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源套餐】高一化学(鲁科版)必修一:1.3.4《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备课套餐(6份,导学案+教学设计+课件+随堂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资源套餐】高一化学(鲁科版)必修一:1.3.4《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备课套餐(6份,导学案+教学设计+课件+随堂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3-08-28 09:13:48

文档简介

1.3.4《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导学案(学生版)
【学习目标】
1.从物质的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2.以具体的简单计算为例,明确物质的量将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
3.物质的量、物质质量、气体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难点】: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学习过程】
一、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
1.完成下列表格
  N2+3H2 2NH3
化学计量数之比
 ____ ∶ ____  ∶   ____   
物质的分子数之比
 ____ ∶ ____  ∶   ____   
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____ ∶ ____  ∶   ____   
气体体积之比
 ____ ∶ ____  ∶   ____   
2.结论
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组成各物质的________之比,等于各物质的________之比,即ν1∶ν2∶ν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于气体参与的反应,在同温同压下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气体的______之比,即ν1∶ν2∶ν3=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要求
1.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已知的物质的其他物理量可换算成物质的量,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其__________之比,列比例式。
2.各物理量及单位、公式等尽量用符号表示。各物理量要注明所表示的物质(或粒子)的符号,如参加反应的NaOH的物质的量表示为__________。
3.设未知数可直接用各物理量符号表示,如设参加反应的HCl的物质的量为______,并且不用带单位。
4.把已知量代入比例式计算时,都要代入单位。
5.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已知物理量和被求物理量,只要满足“上下一致,左右相当”即可进行求算,如46 g Na与水反应时,46 g Na与22.4 L H2(标况)是相当的。
三、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基本步骤
知识点1 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实验室欲用5 mol/L的NaOH溶液吸收0.5 mol Cl2以防止污染空气,则需要NaOH溶液的体积是(  )
A.22.4 l B.0.2 L C.0.1 L D.2 L
知识点2 差量法
2.将8 g铁片放入100 mL硫酸铜溶液中,溶液中的Cu2+全部被还原时,铁片变为8.2 g,则原c(CuSO4)为(  )
A.0.5 mol/L B.0.25 mol/L C.0.025 mol/L D.0.125 mol/L
知识点3 关系式法
3.10 g Mg、Al合金与足量100 mL NaOH溶液反应,产生H2的体积为6.72 L(标准状况下),求:
(1)合金中Al的质量分数;
(2)生成物NaAlO2的物质的量浓度(假设溶液体积不变)。
1.3.4《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从物质的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2.以具体的简单计算为例,明确物质的量将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
3.物质的量、物质质量、气体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难点】: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学习过程】
一、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
1.完成下列表格
  N2+3H2 2NH3
化学计量数之比
 ____ ∶ ____  ∶   ____   
物质的分子数之比
 ____ ∶ ____  ∶   ____   
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____ ∶ ____  ∶   ____   
气体体积之比
 ____ ∶ ____  ∶   ____   
2.结论
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组成各物质的________之比,等于各物质的________之比,即ν1∶ν2∶ν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于气体参与的反应,在同温同压下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气体的______之比,即ν1∶ν2∶ν3=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要求
