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3《世界最大的黄土分布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3《世界最大的黄土分布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7-28 16:41: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分布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
指导思想及设计理念 本节课以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为依据。通过学习了解黄土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对本区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的影响,使学生认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思考黄土高原的黄土是怎么来的,分析、讨论“风成说”,要求学生会用事实证据印证和说明科学观点。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合作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探究能力为中心。
教材分析 黄土高原是中国地理“认识区域”部分,继东北三省的第二个地理区域。黄土高原是一个以黄土景观为特色的特殊地形区,有别于其他区域,不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分析其地理特征。作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这里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特殊的地理环境,这里的人类文明、社会风貌都与黄土有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地区。知道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2.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并分析其成因,初步了解科学论证的一般方法。3.了解黄土高原的“黄土风情”,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语言技能目标:掌握一些描写感受的形容词。如h(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原文地址http://www.lspjy.com/thread-219891-1-1.html)appy,sad等。2学习动词make的用法,即make+宾语+形容词,并能在实际情境中简单地运用。3能听懂听力内容,并能完成相应的练习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做一个情感丰富的人
方法与途径 1.通过阅读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2.认识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主要特点及成因分析,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情感与评价 1.认识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2.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
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2.黄土高原地形、地貌特点。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的黄土是怎么来的,分析、讨论“风成说”。
对学生的分析以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学生通过八年级上册的学习,已经对黄土高原有初步了解。本节前面学习了《北方地区》,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地理思维和基础知识。本节课通过自学、探究等方法,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分析、归纳能力。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
教学形式 新授课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黄土高原的一组景观图片。教师提问:思考图中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个地形区?你是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展示当地信天游歌词: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见面容易拉话话难。一个在那山上一个在沟,拉不上话儿招一招手。下面就让我们走进黄土高原,了解这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多媒体:出示中国地形图教师提问:谁能在这幅图上找到黄土高原的位置?学生上台展示。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说出它位于我国的哪个阶梯?平均海拔是多少?属于哪个地理分区?学生回答,教师点评。教师提问:那么它的具体范围如何呢?出示黄土高原位置和范围地图。请同学们读图,思考(5分钟)1.黄土高原的位置特点 2.所跨区域的范围 主要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3.黄河与它有什么联系?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归纳。要求学生画简图,用线条表示黄土高原4条自然界线,识记知识点。出示关于黄土高原黄土覆盖的资料。教师设疑: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别的地区没有?活动设计:请同学们自行阅读课本26页和27页,思考黄土高原形成的原因,了解风成说及其论据。(前后4人为一小组,合作探究4分钟)小组代表发言展示成果,教师点评。过渡:既然风成说被认为是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那么黄土应该均匀覆盖在黄土高原,为什么会形成这样沟壑纵横的特殊地貌呢?多媒体展示:三种黄土地貌(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教师设疑:黄土高原的地表特点除了黄土覆盖,还有千沟万壑的景象。为什么?学生回答:严重的水土流失。教师:下节课我们来探讨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和造成后果。现在我们来说一说黄土高原有哪些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学生发言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的风土人情教师小结出示习题,巩固知识
板书设计 第三节 黄土高原 第一课时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1、位置2、范围3、文明的摇篮二、风吹来的黄土1、风成说2、地貌景观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