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综合评价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中,不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 )
A.水 B.氧气
C.二氧化硫 D.汞
2.[2020·吉林] 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
A.汽油挥发——分子可分
B.花香四溢——分子不断运动
C.冰雪融化——分子很小
D.氧气液化——分子体积变小
3.下面是关于原子核的叙述:①通常是由中子和电子构成的;②通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③带正电荷;④不显电性;⑤不能再分;⑥与原子相比体积很小,却集中了原子的主要质量。其中正确的是( )
A.②④⑥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①④⑤
4.[2019·江西] 考古学家通过测定碳14的含量等方法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推前至距今212万年。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
A.6 B.8
C.14 D.20
5.睡觉磨牙是因为人体缺钙。这里的“钙”指的是 ( )
A.钙分子 B.钙原子
C.钙元素 D.钙离子
6.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
A.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B.电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 D.质子数不同
7.[2020·株洲] 下列微观示意图中,灰球代表氢原子,白球代表氯原子,其中代表混合物的是 ( )
8.下列符号可以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 )
A.2H+ B.2H
C.H2 D.H2O
9.为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该原子的原子核中有 ( )
A.6个质子和8个中子 B.8个质子和6个中子
C.6个质子和8个电子 D.8个质子和6个电子
10.下列推理或判断正确的是 ( )
A.原子不带电,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原子
B.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的原子
C.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D.阴离子带负电,所以带负电的粒子一定是阴离子
11.[2020·潍坊] 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里加热冰,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
A.水分子间的间隔:②>③ 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①>③
C.水分子的质量:①=②=③ D.②→③的过程中水发生了分解
12.[2020·广东] 稀土有“工业的维生素”的美誉。钇是一种重要的稀土元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钇属于金属元素
B.钇的原子序数是39
C.钇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8.91 g
D.钇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9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氯化氢是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的
B.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
C.氯化氢是由1个氢原子和1个氯原子构成的
D.1个氯化氢分子是由1个氢元素和1个氯元素组成的
14.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解为原子
B.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C.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改变
D.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没有改变
15.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①③是不同种元素
B.②表示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
C.③④的化学性质相似
D.①④表示的是离子
二、填空题(共60分)
16.(6分)用化学符号表示。
2个氯原子: ;4个钠离子: ;铁元素: 。
17.(4分)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的含义。
(1)2O: 。
(2)Ca2+: 。
18.(8分)如图所示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表示原子的是 ,表示阳离子的是 ,表示阴离子的是 ,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 。 (以上均填字母)
19.(6分)某元素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它在人体内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则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该原子核外有 个电子层,该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0.(8分)写出下列每组粒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各写一点)。
(1)Mg2+和Mg的 相同, 不同。
(2)和的 相同, 不同。
21.(16分)是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分子”“原子”或“离子”将图中空格补充完整。
① ;② 。
(2)金属铁是由 (填“原子”“分子”或 “离子”,下同)构成的,硫酸铜是由 构成的。
(3)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①当a= 时,该粒子是原子;
②当a=8时,该粒子是 (填“原子”“阳离子”或 “阴离子”),其符号为 。
(4)氯化氢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走进实验室就闻到了这种气味。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这种现象: 。
22.(12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磷原子的核电荷数x= 。
(2)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是 (填元素名称)。
(3)在化学反应中,每个铝原子失去 个电子形成铝离子。
(4)上述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 。
(5)硫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用表示,从图中你能够得出的规律或结论有(答出两点即可):
① ;
② 。
三、实验探究题(共10分)
23.为探究分子的运动及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请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方案一] 如图中甲所示。
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②该方案的不足之处是 (说出一点即可)。
[实验方案二] 如图图乙、图丙。
图中无色透明塑料瓶的材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瓶内用细线固定有用滤纸折叠成的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小纸花,小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酞溶液,按照图丁的操作方式分别用注射器向图乙和图丙的塑料瓶中同时注入5滴浓氨水,然后将针孔处密封,再将两个塑料瓶分别同时放入等体积的冷水和40 ℃的热水中。
①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②图乙、图丙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变量只有一个,被控制的量有多个,请写出四个被控制的量: 。
[实验结论] 上述实验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且分子的运动速率与 有关。
答案
1.D 金属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2.B 3.B
4.A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因为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所以碳14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也为6。
5.C
6.D 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所以元素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
7.D 8.B 9.A
10.B 不带电的粒子还可能是中子;水分子和氖原子质子数相同,但不是同种元素的原子;很多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也是8,例如图钠离子;带负电的粒子也可能是电子。
11.C ①是冰的状态,②是液态水的状态,③是水蒸气的状态。水分子间的间隔:②<③;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①<③;水分子质量不变,即水分子的质量:①=②=③;②→③的过程中水分子没有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12.C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是“1”,省略不写。
13.B
14.C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或直接构成物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个数都不变,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变化。
15.C
16.2Cl 4Na+ Fe
17.(1)表示2个氧原子
(2)表示1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18.AD B C BD
19.20 4 金属
20.(1)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合理即可)
(2)最外层电子数 核电荷数(合理即可)
21.(1)分子 离子
(2)原子 离子
(3)①10 ②阴离子 O2—
(4)氯化氢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
(2)金属铁由原子构成,硫酸铜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3)①当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时,是原子结构;②当a=8时,核外电子数为10,故是阴离子。(4)闻到气味,说明氯化氢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
22.(1)15 (2)氩 (3)3
(4)它们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5)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②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合理即可)
23.[实验方案一]
①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②装置没有密封,氨气逸出会污染空气(或药品用量过多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实验方案二]
①两个塑料瓶中的小纸花由下至上逐渐变成红色,且放入热水中的塑料瓶中的小纸花变红速率更快
②塑料瓶的材质、大小、形状,注入浓氨水的量(或注入浓氨水的时间,小纸花的形状、大小等,合理答案均可)
[实验结论] 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