1.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已知的物质的其他物理量可换算成物质的量,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其__________之比,列比例式。
2.各物理量及单位、公式等尽量用符号表示。各物理量要注明所表示的物质(或粒子)的符号,如参加反应的NaOH的物质的量表示为__________。
3.设未知数可直接用各物理量符号表示,如设参加反应的HCl的物质的量为______,并且不用带单位。
4.把已知量代入比例式计算时,都要代入单位。
5.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已知物理量和被求物理量,只要满足“上下一致,左右相当”即可进行求算,如46 g Na与水反应时,46 g Na与22.4 L H2(标况)是相当的。
三、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基本步骤
知识点1 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实验室欲用5 mol/L的NaOH溶液吸收0.5 mol Cl2以防止污染空气,则需要NaOH溶液的体积是(  )
A.22.4 l B.0.2 L C.0.1 L D.2 L
知识点2 差量法
2.将8 g铁片放入100 mL硫酸铜溶液中,溶液中的Cu2+全部被还原时,铁片变为8.2 g,则原c(CuSO4)为(  )
A.0.5 mol/L B.0.25 mol/L C.0.025 mol/L D.0.125 mol/L
知识点3 关系式法
3.10 g Mg、Al合金与足量100 mL NaOH溶液反应,产生H2的体积为6.72 L(标准状况下),求:
(1)合金中Al的质量分数;
(2)生成物NaAlO2的物质的量浓度(假设溶液体积不变)。
答案解析
基础落实
一、1.从左至右,从上至下:1 3 2 1 3 2 1 3 2 1 3 2 2.分子数 物质的量 N1∶N2∶N3 n1∶n2∶n3 体积 V1∶V2∶V3
二、1.物质的量 2.n(NaOH) 3.n
对点训练
1.B [ Cl2+ 2NaOH===NaCl+NaClO+H2O
1 mol 2 mol
0.5 mol n(NaOH)
故n(NaOH)=1 mol
V(NaOH)===0.2 L,故选B。]
2.B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利用差量法进行计算
Fe+CuSO4===FeSO4+Cu    Δm
1 mol 8 g
n(CuSO4) (8.2-8) g
则n(CuSO4)==0.025 mol
c(CuSO4)==0.25 mol/L]
3.(1)54% (2)2 mol/L
解析 n(H2)===0.3 mol
2Al  ~  2NaAlO2  ~  3H2
2 mol 2 mol 3 mol
n(Al) n(NaAlO2) 0.3 mol
(1)n(Al)==0.2 mol
m(Al)=0.2 mol×27 g/mol=5.4 g
铝的质量分数=×100%=54%
(2)n(NaAlO2)==0.2 mol
c(NaAlO2)===2 mol/L
1.3.4《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和格式。
2、加深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的理解。
3、培养自己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通过前一章的学习,我们又知道构成物质的粒子数与物质的质量之间可用物质的量做桥梁联系起来。既然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之间符合一定的关系,那么,化学反应中构成各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物质的量之间是否也遵循一定的关系呢?能不能把物质的量也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一、物质的量与其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请一位同学上黑板来填写][投影]
[板书]二、依据
[讲解]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等粒子组成的,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也是这些粒子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明确地表示出化学反应中这些粒子数之间的数目关系。这些粒子之间的数目关系,又叫做化学计量数υ的关系。
[板书] 例如: 2Na + 2H2O ====== 2NaOH + H2↑
化学计量数υ之比: 2 ∶ 1 ∶ 2 ∶ 1
扩大NA倍: 2NA ∶ NA ∶ 2NA
物质的量之比: 2mol ∶ 1mol ∶ 2mol
[小结]由以上分析可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组成各物质的粒子数之比,因而也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讲述]有了上述结论,我们即可根据化学方程式对有关物质的量进行定量计算。
[投影例题]1. 3.1g Na2O恰好与50mL H2SO4溶液完全反应,计算:
(1)溶液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
(2)反应后生成Na2SO4的物质的量和质量。
[板书]三、步骤
1.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2.找出相关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3.对应计量数,找出相关物质的物质的量。
4.根据的原理进行计算
[教师]下面我们就按上述步骤来计算上题。
[课件播放]
n(Na2O)=
Na2O + H2SO4 ====== Na2SO4 + H2O
2mol 1mol 1mol
0.05mol n(H2SO4) n(Na2SO4)
[提醒学生注意解题格式]?
