择题
9.某同学研究氯水漂白性的一个探究性实验片断。
活动记录
[观察] 氯气的颜色:黄绿色;氯水的颜色:呈黄绿色。
[结论] 氯水中含有氯气分子。
[实验操作] 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取盐酸和氯水,各滴在两片蓝色石蕊试纸上。
[实验现象] 滴有盐酸的试纸变红,滴有氯水的试纸中间变白,外圈变红。
[分析与结论] 氯水呈黄绿色,说明氯水中溶有游离的氯气分子。滴有氯水的蓝色石蕊试纸外圈变红,说明氯水中有能使试纸变红的酸生成;中间变白,说明氯水中有能够使有色物质褪色的物质生成。
[问题与思考] 氯气溶于水发生如下反应:Cl2+H2O===HCl+HClO,溶液中的水和盐酸都没有漂白作用,能够使有色物质褪色的物质是氯水中的氯气分子还是氯水中的次氯酸呢? 还是二者都有漂白作用?
请你参照他已完成的部分实验活动记录,自己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到底是哪种物质有漂白作用。
[实验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与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滴管将新制的饱和氯水慢慢滴入酚酞的氢氧化钠稀溶液中,当滴到最后一滴时红色突然褪去,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保存饱和氯水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用文字简要说明):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怎样用实验证明红色褪去的原因是①或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2《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随堂练习(教师版)
                   
一、单项选择题
1.氯气能使紫色石蕊溶液(  )
A.褪色 B.变成红色 C.先褪色后变红 D.先变红后褪色
2.饱和氯水久置后,溶液中的各种粒子:①Cl2;②H2O;③Cl-;④HClO;⑤ H+,减少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④
3.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氯气,可采用的方法是(  )
A.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 B.用干燥有色布条
C.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 D.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4.已知浓盐酸和次氯酸钙能发生如下反应: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用贮存很久的漂白粉与浓盐酸制得的氯气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气体是(  )
①CO2 ②HCl ③H2O ④O2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5.“绿色化学实验”进课堂,某化学教师为“氯气与金属钠反应”设计了如下装置与操作以替代相关的课本实验。实验操作:钠与氯气反应的装置可作如下图改进,将一根玻璃管与氯气发生器相连,玻璃管内放一块黄豆粒大的金属钠(已擦净煤油),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球。先给钠预热到钠熔成圆球时,撤火,通入氯气,即可见钠着火燃烧,生成大量白烟。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晶体
B.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球是用于吸收过量的氯气,以免其污染空气
C.钠着火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D.若在棉花球外沿滴一滴淀粉碘化钾溶液,可据其颜色变化判断氯气是否被碱液完全吸收
6.氯化碘的化学性质跟氯气相似,预计它跟水反应的最初生成物是(  )  
A.HI和HClO B.HCl和HIO C.HClO3和HIO D.HClO和HClO3
二、双项选择题
7.下图是一种试验某气体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图中B为开关。如先打开B,在A处通入干燥氯气,C中红色布条颜色无变化;当关闭B时,C处红色布条颜色褪去。则D瓶中盛有的溶液是(  )
A.浓H2SO4 B.饱和NaCl溶液 C.浓NaOH溶液 D.H2O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氯气呈黄绿色,而氯离子无色 B.氯气有毒,所以氯离子也有毒
C.氯水是液体,所以又叫液氯 D.氯气、氢气和氧气比较起来,氯气容易液化
三、非选择题
9.某同学研究氯水漂白性的一个探究性实验片断。
活动记录
[观察] 氯气的颜色:黄绿色;氯水的颜色:呈黄绿色。
[结论] 氯水中含有氯气分子。
[实验操作] 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取盐酸和氯水,各滴在两片蓝色石蕊试纸上。
[实验现象] 滴有盐酸的试纸变红,滴有氯水的试纸中间变白,外圈变红。
[分析与结论] 氯水呈黄绿色,说明氯水中溶有游离的氯气分子。滴有氯水的蓝色石蕊试纸外圈变红,说明氯水中有能使试纸变红的酸生成;中间变白,说明氯水中有能够使有色物质褪色的物质生成。
[问题与思考] 氯气溶于水发生如下反应:Cl2+H2O===HCl+HClO,溶液中的水和盐酸都没有漂白作用,能够使有色物质褪色的物质是氯水中的氯气分子还是氯水中的次氯酸呢? 还是二者都有漂白作用?
