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细胞的分裂》教案
教学目标:
1、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说出细胞分裂与生物体生长的关系。
3、关注细胞分裂的研究在防治癌症等方面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细胞的分裂。
难点:细胞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向两个新细胞的分配规律。
教材分析:
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时本节的两个重要概念,其中细胞的分裂是重点。细胞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向两个新细胞的分配规律是难点。染色体和DNA有关的内容较为抽象和深奥,怎样既不涉及染色体的概念,又让学生理解遗传物质在细胞分裂时复制和均分,是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费心思量的问题。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主要是以“生物体是如何由小长大的?”这一问题为主线,以层层设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探讨和分析细胞分裂、生长的有关知识。
采用自学、相互学习、集体学习、再展示学习成果的组织策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观察图片、交流展示等,在此过程中,遗传物质的变化是一个难点,
对于细胞生长的学习,为了引导学生理解细胞既要生长但又不能无限制地长大的道理,采用大小不同的土豆块浸润在稀碘液中变色时间的长短来模拟说明。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植物从小到大的视频。
2、细胞分裂动画。
3、大小不同的土豆块、稀碘液、小刀,烧杯,镊子等。
学生准备:
自己从小到大的相片。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利用多媒体展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
回答问题:
1、各部分所标注的结构名称。并说明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有哪些结构组成?
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有什么区别?(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忆、回答上面的问题。
[设计意图]回忆以前学过的细胞结构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相册,比较一下小时候和现在,在面貌、体型、体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教师展示植物从小到大的视频。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感受生命成长的巨大变化。
教师:植物、动物和人体都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想一想你有哪些疑问?
学生:这些构成人体和动植物的细胞是怎样逐一产生的呢?同一生物体的细胞都是一样的吗?它们是随意堆砌成生物体的吗?
[设计意图]通过事实来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从而有了探究的方向。
教师板书:第三章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教师:“一粒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池塘中的小鱼可以长成大鱼。我们从婴儿到成年,构成身体的细胞会增加到10万亿个。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分不开的。”
教师:“细胞怎样生长?细胞怎样分裂?”
[设计意图]通过讲述,对整节课有了一个概括和引领。同时,引起了学生的疑问,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细胞怎样生长?细胞怎样分裂。
(三)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活动一:
教师:“新产生的细胞体积都很小,它怎样长大?”播放视频“细胞的生长”。
“请同学们仔细观看,小组讨论,对照课本图描述细胞的生长过程。”
学生观看视频,讨论。“新产生的细胞体积都很小,通过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视频能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细胞是怎样生长的。留下深刻而正确的印象。再通过学生的交流,加深理解,加强了记忆。
教师:“细胞能无限地长大吗?”
学生:“不能。”(为什么?)
小模拟实验:出示一些大小不一的土豆块,告诉学生它们代表大小不一的细胞,把它们浸润在烧杯的稀碘液中,在相同的时间内取出切开,观察土豆块变蓝的情况。
(注意事项:1、每一规格的土豆块多块;2、切好后,先放入80℃热水中浸泡约2分钟,3、在稀碘液中放两分钟取出,用餐巾纸将土豆块表面的碘液擦干,切开观察土豆块的变色情况。4、每切一次后,用餐巾纸擦干小刀,以免影响观察的准确性。)
教师:“细胞长大需要从外界吸收更多的营养物质,而随着细胞的长大,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却在变小,这必然会影响细胞的吸收,使细胞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物质。因此,细胞只能长到一定的大小。
[设计意图]为什么细胞很小,这个理解的确很抽象,通过这个小演示实验,学生能将抽象的变成直观的。利于理解。在这个演示之后,老师再总结细胞长不大的原因就容易理解多了。
活动二:
教师:“一部分细胞长到一定程度就会——分裂。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展示动物、植物细胞分裂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并分小组讨论:①细胞分裂的过程。②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分裂过程有什么区别?
学生观看,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评价、总结。课件展示——动物细胞分裂过程:①细胞核一分为二;
②细胞质一分为二;③最后形成新的细胞膜。
植物细胞分裂过程分裂的步骤:①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②接着细胞质一分为二;③形成新的细胞膜;④最后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
追问:一个细胞经过n次分裂后,能形成多少个细胞?
[设计意图]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分裂要分别放,先放完动物细胞分裂过程后,学生总结动物细胞分裂的过程。再放植物的过程,并总结。最后再比较。让学生能提高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同时,通过自己的总结,理解的更深刻。
活动三:
设疑:细胞核中有遗传物质,细胞核一分为二后,里面的遗传物质是否减半呢?你知道细胞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吗?
展示一系列连续的细胞核分裂的照片,让学生观察、分析。在复制和均分的地方,可能观察不是很清楚,老师需指导点拨。
教师强调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复制,再均分到两个新细胞中。
设疑:“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遗传,新细胞与亲代细胞的特征为什么一样?”
学生:“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使新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与亲代细胞保持一致。”
[设计意图]通过照片上不同时期遗传物质的观察和比较,学生能较清晰的看到遗传物质到变化,从而能使学生认识到——遗传物质是先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遗传物质是恒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