[过渡]实际上,我们在运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决问题,除了涉及有关物质的物质的量外,还经常涉及到物质的质量、浓度、体积等物理量。这就需要进行必要的换算。而换算的核心就是——物质的量。请大家回忆前面学过的知识,填出下列各物理量之间的转换关系。
[过度]下面,我们就来系统全面地学习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板书]四、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投影]例2: 把6.5gZn放入足量的盐酸中,Zn完全反应。
计算:
1、 6.5gZn的物质的量;
2、参加反应的HCl的物质的量;
3、生成H2的体积(标准状况)。
[学生板演]
[课件播放]
解:(1)Zn的摩尔质量是65g/mol
n(Zn)
(2)
Zn + 2HCl = ZnCl2 + H2↑
1 2
0.1mol n(HCl)
n(HCl)=
(3)
Zn + 2HCl = ZnCl2 + H2↑
1mol 1mol(22.4L)
0.1mol V(H2)
V(H2)
[投影]例3:用一定量的Fe与足量的1mol/L的H2SO4溶液反应来制取H2。若要制得2.24L H2(标况),试计算:
(1)参加反应的H2SO4溶液中H2SO4的物质的量
(2)参加反应的Fe的质量。
[讲解]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同种物质的单位要上下一致,其他有关物质的单位必须保持左右对应。如上述求Cl2体积的后一种方法中,MnO2的单位均用mol,Cl2的单位都用L。
[归纳]综合计算(物质的量、质量、体积等用于方程式计算)
一般先把系数转化为物质的量,再把物质的量转化为相应的质量、体积进行计算。上下单位要一致。
[小结]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是: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1、熟练掌握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转化网络
2、掌握根据方程式进行计算的基本题型
3、掌握计算的基本步骤和规范书写格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布置作业]
课件21张PPT。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1(必修)第一章第二节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第4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和格式。
2、加深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的理解。
3、培养自己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计算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nmV(g)Nc×NA
×Vm÷Vm÷NA
×V(aq)÷V(aq)×M÷M一、有关物质的量的换算—物质的量的桥梁网络二、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计算依据 2Na + 2H2O= 2NaOH+ H2↑化学计量数之比:2 : 2 : 2 : 1扩大NA倍 2 × NA : 2× NA : 2× NA : 1× NA 物质的量之比 2mol : 2mol : 2mol : 1mol 例1、3.1g Na2O恰好与50mL H2SO4溶液
完全反应,计算:(1)溶液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
(2)反应后生成Na2SO4的物质的量和质量。 二、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解n(Na2O)0.05mol二、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0.05mol n(H2SO4) n(Na2SO4)Na2O + H2SO4 = Na2SO4 + H2O1 mol 1mol 1mol1 1 1m(Na2SO4)=n(Na2SO4) X M(Na2SO4)=0.05molx142g/mol=7.1g二、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计算的依据------
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二、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已知某物质(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求其它物质(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归纳: 一般先根据计量系数比,先求出物质的量,再求质量,体积,浓度。二、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1、已知条件是什么;解题思路:2、要求的是什么?3、应该找什么关系?二、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把6.5gZn放入足量的盐酸中,Zn完全反应。计算:例题2:2、参加反应的HCl的物质的量;1、 6.5gZn的物质的量;3、生成H2的体积(标准状况)。二、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解n(Zn)0.1mol(1)Zn的摩尔质量是65g/mol二、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2)Zn + 2HCl =ZnCl2+H2↑1 0.1mol n(HCl) 2二、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3)Zn + 2HCl =ZnCl2+H2↑1 mol 0.1mol V(H2) 1mol=2.24L22.4L二、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思考:1mol 6.5g n(HCl) V(H2) 可不可以直接找出m(Zn)
