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传统节日(二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 传统节日(二课时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8 19:10: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 传统节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熟练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
▍课前准备
学生:完成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预习生字,朗读课文,搜集资料。
教师:准备课件。
▍流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 你和家人每年都过哪些节日?你最喜欢哪个节日?说说你是怎样过这个节日的。
2.解释传统:
世世代代都过的节日——传统节日
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习俗——传统习俗
3.教师板书课题。学习“传、统”两个字。
4.指名学生拼读,提醒学生读好翘舌音。
5.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学习多音字。
谈话:每个节日又有怎样的传统习俗呢?老师带领大家去每个节日里看看!
▍流程二:走进传统文化
1.出示阅读小提示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传统节日,用横线画出来。
2.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和美好寓意,朗读体会。
出示第1句: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1)看图理解“贴窗花”,想象说话:小朋友们为什么那么开心?
(2)出示窗花图,观察交流。窗花 是贴在窗纸或窗户玻璃上的剪纸,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3)学习生字“贴”
引导学生发现“贴”的偏旁是“贝”,带“贝”的多与钱财有关,本义是典当财物,以获得现金。书写“贴”字,指导学生先观察后书写,“贴”字左右宽窄一致,“贝”的最后一笔是“点”,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
(4)贴春联小游戏
新年新气象,此时,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门上贴上了大红的春联和威猛的门神.对联又称春贴、春联、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5)联系生活情境,回忆过年时还有哪些习俗。你最喜欢的是什么?说理由。
(预设:吃团圆饭、贴春联、穿新衣、吃零食、收压岁钱…)
出示第2句: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1.过渡:过完春节,又到了元宵节,元宵节的来历是什么呢又有哪些习俗?
正月又叫元月,“元月”和“圆月”同音。正月十五的晚上,新年的第一轮圆月升起来了,人们特别高兴:“真美啊,圆月的晚上。”圆月的晚上,元月的晚上,所以,这一天就有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元宵节。
2.体会元宵节的热闹、喜庆,读读第二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图片,理解“大街小巷人如潮”的意思。
看花灯:这是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家家户户挂花灯,喜气洋洋。
人如潮:人很多,就像涨潮一样,这一拨刚去,又来一拨。
指名朗读。
3.识记“宵、街、巷”。
指导书写“街”。
4交流元宵节其他习俗,体会美好寓意。
学生交流。
吃汤圆——月儿圆,汤圆圆,希望一家人也团团圆圆。
吃山粉糊——山粉糊又称为发财糊,希望吃了发财糊,新的一年发大财。
猜灯谜——既增长见识,又丰富生活。
6.游戏巩固。
出示第三句: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
1.过渡:传统节日,为每年4月4—6日,清明节的习俗有祭拜祖先、扫墓等。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是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2.认识“祭”。教师讲解:“祭”的造字本意是用生肉敬供神佛祖宗。
3.引导学生用低沉的声音,沉重的语调朗读。
出示第四句: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堂飘。
1.指名朗读。
2.补充资料:“端午节”也称端五、端阳。这一天主要的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等。据说是为了纪念投汨罗江而死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而设定的重要传统节日。
3.想一想,人们是怎样过端午节呢?
4.随文识字“舟、艾、堂”。指导书写“舟”和”艾”,注意“舟”字和舟字旁的区别。
总结:本节课我们学完了生字,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更多有关传统节日的习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知道重要节日的习俗,能按时间给节日排序。
2.能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的。
▍教学重、难点
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给节日排序。
▍流程一:游戏导入,谈话过渡。
1.游戏环节
2.谈话过度
节日一个接一个地到来了,这些节日又是怎样过的?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共话节日。教师根据学生的选择,把选相同节日的学生分为一组,然后请小组成员按照下面的合作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任务进行准备。
★★任务1读一读自己喜欢的节日。
★★任务2找一找书中介绍的节日习俗(人们干什么)。
★★★任务3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过节的。
★★★选做任务讲一讲与节日有关的故事,或背一背和节日有关的古诗。
▍流程二:走进传统文化
出示第五句: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
资料补充:“七巧”也称“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相传,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的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
出示牛郎织女的故事,引导学生知道“乞巧”的意思是乞求上天让自己也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
随文识字“乞、巧、郎”三个字。
出示第六句: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
1.资料补充:
“中秋节”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2.随文认识“饼”字,利用形声字特点识记。
3.感情朗读。
出示第七句: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
教师介绍重阳节:“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有时也会说“九九重阳”“九九”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一位数中又是最大数,因而有长久、长寿的含义。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
老的老年人节日。
随文识字“赏、菊”,利用熟字记忆“赏”字,运用形声字特点识记“菊”字。出示词语:
学习生字:敬
出示第八句: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这一句照应课文第一句,补充交代“全家团圆”也是人们过春节的美好期盼。
指名朗读。
指导书写“转、团、热、闹”。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游戏巩固
板书设计
▍流程三:课外拓展
1.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
2. 小组交流:
我国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
总结:本节课我们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给节日排序,课后去巩固复习一下节日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