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综合评价(四)
[测试范围:第四章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Cl—35.5 K—39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各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河水 B.蒸馏水 C.硬水 D.自来水
2.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下列有关水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地球上水资源丰富,但淡水资源有限
B.使用无磷洗衣粉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C.为节约用水,可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
D.可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
3.小明自制了一个如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净水器不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B.该净水器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C.该净水器可以降低自来水的硬度
D.自来水经过该装置后无法得到蒸馏水
4.2020·百色“洁厕灵”与“漂白剂”不能混用,两者若混合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X。反应原理为NaClO+2HCl===NaCl+X↑+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Cl2 B.ClO2 C.HClO D.HClO3
5.下列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5 g食盐溶解在100 g水中形成105 g溶液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一定不会发生变化
C.镁条燃烧后质量增加,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制硅流程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iCl4Si+4X,则X的化学式为HCl
6.下列对化学反应2Na+Cl22NaCl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三种物质依次由原子、分子和离子构成
B.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氯分子
C.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D.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得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结构
7.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4Fe+3O22Fe2O3 B.C+O2CO2↑
C.2HgO2Hg+O2↑ D.2H2O2H2↑+O2↑
8.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依据图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由5个原子构成
B.化学变化前后硅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和生成的丁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
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9.2020·日照电解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以增强导电性
B.a玻璃管中的电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
C.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玻璃管尖嘴口,开启活塞,木条燃烧更旺
D.a、b两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质量之比是8∶1
10.电解食盐水不可能生成的是( )
A.H2 B.Cl2
C.NaOH D.NaNO3
11.实验室可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固体混合物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反应结束时生成了(a-b)g氧气
B.P点处固体成分是氯酸钾和氯化钾
C.从t1 min到t2 min固体混合物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D.该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保持不变
12.某物质在9.6 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生成8.8 g CO2和5.4 g 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B.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无法确定
13.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C.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14.水在电离时会产生水合离子,我们称这种水为离子水。水可分为正离子水和负离子水,负离子水亦称饮用离子水,正离子水亦称美容(消炎)离子水,它们本质还是水,但在物理性质方面与普通水有很大的区别。下列关于离子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离子水是电中性的 B.离子水和普通水的性质是相同的
C.离子水属于混合物 D.离子水在自然界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15.将20 g氯酸钾和2 g二氧化锰混合后,放入大试管中,加热,收集到一定量氧气后,停止加热,让试管冷却,称得试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7.2 g,则生成的氯化钾质量为( )
A.7.45 g B.12.2 g C.15.2 g D.18 g
二、填空题(共36分)
16.(6分)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该反应过程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_____,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________(填“改变”或“不改变”)。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8分)根据下列反应事实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1)常温下,铝和氧气发生反应,在铝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稀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焦炭与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铁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单质铜,生成硫酸亚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2分)分析中内容回答问题。
(1)图甲中海水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海水中含有大量氯化钠,氯化钠是由________(填离子符号)和Cl-构成的。
(2)图乙试管A中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试管B所对应的是电源的________(填“正”或“负”)极。
(3)在水蒸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水分子不断运动 B.水分子之间的间隔不变
C.水分子大小不发生变化 D.水的物理性质保持不变
(4)在电解水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水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B.氢原子和氧原子数目没有发生变化
C.氢原子和氧原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D.氢原子和氧原子质量发生了变化
19.(10分)“生命吸管”可直接将污水净化为饮用水,主要处理步骤与自来水的净化过程相似,如图所示(③中离子交换树脂的主要作用是去除重金属离子、软化水质)。
(1)②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④中超滤膜的作用是________。
A.去除有害菌和部分病毒
B.吸附杂质
C.除去不溶性杂质
(2)若无生命吸管,取用河水时,要降低水的硬度和杀灭病原微生物,生活中常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此方法属于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下列图标表示“国家节水标志”的是________(填字母)。
三、实验探究题(共26分)
20.(16分)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所用装置及药品如图所示,现分别以A、B、C、D表示。A、B、C、D四个实验分别由甲、乙、丙、丁四个组的同学来完成,他们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提示: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与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类似)