与n(HCl)、V(H2)的关系来计算1mol 22.4L Zn + 2HCl =ZnCl2+H2↑65g 2mol 二、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用一定量的Fe与足量的1mol/L的H2SO4溶液反应来制取H2。若要制得2.24L H2(标况),试计算:
(1)参加反应的H2SO4溶液中H2SO4的
物质的量
(2)参加反应的Fe的质量。二、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练习①写式 Fe + H2SO4 = FeSO4 + H2↑②列量 1mol 1mol 1mol 1molm (Fe) n (H2SO4) 2.24L②列量 56g 1mol 22.4L③列式(根据对应化学量列出比例式)④计算 (学生列出)⑤ 作答二、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注意:
1、书写要规范;
2、列式时未知量要用相应的字母表示;
3、计算时要带相应的单位进行计算
4、单位:上下一致,左右相当(也可相同)。二、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归纳;
综合计算(物质的量、质量、体积等用于方程式计算)
一般先把系数转化为物质的量,再把物质的量转化为相应的质量、体积进行计算。上下单位要一致。
二、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小结:
1、熟练掌握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转化网络
2、掌握根据方程式进行计算的基本题型
3、掌握计算的基本步骤和规范书写格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1.3.4《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随堂练习(教师版)
一、选择题
1.1.2 mol氯气与化学式为A的单质完全反应生成0.8 mol的氯化物AClx,则x的值为
(  )
A.1     B.2 C.3 D.4
【解析】 xCl2+2A===2AClx
x 2
1.2 mol 0.8 mol
x==3。
【答案】 C
2.在50 mL FeCl3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FeCl3和CuCl2的浓度均为1 mol·L-1。在此
混合液中加入100 mL 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该NaOH溶液的浓度为(  )
A.0.5 mol·L-1    B.1 mol·L-1 C.1.25 mol·L-1 D.2.5 mol·L-1
【解析】 n(FeCl3)=0.05 L×1 mol·L-1=0.05 mol
FeCl3 + 3NaOH===Fe(OH)3↓+3NaCl
1 3
0.05 mol n(NaOH)
n(NaOH)==0.15 mol
CuCl2 + 2NaOH===Cu(OH)2↓+2NaCl
1 2
0.05 mol n(NaOH)
n(NaOH)==0.1 mol
c(NaOH)==2.5 mol·L-1
【答案】 D
3.在a L Al2(SO4)3和(NH4)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b mol BaCl2,恰好使溶液中的SO42-
完全沉淀;若加入足量强碱并加热可得到c mol NH3,则原溶液中的Al3+的浓度
(mol·L-1)为(  )
A.      B. C. D.
【解析】 由氮元素守恒可知n[(NH4)2SO4]=mol,则Al2(SO4)3中含有的SO42-的物质
的量为 mol,因此原溶液中Al3+的浓度为:=mol·L-1。
【答案】 C
4.(2010年昆明高一检测)分别完全沉淀等物质的量浓度的KCl、CaCl2、AlCl3溶液中
的Cl-,消耗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AgNO3溶液的体积比为3∶2∶1,则上述溶液的体积
比为(  )
A.6∶3∶2 B.1∶1∶1 C.9∶3∶1 D.3∶2∶1
【解析】 由题意知KCl、CaCl2、AlCl3溶液消耗AgNO3溶液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1,
再由Ag++Cl-===AgCl↓知KCl、CaCl2、AlCl3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1,
故n(KCl)∶n(CaCl2)∶n(AlCl3)=3∶∶=9∶3∶1。
【答案】 C
5.将a g含NaOH的样品溶解在b mL 0.1 mol·L-1的硫酸中,再加入c mL 0.1 mol·L-1