请你参照他已完成的部分实验活动记录,自己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到底是哪种物质有漂白作用。
[实验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与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滴管将新制的饱和氯水慢慢滴入酚酞的氢氧化钠稀溶液中,当滴到最后一滴时红色突然褪去,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保存饱和氯水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用文字简要说明):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怎样用实验证明红色褪去的原因是①或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D 解析: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与次氯酸,盐酸是强酸使石蕊溶液变红,但生成的次氯酸有漂白性,会使红色褪去。
2.A
3.D 解析:干燥的氯化氢和氯气遇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与干燥有色布条均无变化,通入硝酸银溶液均产生白色沉淀,无法鉴定,氯气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而氯化氢不能。
4.A 解析:贮存很久的漂白粉已经变质,成为Ca(ClO)2、CaCO3和CaCl2的混合物,所以与盐酸反应时会产生CO2,浓盐酸也会挥发出HCl气体而成为杂质。
5.C 解析:该实验是课本实验的改进,符合绿色化学实验的目的——减少污染。看似繁杂,考查的知识却较简单,利用排除法,钠在Cl2中燃烧时火焰为黄色,苍白色火焰是H2在Cl2中燃烧的现象。
6.B 解析:I-Cl+H-OH === HCl+HIO(无化合价变化)。
7.BD 解析:干燥的氯气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故打开B,红色布条颜色无变化;关闭B时,C处红色布条颜色褪去,说明干燥的氯气通入D瓶溶液后带出水蒸气,具有漂白性。
8.BC 解析:氯气呈黄绿色,易液化,有毒,但氯离子无毒;氯水是混合物,液氯是纯净物,两者不同。
9.[实验操作] 收集一集气瓶干燥的氯气,用镊子夹取一片一端湿润的有色纸条,深入到盛有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
[实验现象] 有色纸条湿润的一端颜色褪去,另一端无明显变化
[分析与结论] 干燥的有色纸条颜色不褪,证明氯气本身无漂白作用。又知水和盐酸都没有漂白作用,容易推知:湿润的有色纸条褪色,是因为氯气溶于水发生如下反应:Cl2+H2O===HCl+HClO,溶液中的HClO具有漂白作用
10.(1)密封保存于棕色试剂瓶中,并置于阴凉处
(2)①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两种盐,碱性减弱 ②氯气过量后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将溶液变成无色
(3)向无色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不再出现红色,应为原因②,若再出现红色,应为原因①
解析:分析使酚酞红色消失的可能原因,再设计实验方法进行证明。能使变红的酚酞褪色的原因可能是溶液碱性减弱或氯水中的次氯酸将变红的酚酞漂白。若要设计实验证明褪色的可能原因,最简便的方法就是褪色后的溶液中再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再出现红色,说明是氯水与氢氧化钠反应,碱性减弱的原因;若不再出现红色,说明是次氯酸的漂白性。1.2.2《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的化学性质(钠跟水、氯气的反应),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
(2)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的化学性质(氯气跟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水的反应)。
(3)进一步熟练药品的取用,加热等基础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体会怎样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
(2)通过对钠跟氧气的反应及氯气性质的实验探究,体会到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通过对金属钠和氯气性质的探究,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重点、难点】
1.知识上重点、难点:金属钠和氯气的化学性质
2.方法上重点、难点:初步学会以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运用,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程序。
【学习过程】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探究氯气的性质
1.认识氯气的物理性质
氯气通常情况下呈______色,是一种有强烈______性气味的有____气体,易______,__________水。
