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课练:第7单元课题 1 燃烧和灭火(2课时2份打包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课练:第7单元课题 1 燃烧和灭火(2课时2份打包word版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7-28 17:53:28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课题1 第2课时 易燃、易爆物质的安全知识 
一、选择题
1.[2020·遵义]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携带的物品是 (  )
A.纸巾 B.鞭炮
C.汽油 D.酒精
2.[2020·安徽改编] 下列位置或场所的标识,错误的是 (  )
3.[2020·长沙] 2020年6月13日,浙江温岭的槽罐车爆炸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下列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生产:面粉加工厂应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
B.运输:为方便运输,将烟花厂建在市中心
C.使用:家用天然气泄漏时,用打火机检测泄漏位置
D.贮存:为节约空间,应将易燃物和易爆物紧密堆积
4.如图所示,向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被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发生燃爆后容器内温度升高,氧气耗尽,蜡烛熄灭
B.蜡烛熄灭是因为蜡烛的着火点改变了
C.在有限的作业空间,要谨防可燃性粉尘发生燃爆事故
D.实验用的容器可用废旧矿泉水瓶,但不能用玻璃瓶
二、填空题
5.是面粉爆炸的实验装置。
(1)点燃蜡烛后,为什么应立即并快速鼓入大量空气
  。
(2)为防止爆炸,面粉加工车间需要保持通风,说明原理:
 。
附|加|题
6.[2020·大连] 某同学用相同的两个玻璃罩探究蜡烛(主要含碳、氢元素)在其中的燃烧情况(如图所示)。
实验Ⅰ:如图图甲,将三个盛有等量澄清石灰水的敞口容器编号,并等距离固定在铁丝上。在铁丝两侧点燃高、低两支蜡烛,立即用玻璃罩扣上,使铁丝处于正中位置。三个容器内石灰水变浑浊所需的时间如图下表所示。
容器编号 1 2 3
时间/s 3.2 5.0 11.1
实验Ⅱ:如图图乙,将三支温度计的玻璃泡分别置于玻璃罩内的不同位置。点燃蜡烛,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的示数明显增大,A、C示数增大不明显。
(1)根据表中数据,推测实验Ⅰ中,先熄灭的是    (填“高”或“低”)蜡烛。
(2)通过上述实验,解释1号容器内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的原因:
 。
(3)结合实验及相关知识分析,高层楼房着火时,一般情况下,合理的做法有    (可多选)。
A.排队乘电梯依次撤离
B.向着火楼层的上方撤离
C.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跑离火场
D.若火势不大,可用灭火器材将火扑灭
答案
1.A  纸巾属于日常生活用品,不属于易燃、易爆、危险品,可以带入公共交通工具;鞭炮属于易燃、易爆物,汽油、酒精属于易燃物,不能带入公共交通工具。
2.B  酒精是易燃物质,不是有毒物质。
3.A  面粉加工厂内含有大量可燃性粉尘,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应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易燃、易爆物品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所以运输时要避开人口稠密区;家用天然气泄漏时,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不能用打火机检测泄漏位置;存放易燃、易爆物时,不能紧密堆积,防止缓慢氧化放热使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引发火灾或爆炸。
4.B 
5.(1)增加空气的量并使面粉充满金属罐从而增大面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面粉快速燃烧发生爆炸
(2)保持通风能降低空气中面粉粉尘的浓度,使其达不到爆炸极限
6.(1)高
(2)蜡烛中含有碳元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蜡烛燃烧放出热量,使火焰周围气体的温度升高,密度变小,向上运动,玻璃罩上方温度较高,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逐渐在上方聚集,先与1号容器内的石灰水接触生成碳酸钙沉淀
(3)CD
(1)由实验的结果可知,玻璃罩内高处的石灰水更快变浑浊,说明了玻璃罩内高处二氧化碳的浓度大,推测实验 Ⅰ 中高处蜡烛先熄灭。第七单元 课题1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 
一、选择题
1.[2020·江西] 通常情况下,下列物质属于可燃物的是 (  )
A.大理石 B.小木条
C.玻璃 D.泥沙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B.燃烧都发光、放热
C.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D.灭火需要同时隔断三个条件
3.[2020·上海] 盖沙灭火的原理是 (  )
A.降低温度 B.取走可燃物
C.隔绝氧气供应 D.降低着火点
4.下列对应的灭火方法不合理的是 (  )
A.做实验时,不慎碰倒燃着的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盖灭
B.电线老化而短路引起火灾——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C.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
D.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
5.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如图所示,水中的白磷能否燃烧与鼓入的气体和水温有关,表中能使白磷燃烧的选项是 (  )
   
选项 气体X 水温/℃
A 氧气 5
B 氮气 40
C 二氧化碳 80
D 空气 80
6.[2020·成都] 有关如图所示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向水中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
C.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
D.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7.用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 ℃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 ℃的过程中,③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8.下面是探究灭火原理的四个实验,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实验Ⅰ中蜡烛熄灭,实验Ⅱ中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
B.通过上述实验能得出,灭火原理包括隔绝氧气、降低温度、隔离可燃物
C.实验Ⅲ中蜡烛熄灭,因为稀盐酸与石灰石粉末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
D.实验Ⅳ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9.如图所示将一根铜丝绕成螺旋状网罩,罩在一支燃着的蜡烛的火焰处,一段时间后,蜡烛火焰熄灭,其熄灭的原因是 (  )
A.温度降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
B.清除了可燃物
C.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D.隔绝了氧气
10.[2020·绍兴] 下列实验中,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是 (  )
二、填空题
11.[2020·金昌] 2020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州西昌市突发森林火灾,现场火光冲天,浓烟滚滚。
(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分析,森林突发火灾的原因是 。