的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后所得溶液恰好呈中性,则样品中NaOH的纯度是(  )
A.×100% B.×100%
C.×100% D.×100%
【解析】 n(NaOH)=(b×10-3)L×0.1 mol·L-1×2-(c×10-3)L×0.1 mol·L-1×2=2(b
-c)×10-4mol
w(NaOH)=×100%=×100%
【答案】 A
6.(2010年泰安高一质检)将5.6 L CO2气体缓慢通过一定量的Na2O2固体后,得到3.36
L气体(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所得气体的质量为(  )
A.3.8 g B.4.8 g C.5.4 g D.6.6 g
【解析】 2CO2+2Na2O2===2Na2CO3+O2  气体体积减小
44.8 L 32 g  22.4 L
V(CO2) m(O2)  (5.6-3.36)L
V(CO2)==4.48 L
m(O2)==3.2 g
剩余V(CO2)=5.6 L-4.48 L=1.12 L,即m(CO2)=
×44 g·mol-1=2.2 g
m(气)=3.2 g+2.2 g=5.4 g
【答案】 C
7.某非金属单质A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B。B为气体,其体积是反应掉的氧气体
积的2倍(同温同压)。以下对B分子组成的推测正确的是(  )
A.有1个氧原子      B.有2个氧原子
C.有1个A原子 D.有2个A原子
【解析】 在同温同压下的气体,其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阿伏加德罗定律的
推论)。反应掉的氧气与生成的B的体积之比是1∶2(同温同压),则N(O2)∶N(B)=
n(O2)∶n(B)=1∶2。又知B是A和氧气化合反应的产物,A中不含氧,则1个B的分
子里含有1个氧原子(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 A
8.在一定体积的容器中,加入1.5 mol氙气和7.5 mol氟气,于400 ℃和2 633 kPa下
加热数小时,然后迅速冷却至25 ℃,容器内除得到一种无色晶体外,还余下4.5 mol
氟气,则所得无色晶体产物中氙与氟的原子个数比是(  )
A.1∶2 B.1∶3 C.1∶4 D.1∶6
【解析】 根据参加反应的Xe、F的原子守恒可得:
===。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9.在25 ℃、101 kPa条件下,将15 L氧气通入10 L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中,
使其完全燃烧,干燥并恢复至原来的温度和压强。
若剩余气体的体积是15 L,则原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中:V(CO)=________L,V(H2)=________L。
若剩余气体的体积是a L,则原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中:V(CO)∶V(H2)=
________。
【解析】 由2CO+O22CO2,2H2+O22H2O知,15 L O2与10 L CO、H2的混
合气体反应,O2足量。
(1)由2CO+O2===2CO2 气体体积减少
44.8 L 22.4 L
V(CO) V(CO)
由2H2+O2===2H2O(l) 气体体积减少
44.8 L 67.2 L
V(H2) V(H2)
有 解得
(2)
解得
V(CO)∶V(H2)=(a-10)∶(20-a)
【答案】 (1)5 5 (2)
10.将标准状况下的HCl气体4.48 L溶于水形成100 mL溶液,然后与足量的铁屑充分
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________。
(2)生成H2的体积(标准状况)为________。
(3)取反应后的溶液10 mL,其中FeCl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解析】 n(HCl)==0.2 mol
Fe + 2HCl === FeCl2 + H2↑
56 g 2 mol 1 mol 22.4 L
m(Fe) 0.2 mol n(FeCl2) V(H2)
m(Fe)==5.6 g
V(H2)==2.24 L
n(FeCl2)==0.1 mol
c(FeCl2)==1 mol·L-1
【答案】 (1)5.6 g (2)2.24 L (3)1 mol·L-1
11.在一定条件下,使26 g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充分发生反应,所得的产物在适当
温度下跟足量的固体过氧化钠反应,使固体增重2 g。求原混合气体中氧气和氢气的质
量。
【解析】 2H2+O2点燃,2H2O
2Na2O2+2H2O===4NaOH+O2↑
从固体增重的角度思考,将这两个化学方程式进行整合可得:
Na2O2(s)+H2(g)2NaOH(s)
由此可知,化学反应前后的固体质量差就是参加反应的氢气的质量。
故参加反应的H2质量为2 g,O2质量为16 g。若剩余的8 g为H2,则H2质量为10 g,
O2质量为16 g;若剩余的8 g为O2,则H2质量为2 g,O2质量为24 g。
【答案】 (1)10 g H2和16 g O2
(2)2 g H2和24 g O2
12.向盛有10 g Na2O2固体的容器中充入一定体积的CO2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后再测
量气体体积时,发现体积减少了1.12 L(STP)。发生化学反应后的容器内固体的成分和
质量各是多少?
