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大洲与大洋
姓名 工作单位
区县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地理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对教学内容进行知识和能力要素分析,说明它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讲述两方面的内容: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课本中出现的地理概念和地名较多,有些知识学生在小学学过,从读图的意义上,培养学生从图中能直接读取地理信息,概括描述,分析比较。本节既巩固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说明学生学习本内容可能遇到的知识和能力困难)
学生初次接触世界地理,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兴趣,但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空间分布及各大洲的分界线不熟悉,掌握起来比较困难。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进阶,预设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的学习结果。可分条表述)
知识与技能1、利用地图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和海峡2、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特征及重要的大洲分界线。过程与方法1、能够在地图上准确找到七大洲、四大洋。2、通过读图、填图、绘图等方法学习世界各大洲、大洋的空间分布,培养阅读地图的能力、空间想象力和从图上查找搜寻地理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地球的海陆分布,培养热爱科学、积极探索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并简要说明强化重点和突破难点的策略)
重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空间分布及各大洲的分界线。难点建立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空间概念。
五、教学策略选择(说明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活动设计等)
读图分析法、直观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说明本节课教学的环节、具体的活动、所需的资源支持及其主要环节设计意图)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地球表面的海陆比例 转动地球仪,观察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说出海陆比例 巩固知识
【讲授新课】 课件展示相关示意图,指导学生观察不同形态的陆地轮廓。课件出示列表名称概念大陆岛屿半岛大洲海峡 读教材图2.5以小组为单位自学相关概念,然后讨论补充 形成初步概念
一、七大洲出示世界地图,提问: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了几部分?教师总结七大洲面积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展示东西半球图,读东、西半球图了解大洲的名称及分布并思考?
1.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2.赤道横穿哪几个大洲的大陆?
3.跨经度最广的大洲?4、阅读课本,并结合课本后的“世界地形图”找出各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1.亚洲与欧洲: 2.亚洲与非洲: 3.亚洲与北美洲: 4.南美洲与北美洲: 七个部分东半球:大洋、亚洲、欧、非洲;西半球:北美、南美。南美、大洋、亚洲、非洲。南极洲。1、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2、苏伊士运河、红海3、白令海峡4、巴拿马运河 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认识七大洲的名称、面积大小、大致轮廓和相对位置。观察世界海陆分布图、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查找并说出各大洲之间的界线。
二、四大洋 出示世界地图提问: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了彼此相连的几部分?各叫什么?1、观察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图,比较四大洋的面积,并从大到小排序。2、观察世界海陆分布图,查找四大洋的位置,观察四大洋的轮廓特点,并说说各大洋分别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小结四大洋面积排序:太大印北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平洋:世界海洋中面积最阔、深度最大、边缘海和岛屿最多的大洋。大西洋:世界第二大洋。位于南、北美洲和欧洲、非洲、南极洲之间印度洋:世界第三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北冰洋:位于地球的最北面,大致以此北极为中心,介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北岸之间,是四大洋中面积和体积最小、深度最浅的大洋。 1、对四大洋的面积进行对比并排序。2.形成大洋以及它周围的大洲相对位置概念。
【课堂小结】 1、本节主要讲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特征及重要的大洲分界线2、画出简易的七大洲、四大洋的示意图 学生在图中标注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记住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 巩固知识
七、教学评价设计(说明针对教学目标的达标检测内容和方法)
太平洋被哪几个大洲所包围 大西洋被哪几个大洲所包围 印度洋被哪几个大洲所包围 北冰洋被哪几个大洲所包围 完成问题并画图标注。设计这个教学评价内容,目的让学生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对位置。
八、板书设计
大洲与大洋地球; 三分陆地 七分海洋七大洲: (按面积从大到小)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四大洋:(按面积从大到小)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九、课后反思
在《大洲和大洋》一节的教学时,我将信息技术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导课,利用同学都喜欢的游戏方式探究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直观的体验让学生走进课堂,创设情境,自然地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利用媒体资源制作课件,形象直观的体现地球海陆的分布、基本概念、大洲大洋的名称以及分布等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讲与练相结合,及时反馈学习信息。用PPT制作七大洲、四大洋的基础知识点。在学生识别七大洲形状和位置的基础上运用填空和读图,进行练习。信息技术同学科教学进行整合运用,使得本来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课堂密度、知识容量增多,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使学生能够全面地实现的三维目标要求。这节课,从设计、讲授力求做到“自主探究”的学习理念,有些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部分学生缺少自己的创见,个别学生亲自体验的不多。今后需要指导学生多读图、多实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