在实验室闻氯气气味时,应用手轻轻在瓶口______,仅使少量的氯气______鼻孔。这是闻气味常用的方法。
2.预测氯气的化学性质
Cl2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具有很强的______性。
主要反应
Cl2—
3.氯气与水的反应
(1)氯水的成分
氯气溶于水后得到______色溶液,发生的离子反应为:_______________。
新制氯水中含有“三分四离”,“三分”即三种分子:______、______、______,“四离”即四种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次氯酸的性质
①弱酸性:比碳酸酸性______。
②不稳定性:光照下易分解放出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具有漂白作用。
(3)氯水的性质
①溶液中含有H+,具有______性。
②溶液中含有Cl2、HClO,具有________性。
③含有Cl-,具有Cl-的性质。
④溶液中含有HClO,具有漂白性。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有色布条________ 氯水有____作用,起漂白作用的是________
有色布条______ 干燥的氯气____漂白作用
4.氯气与碱的反应
(1)漂白液的制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效成分:_____。
(2)漂白粉的制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效成分:__________。
知识点1 氯气的物理性质
1.下列各种物理性质中,对氯气来说不正确的是(  )
A.黄绿色的气体 B.密度比空气小 C.能溶于水 D.有刺激性气味
2.氯气可用于消灭田鼠,为此,可将氯气用软管通到田鼠洞中,这是利用了氯气下列性质中的(  )
①黄绿色 ②密度比空气大 ③有毒 ④易液化 ⑤溶于水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③④⑤
知识点2 氯气与单质的反应
3.下列现象不属于H2在Cl2中燃烧现象的是(  )
A.苍白色火焰 B.瓶口有白雾 C.集气瓶内气体颜色变浅 D.爆炸
4.下列含氯化合物中,不能由金属单质和氯气直接反应得到的是(  )
A.FeCl2 B.CuCl2 C.AlCl3 D.AgCl
知识点3 氯气与水反应及次氯酸的性质
5.用自来水养金鱼时,我们通常先将自来水日晒一段时间后,再注入鱼缸,其目的是(  )
A.利用日光中紫外线杀死水中的细菌 B.提高水温,有利于金鱼生长
C.增加水中氧气的含量 D.促使水中的次氯酸分解
6.用玻璃棒蘸取新制氯水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中部,观察到的现象是(  )
知识点4 氯元素的存在及其原子结构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氯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游离态,只是量极少
B.海水中的氯元素主要以NaCl等盐的形式存在
C.人体血液中含有NaCl,其浓度大约为0.9%
D.NaCl对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有着重要作用
8.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
A. B. C. D.
答案解析
基础落实
一、
观察外观 预测性质 实验和观察 解释和结论
二、
1.黄绿 刺激 毒 液化 能溶于 扇动 飘入
2.氧化 2Na+Cl22NaCl 2Fe+3Cl22FeCl3 Cu+Cl2CuCl2 H2+Cl22HCl 苍白色 Cl2+H2O===HCl+HClO
3.(1)黄绿 Cl2+H2O===H++Cl-+HClO H2O
HClO Cl2 H+ Cl- ClO- OH- (2)①弱
②2HClO2HCl+O2↑ (3)①酸 ②强氧化
实验探究
褪色 漂白 HClO 不褪色 没有
4.(1)Cl2+2NaOH===NaCl+NaClO+H2O NaClO (2)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Ca(ClO)2
对点训练
1.B [Cl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1,而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可知Cl2的密度比空气大。]
2.B [将Cl2通入田鼠洞中灭鼠,一方面利用其密度比空气大得多,沉在洞里,另一方面Cl2有毒。]
3.D [H2在Cl2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因生成的HCl在空气中形成盐酸的小液滴而形成白雾,瓶内因Cl2被消耗而颜色变浅,但不会发生爆炸。]
4.A [CuCl2、AlCl3、AgCl均可由对应金属单质与Cl2反应制得;Fe与Cl2反应时,生成FeCl3而得不到FeCl2。]
5.D [自来水用Cl2消毒时发生反应:Cl2+H2O===HCl+HClO,生成的HClO见光易分解:2HClO2HCl+O2↑。]
6.C [氯水显酸性,氯水中含有HCl,可以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又因氯水中含有HClO,所以试纸先变红色后又会被漂白为白色,故应选C项。]
7.A解析 [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态的氯,氯元素全部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