【解析】 
2Na2O2+2CO2===2Na2CO3+O2 ΔV(CO2与O2的体积差)
156 g      212 g    22.4 L
m(Na2O2) m(Na2CO3) 1.12 L
m(Na2O2)=156 g×1.12 L÷22.4 L=7.8 g
m(Na2CO3)=212 g×1.12 L÷22.4 L=10.6 g
反应后剩余Na2O2的质量为10 g-7.8 g=2.2 g
反应后的固体中含有Na2O2 2.2 g,Na2CO3 10.6 g。
【答案】 2.2 g Na2O2和10.6 g Na2CO3
13.化学实验中残余的氯气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以防污染空气。若有3.20 g氢氧
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试求:
(1)生成的NaCl的质量。
(2)生成的NaClO的物质的量。
(3)被吸收的氯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4)生成水的物质的量。
【解析】 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Cl2===NaCl+NaClO+H2O,
生成的NaCl的质量、NaClO的物质的量和被吸收的氯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都与反
应的3.20 g氢氧化钠之间存在着某种固定的比例关系。
2NaOH + Cl2 === NaCl + NaClO + H2O
2×40 g 22.4 L 58.5 g 1 mol 1 mol
3.20 g V(Cl2) m(NaCl) n(NaClO) n(H2O)
(1)(2×40 g)∶3.20 g=58.5 g∶m(NaCl)
m(NaCl)=3.20 g×58.5 g/(2×40 g)=2.34 g
(2)(2×40 g)∶3.20 g=1 mol∶n(NaClO)
n(NaClO)=3.20 g×1 mol/(2×40 g)=0.040 mol
(3)(2×40 g)∶3.20 g=22.4 L∶V(Cl2)
V(Cl2)=3.20 g×22.4 L/(2×40 g)=0.896 L
或22.4 L∶1 mol=V(Cl2)∶n(NaClO)
V(Cl2)=22.4 L×n(NaClO)/1 mol=22.4 L×0.040 mol/1 mol=0.896 L
(4)1 mol∶n(NaClO)=1 mol∶n(H2O)
n(H2O)=n(NaClO)=0.040 mol
【答案】 (1)2.34 g (2)0.040 mol (3)0.896 L
(4)0.040 mol
14.在一定量的石灰乳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生成物中含有Cl-、ClO-、ClO3-三种含
氯元素的离子,其中ClO-、ClO3-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间(t)的曲线如图所
示。
已知生成ClO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6Ca(OH)2+6Cl2===5CaCl2+Ca(ClO3)2+6H2O
写出石灰乳中通入氯气生成次氯酸钙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2时,Ca(ClO)2与Ca(ClO3)2的物质的量之和为________ mol。
(3)该石灰乳中反应的Ca(OH)2的质量为________g。
(4)通入的氯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L。
【解析】 (2)由图知t2时n(ClO-)=2 mol,n(ClO3-)=1 mol,所以n[Ca(ClO)2]=1 mol,
n[Ca(ClO3)2]=0.5 mol,二者物质的量之和为1.5 mol。
(3)由2Cl2 + 2Ca(OH)2===CaCl2+Ca(ClO)2+2H2O
2 2 1
2 mol 2 mol 1 mol
6Cl2+6Ca(OH)2===5CaCl2+Ca(ClO3)2+6H2O
6 6 1
3 mol 3 mol 0.5 mol
m[Ca(OH)2]=(2 mol+3 mol)×74 g·mol-1=370 g
V(Cl2)=(2 mol+3 mol)×22.4 L·mol-1=112 L。
【答案】 (1)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2)1.5 (3)370 (4)112
1.3.4《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随堂练习(学生版)
一、选择题
1.1.2 mol氯气与化学式为A的单质完全反应生成0.8 mol的氯化物AClx,则x的值为
(  )
A.1     B.2 C.3 D.4
2.在50 mL FeCl3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FeCl3和CuCl2的浓度均为1 mol·L-1。在此
混合液中加入100 mL 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该NaOH溶液的浓度为(  )
A.0.5 mol·L-1    B.1 mol·L-1 C.1.25 mol·L-1 D.2.5 mol·L-1
3.在a L Al2(SO4)3和(NH4)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b mol BaCl2,恰好使溶液中的SO42-
完全沉淀;若加入足量强碱并加热可得到c mol NH3,则原溶液中的Al3+的浓度
(mol·L-1)为(  )
