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课练: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2课时2份打包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课练: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2课时2份打包word版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7-28 16:52:43

文档简介

[范围:第三章 3.3 第2课时 爆炸与防爆安全 
一、选择题
1.2020·遵义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携带的物品是(  )
A.纸巾 B.鞭炮 C.汽油 D.酒精
2.根据你掌握的知识判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厨房中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
B.酒精灯使用后,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
C.原始森林风景区必须张贴“禁止烟火”的标志
D.搬运易燃物和易爆物时,轻拿轻放,避免撞击
3.下列物质与空气充分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A.五氧化二磷 B.面粉 C.镁粉 D.甲烷
4.2020·朝阳下列图标中,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  )
5.2020·鄂州202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二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了解防灾减灾的知识有利于保护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旦发生火灾,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
B.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森林发生火灾,可在大火蔓延的路线上砍掉一片树林设置隔离带来灭火
D.加油站、煤粉厂等场所应严禁烟火
6.近年来,我国煤矿事故大多数是由于瓦斯爆炸引起的。瓦斯中含有甲烷和一氧化碳等气体,当矿井中瓦斯达到一定浓度范围时,遇明火即发生爆炸。为避免灾难发生,下列措施中切实可行的是(  )
①加强安全管理,杜绝明火源 ②降低瓦斯气体的着火点 ③提高通风能力 ④将矿井中的氧气抽去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7.2020·昆明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性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时就会发生爆炸
B.炒菜时油锅起火,向锅中放入较多菜叶灭火,是降低了油的着火点
C.木柴架空有利于燃烧,是因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8.消防安全,人人有责。下列有关灭火器使用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提灭火器时,手靠近瓶口,容易提起
B.拔保险销时,放开手柄,有利于拔出
C.用力压手柄时,手靠近瓶口,容易压下
D.对准火源根部扫射,灭火物质覆盖可燃物,快速灭火
二、填空题
9.如图所示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用打气筒向容器内打气吹散面粉,瞬间发生爆炸,软橡胶片被冲飞,蜡烛熄灭。
(1)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大__________的接触面积。
(2)软橡胶片被冲飞时内能转化为________。
(3)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禁止携带易燃物、易爆物和有腐蚀性的物品。纸巾属于日常生活用品,不属于易燃、易爆的危险品,可以带入公共交通工具。
2.A  煤气泄漏首先应关闭阀门,然后开窗通风,再检查漏气点。如图果立即打开排风扇可能会产生电火花而引发火灾或爆炸。
3.A  五氧化二磷不属于可燃物,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
4.B  B图中所示标志是塑料制品回收标志,与燃烧和爆炸无关。
5.B  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会改变。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6.A
7.C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燃料的燃烧。所以木柴架空有利于燃烧,是因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8.C  用力压手柄时,不要把手靠近瓶口,特别是二氧化碳灭火器,以防把手冻伤。
9.(1)面粉与氧气
(2)机械能
(3)氧气不足
(3)面粉燃烧发生爆炸消耗了装置内的氧气,由于氧气不足,无法支持蜡烛燃烧,所以蜡烛熄灭。3.3 第1课时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一、选择题
1.2020·江西通常情况下,下列物质属于可燃物的是(  )
A.大理石 B.小木条 C.玻璃 D.泥沙
2.野炊时,小明发现火焰很小,他将木柴架空一些后火焰变大,架空的目的是(  )
A.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B.升高木柴的温度
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D.便于观察火焰的大小
3.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进入加油站,禁止使用手机
B.贵重图书资料着火,用“干冰”灭火器扑灭
C.“钻木取火”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
D.在森林大火蔓延路线前砍伐一条“隔离带”,以控制火势
4.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
A.如图图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如图图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如图图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D.由如图图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5.2020·海南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
C.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
D.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
6.2020·湖北下列对应的灭火方法不合理的是
(  )
A.做实验时,不慎碰倒燃着的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盖灭
B.电线老化而短路引起火灾——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C.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
D.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
7.你认为下列灭火的措施或行为错误的是(  )
A.电烤炉着火时,用水浇灭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用水浇灭
D.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二、填空题
8.2020·北京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 ℃、240 ℃。
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 步骤及现象
Ⅰ.将一定量的白磷、红磷分别浸入80 ℃热水中(如图图所示)。白磷、红磷均不燃烧
Ⅱ.升高右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红磷不燃烧
Ⅲ.升高左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白磷燃烧
(1)Ⅰ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Ⅱ和Ⅲ,可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A  将木柴架空能增大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
3.C  钻木取火是因为摩擦生热,温度达到了木材的着火点。木材的着火点一般不会改变。
4.D  煤做成蜂窝状,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当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预热,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所以更容易持续燃烧;金属具有导热性,是热的良导体,当金属丝制成的线圈罩在蜡烛火焰上时,由于金属丝导热,致使燃烧产生的热量被快速传递,温度降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从而使蜡烛火焰熄灭;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则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5.D  用坩埚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棉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温度低于棉手帕的着火点。
6.D  图书馆内图书着火,不能用高压水枪灭火,以防损坏图书,应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7.A  向着火的电烤炉上浇水,可能会因水的导电性而使扑火者触电,或引发电路短路而引起更大面积的燃烧。
8.(1)白磷未与氧气接触
(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Ⅰ.将一定量的白磷、红磷分别浸入80 ℃热水中,温度虽然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但是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白磷没有发生燃烧。(2)Ⅱ.升高右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Ⅲ.升高左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白磷燃烧,这是因为白磷既与氧气接触,温度也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对比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