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课题3 第2课时 物质的简单分类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 )
A.水 B.汽水
C.氢气 D.二氧化碳
2.硫在物质的分类中属于 ( )
A.混合物 B.化合物
C.非金属单质 D.金属单质
3.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 )
A.碳 B.水
C.铜 D.空气
4.[2020·西藏] 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
A.液氧 B.冰水混合物
C.高锰酸钾 D.过氧化氢溶液
5.[2020·威海] 下列对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6.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
A.氧气、五氧化二磷、空气
B.氢气、液态氧、大理石
C.红磷、二氧化硫、冰水混合物
D.铁、四氧化三铁、氯化钾
7.经测定,某物质只含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 )
A.一定是单质 B.一定是混合物
C.一定不是化合物 D.一定是纯净物
8.根据物质的组成,小明将部分物质分为甲、乙两类(如图下表所示),下列对甲、乙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
类型 物质
甲 氯化钠、水
乙 氧气、铜
A.甲为化合物,乙为单质 B.甲为单质,乙为化合物
C.甲为氧化物,乙为金属 D.甲为金属,乙为氧化物
9.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分别表示三种元素的原子,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该反应中涉及四种纯净物 B.①④都是化合物
C.②是单质 D.③是氧化物
二、填空题
10.现有下列物质:
①水银 ②氧化镁 ③液态氧
④自来水 ⑤水蒸气 ⑥高锰酸钾
其中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混合物的是 。(以上均填序号)
11.表示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关系,请用物质类别、变化类型和具体物质名称填空。
物质类别:① ,② ;
变化类型:③ ;
物质名称:④ ,⑤ 。
(注:④⑤两空所填的物质之间不必存在联系)
附|加|题
12.[2019·泰安] 下列图示是化学概念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不正确的是 ( )
答案
1.C 2.C
3.B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4.B 液氧为纯净物中的单质;冰水混合物虽然名称上带有“混合物”字样,但是不同状态的水混合,是纯净物,且属于氧化物;高锰酸钾是纯净物中的化合物,由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含氧化合物;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
5.B A图所示的是由一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B图中含有一种分子,该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表示单质;C图中只含有一种分子,表示纯净物,该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表示化合物;D图中含有两种不同的分子和一种原子,表示混合物。
6.A 根据物质中所含物质种类的多少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根据纯净物中所含元素种类的多少区分单质和化合物。空气、大理石属于混合物;氧气、氢气、液态氧、红磷、铁属于单质;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硫、冰水混合物、四氧化三铁、氯化钾属于化合物。
7.C 某物质只含一种元素,则该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图O2与O3的混合物只含一种元素),但不可能是化合物,因为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8.A 氯化钠和水都是化合物,水是氧化物,而氯化钠不是;氧气和铜都是单质,铜是金属单质,氧气是非金属单质。
9.D 虽然③的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但不能确定其中一种是氧原子,故不能确定③是氧化物。
10.①③ ②⑤ ②⑤⑥ ④
11.纯净物 单质 化学变化 氧气(合理即可) 水(合理即可)
12.A 混合物和纯净物是并列关系,不是包含关系,纯净物包含化合物,二者不是并列关系;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含氧化合物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化合物包含含氧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包含氧化物;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二者是并列关系;氧化反应是物质和氧发生的反应,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二者是交叉关系。第四单元 课题3 第1课时 水的组成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电解水属于分解反应
C.电解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D.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可增强水的导电性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检验氢气纯度时,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证明氢气不纯
B.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且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可用排水法收集氢气
C.电解水时,开始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可能是因为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氢气强
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3.是电解水的简易实验装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a、b分别是电源的正极、负极
B.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水的元素组成
C.电解水实验表明,水由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D.目前通过电解水获得氢气,成本高、效率低
4.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可以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B.有氢气和氧气产生,且体积比为2∶1
C.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D.两电极处均产生气泡,a管内气体与b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5.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试管2中得到氢气
B.产生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1∶2
C.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氧气
6.[2019·赤峰] 从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B.氢原子和氧原子是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在变化中发生了改变
D.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二、填空题
7.分析的内容并回答问题。
(1)图甲试管A中气体的名称为 ,试管B所对应的是电源的 (填“正”或“负”)极。