A.      B. C. D.
4.(2010年昆明高一检测)分别完全沉淀等物质的量浓度的KCl、CaCl2、AlCl3溶液中
的Cl-,消耗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AgNO3溶液的体积比为3∶2∶1,则上述溶液的体积
比为(  )
A.6∶3∶2 B.1∶1∶1 C.9∶3∶1 D.3∶2∶1
5.将a g含NaOH的样品溶解在b mL 0.1 mol·L-1的硫酸中,再加入c mL 0.1 mol·L-1
的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后所得溶液恰好呈中性,则样品中NaOH的纯度是(  )
A.×100% B.×100%
C.×100% D.×100%
6.(2010年泰安高一质检)将5.6 L CO2气体缓慢通过一定量的Na2O2固体后,得到3.36
L气体(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所得气体的质量为(  )
A.3.8 g B.4.8 g C.5.4 g D.6.6 g
7.某非金属单质A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B。B为气体,其体积是反应掉的氧气体
积的2倍(同温同压)。以下对B分子组成的推测正确的是(  )
A.有1个氧原子      B.有2个氧原子
C.有1个A原子 D.有2个A原子
8.在一定体积的容器中,加入1.5 mol氙气和7.5 mol氟气,于400 ℃和2 633 kPa下
加热数小时,然后迅速冷却至25 ℃,容器内除得到一种无色晶体外,还余下4.5 mol
氟气,则所得无色晶体产物中氙与氟的原子个数比是(  )
A.1∶2 B.1∶3 C.1∶4 D.1∶6
二、非选择题
9.在25 ℃、101 kPa条件下,将15 L氧气通入10 L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中,
使其完全燃烧,干燥并恢复至原来的温度和压强。
若剩余气体的体积是15 L,则原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中:V(CO)=________L,V(H2)=________L。
若剩余气体的体积是a L,则原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中:V(CO)∶V(H2)=
________。
10.将标准状况下的HCl气体4.48 L溶于水形成100 mL溶液,然后与足量的铁屑充分
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________。
(2)生成H2的体积(标准状况)为________。
(3)取反应后的溶液10 mL,其中FeCl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11.在一定条件下,使26 g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充分发生反应,所得的产物在适当
温度下跟足量的固体过氧化钠反应,使固体增重2 g。求原混合气体中氧气和氢气的质
量。
12.向盛有10 g Na2O2固体的容器中充入一定体积的CO2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后再测
量气体体积时,发现体积减少了1.12 L(STP)。发生化学反应后的容器内固体的成分和
质量各是多少?
13.化学实验中残余的氯气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以防污染空气。若有3.20 g氢氧
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试求:
(1)生成的NaCl的质量。
(2)生成的NaClO的物质的量。
(3)被吸收的氯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4)生成水的物质的量。
14.在一定量的石灰乳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生成物中含有Cl-、ClO-、ClO3-三种含
氯元素的离子,其中ClO-、ClO3-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间(t)的曲线如图所
示。
已知生成ClO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6Ca(OH)2+6Cl2===5CaCl2+Ca(ClO3)2+6H2O
写出石灰乳中通入氯气生成次氯酸钙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2时,Ca(ClO)2与Ca(ClO3)2的物质的量之和为________ mol。
(3)该石灰乳中反应的Ca(OH)2的质量为________g。
(4)通入的氯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