(1)A实验中白磷刚反应完,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结论是质量不守恒。等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结论是质量守恒。你认为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填“前一种”或“后一种”),而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组同学认为C实验说明了质量守恒。请你从原子的角度说明守恒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丁两组同学得到的错误结论是“B、D两个实验说明质量不守恒”。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了B、D两个实验得出错误结论的原因。你认为B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实验前后物质质量不相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证明C实验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A、C实验中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0分)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
(1)镁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氧化镁,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理论上得到的生成物的质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镁条的质量。
(2)兴趣小组按图Ⅱ装置改进实验后,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同时发现燃烧产物中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 黄色固体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 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常温下与水不反应;②镁能与氮气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③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作出猜想] 黄色固体为Mg3N2。
[进行实验] 同学们通过实验对猜想进行了验证,请你将实验记录表补充完整。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将镁粉燃烧的产物放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的蒸馏水,微热,然后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观察现象 闻到有刺激性气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色固体为氮化镁
[反思与交流]
①空气中氮气的含量远大于氧气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却远多于氮化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镁条________(填“能”或“不能”)替代红磷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四、计算题(共8分)
22.(8分)2020·长沙为了测定某小苏打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小兰同学进行了如图下实验:向盛有10 g样品的烧杯中加入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为90 g,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95.6 g(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发生反应)。已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H2SO4===Na2SO4+2CO2↑+2H2O。
(1)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g。
(2)求该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B 2.C
3.C 净水器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矿物质,不能将硬水软化。
4.A 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钠、氯、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1、3、1、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钠、氯、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1、1、1、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氯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l2。
5.D 食盐溶解在水中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反应物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可能发生变化;镁条燃烧后质量增加,是因为增加了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6.D 钠属于金属,是由钠原子直接构成的;氯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氯分子构成的,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氯分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7.C 8.C
9.D a、b两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分别是氢气、氧气,质量之比为1∶8。
10.D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中没有氮元素,无法生成NaNO3。
11.B 由图分析可知,P点处氯酸钾未完全分解,故固体成分是氯酸钾、二氧化锰和氯化钾。
12.C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8.8 g CO2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8.8 g×=6.4 g,5.4 g H2O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5.4 g×(×100%)=4.8 g,8.8 g二氧化碳和5.4 g水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和为6.4 g+4.8 g=11.2 g,11.2 g大于9.6 g,该物质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11.2 g-9.6 g=1.6 g,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13.A 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蜡烛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图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14.A
15.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试管中固体减少的质量为氧气的质量,生成氧气的质量为20 g+2 g-17.2 g=4.8 g;设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x。
2KClO32KCl+3O2↑
149 96
x 4.8 g
= x=7.45 g
16.(1)碳原子和氧原子 不改变
(2)2CO+O22CO2
(1)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在该反应过程中最小的粒子是碳原子和氧原子,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保持不变。(2)由图示可知,反应物为CO和O2,生成物为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
17.(1)4Al+3O2===2Al2O3
(2)6HCl+Fe2O3===3H2O+2FeCl3
(3)C+CO2 2CO
(4)Fe+CuSO4===Cu+FeSO4
18.(1)混合物 Na+
(2)H2 正
(3)AC (4)AB
19.(1)B A (2)煮沸 化学 (3)B
(1)由净化水的过程可知,②中的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作用是吸附杂质,④中超滤膜的作用是去除有害菌和部分病毒。(2)若无生命吸管,取用河水时,要降低水的硬度和杀灭病原微生物,生活中常采取煮沸的方法。此方法属于化学变化。(3)A标志是节能标志;B标志是节水标志;C标志是回收标志;D标志是当心火灾。
20.(1)后一种 刚反应完时,温度较高,气球膨胀,装置所受浮力增大,故天平不平衡
(2)反应前后,钠原子、氧原子、氢原子、铜原子、硫原子的种类、个数和质量均不变 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 空气中的氧气参与了反应(或因产生白烟造成氧化镁的散失,合理即可)
(3)产生蓝色沉淀,溶液蓝色逐渐褪去
4P+5O22P2O5
2NaOH+CuSO4===Na2SO4+Cu(OH)2↓
21.(1)2Mg+O22MgO 大于
(2)[进行实验]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反思与交流] ①相同条件下,氧气比氮气更活泼
②不能
(1)镁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氧化镁,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Mg+O22MgO,理论上得到的生成物的质量大于镁条的质量,是因为氧气参加了反应。(2)[进行实验] 闻到有刺激性气味,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反应生成氨气,黄色固体为氮化镁。[反思与交流] ①空气中氮气的含量远大于氧气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却远多于氮化镁,是因为相同条件下,氧气比氮气更活泼。②镁条不能替代红磷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是因为镁在消耗氧气的同时也会消耗氮气。
22.(1)4.4
(2)解:设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碳酸氢钠与二氧化碳存在如图下质量关系:
2NaHCO3~2CO2
168 88
x 4.4 g
= x=8.4 g
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100%=84%。
答: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