(2)在图乙水蒸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水分子不断运动
B.水分子之间间隔不变
C.水分子大小不发生变化
D.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质
8.分别是甲、乙两个同学绘制的电解水时生成的气体与时间的关系图。
(1)甲同学绘制的图像是错误的,理由是 。
(2)通电分解水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该实验中,生成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 ,故乙同学绘制的图像 (填“正确”或“错误”)。
9.是某同学自己设计的电解水装置:将大塑料瓶截去瓶底,留下瓶口一段约8~10 cm,瓶口用橡胶塞塞紧。A、B两极是用镀铬曲别针伸直做成的,在橡胶塞露头处连接导线。试回答:
(1)其所用电源为 电源,由图可知A端为电源 极。
(2)与A端相连接的试管中得到的气体是 , 可用 来检验。
三、实验探究题
10.实验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如图利用电解水实验可探究水的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水时要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是为了 。
(2)理论上,通电一段时间后,当b管中收集的气体体积是10 mL时,a管中收集的气体体积是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检验正、负极的气体,发现a管中的气体 ,
证明是 (填化学式),b管中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 ,证明是 (填化学式)。
(3)分析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可知,电解水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观粒子是 ,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4)该实验可以得出结论:水是由 组成的。
附|加|题
11.一定条件下,一定质量的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升温过程中,温度和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示,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
A.在4 ℃时水的密度最大
B.在4 ℃时水分子间的间隔最大
C.水可以用作温度计中的填充液
D.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水分子由静止变为运动
12.[2020·安徽] 理论上电解水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某同学用碳棒作电极进行电解水实验,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对产生此现象原因的猜想不合理的是 ( )
A.部分氧气溶于水
B.部分氧气与碳棒反应
C.部分氧气被碳棒吸附
D.部分氧气与氢气反应重新生成了水
13.科学家用点燃氢气证明燃烧产物的方法,验证水的组成。如图所示,将电解水产生的氢气直接缓缓地通过装有足量干燥剂的仪器a,其目的是
,在导管口b处点燃,然后把盛有冷水的烧杯置于如图图所示的位置。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得出了结论。
答案
1.C 电解水的过程中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是氢气,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而不是质量比。
2.D
3.C 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正极产生的是氧气,且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由图观察到与b相连的试管中气体的体积大于与a相连的试管中气体的体积,所以a、b分别是电源的正极、负极;本实验通过电解水后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元素组成推测水的组成元素为氢元素和氧元素;水由水分子构成,不能用氢原子和氧原子直接描述水这种物质;目前通过电解水获得氢气,浪费电能,能量转化率低。
4.D
5.D 电解水时负极得到的氢气与正极得到的氧气的体积比为2∶1,故图中试管1内为氢气,试管2内为氧气;水是纯净物,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不是由氢气和氧气混合而成的;检验氧气是利用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6.C
7.(1)氢气 正 (2)AC
(1)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是2∶1。图甲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多,故试管A中气体为氢气,与电源负极相连,试管B中气体为氧气,与电源正极相连。(2)水的蒸发是物理变化,在水蒸发的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水分子的大小也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而不是物理性质。
8.(1)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而非质量比
(2)水氢气+氧气(或H2OH2+O2) 1∶2 错误
9.(1)直流 正
(2)氧气 带火星的木条
解题时首先应分析图中信息(与A端相连接的试管中产生气体体积小),得出与A端相连接的试管中得到的气体是氧气的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方能正确解答本题。
10.(1)增强水的导电性
(2)20 mL 被点燃,火焰呈淡蓝色 H2 燃烧得更旺 O2
(3)氢原子和氧原子 H2OH2+O2 分解
(4)氢元素和氧元素
(1)纯水的导电性较弱,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2)理论上,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之比为2∶1,当b管中收集10 mL气体时,a管中收集20 mL气体。(3)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从微观角度来看,实质是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构成1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构成1个氧分子,没有发生变化的微观粒子是氢原子与氧原子。(4)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11.A 由图可知,一定质量的水在4 ℃时体积最小,所以在4 ℃时水的密度最大,水分子间的间隔最小;由0 ℃到4 ℃时,水分子间的间隔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温度高于4 ℃时,水分子间的间隔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可知水不能用作温度计中的填充液;无论水是固态、液态还是气态,水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
12.D 氧气比氢气更容易溶于水,导致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 2;若部分氧气与碳棒反应,也会导致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 2;碳棒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能会吸附一部分氧气,也会导致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 2;若部分氧气与氢气反应重新生成水,每2体积的氢气与1体积的氧气反应,对生成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没有影响。
13.除去氢气中含有的水蒸气,防止对实验造成干扰 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底部附着无色液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