(2)为扑灭森林火灾,消防员在火灾现场的外围打出隔离带,其灭火的原理是         。
(3)请你提出一条森林防火的具体措施:           。
12.试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
(1)釜底抽薪:  。
(2)火上浇油:  。
三、实验探究题
13.[2020·河北] 如图所示方案是进行“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的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观察到甲中白磷燃烧,乙中白磷不燃烧。实验后,将甲中试管倒置于水中,去掉橡胶塞,发现水进入试管中。
(1)甲中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甲中的X、乙中的Y分别为           。
(3)水进入试管中的原因是               。
14.[2020·永州节选] “燃烧条件的探究”是永州市2020年初中化学学业水平实验操作考试试题之一。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过程中长颈漏斗下端始终在液面以下,注射器的摩擦力忽略不计)。
实验步骤如图下:
①连接好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装好药品,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内迅速注入80 ℃的水至刚好浸没白磷;
③推压注射器活塞,向锥形瓶内推入空气,锥形瓶内水面下降;
④停止推入空气,锥形瓶内水面上升,最后淹没白磷。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    能观察到白磷燃烧起来。
(2)分析对比步骤②和③,可知可燃物燃烧条件之一是  ;若把80 ℃的水换 成20 ℃的水,重复步骤②和③,对比两次产生的实验现象,还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满足的另一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步骤④中锥形瓶内液面上升的原因是   。
附|加|题
15.如图甲所示,利用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中的红磷使之燃烧至熄灭,待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满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用激光笔照射,白磷被点燃。图乙所示曲线表示实验过程中瓶内氧气浓度变化情况(注:红磷、白磷均有剩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激光笔照射的作用是提供热量,蒸馏水的作用只有吸收热量
B.A→B→C表示红磷燃烧,C点时燃烧最旺
C.D→E表示白磷燃烧至熄灭,装置内氧气被完全消耗
D.该实验说明白磷能在氧气浓度较低的情况下燃烧
答案
1.B 2.D 3.C
4.D  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铺盖能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电线着火,为防止触电,应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可以使油与空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图书馆内图书着火,不能用高压水枪灭火,以防损坏图书,应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5.D  白磷是一种可燃物,若要燃烧还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二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即温度达到或超过40 ℃。
6.B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热水的温度没有达到其着火点,红磷不会燃烧;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热水中白磷的温度已达到其着火点,再与氧气接触,白磷会燃烧;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此时热水起隔绝氧气的作用;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只是温度达到着火点时不会燃烧。
7.D  温度达到一定值时,白磷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对比①③,白磷在较低的温度下就能燃烧,红磷在较高的温度才能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②中的红磷被沙子覆盖,不能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③中的红磷露置在空气中与氧气接触,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无烟煤属于可燃物,实验过程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其着火点。
8.B  实验Ⅰ中倒置的烧杯使蜡烛与空气隔绝,蜡烛熄灭,实验Ⅱ中,蜡烛与空气充分接触,持续燃烧,两者对比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实验Ⅲ中,稀盐酸和石灰石粉末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将烧杯中的空气排出,使蜡烛与空气隔绝而熄灭;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的大,所以实验Ⅳ中蜡烛熄灭;实验Ⅰ、实验Ⅲ、实验Ⅳ中蜡烛熄灭都是因为隔绝了氧气,不是因为降低了温度或隔离了可燃物,无法证明这两种灭火原理。
9.A  将一根铜丝绕成螺旋状网罩罩在一支燃着的蜡烛的火焰处,铜丝会吸收热量,导致温度降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从而使蜡烛熄灭。
10.D  A中酒精和水分别放在酒精灯上加热,酒精能燃烧,水不能,证明燃烧需要有可燃物。B中红磷均与氧气接触,左边的红磷不加热,不能燃烧,右边的红磷被加热,能燃烧,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C中火柴头先燃烧,火柴梗后燃烧,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D中试管内的白磷与氧气接触,能燃烧,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证明燃烧需要氧气。
11.(1)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并且与氧气接触
(2)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3)严禁带火种进林区(合理即可)
12.(1)通过移走可燃物的方法达到灭火的目的
(2)油是常见的可燃物,燃烧时会放出热量,因此向火中浇油会使燃烧更旺
13.(1)4P+5O22P2O5
(2)温度不低于40 ℃的水、空气
(3)白磷燃烧,试管内氧气被消耗,气压减小
若进行“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的实验,设计对比实验时只需要改变可燃物温度这一条件,其他条件应相同,两支试管中都需装有白磷,都与空气接触,故Y是空气;乙中是20 ℃的水,温度在白磷的着火点以下,故甲中就需要加入温度高于白磷着火点的水,即X为温度不低于40 ℃的水,以保证温度能达到白磷的着火点40 ℃。
14.(1)③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白磷燃烧消耗了装置内的氧气,使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减小
②装好药品,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内迅速注入80 ℃的水至刚好浸没白磷,此时白磷的温度虽然达到了着火点,但是没有与氧气接触,白磷不会燃烧;③推压注射器活塞,向锥形瓶内推入空气,锥形瓶内水面下降,此时白磷既与氧气接触,温度也达到了着火点,所以白磷燃烧;④停止推入空气,白磷燃烧消耗了装置内的氧气,使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减小,所以锥形瓶内水面上升,最后淹没白磷,白磷又熄灭。
15.D  激光笔照射的作用是提供热量,蒸馏水的作用为吸收热量,隔绝氧气;B→C表示红磷燃烧,B点时燃烧最旺;D→E表示白磷燃烧至熄灭,由图知装置内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由实验的现象可知,白磷能在氧气浓度较低的情况下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