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速度
一、教材分析:
速度公式学生并不陌生,本节通过图片展示说明物体运动有快有慢,进而提出探究物体运动快慢的课题。通过体验纸锥下落快慢的探究,从而提出了用比值定义速度,通过活动对纸锥下落速度的测量使学生学会了对速度公式的应用,通过例题的学习使学生明白解物理计算题的规范要求,并学会应用。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第一次涉及要求比较高的计算公式和单位换算,学习中应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通过探究纸锥下落的快慢学会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的方法。(2)记录数据时应注意单位,即从数据中发现规律。(3)掌握解计算题的格式和要求。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
(2)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和速度单位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探究,使学生明白速度定义的得出。
(2)让学生在学习速度概念的基础上会测定物体的速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独立思考,与人探讨,交流合作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速度的定义式,单位时间和速度的理解,常见两种速度单位间的换算。
难点:(1)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及不同方法的灵活运用
(2)规范解计算题格式
五、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初二物理教材中第一次涉及要求比较高的计算公式和单位换算,而速度公式的得出又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学生对速度共识并不陌生,但是如何将两种不同的比较速度快慢的方法以一个合适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让学生从方法上去理解这两种比较速度方法的合理性,需要在引导技巧上有所突破。在学生活动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在做“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的实验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主设计表格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本节课对公式、复合单位、单位间的换算及规范计算的格式也作出了严格的要求,对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学作风起了很大的作用。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设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究欲望 提出问题:2004年雅典奥运会,刘翔一举夺得男子110米跨栏冠军,为什么说他跑得最快?引入课题运动的快慢。 让学生体验到物体运动有快慢 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问题,初步感知概念
新课讲授 活动5.4比较小车运动的快慢看一看、想一想:1、两辆小车同时出发,运动相同的路程,哪辆车运动的快,你是怎么判断的?2、两辆小车同时出发,运动相同的时间,哪辆车运动的快,你是怎么判断的?练习:(可通过课件展示)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成绩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成绩可知,跑得最快的是 同学,这里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 。②为了锻炼体能,4名运动员进行了12分钟定时跑,成绩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成绩可知,跑得最快的是 运动员,跑得最慢的是 运动员;这里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 。3、如果两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那应该怎样来比较它们的运动快慢呢?(ppt展示汽车和飞机的运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速度”。让学生阅读速度部分内容,回答:速度是表示什么的物理量?速度大小各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速度是怎样定义的?速度的物理符号和计算公式?速度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是什么?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怎样? 单位换算:1m/s=(1/1000)km/(1/3600)h=3.6km/h.学生阅读教材图5--20,一些常见的物体的速度。(可通过课件展示) 练习:找出其中速度最大和最小的物体?人步行的速度是多大?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一般人步行10min通过的路程最接近于( )A.8m B.80m C.800m D.8000m刚才我们学习了速度的概念包括它的计算公式,现在就运用它来做“活动5.5”你认为:应测量哪些量?需要哪些实验器材?如何进行测量?测量过程中应注意那些问题?设计表格并算出纸片的下落的速度。 表格的设计可多种多样。教师展示例题,让学生自己做,然后对比课本上解题与自己解题的不同。 教师讲解解题格式,便板演。(可通过课件展示)第一次进行计算题的教学,应严格要求,对格式作出规定:已知:写出题中的已知量,不是国际单位的要化成国际单位。求:写出需要我们求解的量。解:即解题过程:先要写公式,再代入数据:数据后面要带单位,单位如不统一要花化成统一的,最后写出计算结果,不要忘了带单位。答:对题中求解的量,做一回答。 速度在体育运动中是重要的,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成绩,阅读课本“生活.物理.社会”了解我国运动员在各项大赛夺取金牌的成绩和速度。 运动路程相同比时间;用时越短,运动越快。运动时间相同比路程;路程越长,运动越快。 学生练习并汇报。学生讨论回答:用路程除以时间,比速度(答案不唯一)同学们对单位时间可能认识上有缺限,会出现对我们物理上所要求的单位时间不一致的说法。学生回答:25m/s的物理意义是什么?15km/h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学生将P109图5-20中的速度进行换算请同学们进行比较,知道通常情况下物体的速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学生思考并回答。方法:量出某一高度到地面的距离,测出从某一高度纸片落到地面的时间,计算出速度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想办法减小纸片下落的速度,这样便于测时间可以增加纸片下落的高度学生看例题,并记住解题的格式。并练习一遍 学生自学 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引起关注,并思考其中蕴涵的物理问题提高可视度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和分析问题能力对于为什么要学速度这个物理量有一个深刻的理解,让学习知道这是常用的也是非常好的方法。对有困难的同学可出一些常见速度、简单速度进行换算,降低要求。应提倡多种方法,奇异的方法,鼓励求导师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和交流能力,与实际生活联系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学作风,规范的作题方式会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奥运健儿的拼搏精神,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将竞争意识贯穿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中。
学以致用 见课件
反思小结 1、你最感触的问题的是什么?2、你今天学习过程中有什么收获?3、学习过程中还存在什么问题
作业 书面作业:课后www第一题。 课外作业:课后www第三题。
七、板书设计:
二、速 度
1、速度的定义:
物体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路程;
2、速度公式:
3、单位及换算:
单位:米
1m/s=(1/1000)km /(1/3600)h =3.6km/h
八、教后反思:
本次设计较前几次设计思路更清晰,可操作性更强,使学生有大量的可观性感悟。特别是在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环节中,动画的效果也很直观、形象,使学生一看就懂,而且能使学生对知识进行场景记忆。在速度单位换算中,大大的减小了换算的难度,减小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同时,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物理中的计算,因此格式的强调非常重要,通过对比的方法使学生接受并了解物理的解题格式,从而对教师强化学生的认识帮助很大。